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697章 大員之路

關燈
蘭庭這兩日忙忙碌碌,果然無一件隱瞞春歸。

“李大娘子的事,逕勿竟也代勞了?”春歸倒沒想到趙大爺這回出手如此迅猛/幹脆。

“她要不姓李,我就由得她身敗名裂去,不過到底是大舅母親生的女兒,且這件事說到底要不是老太太在後推波助瀾煽風點火,李氏也不至於如此喪心病狂,我出面,徹底斷了她的念想,這件事才能真正平息。”

“就是還得廢些心思安頓好她的居食。”春歸其實也為怎麽善後傷了一段時間的腦筋,不是沒想過鐵嶺衛,但鐵嶺衛距離京城著實太遠,又是苦寒之地,她可沒有能力在那地方給李琬琰找個安身之地,還不能讓李琬琰缺衣短食。

“這件事其實是在汾陽時,我與大表哥商量好的。”蘭庭道:“李氏雖執意與家人絕裂,不過大表哥到底還是顧及手足之情,從前他們在鐵嶺衛除了馬家之外,倒也還有幾戶交好的友朋,可以拜托友朋照管,我所作的也無非安排人手途中護侍,待抵鐵嶺衛,告囑當地官吏不可再讓李氏脫籍出行而已。”

春歸外祖父一家雖然獲得赦免,受允可歸原籍,不過李琬琰卻是出嫁之女,所以她的戶籍仍在鐵嶺衛,後來她雖與馬家和離,但因與家人鬧翻,大舅母和李牧也沒有替她將戶籍遷回汾陽的想法,這時李琬琰被送返鐵嶺衛,蘭庭又遣人專程叮囑了地方官吏,李琬琰做為獨居的婦人,日後再也無望開具過所脫籍遠游了。

她只能留在鐵嶺衛。

“大舅母也是被她傷夠了心,如此也好罷,雖然分隔兩地,但也知道她衣食無憂尚有棲居之所,只要不再有妄想,這一生也未必不能安寧,她的一雙子女又都在鐵嶺衛,她要真有了悔意,願意彌補,過些年膝下也不是沒有子女敬奉。”

春歸雖然看不上李琬琰的品性,但和蘭庭一樣,對馬伯碩的品性卻十分信得過,這樁姻緣雖被李琬琰自己折騰得勞燕紛飛,馬伯碩固然對李氏死了心,倒也不至於銜恨,兩人即便不能再續前緣,馬家應當不會阻止李琬琰見她一雙子女,李琬琰要真有悔改之意,彌補子女施以慈愛,將來有子女敬奉,還不算孑然孤獨眾叛親離。

當然,有沒有這樣的造化,全在李琬琰自己。

春歸也就徹底把這件事拋之腦後了。

“逕勿沐假只到今日,明日便將歸值了吧?”

“是,明日開始,怕又得有一段時間不得清閑了。”

“不得清閑那是當然,我只關心逕勿這監察副使的差遣當奉旨返京時便已算交卸,而今又是炙手可熱的東宮近臣,皇上應該會給些切實的好處,怕是要升官了吧?”春歸調侃蘭庭。

“升官不升官,總之明日便見分曉了,我倒不想升官呢,橫豎也不靠那點當官的奉祿養家糊口。”蘭庭調侃現行的薪俸制。

說起來本朝官員的俸祿相比歷朝歷代也著實算是創下了“新低”,這大抵也是從太祖時就嚴禁貪墨,但縱然有剝皮揎草的酷刑為警,貪腐竟仍屢禁不絕的其中一個原因,真正清廉的官員務必付出慘痛的代價——曾有一位知州,他是出身貧微,原本一家唯有老母親和他夫妻三口人,未考取功名之前,靠著節儉尚能糊口,一朝入仕為官,雖有了朝廷薪俸,卻必須承擔朝廷撥調的官奴之衣著口糧,日子越發過得捉襟見肘,後來妻子生了一子一女,女兒竟然餓死,妻子也因患

疾無藥請醫病故。

兩袖清風的官員氣節,有時確然要以犧牲妻兒家人作為代價。

尤其那些出身寒微的官員,堅守氣節更加不易。

而如軒翥堂這樣的門第,既有子弟讀書仕進,族中還有擅長經營家業者提供牢靠的經濟保障,所以不需貪腐亦能錦衣玉食者,著實不占多數。

蘭庭其實並不主張高官厚祿,但認為朝廷保障官員基本供需大有必要。

君國實則早非建國之初,國庫並不缺糧缺錢,更皇族早就無視太祖制定的祖制,不知哪年哪月就開始了揮霍無度、窮奢極侈。弘覆帝前,連宮裏稍微得臉的宦官內臣,名下都有良田無數豪宅若幹,只不過就不需說什麽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了,連多少克己守法的官員,甚至都一直掙紮於貧困饑寒。

朝廷奉祿既然微薄,那就不能要求官員們必須維持官威養活官奴仆婢,這不是逼著官員貪腐麽?

改革時弊,僅只是糾察貪墨遠不足夠,必須從制度上切實的加以改革。

這是一目了然之事,奈何施行起來卻難上加難,為何這麽艱難險阻,有的矛盾和因由連蘭庭也一時沒有頭緒。

而對於升官一事,他也的確不抱多大願望,而今他才是及冠之歲,便已為眾所周知的東宮近臣,風頭已經夠大了,必須是那棵木秀於林,但有狂風暴雨,便以他為目標,如若可以選擇的話,蘭庭著實不願這樣的招風,不過他也知道這沒法讓他選擇。

他的出身註定不能走幕僚之途,想要實現抱負就必須領銜浪尖。

結果新的任命,是都察院右都禦史。

一躍而為正二品的朝堂大員。

很巧合,這下子蘭庭和有長治公美譽的鮑文翰,成為了分庭抗禮的關系。

要說來都察院自設立至今,制度上雖然一直由左右都禦史領銜,互為制衡,不過早在成祖時起,右都禦史便已為地方巡府兼授,也就是說都察院長首之職實際掌握於左都禦史手中,到弘覆一朝,右都禦史甚至一度空缺,而今破格新授,竟打破陳例此一職務需為三十歲上經驗老道者所領,恐怕連鮑文翰自己也絕沒想到他竟然會被一個二十出頭的小年輕“制衡”。

更關鍵的是,蘭庭及冠之歲便能官至二品,將來若然不遭貶黜,必然唯有入閣拜相才能稱作升遷。

盡管本朝,曾有多個君王任人唯親,但如此年輕而身及高位者,也唯有蘭庭一例了。

這一授職可謂出乎所有人意料,包括許晉和沈決明。

也包括了太子。

“逕勿和顧宜人商量的計策,對潘存古的確行之有效,嬌杏在潘家已經聽聞了鮑文翰便是那關鍵人,所以父皇問我對於逕勿授職一事可有想法時,我提議讓逕勿去都察院,但至多認為也不過是授僉都禦史一職,沒想到……總之逕勿這回能與鮑文翰分庭抗禮,真真是歪打正著大出所料。”

“看來皇上雖然不願促生闔墻之亂,卻也料到儲位之爭不會因為名位已定就能徹底平息,把我置於風口浪尖,正是為了讓我多歷磨折,早些成為殿下的有力臂助。”蘭庭對於自己如此招風心甚無奈。

“大約……也是想試試鮑文翰的立場。”太子剖析道。

蘭庭頷首表示認同:“這樣一看,皇上或許打算考察鮑文翰能否入閣。”

而今的內閣,袁箕獲罪後並未再

補入填缺,許晉為首輔,沈決明、郭犁、李乾元為次,為次的三人皆心服於許晉,內閣這樣的情勢實則不符帝王制衡之術,所以弘覆帝才沒有急著補入閣臣,他有意斟選的人,應當是既對太子臣服,又不至盲從許晉者。

鮑文翰自來便有剛直不阿之譽,弘覆帝考察的,是鮑文翰究竟是否臣服東宮而已。

所以破格擢升蘭庭,看似向鮑文翰施壓,而朝中那些殘餘的袁黨,又或者仍然效忠於秦王的官員,就會不遺餘力拉攏鮑文翰與太子一方陣營對抗,利害既在眼前,鮑文翰便不得不選擇站隊。

這對於蘭庭而言,其實不算一件好事。

東宮已定,時局生變。

說穿了蘭庭和鮑文翰是勢不兩立,但對於太子而言便不存在死我活的對決,除非鮑文翰將來的行為足夠對太子成為威脅,必為敵隙,才當鏟除。

但誰也拿不準鮑文翰甚至魏國公會怎麽走步,他們不是沒有退路餘地。

沒有退路的是蘭庭。

看似最艱難的時段已經過去,但最陰險也是最莫測的後半程,便在眼前腳下。

太子,已經不是周王了。

太子近臣,會越來越多越來越雜,天子對太子越是看重,太子便將越早考慮權衡之術。

這也是帝王之術。

春歸這日也終於與易夫人約好共往太子府,其實就是從前的周王府。

儲位雖定,但冊立大典未曾召行,所以太子及內眷仍然尚未入住慈慶宮,明珠笑吟吟地在垂花門前迎候,一手扶住了易夫人,一手拉著春歸:“母親和姐姐快別多禮了,這就是尋常的敘見,自家人不講究那些。”

春歸自然著急要見小皇孫,第一眼就覺得非比尋常的親切,其實她的夢境裏,孩子的眉眼沒一回看得清晰過,大不如此時此刻直觀,可她明白這樣的相識感不是她的錯覺,也不是因為這時孩子的五官和明珠相似的緣故。

抱著那又暖又軟的身體,哪怕被唾涎沾濕了衣袖呢?春歸也一點都不覺嫌棄,明知這個時候丁點大的小兒還只會笑和哭,仍不厭其煩的逗他喊自己姨媽,明明孩子只發出毫無意義的兩個音節,春歸認定小外甥就是心領神會了。

眼瞅著小外甥肚子餓了鬧脾氣才肯把這小兒移交給乳母。

又才有了空閑搭理受到一陣“冷落”的明珠:“正籌備冊封大典,明妹妹怕也免不得忙碌吧?一切可還順利?”

其實春歸也知道諸如籌備大典的事不至於讓明珠這太子妃獨個親力親為,外朝有禮部、鴻臚寺等官員辦籌,宮裏有敬妃主理,便連太子府也有諸輔臣、長史司協佐,不存在不順利的情況,她這樣問,實則是打算引起別的話碴。

說到底是想打聽陶芳林有沒趁著她懷有身孕的時機興風作浪。

明珠果然便接了話碴:“典禮的事倒沒任何波折,只內府裏險生意外……原本殿下在南京時,因陶才人舉薦,允了淑娘在身邊服侍,我看她也的確是個妥當人兒,殿下又有意予她一個名份,故而便先讓她在正房服侍一段兒,打算著待冊封典禮之後再擢她為選侍,怎知……她竟然意圖對阿鯉不利,殿下怒極,下令將她發賣了,陶才人因此事驚懼忐忑,這些日子臥疾在床,我就擔心會影響陶才人腹中的胎兒。”

阿鯉就是小皇孫的乳名,所以易夫人和春歸聞言俱是心中一驚。

------------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