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皇帝昏招
關燈
小
中
大
中平二年春正月,中原大疫,不過各州郡依前廣陽令、今東中郎將劉備之防疫條例,各郡人眾死於疫病者大減。有知情者,散播此消息,於是無數百姓感念劉將軍之恩德,州郡長吏更是奏書朝廷,請表劉備其功。左右宦者奏曰:“劉備此意何為?欲養民望以挾朝廷乎?”
天子不悅,於是竟不賞。
又王允因惡了張讓,旬月之間,竟被張讓等兩度構陷下獄,司徒楊賜覺得王允素有高名,不欲使其再辱,便使門客密告王允,曰:“君以張讓之事,故一月再征。兇慝難量,幸為深計。”意思是讓他體面點自殺得了。於是遣左右奉藥而進之。王允嚇死了,自己雖然被張讓折磨,可自己無大錯,他一介閹宦也拿自己沒辦法呀。如今倒好,自己人卻要自己一死以成全名節,傻子才肯幹呢。於是王允須發皆張,厲聲道:“吾為人臣,獲罪於君,當伏大辟以謝天下,豈有乳藥求死乎!”
王允義正言辭的一番話,傳出去之後,朝臣莫不嘆息,於是大將軍何進、太尉袁隗、司徒楊賜等共上疏救之:“……誠以允宜蒙三槐之聽,以昭忠貞之心。”皇帝看了下,嗯,這王允既無大罪,便免死吧。剛好天下大疫,皇帝大赦天下,於是王允得赦。王允經此一事,覺得宦官太兇殘,太暴力,太不按理出牌了,於是心中恐怖,竟變易姓名,逃離京師,輾轉河內、陳留等地。
劉備在洞庭,每日裏閑來無事,只吩咐麾下立設水寨,又壘土而成高臺,護水寨及軍營兩側。劉備在荊州,每與黃巾賊戰,所獲之錢糧財帛,除了一部分用來獎勵軍中卒士外,其餘並不上繳。劉備只差沒把收覆的各郡縣府庫給搬空了。他估計其他人多半也是這麽幹的,就算皇甫嵩、朱俊乃忠耿之臣,可也架不住他手下的將校軍卒這麽幹呀。反正直接推在黃巾賊身上即可,不拿白不拿呀。這一筆糊塗賬,讓大漢州郡歷年之積蓄一掃而空。給朝廷的財政負擔,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是以去年戰事正緊之時,皇帝都不得不下詔,減太官珍羞,又廄馬如非郊祭之用,全部拿出來以資軍用。這已經是好享樂的皇帝能做到的極致了。
劉備得了這他自己也搞不清楚到底有多少的錢帛,於是遣人大肆購買糧草。去年戰火紛飛一年,中原精華之地盡遭**,物價飛漲,尤其是糧食。豐年之時一石米八十錢,一石谷三十錢,如今天下大亂,民生雕敝,而物價騰踴,一石米如今竟然要數千錢,而且還不能足量供應。
不過劉備又豈肯做這等虧本買賣?自耕農固然流離失所,無法耕種,但他們永遠左右不了糧價。那些大地主大豪強們的農莊,才是產糧的主要來源。天下大亂,雖然有一部分倒黴蛋被黃巾攻破,但皇帝下放兵權,允許各地豪強自建部曲以禦黃巾之後,形勢得到了最根本的轉變。正所謂有恒產者有恒心,黃巾去搶別人沒關系,他們可以袖手旁觀,可一旦涉及到了自己的核心利益,這些往日裏一臉和善仁厚的讀書人,就會瞬間變臉,拿著刀劍和你玩命。
是以,劉備知道這些家夥手中,可是不缺糧的。囤貨居奇,哄擡糧價,從中牟取巨利,這不是他們的拿手好戲嗎?於是劉備著人收集荊州境內各大地主豪紳的信息。有名聲甚善者,劉備親書一封,言辭懇切,而所求也不甚多;至於聲名狼藉者,劉備就沒這麽好耐心了,直接派了大軍去,言稱要就糧於此,看你賣還是不賣,不賣,你確定?賣,嗯,我軍中錢帛不多,無法以市價購買,就依光和六年兩倍之糧價購買好了。地主們欲哭無淚,光和六年是有史明載的大有年,五谷豐登,六畜興旺,糧價麽,自然也是不高。就算再翻一倍,又能有什麽用?雖然不虧,但一想到如今之糧價,諸人心中自然避免不了一陣肉痛。
不管那些農莊地主們是自願還是被迫,至少劉備還給了錢。他雖然以勢迫人,但從不幹不付賬的事,也不會打個白條,說現在沒錢,等以後發達了你再拿條子來領。然後到時再告訴人家,你這條子偽造的,這太沒品……
當然,沒品的事,古今都有人在幹。比如皇帝。他是隨心所欲,根本就不顧及其他人的想法。只要自己活得好,活得瀟灑。二月己酉,南宮無故火起,南宮宮殿連綿,這火一燒,完了,救也沒法救,自然火勢便停不下來。於是天子公卿俱避北宮,整日裏也不議事,默默觀看火勢,這一燒就燒了足足半個月,燒得無物可燃了,它才自然停了下來。
史載靈臺殿、樂成殿、北闕度道,嘉德殿、和歡殿等全燒了個精光。宮室被毀,皇帝心疼得不得了,這要再蓋起來,又得花多少錢呀。想到這裏,皇帝眼睛都紅了。若不是顧及天子體面,他真的想和大臣說一聲,燒就燒了,算了,不蓋了。
張讓、趙忠等久在帝側,哪還不知道皇帝心事,眼珠一轉,便想出個臭主意,讓皇帝給天下田畝加稅,一畝加收十錢,然後這筆錢就用來以修宮室。皇帝一聽,這個辦法好,於是馬上同意了。然後眾閹人又說河東、太原、狄道等地盛產材木文石,讓他們州郡送至京師來。皇帝也一並同意了。
詔書下達時,朝臣愕然,眾公卿更是群情激憤,如今天下方安,民生雕敝,正是休養生息的時候,你皇帝不說減天下田租賦稅以養民眾,卻要加稅錢來讓自己享樂,簡直是豈有此理!於是一個個紛紛上書勸阻。可惜此時君權至上,皇帝一意孤行,眾大臣也只能幹瞪眼。
不過朝臣群起反抗,讓皇帝感到有些沒面子,回**後,悶悶不樂。旁邊張讓道:“聖上,那些大臣慣好直言,以博清名,難道就他等愛民,聖上便不愛民了?聖上所居之宮室毀壞,事關天家顏面,滿朝公卿,其家中巨富者不在少數,也不見他等資助一二,可見其忠耶?老奴等數十年積餘,倒也有十數萬錢,願一並獻與聖上,以供資用。”趙忠等見風使舵,一個個跪在地上,齊聲說都願意獻出畢生積蓄,讓陛下來修宮室。
皇帝感動得淚花四溢,多好啊,還是自己的伴當貼心哪,陪伴在朕左右,處於深宮之中,數十年辛辛苦苦,好不容易積累下一點微財,居然都要無私奉獻給自己,真是大大的忠臣,大大的好人吶。皇帝心中感慨,於是把他們一個個親扶起來,溫言撫慰,堅決拒絕了張讓趙忠等人的養老錢。
於是張讓再生一計,讓刺史、二千石高官、以及茂才孝廉等遷除者,皆讓他們出錢,名目就是助軍修宮費。大郡二到三千萬,其餘看郡縣和官員貧富,作上下浮動。想上任做官的,先到西園估個價。然後再去之官。這比賣官還惱火,賣官也就算了,如今是已經為官員的,改任也好,升遷也好,只要官職變動,都得收錢。什麽,貶官?大漢幾乎沒有貶官,你要麽好好幹,要麽幹得不好,直接免職,或者檻車征還京師論罪。
這下好了,張讓這餿主意出得,有錢不交的,論罪;沒錢的,便主動辭職,這官我不當了行吧?不行,沒錢你先去當官,到任了你自己去想辦法。不交,行,系你下獄沒商量……
當時河內司馬直,乃司馬懿的族人,新除巨鹿太守,以有清名,少收他三百萬,司馬直愕然,而後嘆息曰:“為民父母,而反割剝百姓,以稱時求,吾不忍也。”於是不告而別,行至孟津,被人追及,乃上書一封,極陳當世之失,古今禍敗之戒,而後吞藥而死。於是有激憤剛烈者,紛紛效而仿之,一時之間,自殺者甚眾。
劉備在長沙,聞得皇帝此命,沈默良久。他雖然知道這事必然發生,卻仍然心中難過。大漢與劉氏的榮耀,已經深深刻在他的骨骼、血液、心底。皇帝行如此愚蠢之事,不但讓天下百姓失望,更讓官員們與大漢離心離德。這樣的天子,這樣的政權,誰願意愛?誰願意擁護?皇帝一死,地方豪強們便紛紛割據一方,藐視中央,這便是此時種下的因。
劉備心中激蕩,疾書一封,言辭鋒銳,直指張讓等為禍朝廷,動搖大漢根基。奏書中指出,官員乃大漢之柱石,若使他們離心離德,心生去意,誰來為大漢、為天子牧守一方?靠幾個閹賊嗎?最後,劉備望皇帝能夠明辨忠奸,斬張讓等奸人,以謝天下,以慰士民之心!
皇帝閱奏,半晌不語,皇帝極其聰明之人,之前昏招連出,不過是被錢財迷惑了心竅罷了,如今屢有聽聞官員自殺,公卿百官紛紛上疏,他也知道自己是做錯了。
於是皇帝暫罷修宮錢。至於張讓等人,皇帝實在是不忍殺之。他知道張讓等人是一心為自己著想,只不過好心出了壞主意而已。
張讓、趙忠偷看群臣奏章,卻被劉備書中毫不掩飾的殺意給嚇住了。於是暗暗謹記,一有機會,就要給劉備上眼藥,給他小鞋穿。
感謝書友cloud146的打賞。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天子不悅,於是竟不賞。
又王允因惡了張讓,旬月之間,竟被張讓等兩度構陷下獄,司徒楊賜覺得王允素有高名,不欲使其再辱,便使門客密告王允,曰:“君以張讓之事,故一月再征。兇慝難量,幸為深計。”意思是讓他體面點自殺得了。於是遣左右奉藥而進之。王允嚇死了,自己雖然被張讓折磨,可自己無大錯,他一介閹宦也拿自己沒辦法呀。如今倒好,自己人卻要自己一死以成全名節,傻子才肯幹呢。於是王允須發皆張,厲聲道:“吾為人臣,獲罪於君,當伏大辟以謝天下,豈有乳藥求死乎!”
王允義正言辭的一番話,傳出去之後,朝臣莫不嘆息,於是大將軍何進、太尉袁隗、司徒楊賜等共上疏救之:“……誠以允宜蒙三槐之聽,以昭忠貞之心。”皇帝看了下,嗯,這王允既無大罪,便免死吧。剛好天下大疫,皇帝大赦天下,於是王允得赦。王允經此一事,覺得宦官太兇殘,太暴力,太不按理出牌了,於是心中恐怖,竟變易姓名,逃離京師,輾轉河內、陳留等地。
劉備在洞庭,每日裏閑來無事,只吩咐麾下立設水寨,又壘土而成高臺,護水寨及軍營兩側。劉備在荊州,每與黃巾賊戰,所獲之錢糧財帛,除了一部分用來獎勵軍中卒士外,其餘並不上繳。劉備只差沒把收覆的各郡縣府庫給搬空了。他估計其他人多半也是這麽幹的,就算皇甫嵩、朱俊乃忠耿之臣,可也架不住他手下的將校軍卒這麽幹呀。反正直接推在黃巾賊身上即可,不拿白不拿呀。這一筆糊塗賬,讓大漢州郡歷年之積蓄一掃而空。給朝廷的財政負擔,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是以去年戰事正緊之時,皇帝都不得不下詔,減太官珍羞,又廄馬如非郊祭之用,全部拿出來以資軍用。這已經是好享樂的皇帝能做到的極致了。
劉備得了這他自己也搞不清楚到底有多少的錢帛,於是遣人大肆購買糧草。去年戰火紛飛一年,中原精華之地盡遭**,物價飛漲,尤其是糧食。豐年之時一石米八十錢,一石谷三十錢,如今天下大亂,民生雕敝,而物價騰踴,一石米如今竟然要數千錢,而且還不能足量供應。
不過劉備又豈肯做這等虧本買賣?自耕農固然流離失所,無法耕種,但他們永遠左右不了糧價。那些大地主大豪強們的農莊,才是產糧的主要來源。天下大亂,雖然有一部分倒黴蛋被黃巾攻破,但皇帝下放兵權,允許各地豪強自建部曲以禦黃巾之後,形勢得到了最根本的轉變。正所謂有恒產者有恒心,黃巾去搶別人沒關系,他們可以袖手旁觀,可一旦涉及到了自己的核心利益,這些往日裏一臉和善仁厚的讀書人,就會瞬間變臉,拿著刀劍和你玩命。
是以,劉備知道這些家夥手中,可是不缺糧的。囤貨居奇,哄擡糧價,從中牟取巨利,這不是他們的拿手好戲嗎?於是劉備著人收集荊州境內各大地主豪紳的信息。有名聲甚善者,劉備親書一封,言辭懇切,而所求也不甚多;至於聲名狼藉者,劉備就沒這麽好耐心了,直接派了大軍去,言稱要就糧於此,看你賣還是不賣,不賣,你確定?賣,嗯,我軍中錢帛不多,無法以市價購買,就依光和六年兩倍之糧價購買好了。地主們欲哭無淚,光和六年是有史明載的大有年,五谷豐登,六畜興旺,糧價麽,自然也是不高。就算再翻一倍,又能有什麽用?雖然不虧,但一想到如今之糧價,諸人心中自然避免不了一陣肉痛。
不管那些農莊地主們是自願還是被迫,至少劉備還給了錢。他雖然以勢迫人,但從不幹不付賬的事,也不會打個白條,說現在沒錢,等以後發達了你再拿條子來領。然後到時再告訴人家,你這條子偽造的,這太沒品……
當然,沒品的事,古今都有人在幹。比如皇帝。他是隨心所欲,根本就不顧及其他人的想法。只要自己活得好,活得瀟灑。二月己酉,南宮無故火起,南宮宮殿連綿,這火一燒,完了,救也沒法救,自然火勢便停不下來。於是天子公卿俱避北宮,整日裏也不議事,默默觀看火勢,這一燒就燒了足足半個月,燒得無物可燃了,它才自然停了下來。
史載靈臺殿、樂成殿、北闕度道,嘉德殿、和歡殿等全燒了個精光。宮室被毀,皇帝心疼得不得了,這要再蓋起來,又得花多少錢呀。想到這裏,皇帝眼睛都紅了。若不是顧及天子體面,他真的想和大臣說一聲,燒就燒了,算了,不蓋了。
張讓、趙忠等久在帝側,哪還不知道皇帝心事,眼珠一轉,便想出個臭主意,讓皇帝給天下田畝加稅,一畝加收十錢,然後這筆錢就用來以修宮室。皇帝一聽,這個辦法好,於是馬上同意了。然後眾閹人又說河東、太原、狄道等地盛產材木文石,讓他們州郡送至京師來。皇帝也一並同意了。
詔書下達時,朝臣愕然,眾公卿更是群情激憤,如今天下方安,民生雕敝,正是休養生息的時候,你皇帝不說減天下田租賦稅以養民眾,卻要加稅錢來讓自己享樂,簡直是豈有此理!於是一個個紛紛上書勸阻。可惜此時君權至上,皇帝一意孤行,眾大臣也只能幹瞪眼。
不過朝臣群起反抗,讓皇帝感到有些沒面子,回**後,悶悶不樂。旁邊張讓道:“聖上,那些大臣慣好直言,以博清名,難道就他等愛民,聖上便不愛民了?聖上所居之宮室毀壞,事關天家顏面,滿朝公卿,其家中巨富者不在少數,也不見他等資助一二,可見其忠耶?老奴等數十年積餘,倒也有十數萬錢,願一並獻與聖上,以供資用。”趙忠等見風使舵,一個個跪在地上,齊聲說都願意獻出畢生積蓄,讓陛下來修宮室。
皇帝感動得淚花四溢,多好啊,還是自己的伴當貼心哪,陪伴在朕左右,處於深宮之中,數十年辛辛苦苦,好不容易積累下一點微財,居然都要無私奉獻給自己,真是大大的忠臣,大大的好人吶。皇帝心中感慨,於是把他們一個個親扶起來,溫言撫慰,堅決拒絕了張讓趙忠等人的養老錢。
於是張讓再生一計,讓刺史、二千石高官、以及茂才孝廉等遷除者,皆讓他們出錢,名目就是助軍修宮費。大郡二到三千萬,其餘看郡縣和官員貧富,作上下浮動。想上任做官的,先到西園估個價。然後再去之官。這比賣官還惱火,賣官也就算了,如今是已經為官員的,改任也好,升遷也好,只要官職變動,都得收錢。什麽,貶官?大漢幾乎沒有貶官,你要麽好好幹,要麽幹得不好,直接免職,或者檻車征還京師論罪。
這下好了,張讓這餿主意出得,有錢不交的,論罪;沒錢的,便主動辭職,這官我不當了行吧?不行,沒錢你先去當官,到任了你自己去想辦法。不交,行,系你下獄沒商量……
當時河內司馬直,乃司馬懿的族人,新除巨鹿太守,以有清名,少收他三百萬,司馬直愕然,而後嘆息曰:“為民父母,而反割剝百姓,以稱時求,吾不忍也。”於是不告而別,行至孟津,被人追及,乃上書一封,極陳當世之失,古今禍敗之戒,而後吞藥而死。於是有激憤剛烈者,紛紛效而仿之,一時之間,自殺者甚眾。
劉備在長沙,聞得皇帝此命,沈默良久。他雖然知道這事必然發生,卻仍然心中難過。大漢與劉氏的榮耀,已經深深刻在他的骨骼、血液、心底。皇帝行如此愚蠢之事,不但讓天下百姓失望,更讓官員們與大漢離心離德。這樣的天子,這樣的政權,誰願意愛?誰願意擁護?皇帝一死,地方豪強們便紛紛割據一方,藐視中央,這便是此時種下的因。
劉備心中激蕩,疾書一封,言辭鋒銳,直指張讓等為禍朝廷,動搖大漢根基。奏書中指出,官員乃大漢之柱石,若使他們離心離德,心生去意,誰來為大漢、為天子牧守一方?靠幾個閹賊嗎?最後,劉備望皇帝能夠明辨忠奸,斬張讓等奸人,以謝天下,以慰士民之心!
皇帝閱奏,半晌不語,皇帝極其聰明之人,之前昏招連出,不過是被錢財迷惑了心竅罷了,如今屢有聽聞官員自殺,公卿百官紛紛上疏,他也知道自己是做錯了。
於是皇帝暫罷修宮錢。至於張讓等人,皇帝實在是不忍殺之。他知道張讓等人是一心為自己著想,只不過好心出了壞主意而已。
張讓、趙忠偷看群臣奏章,卻被劉備書中毫不掩飾的殺意給嚇住了。於是暗暗謹記,一有機會,就要給劉備上眼藥,給他小鞋穿。
感謝書友cloud146的打賞。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