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萬事俱備
關燈
小
中
大
秋雨秋夜長,雞鳴天欲曉。曉光未至,明長昱便帶著若幹人回了京城。這一日,京城內秋雨蕭瑟,雨中依舊是金粉生平,浮華繁盛。人們如往常般生活經營,京城上下,很是平靜。
明長昱回城之後,洗漱沐浴準備上朝,君瑤也什麽都沒做,補了一覺,去熟悉的食攤吃了東西,按時到刑部點卯。
因昨夜沒睡好,君瑤在刑部做事時也昏昏欲睡。好容易挨到下午,本以為可以暫且休息補覺,哪知隋程卻興致勃勃地拉扯著她往外走,直言說要帶她去看熱鬧。
君瑤雙眼困澀,婉言相拒:“改日去看吧。”
“熱鬧不是天天有的。”隋程說道。
君瑤:“沒有價值的熱鬧,不值得我辛苦跑一趟。”
隋程悻悻地放開她,徑自撿了花生米吃,順勢抱起從淩雲書院撿回來的貓,說道:“今日下朝後,有近百名入京參加會試的學子在宮門外跪地請願,其中還有人敲響了登聞鼓,似乎是要‘京訴’。”
君瑤一聽“學子”二字,心神一凜,抖擻精神問道:“京訴?”
隋程說道:“這事兒還真是少見啊,我活了這麽些年,從來沒見過敢敲登聞鼓京訴的人。據說在□□之時,有人敲鼓京訴,還未見到三法司的人,就被活活杖責而死了。”
京訴之法,並非本朝初創,而是在許久之前就有了。簡單地說,就是直接越過各級官府,告禦狀。但是禦狀不是人人都能告的,告之前還得挨板子,即便告了,也不是每一樁案子皇上都會親自審理的,告之前還得挨板子。此舉動風險重重,稍有不慎,會丟掉身家性命。是以不到萬不得已,大多人不會鋌而走險。
而此次京訴,之所以能引起轟動,是因為這與以往的京訴大不相同。狀告的人不是單獨一人,而是上百名學子,其中還有即將面臨會試的學生,有功名在身。且這些學子大多出身寒門,與先前國子監靜坐的學子們大有對峙之勢。從正午到此刻,還有不少學子,陸陸續續地加入到這行列之中。
皇帝得知此事,下朝後立即宣了明長昱和幾位肱骨大臣商議,商議結果猶未可知,只是這日下午,禁軍出動,將這百名學子重重圍了起來。
君瑤聽得心驚,立即問道:“有哪些學子,知道姓名嗎?”
隋程興奮地睜大眼:“我不知道,興許去看看就能認出來了。”
有隋程帶路,君瑤靠近皇宮看看熱鬧也無妨。於是她跟著隋程到了宮城之外,看到了被禁軍圍住的百名學子。由於宮城禁嚴,閑雜人等不能靠近,許多人只是遠遠地觀望著。
隋程與禁軍統領是老相識,小心地繞到宮城角落去給禁軍統領打招呼。還沒開口,就被禁軍統領發現,統領也給他幾分面子,好言好語地勸他離開,不要生出事端。
隋程笑瞇瞇地遞給他一塊燒鵝,閑言碎語地問起話來。
君瑤趁機看清了那些學子的情況,他們整整齊齊地面宮城跪拜著,穿著書院的儒服,在前方敲響登聞鼓的人,竟是陸卓遠!
上百名學子雖然有序,還有禁軍把守著,可依舊是人多是非之地。禁軍統領勸說隋程盡快離去,隋程也看夠了熱鬧,帶著君瑤離開了。
“我說得沒錯吧?”隋程拉著君瑤說道,卻又滿腹疑惑地低聲道:“你可知這些學子為何要聚集宮門外請願?過不久了就要會試了,依照律法,京訴就算成功,訴訟的人也可能會被治罪,在皇權之前,可沒法不責眾之說啊。”
這也正是君瑤的困惑。可她親眼看見陸卓遠時,心底的疑慮便豁然明朗起來。
刑部散班後,君瑤在巷口食攤處隨意吃了些東西,便回院子等候。她端著清熱的忍冬湯,坐在桂樹下,面向著緊閉的大門。
天黑之前,侯府來人,將她接進了侯府中。在漱玉閣等了許久,明長昱才一身清爽地出現。
許是來之前洗漱過,他穿得很隨意,寬松柔軟的衣裳閑散輕垂,似隱居雲霧深山的隱士。大約在侯府中,這遠離紛繁擾擾的一刻,他才有這樣難得的放松之態。
君瑤一見他,便說起今日宮城外學子集聚請願,並敲響登聞鼓之事。
明長昱知她心有疑惑,解釋道:“這些的確是我安排的。此次京訴的人,並非凡夫俗子,聖上不會不聞不問,我的目的,是讓陸卓遠站在朝堂之上,為於慎被害案與趙世祺被嫁禍案做一個了結。”
於慎與趙世祺的案子,牽涉到淩雲書院,也是皇上廣開寒門學子入仕之路的關鍵。一直以來,皇帝一直受幾大世家門閥的掣肘,江山半壁,也盤根錯節著世家門閥的勢力。若想收斂甚至慢慢瓦解世家的力量,皇帝與世家各組必定會有當面對立的一天。
而明日的朝堂,便是這一天到來的前奏。
“明日你隨我一同入宮,在案情需要時,由你說案解釋。”明長昱說道。
君瑤僵住,一時有些不知所措。她雖然有破案的經驗,從從沒步入過威嚴的宮廷,從未面對過滿朝文武。她立即抓住明長昱的袖子,好奇既興奮地問:“那我該做什麽?說什麽?穿什麽衣服?頭發怎麽梳呢?”
明長昱失笑,輕輕握住她的手:“不用想得太覆雜,該如何做我會詳細告知你。你隨我入宮後,會有一個叫周祿的宦官跟隨你左右,他是我的人,有何疑問或需要,只需和他講就好。至於該如何說話……宮內耳目眾多,的確要謹言慎行。穿衣梳頭一事,明早我會讓紅硯來為你安排。”
君瑤已經平緩下來,點了點頭。
這一晚,她留宿漱玉閣,安穩地睡了一覺。次日清晨,天未明,京城的晨鐘氤氳著淡淡的薄霧,飄入沈睡者的耳中。君瑤窩在被中,聽著早已熟悉的鐘聲,恍然想起今日的安排,不等紅硯來喊,她已自行起床。
明長昱給她準備的是一件再尋常不過的官吏所穿的衣服,叫人熨得幹凈熨帖,熏了淡淡的皂香,很是合身。至於頭發,自然也是梳簡單的發髻,束緞帶。
方穿戴整齊,明長昱已入了院。身為侯爵,他的朝服必然華貴威嚴,七梁冠,赤羅衣,青色緙絲衣緣,似沐浴如火朝霞而出。當風而立,勾起玉帶軟絲,宛若青樹迎風立,猶如朝陽拂雲開。
君瑤站在檐下,遠遠地望著,心道難怪這天下如此多的人追逐名利權勢。當那身代表身份的衣裳著於身上時,只令人遠遠看著,已心生蕩漾膜拜。如此幻妙的吸引力,何人能抵制得了?
明長昱帶著她用了早飯,特意吩咐她多吃一些。自古以來,上朝就是一件勞心勞力的事,文武百官乃至皇帝,天不亮就要起床上朝,有人甚至連飯都來不及吃,等到散朝時,說不定已過了幾個時辰。有聰明些的官員,離皇帝較遠,偶爾自帶吃食藏於袖中,實在頂不住饑餓,便想辦法偷偷吃點墊著。
君瑤思索著這一日的上朝時間只怕比往常更久,連忙揣了幾塊糕點。
時辰將至,君瑤與明長昱一同前往皇宮。那些集聚在宮門外的學子們,依舊整整齊齊如昨日,登聞鼓的聲音有序不斷,伴著從共門內流出的霞光徐徐而出。不少官員已到了宮門之外,正三三兩兩相聚談話。見明長昱的馬車到達後,便紛紛安靜下來,或客套或恭敬地行禮問好。
明長昱一一周旋應付,而後命人換了小轎,由人擡著進了宮門,暫且將君瑤留在了馬車上,等有消息召見時,由叫做周祿的宦官將她帶進去。
今日的朝堂,必定驚瀾波折。皇帝由儀仗隊護著入殿之後,文武百官來不及做出反應,就得知皇帝已經召見了敲響登聞鼓的人。這一天的時間下來,誰還沒打聽清楚敲鼓的人是誰,那這麽多年的朝堂就白混了。一個小小的工部司計史,官級小得不如一只螞蟻,敲響登聞鼓能鬧出什麽風雨來?但轉念細想,聯想到在工部任職的趙世祺,以及淩雲書院的案子,就能明白其中關竅來。
敲響登聞鼓京訴,在得到皇帝受理之前,不管是誰,都要先承受杖責之刑。杖責聽起來不算嚴重,但挺不過去的人也不少。有人盼望著陸卓遠立即死在杖責之下,卻不料半個時辰後,陸卓遠被人押解著入了大殿。
身受重傷,陸卓遠依舊莊重嚴肅地下跪行禮:“微臣陸卓遠,拜見陛下,陛下萬歲萬萬歲。”
“免禮,”皇帝的在朝堂上的聲音萬年不變,沈穩持重,緊接著又問:“你敲鼓京訴,所為何事?若只是無理取鬧,集結學子威脅,你應知罪!”
陸卓遠雙手高舉早已寫好的罪狀,叩首高聲道:“微臣誓死得見天顏,只求陛下聖裁!微臣要狀告趙家嫡子、工部司員外郎趙世祺!一告他貪汙牟利,數次貪墨工部建造銀兩;二告他欺上瞞下,巧立工程名目,從中獲取暴利;三告他勾結官商,結黨盈利;四告他收受賄賂,勾結吏部官員,賣官鬻爵,中飽私囊;五告世族趙家,明知趙世祺膽大包天,不顧王法,卻包庇縱容,不加以制止,反而與其同謀私利,徇私枉法!”
這一字字,一聲聲,高昂清晰,似驚雷般響徹整個大殿,驚得文武百官噤若寒蟬,鴉雀無聲!
片刻後,大殿內的人才猶如炸開了鍋,亂成一鍋粥。無數人紛紛執笏上前,痛斥陸卓遠信口開河,毫無證據,藐視皇威!
“罪臣句句屬實,皆有證據,請陛下明察!”陸卓遠跪直身高呼,聲音力壓嘈雜之語。
眼見皇帝要開口,眾人這才安靜夏來。皇帝的目光精準地落在趙氏一族刑部尚書趙柏文身上,趙柏文立即跪地叩首:“陛下,臣有罪。”
皇帝冷聲問:“你有什麽罪?”
趙柏文佝僂著背脊,悲痛地說道:“臣教子不嚴,以至他行止無端,惹人非議,故而臣有罪。”
原來無數條罪證,到了他這裏,只是行止無端而已。趙世祺雖已是窮途末路,趙家人也救不了,可到底是趙柏文的親生兒子,還沒走到最後關頭,他到底不想這麽輕易地放棄自己的兒子。
皇帝沈重的眼神掃過眾人,他說道:“依祖制,朕既然接了陸卓遠的訴狀,就必須立即著人調查。諸位愛卿認為誰可但此重任?”
事到如今,那些官場上的老油條怎麽還會不明白?可一方是皇帝,一方是趙家,千絲萬縷的覆雜聯系實在讓人不知該如何處理。眾人面面相覷,即便是有人欲意上前,也被身旁的人拉住,示意其不可妄動。
就在此時,與趙家有姻親關系的謝家族人崔奉執笏而出,上前叩拜說道:“陛下,微臣認為事有輕重緩急,也分先來後到。如今是趙世祺趙員外郎蒙受冤屈,先前在淩雲書院發生的案子尚未真相大白,趙員外郎可能被嫁禍蒙受冤屈之事尚未破解,如今便有人擅自京訴,欲加之罪,無憑無據,實在不可信!哪怕依據祖制,需三法司共同審理,也需先將淩雲書院的案子審理清楚,才好審理今日京訴之案!”
他反覆強調“淩雲書院”之案,分明是將矛頭轉向明長昱,言辭甚是綿裏藏針,暗指明長昱辦事不利,事到如今仍舊未查明淩雲書院於慎慘死之案。
崔奉話音一落,便有數名世家門閥之人紛紛附議,要求按先後之序,率先審查淩雲書院的命案。
明長昱執笏而立,衣襟不動。在眾人聲閥中,他款步而出,行禮道:“臣也附議。”
輕輕然四個字,簡直出乎人的意料。眾人不明所以地盯著站在前排的明長昱,目光覆雜,各懷心思。
然而今日這一切,正如明長昱所料,也是正是他想看到的。他寬大的衣袖輕垂沈穩,執笏擲地有聲地說道:“陛下,臣認為崔大人所言甚是,事有先後之分,當然需先審理淩雲書院一案。屆時趙世祺趙員外郎的是非清白,自然水落石出。微臣已將案情陳於奏折,並已查出兇手,請皇上決斷。”
說罷,他拿出奏折,示意宦官遞上去。
宦官給皇帝地上奏折,還未翻開,趙柏文卻開口說道:“陛下,微臣的兒子官職雖低,可也是朝廷命官,他先前在淩雲書院遭人栽贓陷害,承蒙侯爺明察秋毫,抓住真正的兇手。可如此要案重案,如何能只聽大理寺一面之言,是否需開三法司會審,以示公正。”
明長昱暗哂,趙柏文現在提議開三法司會審,大有拖延時間的嫌疑。他彎唇一笑,緩聲道:“好,既要開三法司,那就開。如今三法司都在這裏,都察院禦史、大理寺、刑部,一方不缺,何不現在就審淩雲書院於慎被害一案?”
話音方落,再次掀起風雨。同樣是反對與讚同之聲交雜不絕。讚同之人的理由,自然與明長昱一樣。而反對之人,則認為此乃朝堂,自本朝開國以來,就沒有用於三法司審案過。
最終是皇帝厲聲打破議論之聲,他面色沈肅,厲聲道:“朕今日接了京訴,斷沒有拖延之理,否則天下人如何看待朕?若真等重開三法司,也不知要拖延到何年何月!既然現在已經萬事俱備,在這裏開審有何不可?朕今日就偏要在此處看著,立刻開三法司,會審淩雲書院一案!”
聖旨已下,明長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接旨。與此同時,各方人馬早已安排妥當,在旨意下達的一刻,便快速奔走出宮,將相關人和物整整齊齊地召入了宮。
君瑤一直候在明長昱的馬車裏,日頭越升越高,萬千的金芒從宮城門內照射而出,明晃晃地照得宮城內的樓閣閃閃發亮。她心底一直估算著時辰,忐忑著卻難以確認已過了幾時。
許久之後,才有人陸續從宮門中快速出來,其中一個宦官恭恭敬敬地靠近馬車,隔著車簾問候。
君瑤下了車,看清這小宦官的腰牌,才放心跟他走。入宮前,她打探了大殿內的情況,可小官宦搖搖頭,指了指城門內:“大人入宮之後,無論看到什麽,聽到什麽,在未經允許之前都不要開口,也不要目光四看。”
君瑤沒得到答案,也不加追問,隨他一同入宮。
沿著寬闊的宮道一直往前,不知走了許久,也不知走過了多少重宮殿,才到達正殿之前。小宦官吩咐她跪在殿外,聽候召見。君瑤立刻行禮,迎著日頭,前方便是巍峨莊延的殿宇,令人心生敬畏。
許久之後,陸續有人被帶到了殿前,分別是李青林、祝守恩、羅文華。除李青林之外,其餘兩人都被侍衛扣押著。
正等得口焦舌燥,險些擔心自己被太陽曬幹時,殿內匆忙走出一宦官,昂首挺立地在門前尖銳地高喊一聲。
君瑤尚未反應過來,跪著沒動。小宦官周祿本想來扶她,跪在她身前的李青林回神握住她的手腕,溫聲道:“可以入殿了,起身吧。”
君瑤不動聲色地避開他,撐著膝蓋起身,不聲不響地隨著內侍進入大殿。
作者有話要說: 案子就要完結了,然後就是最後一卷。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明長昱回城之後,洗漱沐浴準備上朝,君瑤也什麽都沒做,補了一覺,去熟悉的食攤吃了東西,按時到刑部點卯。
因昨夜沒睡好,君瑤在刑部做事時也昏昏欲睡。好容易挨到下午,本以為可以暫且休息補覺,哪知隋程卻興致勃勃地拉扯著她往外走,直言說要帶她去看熱鬧。
君瑤雙眼困澀,婉言相拒:“改日去看吧。”
“熱鬧不是天天有的。”隋程說道。
君瑤:“沒有價值的熱鬧,不值得我辛苦跑一趟。”
隋程悻悻地放開她,徑自撿了花生米吃,順勢抱起從淩雲書院撿回來的貓,說道:“今日下朝後,有近百名入京參加會試的學子在宮門外跪地請願,其中還有人敲響了登聞鼓,似乎是要‘京訴’。”
君瑤一聽“學子”二字,心神一凜,抖擻精神問道:“京訴?”
隋程說道:“這事兒還真是少見啊,我活了這麽些年,從來沒見過敢敲登聞鼓京訴的人。據說在□□之時,有人敲鼓京訴,還未見到三法司的人,就被活活杖責而死了。”
京訴之法,並非本朝初創,而是在許久之前就有了。簡單地說,就是直接越過各級官府,告禦狀。但是禦狀不是人人都能告的,告之前還得挨板子,即便告了,也不是每一樁案子皇上都會親自審理的,告之前還得挨板子。此舉動風險重重,稍有不慎,會丟掉身家性命。是以不到萬不得已,大多人不會鋌而走險。
而此次京訴,之所以能引起轟動,是因為這與以往的京訴大不相同。狀告的人不是單獨一人,而是上百名學子,其中還有即將面臨會試的學生,有功名在身。且這些學子大多出身寒門,與先前國子監靜坐的學子們大有對峙之勢。從正午到此刻,還有不少學子,陸陸續續地加入到這行列之中。
皇帝得知此事,下朝後立即宣了明長昱和幾位肱骨大臣商議,商議結果猶未可知,只是這日下午,禁軍出動,將這百名學子重重圍了起來。
君瑤聽得心驚,立即問道:“有哪些學子,知道姓名嗎?”
隋程興奮地睜大眼:“我不知道,興許去看看就能認出來了。”
有隋程帶路,君瑤靠近皇宮看看熱鬧也無妨。於是她跟著隋程到了宮城之外,看到了被禁軍圍住的百名學子。由於宮城禁嚴,閑雜人等不能靠近,許多人只是遠遠地觀望著。
隋程與禁軍統領是老相識,小心地繞到宮城角落去給禁軍統領打招呼。還沒開口,就被禁軍統領發現,統領也給他幾分面子,好言好語地勸他離開,不要生出事端。
隋程笑瞇瞇地遞給他一塊燒鵝,閑言碎語地問起話來。
君瑤趁機看清了那些學子的情況,他們整整齊齊地面宮城跪拜著,穿著書院的儒服,在前方敲響登聞鼓的人,竟是陸卓遠!
上百名學子雖然有序,還有禁軍把守著,可依舊是人多是非之地。禁軍統領勸說隋程盡快離去,隋程也看夠了熱鬧,帶著君瑤離開了。
“我說得沒錯吧?”隋程拉著君瑤說道,卻又滿腹疑惑地低聲道:“你可知這些學子為何要聚集宮門外請願?過不久了就要會試了,依照律法,京訴就算成功,訴訟的人也可能會被治罪,在皇權之前,可沒法不責眾之說啊。”
這也正是君瑤的困惑。可她親眼看見陸卓遠時,心底的疑慮便豁然明朗起來。
刑部散班後,君瑤在巷口食攤處隨意吃了些東西,便回院子等候。她端著清熱的忍冬湯,坐在桂樹下,面向著緊閉的大門。
天黑之前,侯府來人,將她接進了侯府中。在漱玉閣等了許久,明長昱才一身清爽地出現。
許是來之前洗漱過,他穿得很隨意,寬松柔軟的衣裳閑散輕垂,似隱居雲霧深山的隱士。大約在侯府中,這遠離紛繁擾擾的一刻,他才有這樣難得的放松之態。
君瑤一見他,便說起今日宮城外學子集聚請願,並敲響登聞鼓之事。
明長昱知她心有疑惑,解釋道:“這些的確是我安排的。此次京訴的人,並非凡夫俗子,聖上不會不聞不問,我的目的,是讓陸卓遠站在朝堂之上,為於慎被害案與趙世祺被嫁禍案做一個了結。”
於慎與趙世祺的案子,牽涉到淩雲書院,也是皇上廣開寒門學子入仕之路的關鍵。一直以來,皇帝一直受幾大世家門閥的掣肘,江山半壁,也盤根錯節著世家門閥的勢力。若想收斂甚至慢慢瓦解世家的力量,皇帝與世家各組必定會有當面對立的一天。
而明日的朝堂,便是這一天到來的前奏。
“明日你隨我一同入宮,在案情需要時,由你說案解釋。”明長昱說道。
君瑤僵住,一時有些不知所措。她雖然有破案的經驗,從從沒步入過威嚴的宮廷,從未面對過滿朝文武。她立即抓住明長昱的袖子,好奇既興奮地問:“那我該做什麽?說什麽?穿什麽衣服?頭發怎麽梳呢?”
明長昱失笑,輕輕握住她的手:“不用想得太覆雜,該如何做我會詳細告知你。你隨我入宮後,會有一個叫周祿的宦官跟隨你左右,他是我的人,有何疑問或需要,只需和他講就好。至於該如何說話……宮內耳目眾多,的確要謹言慎行。穿衣梳頭一事,明早我會讓紅硯來為你安排。”
君瑤已經平緩下來,點了點頭。
這一晚,她留宿漱玉閣,安穩地睡了一覺。次日清晨,天未明,京城的晨鐘氤氳著淡淡的薄霧,飄入沈睡者的耳中。君瑤窩在被中,聽著早已熟悉的鐘聲,恍然想起今日的安排,不等紅硯來喊,她已自行起床。
明長昱給她準備的是一件再尋常不過的官吏所穿的衣服,叫人熨得幹凈熨帖,熏了淡淡的皂香,很是合身。至於頭發,自然也是梳簡單的發髻,束緞帶。
方穿戴整齊,明長昱已入了院。身為侯爵,他的朝服必然華貴威嚴,七梁冠,赤羅衣,青色緙絲衣緣,似沐浴如火朝霞而出。當風而立,勾起玉帶軟絲,宛若青樹迎風立,猶如朝陽拂雲開。
君瑤站在檐下,遠遠地望著,心道難怪這天下如此多的人追逐名利權勢。當那身代表身份的衣裳著於身上時,只令人遠遠看著,已心生蕩漾膜拜。如此幻妙的吸引力,何人能抵制得了?
明長昱帶著她用了早飯,特意吩咐她多吃一些。自古以來,上朝就是一件勞心勞力的事,文武百官乃至皇帝,天不亮就要起床上朝,有人甚至連飯都來不及吃,等到散朝時,說不定已過了幾個時辰。有聰明些的官員,離皇帝較遠,偶爾自帶吃食藏於袖中,實在頂不住饑餓,便想辦法偷偷吃點墊著。
君瑤思索著這一日的上朝時間只怕比往常更久,連忙揣了幾塊糕點。
時辰將至,君瑤與明長昱一同前往皇宮。那些集聚在宮門外的學子們,依舊整整齊齊如昨日,登聞鼓的聲音有序不斷,伴著從共門內流出的霞光徐徐而出。不少官員已到了宮門之外,正三三兩兩相聚談話。見明長昱的馬車到達後,便紛紛安靜下來,或客套或恭敬地行禮問好。
明長昱一一周旋應付,而後命人換了小轎,由人擡著進了宮門,暫且將君瑤留在了馬車上,等有消息召見時,由叫做周祿的宦官將她帶進去。
今日的朝堂,必定驚瀾波折。皇帝由儀仗隊護著入殿之後,文武百官來不及做出反應,就得知皇帝已經召見了敲響登聞鼓的人。這一天的時間下來,誰還沒打聽清楚敲鼓的人是誰,那這麽多年的朝堂就白混了。一個小小的工部司計史,官級小得不如一只螞蟻,敲響登聞鼓能鬧出什麽風雨來?但轉念細想,聯想到在工部任職的趙世祺,以及淩雲書院的案子,就能明白其中關竅來。
敲響登聞鼓京訴,在得到皇帝受理之前,不管是誰,都要先承受杖責之刑。杖責聽起來不算嚴重,但挺不過去的人也不少。有人盼望著陸卓遠立即死在杖責之下,卻不料半個時辰後,陸卓遠被人押解著入了大殿。
身受重傷,陸卓遠依舊莊重嚴肅地下跪行禮:“微臣陸卓遠,拜見陛下,陛下萬歲萬萬歲。”
“免禮,”皇帝的在朝堂上的聲音萬年不變,沈穩持重,緊接著又問:“你敲鼓京訴,所為何事?若只是無理取鬧,集結學子威脅,你應知罪!”
陸卓遠雙手高舉早已寫好的罪狀,叩首高聲道:“微臣誓死得見天顏,只求陛下聖裁!微臣要狀告趙家嫡子、工部司員外郎趙世祺!一告他貪汙牟利,數次貪墨工部建造銀兩;二告他欺上瞞下,巧立工程名目,從中獲取暴利;三告他勾結官商,結黨盈利;四告他收受賄賂,勾結吏部官員,賣官鬻爵,中飽私囊;五告世族趙家,明知趙世祺膽大包天,不顧王法,卻包庇縱容,不加以制止,反而與其同謀私利,徇私枉法!”
這一字字,一聲聲,高昂清晰,似驚雷般響徹整個大殿,驚得文武百官噤若寒蟬,鴉雀無聲!
片刻後,大殿內的人才猶如炸開了鍋,亂成一鍋粥。無數人紛紛執笏上前,痛斥陸卓遠信口開河,毫無證據,藐視皇威!
“罪臣句句屬實,皆有證據,請陛下明察!”陸卓遠跪直身高呼,聲音力壓嘈雜之語。
眼見皇帝要開口,眾人這才安靜夏來。皇帝的目光精準地落在趙氏一族刑部尚書趙柏文身上,趙柏文立即跪地叩首:“陛下,臣有罪。”
皇帝冷聲問:“你有什麽罪?”
趙柏文佝僂著背脊,悲痛地說道:“臣教子不嚴,以至他行止無端,惹人非議,故而臣有罪。”
原來無數條罪證,到了他這裏,只是行止無端而已。趙世祺雖已是窮途末路,趙家人也救不了,可到底是趙柏文的親生兒子,還沒走到最後關頭,他到底不想這麽輕易地放棄自己的兒子。
皇帝沈重的眼神掃過眾人,他說道:“依祖制,朕既然接了陸卓遠的訴狀,就必須立即著人調查。諸位愛卿認為誰可但此重任?”
事到如今,那些官場上的老油條怎麽還會不明白?可一方是皇帝,一方是趙家,千絲萬縷的覆雜聯系實在讓人不知該如何處理。眾人面面相覷,即便是有人欲意上前,也被身旁的人拉住,示意其不可妄動。
就在此時,與趙家有姻親關系的謝家族人崔奉執笏而出,上前叩拜說道:“陛下,微臣認為事有輕重緩急,也分先來後到。如今是趙世祺趙員外郎蒙受冤屈,先前在淩雲書院發生的案子尚未真相大白,趙員外郎可能被嫁禍蒙受冤屈之事尚未破解,如今便有人擅自京訴,欲加之罪,無憑無據,實在不可信!哪怕依據祖制,需三法司共同審理,也需先將淩雲書院的案子審理清楚,才好審理今日京訴之案!”
他反覆強調“淩雲書院”之案,分明是將矛頭轉向明長昱,言辭甚是綿裏藏針,暗指明長昱辦事不利,事到如今仍舊未查明淩雲書院於慎慘死之案。
崔奉話音一落,便有數名世家門閥之人紛紛附議,要求按先後之序,率先審查淩雲書院的命案。
明長昱執笏而立,衣襟不動。在眾人聲閥中,他款步而出,行禮道:“臣也附議。”
輕輕然四個字,簡直出乎人的意料。眾人不明所以地盯著站在前排的明長昱,目光覆雜,各懷心思。
然而今日這一切,正如明長昱所料,也是正是他想看到的。他寬大的衣袖輕垂沈穩,執笏擲地有聲地說道:“陛下,臣認為崔大人所言甚是,事有先後之分,當然需先審理淩雲書院一案。屆時趙世祺趙員外郎的是非清白,自然水落石出。微臣已將案情陳於奏折,並已查出兇手,請皇上決斷。”
說罷,他拿出奏折,示意宦官遞上去。
宦官給皇帝地上奏折,還未翻開,趙柏文卻開口說道:“陛下,微臣的兒子官職雖低,可也是朝廷命官,他先前在淩雲書院遭人栽贓陷害,承蒙侯爺明察秋毫,抓住真正的兇手。可如此要案重案,如何能只聽大理寺一面之言,是否需開三法司會審,以示公正。”
明長昱暗哂,趙柏文現在提議開三法司會審,大有拖延時間的嫌疑。他彎唇一笑,緩聲道:“好,既要開三法司,那就開。如今三法司都在這裏,都察院禦史、大理寺、刑部,一方不缺,何不現在就審淩雲書院於慎被害一案?”
話音方落,再次掀起風雨。同樣是反對與讚同之聲交雜不絕。讚同之人的理由,自然與明長昱一樣。而反對之人,則認為此乃朝堂,自本朝開國以來,就沒有用於三法司審案過。
最終是皇帝厲聲打破議論之聲,他面色沈肅,厲聲道:“朕今日接了京訴,斷沒有拖延之理,否則天下人如何看待朕?若真等重開三法司,也不知要拖延到何年何月!既然現在已經萬事俱備,在這裏開審有何不可?朕今日就偏要在此處看著,立刻開三法司,會審淩雲書院一案!”
聖旨已下,明長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接旨。與此同時,各方人馬早已安排妥當,在旨意下達的一刻,便快速奔走出宮,將相關人和物整整齊齊地召入了宮。
君瑤一直候在明長昱的馬車裏,日頭越升越高,萬千的金芒從宮城門內照射而出,明晃晃地照得宮城內的樓閣閃閃發亮。她心底一直估算著時辰,忐忑著卻難以確認已過了幾時。
許久之後,才有人陸續從宮門中快速出來,其中一個宦官恭恭敬敬地靠近馬車,隔著車簾問候。
君瑤下了車,看清這小宦官的腰牌,才放心跟他走。入宮前,她打探了大殿內的情況,可小官宦搖搖頭,指了指城門內:“大人入宮之後,無論看到什麽,聽到什麽,在未經允許之前都不要開口,也不要目光四看。”
君瑤沒得到答案,也不加追問,隨他一同入宮。
沿著寬闊的宮道一直往前,不知走了許久,也不知走過了多少重宮殿,才到達正殿之前。小宦官吩咐她跪在殿外,聽候召見。君瑤立刻行禮,迎著日頭,前方便是巍峨莊延的殿宇,令人心生敬畏。
許久之後,陸續有人被帶到了殿前,分別是李青林、祝守恩、羅文華。除李青林之外,其餘兩人都被侍衛扣押著。
正等得口焦舌燥,險些擔心自己被太陽曬幹時,殿內匆忙走出一宦官,昂首挺立地在門前尖銳地高喊一聲。
君瑤尚未反應過來,跪著沒動。小宦官周祿本想來扶她,跪在她身前的李青林回神握住她的手腕,溫聲道:“可以入殿了,起身吧。”
君瑤不動聲色地避開他,撐著膝蓋起身,不聲不響地隨著內侍進入大殿。
作者有話要說: 案子就要完結了,然後就是最後一卷。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