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 跨海東征 6
關燈
小
中
大
高句麗王得使者回報,大驚。於是遣使往見其兄高拔奇。高句麗先王伯固死,有二子,長子拔奇,次子伊夷模。拔奇行為不為國人所喜,於是共立伊夷模為高句麗王。拔奇怒,率部曲數萬人遠走。
這次生死存亡之前,高句麗王也顧不得兄弟之間的隔閡了,先把高句麗國給保住再說。拔奇見了使者,道:“昔日我為兄而不得立,今何求我?我為王,則發大軍,共擊漢軍。餘事休提。”
高句麗王聞報,先是發了一陣火,後來又想,就先答應他好了,輸了,一切都是虛妄,贏了,自然有的是手段來收拾他。於是便假惺惺的寫了封信回覆高拔奇,說自己從來也沒想過王位會落在自己身上,一切都是那些大臣們幹的。國內政務繁重,自己早就心有餘而力不足。如今大兄既然願意回來承擔國內的責任,那是再好不過。大兄快帶人馬過來,度過這次危機之後,自己願退位奉大兄為王,自己也好在家中享樂榮養。
拔奇見了信,得意洋洋,示之左右,道:“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又道:“漢兵遠道來伐,我與伊夷模雖然有隙,然祖宗基業不可輕棄。”於是下令各部,整頓人馬,出兵援助丸都城。
與此同時,遼東各處也在修路、築城。這個時候,除了部分糧食和必要的器械外,遼東已經不需要青州的輸送了。畢竟公孫度已經在遼東打了個好底子。而劉備自得遼東,大力招募流民屯田,又興修水利,開采鐵礦。遼東本來就地大物博,之前沒有得到好的開發是因為居住的人口實在太少。如今遼東地面上,青壯眾多,還有什麽事是不能幹的?
於是,伐木,開荒,采礦,屯田,修路,築渠……到處都能見到密集的人群。此地已經是一塊充滿希望的熱土。
自沓氏到平郭,中間築小城覆城。碧流河畔築小城坦城。大洋河上游築小城巖城……這一系列的小城,都是為了遼東之間的相互聯絡、物資運轉而存在的。與此同時,高句麗的第一批俘虜也到了遼東,這些人,被成群結隊的送往礦山、工地。為遼東的建設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至於女俘虜,要麽被賞賜給有功將士,要麽被販賣。
而遼東的開發熱潮,又引起了中原乃至南方的商人前來。這裏的人參藥材,還有各種動物皮毛,寶玉名珠,甚至是深山老林中的巨木,早就享譽全國。以前這裏人煙稀少,所以交易量少,現在遼東到處都是人,這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消費市場。更何況,遼東方面還招募了烏桓蘇仆延部為自己打工。畜牧業這一塊,也不成問題了。蘇仆延部可以保證海量的牛馬羊等牲口的供應。
於是,各地的商隊絡繹不絕,他們帶走了遼東的特產,又為此地帶來了西川的錦,南方的絲綢瓷器,中原的細鹽,茶餅。這樣的繁榮場景,將會持續很久。
遼東的大好形勢,吸引了很多人前來。尤其是手藝人。青州方面,在針對匠人待遇方面,絕對是全天下獨一份。工資、福利、政治地位,只要有你有本,該有的全都有。左伯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隨著左伯紙的行銷天下,左伯大名也流傳四海。更不用說左伯所占的份子更是讓他賺得盆滿缽滿了。有了左伯的例子,無數的匠人,拖家帶口,往青州,往遼東遷徏。有獨活的,入青州牧府工曹,手藝一般的,自己開個鋪子。總之在這裏,只要肯幹活,就不會少自己那一碗飯吃。也沒人會歧視手藝人。
遼東的繁榮,間接的推動了青州錢幣的交易量和發行量。貨幣在嚴格的計算和控制下,每個月都有新籌錢幣投入市場。光這一項,就讓青州牧府賺翻了。錢幣的大量交易,證明著青州牧府被世人所看重和信任。後世的紙幣,不就是以政府作信用擔保的嗎?不然一張紙,它本身能值什麽錢?
興平二年秋,張飛、太史慈率軍圍丸都城。高句麗王子高拔奇率三萬眾來援,漢軍大破之。張飛、太史慈聞高拔奇來援,出營觀敵。良久,張飛道:“子義,我觀敵旗鼓未整,刁鬥未習,可一戰而下也。”
太史慈頜首道:“益德所言不差,然我軍少,敵勢從。不如我軍分成兩部,一當敵先,一隱敵後,夾而攻之。如此,敵軍必亡。”
張飛道:“善。”
於是自引兵來戰高拔奇,太史慈則率騎繞敵之側。高拔奇所部,皆是寇掠慣了的匪賊,只怕這一生都未曾見過如此整齊的軍陣。刀盾手,長槍手,弓箭手,環環相扣,互為倚角。前方刀盾手護住長槍手,立起大盾,防止戰馬的沖刺,後面長槍手聽到戰鼓的聲音,不停的一刺一收。弓箭手排在最後,一會拋射,一會漫射。一會對敵軍的指揮做定點清除。高句麗人馬上就被打懵了。
又有張飛這個猛將在前率了親衛沖陣奪旗,每到一處,便掀起一陣腥風血雨,於是不一會,高拔奇的前軍就崩潰了。打不贏,趕緊跑吧。
前軍一散亂,後面的中軍便不可避免的受到了沖擊。這可不是鬧著玩,三萬餘人的大部隊呢。前軍一跑,後面的也一臉懵然,難道敗了。
張飛沖散了敵軍前營,可不會客氣,一邊使人四處縱火燒營,一邊使人大喊:“敗了!敗了!”
有不知道狀況的見到前營火光沖天,四周又有人大喊敗了。於是也撒腿就跑。中軍看見前方火起,知道前營已失。正欲收攏敗軍,後營又是一陣騷動。高拔奇也坐不住了,出來問道:“什麽情況?”
一個滿面血汙的裨將跌跌闖闖的跑了過來:“大王,後營被一支漢軍沖了進來,大加已經戰死了。”
高拔奇,大怒,一腳踢翻裨將:“大加都死了,你怎麽還活著。”於是拔劍將裨將斬為兩段。
可憐裨將還有一句臺詞沒說完就死了:我活著是要來報信的啊,大王!
前後營既失,留在這也沒什麽用了。於是高拔奇道:“趁敵未近,先撤,來日再戰。”
張飛和太史慈所部加起來,除去分兵鎮守的和不能上戰場的輜重營,戰兵也只有五千餘人。張飛實在是想一次性把高拔奇給解決了。奈何這些人,實在是跑得太快了。見機不對,撒腿就跑,兩人打了半天,連破兩營,最後竟然連俘虜都沒有抓住多少。
高句麗人逃命本領高超,又兼之是在本土作戰,對地形很熟悉,於是跑著跑著,人便不見了。最後清點所獲,斬首大加以下將校二十餘人,兵士二千餘。俘虜三千。己方損失不過區區數百。這一仗,可稱大勝。尤其是獲得了高拔奇所部遺留下來的糧草輜重。更是讓張飛、太史慈大喜過望。誰也不會嫌棄自己軍中糧多吧。
高句麗王於城樓之上,全程目睹了自家兄長被漢軍打得屁滾尿流的全過程。看完之後,高句麗王面色鐵青一言不發的回到了王宮,屏退左右,傳來兩個嬪妃,狠狠的按在榻上,好生如此這般了一番。
連續兩次一分鐘後,體力蕩然無存的高句麗王仰視富麗堂皇的王宮屋頂,目光呆滯,大腦一片空洞。旁邊的嬪妃一臉嬌媚,柔聲軟語:“大王好生厲害。”
高句麗王忽然就爆發了,歇斯底裏的怒吼:“滾!都給寡人滾!”
兩個嬪妃嚇得花容失色,不敢多言,抱了自己衣裳如受驚的小兔子般悄然離開了。
先王高宮打過漢朝殺過漢吏民也乞降過漢朝,父王高伯固也一樣。為什麽到我這了,你劉備就不肯了?這幾百年來,不都是這樣過來的嗎。你漢朝家大業大,咱搶點怎麽啦?至於這樣趕盡殺絕?不是都說你劉備仁德,你漢朝仁德嗎,你仁德在哪裏?
漢朝一聲冷笑,明犯大漢者,雖遠必誅。之前饒過你們是因為你們鬧騰的動靜不夠大,咱們也騰不出手。真正的漢朝大害,匈奴、鮮卑、烏桓,他們哪個討到好了?
劉備一聲冷笑,你們這些畏威而不懷德的家夥,遼東都是我的了,你們還不老實,這不是自己作死嗎?我正想往東擴地而找不到借口,想不到你們就這麽配合。放心,會好好安葬你們的。
先王伯固向漢朝請降的時候,伊夷模已經長大成人了。只是自從他登上王位之後,國王的威權已經讓他忘記了許多東西。現在他最最後悔的,就是不應該忘掉漢朝的威儀。可惜,說什麽都晚了。
三日後,盧植軍到。兩軍合至一處,於四周立下營寨,把個丸都城圍了個水洩不通。高句麗王聞盧植到,心中一動。盧子幹海內大儒,應該比較好說話,不像之前那個武夫,動不動就說要滅國。於是又遣使來見盧植。
使者見到盧植,說:“自虞至漢,西戎有白環之獻,東夷有肅慎之貢,高句麗雖稱小國,亦份屬漢之臣屬,貢獻之禮,未曾斷絕。今漢以大兵臨我國境,以宗主而伐臣藩,以強淩弱,豈是大國之所為哉……”
盧植道:“爾本漢屬之民,抄掠四境,詐而稱國。我漢家天子以爾等身在絕域,憐而許之。時有賞賜爾王,待之如諸侯。然高句麗王世代驕恣,自以為己能,常絕交通,不覆詣郡。又時常縱兵掠我郡縣,殺我吏民。每逢伐,則降。我兵罷,則覆叛。事可一,不可三。高句麗反覆又豈三哉。今奉青州牧之令,來伐爾國。可令爾王速速出降,國滅則身可免,否則,城破之日,便是爾王喪命之時也。”
使者唯唯諾諾,不敢再言。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這次生死存亡之前,高句麗王也顧不得兄弟之間的隔閡了,先把高句麗國給保住再說。拔奇見了使者,道:“昔日我為兄而不得立,今何求我?我為王,則發大軍,共擊漢軍。餘事休提。”
高句麗王聞報,先是發了一陣火,後來又想,就先答應他好了,輸了,一切都是虛妄,贏了,自然有的是手段來收拾他。於是便假惺惺的寫了封信回覆高拔奇,說自己從來也沒想過王位會落在自己身上,一切都是那些大臣們幹的。國內政務繁重,自己早就心有餘而力不足。如今大兄既然願意回來承擔國內的責任,那是再好不過。大兄快帶人馬過來,度過這次危機之後,自己願退位奉大兄為王,自己也好在家中享樂榮養。
拔奇見了信,得意洋洋,示之左右,道:“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又道:“漢兵遠道來伐,我與伊夷模雖然有隙,然祖宗基業不可輕棄。”於是下令各部,整頓人馬,出兵援助丸都城。
與此同時,遼東各處也在修路、築城。這個時候,除了部分糧食和必要的器械外,遼東已經不需要青州的輸送了。畢竟公孫度已經在遼東打了個好底子。而劉備自得遼東,大力招募流民屯田,又興修水利,開采鐵礦。遼東本來就地大物博,之前沒有得到好的開發是因為居住的人口實在太少。如今遼東地面上,青壯眾多,還有什麽事是不能幹的?
於是,伐木,開荒,采礦,屯田,修路,築渠……到處都能見到密集的人群。此地已經是一塊充滿希望的熱土。
自沓氏到平郭,中間築小城覆城。碧流河畔築小城坦城。大洋河上游築小城巖城……這一系列的小城,都是為了遼東之間的相互聯絡、物資運轉而存在的。與此同時,高句麗的第一批俘虜也到了遼東,這些人,被成群結隊的送往礦山、工地。為遼東的建設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至於女俘虜,要麽被賞賜給有功將士,要麽被販賣。
而遼東的開發熱潮,又引起了中原乃至南方的商人前來。這裏的人參藥材,還有各種動物皮毛,寶玉名珠,甚至是深山老林中的巨木,早就享譽全國。以前這裏人煙稀少,所以交易量少,現在遼東到處都是人,這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消費市場。更何況,遼東方面還招募了烏桓蘇仆延部為自己打工。畜牧業這一塊,也不成問題了。蘇仆延部可以保證海量的牛馬羊等牲口的供應。
於是,各地的商隊絡繹不絕,他們帶走了遼東的特產,又為此地帶來了西川的錦,南方的絲綢瓷器,中原的細鹽,茶餅。這樣的繁榮場景,將會持續很久。
遼東的大好形勢,吸引了很多人前來。尤其是手藝人。青州方面,在針對匠人待遇方面,絕對是全天下獨一份。工資、福利、政治地位,只要有你有本,該有的全都有。左伯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隨著左伯紙的行銷天下,左伯大名也流傳四海。更不用說左伯所占的份子更是讓他賺得盆滿缽滿了。有了左伯的例子,無數的匠人,拖家帶口,往青州,往遼東遷徏。有獨活的,入青州牧府工曹,手藝一般的,自己開個鋪子。總之在這裏,只要肯幹活,就不會少自己那一碗飯吃。也沒人會歧視手藝人。
遼東的繁榮,間接的推動了青州錢幣的交易量和發行量。貨幣在嚴格的計算和控制下,每個月都有新籌錢幣投入市場。光這一項,就讓青州牧府賺翻了。錢幣的大量交易,證明著青州牧府被世人所看重和信任。後世的紙幣,不就是以政府作信用擔保的嗎?不然一張紙,它本身能值什麽錢?
興平二年秋,張飛、太史慈率軍圍丸都城。高句麗王子高拔奇率三萬眾來援,漢軍大破之。張飛、太史慈聞高拔奇來援,出營觀敵。良久,張飛道:“子義,我觀敵旗鼓未整,刁鬥未習,可一戰而下也。”
太史慈頜首道:“益德所言不差,然我軍少,敵勢從。不如我軍分成兩部,一當敵先,一隱敵後,夾而攻之。如此,敵軍必亡。”
張飛道:“善。”
於是自引兵來戰高拔奇,太史慈則率騎繞敵之側。高拔奇所部,皆是寇掠慣了的匪賊,只怕這一生都未曾見過如此整齊的軍陣。刀盾手,長槍手,弓箭手,環環相扣,互為倚角。前方刀盾手護住長槍手,立起大盾,防止戰馬的沖刺,後面長槍手聽到戰鼓的聲音,不停的一刺一收。弓箭手排在最後,一會拋射,一會漫射。一會對敵軍的指揮做定點清除。高句麗人馬上就被打懵了。
又有張飛這個猛將在前率了親衛沖陣奪旗,每到一處,便掀起一陣腥風血雨,於是不一會,高拔奇的前軍就崩潰了。打不贏,趕緊跑吧。
前軍一散亂,後面的中軍便不可避免的受到了沖擊。這可不是鬧著玩,三萬餘人的大部隊呢。前軍一跑,後面的也一臉懵然,難道敗了。
張飛沖散了敵軍前營,可不會客氣,一邊使人四處縱火燒營,一邊使人大喊:“敗了!敗了!”
有不知道狀況的見到前營火光沖天,四周又有人大喊敗了。於是也撒腿就跑。中軍看見前方火起,知道前營已失。正欲收攏敗軍,後營又是一陣騷動。高拔奇也坐不住了,出來問道:“什麽情況?”
一個滿面血汙的裨將跌跌闖闖的跑了過來:“大王,後營被一支漢軍沖了進來,大加已經戰死了。”
高拔奇,大怒,一腳踢翻裨將:“大加都死了,你怎麽還活著。”於是拔劍將裨將斬為兩段。
可憐裨將還有一句臺詞沒說完就死了:我活著是要來報信的啊,大王!
前後營既失,留在這也沒什麽用了。於是高拔奇道:“趁敵未近,先撤,來日再戰。”
張飛和太史慈所部加起來,除去分兵鎮守的和不能上戰場的輜重營,戰兵也只有五千餘人。張飛實在是想一次性把高拔奇給解決了。奈何這些人,實在是跑得太快了。見機不對,撒腿就跑,兩人打了半天,連破兩營,最後竟然連俘虜都沒有抓住多少。
高句麗人逃命本領高超,又兼之是在本土作戰,對地形很熟悉,於是跑著跑著,人便不見了。最後清點所獲,斬首大加以下將校二十餘人,兵士二千餘。俘虜三千。己方損失不過區區數百。這一仗,可稱大勝。尤其是獲得了高拔奇所部遺留下來的糧草輜重。更是讓張飛、太史慈大喜過望。誰也不會嫌棄自己軍中糧多吧。
高句麗王於城樓之上,全程目睹了自家兄長被漢軍打得屁滾尿流的全過程。看完之後,高句麗王面色鐵青一言不發的回到了王宮,屏退左右,傳來兩個嬪妃,狠狠的按在榻上,好生如此這般了一番。
連續兩次一分鐘後,體力蕩然無存的高句麗王仰視富麗堂皇的王宮屋頂,目光呆滯,大腦一片空洞。旁邊的嬪妃一臉嬌媚,柔聲軟語:“大王好生厲害。”
高句麗王忽然就爆發了,歇斯底裏的怒吼:“滾!都給寡人滾!”
兩個嬪妃嚇得花容失色,不敢多言,抱了自己衣裳如受驚的小兔子般悄然離開了。
先王高宮打過漢朝殺過漢吏民也乞降過漢朝,父王高伯固也一樣。為什麽到我這了,你劉備就不肯了?這幾百年來,不都是這樣過來的嗎。你漢朝家大業大,咱搶點怎麽啦?至於這樣趕盡殺絕?不是都說你劉備仁德,你漢朝仁德嗎,你仁德在哪裏?
漢朝一聲冷笑,明犯大漢者,雖遠必誅。之前饒過你們是因為你們鬧騰的動靜不夠大,咱們也騰不出手。真正的漢朝大害,匈奴、鮮卑、烏桓,他們哪個討到好了?
劉備一聲冷笑,你們這些畏威而不懷德的家夥,遼東都是我的了,你們還不老實,這不是自己作死嗎?我正想往東擴地而找不到借口,想不到你們就這麽配合。放心,會好好安葬你們的。
先王伯固向漢朝請降的時候,伊夷模已經長大成人了。只是自從他登上王位之後,國王的威權已經讓他忘記了許多東西。現在他最最後悔的,就是不應該忘掉漢朝的威儀。可惜,說什麽都晚了。
三日後,盧植軍到。兩軍合至一處,於四周立下營寨,把個丸都城圍了個水洩不通。高句麗王聞盧植到,心中一動。盧子幹海內大儒,應該比較好說話,不像之前那個武夫,動不動就說要滅國。於是又遣使來見盧植。
使者見到盧植,說:“自虞至漢,西戎有白環之獻,東夷有肅慎之貢,高句麗雖稱小國,亦份屬漢之臣屬,貢獻之禮,未曾斷絕。今漢以大兵臨我國境,以宗主而伐臣藩,以強淩弱,豈是大國之所為哉……”
盧植道:“爾本漢屬之民,抄掠四境,詐而稱國。我漢家天子以爾等身在絕域,憐而許之。時有賞賜爾王,待之如諸侯。然高句麗王世代驕恣,自以為己能,常絕交通,不覆詣郡。又時常縱兵掠我郡縣,殺我吏民。每逢伐,則降。我兵罷,則覆叛。事可一,不可三。高句麗反覆又豈三哉。今奉青州牧之令,來伐爾國。可令爾王速速出降,國滅則身可免,否則,城破之日,便是爾王喪命之時也。”
使者唯唯諾諾,不敢再言。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