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拜明主潛龍得謀士 收奇人江源獻策略
關燈
小
中
大
有了江源敬茶的話語開頭,兩人倒是越聊越熱絡。兩人的侍從早就被趕出去看著門了,這茶樓本身就是江源的鋪子,這包間是他專門留給自己的,周圍絕對沒有人,倒是省了許多麻煩。
江源相當了解這位司徒晟。當今皇帝共有五子,大皇子勇王司徒旭生母乃是甄妃,母族勢力是為江南甄家,甄家就是江南的土皇帝,雖然官做得不大,手伸的倒是比誰都長,背後更是有四王八公這些勳貴做後盾,這才囂張跋扈起來,不將其他人放在眼裏。這位大皇子,說是有軍功在身純粹就是胡扯,總共滅了一個幾十人的小部落也算斬首千級?謊都撒不圓,好大喜功說的就是他。
二皇子司徒昂便是當今太子,生母早喪,沒滿周歲就封了儲君之位,可江源細觀這位太子的作風,不喜中華禮儀反而深慕蠻夷之風,小肚雞腸無有容人之量,實在沒有明君之相,若他為君怕是華夏就要向北蠻稱降了……這位太子之所以現在還穩坐儲君之位,一是因為當今對他頗有愛子之情,二便是因為他的舅父了,太子之舅就是當朝百官之首的首輔馮鰲,馮鰲黨羽頗多,是朝中不小的勢力,自然也就能幫外甥穩住位置。
四皇子順王司徒暉乃是華妃之子,華妃楚氏出自世家大族,這等世家可不是勳貴可比,而是真正流傳數百年的大家族,歷經數朝才有了今日。靖朝為了打壓世族才推出了科舉制度,可就算如此,如今天下讀書之人三分之一都出自世家或與世家有所關聯,若不是他們內部也不太平只怕沒那麽容易壓下來。當初高祖皇帝欲將女兒嫁予世家楊家的公子,那位楊公子竟然當面拒婚,聲稱公主出身不如楊家,門不當戶不對!高祖皇帝竟然也拿他沒辦法,可想而知世家勢力之大。這位四皇子看起來禮賢下士,招募了不少門人,但內心極傲,不將他人放在眼裏。江源覺得,他這種性格倒是像極了三國之時的袁紹,偏還沒有袁紹的本事,根本不是成事之人。所謂志大而智小,色厲而膽薄,忌克而少威,好謀而無斷,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五皇子廉王司徒易為榮妃之子,榮妃之父兄皆是朝中科舉文人,這些科舉官員歷經六十年已經逐漸占據不少位置,也讓這榮妃魏氏家中籠絡了不少。論實力,這股力量比不過馮鰲,也比不過楚氏,可也不得小覷。要江源來說這個司徒易就是個憤青,不,連憤青都不如,這位完全就是個嘴把式,可謂光說不練。說的比唱的都好聽,可說得比他還好的趙括都是紙上談兵的貨色,這位也就是這麽一回事。這樣的人自命不凡,可一旦受挫就萎靡不振,比起大、二、四三位皇子都差遠了,卻偏偏不自知。這等人守成之君怕是都做不了,還是洗洗睡吧。
相對比來說還是這位三皇子司徒晟最有為君之相啊……
江源感慨了一下,這位三皇子堪稱百折不撓的典範,從十六歲領差事以來連連受挫,卻堅持不懈,這股韌勁比之三國時的劉備都厲害,光這一下就可以秒了五皇子司徒易。開倉放糧,斬殺奸商,頗有氣魄,有點當初曹操棒殺蹇圖的意思。觀他行事,不拘一格,不是迂腐之人,能正能奇,頗得兵法之妙,若是為君當是社稷之福啊。
就不知這位三皇子有沒有舍我其誰的氣魄了。沒有也沒關系,當初曹操也只想當個征西將軍罷了,最後還不是想要“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人的志向是要一點一點培養的,當初若是曹孟德能成為治世之能臣,他會去做亂世之奸雄嗎?
當此之時三皇子民望最盛,若他不願為君,他那些兄弟未必能容得了他,所以說他想不為君都不行了!
不是江源想卷入奪嫡之爭,著實是不陷進去都不行。現而今滿朝之中武官還好,文臣除非實在天高皇帝遠的,否則都得站隊。想中立?中立就是與所有人為敵!除非江源不想升官,打算一輩子當個小人物,否則未來十年之間他早晚也得卷進去。既然都得進去,那還不如提前找個順眼的投奔呢,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江源是不喜歡主父偃這麽個人的,但是這句話還是很欣賞的。更何況司徒晟為人仁義,必不是鳥盡弓藏兔死狗烹之輩,輔佐明君安定天下有何不可?
言到投機之時,江源推金山倒玉柱竟然行了大禮,司徒晟一驚,忙伸手去扶,江源也沒有掙紮,一禮施過之後隨著司徒晟的力量便站了起來。
“江兄何以至此?”司徒晟若有所悟卻不敢相信,他不知道為什麽江源這樣的大才竟然會選擇他而不是他的兄弟。身在局中,司徒晟早就知道了自己的情況,若是不登臨絕頂必是要遭滅頂之災。他這些年事做了不少,門人卻沒有幾個,父皇對他不冷不熱,他近乎絕望,可沒想到當此之時江源竟然會主動投奔他,這……這這,簡直不敢相信!
“江源欲投效主公,自當施禮。”少年微笑。
“這這……”司徒晟心中一片火熱,他知道少年已經投奔於他,可是還是想問清楚,“父皇之子共有五人,太子名正言順地位高崇,大哥武力過人支持甚廣,四弟血脈高貴門人眾多,五弟文采飛揚聲名遠播,江兄為何卻獨獨看中我?”
所以說投奔個主公還要靠嘴炮啊,江源不以為意,大笑道:“夫智者審於量主,故百舉百全而功名可立也。太子不喜華夏,深慕夷狄,獨斷專行,不聞勸諫,吾恐其必生亂事,難以為繼。大皇子好大喜功,不知進退,內多猜忌,任人唯親。四王八公欺世盜名之輩,其勢頹也,貪祖之功,民怨極盛,不過冢中枯骨,早晚必亡。四皇子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機,多端寡要,好謀無決,欲與共濟天下大難,定王者之業,難矣。五皇子虛名無實,紙上談兵,一觸即敗,進而衰頹,守成尚不可,何以托國家之大事?公卻不然。”
先貶低完敵人,下面就該誇獎自家主公了,江源沈吟一番,道:“殿下弘毅寬厚,堅忍不拔。威而有恩,勇而有義。識拔奇才,不拘微賤。隨能任使,皆獲其用。策得輒行,知謀善斷。雖顛沛險難而信義愈明,勢逼事危而言不失道。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安能覆為之下乎?”一番話語包含了古人對劉備曹操的評價,這等讚賞,絕對夠分量。
後世《靖史》將江源這番話錄入其中,少年此時還不知道,他這番話成了歷代史學家必須研究的對象。英國公江源投奔靖武帝司徒晟這麽大的事必須大書特書啊,作為明君與忠臣的典範,一世君臣相得,當然要仔細研讀才行。
江源一番話徹底消除了司徒晟的顧慮,他知道江源起於微末,而今也剛剛嶄露頭角,不為人看重,現如今投奔自己必是真心。既然得了這位謀主,自然要問策,和所有古代欲成大事者一樣,他也問道:“先生有何教我?”
江源自是早有準備,“源有三策獻於殿下。”他沒說策略,倒是先問道:“殿下為何欲登絕頂?”你為什麽要當皇帝啊?
司徒晟被這問題說的一楞,總不能說我不去當就得死吧。不上則下,不榮則辱,不升則死,這話和自己人說說還行,可也不能算正式的理由啊。
江源一笑,所以說古人雖然也聰明,但到底眼光容易局限。現代人都知道,你想競聘崗位,必須把你的執政策略白話一下,沒有具體的方式方法拿什麽來忽悠下面的人選你陪你玩啊。當個小班長你還得說一下下一步打算在班裏搞什麽活動如何提升大家的學習成績呢,更何況當皇上。
“現而今天下臣服,各守禮儀,太子占嫡,大皇子占長,無有失德之處,為何逆聖上之意而就殿下之心呢?前燕何以二世而亡?燕二世弒父殺兄奪位,失德於天下也,公欲效仿乎?”想要登臨絕頂必須有個必須是你的理由,所謂舍我其誰就是這個道理。要是沒你他也行,那就不是道理了。
“臣下第一策便是收心之策(江源心內暗笑,其實應該叫做洗腦之策)。”江源說道:“我朝雖天下臣服但依然有所隱憂,此憂外在於北蠻賊虜,內在於世族勳貴。北蠻劫掠我百姓,踐踏我國土,逼高皇帝簽下城下之盟,此奇恥大辱,若不報仇天理難容,此仇此恨更甚於殺父之仇。子夏問於孔子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夫子曰:寢苫枕幹,不仕,弗與共天下也,遇諸市朝,不反兵而鬥。殺父之仇當如此,何況國仇?世族勳貴吞並土地,傾軋百姓,於國不能安邦,危亂之時投敵賣主,於下不能安民,欺淩黔首侵占民田,不交賦稅勾結地方,早晚成心腹之患。我聞聽金陵有個護官符,道是金陵有四大家族,聯絡有親,一榮俱榮,一損皆損,扶持遮飾,俱有照應。若是巴結這四家便能保住官職,若是得罪了他們便要丟官去職,腦袋不保……”
聽到這裏,司徒晟大怒,不由拍案而起,“竟有這般大膽之徒,可是嫌大靖的刀不利嗎?都是哪四家?!”
江源說道:“賈不假,白玉為堂金作馬,是那榮國府、寧國府。阿房宮,三百裏,住不下金陵一個史,這是說保齡侯史家(此時老保齡侯還沒死,也就沒有忠靖侯神馬事了)。東海缺少白玉床,龍王來請金陵王,這是都太尉統制縣伯王家。豐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鐵,此是紫薇舍人之後的薛家。”
“那薛家不過是個皇商,竟也敢勾結地方?”司徒晟怒火旺盛。
“這還只是金陵一地,那賈、史、王、薛也不過是些才崛起幾十年的勳貴罷了,在勳貴中都算不上什麽了不起的人家,竟可以做出如此之事,更何況楊家、楚家這等世家大族?他們之中為非作歹,禍害地方的大有人在,若不加以懲處,早晚必成禍害!”
看到司徒晟同意他的觀點,江源才說道:“正因此除了殿下,其他四人皆不可為君,否則天下不保,社稷傾頹,大靖有翻覆之險。”
司徒晟言道:“喔,何以見得?”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江源相當了解這位司徒晟。當今皇帝共有五子,大皇子勇王司徒旭生母乃是甄妃,母族勢力是為江南甄家,甄家就是江南的土皇帝,雖然官做得不大,手伸的倒是比誰都長,背後更是有四王八公這些勳貴做後盾,這才囂張跋扈起來,不將其他人放在眼裏。這位大皇子,說是有軍功在身純粹就是胡扯,總共滅了一個幾十人的小部落也算斬首千級?謊都撒不圓,好大喜功說的就是他。
二皇子司徒昂便是當今太子,生母早喪,沒滿周歲就封了儲君之位,可江源細觀這位太子的作風,不喜中華禮儀反而深慕蠻夷之風,小肚雞腸無有容人之量,實在沒有明君之相,若他為君怕是華夏就要向北蠻稱降了……這位太子之所以現在還穩坐儲君之位,一是因為當今對他頗有愛子之情,二便是因為他的舅父了,太子之舅就是當朝百官之首的首輔馮鰲,馮鰲黨羽頗多,是朝中不小的勢力,自然也就能幫外甥穩住位置。
四皇子順王司徒暉乃是華妃之子,華妃楚氏出自世家大族,這等世家可不是勳貴可比,而是真正流傳數百年的大家族,歷經數朝才有了今日。靖朝為了打壓世族才推出了科舉制度,可就算如此,如今天下讀書之人三分之一都出自世家或與世家有所關聯,若不是他們內部也不太平只怕沒那麽容易壓下來。當初高祖皇帝欲將女兒嫁予世家楊家的公子,那位楊公子竟然當面拒婚,聲稱公主出身不如楊家,門不當戶不對!高祖皇帝竟然也拿他沒辦法,可想而知世家勢力之大。這位四皇子看起來禮賢下士,招募了不少門人,但內心極傲,不將他人放在眼裏。江源覺得,他這種性格倒是像極了三國之時的袁紹,偏還沒有袁紹的本事,根本不是成事之人。所謂志大而智小,色厲而膽薄,忌克而少威,好謀而無斷,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五皇子廉王司徒易為榮妃之子,榮妃之父兄皆是朝中科舉文人,這些科舉官員歷經六十年已經逐漸占據不少位置,也讓這榮妃魏氏家中籠絡了不少。論實力,這股力量比不過馮鰲,也比不過楚氏,可也不得小覷。要江源來說這個司徒易就是個憤青,不,連憤青都不如,這位完全就是個嘴把式,可謂光說不練。說的比唱的都好聽,可說得比他還好的趙括都是紙上談兵的貨色,這位也就是這麽一回事。這樣的人自命不凡,可一旦受挫就萎靡不振,比起大、二、四三位皇子都差遠了,卻偏偏不自知。這等人守成之君怕是都做不了,還是洗洗睡吧。
相對比來說還是這位三皇子司徒晟最有為君之相啊……
江源感慨了一下,這位三皇子堪稱百折不撓的典範,從十六歲領差事以來連連受挫,卻堅持不懈,這股韌勁比之三國時的劉備都厲害,光這一下就可以秒了五皇子司徒易。開倉放糧,斬殺奸商,頗有氣魄,有點當初曹操棒殺蹇圖的意思。觀他行事,不拘一格,不是迂腐之人,能正能奇,頗得兵法之妙,若是為君當是社稷之福啊。
就不知這位三皇子有沒有舍我其誰的氣魄了。沒有也沒關系,當初曹操也只想當個征西將軍罷了,最後還不是想要“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人的志向是要一點一點培養的,當初若是曹孟德能成為治世之能臣,他會去做亂世之奸雄嗎?
當此之時三皇子民望最盛,若他不願為君,他那些兄弟未必能容得了他,所以說他想不為君都不行了!
不是江源想卷入奪嫡之爭,著實是不陷進去都不行。現而今滿朝之中武官還好,文臣除非實在天高皇帝遠的,否則都得站隊。想中立?中立就是與所有人為敵!除非江源不想升官,打算一輩子當個小人物,否則未來十年之間他早晚也得卷進去。既然都得進去,那還不如提前找個順眼的投奔呢,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江源是不喜歡主父偃這麽個人的,但是這句話還是很欣賞的。更何況司徒晟為人仁義,必不是鳥盡弓藏兔死狗烹之輩,輔佐明君安定天下有何不可?
言到投機之時,江源推金山倒玉柱竟然行了大禮,司徒晟一驚,忙伸手去扶,江源也沒有掙紮,一禮施過之後隨著司徒晟的力量便站了起來。
“江兄何以至此?”司徒晟若有所悟卻不敢相信,他不知道為什麽江源這樣的大才竟然會選擇他而不是他的兄弟。身在局中,司徒晟早就知道了自己的情況,若是不登臨絕頂必是要遭滅頂之災。他這些年事做了不少,門人卻沒有幾個,父皇對他不冷不熱,他近乎絕望,可沒想到當此之時江源竟然會主動投奔他,這……這這,簡直不敢相信!
“江源欲投效主公,自當施禮。”少年微笑。
“這這……”司徒晟心中一片火熱,他知道少年已經投奔於他,可是還是想問清楚,“父皇之子共有五人,太子名正言順地位高崇,大哥武力過人支持甚廣,四弟血脈高貴門人眾多,五弟文采飛揚聲名遠播,江兄為何卻獨獨看中我?”
所以說投奔個主公還要靠嘴炮啊,江源不以為意,大笑道:“夫智者審於量主,故百舉百全而功名可立也。太子不喜華夏,深慕夷狄,獨斷專行,不聞勸諫,吾恐其必生亂事,難以為繼。大皇子好大喜功,不知進退,內多猜忌,任人唯親。四王八公欺世盜名之輩,其勢頹也,貪祖之功,民怨極盛,不過冢中枯骨,早晚必亡。四皇子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機,多端寡要,好謀無決,欲與共濟天下大難,定王者之業,難矣。五皇子虛名無實,紙上談兵,一觸即敗,進而衰頹,守成尚不可,何以托國家之大事?公卻不然。”
先貶低完敵人,下面就該誇獎自家主公了,江源沈吟一番,道:“殿下弘毅寬厚,堅忍不拔。威而有恩,勇而有義。識拔奇才,不拘微賤。隨能任使,皆獲其用。策得輒行,知謀善斷。雖顛沛險難而信義愈明,勢逼事危而言不失道。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安能覆為之下乎?”一番話語包含了古人對劉備曹操的評價,這等讚賞,絕對夠分量。
後世《靖史》將江源這番話錄入其中,少年此時還不知道,他這番話成了歷代史學家必須研究的對象。英國公江源投奔靖武帝司徒晟這麽大的事必須大書特書啊,作為明君與忠臣的典範,一世君臣相得,當然要仔細研讀才行。
江源一番話徹底消除了司徒晟的顧慮,他知道江源起於微末,而今也剛剛嶄露頭角,不為人看重,現如今投奔自己必是真心。既然得了這位謀主,自然要問策,和所有古代欲成大事者一樣,他也問道:“先生有何教我?”
江源自是早有準備,“源有三策獻於殿下。”他沒說策略,倒是先問道:“殿下為何欲登絕頂?”你為什麽要當皇帝啊?
司徒晟被這問題說的一楞,總不能說我不去當就得死吧。不上則下,不榮則辱,不升則死,這話和自己人說說還行,可也不能算正式的理由啊。
江源一笑,所以說古人雖然也聰明,但到底眼光容易局限。現代人都知道,你想競聘崗位,必須把你的執政策略白話一下,沒有具體的方式方法拿什麽來忽悠下面的人選你陪你玩啊。當個小班長你還得說一下下一步打算在班裏搞什麽活動如何提升大家的學習成績呢,更何況當皇上。
“現而今天下臣服,各守禮儀,太子占嫡,大皇子占長,無有失德之處,為何逆聖上之意而就殿下之心呢?前燕何以二世而亡?燕二世弒父殺兄奪位,失德於天下也,公欲效仿乎?”想要登臨絕頂必須有個必須是你的理由,所謂舍我其誰就是這個道理。要是沒你他也行,那就不是道理了。
“臣下第一策便是收心之策(江源心內暗笑,其實應該叫做洗腦之策)。”江源說道:“我朝雖天下臣服但依然有所隱憂,此憂外在於北蠻賊虜,內在於世族勳貴。北蠻劫掠我百姓,踐踏我國土,逼高皇帝簽下城下之盟,此奇恥大辱,若不報仇天理難容,此仇此恨更甚於殺父之仇。子夏問於孔子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夫子曰:寢苫枕幹,不仕,弗與共天下也,遇諸市朝,不反兵而鬥。殺父之仇當如此,何況國仇?世族勳貴吞並土地,傾軋百姓,於國不能安邦,危亂之時投敵賣主,於下不能安民,欺淩黔首侵占民田,不交賦稅勾結地方,早晚成心腹之患。我聞聽金陵有個護官符,道是金陵有四大家族,聯絡有親,一榮俱榮,一損皆損,扶持遮飾,俱有照應。若是巴結這四家便能保住官職,若是得罪了他們便要丟官去職,腦袋不保……”
聽到這裏,司徒晟大怒,不由拍案而起,“竟有這般大膽之徒,可是嫌大靖的刀不利嗎?都是哪四家?!”
江源說道:“賈不假,白玉為堂金作馬,是那榮國府、寧國府。阿房宮,三百裏,住不下金陵一個史,這是說保齡侯史家(此時老保齡侯還沒死,也就沒有忠靖侯神馬事了)。東海缺少白玉床,龍王來請金陵王,這是都太尉統制縣伯王家。豐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鐵,此是紫薇舍人之後的薛家。”
“那薛家不過是個皇商,竟也敢勾結地方?”司徒晟怒火旺盛。
“這還只是金陵一地,那賈、史、王、薛也不過是些才崛起幾十年的勳貴罷了,在勳貴中都算不上什麽了不起的人家,竟可以做出如此之事,更何況楊家、楚家這等世家大族?他們之中為非作歹,禍害地方的大有人在,若不加以懲處,早晚必成禍害!”
看到司徒晟同意他的觀點,江源才說道:“正因此除了殿下,其他四人皆不可為君,否則天下不保,社稷傾頹,大靖有翻覆之險。”
司徒晟言道:“喔,何以見得?”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