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一百九十八章 青州屯田忙

關燈
管寧、邴原等青州土著則是臉色一喜,出列對曰:“自黃巾之亂以來,青州疲憊久矣,百姓益苦。主公在青州行此德政,此乃仁心善舉,我等定當全力襄助,不敢有所懈怠!”

簡雍對道:“主公不可。二十錢於一家,小數也;然數十萬之二十錢,於我青州,大數也。主公欲惠及青州百姓,只需恢覆舊例,民年七歲至十四歲者,口錢二十,七歲以下免征即可。不可全免之!”

國淵也開口道:“國朝之律法,豈可輕易之!主公,無天子之令旨,萬萬不可妄行非議之舉啊!憲和之言,持重之論,吾附議之!”

劉備看向荀彧,這個自己最信任看重的股肱。這一次,廢口錢之事,劉備也沒有和荀彧提前溝通,他想聽聽荀彧的意見。

荀彧在劉備剛開言時,心中便翻起了風浪,他深知,劉備不是一個隨隨便便心血來潮的人。那麽,他的目的是什麽?

施恩?第一時間浮現這個念頭的時候,荀彧也第一時間排除了這個想法。珠玉在前,比起授田來,免十四歲以下口錢真算不得什麽。畢竟一年也才二十錢,絕大多數的家庭能夠負擔得起……那是為了什麽?苦苦思索的荀彧,忽然腦中靈光一閃,想到以前和劉備閑談闊論時,劉備對未來的憧憬,那只言片語中,讓荀彧駭然,原來主公當初說的都是真的?若果真如此,主公真是大胸懷之人也。

荀彧醒悟過來,看著滿堂的人都看著自己。荀彧反應過來,叉手一禮,對劉備道:“主公所謀之深,所慮之遠,天下何人能及。文若能追隨主公,三生有幸!”這真的是荀彧的肺腑之言,對提出徹底廢除賦錢,並開始打算實驗的劉備,在荀彧看來,再多的溢美亦不為過。

劉備哈哈大笑起來。果然不愧是文若,自己當初與他的談論,只不過是只鱗片爪而已。自己這一提及,他便立馬聯想到了。

劉備站了起來,負手而立,朗聲道:“數代以來,每逢戰亂,必有天子下詔,與民休養生息。是以有太宗孝文皇帝首行三十稅一之善政,而後歷代先帝在災亂之年,屢次減免天下賦稅以利民。此事素有循例。今青州大亂方止,百業雕蔽,百廢待興。是以我來此後,授田、免口賦錢等,皆為養民。民心穩而青州穩,民不慌則我等皆不慌,民富則稅賦足!如今青州地廣人稀。免十四歲以下口賦錢,按丁口授田,兩者結合,等同於鼓勵生育。待兩三年後,我青州必然人丁興旺,民多富裕。到時,還怕無錢奉養天子?

國朝之律法,數百年來,非一成不變。然則我等遵法紀,循綱常。可有上對不起君王、下對不起黎庶之舉?大丈夫在世,萬事問心無愧便可!

此事必然在行,季珪,你總掌民曹,你便來記下,每年該收口錢多少,待道路通暢,此筆錢仍然供輸都城,奉養帝後。而青州該免則免,這錢,我青州牧府出了!

諸君,可還有異議?”

一番話,說得諸人心潮起伏。劉備的豪情萬丈,劉備的雄邁壯闊,劉備的胸懷氣度,讓他們再次為之心折。

諸人齊刷刷起身,躬身到地,齊聲道:“我等無異議,謹遵主公之令!”

在青州授田進行得轟轟烈烈的時候,青州牧府的一道政令,讓青州百姓再度騷動起來:自今年起,凡青州在籍丁口,民年十四歲下者,免征口賦錢。以後照此慣例。

十四歲以下者,每人每年口賦錢也不過是二十個五銖錢而已,雖然先帝在世時,經常攤派加征,還破開荒的從一歲嬰兒開始征收。但這點錢,比起沈重的田賦、算賦,還是很少的。不過百姓們依然激動了、沸騰了。

為何?

因為自古以來,向皇帝繳皇糧國稅,乃是百姓們思想中根深蒂固的義務。天子除了大災之年,向來只有加賦稅的,哪有減免的?

這次劉青州竟然頒布此令,按照這布告中的意思,不止免征這一年,以後都這樣?這麽說來,只要劉君侯鎮守青州一日,青州十四歲以下孩童便永不收口賦錢?這錢不多,但積少成多,給人們帶來的影響卻是非常積極的。能省一個錢就是一個錢,誰也不會嫌自己家裏錢多不是。

有史書曾記載漢末口賦的混亂:“漢末產子一歲則出口錢,民多不舉產。”這拿劉備與朝廷一對比,差距就出來了。朝廷就是賑災,範圍也往往沒這麽大,持續時間也沒有這麽久遠。有些膽大包天的家夥,閑極無聊時與酒肉朋友相談,便口無遮攔的道,若是劉青州做了天子便好了。

這無心之語一出,竟然也有許多人紛紛附和。這卻不是劉備和他的屬官們能預料得到的了。

授田令與免賦令在青州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擁護。而劉備卻是在書房中靜靜思考。縱觀歷史的走向,徹底廢除人頭稅,才是歷史最終的選擇。但在這個小農經濟為主體,而商品經濟非常不發達、農業也非常落後的年代,人頭稅可以說是國家財政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來源。自己若真打算這樣做,以後的大漢帝國是否能夠撐得住?自己又怎樣來尋找新的稅源來彌補財政的空白?

現在拿口賦來做試驗,也是因為如今吏治敗壞,政治混亂。根本資料分析,青州的口賦基本上政府也收不全,就算是收了,天子也是一個五銖錢也得不到,反而是最底層那些裏正,鄉魁們貪墨的多。既然如此,素性就減免了。反正這點錢自己還負擔得起,拿這點錢,既為以後稅制改革積累了經驗,又博得了民心,也是非常劃算的事情。

只是卻不知道,天下諸侯知道了,如何反應?會不會對自己咬牙切齒?想到這裏,劉備輕輕微笑了起來。

不出劉備所料。劉備自己派遣細作探聽諸侯消息的時候,青州地面上,各處諸侯的密探也是到處都是。於是劉備的兩大政令第一時間被傳回各州。

授田還好,諸侯還勉強能接受,有一二個有眼光的,還打算照葫蘆畫瓢。反正逃亡的大戶不要太多,荒地到處都是,荒著也是荒著,分給待到免賦令一出,諸侯就傻眼了。

中原亂成一鍋粥。像劉表、袁術、陶謙、劉虞、韓馥、曹操這些家夥,或為自保,或為爭鬥。一個個都在磨拳擦掌,厲兵秣馬。養一支軍隊,那可不是鬧著玩的。當初世祖光武皇帝都養不起太多兵馬,於是下詔免除天下郡國兵。以減輕國家財政的壓力。更何況諸侯們。

打造兵器、甲胄;買騾馬牲口,準備糧草軍餉……到處都要用錢。沒錢怎麽辦?加征唄。找誰征?只能是百姓。因為他們自己本身就多數是地主官僚集團出身,或者是得到了本地官紳地主的大力支持。所以不太可能會去損害自己所代表的一方利益。於是便只能犧牲百姓了。

天下諸侯都這麽幹,所以大家也有點肆無忌憚了。怎麽的,現在荊州這樣,你逃到揚州去,還這樣,兗州這樣,徐州這樣,冀州可能更多,你打算往哪去?

於是百姓們也只能咬牙苦捱,反正天下烏鴉一般黑,故土難離,還是就死在這算了。可是,現在不一樣了。

“聽說劉君侯在青州行善政,重新根據人丁授田不說,還恢覆光武皇帝舊制,田租三十稅一呢。”

“你這消息太老了,知否,劉青州又行免賦令,民年十四歲以下者,免口賦錢。”

“真的假的?”

“這還有假,你隨便多問幾個人便知道了,大家都在傳呢!”

便有人當街捶胸頓足了,有人見狀,不禁訝然,問足下為何如此?對曰劉君侯為何偏偏牧青州,不來我州?若為我州之主,我州之民何其幸甚哉!

這個時候,東、西兩位天子,早就失去了對地方的控制。各地諸侯,為了種種目的,田租也好,人頭稅也罷,都是定得非常高的。田租不說三十稅一了,那是想都別想,十五稅一那還算是好的。許多地方都已經是非常嚴苛的十稅一了。

再加上各種攤派、各種稅目。各地百姓再與青州一對比。忽然就發現,青州簡直就是天堂了。

人不患寡,而患不均。

大家都是大漢子民,為什麽青州之民過得如此好,我等卻要遭受無盡的盤剝?膽大的已經棄了田地,換了細軟,冒著天大的風險拖家帶口的往青州遷移了。反正到了青州重新入籍便可以授田,怕什麽?至於路上的匪患,反正也是活不下去了,還不如賭一賭!

膽小的,暗自忍耐的同時,卻也對劉備的期待,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頂點。他們心中,已經把劉備當作了未來的支柱,反覆於心中想著,再忍一忍,再忍一忍,或許過幾年劉青州便會調任本州,到時我們就得解脫了。

劉備並不知道,他所做的一切,正如春雨一般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悄然改變著一切。他正在閱覽諸侯發給他的信件。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