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銅駝陌上、嗣子之爭
關燈
小
中
大
魏青龍三年。
自從西蜀諸葛孔明逝世以後,魏帝曹叡頓時覺得自己功業有成,國家再無什麽大患了。
因此原本兢兢業業、頗為勤政的他,開始漸漸放縱自己。原本就對華美宮室頗感興趣的曹叡,開始大興土木,修建翻新各種宮殿、園林。
曹叡先是大治洛陽宮,起昭陽殿、增修太極殿規模、築總章觀。
後來又為了方便在宮中泛舟游水,下令調整水系,引毅水過九龍殿前,以氓玉為玉井綺欄,玉井之中還有神龍吐水、蟾蜍含受;並在井邊樹立巨獸、魚龍雕像。
另外,他又在天淵池南開鑿了流觴渠,在天淵池西畔修建了楔堂。在諸殿之前設置八坊,令才人居住其間,以便自己臨幸。
博士馬鈞還專門為皇帝制出了司南車、水轉百戲[註1]等玩物,以供娛樂。
要說這一年間,曹叡所做的最奢侈的事情,那便要說一說如今擺放在宣陽門大街兩側盡頭、洛水北岸的一對銅駝了。
這對銅駝,原本一直擺放在長安城,相傳是當年漢武帝為了紀念開通西域而特意鑄造的。
為了裝飾洛陽城,曹叡專門下令,從長安把當年漢武帝立於建章宮的十二金人、銅駝、鐘虛、承露盤等各種古物統統移來。
一路上歷經艱辛,耗費了諸多人力,而那尊承露仙人則由於太過沈重,在拆運時不慎被打碎了承露盤,不得已只能留棄於霸城,許是由於民間有人不滿皇帝如此不顧民力,因此從長安還流傳來了一個故事,那就是承露盤碎折之時,“聲聞數十裏”,金人亦為之潸然淚下。
最後卻只有很少一部分古董被成功運至洛陽,其中最貴重的,就是這一對漢武銅駝。
這對銅駝被移到洛陽後,被安放在了宮城正南門閶闔門外的大街兩側。
在銅駝的後面,依次排放著銅馬、銅龍、銅龜、辟邪、麒麟、天祿等雕塑。
而住在大街兩側的人們,為了方便稱呼,直接將閶闔門至宣陽門這一整條街道喚作了“銅駝陌”。
這座街便成了後世赫赫有名的銅駝大街,由於這條街道極為繁華,後世因此常以“銅駝陌”借指繁華游樂之區。
而銅駝陌的繁華,也令後世之人向往不已。
後來的元代,有一位無名氏詩人,寫下了這樣一首名為《貨郎旦》的四折詞:
“四季裏常開不斷花,銅駝陌紛紛鬥奢華。”
直至清代,也還有?詩人這樣寫道:
“五年見子銅駝陌,澹沲東風吹鬢絲。”
由此可見當年的這條銅駝陌,是有多麽的令人神往。
街道旁,有幾名不知是誰家的孩童與少年,手中拿著剛剛從街邊小販處買到的糖葫蘆,一邊奔跑一邊還唱著一句童謠:
“金馬門,金馬門……金馬門外集眾賢……
銅駝陌,銅駝陌……銅駝陌上集少年……”
獨立於禦道之畔的夏侯玄,望著遠去的孩童身影,只覺恍如隔世,不禁有些神情恍惚。
――
一轉眼,已是秋八月了。
由於洛陽舊宮殿尚在新修當中,因此曹叡只能暫時移居於洛陽城西的金墉城。
不知不覺,皇帝也已在這洛陽壘中居住聽政大半年了。
金墉城偏殿。
正在批閱各地條陳奏章的曹叡,不經意間又看到了幾封字跡眼熟的帛書。
“又是高堂隆、楊阜、王基那幾個死心眼。”曹叡一臉的無奈,這幾個月,就因為自己多蓋了幾間宮殿,這幾個人可沒少上奏折勸諫自己。
他取過案頭那幾卷帛書,依次攤開放置在了案上,一份份擡眼望去。
曹叡先看的,是中書侍郎王基的奏章:
“臣聞古人以水喻民,曰:‘水所以載舟,亦所以覆舟’。故在民上者,不可以不戒懼。……。今寇賊未殄,猛將擁兵,檢之則無以應敵,久之則難以遺後,當盛明之世,不務以除患,若子孫不競,社稷之憂也。使賈誼覆起,必深切於曩時矣。”
曹叡笑了笑,心想這王伯輿寫奏折的文風,可真是越來越簡潔了。
他又打開了高堂隆的奏章:
““昔周景王不儀刑文、武之明德,忽公旦之聖制,既鑄大錢,又作大鐘,單穆公諫而弗聽,泠州鳩對而弗從,遂迷不反,周德以衰,良史記焉,以為永鑒。然今之小人,好說秦、漢之奢靡以蕩聖心,求取亡國不度之器,勞役費損,以傷德政,非所以興禮樂之和,保神明之休也。”
“高堂生總是這樣,愛掉書袋。”他喃喃道。
曹叡讀完諸多勸諫的奏折後,並沒有動怒,相反,他為此頗感欣慰,還在回覆的朱批中予以勉勵。
雖然曹叡近年來變得有點奢侈,但畢竟他不算是昏聵之主,還是分的清楚好壞的。
只不過人嘛,總是會有放縱自己的時候,曹叡認為,他自己可以把控好這個尺度。
又過了兩個時辰,曹叡終於批閱完了案頭的條陳文書奏章。他投下玉筆,美美的伸了個懶腰。
他是真的累了。
自從前兩年開始,勤政奮發的曹叡便發現自己的身體已經大不如前了,而自從自己的殷兒意外夭折後,他的後宮就再也沒有為他誕下一個龍子。
自己轉眼間,早已過了而立之年,已經三十餘歲了,可是膝下卻至今沒有一個繼承人,這怎麽行?
他不由得想起了數年前,自己讓諸王各派遣一名適子入京的事。
曹叡覺得,扶養嗣子,最好要自小培養,如此才能培養出與親子無異的繼承人。
不知那些適子當中,十歲以下的孩子,有沒有作為自己嗣子的合適人選呢?
看來,自己得要好好的抉擇一番啦。
――
三日後,城南,眾適子居住的客館內,舉行了一場中規中矩的考校。
據說這是皇帝曹叡為了挑選嗣子而特意下旨舉辦的考核,因此主持考試的官員絲毫不敢怠慢,考核並沒有發生什麽意外,如期舉行。
由於此次考核,主要針對的是那些年齡在七八歲左右的皇族適子,因此那些年級稍長的適子,便直接沒有參與考試。
曹志作為陳王曹植的少子,在輩分上與當今陛下乃是同輩,他的年齡也已經過了弱冠,因此肯定是不需要去參與考核的。
此時的他,正在向主考官打聽著一個考生的情況。
“請問大人,考場內,是不是有一位東海王殿下的適子,名叫曹啟的。”
曹志猶沒有忘記,四年前那個在洛水河畔與自己初逢的小侄兒,彼時那個自東海國而來的小曹啟,拿著他那張皺巴巴的、寫著一首短詩的帛紙,向自己討教著,那時的他,非常希望得到他那個遠在千裏之外的父親的認可。
不知如今,那小子的詩寫的怎麽樣了。曹志不禁心想。
“曹啟?本官今日沒有見到過這位公子啊?”
“你說什麽……”
“許是小王爺記差了吧,此時考場中,並無什麽東海王殿下的適子。”
曹志不禁愕然。
他此時並不知曉,年僅七歲餘的小曹啟,此刻已然患上了嚴重的風寒,性命垂危。
八月,庚午。
皇帝曹叡從眾多適子中,挑選出了兩個嗣子,曹芳與曹詢,並立皇子芳為齊王,皇子詢為秦王。
――
兗州,東海國。
不久前,京城洛陽便傳來了噩耗,小王爺曹啟病逝了。
原本就脾氣暴躁的東海王曹霖,此刻在府中大發雷霆,而府上一眾奴仆則在這個一向喜怒無常的王爺腳下匍匐著,瑟瑟發抖。
“總有一天,本王要把我失去的一切,都討要回來!”
這句話,曹霖並沒有敢說出口,因為監國謁者時時都會監控他的言行。
曹霖遙遙望著西方那遙不可望的洛陽城,在心中吶喊著這句他想喊卻又不能喊的話。
【註1】:?三國時代關中發明家馬鈞利用齒輪傳動原理創制的一種水動力木偶模型。據《三國志·魏書·杜夔傳》裴註,魏明帝將進貢的一套不能活動的小型百戲模型,交由馬鈞改造。馬鈞因嫌尺寸太小,而重新以大木雕刻,暗中設下機關,作成木質原動輪,通過齒輪利用水力傳動。其形若輪,可平地施之。只要開動機關,木偶樂工即擊鼓吹簫,歌女則翩翩起舞。木人在其間跳丸擲劍,沿繩倒立,出入自在,可疊起羅漢造型,作前後滾翻等驚險動作,還出現百官衙署、舂磨鬥雞等場面。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自從西蜀諸葛孔明逝世以後,魏帝曹叡頓時覺得自己功業有成,國家再無什麽大患了。
因此原本兢兢業業、頗為勤政的他,開始漸漸放縱自己。原本就對華美宮室頗感興趣的曹叡,開始大興土木,修建翻新各種宮殿、園林。
曹叡先是大治洛陽宮,起昭陽殿、增修太極殿規模、築總章觀。
後來又為了方便在宮中泛舟游水,下令調整水系,引毅水過九龍殿前,以氓玉為玉井綺欄,玉井之中還有神龍吐水、蟾蜍含受;並在井邊樹立巨獸、魚龍雕像。
另外,他又在天淵池南開鑿了流觴渠,在天淵池西畔修建了楔堂。在諸殿之前設置八坊,令才人居住其間,以便自己臨幸。
博士馬鈞還專門為皇帝制出了司南車、水轉百戲[註1]等玩物,以供娛樂。
要說這一年間,曹叡所做的最奢侈的事情,那便要說一說如今擺放在宣陽門大街兩側盡頭、洛水北岸的一對銅駝了。
這對銅駝,原本一直擺放在長安城,相傳是當年漢武帝為了紀念開通西域而特意鑄造的。
為了裝飾洛陽城,曹叡專門下令,從長安把當年漢武帝立於建章宮的十二金人、銅駝、鐘虛、承露盤等各種古物統統移來。
一路上歷經艱辛,耗費了諸多人力,而那尊承露仙人則由於太過沈重,在拆運時不慎被打碎了承露盤,不得已只能留棄於霸城,許是由於民間有人不滿皇帝如此不顧民力,因此從長安還流傳來了一個故事,那就是承露盤碎折之時,“聲聞數十裏”,金人亦為之潸然淚下。
最後卻只有很少一部分古董被成功運至洛陽,其中最貴重的,就是這一對漢武銅駝。
這對銅駝被移到洛陽後,被安放在了宮城正南門閶闔門外的大街兩側。
在銅駝的後面,依次排放著銅馬、銅龍、銅龜、辟邪、麒麟、天祿等雕塑。
而住在大街兩側的人們,為了方便稱呼,直接將閶闔門至宣陽門這一整條街道喚作了“銅駝陌”。
這座街便成了後世赫赫有名的銅駝大街,由於這條街道極為繁華,後世因此常以“銅駝陌”借指繁華游樂之區。
而銅駝陌的繁華,也令後世之人向往不已。
後來的元代,有一位無名氏詩人,寫下了這樣一首名為《貨郎旦》的四折詞:
“四季裏常開不斷花,銅駝陌紛紛鬥奢華。”
直至清代,也還有?詩人這樣寫道:
“五年見子銅駝陌,澹沲東風吹鬢絲。”
由此可見當年的這條銅駝陌,是有多麽的令人神往。
街道旁,有幾名不知是誰家的孩童與少年,手中拿著剛剛從街邊小販處買到的糖葫蘆,一邊奔跑一邊還唱著一句童謠:
“金馬門,金馬門……金馬門外集眾賢……
銅駝陌,銅駝陌……銅駝陌上集少年……”
獨立於禦道之畔的夏侯玄,望著遠去的孩童身影,只覺恍如隔世,不禁有些神情恍惚。
――
一轉眼,已是秋八月了。
由於洛陽舊宮殿尚在新修當中,因此曹叡只能暫時移居於洛陽城西的金墉城。
不知不覺,皇帝也已在這洛陽壘中居住聽政大半年了。
金墉城偏殿。
正在批閱各地條陳奏章的曹叡,不經意間又看到了幾封字跡眼熟的帛書。
“又是高堂隆、楊阜、王基那幾個死心眼。”曹叡一臉的無奈,這幾個月,就因為自己多蓋了幾間宮殿,這幾個人可沒少上奏折勸諫自己。
他取過案頭那幾卷帛書,依次攤開放置在了案上,一份份擡眼望去。
曹叡先看的,是中書侍郎王基的奏章:
“臣聞古人以水喻民,曰:‘水所以載舟,亦所以覆舟’。故在民上者,不可以不戒懼。……。今寇賊未殄,猛將擁兵,檢之則無以應敵,久之則難以遺後,當盛明之世,不務以除患,若子孫不競,社稷之憂也。使賈誼覆起,必深切於曩時矣。”
曹叡笑了笑,心想這王伯輿寫奏折的文風,可真是越來越簡潔了。
他又打開了高堂隆的奏章:
““昔周景王不儀刑文、武之明德,忽公旦之聖制,既鑄大錢,又作大鐘,單穆公諫而弗聽,泠州鳩對而弗從,遂迷不反,周德以衰,良史記焉,以為永鑒。然今之小人,好說秦、漢之奢靡以蕩聖心,求取亡國不度之器,勞役費損,以傷德政,非所以興禮樂之和,保神明之休也。”
“高堂生總是這樣,愛掉書袋。”他喃喃道。
曹叡讀完諸多勸諫的奏折後,並沒有動怒,相反,他為此頗感欣慰,還在回覆的朱批中予以勉勵。
雖然曹叡近年來變得有點奢侈,但畢竟他不算是昏聵之主,還是分的清楚好壞的。
只不過人嘛,總是會有放縱自己的時候,曹叡認為,他自己可以把控好這個尺度。
又過了兩個時辰,曹叡終於批閱完了案頭的條陳文書奏章。他投下玉筆,美美的伸了個懶腰。
他是真的累了。
自從前兩年開始,勤政奮發的曹叡便發現自己的身體已經大不如前了,而自從自己的殷兒意外夭折後,他的後宮就再也沒有為他誕下一個龍子。
自己轉眼間,早已過了而立之年,已經三十餘歲了,可是膝下卻至今沒有一個繼承人,這怎麽行?
他不由得想起了數年前,自己讓諸王各派遣一名適子入京的事。
曹叡覺得,扶養嗣子,最好要自小培養,如此才能培養出與親子無異的繼承人。
不知那些適子當中,十歲以下的孩子,有沒有作為自己嗣子的合適人選呢?
看來,自己得要好好的抉擇一番啦。
――
三日後,城南,眾適子居住的客館內,舉行了一場中規中矩的考校。
據說這是皇帝曹叡為了挑選嗣子而特意下旨舉辦的考核,因此主持考試的官員絲毫不敢怠慢,考核並沒有發生什麽意外,如期舉行。
由於此次考核,主要針對的是那些年齡在七八歲左右的皇族適子,因此那些年級稍長的適子,便直接沒有參與考試。
曹志作為陳王曹植的少子,在輩分上與當今陛下乃是同輩,他的年齡也已經過了弱冠,因此肯定是不需要去參與考核的。
此時的他,正在向主考官打聽著一個考生的情況。
“請問大人,考場內,是不是有一位東海王殿下的適子,名叫曹啟的。”
曹志猶沒有忘記,四年前那個在洛水河畔與自己初逢的小侄兒,彼時那個自東海國而來的小曹啟,拿著他那張皺巴巴的、寫著一首短詩的帛紙,向自己討教著,那時的他,非常希望得到他那個遠在千裏之外的父親的認可。
不知如今,那小子的詩寫的怎麽樣了。曹志不禁心想。
“曹啟?本官今日沒有見到過這位公子啊?”
“你說什麽……”
“許是小王爺記差了吧,此時考場中,並無什麽東海王殿下的適子。”
曹志不禁愕然。
他此時並不知曉,年僅七歲餘的小曹啟,此刻已然患上了嚴重的風寒,性命垂危。
八月,庚午。
皇帝曹叡從眾多適子中,挑選出了兩個嗣子,曹芳與曹詢,並立皇子芳為齊王,皇子詢為秦王。
――
兗州,東海國。
不久前,京城洛陽便傳來了噩耗,小王爺曹啟病逝了。
原本就脾氣暴躁的東海王曹霖,此刻在府中大發雷霆,而府上一眾奴仆則在這個一向喜怒無常的王爺腳下匍匐著,瑟瑟發抖。
“總有一天,本王要把我失去的一切,都討要回來!”
這句話,曹霖並沒有敢說出口,因為監國謁者時時都會監控他的言行。
曹霖遙遙望著西方那遙不可望的洛陽城,在心中吶喊著這句他想喊卻又不能喊的話。
【註1】:?三國時代關中發明家馬鈞利用齒輪傳動原理創制的一種水動力木偶模型。據《三國志·魏書·杜夔傳》裴註,魏明帝將進貢的一套不能活動的小型百戲模型,交由馬鈞改造。馬鈞因嫌尺寸太小,而重新以大木雕刻,暗中設下機關,作成木質原動輪,通過齒輪利用水力傳動。其形若輪,可平地施之。只要開動機關,木偶樂工即擊鼓吹簫,歌女則翩翩起舞。木人在其間跳丸擲劍,沿繩倒立,出入自在,可疊起羅漢造型,作前後滾翻等驚險動作,還出現百官衙署、舂磨鬥雞等場面。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