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擔憂!!+猜測》
關燈
小
中
大
歐陽修死後生活的不錯,基本上很愉快,他高度近視被死亡治好了,剩下的臉色不好看和兔牙都不是事,兔牙怎麽了?孔子也兔牙。有些醫生號稱能治兔牙,他看了看,好像是木匠轉行,一個醫生按住鬼魂的腦袋,另一個拿鐵銼把兔牙銼的平整,那聲音令人毛骨悚然,比地獄不差多少。
這宅子的門的確不鎖,他溜溜達達的旅游了幾個地方,又覺得無趣,要與人同游才好,一同旅游的人最好是蘇軾,又會吃又會玩,堪稱一全才。
則天皇後一開始試圖嚇唬他,沒嚇住,歐陽修雖然修史時摻雜私活,到底是個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人。之後她時常來到這裏,與歐陽修爭論,李治在看過歐陽修的長相之後,就很放心,任其才華出眾,也不會有什麽問題。如今武媚娘不便動用武力——可以叫人庭杖但是不能親自上腳踹,那成什麽樣了——只能與他爭論。“修史難道不秉公持正,事事求真嗎?”
歐陽修坦然道:“不啊。”
武曌攏了攏披錦,坐在上位,好整以暇的問:“那你說說,你偽造歷史的依據是什麽?”
歐陽修:“則天皇後,我只說無法事事求真。歷史中的懸案頗多,人皆為己為尊長遮掩,即便是現在,詢問當事之鬼,也難以取得真話。傳言中都說是武才人下手,非我首創,具體如何,除小公主外誰能知曉?”
別提驗屍,皇室死了人從來不驗屍,要說捂死的屍體會留有齒痕,安定思公主長牙了嗎?聽說小孩子很容易被棉被悶死。
武曌臉色不變,依然是粉面桃腮,心裏卻覺得他說得對。“當事之鬼不肯說實話,是為了自己的尊嚴體面。你們後人要以史為鑒,又要為誰遮掩?為什麽不能寫出真事?自古以來善於明斷案卷的人,都能在雙方口供中剝絲抽繭,發現細節上的謬誤,以此判斷真偽,難道不能求真求實?”
“不能。”歐陽修還沒聽說過邏輯這個詞,但他心裏已有這個概念:“唐朝的皇室,難以以‘常理、禮法’來推斷。”
就你們幹的這些事,我很難通過動機、事實、是非、結果來衡量某件事的真偽。
武曌道:“你受學識所限,重文輕武在所難免。”
歐陽修反問道:“難道窮兵黷武是百姓之福嗎?則天皇後執政多年,深知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道理,發兵二字說來簡單,背後搜刮百姓,加增賦稅,抽調壯丁,折損國家元氣,耗盡府庫,焉能妄動。遼國以戰獲利,宋國以不戰獲利。”
二人就以打仗為借口吵了半天,則天皇後因為執政期間沒能打出什麽大獲全勝又狠賺一筆的戰爭而未能獲勝。歐陽修不是主和派,他屬於謹慎派。
打仗很難打出什麽好處來,強行按照經濟來算賬的話,都能說是勞民傷財。尤其是用人口和國庫收入來舉例,反面教材就是漢武帝,把人口和國庫都耗空了。
武則天到底還是惜才,看見才子哪怕不能為自己所用,也很喜歡。更何況他寫了那句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無關風與月。單憑這一句話,就可以原諒他造謠生事的事,只是有點想將歐陽修的原話轉告給漢武帝,不知道他會作何感想。
唔,他大概已經猜到了,畢竟資治通鑒裏把他說的就很不好。宋朝這些文人們雖然立場不同,在主戰主和、新黨舊黨之間上有摩擦,但都整齊劃一的認為——漢武帝窮兵黷武!史書具有教化的功能,著史者需要他的君主進行政治教化。
武曌比較喜歡司馬光的評價:挾刑賞之柄以駕禦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斷,故當時英賢亦競為之。
駕馭天下這個詞真棒。
歐陽修突然發現陰間的太史臺有他們修的史書!好!每天跑去借閱,看了一年多慢慢看完,有許多事又看到了新的解釋。偶爾會有人前來拜訪,互通姓名時大多是些前朝名流,其中最令人崇敬的是韓愈和柳宗元,三人就古文運動展開熱烈探討,互相之間稍有意見不合之處,也可以一笑了之。
……
閻君們現在都有點緊張,他們第一次發現從北魏到北周這五百年間的皇帝,竟然如此團結凝聚,同進同退。這顯然不只是針對楊堅,還是一次小小的示威。在不動聲色之中,他們已經有了如此之大的能量。調出檔案,查看他所有接觸的範圍,這幾百年來,基本上地府每一個部門都有所接觸,而每一個部門都有和某一位皇帝關系密切有知遇之恩的重臣,這些人似乎可以在昔日主公的授意下,設下十面埋伏,對楊堅排擠冷遇。
忠臣們的心思很好理解——自己因為生前有政績,被閻君看重——為什麽生前有政績呢,因為皇帝給了個機會。這焉能不報答。
皇帝們天然就處於同一個階級,見了面雖然提防,卻格外親切平等。
有貓閻君只有一件事不明白:“北魏被北周覆滅,北周被隋朝所滅,按理說北魏應該善待隋朝才對,為何同樣插手其中?我看了,馮有等人沒有束手旁觀。”不僅沒有伸出援手,還熱情幫忙。
“顯然不是因為血緣或信仰關系。”雖然他們都是七歪八拐的親戚關系,但太遠了。
“莫非是投名狀?”北魏的時間雖然很長,但他們畢竟只占據了半壁江山,自己成立漢化組把自己皇室給漢化了,但別的朝代的態度依舊模棱兩可。如果是為了結黨、加強聯盟,就很可信。
“亡國之仇,也能結黨?”
嬴政道:“宋遼能結為兄弟,有什麽不能?”
想當年秦晉之好,那混蛋坑我祖宗坑成什麽樣了?
朱砂痣閻君怨念深重:“阿政說的沒錯,只要志同道合就行。你們不是也很整齊的拒絕我辭職嗎?”
“你再等等,如果包拯真是無華,又能回來赴任,就放你走。”
白發閻君突然問:“我沒發現我們地府有黨爭。”
“那是因為我們的政令下達之前,很少詢問大臣,他們也沒有良田千頃廣廈萬間。”
這直接杜絕了黨爭的兩個動力——個人意見和個人利益。
“也就是說,這不算是黨爭。”
“這也不算排除異己。”
“李世民究竟去哪兒了?唐太宗如此赫赫有名,難道能消失在地府?”
嬴政慢條斯理的喝茶:“他帶著李倓在遼國和吐蕃地府當可汗,有時候也去別的地府旅游。”他為什麽會知道呢?因為扶蘇和李世民有聯絡,偶爾會提供制式武器,賬目上沒有問題。
郭榮現在改行提供大批量的糧草物資、酒、茶和鹽糖,這四樣東西可以當做俸祿給人。但李世民很不厚道,暗地裏和我兒子保持友情,又沒有透露這件事,難道我會制止?
閻君們大驚:“什麽?他的將領都在我們這裏,單槍匹馬就沖出去了?”
嬴政:“千裏馬常有。他帶了些宗室親戚,在突厥人裏挖掘一番,又選拔了許多英才。足夠用。”即便到唐朝末年,風雨飄搖時,還有很多向往大唐秩序的突厥和吐蕃將領投降到唐朝,現在的遼國也很向往唐太宗——打仗的時候依然不留情。以他的實力當然可以重建秩序,選拔新的朝廷官員,營造新的秩序。就算是在那些彪悍的國家,也不是每個人都喜歡混亂。
優秀的皇帝,自幼享用最好的老師,只要能學習就一定超凡脫俗,雖然未必是天下最強,但應該只弱與天才——這就是立長的依據。雖然大部分皇帝的素質和能力都會打破這種幻想。
在之前取消對皇帝出入境的限制之後,他就知道,皇帝們肯定會出去大展宏圖,像在人間那樣,以極快的速度打下一片根據地。李世民做的事被發現了,那麽沒被人發現的劉邦在做什麽呢。其他地府的君王也並非弱者,不會坐以待斃,會展開激烈交鋒,磨礪雙方軍隊。
中原地府有雄兵數十萬,還有優於其他地府的戰鬥力,不用擔心,如果有少量摩擦正好可以擴大軍隊。
“……他將來不會帶著被統治的兩地要求並入我們中原地府,要一席閻君的位置吧?”
“你不要嚇唬人好嗎?這說的太有可能了!”
“北魏也有這個打算嗎?”
“目前還沒有。”
“我們怎麽不知道皇帝們能幹出這麽大的事。我以為李隆基成為梨園祖師,被天下梨園子弟供奉靈位已經夠離奇了。他過些年不會靠這份詭異的香火成神吧?”
“那是什麽神?舞神?聽起來像日本的神。歌舞伎神。”
“日本的神真是沒理由的多。”
中原的神基本上都是忠臣猛將義士烈女,都有與眾不同的高尚之處。
白發閻君:“不會,不僅要香火興盛,也得奉為神。有名有實才能成神鬼。”
派人探究了皇帝們最近的近況,一切看起來都很正常,連暗流湧動都看不見,就按部就班的工作生活聚會,談論詩文和人間的改革,以及當前皇帝趙頊的軍事動向,王安石的改革成就不小,可惜用的人有點糟糕,取得了一些成就但皇帝過於急切。
……
李淵正和趙匡胤一起喝酒,宋朝的皇帝在遠處撿羽箭、收拾箭靶。
趙光義:“前些年王韶出兵抗禦西夏,拓地五州,甚佳。招降番族三十萬。再出兵也是有經驗的兵將,更何況西夏內亂。”這可是自從宋朝建國平定中原以來從未有過的大勝,他為此揚眉吐氣,得意了數年,就連趙匡胤也很激動,揍他的時候下手更狠了。
畢竟以趙頊現在的成就,到陰間之後不僅不需要勞作,更可以理直氣壯的勸阻太祖。趙匡胤非得給他的戰功一個面子不可,趁現在抓緊揍。
趙匡胤深深嘆氣:“如今派出大軍,孤軍深入,弄險。但未必不能成功。但朝中的將領……有些青黃不接。”當時只想著抑制將領反叛,就沒想到,習文練武為的是功名利祿,那一方面收獲的多,就去學什麽。現在人人都想讀書考功名,雖然國家安定,也無形中讓一些本來能成為將才的人改行去做文官。
當然了,不是說分兵突入敵人腹地會很危險、會輸什麽的。每一個懂軍事的人都知道,戰爭的決定因素在人,孤軍深入敵人腹地、困守孤城、背水一戰等種種普通人幹一定會死的局面,在名將手裏都不叫事。
趙禎信心滿滿:“我只等著他收服十六州。唔?唐高祖似乎不以為意?”
李淵道:“唐末有一首詩,一自蕭關起戰塵,河湟隔斷異鄉春。漢兒盡作胡兒語,卻向城頭罵漢人。”寫詩的司空圖,哀帝被弒,他絕食,嘔血而卒。
他不認為燕雲十六州的人還認為自己是漢人,畢竟現在的安西都護府區域已經完全屬於夷人。
有一條從未明言的規則是這樣的:當稱帝的第一年,你是篡位的皇帝,天下動亂,建國的第十年,你是開國皇帝,建國的第六十年,天下歸心。被人占有的土地,只有占有一段以年計算的時間之後,才會絕對屬於這個人。
舉一個不恰當的例子,當你搶走一個美人,如果幾個月內被人打敗又被搶走了,那這個美人不屬於你,如果持續幾十年直到都沒丟,那這個美人就屬於你了。
這也正是隋朝沒有太多忠臣、名望也不是很高的原因。一個朝代能獲得的忠心,要靠時間。
皇帝們談論起變法時遭遇阻礙。
劉邦:“什麽叫阻礙?重整河山的人,說什麽就是什麽,只有某些不要臉的人非要說漢承秦制,我改了多少。大臣都他媽給臉不要臉,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劉徹:“誰聽話,就用誰。”還有什麽問題?
劉病已:“唔?”
劉秀:“高祖說得對。”
元宏:“唔,可以和我當年相提並論了。”
宋朝皇帝們感到郁悶,現在的皇帝顯然沒有北魏孝文帝和文明太後那樣強硬果斷。
李淵:“呵呵。”所謂的貞觀之治把他推翻透了。
搞過‘中興’的皇帝們也不覺得改革會有像當前這麽大的阻礙,他們在人間的城隍府做判官,都震驚了,難道不應該齊心協力讓國家興盛嗎?
“王安石身邊,似乎有很多臥底。”
皇帝們心照不宣的點頭,他們都看出來了。楊堅身邊又何嘗沒有臥底呢,他以為是忠於他的故人其實和唐高祖暗通曲款。
趙曙:“此言何意?”
“身在新黨,心向舊黨,搞砸新黨的事。”
“咦!你要是這麽一說,連盤剝貪腐都不一樣了。”
皇帝們互相傳遞一個名單,打算分給相熟的判官,讓他們遇到這些人時仔細問問,是不是臥底奸細。
李忱:“我不讚同這種觀點,這種人可能是單純的幹啥啥不行。”
劉邦:“扯你爹的蛋呢,誰拿自己的仕途來臥底,毀面吞炭的事兒現在可沒有人幹了。”
唐宣宗李忱的父親唐憲宗李純略感不適。不過他們都知道漢高祖火氣為何如此之大,他的賭場又被查封了一次。
趙禎剛睡醒:“什麽燴面?羊肉燴面嗎?”有一點點喜歡,多加胡椒香油和芫荽。
算了,還是拿起琵琶和古琴,合奏一曲大江東去吧。
有人試圖聊一聊堪稱全才的沈括,但皇帝們均感疑惑,沈括去遼國談判時的能力可以理解,繪制飛鳥圖,改革鹽鈔法、興修水利也只是個良臣,誰都有這樣的全才,王安石的好同黨,但別的項目也太多了。等見到本人再說,還得問問他到底為什麽要屯兵永樂城,地點是個險地,但準備不足,還有戰爭中是否因為掣肘才失去永樂城。
……
出征西夏的軍隊失敗,十幾萬軍隊覆滅,地府井然有序的應對這些事。借用人間崇道的風俗,讓帶隊的都尉頭戴白玉蓮花冠,身穿金燦燦的法衣,校尉們頭戴紫金如意冠,穿著大紅或寶藍的法衣,扮作神仙模樣,宣稱派陰兵帶他們去陰間。
好使得很,比原先黑壓壓的軍隊上前抓捕好用多了。
都尉摸摸頭:“希望將來別讓我們剃成和尚。”
另一位都尉:“沒事,五佛冠能遮住頭。”
軍隊打敗,皇帝意志消沈,冊立太子之後沒過多久又郁郁而終。皇太後高滔滔執政後廢黜了新法,啟用司馬光等舊黨人士,朝廷上下好不容易才逐漸適應了王安石的政策,又全部推翻。
蘇軾前段時間反對王安石,現在經過深思熟慮,出來反對司馬光。
(兩派腦殘粉都懵了,集火他。有些人的思想很簡單,非友即敵,非粉即黑。蘇軾認為自己只是路人公正發言。)
趙頊見到父親和祖父時,大哭謝罪,幾乎昏過去。“趙頊,已經盡力了……愧對祖宗啊嗚嗚嗚”
趙匡胤:“唉,哭吧,哭一會就種地釀酒去。”新皇帝才九歲。幸好現在沒有一個領兵的權臣,如果有,這太適合篡位了!
我安排的局面其實還不錯,再也不會有安祿山那樣的權臣。
……
同一年,王安石四月到陰間,司馬光九月到了陰間。
二人各自去找老婆,都是堅持不納妾的人,和妻子十分恩愛並專註於學習和著書立說。
二人也都很窮。
司馬光一死就不窮了,天下所有人都崇敬他,附近的人跑來拜祭,遠方來不了的人購置畫像,每頓飯之前遙祭他。
和老婆一起被淹沒了數日,各酒樓一車車的運來銅錢,一車一船的運走祭品,都來不及。硬是熬到七七四十九天之後,祭祀的人變少,他才得見天日。
無數人前來圍觀這盛況,真的很罕見。上一個有這待遇的是宋仁宗,遼國設祭,消息走了一段時間,祭品飄過來又要一段時間,他一出門就被掉下來的三牲嚇一跳。
司馬光的夫人叫他去太學閱讀那些關於新舊兩黨之爭的精品文章,他欣然前往,開篇就是柳宗元的寓言小故事,寫二人欲登峰頂,一人從山陽上,一人從山陰上,均棄石梯行險路。
第二篇就是歐陽修寫的散文。
司馬光看的直撓頭,再三提醒自己已經死了已經死了,柳宗元評價我也不是什麽很奇怪的事,不是在人間,黃庭堅呂惠卿這些還活著的人和後來人才能評價我。
歐陽修和王安石聯袂前來,看到他都驚訝了:“你竟然出來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這宅子的門的確不鎖,他溜溜達達的旅游了幾個地方,又覺得無趣,要與人同游才好,一同旅游的人最好是蘇軾,又會吃又會玩,堪稱一全才。
則天皇後一開始試圖嚇唬他,沒嚇住,歐陽修雖然修史時摻雜私活,到底是個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人。之後她時常來到這裏,與歐陽修爭論,李治在看過歐陽修的長相之後,就很放心,任其才華出眾,也不會有什麽問題。如今武媚娘不便動用武力——可以叫人庭杖但是不能親自上腳踹,那成什麽樣了——只能與他爭論。“修史難道不秉公持正,事事求真嗎?”
歐陽修坦然道:“不啊。”
武曌攏了攏披錦,坐在上位,好整以暇的問:“那你說說,你偽造歷史的依據是什麽?”
歐陽修:“則天皇後,我只說無法事事求真。歷史中的懸案頗多,人皆為己為尊長遮掩,即便是現在,詢問當事之鬼,也難以取得真話。傳言中都說是武才人下手,非我首創,具體如何,除小公主外誰能知曉?”
別提驗屍,皇室死了人從來不驗屍,要說捂死的屍體會留有齒痕,安定思公主長牙了嗎?聽說小孩子很容易被棉被悶死。
武曌臉色不變,依然是粉面桃腮,心裏卻覺得他說得對。“當事之鬼不肯說實話,是為了自己的尊嚴體面。你們後人要以史為鑒,又要為誰遮掩?為什麽不能寫出真事?自古以來善於明斷案卷的人,都能在雙方口供中剝絲抽繭,發現細節上的謬誤,以此判斷真偽,難道不能求真求實?”
“不能。”歐陽修還沒聽說過邏輯這個詞,但他心裏已有這個概念:“唐朝的皇室,難以以‘常理、禮法’來推斷。”
就你們幹的這些事,我很難通過動機、事實、是非、結果來衡量某件事的真偽。
武曌道:“你受學識所限,重文輕武在所難免。”
歐陽修反問道:“難道窮兵黷武是百姓之福嗎?則天皇後執政多年,深知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道理,發兵二字說來簡單,背後搜刮百姓,加增賦稅,抽調壯丁,折損國家元氣,耗盡府庫,焉能妄動。遼國以戰獲利,宋國以不戰獲利。”
二人就以打仗為借口吵了半天,則天皇後因為執政期間沒能打出什麽大獲全勝又狠賺一筆的戰爭而未能獲勝。歐陽修不是主和派,他屬於謹慎派。
打仗很難打出什麽好處來,強行按照經濟來算賬的話,都能說是勞民傷財。尤其是用人口和國庫收入來舉例,反面教材就是漢武帝,把人口和國庫都耗空了。
武則天到底還是惜才,看見才子哪怕不能為自己所用,也很喜歡。更何況他寫了那句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無關風與月。單憑這一句話,就可以原諒他造謠生事的事,只是有點想將歐陽修的原話轉告給漢武帝,不知道他會作何感想。
唔,他大概已經猜到了,畢竟資治通鑒裏把他說的就很不好。宋朝這些文人們雖然立場不同,在主戰主和、新黨舊黨之間上有摩擦,但都整齊劃一的認為——漢武帝窮兵黷武!史書具有教化的功能,著史者需要他的君主進行政治教化。
武曌比較喜歡司馬光的評價:挾刑賞之柄以駕禦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斷,故當時英賢亦競為之。
駕馭天下這個詞真棒。
歐陽修突然發現陰間的太史臺有他們修的史書!好!每天跑去借閱,看了一年多慢慢看完,有許多事又看到了新的解釋。偶爾會有人前來拜訪,互通姓名時大多是些前朝名流,其中最令人崇敬的是韓愈和柳宗元,三人就古文運動展開熱烈探討,互相之間稍有意見不合之處,也可以一笑了之。
……
閻君們現在都有點緊張,他們第一次發現從北魏到北周這五百年間的皇帝,竟然如此團結凝聚,同進同退。這顯然不只是針對楊堅,還是一次小小的示威。在不動聲色之中,他們已經有了如此之大的能量。調出檔案,查看他所有接觸的範圍,這幾百年來,基本上地府每一個部門都有所接觸,而每一個部門都有和某一位皇帝關系密切有知遇之恩的重臣,這些人似乎可以在昔日主公的授意下,設下十面埋伏,對楊堅排擠冷遇。
忠臣們的心思很好理解——自己因為生前有政績,被閻君看重——為什麽生前有政績呢,因為皇帝給了個機會。這焉能不報答。
皇帝們天然就處於同一個階級,見了面雖然提防,卻格外親切平等。
有貓閻君只有一件事不明白:“北魏被北周覆滅,北周被隋朝所滅,按理說北魏應該善待隋朝才對,為何同樣插手其中?我看了,馮有等人沒有束手旁觀。”不僅沒有伸出援手,還熱情幫忙。
“顯然不是因為血緣或信仰關系。”雖然他們都是七歪八拐的親戚關系,但太遠了。
“莫非是投名狀?”北魏的時間雖然很長,但他們畢竟只占據了半壁江山,自己成立漢化組把自己皇室給漢化了,但別的朝代的態度依舊模棱兩可。如果是為了結黨、加強聯盟,就很可信。
“亡國之仇,也能結黨?”
嬴政道:“宋遼能結為兄弟,有什麽不能?”
想當年秦晉之好,那混蛋坑我祖宗坑成什麽樣了?
朱砂痣閻君怨念深重:“阿政說的沒錯,只要志同道合就行。你們不是也很整齊的拒絕我辭職嗎?”
“你再等等,如果包拯真是無華,又能回來赴任,就放你走。”
白發閻君突然問:“我沒發現我們地府有黨爭。”
“那是因為我們的政令下達之前,很少詢問大臣,他們也沒有良田千頃廣廈萬間。”
這直接杜絕了黨爭的兩個動力——個人意見和個人利益。
“也就是說,這不算是黨爭。”
“這也不算排除異己。”
“李世民究竟去哪兒了?唐太宗如此赫赫有名,難道能消失在地府?”
嬴政慢條斯理的喝茶:“他帶著李倓在遼國和吐蕃地府當可汗,有時候也去別的地府旅游。”他為什麽會知道呢?因為扶蘇和李世民有聯絡,偶爾會提供制式武器,賬目上沒有問題。
郭榮現在改行提供大批量的糧草物資、酒、茶和鹽糖,這四樣東西可以當做俸祿給人。但李世民很不厚道,暗地裏和我兒子保持友情,又沒有透露這件事,難道我會制止?
閻君們大驚:“什麽?他的將領都在我們這裏,單槍匹馬就沖出去了?”
嬴政:“千裏馬常有。他帶了些宗室親戚,在突厥人裏挖掘一番,又選拔了許多英才。足夠用。”即便到唐朝末年,風雨飄搖時,還有很多向往大唐秩序的突厥和吐蕃將領投降到唐朝,現在的遼國也很向往唐太宗——打仗的時候依然不留情。以他的實力當然可以重建秩序,選拔新的朝廷官員,營造新的秩序。就算是在那些彪悍的國家,也不是每個人都喜歡混亂。
優秀的皇帝,自幼享用最好的老師,只要能學習就一定超凡脫俗,雖然未必是天下最強,但應該只弱與天才——這就是立長的依據。雖然大部分皇帝的素質和能力都會打破這種幻想。
在之前取消對皇帝出入境的限制之後,他就知道,皇帝們肯定會出去大展宏圖,像在人間那樣,以極快的速度打下一片根據地。李世民做的事被發現了,那麽沒被人發現的劉邦在做什麽呢。其他地府的君王也並非弱者,不會坐以待斃,會展開激烈交鋒,磨礪雙方軍隊。
中原地府有雄兵數十萬,還有優於其他地府的戰鬥力,不用擔心,如果有少量摩擦正好可以擴大軍隊。
“……他將來不會帶著被統治的兩地要求並入我們中原地府,要一席閻君的位置吧?”
“你不要嚇唬人好嗎?這說的太有可能了!”
“北魏也有這個打算嗎?”
“目前還沒有。”
“我們怎麽不知道皇帝們能幹出這麽大的事。我以為李隆基成為梨園祖師,被天下梨園子弟供奉靈位已經夠離奇了。他過些年不會靠這份詭異的香火成神吧?”
“那是什麽神?舞神?聽起來像日本的神。歌舞伎神。”
“日本的神真是沒理由的多。”
中原的神基本上都是忠臣猛將義士烈女,都有與眾不同的高尚之處。
白發閻君:“不會,不僅要香火興盛,也得奉為神。有名有實才能成神鬼。”
派人探究了皇帝們最近的近況,一切看起來都很正常,連暗流湧動都看不見,就按部就班的工作生活聚會,談論詩文和人間的改革,以及當前皇帝趙頊的軍事動向,王安石的改革成就不小,可惜用的人有點糟糕,取得了一些成就但皇帝過於急切。
……
李淵正和趙匡胤一起喝酒,宋朝的皇帝在遠處撿羽箭、收拾箭靶。
趙光義:“前些年王韶出兵抗禦西夏,拓地五州,甚佳。招降番族三十萬。再出兵也是有經驗的兵將,更何況西夏內亂。”這可是自從宋朝建國平定中原以來從未有過的大勝,他為此揚眉吐氣,得意了數年,就連趙匡胤也很激動,揍他的時候下手更狠了。
畢竟以趙頊現在的成就,到陰間之後不僅不需要勞作,更可以理直氣壯的勸阻太祖。趙匡胤非得給他的戰功一個面子不可,趁現在抓緊揍。
趙匡胤深深嘆氣:“如今派出大軍,孤軍深入,弄險。但未必不能成功。但朝中的將領……有些青黃不接。”當時只想著抑制將領反叛,就沒想到,習文練武為的是功名利祿,那一方面收獲的多,就去學什麽。現在人人都想讀書考功名,雖然國家安定,也無形中讓一些本來能成為將才的人改行去做文官。
當然了,不是說分兵突入敵人腹地會很危險、會輸什麽的。每一個懂軍事的人都知道,戰爭的決定因素在人,孤軍深入敵人腹地、困守孤城、背水一戰等種種普通人幹一定會死的局面,在名將手裏都不叫事。
趙禎信心滿滿:“我只等著他收服十六州。唔?唐高祖似乎不以為意?”
李淵道:“唐末有一首詩,一自蕭關起戰塵,河湟隔斷異鄉春。漢兒盡作胡兒語,卻向城頭罵漢人。”寫詩的司空圖,哀帝被弒,他絕食,嘔血而卒。
他不認為燕雲十六州的人還認為自己是漢人,畢竟現在的安西都護府區域已經完全屬於夷人。
有一條從未明言的規則是這樣的:當稱帝的第一年,你是篡位的皇帝,天下動亂,建國的第十年,你是開國皇帝,建國的第六十年,天下歸心。被人占有的土地,只有占有一段以年計算的時間之後,才會絕對屬於這個人。
舉一個不恰當的例子,當你搶走一個美人,如果幾個月內被人打敗又被搶走了,那這個美人不屬於你,如果持續幾十年直到都沒丟,那這個美人就屬於你了。
這也正是隋朝沒有太多忠臣、名望也不是很高的原因。一個朝代能獲得的忠心,要靠時間。
皇帝們談論起變法時遭遇阻礙。
劉邦:“什麽叫阻礙?重整河山的人,說什麽就是什麽,只有某些不要臉的人非要說漢承秦制,我改了多少。大臣都他媽給臉不要臉,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劉徹:“誰聽話,就用誰。”還有什麽問題?
劉病已:“唔?”
劉秀:“高祖說得對。”
元宏:“唔,可以和我當年相提並論了。”
宋朝皇帝們感到郁悶,現在的皇帝顯然沒有北魏孝文帝和文明太後那樣強硬果斷。
李淵:“呵呵。”所謂的貞觀之治把他推翻透了。
搞過‘中興’的皇帝們也不覺得改革會有像當前這麽大的阻礙,他們在人間的城隍府做判官,都震驚了,難道不應該齊心協力讓國家興盛嗎?
“王安石身邊,似乎有很多臥底。”
皇帝們心照不宣的點頭,他們都看出來了。楊堅身邊又何嘗沒有臥底呢,他以為是忠於他的故人其實和唐高祖暗通曲款。
趙曙:“此言何意?”
“身在新黨,心向舊黨,搞砸新黨的事。”
“咦!你要是這麽一說,連盤剝貪腐都不一樣了。”
皇帝們互相傳遞一個名單,打算分給相熟的判官,讓他們遇到這些人時仔細問問,是不是臥底奸細。
李忱:“我不讚同這種觀點,這種人可能是單純的幹啥啥不行。”
劉邦:“扯你爹的蛋呢,誰拿自己的仕途來臥底,毀面吞炭的事兒現在可沒有人幹了。”
唐宣宗李忱的父親唐憲宗李純略感不適。不過他們都知道漢高祖火氣為何如此之大,他的賭場又被查封了一次。
趙禎剛睡醒:“什麽燴面?羊肉燴面嗎?”有一點點喜歡,多加胡椒香油和芫荽。
算了,還是拿起琵琶和古琴,合奏一曲大江東去吧。
有人試圖聊一聊堪稱全才的沈括,但皇帝們均感疑惑,沈括去遼國談判時的能力可以理解,繪制飛鳥圖,改革鹽鈔法、興修水利也只是個良臣,誰都有這樣的全才,王安石的好同黨,但別的項目也太多了。等見到本人再說,還得問問他到底為什麽要屯兵永樂城,地點是個險地,但準備不足,還有戰爭中是否因為掣肘才失去永樂城。
……
出征西夏的軍隊失敗,十幾萬軍隊覆滅,地府井然有序的應對這些事。借用人間崇道的風俗,讓帶隊的都尉頭戴白玉蓮花冠,身穿金燦燦的法衣,校尉們頭戴紫金如意冠,穿著大紅或寶藍的法衣,扮作神仙模樣,宣稱派陰兵帶他們去陰間。
好使得很,比原先黑壓壓的軍隊上前抓捕好用多了。
都尉摸摸頭:“希望將來別讓我們剃成和尚。”
另一位都尉:“沒事,五佛冠能遮住頭。”
軍隊打敗,皇帝意志消沈,冊立太子之後沒過多久又郁郁而終。皇太後高滔滔執政後廢黜了新法,啟用司馬光等舊黨人士,朝廷上下好不容易才逐漸適應了王安石的政策,又全部推翻。
蘇軾前段時間反對王安石,現在經過深思熟慮,出來反對司馬光。
(兩派腦殘粉都懵了,集火他。有些人的思想很簡單,非友即敵,非粉即黑。蘇軾認為自己只是路人公正發言。)
趙頊見到父親和祖父時,大哭謝罪,幾乎昏過去。“趙頊,已經盡力了……愧對祖宗啊嗚嗚嗚”
趙匡胤:“唉,哭吧,哭一會就種地釀酒去。”新皇帝才九歲。幸好現在沒有一個領兵的權臣,如果有,這太適合篡位了!
我安排的局面其實還不錯,再也不會有安祿山那樣的權臣。
……
同一年,王安石四月到陰間,司馬光九月到了陰間。
二人各自去找老婆,都是堅持不納妾的人,和妻子十分恩愛並專註於學習和著書立說。
二人也都很窮。
司馬光一死就不窮了,天下所有人都崇敬他,附近的人跑來拜祭,遠方來不了的人購置畫像,每頓飯之前遙祭他。
和老婆一起被淹沒了數日,各酒樓一車車的運來銅錢,一車一船的運走祭品,都來不及。硬是熬到七七四十九天之後,祭祀的人變少,他才得見天日。
無數人前來圍觀這盛況,真的很罕見。上一個有這待遇的是宋仁宗,遼國設祭,消息走了一段時間,祭品飄過來又要一段時間,他一出門就被掉下來的三牲嚇一跳。
司馬光的夫人叫他去太學閱讀那些關於新舊兩黨之爭的精品文章,他欣然前往,開篇就是柳宗元的寓言小故事,寫二人欲登峰頂,一人從山陽上,一人從山陰上,均棄石梯行險路。
第二篇就是歐陽修寫的散文。
司馬光看的直撓頭,再三提醒自己已經死了已經死了,柳宗元評價我也不是什麽很奇怪的事,不是在人間,黃庭堅呂惠卿這些還活著的人和後來人才能評價我。
歐陽修和王安石聯袂前來,看到他都驚訝了:“你竟然出來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