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一百一十二章 荀彧歸心

關燈
卻說張飛與荀彧,一路翻山涉水,總算重回了荊州。於洞庭湖畔見到了劉備。劉備得知荀彧到了,出營親迎於道旁。

荀彧一路風塵,甫到便見一人,儒冠常服,豐神俊朗,立於道旁,身後則有將校衛士相隨。心中便知此人便是劉備了。

於是連忙翻身下馬,正欲行禮,卻被劉備搶先一步,捉住雙手,大笑道:“文若,你我幾近十年緣慳一面,今日總算得見。足慰平生也!”

劉備禮賢下士,荀彧心中暖洋洋的,不由精神一振,身上疲態盡去。而後深施一禮道:“有勞將軍惦記,荀彧些許淺薄微名,只恐有汙將軍之耳也。”

劉備執其手,往營中相引,笑道:“文若之才,天下皆知,今日何出此言哉!”劉備忍了又忍,終究沒有學曹操,對荀彧說你是我的張子房啊。

只因為此一時彼一時也,此時國有長君,而席卷天下的暴動也被平定了,許多人還對大漢心存希望,以為大漢或許能籍此中興。而荀彧,就是對大漢念念不忘的人。劉備此時只不過是朝廷的東中郎將,若此時將荀彧比作張良,那他豈不是自比為漢高祖?荀彧玲瓏之心,見面只尊稱將軍而不稱主公、不稱玄德,只怕是還想觀察一段時間,若自己如此,他聞之只怕會心生反感。

而到了六年之後的初平二年,那時大漢朝廷已經控制不住形勢,而地方諸豪已經在事實上割據一方了,想要做事,只能投靠一方豪強,所以荀彧棄官,先投袁紹,後投曹操,故曹操把荀彧比作張良,荀彧欣然接受。

劉備見荀彧的態度,便心知肚明。他也知道,這些讀了一肚子書的家夥,心中也傲氣得很,你要他替你效力,你就得要有讓他認可的本事。否則,難!正所謂君擇臣,臣亦擇君。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不然荀彧也不會在袁紹那邊待了一陣,覺得這家夥難成大事,然後出奔往投曹操了。

於是劉備待荀彧為上賓之禮,每日不拘來去。自己則忙自己的事情,有空了,便和荀彧一起煮酒相談。從儒學到朝政,無所不包。卻從不主動提及招攬之事。

荀彧每日閑暇之時,便觀劉備軍隊操練,對軍事竟大感興趣,對劉備所制的隊列、軍營內務、衛生條例等一一詢問觀看。劉備知道了,也不去管。

如此月餘,荀彧終於忍不住了。這日,來見劉備,方落座,便直言道:“將軍有何志耶?”

劉備心中一笑,道,來了。於是正顏道:“某幼時失怙,家貧難以為繼。便只想著讀書入仕,以奉養母親。然自拜入盧尚書及鄭康成公門下後,受聖人之訓,立誓欲濟世安民,匡扶天下。於是乃有太學之狂言。時隔多年,然吾志亦不改。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爾!雖然此言甚大,然我自問本心,至於今日,所行之事,皆無愧此四句之言也!我雖欲信大義於天下,然智術短淺,孤身一人,奮力掙紮卻見效甚微,只能徒呼奈何。吾素知文若亦有兼濟天下之志。今得文若,吾道不孤,文若,可願助我一臂之力?”

說完,劉備目光炯炯的看著荀彧。

荀彧一笑,一正衣冠,振衣而拜,道:“固所願也,不敢請耳。穎川荀彧荀文若,見過主公。”

劉備連忙扶起,兩人相視一笑,一種惺惺相惜的感覺,油然而生。

於是劉備奏書表荀彧為東中郎將署中侍郎,與簡雍一道總領軍機之事。

這日,劉備、簡雍、荀彧等正在閑坐。忽有小校來報,有天使來了,眾人一起迎出,一問。原來因北宮伯玉等寇三輔之地,關中鎮動,後皇帝下詔,遣左車騎將軍皇甫嵩將兵討之,因不能克,皇帝詔問群臣方略,司徒崔烈覺得涼州徒耗軍費,不若棄之。皇帝頗為心動,於是下詔問詢公卿百官。

崔烈就是出了五百萬錢而位登司徒,後來皇帝覺得太可惜沒要一千萬的那個名士。他這番言論一出,當時就惹惱了一個人,議郎傅燮。傅燮字南容,涼州北地人,西漢時傅介子之後人。去年黃巾之亂時,皇帝詔命征天下英俊,傅燮率北地郡士兵入京,被拜為護軍司馬,隨皇甫嵩一道出征。後來多立戰功,在東郡時擒殺蔔己等賊首,便是傅燮領軍所為。

後來論功行賞之時,因傅燮深惡宦官,與張讓、趙忠等關系不好。於是只是被拜為議郎而已。今天在殿上,傅燮一聽崔烈這番糊塗話,不禁大怒,於是跳出來道:“宜斬司徒,天下乃安!”

群臣張口結舌,不禁愕然。好麽,你要反對就反對,幹嘛說要把司徒都給斬了?三公之職,除了謀反,誰敢如此對待?崔烈更是漲紅著臉,惡狠狠的看著傅燮。

於是尚書楊讚出來奏道:“陛下,傅燮無禮,廷辱大臣,請陛下治罪!”

皇帝記性倒是不錯,還記得這個有功之臣,於是就問傅燮:“卿出此言乃何意?”

傅燮就道:“陛下,涼州乃天下要沖,國家之藩衛。當年無數大臣、名將率我漢家勇士浴血奮戰,才得此地。今若冒然棄之,如何面對天下臣民?且若使左衽之虜得居此地,士勁甲堅,因以為亂,此天下之至慮,社稷之深憂也,是故臣以為,司徒之論不可取,若從其論,我等皆千古之罪人也……”

皇帝一聽,深覺有理,再說了,只聽說擴張領土的皇帝,也聽說主動放棄領土的皇帝,更何況是一州之地。他要真這麽幹,死了怎麽去見列祖列宗?當然,為保穩妥,他決定問下軍方的意見。於是詔命傳達鎮守一方的將領手中。

皇甫嵩、朱俊、張溫、董卓、曹操、劉備、孫堅等皆在其列。

朱俊因功封右車騎將軍,光祿大夫,錢塘侯,食邑增五千戶。現在因為母喪辭官居喪。聞此信也是大怒,連夜上書,言涼州之地,民風剽悍,多產精兵,絕不可棄。

眾人皆是紛紛上書,從各種角度指出,涼州不能棄。尤其是董卓,他以涼州為根基,若棄涼州,他便成無根之飄萍,那還混個什麽?於是反駁得尤其激烈,不太會說話,就在奏書裏罵崔烈。

劉備得此信,與荀彧等面面相覷。荀彧和簡雍他們是實在是想不出,這崔烈也是有名之人,為何出此奇葩之論,徒惹人笑?

而劉備卻只覺一陣心涼。他想的不一樣,他是覺得皇帝真的是沒救了。有人議棄土,他不立馬反對不說,居然還正兒八經的召集群臣來討論。要是都是一班奸臣,那涼州是不是就真的這樣放棄了?皇帝真的是,不讓人省心啊!

涼州十二郡吶,歷代多出名將,不說李廣、傅介子,就說當朝,皇甫嵩、張奐等人,就是涼州人。涼州若棄,三輔之地就直面叛軍,西漢歷代皇帝的帝陵所在,只怕都不得安逸。且三輔之地被破,京師還有險可守嗎?

更加重要的是,崔烈說話不過腦子,皇帝也跟著沒腦子。說棄涼州,那涼州後面的西域都護府呢?也不要了?

劉備忍無可忍,便疾書一封,交與荀彧等看了,然後著信使帶回京師,上奏朝廷。劉備在信中,不但指責崔烈目光短淺,更指責滿朝公卿,這麽多在朝官,真的是白吃朝廷祿米了。如此重大的問題上,不能勸阻皇帝。居然還讓皇帝下詔問各方鎮將。真的是不知所謂!

接下來數天,劉備心情都不太好。莫名低落中。

這日,與荀彧泛舟湖中,問道:“文若,你覺得,我大漢,還有救麽?”

荀彧疑道:“主公何出此言?”

劉備嘆道:“總覺得自己在努力的修修補補,可朝廷卻仍然像一座年久失修的房子,到處漏水,修了這裏漏那裏,修了那裏漏這裏,修一處又漏一處。好累!”

荀彧正想勸解。卻又聽劉備忽然又朗聲大笑,道:“人生雖多艱難,我自閑庭信步。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與天地鬥,其樂無窮哉!”笑聲言語中,說不出的豪邁。

荀彧也深受感染,心道,這才是值得我追隨的主公,勝不驕,敗亦不餒。最重要的是,有著強大的自信和堅定的心志!

眾臣上書反對棄涼州,於是皇帝安下心來,駁回崔烈之論。崔烈本冀州名士,經買官、棄土二事之後,名聲漸衰。

皇帝於是仍命皇甫嵩領軍討涼州賊。

至六月,以討黃巾之功,封張讓等十二人為列侯。

劉備聞信,大怒,上書朝廷,奏曰不可,質問張讓等功在何處?若如此,置拋頭顱,灑熱血的將士們於何地?然後劉備話鋒一轉,道既然張讓等討黃巾有功,看來是深通謀略之輩,如今涼州叛軍作亂,不如遣張讓等人前往涼州,以助左車騎將軍早日競功凱旋……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