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試行改革
關燈
小
中
大
大漢於天下郡縣城中四處門以及各街坊,都立有一石碑,上以人字亭頂覆之以遮風雨。凡天子詔命以及郡縣長官之令,都會張貼於此處。並配以書吏向大家解釋宣讀。這一天,江州城四門,便貼滿了劉備的命令。書吏在一旁向有不懂之人耐心釋疑。
命令很簡單,劉太守招募流民及無產者進行大規模開荒。所得田地租與流民耕種,前三年免除包括算賦在內的一切田租稅賦。
劉備為了這條命令,也是煞費苦心。東漢實行八月算民,就是說在八月的時候開始按人頭征收人頭稅了,史稱秋賦。現在就正好是八月,往年的這個時候,往往都是破產者、無田地者大規模逃亡遷徙的時候。大漢除了田租三十稅一外,最重要的就是算賦。田租用來以供官廩和百官俸祿,而算賦則是輸入少府,以食天子。就是說這筆錢,供皇帝支配使用的。一戶之中,七到十五歲的未成年人每人二十錢,成年人每人一算即一百二十錢,這個跟你有沒有田產沒有關系,有產無產都得交。交不起的,官府逼狠了,那就全家集體跑路。劉備可不想自己剛剛把蠻部擺平,自己治下的百姓就開始大規模的流亡失所。
要是治下的戶籍名冊出現大規模缺失減少,劉備也覺得臉上不好看。不若把他們先給穩定下來。帶領他們進行開荒屯田,至於為什麽前三年免除一切費用。因為一般三年之耕才能餘一年之食。你剛開始就想著收稅,那是非常不現實的。現在他們還能夠在冊,而不是逃亡不知所蹤,劉備就已經很滿足了。至於皇帝收不到算賦,關劉備什麽事?不用三年,天下就要大亂,到時候還有多少人交錢,都當流寇自在逍遙去了。
人與人之間的傳話永遠是最快的,劉備的命令剛下達不久,幾乎全郡百姓都知道這個消息了。於是正在收拾東西打算拖家帶口投親也好,乞討也好的無產者們停了下來,一個個的出門打聽這消息是否真實。待得消息確切,這才全家人摟在一起痛哭失聲。不是被逼得沒辦法,誰願意背井離鄉?
現在要認真做事,劉備便覺得身邊還是少了人。他只有兩個親信,嚴顏和張珓,更嚴格一點來說,只有嚴顏一個。而且還在墊江坐鎮。至於張珓,他混了一輩子軍伍,當個郡尉勉強合格,讓他再參與政事,便明顯有些力不從心了。
原本他想把主意打到大舅哥盧敏身上,但盧敏如今已經出仕,在洛陽為郎,再說洛陽到巴郡,路途遙遠,他也不想讓盧敏來回折騰。於是很多事情只好親歷親為了。劉備每到一地,便與縣令說得明白,開荒所得田地為官田,一定要納入府冊,如果有膽敢隱瞞不報、私自侵吞者,殺!另外參與開墾之丁口,要另行造冊,以備他隨時查詢。別到時弄虛作假,冒名頂替,騙取免稅賦的待遇。見劉備對這種欺上瞞下的手段如此熟谙,許多縣令也就熄了趁機撈好處的心思。劉備敲打完畢,話風又一轉,道年底之時,治下縣中若開墾田地之成績卓然,他將會拿出一部分田地出來獎勵。這下便把大家的工作熱情全激發起來了。這個年代,就是一塊低產田,也阻擋不了地主們想要據為己有的迫切心情。田地,無論什麽時候,不管是賣也好是自留也好,都是一筆不菲的財富。漢官重名聲,但又有哪個不愛阿堵物?能光明正大的獲取財富,何樂而不為。
於是在這年秋天,一場遍及全郡的轟轟烈烈的燒荒墾田運動正式拉開了序幕。劉備只需居中調度,而組織流民,選擇開荒地點等等瑣事自然有下僚去做。待到一切走上正軌之後,劉備又把目光瞄向了其他的苛捐雜稅上面來。
東漢的百姓,負擔其實是很重的。除了最重要的田租、算賦、更賦外。還有獻費、財產稅等等各種負擔。而田租之中,除了三十稅一而征收外,還要額外征收芻、稿稅。就是牧草和禾桿,國家征收這個上去用來養牛馬畜牲。而在桓帝時,又另立名目,征收田地附加稅,“初令郡國有田者,畝斂稅錢。”是以百姓的負擔越來越重,許許多多的自耕農無力繳稅,最後只能賣了田地當個佃戶。而大地主們又想方設法的隱瞞土地,好使自己少交稅賦。朝廷征不到稅賦,便又另立名目開征……於是就這樣進入了一個惡性循環當中。
此時的田租,是按照田地的多少與產量的高低相結合來收取的。不但看你田地的多與少,還要看你當年產量的高與低。全國的鄉嗇夫,都要“皆主知民善惡,為役先後;知民貧富,為賦多少,平其差品”。這樣征收的話,問題就來了。同樣一畝地,上好的水田與貧瘠的旱地能相提並論嗎?它們的產出能是一樣嗎?那麽,這些田地的好與壞,皇帝與三公九卿不可能親自一塊塊來看,那麽誰說了算?
按產量的高與低的話。有些人看天吃飯,有些人多施肥、勤出力、精耕細作。那麽對高產的人征收高額田租,是否會打擊到百姓的積極性?
按照田地的多與少的話,有些人地少,有些人地多,但那些土地兼並者,卻往往田連阡陌隱而不稅。最後獲利者是誰?
劉備中文系出身,沒有研究過中國歷代的稅賦制,但他也知道目前大漢的稅制嚴重失衡,該收的不收,不該收的亂收,然後把負擔最重的百姓逼得無路可走,揭竿而起。而在天下大亂,中央朝廷權威江河日下的時候,又是那些不繳稅的大地主大豪強門,搖身一變,利用自己的田地,聚攏人口,割據地方。他們就是附在大漢帝國身上的蛀蟲,吸取帝國的鮮血,不斷的壯大自己。
迫於形勢,劉備暫時拿他們沒有辦法,甚至還需要進行合作。但未來稅制改革的方向,他已經很清楚。那就是逐漸減少人頭稅,到最終取締人頭稅;對於田租,逐漸改善征收的條件,到最終取締田租。若是他做不到,那麽就他讓他的繼任者來完成吧。
現在首要的,就是把田地分品。田地按好壞來分成品級,然後按品級來征收田租。這個辦法,以前也有官員做過,山陽太守秦彭就曾經“每於農月,親度頃畝,分為肥瘠,差為三品,專立文簿,藏之鄉縣”。但像他這樣的親民官,全天下又有多少?所以這種制度沒有立法在全國範圍推廣的話,是得不到很好的貫徹的。這又涉及到了人治的問題了,一千多年後的新中國,依然存在著這個問題,就是行政長官調任後,他的施政主張就很容易被繼任者推翻。因為人人都想在任內留下一些自己的痕跡,而不願意蕭規曹隨。是以劉備他也沒有把握在自己調離巴郡後,他所制訂的制度,能不能保留下來,能保留多久?
不過,人不能因噎廢食。事情總規是要有人做。於是在轟轟烈烈的造田運動進行得如火如荼的時候,劉備的第二條政令也隨之**了:重定巴郡所有在冊田地之肥瘠,分上中下三等造冊。以後田租按此依據征收。
這一次,拍手稱快、歡呼奔走的人更多。上一次是無產者和流民獲利,這一次,卻是有產階級和貧苦百姓獲得實惠。
不過,也有人愁眉苦臉的嘆氣。李老四就是其中的一個,他老實巴交的一輩子,辛辛苦苦伺候著祖輩傳下來的十來畝田地。本來讓一家人活命也挺容易,可是之前的嗇夫和裏正相勾結,每次都以他自家田地裏最高產量的那塊地為準而估算田租。這如何能行?他雖然不識得什麽大道理,卻也知道他自家的田,有些好有些塊,有些產量低有些產量高。只能按平均值,豈能取最高值?
他也言語抗爭過,可惜被嗇夫一嚇,就老實了。到後來才知道,嗇夫與裏正就專門欺負他這等的老實人,多收來的,都入了他們自己的口袋。他一輩子也沒得罪過人,一生中見到的最大的官也只是嗇夫、三老、裏正。想喊個冤都不知道衙門往哪走。這次嗇夫等人陪了太守派下來的書吏傳達劉太守的命令。李老四聽得很明白了,就是要把自家的地,按好壞劃分,好的多收點,壞的少收點。劉太守真是好人哪。就是這田地的好壞劃分,劉太守會派誰來?若是讓嗇夫與裏正主持,李老四已經不敢想了。
劉備既然要重定田地的好壞肥瘠,又豈能想不到下面的人會籍此討要好處,任意胡來?他書信一封往羅耶珂處,讓她遣一支人馬來。又自郡縣兵中,選撥一些家世清白的貧家子弟。打算與郡中各吏員組成數組,各赴各縣巡視。如有不義,立即鎖拿至江州城。
劉備自己也決定輕車簡從,親自下去看一看,看下面到底是個什麽情況。就在欲行間,忽聞報蠻部有人到了。出去一看,卻見羅耶珂立在那裏,言笑晏晏,劉備心神一陣恍惚,不由喜道:“你怎麽來了?”
感謝keai書友的打賞,感激不盡。感謝大家的支持。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命令很簡單,劉太守招募流民及無產者進行大規模開荒。所得田地租與流民耕種,前三年免除包括算賦在內的一切田租稅賦。
劉備為了這條命令,也是煞費苦心。東漢實行八月算民,就是說在八月的時候開始按人頭征收人頭稅了,史稱秋賦。現在就正好是八月,往年的這個時候,往往都是破產者、無田地者大規模逃亡遷徙的時候。大漢除了田租三十稅一外,最重要的就是算賦。田租用來以供官廩和百官俸祿,而算賦則是輸入少府,以食天子。就是說這筆錢,供皇帝支配使用的。一戶之中,七到十五歲的未成年人每人二十錢,成年人每人一算即一百二十錢,這個跟你有沒有田產沒有關系,有產無產都得交。交不起的,官府逼狠了,那就全家集體跑路。劉備可不想自己剛剛把蠻部擺平,自己治下的百姓就開始大規模的流亡失所。
要是治下的戶籍名冊出現大規模缺失減少,劉備也覺得臉上不好看。不若把他們先給穩定下來。帶領他們進行開荒屯田,至於為什麽前三年免除一切費用。因為一般三年之耕才能餘一年之食。你剛開始就想著收稅,那是非常不現實的。現在他們還能夠在冊,而不是逃亡不知所蹤,劉備就已經很滿足了。至於皇帝收不到算賦,關劉備什麽事?不用三年,天下就要大亂,到時候還有多少人交錢,都當流寇自在逍遙去了。
人與人之間的傳話永遠是最快的,劉備的命令剛下達不久,幾乎全郡百姓都知道這個消息了。於是正在收拾東西打算拖家帶口投親也好,乞討也好的無產者們停了下來,一個個的出門打聽這消息是否真實。待得消息確切,這才全家人摟在一起痛哭失聲。不是被逼得沒辦法,誰願意背井離鄉?
現在要認真做事,劉備便覺得身邊還是少了人。他只有兩個親信,嚴顏和張珓,更嚴格一點來說,只有嚴顏一個。而且還在墊江坐鎮。至於張珓,他混了一輩子軍伍,當個郡尉勉強合格,讓他再參與政事,便明顯有些力不從心了。
原本他想把主意打到大舅哥盧敏身上,但盧敏如今已經出仕,在洛陽為郎,再說洛陽到巴郡,路途遙遠,他也不想讓盧敏來回折騰。於是很多事情只好親歷親為了。劉備每到一地,便與縣令說得明白,開荒所得田地為官田,一定要納入府冊,如果有膽敢隱瞞不報、私自侵吞者,殺!另外參與開墾之丁口,要另行造冊,以備他隨時查詢。別到時弄虛作假,冒名頂替,騙取免稅賦的待遇。見劉備對這種欺上瞞下的手段如此熟谙,許多縣令也就熄了趁機撈好處的心思。劉備敲打完畢,話風又一轉,道年底之時,治下縣中若開墾田地之成績卓然,他將會拿出一部分田地出來獎勵。這下便把大家的工作熱情全激發起來了。這個年代,就是一塊低產田,也阻擋不了地主們想要據為己有的迫切心情。田地,無論什麽時候,不管是賣也好是自留也好,都是一筆不菲的財富。漢官重名聲,但又有哪個不愛阿堵物?能光明正大的獲取財富,何樂而不為。
於是在這年秋天,一場遍及全郡的轟轟烈烈的燒荒墾田運動正式拉開了序幕。劉備只需居中調度,而組織流民,選擇開荒地點等等瑣事自然有下僚去做。待到一切走上正軌之後,劉備又把目光瞄向了其他的苛捐雜稅上面來。
東漢的百姓,負擔其實是很重的。除了最重要的田租、算賦、更賦外。還有獻費、財產稅等等各種負擔。而田租之中,除了三十稅一而征收外,還要額外征收芻、稿稅。就是牧草和禾桿,國家征收這個上去用來養牛馬畜牲。而在桓帝時,又另立名目,征收田地附加稅,“初令郡國有田者,畝斂稅錢。”是以百姓的負擔越來越重,許許多多的自耕農無力繳稅,最後只能賣了田地當個佃戶。而大地主們又想方設法的隱瞞土地,好使自己少交稅賦。朝廷征不到稅賦,便又另立名目開征……於是就這樣進入了一個惡性循環當中。
此時的田租,是按照田地的多少與產量的高低相結合來收取的。不但看你田地的多與少,還要看你當年產量的高與低。全國的鄉嗇夫,都要“皆主知民善惡,為役先後;知民貧富,為賦多少,平其差品”。這樣征收的話,問題就來了。同樣一畝地,上好的水田與貧瘠的旱地能相提並論嗎?它們的產出能是一樣嗎?那麽,這些田地的好與壞,皇帝與三公九卿不可能親自一塊塊來看,那麽誰說了算?
按產量的高與低的話。有些人看天吃飯,有些人多施肥、勤出力、精耕細作。那麽對高產的人征收高額田租,是否會打擊到百姓的積極性?
按照田地的多與少的話,有些人地少,有些人地多,但那些土地兼並者,卻往往田連阡陌隱而不稅。最後獲利者是誰?
劉備中文系出身,沒有研究過中國歷代的稅賦制,但他也知道目前大漢的稅制嚴重失衡,該收的不收,不該收的亂收,然後把負擔最重的百姓逼得無路可走,揭竿而起。而在天下大亂,中央朝廷權威江河日下的時候,又是那些不繳稅的大地主大豪強門,搖身一變,利用自己的田地,聚攏人口,割據地方。他們就是附在大漢帝國身上的蛀蟲,吸取帝國的鮮血,不斷的壯大自己。
迫於形勢,劉備暫時拿他們沒有辦法,甚至還需要進行合作。但未來稅制改革的方向,他已經很清楚。那就是逐漸減少人頭稅,到最終取締人頭稅;對於田租,逐漸改善征收的條件,到最終取締田租。若是他做不到,那麽就他讓他的繼任者來完成吧。
現在首要的,就是把田地分品。田地按好壞來分成品級,然後按品級來征收田租。這個辦法,以前也有官員做過,山陽太守秦彭就曾經“每於農月,親度頃畝,分為肥瘠,差為三品,專立文簿,藏之鄉縣”。但像他這樣的親民官,全天下又有多少?所以這種制度沒有立法在全國範圍推廣的話,是得不到很好的貫徹的。這又涉及到了人治的問題了,一千多年後的新中國,依然存在著這個問題,就是行政長官調任後,他的施政主張就很容易被繼任者推翻。因為人人都想在任內留下一些自己的痕跡,而不願意蕭規曹隨。是以劉備他也沒有把握在自己調離巴郡後,他所制訂的制度,能不能保留下來,能保留多久?
不過,人不能因噎廢食。事情總規是要有人做。於是在轟轟烈烈的造田運動進行得如火如荼的時候,劉備的第二條政令也隨之**了:重定巴郡所有在冊田地之肥瘠,分上中下三等造冊。以後田租按此依據征收。
這一次,拍手稱快、歡呼奔走的人更多。上一次是無產者和流民獲利,這一次,卻是有產階級和貧苦百姓獲得實惠。
不過,也有人愁眉苦臉的嘆氣。李老四就是其中的一個,他老實巴交的一輩子,辛辛苦苦伺候著祖輩傳下來的十來畝田地。本來讓一家人活命也挺容易,可是之前的嗇夫和裏正相勾結,每次都以他自家田地裏最高產量的那塊地為準而估算田租。這如何能行?他雖然不識得什麽大道理,卻也知道他自家的田,有些好有些塊,有些產量低有些產量高。只能按平均值,豈能取最高值?
他也言語抗爭過,可惜被嗇夫一嚇,就老實了。到後來才知道,嗇夫與裏正就專門欺負他這等的老實人,多收來的,都入了他們自己的口袋。他一輩子也沒得罪過人,一生中見到的最大的官也只是嗇夫、三老、裏正。想喊個冤都不知道衙門往哪走。這次嗇夫等人陪了太守派下來的書吏傳達劉太守的命令。李老四聽得很明白了,就是要把自家的地,按好壞劃分,好的多收點,壞的少收點。劉太守真是好人哪。就是這田地的好壞劃分,劉太守會派誰來?若是讓嗇夫與裏正主持,李老四已經不敢想了。
劉備既然要重定田地的好壞肥瘠,又豈能想不到下面的人會籍此討要好處,任意胡來?他書信一封往羅耶珂處,讓她遣一支人馬來。又自郡縣兵中,選撥一些家世清白的貧家子弟。打算與郡中各吏員組成數組,各赴各縣巡視。如有不義,立即鎖拿至江州城。
劉備自己也決定輕車簡從,親自下去看一看,看下面到底是個什麽情況。就在欲行間,忽聞報蠻部有人到了。出去一看,卻見羅耶珂立在那裏,言笑晏晏,劉備心神一陣恍惚,不由喜道:“你怎麽來了?”
感謝keai書友的打賞,感激不盡。感謝大家的支持。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