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關燈
小
中
大
東苑的日子過得閑適有趣。李逸閑暇時, 還帶著王瓊姿去附近的村落集市逛一逛,兩人帶上幾個侍衛, 穿上普通百姓的布衣, 行走於民間。
因王瓊姿不喜羅翔、馬大成等人,李逸便帶上張悅在身邊, 本朝的太監有部分是可以由翰林學士教導讀書,張悅頗識得幾個字,這就派上了用場。
逛集市時,小到一顆雞蛋,半斤白菜, 大到一匹馬, 一棟宅院,李逸細細地詢問價格,再由張銳一一記錄下來。
詢問價格之後, 又不好不買,於是乎,白菜、蘿蔔、茼蒿, 雞鴨魚肉等等買了許多。在李逸詢問房產經紀時, 王瓊姿拉拉他的袖子,悄悄問:“你不會是想要買一棟宅子吧?”
李逸看看侍衛們背著、扛著大袋東西, 訕笑道:“我就問問,不買。”
這麽一圈逛下來,對京畿附近的物價情況有了比較清晰的了解,李逸道:“這裏的東西價格比河北青州等地貴。”
“天子腳下, 肯定會貴一些,城裏與鄉下又有差別。”王瓊姿想了想,道,“鼓勵商事,開通沿海貿易,物價還會上漲。”
她想起歷史上因錢鬧出的笑話來,“隋朝末年,達官貴人私鑄貨幣,甚至連百姓都開始造幣,錢不值錢了,物價當然會上漲。”
這樣一想實在好笑,好像歷朝歷代,一旦出現經濟問題,很多人想的不是努力發展經濟,而是加印鈔票,西漢的王莽,搞了個“大泉”換“五銖錢”;
隋朝不用說,晚唐為增加財政收入,鑄造“乾元重寶”,北宋濫發交子,南宋亂濫會子;明清也照樣來一套。
沒錯,政府是擁有印鈔權,可是也不能這麽亂來,難道不知道會造成物價飛漲嗎?古代雖然沒有金融學家分析這些金融問題,但是憑借著樸素的生活常識也能發現問題啊。
王瓊姿盯著李逸看了一眼,這人現在很需要錢啊,她叮囑道:“你可不能濫鑄錢幣,一個鬧不好,天下大亂,民不聊生。”
李逸“切”了一聲,“濫鑄錢幣,治標不治本,我知道。”
王瓊姿再次跟他確認一遍,“你真知道?”
李逸一副你怎麽可以小看人的表情,解釋道:“比如說只有五匹馬,現有五個要買,他們也只有五貫錢,每匹馬一貫錢,現在每人多了一貫錢,這馬兒就要漲到兩貫錢一匹,是不是這個道理?”
王瓊姿想了想,道:“不錯。”
李逸繼續道:“前朝濫鑄錢幣,未必不曉得禍患無窮,可是到了朝代末期,帝王昏庸,官員貪腐,哪裏會把百姓的生死安危放在心上,於是就用著最簡單的法子來斂財享樂。”
他一語說出了真實的情況,王瓊姿對這小昏君很有些改觀。
李逸見她呆楞的模樣,得意道:“怎麽,是不是突然發現你夫君其實很厲害?”
王瓊姿不想他這麽得意,道:“還行吧。”
李逸笑道:“這些道理並不出在四書五經之中,光讀書會變傻子。待過個幾年,我會逐步改進科舉,那些個八股文迂腐,盡是些陳詞亂調,靠那些簡直是浪費人力物力。”
王瓊姿大力支持,道:“多考考時務,考些於國於民有用的,那些八股文早就可以廢除了。”
李逸笑道:“此事急不來,從長計議。”
日上中午,李逸讓侍衛們將從集市買來的菜蔬魚肉送給農戶們,其中有一位老漢上前一步笑道:“客人可用了午飯?如若不嫌棄,請到我家裏來用一些,薄酒勉強可招呼客人。”
王瓊姿擔心李逸這個連玉米面餅子都嫌糙的豌豆公主吃不下去,去了農戶家裏反而給人家添麻煩,正待拒絕,李逸拱手道:“多謝您。”
老漢一家加上兒子媳婦,以及一對孫兒孫女,一共有六口人,住著普通的瓦房,籬笆糊的院子,屋舍儼然,雖不富貴,但是收拾得幹幹凈凈。
老嫗與兒媳婦下廚做飯,殺了家中一只大公雞,切了兩斤五花肉,家裏還有過年熏得的臘肉,做了一個野菌菇燉雞,一大海碗燒肉,一盤子蒸臘肉,其餘的清炒時蔬,涼拌黃花菜,林林總總,擺滿了一大桌子。
老漢的小孫子與孫女,偷偷躲在門邊,嘴裏含著指頭,眼巴巴地望著桌子上的菜。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農家人樸實,確實拿出了自家最好的東西來招呼客人。
王瓊姿沖那兩個孩子招手,兩個小孩先是害羞地往門後躲,被老漢叫出來,王瓊姿扯下兩只雞腿,給他們兄妹一人一只,兄妹倆拿了雞腿,害羞地笑了笑,飛快地跑了。
老漢忙道:“小孩子不懂事,請客人見諒。”
農家菜實在,用料足,沒有用多餘的調味品,原汁原味,滋味很不錯,李逸吃了兩大碗麥飯,還喝了老漢家自己釀造的高粱酒。
吃過飯,他與老漢聊起了農事,問老漢家裏情況如何。老漢道:“這兩年風調雨順,家裏還過得去。”
李逸問起本地的賦稅徭役,老漢道:“自新皇登基,賦稅有所減免,但是徭役不少。”
李逸一一過問,一旁的張銳牢記在心。
王瓊姿也凝神細聽,王家三代為官,不存在賦稅與徭役。徭役,實則是官府讓平民百姓免費做事,修路修橋,或者官府指派的其他差事,最著名的就是秦始皇征十萬百姓修長城。也可用錢代替,但是普通百姓饑飽都成問題,哪有錢代徭役。
總之,不是什麽好事。是以歷代的賢臣多提倡輕徭役,薄賦斂。
從老農家告辭出來,李逸這才想到忘記了一件事,忙派一位侍衛給老漢家送銀子。
侍衛問:“送多少?”
王瓊姿出門有帶錢的習慣,她才荷包裏掏了一貫錢出來交給侍衛,“將這個給那戶人家吧。”
侍衛領命而去,李逸笑道:“你怎麽也小氣起來,只送人家一貫錢?”
王瓊姿正色道:“我這可不是小氣,你要是大手筆的給銀子反而容易給他家招禍,這樣的普通百姓是用不上銀子的,銅錢足矣,一貫錢說多不多,說少不少,足夠他家一個月的飯錢。”
李逸摸摸鼻子,“我說一句話,你就反駁這麽多,真說不過你。不過你說的有道理。今日聽這老漢之言,我倒覺得很多不必要的徭役完全沒有必要,待回宮後與朝臣們商議。”
王瓊姿笑道:“說來說去還是一個錢的問題,官府有錢,直接出錢請人做多好。”
李逸心裏估摸了一個數,道:“暫時還不行,以後或許有機會。”
兩人逛到日落時分方才乘坐馬車回了東苑。
想起一整日沒有去給太後請安,李逸與王瓊姿換過衣服後,打算去萱和堂。羅翔過來稟告道:“皇上,今日您與娘娘出宮後,太後娘娘派人去請了建昌伯與其夫人過來覲見。”
建昌伯被削成白板,按理說不能再叫建昌伯了,但他畢竟是太後的親弟弟,皇帝的親舅舅,血脈關系親近,誰也不知道什麽時候又覆起了。羅翔等人為了表示尊敬,仍舊以建昌伯呼之。李逸以往聽順口了,並不計較什麽。
建昌伯近來時常出入東苑,李逸的眉頭皺起來。他對王瓊姿說:“你今日不必去給太後請安了,我一個人去。”
看他這樣子,八成又要跟太後吵架,王瓊姿樂得不淌這趟渾水,當下道:“那你記得跟太後說我身子稍有不適,明日再去看她。”
李逸頷首,神色嚴肅,帶著羅翔等人去了萱和堂。
王瓊姿安安穩穩地待在清涼殿。洗漱過後,葫蘆與小英替她擦頭發。小英擔憂道:“皇上肯定會與太後起爭執,到時候我們娘娘免不了被太後埋怨。”
葫蘆並不在意,“太後本來就不喜歡我們娘娘,再多一件也無所謂。不過我真是不明白啊,明明是皇上跟太後鬧了矛盾,太後娘娘不去責怪皇上,每次都認為是我們娘娘的錯。”
王瓊姿懶洋洋道:“這有什麽好想不通的,太後與皇帝是親母子,當娘的怎麽舍得怪兒子,但凡兒子不好,那就是身邊人的錯。”
以前有孫忠羅翔等人背鍋,現在麽,王瓊姿就是最好的背鍋人選。
小英道:“好在太後娘娘身邊的李嬤嬤很不錯,時常為娘娘在太後面前說好話。”
提起李嬤嬤來,王瓊姿想起了自己答應幫她尋女兒的事情,古代尋人可真是難啊,彭家以前的左鄰右舍都打探過了,只說是突然發了一筆財,然後遠遠地走了,有說是去南京的,也有說是去福建的,反正如同一滴水匯入大海,音訊難尋。王瓊姿只能叮囑了南京的家人,還有遠在泉州的俞賀儀慢慢打聽。
內侍前來問是否要用晚膳,王瓊姿道:“先等會兒,皇上應該快回來了。”
李逸對建昌伯這位娘舅厭煩得很,應當是不願意跟他一起吃飯的。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因王瓊姿不喜羅翔、馬大成等人,李逸便帶上張悅在身邊, 本朝的太監有部分是可以由翰林學士教導讀書,張悅頗識得幾個字,這就派上了用場。
逛集市時,小到一顆雞蛋,半斤白菜, 大到一匹馬, 一棟宅院,李逸細細地詢問價格,再由張銳一一記錄下來。
詢問價格之後, 又不好不買,於是乎,白菜、蘿蔔、茼蒿, 雞鴨魚肉等等買了許多。在李逸詢問房產經紀時, 王瓊姿拉拉他的袖子,悄悄問:“你不會是想要買一棟宅子吧?”
李逸看看侍衛們背著、扛著大袋東西, 訕笑道:“我就問問,不買。”
這麽一圈逛下來,對京畿附近的物價情況有了比較清晰的了解,李逸道:“這裏的東西價格比河北青州等地貴。”
“天子腳下, 肯定會貴一些,城裏與鄉下又有差別。”王瓊姿想了想,道,“鼓勵商事,開通沿海貿易,物價還會上漲。”
她想起歷史上因錢鬧出的笑話來,“隋朝末年,達官貴人私鑄貨幣,甚至連百姓都開始造幣,錢不值錢了,物價當然會上漲。”
這樣一想實在好笑,好像歷朝歷代,一旦出現經濟問題,很多人想的不是努力發展經濟,而是加印鈔票,西漢的王莽,搞了個“大泉”換“五銖錢”;
隋朝不用說,晚唐為增加財政收入,鑄造“乾元重寶”,北宋濫發交子,南宋亂濫會子;明清也照樣來一套。
沒錯,政府是擁有印鈔權,可是也不能這麽亂來,難道不知道會造成物價飛漲嗎?古代雖然沒有金融學家分析這些金融問題,但是憑借著樸素的生活常識也能發現問題啊。
王瓊姿盯著李逸看了一眼,這人現在很需要錢啊,她叮囑道:“你可不能濫鑄錢幣,一個鬧不好,天下大亂,民不聊生。”
李逸“切”了一聲,“濫鑄錢幣,治標不治本,我知道。”
王瓊姿再次跟他確認一遍,“你真知道?”
李逸一副你怎麽可以小看人的表情,解釋道:“比如說只有五匹馬,現有五個要買,他們也只有五貫錢,每匹馬一貫錢,現在每人多了一貫錢,這馬兒就要漲到兩貫錢一匹,是不是這個道理?”
王瓊姿想了想,道:“不錯。”
李逸繼續道:“前朝濫鑄錢幣,未必不曉得禍患無窮,可是到了朝代末期,帝王昏庸,官員貪腐,哪裏會把百姓的生死安危放在心上,於是就用著最簡單的法子來斂財享樂。”
他一語說出了真實的情況,王瓊姿對這小昏君很有些改觀。
李逸見她呆楞的模樣,得意道:“怎麽,是不是突然發現你夫君其實很厲害?”
王瓊姿不想他這麽得意,道:“還行吧。”
李逸笑道:“這些道理並不出在四書五經之中,光讀書會變傻子。待過個幾年,我會逐步改進科舉,那些個八股文迂腐,盡是些陳詞亂調,靠那些簡直是浪費人力物力。”
王瓊姿大力支持,道:“多考考時務,考些於國於民有用的,那些八股文早就可以廢除了。”
李逸笑道:“此事急不來,從長計議。”
日上中午,李逸讓侍衛們將從集市買來的菜蔬魚肉送給農戶們,其中有一位老漢上前一步笑道:“客人可用了午飯?如若不嫌棄,請到我家裏來用一些,薄酒勉強可招呼客人。”
王瓊姿擔心李逸這個連玉米面餅子都嫌糙的豌豆公主吃不下去,去了農戶家裏反而給人家添麻煩,正待拒絕,李逸拱手道:“多謝您。”
老漢一家加上兒子媳婦,以及一對孫兒孫女,一共有六口人,住著普通的瓦房,籬笆糊的院子,屋舍儼然,雖不富貴,但是收拾得幹幹凈凈。
老嫗與兒媳婦下廚做飯,殺了家中一只大公雞,切了兩斤五花肉,家裏還有過年熏得的臘肉,做了一個野菌菇燉雞,一大海碗燒肉,一盤子蒸臘肉,其餘的清炒時蔬,涼拌黃花菜,林林總總,擺滿了一大桌子。
老漢的小孫子與孫女,偷偷躲在門邊,嘴裏含著指頭,眼巴巴地望著桌子上的菜。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農家人樸實,確實拿出了自家最好的東西來招呼客人。
王瓊姿沖那兩個孩子招手,兩個小孩先是害羞地往門後躲,被老漢叫出來,王瓊姿扯下兩只雞腿,給他們兄妹一人一只,兄妹倆拿了雞腿,害羞地笑了笑,飛快地跑了。
老漢忙道:“小孩子不懂事,請客人見諒。”
農家菜實在,用料足,沒有用多餘的調味品,原汁原味,滋味很不錯,李逸吃了兩大碗麥飯,還喝了老漢家自己釀造的高粱酒。
吃過飯,他與老漢聊起了農事,問老漢家裏情況如何。老漢道:“這兩年風調雨順,家裏還過得去。”
李逸問起本地的賦稅徭役,老漢道:“自新皇登基,賦稅有所減免,但是徭役不少。”
李逸一一過問,一旁的張銳牢記在心。
王瓊姿也凝神細聽,王家三代為官,不存在賦稅與徭役。徭役,實則是官府讓平民百姓免費做事,修路修橋,或者官府指派的其他差事,最著名的就是秦始皇征十萬百姓修長城。也可用錢代替,但是普通百姓饑飽都成問題,哪有錢代徭役。
總之,不是什麽好事。是以歷代的賢臣多提倡輕徭役,薄賦斂。
從老農家告辭出來,李逸這才想到忘記了一件事,忙派一位侍衛給老漢家送銀子。
侍衛問:“送多少?”
王瓊姿出門有帶錢的習慣,她才荷包裏掏了一貫錢出來交給侍衛,“將這個給那戶人家吧。”
侍衛領命而去,李逸笑道:“你怎麽也小氣起來,只送人家一貫錢?”
王瓊姿正色道:“我這可不是小氣,你要是大手筆的給銀子反而容易給他家招禍,這樣的普通百姓是用不上銀子的,銅錢足矣,一貫錢說多不多,說少不少,足夠他家一個月的飯錢。”
李逸摸摸鼻子,“我說一句話,你就反駁這麽多,真說不過你。不過你說的有道理。今日聽這老漢之言,我倒覺得很多不必要的徭役完全沒有必要,待回宮後與朝臣們商議。”
王瓊姿笑道:“說來說去還是一個錢的問題,官府有錢,直接出錢請人做多好。”
李逸心裏估摸了一個數,道:“暫時還不行,以後或許有機會。”
兩人逛到日落時分方才乘坐馬車回了東苑。
想起一整日沒有去給太後請安,李逸與王瓊姿換過衣服後,打算去萱和堂。羅翔過來稟告道:“皇上,今日您與娘娘出宮後,太後娘娘派人去請了建昌伯與其夫人過來覲見。”
建昌伯被削成白板,按理說不能再叫建昌伯了,但他畢竟是太後的親弟弟,皇帝的親舅舅,血脈關系親近,誰也不知道什麽時候又覆起了。羅翔等人為了表示尊敬,仍舊以建昌伯呼之。李逸以往聽順口了,並不計較什麽。
建昌伯近來時常出入東苑,李逸的眉頭皺起來。他對王瓊姿說:“你今日不必去給太後請安了,我一個人去。”
看他這樣子,八成又要跟太後吵架,王瓊姿樂得不淌這趟渾水,當下道:“那你記得跟太後說我身子稍有不適,明日再去看她。”
李逸頷首,神色嚴肅,帶著羅翔等人去了萱和堂。
王瓊姿安安穩穩地待在清涼殿。洗漱過後,葫蘆與小英替她擦頭發。小英擔憂道:“皇上肯定會與太後起爭執,到時候我們娘娘免不了被太後埋怨。”
葫蘆並不在意,“太後本來就不喜歡我們娘娘,再多一件也無所謂。不過我真是不明白啊,明明是皇上跟太後鬧了矛盾,太後娘娘不去責怪皇上,每次都認為是我們娘娘的錯。”
王瓊姿懶洋洋道:“這有什麽好想不通的,太後與皇帝是親母子,當娘的怎麽舍得怪兒子,但凡兒子不好,那就是身邊人的錯。”
以前有孫忠羅翔等人背鍋,現在麽,王瓊姿就是最好的背鍋人選。
小英道:“好在太後娘娘身邊的李嬤嬤很不錯,時常為娘娘在太後面前說好話。”
提起李嬤嬤來,王瓊姿想起了自己答應幫她尋女兒的事情,古代尋人可真是難啊,彭家以前的左鄰右舍都打探過了,只說是突然發了一筆財,然後遠遠地走了,有說是去南京的,也有說是去福建的,反正如同一滴水匯入大海,音訊難尋。王瓊姿只能叮囑了南京的家人,還有遠在泉州的俞賀儀慢慢打聽。
內侍前來問是否要用晚膳,王瓊姿道:“先等會兒,皇上應該快回來了。”
李逸對建昌伯這位娘舅厭煩得很,應當是不願意跟他一起吃飯的。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