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八零章 收獲中的苦惱
關燈
小
中
大
西北騎兵士氣如虹,城中百姓歡心之中帶著忐忑,沒能隨定武脫身的近衛軍兵士茫然失措,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心緒,符合人心的悲喜觀。
夷蠻人終究是狼狽而逃,這個消息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傳遍全城,家家戶戶都是緊閉大門,甚至在門後有不少家中的男丁拎著可以放手一搏的武器,都在等候著夷蠻人的到來,他們知道一旦城破,以夷蠻人的殘忍,滿城百姓只怕無有幸免,等到夷蠻人殺進來,無論如何也要搏一搏,雖然如果真的被夷蠻人沖進來,他們的反抗在夷蠻人眼中實在顯得可笑。
大街小巷傳來的叫聲,許多人都是半信半疑。
最近一段時間,城中的傳聞讓城裏的百姓陷入了絕望之中,他們雖然知道皇帝陛下親自領兵守城,但是他們也都知道,皇帝手中的實力太弱,而四處傳聞,夷蠻人有十幾萬大軍,皇帝可以抵擋住一時,卻不能抵擋的最後,更不可能將夷蠻人趕回草原。
一開始的時候,並無多少人相信夷蠻退兵的消息,倒是有些膽大的壯著膽子出門,城中雖然還是十分混亂,但是很快大家便得到了確切的消息,夷蠻人真的退兵了,他們甚至已經弄清楚,西北的楚王率領著強大的騎兵軍團前來援救武平府城,夷蠻人正是在西北鐵騎的痛擊下潰敗而逃。
城中的百姓似乎忘記了楚歡曾經一度被秦國列為反賊,心內卻都是對西北軍生出了一絲感激之心。
對於普通百姓來說,這個國家是叫大秦還是叫大楚,其實分別並不會太大,皇帝是老人還是孩童,他們也不會太過關心,他們最關心的,只是自己和家人能夠安然無恙的生存下去,當西北騎兵出現在城中的各條街道,撫民安慰,百姓很快就忘記一直堅守城池抵擋蠻兵的是大秦的皇帝。
善忘本就是普通人最習以為常的事情。
楚歡當然沒有見到定武,當夷蠻人退去之後,守城的近衛軍兵士從極度的緊張之中松懈下來,才感到異常的疲憊,似乎所有的力氣都在之前的戰鬥中用盡,許多人都是癱坐在地,等瞧見西北騎兵出現在他們眼前之時,他們握緊了刀,卻不知接下來該怎麽辦?
官賊不兩立,楚歡被大秦視為反賊,而西北軍是楚歡的軍隊,自然也是叛軍,可是近衛軍此時卻根本無法將沾滿鮮血的大刀砍向西北軍。
定武和軒轅紹都不見蹤跡,近衛軍群龍無,而且兵力也是十分的薄弱,更加上連續作戰,疲憊不堪,這時候如果與西北軍廝殺,定然討不了任何好處。
楚歡自然知道這些近衛軍乃是城中最不穩定的因素,雖然以他手中現有的兵力,要將城中近衛軍誅殺幹凈並不是什麽困難之事,但他卻也明白,若是雙方動手,近衛軍固然難逃覆滅的命運,而西北軍卻也定是損失不輕。
他知道近衛軍的戰鬥力,單兵作戰能力來說,西北軍並非近衛軍敵手。
好在軒轅紹和定武不在,近衛軍還有其他將領,楚歡令人找尋到了近衛軍的一名驍尉,開出的條件倒也是簡單幹脆,城中所有的近衛軍兵士,立刻出城,但是武器裝備俱都要留下來,西北軍將保證不會對這些近衛軍起攻擊。
近衛軍上下也很清楚,連定武都已經不見蹤跡,自然是大勢已去,他們身為秦國最後的精銳兵團,本是絕不可能放下手中的兵器,但是面對楚歡不容商量的口氣,知道雙方已經沒有任何商量的餘地,要麽棄械離城,要麽就是大打出手,而近衛軍根本沒有任何勝算。
近衛軍雖然已無退路,但還是提出,刀槍弓箭等武器可以放下,但是鎧甲卻不能脫下,他們是近衛軍團,身上的鎧甲是他們身份和榮耀的象征。
楚歡只是希望這些近衛軍越早離開越好,他當然不必考慮去收編這上千近衛軍,即使提出這個要求,這些近衛軍將士自然也是不可能答應。
近衛軍放下武器,在西北軍的監視之下,出城而去。
北城之外,遍地狼藉,屍積如山,血流成河,西北軍、近衛軍、蠻軍、守城壯丁的屍混雜在一起,旗幟、馬匹、武器裝備、支離破碎的攻城武器殘骸,一將功成萬骨枯,戰後的狼藉默默訴說著這場戰事的殘酷。
此場戰事最終的收獲者,當然是楚歡的西北軍。
西北軍以最小的代價,一句占據了武平府城,秦軍和蠻軍兩敗俱傷,無論是蠻軍還是秦國,想要在短時間內恢覆元氣,幾無可能。
蠻軍損失慘重,一路北逃,顧良辰和狼娃子兩隊騎兵,尾隨其後,一路追殺,根本不給蠻軍任何喘息的機會。
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對楚歡來說,僅僅是將蠻軍打退當然不是他想要的結果。
雖然蠻族各部族分崩離析,即使給他們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他們也未必有卷土重來的可能,但是趁著這個千載難逢的大機會,盡可能給予蠻族致命的打擊,無疑是極其必要的。
蠻軍敢於趁虛而入,也就證明他們心裏一直在覬覦中原大地,無論他們需求的是什麽,對於中原的威脅時刻存在。
夷蠻此番慘敗而歸,各部族之間的矛盾必將大大凸顯,草原上的內鬥也必將進一步加劇,楚歡不在乎夷蠻人內鬥成什麽樣子,卻是要借此機會,從心理上給予夷蠻人致命的摧毀,讓夷蠻人自此之後,從骨子裏畏懼中原。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楚歡卻是要用自己的虎狼鐵騎,讓夷蠻人害怕數十年。
武平府城十分混亂,楚歡入城之後,先驅逐了城中的近衛軍,幾乎在同時派人馬控制住了城中的兵器庫。
武平府城雖然缺乏糧草,但是兵器庫中卻是儲存了大量的兵器鎧甲,大刀長矛數以萬計,而弓箭卻也是堆積如山。
馮元破當初一心想要圖謀天下,暗中準備的這些裝備器械,終究還是落到了楚歡的手中。
城池殘破,楚歡當然不可能在短時間內便即修葺城池,當下頒布命令,一如既往地約法三章,安民駐守自不必多說。
只是城中糧食緊缺,而且為了抵抗蠻軍,許多的房舍都撤除,木料石頭都送到城頭作為武器,城中不少人都是饑寒交迫。
楚歡此番出兵,自然是準備了大量的軍糧,他手中的錢糧還算充足,不過為了打蠻軍一個出其不意,騎兵輕裝簡行,步軍和輜重部隊全都是落在後方,便算要趕到,大隊人馬拖運糧草輜重,自然不可能像騎兵這般擁有強大的機動性能,少說也還要四五日的時間才能趕到。
而且隨軍而來的糧草,供應數萬兵馬自然是無虞,但是要供應武平府城幾十萬百姓,卻頗有些吃力。
好在雲山府儲存的糧食十分豐厚,從雲山調糧,倒也足以補充所需。
武平府城的糧食幾乎告盡,為了撫慰城中百姓,楚歡將繳獲的軍糧分撥出去,暫時安定了民心。
西北軍入城,不但繳獲了大批的兵器裝備,定武手中為數不多的軍糧,卻也是落入了西北軍的手中,雖然這些糧食根本撐不了多久,卻足以支撐到後續部隊趕上來。
西北軍不但擊潰了蠻軍,而且入城之後並無搶掠暴行,甚至在第一時間便派人維持城中的秩序,此外更是撥出糧食來救濟城中百姓,這讓滿城百姓歡欣鼓舞,在此之前,定武少不得向河西百姓宣揚西北軍的殘暴不仁,但是眼見為實,城中百姓看到西北軍的所作所為與秦國的宣傳大相徑庭,便都安下了心來。
接下來連續兩三天,除了安撫城中百姓,自然是要打掃城外的戰場,蠻軍的屍少不得是堆積在一起,撒上燃油,一把火燒個幹幹凈凈,除了蠻軍屍,其他屍卻是安葬入土,城中百姓倒是對打掃戰場十分的熱情,主動請纓,組織了好幾千壯丁出城清掃,蠻軍身上的皮毛戰衣,暖和非常,百姓們剝下蠻軍的戰衣,收為己有,楚歡對此倒是並不在意,只是其他的物資,卻全都收歸西北軍所有。
蠻軍的彎刀十分的鋒利,城池內外德曼均屍,那是有近萬之眾,不但收獲了大批的武器,另外尚收集了大量戰馬。
雖然不少戰馬戰死在城外,被百姓搶到手中,用以補充食物,但是在城外的無主之馬,卻也是多如牛毛,西北軍專門派出兵馬將這些戰馬驅趕到一起,前前後後也是收集了五六千匹,相比起其他的收獲,這五六千匹戰馬自然是尤其珍貴。
夷蠻大草原上,本就是盛產良駒,而此番南下的戰馬,都是挑選出來的優質戰馬,不但度快,而且耐力極佳,甚至過了西北軍的戰馬,一下子補充五六千匹戰馬,對西北軍的實力有了極大的增強。
雖然一戰功成,但是楚歡卻並沒有因此而有絲毫的放松,武平府本就十分虛弱,如果不是因為蠻族的突然出現,以楚歡的實力,要想攻下武平府,也並非難事,只是楚歡卻很清楚,攻下武平府,卻並非大功告成,實際上真正的惡戰或許才剛剛開始。
他自然清楚,武平府城雖然被拿下來,定武也已經棄城而走,看似秦國已經覆滅,但是秦軍的主力卻並不在武平府,秦國最後的一支軍團正在東邊前線,據他所得到的情報,文普麾下尚有三四萬兵馬,絕不可小覷。
最讓楚歡感到棘手的,卻是遼東軍。
遼東號稱十萬鐵騎,雖然只是虛張聲勢,但是遼東騎兵卻並不下五萬人,而且這五萬兵馬,都是久戰之兵,赤煉電從不讓手下的騎兵有絲毫的懈怠,即使是天下太平之時,為了訓練手下的騎兵,卻還是屢次向高麗和夷蠻挑釁,雖無大戰,但是幾乎每年都會組織小規模的戰鬥。
若非燕山阻隔,楚歡相信遼東軍早已經兵臨城下,或許在西北軍抵達之前,就已經占據了武平府城。
武平府城既然失陷,文普麾下的秦軍後方不穩,而且沒有兀自繼續供應上去,就算想打也已經打不下去,不出意外的話,秦軍只能撤兵,而遼東軍越過燕山也只是遲早的事情,以遼東軍的戰鬥力,一旦越過燕山,一路之上,根本沒有可以抵擋他們的力量,他們可以一路橫掃直達武平府城,到了那個時候,西北軍除非放棄河西,否則只能與遼東軍展開一場惡鬥。
當今天下,論及人馬眾多,自然無可出天門道左右,論及錢糧之充實,卻也無人能比金陵徐昶,可是要論及戰鬥力,自然非西北軍和遼東軍兩大軍團莫屬。
燕山之後,河西東邊再無天險可守,從燕山到武平府城,雖然是在寒冬大雪天氣,但是以騎兵的度,最慢也只需要半個月便能兵臨城下。
依靠現在這座被夷蠻人摧殘的殘破不堪的城池固守,當然沒有任何可能守得住,而且就算現在便開始修葺殘破之處,加固城池,半個月時間,也根本不可能讓武平府城恢覆原狀。
而楚歡實際上也根本沒有想過堅守城池。
楚歡此番出兵河西,步騎兵加起來也有近五萬人,其中不少還是新招募的新軍,相比起遼東軍,在兵力之上自然是占不到優勢。
西北軍令行禁止,號令嚴明,這也是西北軍戰鬥力強盛的最重要原因,可是據楚歡所制,遼東軍雖然分為遼東三騎,但是在赤煉電的指揮下,紀律同樣嚴明,在戰場之上,驍勇善戰,其戰鬥力卻也是十分強大。
如果說遼東人相比起西北軍有什麽弱點,恐怕也只能是後勤方面。
疆場之上,人多有人多的好處,可是人少卻也有人少的好處。
而有時候,人多的好處正是人少的弱點,而人少的好處,卻恰恰又是人多的弱點。
楚歡出兵河西之前,就已經想過一旦占據河西,接下來必然要面對遼東,所以早早就做好了功課,對遼東的情況多有了解。
特別是遼東至河西的地理概況,楚歡更是十分上心。
憑心而論,控制河西走廊之後,從西山道往河西運送輜重物資,雖然算不得有多方便,但是沿途倒也還算得上是順暢,而遼東往河西運送糧草,除非繞道河北,否則就只能從燕山山脈穿過,河北是青天王的地盤,要從河北運送物資,等若送肉到狼嘴邊,遼東人自然不會選擇這條道路。
燕山山脈地勢險峻,道路狹窄,要從遼東輸送物資進入河西,當然是一段十分艱辛的道路相較於西北軍的後勤通道,自然是困難得多。
遼東軍兵馬眾多,固然實力很強,但其壞處便是所需要的後勤物資必將十分龐大。
遼東軍之所以威震天下,在於遼東三騎威名赫赫,而遼東三騎作為騎兵,消耗的物資更是天文數字。
一直以來,遼東的兵馬物資供應,俱都是從朝廷劃撥,因為遼東軍衛戍邊關,不但要壓制高麗,還要提防夷蠻,對帝國的邊境安危十分重要,所以帝國四大糧倉之一的吉平倉,也一直都是遼東軍的糧草來源。吉平倉囤積著河北道與福海道的糧草,朝廷對於遼東軍的支持,一度也是不遺餘力。
只是自青天王在河北動起義,實力很快席卷整個河北道,吉平倉不但無法得到河北道的糧食補充,反倒是朝廷出兵往河北圍剿青天王,卻也是從吉平倉調撥了不少糧食,吉平倉如今實際上也已經是空倉一處。
也便是說,最近這幾年來,遼東軍的糧草供給,只能依賴於遼東本土,便是福海道,也因為青天王的勢力滲透,根本無力向遼東繼續提供後勤支援。
以遼東一道之力,要長期供應十萬兵馬,其中還有數萬是騎兵,這當然是極其困難的事情。
雖說赤煉電在遼東囤積了大批的後勤物資,但是由於赤煉電在遼東為了穩定人心,並無做過強征賦稅之事,以遼東本土的供應,要供養如此龐大的軍團,這些年每年的財政都是入不敷出。
楚歡心中自然是有一本賬,如果西北軍和遼東軍正面交鋒,兇多吉少,很難是遼東人的敵手,而且他更清楚,西北軍主力一旦在河西與遼東郡交鋒失敗,那麽很可能會造成後方的動蕩,無論是西北還是剛剛征服的西山道乃是安邑道,目下都能夠安然無恙,無非是楚歡手中握有強勢兵力,誰都不敢輕舉妄動,可是楚歡從沒有忘記,隱藏在暗處的敵人,實在是多如牛毛。
且不說西北,僅西山道境內,便有許多地方草寇十分猖獗,只因為楚歡屢屢出兵清剿,才讓西山暫時歸於安定,眾多地方草寇不敢露面,可是一旦前線有失,保不準那些人便會突然竄出來,將後防攪得雞犬不寧。
與遼東軍的交鋒,自然是要慎之又慎,不能有絲毫的疏忽,而且與遼東軍的對峙,世間拖得越久,只能是對西北軍越加有利。
遼東軍期盼的是戰決,他們要保持龐大的軍力,用不了多久,遼東道便會被消耗一空,兵鋒再是強盛,一旦後勤供應不上,很快便會陷入崩潰。
遼東軍不是夷蠻人,在楚歡心中,赤煉電也絕不是突施,想要在短時間內擊敗遼東軍,幾無可能,對付蠻軍的計謀,用來對付遼東軍當然是不可能,所以雖然如今坐在武平府城內,楚歡卻並沒有什麽妙策去對付遼東軍。
他只盼秦軍與遼東軍的廝殺,已經消耗了遼東軍的實力,更希望因為燕山的對峙,遼東軍的後勤已經出現問題,只要遼東軍因為後勤而暫時停滯不前,給予楚歡哪怕半年的時間,楚歡都有信心在河西東部構築出有效的防線,只是要將勝負系於這種僥幸,當然是想想而已,楚歡並不敢將其作為戰略制定的因素。
他正自苦惱,忽然門外有親兵來報:“啟稟楚王,一位自稱羅多的人求見!” [本章結束]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夷蠻人終究是狼狽而逃,這個消息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傳遍全城,家家戶戶都是緊閉大門,甚至在門後有不少家中的男丁拎著可以放手一搏的武器,都在等候著夷蠻人的到來,他們知道一旦城破,以夷蠻人的殘忍,滿城百姓只怕無有幸免,等到夷蠻人殺進來,無論如何也要搏一搏,雖然如果真的被夷蠻人沖進來,他們的反抗在夷蠻人眼中實在顯得可笑。
大街小巷傳來的叫聲,許多人都是半信半疑。
最近一段時間,城中的傳聞讓城裏的百姓陷入了絕望之中,他們雖然知道皇帝陛下親自領兵守城,但是他們也都知道,皇帝手中的實力太弱,而四處傳聞,夷蠻人有十幾萬大軍,皇帝可以抵擋住一時,卻不能抵擋的最後,更不可能將夷蠻人趕回草原。
一開始的時候,並無多少人相信夷蠻退兵的消息,倒是有些膽大的壯著膽子出門,城中雖然還是十分混亂,但是很快大家便得到了確切的消息,夷蠻人真的退兵了,他們甚至已經弄清楚,西北的楚王率領著強大的騎兵軍團前來援救武平府城,夷蠻人正是在西北鐵騎的痛擊下潰敗而逃。
城中的百姓似乎忘記了楚歡曾經一度被秦國列為反賊,心內卻都是對西北軍生出了一絲感激之心。
對於普通百姓來說,這個國家是叫大秦還是叫大楚,其實分別並不會太大,皇帝是老人還是孩童,他們也不會太過關心,他們最關心的,只是自己和家人能夠安然無恙的生存下去,當西北騎兵出現在城中的各條街道,撫民安慰,百姓很快就忘記一直堅守城池抵擋蠻兵的是大秦的皇帝。
善忘本就是普通人最習以為常的事情。
楚歡當然沒有見到定武,當夷蠻人退去之後,守城的近衛軍兵士從極度的緊張之中松懈下來,才感到異常的疲憊,似乎所有的力氣都在之前的戰鬥中用盡,許多人都是癱坐在地,等瞧見西北騎兵出現在他們眼前之時,他們握緊了刀,卻不知接下來該怎麽辦?
官賊不兩立,楚歡被大秦視為反賊,而西北軍是楚歡的軍隊,自然也是叛軍,可是近衛軍此時卻根本無法將沾滿鮮血的大刀砍向西北軍。
定武和軒轅紹都不見蹤跡,近衛軍群龍無,而且兵力也是十分的薄弱,更加上連續作戰,疲憊不堪,這時候如果與西北軍廝殺,定然討不了任何好處。
楚歡自然知道這些近衛軍乃是城中最不穩定的因素,雖然以他手中現有的兵力,要將城中近衛軍誅殺幹凈並不是什麽困難之事,但他卻也明白,若是雙方動手,近衛軍固然難逃覆滅的命運,而西北軍卻也定是損失不輕。
他知道近衛軍的戰鬥力,單兵作戰能力來說,西北軍並非近衛軍敵手。
好在軒轅紹和定武不在,近衛軍還有其他將領,楚歡令人找尋到了近衛軍的一名驍尉,開出的條件倒也是簡單幹脆,城中所有的近衛軍兵士,立刻出城,但是武器裝備俱都要留下來,西北軍將保證不會對這些近衛軍起攻擊。
近衛軍上下也很清楚,連定武都已經不見蹤跡,自然是大勢已去,他們身為秦國最後的精銳兵團,本是絕不可能放下手中的兵器,但是面對楚歡不容商量的口氣,知道雙方已經沒有任何商量的餘地,要麽棄械離城,要麽就是大打出手,而近衛軍根本沒有任何勝算。
近衛軍雖然已無退路,但還是提出,刀槍弓箭等武器可以放下,但是鎧甲卻不能脫下,他們是近衛軍團,身上的鎧甲是他們身份和榮耀的象征。
楚歡只是希望這些近衛軍越早離開越好,他當然不必考慮去收編這上千近衛軍,即使提出這個要求,這些近衛軍將士自然也是不可能答應。
近衛軍放下武器,在西北軍的監視之下,出城而去。
北城之外,遍地狼藉,屍積如山,血流成河,西北軍、近衛軍、蠻軍、守城壯丁的屍混雜在一起,旗幟、馬匹、武器裝備、支離破碎的攻城武器殘骸,一將功成萬骨枯,戰後的狼藉默默訴說著這場戰事的殘酷。
此場戰事最終的收獲者,當然是楚歡的西北軍。
西北軍以最小的代價,一句占據了武平府城,秦軍和蠻軍兩敗俱傷,無論是蠻軍還是秦國,想要在短時間內恢覆元氣,幾無可能。
蠻軍損失慘重,一路北逃,顧良辰和狼娃子兩隊騎兵,尾隨其後,一路追殺,根本不給蠻軍任何喘息的機會。
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對楚歡來說,僅僅是將蠻軍打退當然不是他想要的結果。
雖然蠻族各部族分崩離析,即使給他們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他們也未必有卷土重來的可能,但是趁著這個千載難逢的大機會,盡可能給予蠻族致命的打擊,無疑是極其必要的。
蠻軍敢於趁虛而入,也就證明他們心裏一直在覬覦中原大地,無論他們需求的是什麽,對於中原的威脅時刻存在。
夷蠻此番慘敗而歸,各部族之間的矛盾必將大大凸顯,草原上的內鬥也必將進一步加劇,楚歡不在乎夷蠻人內鬥成什麽樣子,卻是要借此機會,從心理上給予夷蠻人致命的摧毀,讓夷蠻人自此之後,從骨子裏畏懼中原。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楚歡卻是要用自己的虎狼鐵騎,讓夷蠻人害怕數十年。
武平府城十分混亂,楚歡入城之後,先驅逐了城中的近衛軍,幾乎在同時派人馬控制住了城中的兵器庫。
武平府城雖然缺乏糧草,但是兵器庫中卻是儲存了大量的兵器鎧甲,大刀長矛數以萬計,而弓箭卻也是堆積如山。
馮元破當初一心想要圖謀天下,暗中準備的這些裝備器械,終究還是落到了楚歡的手中。
城池殘破,楚歡當然不可能在短時間內便即修葺城池,當下頒布命令,一如既往地約法三章,安民駐守自不必多說。
只是城中糧食緊缺,而且為了抵抗蠻軍,許多的房舍都撤除,木料石頭都送到城頭作為武器,城中不少人都是饑寒交迫。
楚歡此番出兵,自然是準備了大量的軍糧,他手中的錢糧還算充足,不過為了打蠻軍一個出其不意,騎兵輕裝簡行,步軍和輜重部隊全都是落在後方,便算要趕到,大隊人馬拖運糧草輜重,自然不可能像騎兵這般擁有強大的機動性能,少說也還要四五日的時間才能趕到。
而且隨軍而來的糧草,供應數萬兵馬自然是無虞,但是要供應武平府城幾十萬百姓,卻頗有些吃力。
好在雲山府儲存的糧食十分豐厚,從雲山調糧,倒也足以補充所需。
武平府城的糧食幾乎告盡,為了撫慰城中百姓,楚歡將繳獲的軍糧分撥出去,暫時安定了民心。
西北軍入城,不但繳獲了大批的兵器裝備,定武手中為數不多的軍糧,卻也是落入了西北軍的手中,雖然這些糧食根本撐不了多久,卻足以支撐到後續部隊趕上來。
西北軍不但擊潰了蠻軍,而且入城之後並無搶掠暴行,甚至在第一時間便派人維持城中的秩序,此外更是撥出糧食來救濟城中百姓,這讓滿城百姓歡欣鼓舞,在此之前,定武少不得向河西百姓宣揚西北軍的殘暴不仁,但是眼見為實,城中百姓看到西北軍的所作所為與秦國的宣傳大相徑庭,便都安下了心來。
接下來連續兩三天,除了安撫城中百姓,自然是要打掃城外的戰場,蠻軍的屍少不得是堆積在一起,撒上燃油,一把火燒個幹幹凈凈,除了蠻軍屍,其他屍卻是安葬入土,城中百姓倒是對打掃戰場十分的熱情,主動請纓,組織了好幾千壯丁出城清掃,蠻軍身上的皮毛戰衣,暖和非常,百姓們剝下蠻軍的戰衣,收為己有,楚歡對此倒是並不在意,只是其他的物資,卻全都收歸西北軍所有。
蠻軍的彎刀十分的鋒利,城池內外德曼均屍,那是有近萬之眾,不但收獲了大批的武器,另外尚收集了大量戰馬。
雖然不少戰馬戰死在城外,被百姓搶到手中,用以補充食物,但是在城外的無主之馬,卻也是多如牛毛,西北軍專門派出兵馬將這些戰馬驅趕到一起,前前後後也是收集了五六千匹,相比起其他的收獲,這五六千匹戰馬自然是尤其珍貴。
夷蠻大草原上,本就是盛產良駒,而此番南下的戰馬,都是挑選出來的優質戰馬,不但度快,而且耐力極佳,甚至過了西北軍的戰馬,一下子補充五六千匹戰馬,對西北軍的實力有了極大的增強。
雖然一戰功成,但是楚歡卻並沒有因此而有絲毫的放松,武平府本就十分虛弱,如果不是因為蠻族的突然出現,以楚歡的實力,要想攻下武平府,也並非難事,只是楚歡卻很清楚,攻下武平府,卻並非大功告成,實際上真正的惡戰或許才剛剛開始。
他自然清楚,武平府城雖然被拿下來,定武也已經棄城而走,看似秦國已經覆滅,但是秦軍的主力卻並不在武平府,秦國最後的一支軍團正在東邊前線,據他所得到的情報,文普麾下尚有三四萬兵馬,絕不可小覷。
最讓楚歡感到棘手的,卻是遼東軍。
遼東號稱十萬鐵騎,雖然只是虛張聲勢,但是遼東騎兵卻並不下五萬人,而且這五萬兵馬,都是久戰之兵,赤煉電從不讓手下的騎兵有絲毫的懈怠,即使是天下太平之時,為了訓練手下的騎兵,卻還是屢次向高麗和夷蠻挑釁,雖無大戰,但是幾乎每年都會組織小規模的戰鬥。
若非燕山阻隔,楚歡相信遼東軍早已經兵臨城下,或許在西北軍抵達之前,就已經占據了武平府城。
武平府城既然失陷,文普麾下的秦軍後方不穩,而且沒有兀自繼續供應上去,就算想打也已經打不下去,不出意外的話,秦軍只能撤兵,而遼東軍越過燕山也只是遲早的事情,以遼東軍的戰鬥力,一旦越過燕山,一路之上,根本沒有可以抵擋他們的力量,他們可以一路橫掃直達武平府城,到了那個時候,西北軍除非放棄河西,否則只能與遼東軍展開一場惡鬥。
當今天下,論及人馬眾多,自然無可出天門道左右,論及錢糧之充實,卻也無人能比金陵徐昶,可是要論及戰鬥力,自然非西北軍和遼東軍兩大軍團莫屬。
燕山之後,河西東邊再無天險可守,從燕山到武平府城,雖然是在寒冬大雪天氣,但是以騎兵的度,最慢也只需要半個月便能兵臨城下。
依靠現在這座被夷蠻人摧殘的殘破不堪的城池固守,當然沒有任何可能守得住,而且就算現在便開始修葺殘破之處,加固城池,半個月時間,也根本不可能讓武平府城恢覆原狀。
而楚歡實際上也根本沒有想過堅守城池。
楚歡此番出兵河西,步騎兵加起來也有近五萬人,其中不少還是新招募的新軍,相比起遼東軍,在兵力之上自然是占不到優勢。
西北軍令行禁止,號令嚴明,這也是西北軍戰鬥力強盛的最重要原因,可是據楚歡所制,遼東軍雖然分為遼東三騎,但是在赤煉電的指揮下,紀律同樣嚴明,在戰場之上,驍勇善戰,其戰鬥力卻也是十分強大。
如果說遼東人相比起西北軍有什麽弱點,恐怕也只能是後勤方面。
疆場之上,人多有人多的好處,可是人少卻也有人少的好處。
而有時候,人多的好處正是人少的弱點,而人少的好處,卻恰恰又是人多的弱點。
楚歡出兵河西之前,就已經想過一旦占據河西,接下來必然要面對遼東,所以早早就做好了功課,對遼東的情況多有了解。
特別是遼東至河西的地理概況,楚歡更是十分上心。
憑心而論,控制河西走廊之後,從西山道往河西運送輜重物資,雖然算不得有多方便,但是沿途倒也還算得上是順暢,而遼東往河西運送糧草,除非繞道河北,否則就只能從燕山山脈穿過,河北是青天王的地盤,要從河北運送物資,等若送肉到狼嘴邊,遼東人自然不會選擇這條道路。
燕山山脈地勢險峻,道路狹窄,要從遼東輸送物資進入河西,當然是一段十分艱辛的道路相較於西北軍的後勤通道,自然是困難得多。
遼東軍兵馬眾多,固然實力很強,但其壞處便是所需要的後勤物資必將十分龐大。
遼東軍之所以威震天下,在於遼東三騎威名赫赫,而遼東三騎作為騎兵,消耗的物資更是天文數字。
一直以來,遼東的兵馬物資供應,俱都是從朝廷劃撥,因為遼東軍衛戍邊關,不但要壓制高麗,還要提防夷蠻,對帝國的邊境安危十分重要,所以帝國四大糧倉之一的吉平倉,也一直都是遼東軍的糧草來源。吉平倉囤積著河北道與福海道的糧草,朝廷對於遼東軍的支持,一度也是不遺餘力。
只是自青天王在河北動起義,實力很快席卷整個河北道,吉平倉不但無法得到河北道的糧食補充,反倒是朝廷出兵往河北圍剿青天王,卻也是從吉平倉調撥了不少糧食,吉平倉如今實際上也已經是空倉一處。
也便是說,最近這幾年來,遼東軍的糧草供給,只能依賴於遼東本土,便是福海道,也因為青天王的勢力滲透,根本無力向遼東繼續提供後勤支援。
以遼東一道之力,要長期供應十萬兵馬,其中還有數萬是騎兵,這當然是極其困難的事情。
雖說赤煉電在遼東囤積了大批的後勤物資,但是由於赤煉電在遼東為了穩定人心,並無做過強征賦稅之事,以遼東本土的供應,要供養如此龐大的軍團,這些年每年的財政都是入不敷出。
楚歡心中自然是有一本賬,如果西北軍和遼東軍正面交鋒,兇多吉少,很難是遼東人的敵手,而且他更清楚,西北軍主力一旦在河西與遼東郡交鋒失敗,那麽很可能會造成後方的動蕩,無論是西北還是剛剛征服的西山道乃是安邑道,目下都能夠安然無恙,無非是楚歡手中握有強勢兵力,誰都不敢輕舉妄動,可是楚歡從沒有忘記,隱藏在暗處的敵人,實在是多如牛毛。
且不說西北,僅西山道境內,便有許多地方草寇十分猖獗,只因為楚歡屢屢出兵清剿,才讓西山暫時歸於安定,眾多地方草寇不敢露面,可是一旦前線有失,保不準那些人便會突然竄出來,將後防攪得雞犬不寧。
與遼東軍的交鋒,自然是要慎之又慎,不能有絲毫的疏忽,而且與遼東軍的對峙,世間拖得越久,只能是對西北軍越加有利。
遼東軍期盼的是戰決,他們要保持龐大的軍力,用不了多久,遼東道便會被消耗一空,兵鋒再是強盛,一旦後勤供應不上,很快便會陷入崩潰。
遼東軍不是夷蠻人,在楚歡心中,赤煉電也絕不是突施,想要在短時間內擊敗遼東軍,幾無可能,對付蠻軍的計謀,用來對付遼東軍當然是不可能,所以雖然如今坐在武平府城內,楚歡卻並沒有什麽妙策去對付遼東軍。
他只盼秦軍與遼東軍的廝殺,已經消耗了遼東軍的實力,更希望因為燕山的對峙,遼東軍的後勤已經出現問題,只要遼東軍因為後勤而暫時停滯不前,給予楚歡哪怕半年的時間,楚歡都有信心在河西東部構築出有效的防線,只是要將勝負系於這種僥幸,當然是想想而已,楚歡並不敢將其作為戰略制定的因素。
他正自苦惱,忽然門外有親兵來報:“啟稟楚王,一位自稱羅多的人求見!” [本章結束]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