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一段孽緣
關燈
小
中
大
溫家的宅子離太師府很有一段距離,馬車晃晃悠悠得半個時辰多餘才能抵達,聽著雨聲淅瀝,春歸更覺上眼皮和下眼皮極其希望“親切對話”,有那麽一段時間她還真的迷糊過去了,隱約間居然還做了個夢,夢裏面竟然是和今日的東道主姚娘子爭執起來,臉紅耳赤的吵了一架,約定老死不相往來……
春歸還真有些後悔沒聽蘭庭的勸,她其實是真不樂意前來赴宴。
聽著像是馬車已經駛入溫家的街門兒,青萍才細細端詳了春歸一番,替她家大奶奶扶正了打盹兒時蹭歪的花簪,不忘了提醒:“奶奶快些振作點精神,您這眼睛裏還恍惚著呢,一看就沒睡醒。”
春歸便挺了挺肩膀以示振作,沒想到的是垂花門前一下車,就撞見了一個熟臉兒。
也是青萍的熟臉兒。
二十出頭的少婦連忙來同春歸見禮,驚得春歸手忙腳亂又是相扶又是還禮,自以為這番儀態倘若被阮中士目睹,少不得一番訓誡——這麽長時間的規矩禮儀都白教了。
這位也能稱作是青萍的舊主,恭順侯夫人。
雖則是高瓊父子的罪罰還未宣之於眾,但馮莨琦受謗蒙冤一事已經明文公示,皇上恢覆了馮家的爵位,由馮莨琦的嫡長子繼承恭順侯一爵,這位少婦就是馮莨琦的長媳陶氏,她情知馮門能夠沈冤得雪多虧太師府的助力,對於春歸自然心懷感激,但春歸一來要比陶夫人年輕,再者她還沒有誥命,承陶夫人的率先禮見的確不合適。
“顧妹妹不需和我客套,母親一再囑咐,讓侯爺及妾身切莫忘記太師府恩助之情,只是現下恭順侯府孝禮未除,故而還不便登門道謝。”
陶夫人重孝在身,自然不是來赴姚娘子的宴席,春歸便順口問起來意。
“是我本家母親從福建入京,暫住在溫家府上,我今日才安置好屋舍,所以親自來接母親。”陶夫人一邊對春歸解釋一邊往裏走:“陶溫兩家本是姻親,溫家乃家母的本家,姚娘的公公是家母堂弟,所以家母從福建入京,一路上非但得舅父令人護隨,且也暫住於此,不過婆母也想著和家母敘舊,特意安排了屋舍請家母長住,又囑咐我,雖說尚在服制不便出門,然迎請母親卻是女兒應盡的孝道,不曾想剛好遇見弟婦今日待客,我也是早前才聽說此事。”
春歸心裏覺得有些詫異,陶夫人今日來接遠道入京的母親,勢必也會向姚娘子表達一番謝意,不會在沒知會溫家的情況下突然登門,但姚娘子今日既要待客,應當抽不出空閑來,為何不意會陶夫人推遲一日呢?
說話間兩人已在仆婦的帶引下走至了垂花門裏的穿堂,瞧見的是這裏又站著兩個婢女,卻都才十二、三的年紀,看著就是一團的孩子氣,一個臉圓些的說是奉二奶奶之令,來引陶夫人去見姑太太,一個字的客套沒有,仿佛姚娘子不來招呼陶夫人是理所當然的事,另一個瓜子臉的婢女似乎更加莽撞,直沖沖便是一句:“顧娘子隨奴婢往後花園去吧,娘子來得遲了些,二奶奶因著正陪貴客說話,不能親自相迎,還望顧娘子莫怪怠慢。”
春歸便同陶夫人作辭,不動聲
色真隨著那丫鬟往另一邊的游廊走。
溫守初夫婦兩人棲居的這處宅邸雖只有三進,占地不算闊大,但後宅裏無論是屋廊還是亭臺裝飾都極其精美,也看得出花草盆景都經過了精心的養植修剪,雖說入秋,一眼看去仍然蓬勃青翠,沒有透出絲毫蕭瑟枯頹,幹幹凈凈的石徑上更是連黃葉都不見一片,才從月洞門進入花園,便有桂香撲鼻,而一簇簇的色彩繽紛的菊花更是妝點得園景艷麗如春,游廊外雨霧朦朧,並不令人感覺淒清。
春歸不和婢女搭腔,青萍卻笑著問了一句:“未知姚娘子今日宴請還有哪些貴客?”
“沒有哪些,只有吏部右侍郎府上的徐娘子。”
這已經是尖臉婢女第二次用言語直接把春歸摒除在“貴客”之外了。
青萍穩重些,不至於因為主人受到輕視露出憤憤不平的形容,只笑著又道一句:“姚娘子來太師府親自相邀,雖說了只是普通的閑聚雅會,沒想到還真不是謙辭。”
溫家這小丫鬟真沒長多少心眼兒,聽不出青萍的言外之意,擡著尖尖的面頰道:“我家二奶奶一貫不喜熱鬧應酬之事,來往交好的官眷也盡都是文雅好靜的淑女,如徐娘子一般,可是漳州徐門的嫡出閨秀,夫家申門,更是福州府的一等門第。”
青萍因為陶夫人及春歸雙雙受到怠慢,著實看不慣姚娘子的氣焰囂張,有心再搶白溫家丫鬟幾句,但被春歸淡淡看來了一眼,青萍還是立時就忍住了怨憤。
春歸是因福州申門四字,心情更加有如跌到了谷底。
她的父親正是因為福州申翃相邀,結果遭遇倭亂而不幸,雖說這是件意外不能遷罪福州申門,但春歸一聽這個地方和這一姓氏,就會傷懷父親的亡逝,她不願再與福州申門交道,倘若她一早知道了姚氏今日還請了申侍郎府上的女眷,必定會拒絕赴請——吏部右侍郎申適,正是申翃之父,曾任大同知府,故而申翃當年與父親一同經太原府鄉試中舉,因此相識相交,卻不料因太皇太後薨逝而耽擱了次年的春闈,申翃因事受父令歸祖籍福州,力邀父親同行,父親欣然應允。
這一去,卻與妻女天人永隔。
蘭庭三元及第的慶功宴時,申家女眷也來了太師府道賀,可春歸有意疏遠她們,所以只是打了個照面便尋了借口回避,都沒鬧清申家來的是哪些女眷,對於徐娘子也是絲毫沒有印象。
今日這場飲談看來卻是在所難免了,也不知姚氏是否心存故意,春歸就算再不想和申家人交道,但以為關於姚氏這只葫蘆,還是很有必要看清裏頭裝著什麽邪藥的。
游廊直接通往一處花榭,一面臨水,一面可賞菊圃,今日既是為了賞秋品菊,宴桌便設在了面向菊圃的一側,這個時候當然還不曾佳肴美食的張設,高桌上擺放的是各色鮮果,這頭一張小幾,兩個麗裝少婦正在品茗閑談,一個自是姚氏,一個也只能是徐氏了。
見春歸已經到了花榭,姚氏才起身相迎。
臉上帶著笑,可不知是春歸的先入為主,還是姚氏果真態度大改,橫豎春歸沒從姚氏的眼睛裏看出真心實意的熱忱,只覺今日姚氏的妝
容似乎格外精致,那條馬面裙上繡的菊花可謂巧奪天功,這條裙子,恐怕都得值百兩紋銀。
“娘子可算是到了,我本該親自相迎,又不好撇下徐娘子獨個兒在此,對顧娘子的確有所怠慢,還望顧娘子勿怪。”姚氏拉了春歸的手引她落座,一雙頗帶著些閃爍的眼睛裏笑意稀薄,不過唇角卻往上拉升,浮於表面的熱忱。
春歸不在意姚氏對她是否真心誠意,但她卻不能裝作無知,表示不懂得親自相邀就該親自相迎的禮節,且就算姚氏當真脫不開身,只能囑咐仆婢待為迎客,合理的作法也該是囑咐屋子裏的管事仆婦,至少是一等丫鬟這樣的人物出面,哪裏有隨便打發個莽撞丫鬟迎客的道理?
直接口吐怨言也是不能夠的,這樣只能顯示自己缺乏教養,不符合交際應酬之道,傳揚出去會讓阮中士這老師蒙羞,春歸只能以綿裏藏針用作回應。
她也往上拉升嘴角,浮於表面的熱忱:“姚娘子忙著待客,連陶夫人乃娘子家中親朋都沒法迎會,我怎能不體諒娘子的難處呢?”
姚氏唇角便微微一顫,眼睛也忍不住稍稍一瞇。
陶、溫兩家雖是姻親,但溫家卻與韋家一直不和,馮莨琦雖說洗清了附逆的罪名,陶氏成了恭順侯夫人,可馮莨琦在世時都擋不住恭順侯府日漸衰敗,他的兒子就更別想東山再起,且陶母又並非二爺的親姑母,陶母父親那一支如今完全得仰仗長房,她何需對陶氏禮遇?顧氏果然是個破落戶出身,竟天真的以為陶氏如今成了侯夫人就比溫家的女眷尊貴?
但這樣的想法姚氏卻是無論如何都不能宣之於口的。
她吃了個啞巴虧,緩緩的吸了口氣,才維持住了嘴角的繼續拉升:“顧娘子沒怪我就好,這位是徐娘子,我與她雖相識不久,卻一見如故,徐娘子的夫君申郎,與趙修撰也是同年,選為庶吉士,如今正在翰林院觀政,說來徐娘子與顧娘子也算極有緣份的,我剛才聽徐娘子說起,才知原來令尊與徐娘子的翁爹乃摯交。”
春歸明白了,徐氏竟然真是申翃的兒媳。
要說申適今年進士出身的孫兒……豈不正是申七郎申文秀?這還真是讓人哭笑不得的孽緣呢。
原來當年春歸的父親啟程前往福建時,便對妻子提過一句,說好友申翃的三子申文秀比春歸年長三歲,申翃有意與顧家作親,顧父的想法雖是要為獨女招婿,但聽申翃不住口的誇讚兒子如何的才華不俗,且聯姻的誠意十足,顧父難免動意,答應同往福建的一大原因便是想親自去相看申文秀。
怎知卻在福州不幸罹難,那時申翃將顧父的遺體送返汾陽,便有申文秀同行,春歸的母親李氏原本以為申翃仍有聯姻之意,才與春歸商量,說家裏只餘她們寡婦孤女,招婿何其艱難,要若申家開了口,待到春歸服喪三年期滿,這門婚事告成,春歸也算有了好歸宿。
不過申翃至始至終卻沒有再提聯姻的話,那時母女兩個還沒有被逼到走投無路的境地,李氏又道申家既然因為丈夫亡故便言而無信,可見不是靠得住的人家,這件事作罷不提就是。
春歸十分認同母親的主張。
------------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春歸還真有些後悔沒聽蘭庭的勸,她其實是真不樂意前來赴宴。
聽著像是馬車已經駛入溫家的街門兒,青萍才細細端詳了春歸一番,替她家大奶奶扶正了打盹兒時蹭歪的花簪,不忘了提醒:“奶奶快些振作點精神,您這眼睛裏還恍惚著呢,一看就沒睡醒。”
春歸便挺了挺肩膀以示振作,沒想到的是垂花門前一下車,就撞見了一個熟臉兒。
也是青萍的熟臉兒。
二十出頭的少婦連忙來同春歸見禮,驚得春歸手忙腳亂又是相扶又是還禮,自以為這番儀態倘若被阮中士目睹,少不得一番訓誡——這麽長時間的規矩禮儀都白教了。
這位也能稱作是青萍的舊主,恭順侯夫人。
雖則是高瓊父子的罪罰還未宣之於眾,但馮莨琦受謗蒙冤一事已經明文公示,皇上恢覆了馮家的爵位,由馮莨琦的嫡長子繼承恭順侯一爵,這位少婦就是馮莨琦的長媳陶氏,她情知馮門能夠沈冤得雪多虧太師府的助力,對於春歸自然心懷感激,但春歸一來要比陶夫人年輕,再者她還沒有誥命,承陶夫人的率先禮見的確不合適。
“顧妹妹不需和我客套,母親一再囑咐,讓侯爺及妾身切莫忘記太師府恩助之情,只是現下恭順侯府孝禮未除,故而還不便登門道謝。”
陶夫人重孝在身,自然不是來赴姚娘子的宴席,春歸便順口問起來意。
“是我本家母親從福建入京,暫住在溫家府上,我今日才安置好屋舍,所以親自來接母親。”陶夫人一邊對春歸解釋一邊往裏走:“陶溫兩家本是姻親,溫家乃家母的本家,姚娘的公公是家母堂弟,所以家母從福建入京,一路上非但得舅父令人護隨,且也暫住於此,不過婆母也想著和家母敘舊,特意安排了屋舍請家母長住,又囑咐我,雖說尚在服制不便出門,然迎請母親卻是女兒應盡的孝道,不曾想剛好遇見弟婦今日待客,我也是早前才聽說此事。”
春歸心裏覺得有些詫異,陶夫人今日來接遠道入京的母親,勢必也會向姚娘子表達一番謝意,不會在沒知會溫家的情況下突然登門,但姚娘子今日既要待客,應當抽不出空閑來,為何不意會陶夫人推遲一日呢?
說話間兩人已在仆婦的帶引下走至了垂花門裏的穿堂,瞧見的是這裏又站著兩個婢女,卻都才十二、三的年紀,看著就是一團的孩子氣,一個臉圓些的說是奉二奶奶之令,來引陶夫人去見姑太太,一個字的客套沒有,仿佛姚娘子不來招呼陶夫人是理所當然的事,另一個瓜子臉的婢女似乎更加莽撞,直沖沖便是一句:“顧娘子隨奴婢往後花園去吧,娘子來得遲了些,二奶奶因著正陪貴客說話,不能親自相迎,還望顧娘子莫怪怠慢。”
春歸便同陶夫人作辭,不動聲
色真隨著那丫鬟往另一邊的游廊走。
溫守初夫婦兩人棲居的這處宅邸雖只有三進,占地不算闊大,但後宅裏無論是屋廊還是亭臺裝飾都極其精美,也看得出花草盆景都經過了精心的養植修剪,雖說入秋,一眼看去仍然蓬勃青翠,沒有透出絲毫蕭瑟枯頹,幹幹凈凈的石徑上更是連黃葉都不見一片,才從月洞門進入花園,便有桂香撲鼻,而一簇簇的色彩繽紛的菊花更是妝點得園景艷麗如春,游廊外雨霧朦朧,並不令人感覺淒清。
春歸不和婢女搭腔,青萍卻笑著問了一句:“未知姚娘子今日宴請還有哪些貴客?”
“沒有哪些,只有吏部右侍郎府上的徐娘子。”
這已經是尖臉婢女第二次用言語直接把春歸摒除在“貴客”之外了。
青萍穩重些,不至於因為主人受到輕視露出憤憤不平的形容,只笑著又道一句:“姚娘子來太師府親自相邀,雖說了只是普通的閑聚雅會,沒想到還真不是謙辭。”
溫家這小丫鬟真沒長多少心眼兒,聽不出青萍的言外之意,擡著尖尖的面頰道:“我家二奶奶一貫不喜熱鬧應酬之事,來往交好的官眷也盡都是文雅好靜的淑女,如徐娘子一般,可是漳州徐門的嫡出閨秀,夫家申門,更是福州府的一等門第。”
青萍因為陶夫人及春歸雙雙受到怠慢,著實看不慣姚娘子的氣焰囂張,有心再搶白溫家丫鬟幾句,但被春歸淡淡看來了一眼,青萍還是立時就忍住了怨憤。
春歸是因福州申門四字,心情更加有如跌到了谷底。
她的父親正是因為福州申翃相邀,結果遭遇倭亂而不幸,雖說這是件意外不能遷罪福州申門,但春歸一聽這個地方和這一姓氏,就會傷懷父親的亡逝,她不願再與福州申門交道,倘若她一早知道了姚氏今日還請了申侍郎府上的女眷,必定會拒絕赴請——吏部右侍郎申適,正是申翃之父,曾任大同知府,故而申翃當年與父親一同經太原府鄉試中舉,因此相識相交,卻不料因太皇太後薨逝而耽擱了次年的春闈,申翃因事受父令歸祖籍福州,力邀父親同行,父親欣然應允。
這一去,卻與妻女天人永隔。
蘭庭三元及第的慶功宴時,申家女眷也來了太師府道賀,可春歸有意疏遠她們,所以只是打了個照面便尋了借口回避,都沒鬧清申家來的是哪些女眷,對於徐娘子也是絲毫沒有印象。
今日這場飲談看來卻是在所難免了,也不知姚氏是否心存故意,春歸就算再不想和申家人交道,但以為關於姚氏這只葫蘆,還是很有必要看清裏頭裝著什麽邪藥的。
游廊直接通往一處花榭,一面臨水,一面可賞菊圃,今日既是為了賞秋品菊,宴桌便設在了面向菊圃的一側,這個時候當然還不曾佳肴美食的張設,高桌上擺放的是各色鮮果,這頭一張小幾,兩個麗裝少婦正在品茗閑談,一個自是姚氏,一個也只能是徐氏了。
見春歸已經到了花榭,姚氏才起身相迎。
臉上帶著笑,可不知是春歸的先入為主,還是姚氏果真態度大改,橫豎春歸沒從姚氏的眼睛裏看出真心實意的熱忱,只覺今日姚氏的妝
容似乎格外精致,那條馬面裙上繡的菊花可謂巧奪天功,這條裙子,恐怕都得值百兩紋銀。
“娘子可算是到了,我本該親自相迎,又不好撇下徐娘子獨個兒在此,對顧娘子的確有所怠慢,還望顧娘子勿怪。”姚氏拉了春歸的手引她落座,一雙頗帶著些閃爍的眼睛裏笑意稀薄,不過唇角卻往上拉升,浮於表面的熱忱。
春歸不在意姚氏對她是否真心誠意,但她卻不能裝作無知,表示不懂得親自相邀就該親自相迎的禮節,且就算姚氏當真脫不開身,只能囑咐仆婢待為迎客,合理的作法也該是囑咐屋子裏的管事仆婦,至少是一等丫鬟這樣的人物出面,哪裏有隨便打發個莽撞丫鬟迎客的道理?
直接口吐怨言也是不能夠的,這樣只能顯示自己缺乏教養,不符合交際應酬之道,傳揚出去會讓阮中士這老師蒙羞,春歸只能以綿裏藏針用作回應。
她也往上拉升嘴角,浮於表面的熱忱:“姚娘子忙著待客,連陶夫人乃娘子家中親朋都沒法迎會,我怎能不體諒娘子的難處呢?”
姚氏唇角便微微一顫,眼睛也忍不住稍稍一瞇。
陶、溫兩家雖是姻親,但溫家卻與韋家一直不和,馮莨琦雖說洗清了附逆的罪名,陶氏成了恭順侯夫人,可馮莨琦在世時都擋不住恭順侯府日漸衰敗,他的兒子就更別想東山再起,且陶母又並非二爺的親姑母,陶母父親那一支如今完全得仰仗長房,她何需對陶氏禮遇?顧氏果然是個破落戶出身,竟天真的以為陶氏如今成了侯夫人就比溫家的女眷尊貴?
但這樣的想法姚氏卻是無論如何都不能宣之於口的。
她吃了個啞巴虧,緩緩的吸了口氣,才維持住了嘴角的繼續拉升:“顧娘子沒怪我就好,這位是徐娘子,我與她雖相識不久,卻一見如故,徐娘子的夫君申郎,與趙修撰也是同年,選為庶吉士,如今正在翰林院觀政,說來徐娘子與顧娘子也算極有緣份的,我剛才聽徐娘子說起,才知原來令尊與徐娘子的翁爹乃摯交。”
春歸明白了,徐氏竟然真是申翃的兒媳。
要說申適今年進士出身的孫兒……豈不正是申七郎申文秀?這還真是讓人哭笑不得的孽緣呢。
原來當年春歸的父親啟程前往福建時,便對妻子提過一句,說好友申翃的三子申文秀比春歸年長三歲,申翃有意與顧家作親,顧父的想法雖是要為獨女招婿,但聽申翃不住口的誇讚兒子如何的才華不俗,且聯姻的誠意十足,顧父難免動意,答應同往福建的一大原因便是想親自去相看申文秀。
怎知卻在福州不幸罹難,那時申翃將顧父的遺體送返汾陽,便有申文秀同行,春歸的母親李氏原本以為申翃仍有聯姻之意,才與春歸商量,說家裏只餘她們寡婦孤女,招婿何其艱難,要若申家開了口,待到春歸服喪三年期滿,這門婚事告成,春歸也算有了好歸宿。
不過申翃至始至終卻沒有再提聯姻的話,那時母女兩個還沒有被逼到走投無路的境地,李氏又道申家既然因為丈夫亡故便言而無信,可見不是靠得住的人家,這件事作罷不提就是。
春歸十分認同母親的主張。
------------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