第七百八十三章 喜得貴子,故事終結 (3)
關燈
小
中
大
子也在,她的馬驚了,眼看不能拘束,女兒一時逞能……沒阻擋得了,反而險些受累,多得侍衛們周護……可臨淄候府大郎眼見我坐駕受驚,欲上前相助……意外造成候府大郎墜馬,傷勢危重……祖父今日當值,父王與母妃也在宮裏,女兒回來後立即稟報了曾祖母,曾祖母已遣人看望,可傍晚時,據聞候府大郎仍然沒有醒轉……”
——
事實上虞沨才入書房,就聽侍衛稟報了今日這起意外事故,好在他剛才親眼見著女兒活蹦亂跳完好無損才不致心慌意亂,卻在那雙母女一個鋪墊,一個引導時,已經親自去了趟臨淄候府,哪知道,臨淄候府正在飲宴,臨淄候聽聞輔政王駕到,醉眼惺忪地迎了出來,聽說是為長子之事,反而好一番告罪。
虞沨得知臨淄候甚至沒有延請太醫,只隨便找了個郎中給他家長子療傷,也沒說什麽,只讓下人拿了帖子立即去請江漢,留在候府等待,直到聽說為救曉曉墜馬重傷的候府長子已經醒轉,並無生命危險後才打道回府。
這時,曉曉已經受了母妃大人的責罰,乖乖抄書去了。
虞沨才把事情詳細說了一回:“本來是昌平伯府的馬驚了,曉曉也是出於好心才出手相助,也是她逞能,非但沒能救人,自己反而受累,因事發倉促,又有諸多貴女在場,侍衛們離得略遠,救援略遲,反而是那杜大郎一馬當先,多虧了他,曉曉才能平安。”
也就是說,一切事故皆為意外,並非有人設陷企圖謀害曉曉。
旖景這才放心了些,當問得候府大郎也無大礙,徹底放心。
只這當父母的有所不知,乖乖認罰的長樂公主,這時也正關註“救命恩人”的事。
曉曉正滿腹疑惑地問她的貼身大丫鬟叩玉:“我是聽說過杜大郎其人,據傳最是紈絝胡鬧,怎麽今日竟會有這般俠義心腸,難不成,他別有企圖?”
番外之五——關於救命恩人
臨淄候的嫡長子杜頌的確是有些臭名昭著,京都已經好些年沒出過年僅十四就如他般“惡行驚人”的少年,但只不過長樂公主的“據聞”因為是出自京中貴婦、貴女之口,一般不涉及具體內容,大約都是些諸如“不孝不睦、頑劣不肖、空有皮囊、德行敗壞”等等籠統惡評,總之是個必須避而遠之的人物。
相對來說,丫鬟們的議論就要詳盡得多,不會有那麽多羞於出口的忌諱。
叩玉被小主人這麽一問,也就稍稍遲疑了番,考慮著此處也沒外人,便把她的“據聞”說來:“杜候還未得爵時,遠在山東,杜大郎就不服教,時有頂撞,險些將杜候爺氣得中風,自來京都,更是不知收斂,別看他年歲不大,性情卻甚為暴戾,對府裏奴婢動輒打罵還是輕的,便是連候爺的妾室,聽說也被他逼迫著……鬧出過人命來,且是一屍兩命!對嫡母也不孝敬,還沖舅父姨母等長輩動過拳腳,更別說對兄弟姐妹,時有責打……杜候早有決斷,怎麽也不肯為他請封世子,爵位是定不會傳予他的……京中貴族大都知道杜大郎十分頑劣,同齡的小郎君都不肯與他結交,杜候想要請師,也無人肯收這麽個劣跡斑斑的學生,杜大郎卻毫不在意,時常出入戲坊酒肆等場所,與人爭執動手更是數不勝數,有一回,就連魏氏阿貞的兄長,也被杜大郎在茶園子揍得鼻青臉腫,公主您可聽說過,這杜大郎的母親,正是貞娘的姑母呢。”
倘若杜大郎只因少年恣意,略有些好賭風流的紈絝習氣,在京中其實也算不得什麽,但他偏偏觸犯的就是禮規孝道,往大裏說連“十惡”都能挨得著,這就不一般了,忤逆父母、不敬親長,勢必受世人批判鄙棄,杜候爺若當真心灰意冷堅定大義滅親的決心,處死這逆子也不為過。
長樂公主一邊等著丫鬟研墨鋪紙,一邊活動著手腕,深思一陣,開口就是質疑:“往往一個人的惡名傳開,都是當眾敗露本性,可聽你說來,關於杜大郎的種種言行,在公眾場合無非是爭執鬥毆,那些頂撞親長的大過,他不可能當眾實施,一般而言,家人都會掩示包庇,所謂家醜不可外揚就是這個道理,但為何傳得人盡皆知?”
曉曉蹙眉:“就說咱們府上的二郎,在人前可不乖巧?外人誰知道他一肚子壞水……還有鎮國公府的表姐,在家何等刁蠻,外人卻都道她溫柔敦厚,偏偏就是杜大郎,家中父母雖恨其頑劣,卻百般隱忍,否則萬萬不會至今依仍囂張,可他私下所施所行卻讓外人知無遺漏,豈不蹊蹺?”
叩玉又說:“要不奴婢再去打聽仔細,問問這臨淄候府的隱情?不過……奴婢今兒個旁觀,只篤定一點,那杜大郎的義行分明是沖公主您來的,他可沒想對昌平伯府的小娘子施救。”
這似乎就是別懷企圖了,曉曉又添戒備,但她身邊另一個心腹丫鬟卻插嘴道:“公主,依奴婢看來,杜大郎對昌平候府小娘子置之不理也是情理之中。”
“哦?”曉曉的手已經執筆,又再放下:“這怎麽說?”
“您是貴人多忘事,不記得那回忽然興起,應姚小娘子之邀參與貴女們的詩會,就是在芙蓉園那回……以魏小娘子為首,連著昌平伯家的女兒在內,諸多貴女對臨淄候府的大娘子極盡嘲諷,說得杜大娘子垂淚不止,更有魏府等小郎君們也在旁起哄,更讓杜大娘羞慚不已,若非公主您解圍,還不知鬧成哪樣,事後姚小娘子還讚公主呢,說魏小娘子時常欺侮她的表妹,無非是因為杜大娘軟弱。”丫鬟笑道:“奴婢當時就註意到,假石上還立著個朱衣公子,一臉鐵青,手掌都握成拳頭,那時奴婢不知他是誰,今日認了出來,就是杜大郎,想來杜郎定是不憤昌平伯府的小娘子欺侮家中姐妹,又哪會管她的閑事?杜大郎今日出手相救,許也是為了報答公主上回仗義執言,解了杜大娘子的尷尬。”
被心腹這麽一提醒,曉曉也想起是有這麽一樁:“我當時就是看不慣魏桂貞仗勢欺人而已,倒不知道她與那杜家娘子還有一層親屬關系……這就怪了,魏、杜兩家原是表親,論來,杜大娘子是候爵嫡女,就身份而言,還高出魏桂貞一頭,怎麽就由得魏桂貞等欺侮,連嘴都不敢還?更兼,不是說杜大郎不睦手足麽,聽你這麽一說,他當時眼看妹妹受欺卻是十分憤怒……叩玉,你去打聽打聽吧,這其中究竟有什麽隱情。”
當長樂公主總算因為“不得允準,私自出玩”的過錯抄完罰書,被她的母妃大人解除禁足之時,叩玉也順利完成主子交待的任務,回來覆命——
原來,現今這位臨淄候夫人並非杜頌及杜大娘子的生母,而是臨淄候的繼室。
要說杜、魏兩家,其實早在魏氏成為續弦之前就已經是親戚了,臨淄候的祖母就是魏氏女兒。
臨淄候之父杜仲達,從高祖起兵,後大隆建國,任職臨淄衛指使,後因驅逐北原立功,升任山東都司,娶妻蔣氏,卻唯一嫡女,臨淄候杜江原為庶子。
仲達病逝,太宗帝惜其功勳,特允庶子蔭職。
仲達當年並未封爵,不過手掌兵權,杜家也為實權人物。
當時老祖母魏氏便打算讓杜江娶娘家孫女兒為妻,可謂處心積慮,促就孫子與侄孫女青梅竹馬之情,哪知老祖母未待魏氏及笄而病故,杜江嫡母蔣氏作主,把自家侄女娶了進門。
杜江因情有別屬,對元配十分厭惡。
後蔣氏過世,不久,才生下小女兒的杜夫人也暴病身亡。
那時,杜頌剛剛三歲。
而杜頌繼母魏氏,實也有些牛心左性,眼看“青梅竹馬”迎娶別人卻拒嫁留閨,顯明情深不移,更讓杜江念念難忘。
妻子死後不足一年,杜江便迎娶魏氏,蔣家深疑蔣氏暴病別有原因,苦於無據,只好忍氣吞聲,但與杜家的姻親情份算是徹底了斷。
魏氏嫁入杜家一年餘,生下一子,再過一年,又有一女。
也就是說,杜頌與杜大娘是元配所出,而據傳常受杜頌欺侮責打的兄弟與妹妹,都是魏氏及妾室所出。
叩玉還打聽得一事:“原本太後為欣安公主擇選伴讀,起先看中的是臨淄候府大娘,卻被候夫人以體弱多病婉辭,推薦了她娘家素有聰慧之名的小娘子。”
“就是魏桂貞了。”曉曉恍然大悟:“那就難怪了……可憐杜大娘,堂堂候府嫡女,卻被養得這般柔弱可欺,反而她一母同胞的兄長,性情卻又天壤之別,竟是作惡多端。”當說最後四字,語氣中,已有鏗鏘之意。
“還有就是蔣家,雖與臨淄候府決裂,不過家主眼下也任職地方大員,族中有好幾個郎君,都中了進士……而臨淄候雖說得已封爵,卻失了掌兵之權,對蔣家因是不無顧忌,奴婢猜測,這也是臨淄候不至大義滅親的原因吧。”叩玉也嘆道:“眼下不少人家,都知杜大娘子身有弱癥又軟弱無才,將來姻緣一事還不知怎麽坎坷。”
“那麽就算杜大郎是為他兄妹求庇,才舍身相救,我也能理解了。”曉曉挑眉:“救命之恩,還是當報的。”
叩玉笑道:“這事哪需公主廢心,王爺王妃心中自有成算。”
長樂公主卻一臉沈重,一時腦子裏,都是那個楚楚可憐的候府嫡長女,她坐於書案前,纖纖玉指卻在案上慢慢敲啄,這情態,很有幾分輔政王籌謀之風。
番外之六——被公主殿下照亮人生的“頑劣之...
再一次悠悠醒轉,已是日暮時分,天色已經黯沈,唯遠天尚餘青白,不遠不近的幾粒星子仿佛人的睡眼般惺忪,一時導致恍惚,杜頌眨了十幾下眼,微微一轉脖子,頓時又增頭暈目眩。
他躺著的地方,自也是錦衾繡褥,不過在榻畔的窗臺上,積塵已厚,三月的清風一撫,入鼻微嗆。
聽見響動,兩個十五、六歲的丫鬟才從不遠處的椅子裏站起,腰身婀娜,眉目艷麗,行止極盡慵懶。
不過其中之一的神情卻甚是刻板,細細一看,不難發現眉梢眼角的鄙夷之情。
一個扶了杜頌起來,刻板那位捧來食膳,碗是好碗,碗裏的東西卻隱隱透出酸臭。
十四歲的少年,即使只著內衣,那面料也是極精貴的。
但手腕勁瘦,甚至不比丫鬟們那兩雙豐腴。
他冷冷地盯著滿臉不耐的丫鬟,理也不理湊來嘴邊的食物。
那丫鬟卻笑道:“郎君既然沒有胃口,就先服侍著凈面吧。”
更不待杜頌示意,就把那精致的玉碗往臺幾一摜,扭著腰就往門外,另一個丫鬟媚眼如絲,鮮紅削長的蔻甲緩緩刮著少年的喉結:“大郎別怪咱們姐妹,實在這幾天,被大郎的傷情牽連得煩累,多少個夜晚都沒合眼,大郎,你可得承情。”
杜頌想說話,張口就覺太陽穴悶鈍生痛,又兼那妖婢伏身上前,一陣陣脂粉濃香直灌口鼻,杜頌險些沒再度暈死過去,也就懶得說話了,任由那婢女賣弄風情,徒自目光冷冷。
門響,人入。
刻板丫鬟一去不覆返,進來的是更加刻板的一個婆子。
一盆水,“咣”地往案頭一放,水花濺起,濕了杜頌的側面,冷之一字已不足形容,是冰寒浸骨。
風情萬種那位,這時也不願觸及冰水,示意婆子動手。
重傷未愈的少年,剛剛才從高熱緩轉,如何經得冰水的刺激?杜頌的手已經捏成拳頭,目光更如冰刃,那婆子卻愛理不理:“大郎,我可是候夫人差遣過來,論來也是你的長輩,你動我一根指頭,傷的可是候夫人的顏面,你眼下有傷,候夫人自然不會與你一般計較,就怕大娘子又會受牽連了。”
那婆子兀自叨念:“自己就這點本事,還狂妄自大,企圖英雄救美,也不想人家長樂公主何等尊貴,身邊跟著多少好手,用得著你上前添亂?就你這身子骨,這回沒摔死,都叫命大!夫人是慈善人,還讓咱們好生侍候,大郎也別再任性,別以為救了長樂公主一回便能得人家以身相許,也不掂量掂量,就你這名聲,輔政王哪能讓獨女下嫁?笑死個人。”
但婆子手下卻也猶豫,指尖在水邊一觸,又再收回扶緊盆沿,眼睛裏極其陰戾,似乎要考慮著幹脆將整盆水直接潑到杜頌身上,再嚎一聲“大郎恕罪”應付過去這樁。
她可委屈呢,雖然已是春暖,人手卻受不到這冰水的,可誰叫她是夫人心腹呢,這事只能她來/經手。
正在這時,門又響,人又入。
一個人是倒退著跌進來的,正是刻板丫鬟,一個人氣宇軒昂,卻是太醫江漢。
婆子在候府歷來跋扈,兩個丫鬟也不是省油的燈,一老二少三個女人撲擋上前,態度如出一輒的蠻橫:“江大夫,怎能這般不知體統,好歹也讓大郎梳洗妥當,傳你入內方可。”
江漢手臂一揮,“二少”就飛出左右坐跌,再勾腳一絆,一老就“哎呦”倒地。
他氣定神閑地上前,端著案幾那碗酸臭撲鼻的“東西”一聞,冷笑,再觸了一把冰水,更是蹙眉:“我是輔政王請來貴府,為的就是替大郎君診治,輔政王有令,勢必得保大郎君痊愈,不想貴府對待傷患如此苛虐,那麽,我也只好將傷患移往王府。”
幾個奴婢本看不上區區太醫,不想這位一口一聲輔政王,倒也被震懾了幾分,一言不發地退了出去。
杜頌仿佛才喘過一口氣,臉上青灰仍在:“讓先生見笑。”
他語氣平緩,毫無激憤,卻越發讓江漢覺得辛酸。
杜頌卻輕笑:“還望江先生,莫讓在下家醜外揚。”
江漢卻氣惱起來:“不想公子竟也是虛偽之人。”
“這是杜某家事,實不敢勞輔政王煩心,杜某是有所求,卻非這等瑣碎,堂堂男子若無自保之能,實不應擔王爺顧惜。”說這話時,杜頌似乎又恢覆了些力氣,把那碗“酸臭”一摔:“三兩餐,還餓不死我,有先生妙手,杜某已無大礙,世人皆知杜某不肖,奈何父母慈和,杜某在外花天酒地享盡佳肴,家人也從不管束。”
這話說得倒對了江漢胃口,便上前扶著傷患俯臥:“你這回傷重,是因顱內體內積血,再施兩回針灸,至少行動無礙,騎馬縱市固然一時不能,‘花天酒地’倒還無妨,只要當心,有舊傷在體,切記不可再有跌撞。公子高堂雖疏於管束,我受輔政王之托,卻不敢吊以輕心。”
俯臥著的少年,連窗外景致也看不見了,入目入鼻,唯有錦褥軟鋪的頹香濃郁,但他的眉目卻漸漸平和下來,暴戾之氣不見,似乎光風霽月,分明一個文弱士子。
他閉目,眼內腦海,逐漸清晰的卻是一張雖還稚氣卻眉目飛揚的面容。
那日,眼見魏桂貞勾連眾女對妹妹極盡侮辱,實難容忍,正待上前阻止,管他什麽貴女千金不可冒犯,就算再背上一樁汙名,也要將那些庸脂俗粉狠狠教訓,卻忽有那麽一名女子……
前簇後擁而來,華衣玉飾,光彩奪目。
緩緩地掃了魏桂貞一眼,漫不經心地一句:“魏氏阿貞,你口口聲聲嘲笑人家東施效顰,意在以柔弱博憐惜,依我看來,倒是你恃強淩弱,再兼以己度人,在滿腹機心的人眼裏,他人自然都是別有所圖,在你眼中,可還有好人?”
這話完全不同貴女們的口蜜腹劍,卻不失大家氣度。
他的忍無可忍正欲暴發就此再度摁捺。
又見那女子挽起妹妹:“快別為了這些淺薄之談傷心,不理會也就罷了,你隨我來,咱們一處賞景,別辜負這滿季芙蓉。”
後來才從妹妹口中得知,這位竟是輔政王的獨女,金尊玉貴的長樂公主。
長樂公主無心施助,卻讓妹妹就此略增自信,至少不再自卑,好多次,妹妹不無憧憬地說:“阿兄,我想成為長樂公主那樣的人,無關身份,那種感覺,我實難說得清楚。”
他知道的,是溫暖的感覺,一顰一笑都能浸入人心,讓人發自內心的敬仰,卻不覺高不可攀。
長樂公主,是最特別的人。
那天,眼見公主遇險,他明知自己騎術馬虎,一剎那間,什麽都不能顧及。
墜地那一刻,天昏地暗襲來,他覺得的是無比安心,因為最後一眼,看到的是她被隨後趕上的侍衛救下,那驚惶失措的目光,看過來也暖洋洋的。
那一倉促間,他發自內心覺得,即使就這麽死去,也是值得的,盡管公主也許根本不知道,他是誰。
或許,她會打聽,得知他是一個口口相傳的頑劣之徒,大逆不道。
他固執地認為,因為這一次,至少長樂公主會對他改觀,這樣,也就夠了。
我不是壞人,真的不是。
杜頌覺得,公主一定會懂得。
她是那樣一個人啊,能給予弱者毫不猶豫的幫助,就像她當天,英勇無畏地策馬救援昌平伯府那個刁蠻女子。
長樂公主是給予他們兄妹,第一個不問緣由溫暖的人,值得他以性命為報,毫不猶豫。
可是他沒死,他醒來了,之所以醒來,也是因為輔政王的及時施救。
也是最不促不及防地,讓他最難以啟齒的不堪暴露。
被繼母苛虐不算什麽,可是他甚至不被生父關註,視之如仇。
他不願被人同情,所以,一定要做些什麽。
也許,是該把心裏的那些想法付諸實現的時候,這樣,才不妄投身這一副皮囊,成為杜家子孫。
公主,請不要同情我,我會竭盡全力爭取您的賞識,有朝一日,即使與您面對也不會絲毫自卑。
篤定心意的杜頌,當得行動自如時,又再“花天酒地”,直到自認不呈病態。
他遞帖,求見輔政王。
王爺,在下索恩來了——
番外之七——未來翁婿的面對面
自從襄助幼帝輔政,盡管虞沨深得太皇太後、太後信任重托,卻並非軍政獨斷,諫言讓康王、榮王以及遼王等宗親參政,又重用了一批有識之士,如顧於問、姚韞等人組成內閣,共商機要政務,不過他身上的擔子仍然繁重,閑睱時候罕少,這半晝難得有空,恰逢摯交甄南顧前來拜會,兩人在花蔭下品茶對局。
聽說杜頌來見,虞沨只好止了棋興,讓人請入花廳。
南顧便問:“可是臨淄候的長公子?他來做何?”
前不久流光河畔那場意外,在場諸多郎君、貴女目睹,不少人得知“惡名遠揚”的杜頌舍身相救長樂公主的事,多持“陰謀”之見,暗中不少嘲笑杜頌不自量力,簡直就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
甄南顧如今也進了翰林院,又並不似那些游手好閑之人尤其關註流言蜚語,倒沒有聽說這樁,因而才有疑問。
虞沨簡單說明一番,南顧便笑:“怕是索恩來的,臨淄候自甘卸任,我還暗暗可惜杜公後繼無人,不想杜候長子倒還心存志氣,先別說他所圖為何,至少不似其父耽於享樂不思進取,都說杜大郎不肖頑劣,這傳言只怕頗有緣故了。”
臨淄候杜江本是一地都司,掌兵武將,卻完全不似他的父親杜仲達驍勇英武,而沈迷酒色,其時自大隆建國,掌兵武將們本來都是從龍有功征戰疆場的有功之臣,不過當老一輩過世,蒙恩蔭職者雖不乏承繼驍勇的,也有一部份依憑父祖之功好逸惡勞,比如臨淄候,即為其中之一。
自從發動與北原的全面戰,虞沨力排眾議堅定不移,誓要奪回“十國”以來被北原陸續吞並的中原領土,徹底毀滅北原,使其分崩離析禁步蠻荒,免大隆邊境民眾常受擄搶之苦,與此同時,當然也是改革軍制增強君權的良機。
因發動戰爭,調防調軍就成理所當然。
當然,對於武將的政策也得有所區別,不能將忠心報國與只重財勢者等同對待。
還得顧及眾將父祖的開國功勳,不至讓人心灰意冷抱怨朝廷涼薄寡恩使人心浮動。
虞沨給了諸將再建新功鞏固榮華的機遇,卻有那麽一部份人貪生怕死,不願再戰疆場,甚至有那別懷企圖之人,聯合結黨抵/制軍令,妄圖以昔日功勞要脅輔政王服軟,使軍制改革難以推行。
杜江當時就不願奉令開赴前線,但他也沒有膽子附黨作亂,雖然昏聵無為,好在其父仲達還給他留了幾個謀士,這些人看穿家主懦弱,實在是把糊不上墻的爛泥,也洞悉輔政王之舉意在動搖地方武將舊勢推行軍制改革,實在大隆發展至今,也屬勢在必行。
於是謀士們幹脆諫言,讓杜江以“抱疾”之由請求致仕,將手中軍權交歸朝廷,這樣也算服從軍制改革,說不定輔政王念及杜家舊功,更兼出於平息人心顯示天恩,會請上封爵。
果然,杜江請辭的折子一上,就被封了臨淄候,令其歸京受祿。當然他的爵位有別於衛國公等世襲罔替,只傳五代而終,這也讓杜江欣喜若狂了——既不用擔著刀劍無眼的風險,還可調回京都白享榮華富貴,何樂不為?
虞沨此番請封,當然也是為了示眾,軍制改革雖然勢在必行,不過朝廷也並非刻薄寡恩,杜江封爵不過是因為父輩功勞,眼下為擊北原盡忠大隆者,更不用擔心“鳥盡弓藏”。
不過私心裏,虞沨也實為杜仲達這一驍將惋惜,後繼無人,杜家難免沒落之勢,倘若子孫再有不濟,出上幾個驕奢淫/逸之輩,將來便是平安順遂都怕難保。
當日他聽說杜頌為救曉曉而身負重傷,趕往探望時,已洞悉臨淄候對其長子的冷漠之態,再一打聽,就知道了候夫人是杜頌繼母,哪能不疑杜頌滿背惡名之後的別有蹊蹺,特地交待江漢留意,勢必保全杜頌性命,先別管這少年是否別有企圖,到底也是救了曉曉一回,他若求助,輔政王倒也願意酌情施援。
這個酌情嘛,當然、萬萬不包括要讓愛女以身相許。
可後來江漢覆命,卻不願違背杜頌之托,堅決不肯告訴傷患在家頗受淩辱,只對虞沨斷言:“杜大郎君並非傳言那般頑劣不堪,心中必懷壯志。”
所以,虞沨一聽杜頌求見,倒心生好奇,不知這少年會怎麽索恩。
可盡管如此,當虞沨面見杜頌,竟聽他請求要爭取一個參軍之機,願往前線征伐北原的時候,實覺大出所料。
他不由得細細打量面前這位年輕人。
錦衣玉帶的包裹下,腰身實為瘦弱,許是大傷初愈許是營養不良,膚色蒼白難掩病態,倒切合流言蠻語之說,像極沈迷酒色之徒,只他如今磊落而立,不顯卑躬屈節之態,眉宇眼底自聚沈穩堅毅,哪有一絲半點頑劣輕狂之狀?
江漢所言不差,此子心懷壯志,但怕也難免孤註一擲的偏執,低估了疆場的險惡。
“你可精通騎射,抑或戰術軍法?”虞沨問道。
“實在慚愧,小子若精騎術,此回也不至墜馬受傷……小子祖父能征善戰,惜早逝,小子無福得受祖父教誨。”雖是這話,但杜頌並不退卻:“王爺容稟,小子心中實佩祖父當初風采,家父因病而不能為國盡忠,只蒙君恩而無以為報,小子每每想來愧疚不已,雖身無所長,只因杜之一姓,卻也不願有負君恩無所作為,所憑,只有滿腔熱血一條性命,願為士卒,不墜祖父驍勇之威。”
杜頌又是一個長揖:“小子素敬平北先鋒席志之英武,為大隆屢立戰功,惜每每去信而無覆,惟一心願,盼輔政王得允,成其麾下執戈之卒,哪怕只斬北原一首一卒,雖死無憾。”
眼下再興征戰,朝廷雖然廣征軍卒,平民若要從軍極為簡單,但杜頌因為身份所限,不是他自願從軍就能如願得償的。
臨淄候本是一地武將,如今雖然交歸兵權,但因為軍制改革,需要徹底斷絕杜江與舊部的聯系,臨淄候雖然有別於“人質”之類,若要離京也必須得朝廷允準,杜頌再不受父親關愛,也是家中嫡長子,臨淄候就算不願讓他承襲爵位,也必須得朝廷許可,這也是杜頌為何“惡名遠揚”的根源。
杜頌別說從軍,便是離京,也必須得批準在先,若是不告而別,一旦被禦史發現,很可能會讓杜候受究,以致家族蒙難,所以他雖然早有決意,想說服眼下頗受朝廷重視的席志通過“法定途徑”允他參軍,奈何寄書有如石沈大海——這也的確艱難,一來杜頌的名聲委實不好,再者公候之子從軍太過敏感,領將不得不慎重,席志與杜頌本無交情,置之不理再正常不過。
杜頌從沒想過索恩圖報,更沒有打算爭取輔政王援助,輔政王在他心目中實在高不可攀。
機緣巧合,他路遇長樂公主遇險,雖然他當時舍身相救並不懷其他企圖,不過輔政王的關註無疑讓他看到一線機會。
堂堂男兒,可恨遇著一個不慈的父親,再兼一位機心狠辣的繼母,枉背滿身汙名。
但杜頌從不想與婦人一較長短,耗廢心機為個虛名爭得你死我活。
當然,他也不甘無辜受謗,尤其不忍眼看一母同胞的親生妹妹飽受欺淩。
必須自強,拼出光明前程,是他和妹妹的唯一機會。
走科舉之途?憑著他的惡名,父親甚至不願為他請師輔教,世人也只道他頑劣不堪無人肯教,這條路怎麽也行不通。
當然,有輔政王相助的話,舉手之間就能排除萬難。
而他更不願意的是,因為機緣之故,打上一個“英雄救美”的標簽,在世人眼中成為攀搭之徒,這會傷及公主的名譽,更會讓輔政王受人非議。
他不能,因為自己之故,讓公主受損,決不能忍受。
疆場險惡,刀槍無眼,但如果他能有所作為,憑借著浴血拼殺奠定的功勞,足以洗清汙名塞堵悠悠眾口,這才不負驍將子孫之名,他根本不屑候爵虛銜,他要去往最艱巨也最危險的前線,成大隆先鋒之卒,立覆域擴土之功,為自己,也為報效君國。杜仲達的孫子,就應該這麽驕傲!
所以,杜頌堅持,他對輔政王質疑的目光不躲不避,坦然,又堅定。
“好。”虞沨終於說道:“我答應你,不過我只允你參軍,入席志之部,今後,你得靠你自己。”
“小子誓不辱王爺信任。”杜頌長揖而起,黑沈的瞳仁更被蒼白的面色映得深遂卻璀亮:“小子還有一請,倘若家父固請剝奪小子世子之位,實屬小子年少頑劣,望王爺許可。”
虞沨微笑:“也好。”
番外之八——又三年,世事更
大隆律有定,入軍伍者,年至十六以上而五十以下,但這條規定的作用在於限制戰時地方官員強迫年老體弱或年幼力微的平民從軍,對於官宦、勳貴階級,如有自願從軍者不受此律所限。
因此杜頌從軍一事毫無波折地確定下來。
臨淄候雖然不滿,擔心長子逃脫掌控做出什麽不利他的行為,卻因有輔政王插手而不敢任何阻撓,魏氏倒比丈夫想得“通達”——刀劍無眼,杜頌去的又是尤其危險的先鋒軍,又沒有騎射基礎,自幼就知道花天酒地要強打鬥,這樣的人,落到那窮兇極惡的北原軍手裏,十有八/九會身首異處遺骨戰野,想憑軍功奪爵?他也得有這個運數。
魏氏的表面功夫一貫滴水不漏,與交好的貴婦們說起這事來不無安慰:“我們家大郎雖是個好強的性情,從前頑劣調皮,確是因年少恣意,現如今,也懂得了身為男兒理應報效君國,這回他自請從軍,可見心懷大志。”為杜頌打點行裝更是傾心盡力,送行時兩眼含淚,把那“千萬保重、事必當心、不望建功唯願平安歸來”的叮囑不厭其煩地重覆,好一副慈母心腸,委實“感人肺腑”。
杜頌往常最不耐煩魏氏這套虛偽作態,懶惰與她做戲,可這日遠行在即,竟對魏氏笑得格外甜蜜,反而讓魏氏從尾椎生出一股惡寒來,莫名就有些膽顫心驚,難道這個蠢貨竟忽然開了竅,懂得和她耍起心機來?往深一想,未免懷疑是杜頌哄得了輔政王賞識,說不定先與那領將席志招呼在前,保全這孽障不遇風險立功歸來?
哼,就算如此,我也決不會讓你這孽障得逞,魏氏暗暗掐著掌心。
其實,杜頌是實在忍不住由心而發的喜悅而已,魏氏那番話他根本沒聽進耳裏,甜蜜的笑容也決非針對繼母。
臨行前日,楚王府一小廝來見,傳的是長樂公主的口訊,再簡單不過的一句話:“大郎遠征切勿分心,杜大娘子這邊有公主殿下維護周全,必不讓她再受欺辱。”
不是感謝之辭,也沒有千般叮囑,但恍若這三月春陽直直照入心坎,讓杜頌滿懷溫暖。
公主知道他的唯一牽掛,這似乎代表著公主也明白他並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
事實上虞沨才入書房,就聽侍衛稟報了今日這起意外事故,好在他剛才親眼見著女兒活蹦亂跳完好無損才不致心慌意亂,卻在那雙母女一個鋪墊,一個引導時,已經親自去了趟臨淄候府,哪知道,臨淄候府正在飲宴,臨淄候聽聞輔政王駕到,醉眼惺忪地迎了出來,聽說是為長子之事,反而好一番告罪。
虞沨得知臨淄候甚至沒有延請太醫,只隨便找了個郎中給他家長子療傷,也沒說什麽,只讓下人拿了帖子立即去請江漢,留在候府等待,直到聽說為救曉曉墜馬重傷的候府長子已經醒轉,並無生命危險後才打道回府。
這時,曉曉已經受了母妃大人的責罰,乖乖抄書去了。
虞沨才把事情詳細說了一回:“本來是昌平伯府的馬驚了,曉曉也是出於好心才出手相助,也是她逞能,非但沒能救人,自己反而受累,因事發倉促,又有諸多貴女在場,侍衛們離得略遠,救援略遲,反而是那杜大郎一馬當先,多虧了他,曉曉才能平安。”
也就是說,一切事故皆為意外,並非有人設陷企圖謀害曉曉。
旖景這才放心了些,當問得候府大郎也無大礙,徹底放心。
只這當父母的有所不知,乖乖認罰的長樂公主,這時也正關註“救命恩人”的事。
曉曉正滿腹疑惑地問她的貼身大丫鬟叩玉:“我是聽說過杜大郎其人,據傳最是紈絝胡鬧,怎麽今日竟會有這般俠義心腸,難不成,他別有企圖?”
番外之五——關於救命恩人
臨淄候的嫡長子杜頌的確是有些臭名昭著,京都已經好些年沒出過年僅十四就如他般“惡行驚人”的少年,但只不過長樂公主的“據聞”因為是出自京中貴婦、貴女之口,一般不涉及具體內容,大約都是些諸如“不孝不睦、頑劣不肖、空有皮囊、德行敗壞”等等籠統惡評,總之是個必須避而遠之的人物。
相對來說,丫鬟們的議論就要詳盡得多,不會有那麽多羞於出口的忌諱。
叩玉被小主人這麽一問,也就稍稍遲疑了番,考慮著此處也沒外人,便把她的“據聞”說來:“杜候還未得爵時,遠在山東,杜大郎就不服教,時有頂撞,險些將杜候爺氣得中風,自來京都,更是不知收斂,別看他年歲不大,性情卻甚為暴戾,對府裏奴婢動輒打罵還是輕的,便是連候爺的妾室,聽說也被他逼迫著……鬧出過人命來,且是一屍兩命!對嫡母也不孝敬,還沖舅父姨母等長輩動過拳腳,更別說對兄弟姐妹,時有責打……杜候早有決斷,怎麽也不肯為他請封世子,爵位是定不會傳予他的……京中貴族大都知道杜大郎十分頑劣,同齡的小郎君都不肯與他結交,杜候想要請師,也無人肯收這麽個劣跡斑斑的學生,杜大郎卻毫不在意,時常出入戲坊酒肆等場所,與人爭執動手更是數不勝數,有一回,就連魏氏阿貞的兄長,也被杜大郎在茶園子揍得鼻青臉腫,公主您可聽說過,這杜大郎的母親,正是貞娘的姑母呢。”
倘若杜大郎只因少年恣意,略有些好賭風流的紈絝習氣,在京中其實也算不得什麽,但他偏偏觸犯的就是禮規孝道,往大裏說連“十惡”都能挨得著,這就不一般了,忤逆父母、不敬親長,勢必受世人批判鄙棄,杜候爺若當真心灰意冷堅定大義滅親的決心,處死這逆子也不為過。
長樂公主一邊等著丫鬟研墨鋪紙,一邊活動著手腕,深思一陣,開口就是質疑:“往往一個人的惡名傳開,都是當眾敗露本性,可聽你說來,關於杜大郎的種種言行,在公眾場合無非是爭執鬥毆,那些頂撞親長的大過,他不可能當眾實施,一般而言,家人都會掩示包庇,所謂家醜不可外揚就是這個道理,但為何傳得人盡皆知?”
曉曉蹙眉:“就說咱們府上的二郎,在人前可不乖巧?外人誰知道他一肚子壞水……還有鎮國公府的表姐,在家何等刁蠻,外人卻都道她溫柔敦厚,偏偏就是杜大郎,家中父母雖恨其頑劣,卻百般隱忍,否則萬萬不會至今依仍囂張,可他私下所施所行卻讓外人知無遺漏,豈不蹊蹺?”
叩玉又說:“要不奴婢再去打聽仔細,問問這臨淄候府的隱情?不過……奴婢今兒個旁觀,只篤定一點,那杜大郎的義行分明是沖公主您來的,他可沒想對昌平伯府的小娘子施救。”
這似乎就是別懷企圖了,曉曉又添戒備,但她身邊另一個心腹丫鬟卻插嘴道:“公主,依奴婢看來,杜大郎對昌平候府小娘子置之不理也是情理之中。”
“哦?”曉曉的手已經執筆,又再放下:“這怎麽說?”
“您是貴人多忘事,不記得那回忽然興起,應姚小娘子之邀參與貴女們的詩會,就是在芙蓉園那回……以魏小娘子為首,連著昌平伯家的女兒在內,諸多貴女對臨淄候府的大娘子極盡嘲諷,說得杜大娘子垂淚不止,更有魏府等小郎君們也在旁起哄,更讓杜大娘羞慚不已,若非公主您解圍,還不知鬧成哪樣,事後姚小娘子還讚公主呢,說魏小娘子時常欺侮她的表妹,無非是因為杜大娘軟弱。”丫鬟笑道:“奴婢當時就註意到,假石上還立著個朱衣公子,一臉鐵青,手掌都握成拳頭,那時奴婢不知他是誰,今日認了出來,就是杜大郎,想來杜郎定是不憤昌平伯府的小娘子欺侮家中姐妹,又哪會管她的閑事?杜大郎今日出手相救,許也是為了報答公主上回仗義執言,解了杜大娘子的尷尬。”
被心腹這麽一提醒,曉曉也想起是有這麽一樁:“我當時就是看不慣魏桂貞仗勢欺人而已,倒不知道她與那杜家娘子還有一層親屬關系……這就怪了,魏、杜兩家原是表親,論來,杜大娘子是候爵嫡女,就身份而言,還高出魏桂貞一頭,怎麽就由得魏桂貞等欺侮,連嘴都不敢還?更兼,不是說杜大郎不睦手足麽,聽你這麽一說,他當時眼看妹妹受欺卻是十分憤怒……叩玉,你去打聽打聽吧,這其中究竟有什麽隱情。”
當長樂公主總算因為“不得允準,私自出玩”的過錯抄完罰書,被她的母妃大人解除禁足之時,叩玉也順利完成主子交待的任務,回來覆命——
原來,現今這位臨淄候夫人並非杜頌及杜大娘子的生母,而是臨淄候的繼室。
要說杜、魏兩家,其實早在魏氏成為續弦之前就已經是親戚了,臨淄候的祖母就是魏氏女兒。
臨淄候之父杜仲達,從高祖起兵,後大隆建國,任職臨淄衛指使,後因驅逐北原立功,升任山東都司,娶妻蔣氏,卻唯一嫡女,臨淄候杜江原為庶子。
仲達病逝,太宗帝惜其功勳,特允庶子蔭職。
仲達當年並未封爵,不過手掌兵權,杜家也為實權人物。
當時老祖母魏氏便打算讓杜江娶娘家孫女兒為妻,可謂處心積慮,促就孫子與侄孫女青梅竹馬之情,哪知老祖母未待魏氏及笄而病故,杜江嫡母蔣氏作主,把自家侄女娶了進門。
杜江因情有別屬,對元配十分厭惡。
後蔣氏過世,不久,才生下小女兒的杜夫人也暴病身亡。
那時,杜頌剛剛三歲。
而杜頌繼母魏氏,實也有些牛心左性,眼看“青梅竹馬”迎娶別人卻拒嫁留閨,顯明情深不移,更讓杜江念念難忘。
妻子死後不足一年,杜江便迎娶魏氏,蔣家深疑蔣氏暴病別有原因,苦於無據,只好忍氣吞聲,但與杜家的姻親情份算是徹底了斷。
魏氏嫁入杜家一年餘,生下一子,再過一年,又有一女。
也就是說,杜頌與杜大娘是元配所出,而據傳常受杜頌欺侮責打的兄弟與妹妹,都是魏氏及妾室所出。
叩玉還打聽得一事:“原本太後為欣安公主擇選伴讀,起先看中的是臨淄候府大娘,卻被候夫人以體弱多病婉辭,推薦了她娘家素有聰慧之名的小娘子。”
“就是魏桂貞了。”曉曉恍然大悟:“那就難怪了……可憐杜大娘,堂堂候府嫡女,卻被養得這般柔弱可欺,反而她一母同胞的兄長,性情卻又天壤之別,竟是作惡多端。”當說最後四字,語氣中,已有鏗鏘之意。
“還有就是蔣家,雖與臨淄候府決裂,不過家主眼下也任職地方大員,族中有好幾個郎君,都中了進士……而臨淄候雖說得已封爵,卻失了掌兵之權,對蔣家因是不無顧忌,奴婢猜測,這也是臨淄候不至大義滅親的原因吧。”叩玉也嘆道:“眼下不少人家,都知杜大娘子身有弱癥又軟弱無才,將來姻緣一事還不知怎麽坎坷。”
“那麽就算杜大郎是為他兄妹求庇,才舍身相救,我也能理解了。”曉曉挑眉:“救命之恩,還是當報的。”
叩玉笑道:“這事哪需公主廢心,王爺王妃心中自有成算。”
長樂公主卻一臉沈重,一時腦子裏,都是那個楚楚可憐的候府嫡長女,她坐於書案前,纖纖玉指卻在案上慢慢敲啄,這情態,很有幾分輔政王籌謀之風。
番外之六——被公主殿下照亮人生的“頑劣之...
再一次悠悠醒轉,已是日暮時分,天色已經黯沈,唯遠天尚餘青白,不遠不近的幾粒星子仿佛人的睡眼般惺忪,一時導致恍惚,杜頌眨了十幾下眼,微微一轉脖子,頓時又增頭暈目眩。
他躺著的地方,自也是錦衾繡褥,不過在榻畔的窗臺上,積塵已厚,三月的清風一撫,入鼻微嗆。
聽見響動,兩個十五、六歲的丫鬟才從不遠處的椅子裏站起,腰身婀娜,眉目艷麗,行止極盡慵懶。
不過其中之一的神情卻甚是刻板,細細一看,不難發現眉梢眼角的鄙夷之情。
一個扶了杜頌起來,刻板那位捧來食膳,碗是好碗,碗裏的東西卻隱隱透出酸臭。
十四歲的少年,即使只著內衣,那面料也是極精貴的。
但手腕勁瘦,甚至不比丫鬟們那兩雙豐腴。
他冷冷地盯著滿臉不耐的丫鬟,理也不理湊來嘴邊的食物。
那丫鬟卻笑道:“郎君既然沒有胃口,就先服侍著凈面吧。”
更不待杜頌示意,就把那精致的玉碗往臺幾一摜,扭著腰就往門外,另一個丫鬟媚眼如絲,鮮紅削長的蔻甲緩緩刮著少年的喉結:“大郎別怪咱們姐妹,實在這幾天,被大郎的傷情牽連得煩累,多少個夜晚都沒合眼,大郎,你可得承情。”
杜頌想說話,張口就覺太陽穴悶鈍生痛,又兼那妖婢伏身上前,一陣陣脂粉濃香直灌口鼻,杜頌險些沒再度暈死過去,也就懶得說話了,任由那婢女賣弄風情,徒自目光冷冷。
門響,人入。
刻板丫鬟一去不覆返,進來的是更加刻板的一個婆子。
一盆水,“咣”地往案頭一放,水花濺起,濕了杜頌的側面,冷之一字已不足形容,是冰寒浸骨。
風情萬種那位,這時也不願觸及冰水,示意婆子動手。
重傷未愈的少年,剛剛才從高熱緩轉,如何經得冰水的刺激?杜頌的手已經捏成拳頭,目光更如冰刃,那婆子卻愛理不理:“大郎,我可是候夫人差遣過來,論來也是你的長輩,你動我一根指頭,傷的可是候夫人的顏面,你眼下有傷,候夫人自然不會與你一般計較,就怕大娘子又會受牽連了。”
那婆子兀自叨念:“自己就這點本事,還狂妄自大,企圖英雄救美,也不想人家長樂公主何等尊貴,身邊跟著多少好手,用得著你上前添亂?就你這身子骨,這回沒摔死,都叫命大!夫人是慈善人,還讓咱們好生侍候,大郎也別再任性,別以為救了長樂公主一回便能得人家以身相許,也不掂量掂量,就你這名聲,輔政王哪能讓獨女下嫁?笑死個人。”
但婆子手下卻也猶豫,指尖在水邊一觸,又再收回扶緊盆沿,眼睛裏極其陰戾,似乎要考慮著幹脆將整盆水直接潑到杜頌身上,再嚎一聲“大郎恕罪”應付過去這樁。
她可委屈呢,雖然已是春暖,人手卻受不到這冰水的,可誰叫她是夫人心腹呢,這事只能她來/經手。
正在這時,門又響,人又入。
一個人是倒退著跌進來的,正是刻板丫鬟,一個人氣宇軒昂,卻是太醫江漢。
婆子在候府歷來跋扈,兩個丫鬟也不是省油的燈,一老二少三個女人撲擋上前,態度如出一輒的蠻橫:“江大夫,怎能這般不知體統,好歹也讓大郎梳洗妥當,傳你入內方可。”
江漢手臂一揮,“二少”就飛出左右坐跌,再勾腳一絆,一老就“哎呦”倒地。
他氣定神閑地上前,端著案幾那碗酸臭撲鼻的“東西”一聞,冷笑,再觸了一把冰水,更是蹙眉:“我是輔政王請來貴府,為的就是替大郎君診治,輔政王有令,勢必得保大郎君痊愈,不想貴府對待傷患如此苛虐,那麽,我也只好將傷患移往王府。”
幾個奴婢本看不上區區太醫,不想這位一口一聲輔政王,倒也被震懾了幾分,一言不發地退了出去。
杜頌仿佛才喘過一口氣,臉上青灰仍在:“讓先生見笑。”
他語氣平緩,毫無激憤,卻越發讓江漢覺得辛酸。
杜頌卻輕笑:“還望江先生,莫讓在下家醜外揚。”
江漢卻氣惱起來:“不想公子竟也是虛偽之人。”
“這是杜某家事,實不敢勞輔政王煩心,杜某是有所求,卻非這等瑣碎,堂堂男子若無自保之能,實不應擔王爺顧惜。”說這話時,杜頌似乎又恢覆了些力氣,把那碗“酸臭”一摔:“三兩餐,還餓不死我,有先生妙手,杜某已無大礙,世人皆知杜某不肖,奈何父母慈和,杜某在外花天酒地享盡佳肴,家人也從不管束。”
這話說得倒對了江漢胃口,便上前扶著傷患俯臥:“你這回傷重,是因顱內體內積血,再施兩回針灸,至少行動無礙,騎馬縱市固然一時不能,‘花天酒地’倒還無妨,只要當心,有舊傷在體,切記不可再有跌撞。公子高堂雖疏於管束,我受輔政王之托,卻不敢吊以輕心。”
俯臥著的少年,連窗外景致也看不見了,入目入鼻,唯有錦褥軟鋪的頹香濃郁,但他的眉目卻漸漸平和下來,暴戾之氣不見,似乎光風霽月,分明一個文弱士子。
他閉目,眼內腦海,逐漸清晰的卻是一張雖還稚氣卻眉目飛揚的面容。
那日,眼見魏桂貞勾連眾女對妹妹極盡侮辱,實難容忍,正待上前阻止,管他什麽貴女千金不可冒犯,就算再背上一樁汙名,也要將那些庸脂俗粉狠狠教訓,卻忽有那麽一名女子……
前簇後擁而來,華衣玉飾,光彩奪目。
緩緩地掃了魏桂貞一眼,漫不經心地一句:“魏氏阿貞,你口口聲聲嘲笑人家東施效顰,意在以柔弱博憐惜,依我看來,倒是你恃強淩弱,再兼以己度人,在滿腹機心的人眼裏,他人自然都是別有所圖,在你眼中,可還有好人?”
這話完全不同貴女們的口蜜腹劍,卻不失大家氣度。
他的忍無可忍正欲暴發就此再度摁捺。
又見那女子挽起妹妹:“快別為了這些淺薄之談傷心,不理會也就罷了,你隨我來,咱們一處賞景,別辜負這滿季芙蓉。”
後來才從妹妹口中得知,這位竟是輔政王的獨女,金尊玉貴的長樂公主。
長樂公主無心施助,卻讓妹妹就此略增自信,至少不再自卑,好多次,妹妹不無憧憬地說:“阿兄,我想成為長樂公主那樣的人,無關身份,那種感覺,我實難說得清楚。”
他知道的,是溫暖的感覺,一顰一笑都能浸入人心,讓人發自內心的敬仰,卻不覺高不可攀。
長樂公主,是最特別的人。
那天,眼見公主遇險,他明知自己騎術馬虎,一剎那間,什麽都不能顧及。
墜地那一刻,天昏地暗襲來,他覺得的是無比安心,因為最後一眼,看到的是她被隨後趕上的侍衛救下,那驚惶失措的目光,看過來也暖洋洋的。
那一倉促間,他發自內心覺得,即使就這麽死去,也是值得的,盡管公主也許根本不知道,他是誰。
或許,她會打聽,得知他是一個口口相傳的頑劣之徒,大逆不道。
他固執地認為,因為這一次,至少長樂公主會對他改觀,這樣,也就夠了。
我不是壞人,真的不是。
杜頌覺得,公主一定會懂得。
她是那樣一個人啊,能給予弱者毫不猶豫的幫助,就像她當天,英勇無畏地策馬救援昌平伯府那個刁蠻女子。
長樂公主是給予他們兄妹,第一個不問緣由溫暖的人,值得他以性命為報,毫不猶豫。
可是他沒死,他醒來了,之所以醒來,也是因為輔政王的及時施救。
也是最不促不及防地,讓他最難以啟齒的不堪暴露。
被繼母苛虐不算什麽,可是他甚至不被生父關註,視之如仇。
他不願被人同情,所以,一定要做些什麽。
也許,是該把心裏的那些想法付諸實現的時候,這樣,才不妄投身這一副皮囊,成為杜家子孫。
公主,請不要同情我,我會竭盡全力爭取您的賞識,有朝一日,即使與您面對也不會絲毫自卑。
篤定心意的杜頌,當得行動自如時,又再“花天酒地”,直到自認不呈病態。
他遞帖,求見輔政王。
王爺,在下索恩來了——
番外之七——未來翁婿的面對面
自從襄助幼帝輔政,盡管虞沨深得太皇太後、太後信任重托,卻並非軍政獨斷,諫言讓康王、榮王以及遼王等宗親參政,又重用了一批有識之士,如顧於問、姚韞等人組成內閣,共商機要政務,不過他身上的擔子仍然繁重,閑睱時候罕少,這半晝難得有空,恰逢摯交甄南顧前來拜會,兩人在花蔭下品茶對局。
聽說杜頌來見,虞沨只好止了棋興,讓人請入花廳。
南顧便問:“可是臨淄候的長公子?他來做何?”
前不久流光河畔那場意外,在場諸多郎君、貴女目睹,不少人得知“惡名遠揚”的杜頌舍身相救長樂公主的事,多持“陰謀”之見,暗中不少嘲笑杜頌不自量力,簡直就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
甄南顧如今也進了翰林院,又並不似那些游手好閑之人尤其關註流言蜚語,倒沒有聽說這樁,因而才有疑問。
虞沨簡單說明一番,南顧便笑:“怕是索恩來的,臨淄候自甘卸任,我還暗暗可惜杜公後繼無人,不想杜候長子倒還心存志氣,先別說他所圖為何,至少不似其父耽於享樂不思進取,都說杜大郎不肖頑劣,這傳言只怕頗有緣故了。”
臨淄候杜江本是一地都司,掌兵武將,卻完全不似他的父親杜仲達驍勇英武,而沈迷酒色,其時自大隆建國,掌兵武將們本來都是從龍有功征戰疆場的有功之臣,不過當老一輩過世,蒙恩蔭職者雖不乏承繼驍勇的,也有一部份依憑父祖之功好逸惡勞,比如臨淄候,即為其中之一。
自從發動與北原的全面戰,虞沨力排眾議堅定不移,誓要奪回“十國”以來被北原陸續吞並的中原領土,徹底毀滅北原,使其分崩離析禁步蠻荒,免大隆邊境民眾常受擄搶之苦,與此同時,當然也是改革軍制增強君權的良機。
因發動戰爭,調防調軍就成理所當然。
當然,對於武將的政策也得有所區別,不能將忠心報國與只重財勢者等同對待。
還得顧及眾將父祖的開國功勳,不至讓人心灰意冷抱怨朝廷涼薄寡恩使人心浮動。
虞沨給了諸將再建新功鞏固榮華的機遇,卻有那麽一部份人貪生怕死,不願再戰疆場,甚至有那別懷企圖之人,聯合結黨抵/制軍令,妄圖以昔日功勞要脅輔政王服軟,使軍制改革難以推行。
杜江當時就不願奉令開赴前線,但他也沒有膽子附黨作亂,雖然昏聵無為,好在其父仲達還給他留了幾個謀士,這些人看穿家主懦弱,實在是把糊不上墻的爛泥,也洞悉輔政王之舉意在動搖地方武將舊勢推行軍制改革,實在大隆發展至今,也屬勢在必行。
於是謀士們幹脆諫言,讓杜江以“抱疾”之由請求致仕,將手中軍權交歸朝廷,這樣也算服從軍制改革,說不定輔政王念及杜家舊功,更兼出於平息人心顯示天恩,會請上封爵。
果然,杜江請辭的折子一上,就被封了臨淄候,令其歸京受祿。當然他的爵位有別於衛國公等世襲罔替,只傳五代而終,這也讓杜江欣喜若狂了——既不用擔著刀劍無眼的風險,還可調回京都白享榮華富貴,何樂不為?
虞沨此番請封,當然也是為了示眾,軍制改革雖然勢在必行,不過朝廷也並非刻薄寡恩,杜江封爵不過是因為父輩功勞,眼下為擊北原盡忠大隆者,更不用擔心“鳥盡弓藏”。
不過私心裏,虞沨也實為杜仲達這一驍將惋惜,後繼無人,杜家難免沒落之勢,倘若子孫再有不濟,出上幾個驕奢淫/逸之輩,將來便是平安順遂都怕難保。
當日他聽說杜頌為救曉曉而身負重傷,趕往探望時,已洞悉臨淄候對其長子的冷漠之態,再一打聽,就知道了候夫人是杜頌繼母,哪能不疑杜頌滿背惡名之後的別有蹊蹺,特地交待江漢留意,勢必保全杜頌性命,先別管這少年是否別有企圖,到底也是救了曉曉一回,他若求助,輔政王倒也願意酌情施援。
這個酌情嘛,當然、萬萬不包括要讓愛女以身相許。
可後來江漢覆命,卻不願違背杜頌之托,堅決不肯告訴傷患在家頗受淩辱,只對虞沨斷言:“杜大郎君並非傳言那般頑劣不堪,心中必懷壯志。”
所以,虞沨一聽杜頌求見,倒心生好奇,不知這少年會怎麽索恩。
可盡管如此,當虞沨面見杜頌,竟聽他請求要爭取一個參軍之機,願往前線征伐北原的時候,實覺大出所料。
他不由得細細打量面前這位年輕人。
錦衣玉帶的包裹下,腰身實為瘦弱,許是大傷初愈許是營養不良,膚色蒼白難掩病態,倒切合流言蠻語之說,像極沈迷酒色之徒,只他如今磊落而立,不顯卑躬屈節之態,眉宇眼底自聚沈穩堅毅,哪有一絲半點頑劣輕狂之狀?
江漢所言不差,此子心懷壯志,但怕也難免孤註一擲的偏執,低估了疆場的險惡。
“你可精通騎射,抑或戰術軍法?”虞沨問道。
“實在慚愧,小子若精騎術,此回也不至墜馬受傷……小子祖父能征善戰,惜早逝,小子無福得受祖父教誨。”雖是這話,但杜頌並不退卻:“王爺容稟,小子心中實佩祖父當初風采,家父因病而不能為國盡忠,只蒙君恩而無以為報,小子每每想來愧疚不已,雖身無所長,只因杜之一姓,卻也不願有負君恩無所作為,所憑,只有滿腔熱血一條性命,願為士卒,不墜祖父驍勇之威。”
杜頌又是一個長揖:“小子素敬平北先鋒席志之英武,為大隆屢立戰功,惜每每去信而無覆,惟一心願,盼輔政王得允,成其麾下執戈之卒,哪怕只斬北原一首一卒,雖死無憾。”
眼下再興征戰,朝廷雖然廣征軍卒,平民若要從軍極為簡單,但杜頌因為身份所限,不是他自願從軍就能如願得償的。
臨淄候本是一地武將,如今雖然交歸兵權,但因為軍制改革,需要徹底斷絕杜江與舊部的聯系,臨淄候雖然有別於“人質”之類,若要離京也必須得朝廷允準,杜頌再不受父親關愛,也是家中嫡長子,臨淄候就算不願讓他承襲爵位,也必須得朝廷許可,這也是杜頌為何“惡名遠揚”的根源。
杜頌別說從軍,便是離京,也必須得批準在先,若是不告而別,一旦被禦史發現,很可能會讓杜候受究,以致家族蒙難,所以他雖然早有決意,想說服眼下頗受朝廷重視的席志通過“法定途徑”允他參軍,奈何寄書有如石沈大海——這也的確艱難,一來杜頌的名聲委實不好,再者公候之子從軍太過敏感,領將不得不慎重,席志與杜頌本無交情,置之不理再正常不過。
杜頌從沒想過索恩圖報,更沒有打算爭取輔政王援助,輔政王在他心目中實在高不可攀。
機緣巧合,他路遇長樂公主遇險,雖然他當時舍身相救並不懷其他企圖,不過輔政王的關註無疑讓他看到一線機會。
堂堂男兒,可恨遇著一個不慈的父親,再兼一位機心狠辣的繼母,枉背滿身汙名。
但杜頌從不想與婦人一較長短,耗廢心機為個虛名爭得你死我活。
當然,他也不甘無辜受謗,尤其不忍眼看一母同胞的親生妹妹飽受欺淩。
必須自強,拼出光明前程,是他和妹妹的唯一機會。
走科舉之途?憑著他的惡名,父親甚至不願為他請師輔教,世人也只道他頑劣不堪無人肯教,這條路怎麽也行不通。
當然,有輔政王相助的話,舉手之間就能排除萬難。
而他更不願意的是,因為機緣之故,打上一個“英雄救美”的標簽,在世人眼中成為攀搭之徒,這會傷及公主的名譽,更會讓輔政王受人非議。
他不能,因為自己之故,讓公主受損,決不能忍受。
疆場險惡,刀槍無眼,但如果他能有所作為,憑借著浴血拼殺奠定的功勞,足以洗清汙名塞堵悠悠眾口,這才不負驍將子孫之名,他根本不屑候爵虛銜,他要去往最艱巨也最危險的前線,成大隆先鋒之卒,立覆域擴土之功,為自己,也為報效君國。杜仲達的孫子,就應該這麽驕傲!
所以,杜頌堅持,他對輔政王質疑的目光不躲不避,坦然,又堅定。
“好。”虞沨終於說道:“我答應你,不過我只允你參軍,入席志之部,今後,你得靠你自己。”
“小子誓不辱王爺信任。”杜頌長揖而起,黑沈的瞳仁更被蒼白的面色映得深遂卻璀亮:“小子還有一請,倘若家父固請剝奪小子世子之位,實屬小子年少頑劣,望王爺許可。”
虞沨微笑:“也好。”
番外之八——又三年,世事更
大隆律有定,入軍伍者,年至十六以上而五十以下,但這條規定的作用在於限制戰時地方官員強迫年老體弱或年幼力微的平民從軍,對於官宦、勳貴階級,如有自願從軍者不受此律所限。
因此杜頌從軍一事毫無波折地確定下來。
臨淄候雖然不滿,擔心長子逃脫掌控做出什麽不利他的行為,卻因有輔政王插手而不敢任何阻撓,魏氏倒比丈夫想得“通達”——刀劍無眼,杜頌去的又是尤其危險的先鋒軍,又沒有騎射基礎,自幼就知道花天酒地要強打鬥,這樣的人,落到那窮兇極惡的北原軍手裏,十有八/九會身首異處遺骨戰野,想憑軍功奪爵?他也得有這個運數。
魏氏的表面功夫一貫滴水不漏,與交好的貴婦們說起這事來不無安慰:“我們家大郎雖是個好強的性情,從前頑劣調皮,確是因年少恣意,現如今,也懂得了身為男兒理應報效君國,這回他自請從軍,可見心懷大志。”為杜頌打點行裝更是傾心盡力,送行時兩眼含淚,把那“千萬保重、事必當心、不望建功唯願平安歸來”的叮囑不厭其煩地重覆,好一副慈母心腸,委實“感人肺腑”。
杜頌往常最不耐煩魏氏這套虛偽作態,懶惰與她做戲,可這日遠行在即,竟對魏氏笑得格外甜蜜,反而讓魏氏從尾椎生出一股惡寒來,莫名就有些膽顫心驚,難道這個蠢貨竟忽然開了竅,懂得和她耍起心機來?往深一想,未免懷疑是杜頌哄得了輔政王賞識,說不定先與那領將席志招呼在前,保全這孽障不遇風險立功歸來?
哼,就算如此,我也決不會讓你這孽障得逞,魏氏暗暗掐著掌心。
其實,杜頌是實在忍不住由心而發的喜悅而已,魏氏那番話他根本沒聽進耳裏,甜蜜的笑容也決非針對繼母。
臨行前日,楚王府一小廝來見,傳的是長樂公主的口訊,再簡單不過的一句話:“大郎遠征切勿分心,杜大娘子這邊有公主殿下維護周全,必不讓她再受欺辱。”
不是感謝之辭,也沒有千般叮囑,但恍若這三月春陽直直照入心坎,讓杜頌滿懷溫暖。
公主知道他的唯一牽掛,這似乎代表著公主也明白他並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