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平定廬江 二
關燈
小
中
大
募兵令已早早發了出去。漢時之兵源,西漢時多征兵,東漢時多募兵,雜以征兵。
這裏簡單介紹下兩漢的兵制。其實在兩漢,從軍和服役,就是一回事。因為土地所有權的緣故,是以百姓對朝廷有著天然的臣屬的關系。所謂四封之內,莫非王土;食土之毛,莫非王臣。是以每年在農閑的時候,朝廷會征發百姓無償的去浚河渠、築城防、起墳墓、建宮殿、服兵役。
那什麽時候開始服役呢?《漢儀註》上說:民年二十三為正。一歲為衛士,一歲為材官騎士,習射禦,馳戰陳。又曰:年五十六,衰老,乃得免為庶民,就田裏。又有許慎《五經異義》上說:漢承百王,而制二十三而役;五十六乃免。從中可以看出,兩漢時期,百姓二十三歲開始服役,五十六歲開始免役。為什麽是二十三歲呢?因為古制二十成丁,然後就會分田給你耕種。三年耕有一年之蓄,所以二十三歲的時候,你種了三年地,有一定的積蓄了,就能夠負擔起你對朝廷的應有義務了。這也是有一定的經濟因素的。
這種從役有三種,第一種是去當中、央軍,三輔地區的組成北軍,掌衛京城;郡國來的組成南軍,掌衛宮門。西漢的郡國還有選良家子任材官、騎士,後來東漢光武帝給罷免了。第二種就是邊防軍。天下人都有戍邊三天的義務,哪怕是丞相、三公之子,也在其列。當然,你要覺得邊地苦寒,你不想去,行。朝廷還是很人性化的,給錢三百,免你的邊戍,然後朝廷拿著錢,是另外派人去還是自己挪用了,誰也不知道。最後一種就是地方勞役了,郡縣征你去守城門或者挖河道,都在此列。這種勞役一年輪值一月。當然,你若是大戶人家吃不了這種苦,很簡單,你出錢,有的是人代替你去。就像後世的代考代駕一樣。一個月,錢二千,然後就沒你的事了。
中、央軍的待遇極好。當然從古至今都是這樣,王牌部隊嘛。去朝廷當衛士,吃穿用度來回路費,都由朝廷提供,皇帝還時常接見,賞賜酒食。(想象下胡總習總接見兵哥哥,還給他們夾菜的圖。)
然後就是邊防戍守。邊軍因為每人只有三天,所以待遇很差,要自己帶路費和幹糧,朝廷完全不管。大家有沒有發現,每人都要去邊疆戍守,但卻只服役三天。算下花在路上的時間和費用,是不是覺得古人很傻很笨?
其實不是的,因為邊戍三天,是先秦之制,秦漢繼承下來了。先秦之時,諸侯國都很小,去邊境戍守三天,一個來回帶上五到六天的幹糧,就足夠了,也不費什麽事。但秦滅六國,一統天下後,秦始皇卻仍然沿用以前的邊戍制度,可能他老人家事情太忙,一時沒想起來這個問題。結果,悲劇了,陳勝、吳廣等人要去漁陽戍守,路途實在太遠,秦法又極為嚴苛,規定你什麽時候到你就要什麽時候到,誤期不至者全斬。於是陳勝吳廣實在受不了啦,尼瑪,老子自帶錢糧去當兵,因為下雨,誤期了還要掉腦袋。這、這簡直了。於是陳勝吳廣大旗一扯,反了。後來的漢高祖劉邦,當時的泗水亭長劉季,也是因為押送刑徒去服勞役,估計也是要誤期,然後很多人半夜逃了,劉季想了想,算了,等我到了驪山,估計人都跑得差不多了,自己也要掉腦袋,於是就把剩下的人都放了,他們一起走上了造反的道路。
認真想想,大秦帝國二世而亡,似乎就亡在這邊戍制度上。說二世胡亥如何荒唐,說趙高如果弄權,說李斯如何自甘墮落,說扶蘇不該自殺的。其實都是表面。胡亥再荒唐,趙高再弄權,只是政治上的混亂,兩漢以下千年,昏庸的皇帝還少嗎?也沒見就亡了國。楊廣昏庸嗎?他的功績蓋世,但為何亡國?其實就是役民太過。秦與隋,都是百姓實在過不下去了,才反的。稍微對百姓好點,節省下民力,不要太嚴苛,或許歷史就會拐向另一個彎道了。(個人之愚見,請大家不要笑話。)
最後一種勞役,也是一種純粹的義務勞動。就像後世的天朝,農村裏征農民去修個路,修個水庫之類。
西漢之時,多用征兵,就是說征發天下人義務服兵役,不發軍餉。後來皇帝一看不行啊,正常征發的話實在是滿足不了國家的需要啊。因為國境擴大了許多,而又有許多人用錢來免役。後來有人提出,募民實邊。就是遷百姓到邊郡,讓他們一邊種田一邊戍守。到了漢武帝的時候,這個戰爭狂人在位五十四年打了四十幾年的仗,國家都快被他榨幹了,兵源越發不足。於是漢武帝開始募兵,募熟悉邊地的漢民和少數民族、奴隸、罪人、惡少年等為兵。還有七科謫兵,就是犯官,亡命,商人,入贅的等。當然,漢武帝也沒錢,他後面都把國家經濟搞崩潰了。他就給這些人,免死,免罪,免役等特權,讓這些人替他賣命。當然,良家子和少數民族從軍少不了錢財軍功賞賜。募兵制自此建立起來了。
到了東漢,光武帝因為自己手裏的兵太覆雜,有征發,招募,收編,有麾下將領的門人宗族,有漢有胡。於是他索性就開始整頓改編。首先是罷免了天下郡國兵,都尉也不要了,省得地方尾大不掉。
然後著手改編中、央軍。改北軍八校為五校,以劉秀自己的親軍充任,宿衛兩宮。這些劉秀的親兵,分散在光祿勳麾下的羽林、虎賁;以及執金吾麾下的緹騎和衛士當中,父死子繼,駐守洛陽,若天下有事,便奉命出征。
光武帝劉秀深得槍桿子裏出政權這句話的三味,罷了天下郡國兵,然後又讓自己的親信部隊衛戍京城,掌控宮禁。既減輕了國家的財政負擔,有利於戰亂後的國家迅速恢覆生產,又讓自己得到了安全保障。當然,弊端也是很明顯,地方和關隘無常備之兵,地方治安大為敗壞。再就是一旦有事,便措手不及,要臨時征募兵員,白白浪費戰機。
就像這次廬江叛亂,要是郡國兵還在,早就可以在叛亂一開始的時候,由都尉帶兵去鎮壓了,何至於讓叛亂席卷四方,太守都戰歿?
盧植募兵,也不是什麽人都收。他用的乃是選募法。首先就是身高,身高太矮的不要。然後就是身體健康無疾病,再就是膽量要好,最後就是有一技之長,比如你會騎術,會拳腳刀劍,會箭術等等。劉備和盧敏跟在身邊,參與其事,紮紮實實的學了不少東西。
其實盧植最中意的還是山蠻。我們歷史上所載的武陵蠻、荊州蠻、九江蠻和現在要平定的廬江蠻可不是異族。他們和我們漢人同文同種,只是因為各種原因,遁入山野,不服政府教化,不入戶籍,更不用說納稅服役什麽的。而流落在野久了,可能在衣裳發飾上就不怎麽講究,是以,我們看不慣,便謂之曰:“蠻”。
山蠻因為常年勞作,大多身強力壯。擁有一把好氣力的同時,射術也不錯。經常打獵嘛。後來跟隨劉備轉戰天下的丹陽兵和孫權麾下的山越兵,都是所謂的山蠻。可惜廬江山蠻造反,就算是沒造反的,也不會投奔盧植了。
這幾日,劉備天天和盧敏耗在募兵點,累得不行。可是劉備也蠻失望的,他還想看能不能招募到一個他記憶中的名將呢,毫無疑問,什麽也沒有。
挑挑撿撿,合得健士兩千。劉備看著募兵點外排成長隊的人群,疑惑的去問盧植:“老師,為何不再招了?應募者多為流民,顛沛流離,無衣無食。不若選其壯者而募之,也好過他等餓死於他途。”
盧植看著劉備臉帶不忍,心下暗讚,卻道:“五郎,為師治下百姓離亂,難道我便不想救?非不救,實不能救也!”
劉備脫口便問:“為何?”
盧植嘆道:“軍糧不足!”
劉備這才反應過來,錢糧全靠廬江大族“自願捐獻”,而此次募兵,除了自願從軍,欲從軍中博取功名的熱血兒郎外,其他的都是要發餉的。還有戰後的賞賜和撫恤,都是一筆大開支。想到此處,劉備不禁默然。他雖然善良,卻不迂腐,軍糧不足卻去募更多的人,只會造成全軍崩潰。他只能也只會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幫人,否則就是愚蠢。這裏想通了,卻又要為盧植隱隱頭痛了。
當然盧植也可以選擇征發兵員,可是前太守已經征過一次,而且死傷不小,民多怨氣;再就是人們寧肯付錢也不應征怎麽辦?當然,盧植有的是法子來應付。只是戰事已經刻不容緩,盧植沒時間在這裏耗了。
兵貴神速,三日後乃良辰吉日,盧植擊鼓聚兵。三通鼓罷,營門大開,盧植全身披掛,王松,盧敏,劉備,劉恪等人尾隨於後,率眾直出東門。本來盧植讓劉備和盧敏等待在後方,與郡丞孫海學習如何處理政事。但劉備死活不幹,又劉恪唯恐天下不亂,拍胸保證劉備功夫不錯,再加上自己,萬無一失。這才讓盧植首肯。盧敏見劉備都去了,自己又豈敢不去?盧植可是自己的親爹!
東門外,各豪紳率了部曲在此相送。之前,盧植言兵少,北軍精銳要摧鋒破敵,新募之士不敢信,讓每家出精銳奴仆家丁數十以為護衛。眾大戶大喜,以為從此巴結上了太守。於是今日抖擻精神,率了精心挑選的部曲於此相候。
盧植下馬,安撫幾句,便取了各戶家丁,率了大軍直撲叛軍而去。
ps:西漢北軍八校:中壘、屯騎、步兵、胡騎、越騎、射聲、長水、虎賁;東漢北軍五校:屯騎、越騎、步兵、長水、射聲。兵種:車騎為騎兵;材官為步卒;樓船為水師。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這裏簡單介紹下兩漢的兵制。其實在兩漢,從軍和服役,就是一回事。因為土地所有權的緣故,是以百姓對朝廷有著天然的臣屬的關系。所謂四封之內,莫非王土;食土之毛,莫非王臣。是以每年在農閑的時候,朝廷會征發百姓無償的去浚河渠、築城防、起墳墓、建宮殿、服兵役。
那什麽時候開始服役呢?《漢儀註》上說:民年二十三為正。一歲為衛士,一歲為材官騎士,習射禦,馳戰陳。又曰:年五十六,衰老,乃得免為庶民,就田裏。又有許慎《五經異義》上說:漢承百王,而制二十三而役;五十六乃免。從中可以看出,兩漢時期,百姓二十三歲開始服役,五十六歲開始免役。為什麽是二十三歲呢?因為古制二十成丁,然後就會分田給你耕種。三年耕有一年之蓄,所以二十三歲的時候,你種了三年地,有一定的積蓄了,就能夠負擔起你對朝廷的應有義務了。這也是有一定的經濟因素的。
這種從役有三種,第一種是去當中、央軍,三輔地區的組成北軍,掌衛京城;郡國來的組成南軍,掌衛宮門。西漢的郡國還有選良家子任材官、騎士,後來東漢光武帝給罷免了。第二種就是邊防軍。天下人都有戍邊三天的義務,哪怕是丞相、三公之子,也在其列。當然,你要覺得邊地苦寒,你不想去,行。朝廷還是很人性化的,給錢三百,免你的邊戍,然後朝廷拿著錢,是另外派人去還是自己挪用了,誰也不知道。最後一種就是地方勞役了,郡縣征你去守城門或者挖河道,都在此列。這種勞役一年輪值一月。當然,你若是大戶人家吃不了這種苦,很簡單,你出錢,有的是人代替你去。就像後世的代考代駕一樣。一個月,錢二千,然後就沒你的事了。
中、央軍的待遇極好。當然從古至今都是這樣,王牌部隊嘛。去朝廷當衛士,吃穿用度來回路費,都由朝廷提供,皇帝還時常接見,賞賜酒食。(想象下胡總習總接見兵哥哥,還給他們夾菜的圖。)
然後就是邊防戍守。邊軍因為每人只有三天,所以待遇很差,要自己帶路費和幹糧,朝廷完全不管。大家有沒有發現,每人都要去邊疆戍守,但卻只服役三天。算下花在路上的時間和費用,是不是覺得古人很傻很笨?
其實不是的,因為邊戍三天,是先秦之制,秦漢繼承下來了。先秦之時,諸侯國都很小,去邊境戍守三天,一個來回帶上五到六天的幹糧,就足夠了,也不費什麽事。但秦滅六國,一統天下後,秦始皇卻仍然沿用以前的邊戍制度,可能他老人家事情太忙,一時沒想起來這個問題。結果,悲劇了,陳勝、吳廣等人要去漁陽戍守,路途實在太遠,秦法又極為嚴苛,規定你什麽時候到你就要什麽時候到,誤期不至者全斬。於是陳勝吳廣實在受不了啦,尼瑪,老子自帶錢糧去當兵,因為下雨,誤期了還要掉腦袋。這、這簡直了。於是陳勝吳廣大旗一扯,反了。後來的漢高祖劉邦,當時的泗水亭長劉季,也是因為押送刑徒去服勞役,估計也是要誤期,然後很多人半夜逃了,劉季想了想,算了,等我到了驪山,估計人都跑得差不多了,自己也要掉腦袋,於是就把剩下的人都放了,他們一起走上了造反的道路。
認真想想,大秦帝國二世而亡,似乎就亡在這邊戍制度上。說二世胡亥如何荒唐,說趙高如果弄權,說李斯如何自甘墮落,說扶蘇不該自殺的。其實都是表面。胡亥再荒唐,趙高再弄權,只是政治上的混亂,兩漢以下千年,昏庸的皇帝還少嗎?也沒見就亡了國。楊廣昏庸嗎?他的功績蓋世,但為何亡國?其實就是役民太過。秦與隋,都是百姓實在過不下去了,才反的。稍微對百姓好點,節省下民力,不要太嚴苛,或許歷史就會拐向另一個彎道了。(個人之愚見,請大家不要笑話。)
最後一種勞役,也是一種純粹的義務勞動。就像後世的天朝,農村裏征農民去修個路,修個水庫之類。
西漢之時,多用征兵,就是說征發天下人義務服兵役,不發軍餉。後來皇帝一看不行啊,正常征發的話實在是滿足不了國家的需要啊。因為國境擴大了許多,而又有許多人用錢來免役。後來有人提出,募民實邊。就是遷百姓到邊郡,讓他們一邊種田一邊戍守。到了漢武帝的時候,這個戰爭狂人在位五十四年打了四十幾年的仗,國家都快被他榨幹了,兵源越發不足。於是漢武帝開始募兵,募熟悉邊地的漢民和少數民族、奴隸、罪人、惡少年等為兵。還有七科謫兵,就是犯官,亡命,商人,入贅的等。當然,漢武帝也沒錢,他後面都把國家經濟搞崩潰了。他就給這些人,免死,免罪,免役等特權,讓這些人替他賣命。當然,良家子和少數民族從軍少不了錢財軍功賞賜。募兵制自此建立起來了。
到了東漢,光武帝因為自己手裏的兵太覆雜,有征發,招募,收編,有麾下將領的門人宗族,有漢有胡。於是他索性就開始整頓改編。首先是罷免了天下郡國兵,都尉也不要了,省得地方尾大不掉。
然後著手改編中、央軍。改北軍八校為五校,以劉秀自己的親軍充任,宿衛兩宮。這些劉秀的親兵,分散在光祿勳麾下的羽林、虎賁;以及執金吾麾下的緹騎和衛士當中,父死子繼,駐守洛陽,若天下有事,便奉命出征。
光武帝劉秀深得槍桿子裏出政權這句話的三味,罷了天下郡國兵,然後又讓自己的親信部隊衛戍京城,掌控宮禁。既減輕了國家的財政負擔,有利於戰亂後的國家迅速恢覆生產,又讓自己得到了安全保障。當然,弊端也是很明顯,地方和關隘無常備之兵,地方治安大為敗壞。再就是一旦有事,便措手不及,要臨時征募兵員,白白浪費戰機。
就像這次廬江叛亂,要是郡國兵還在,早就可以在叛亂一開始的時候,由都尉帶兵去鎮壓了,何至於讓叛亂席卷四方,太守都戰歿?
盧植募兵,也不是什麽人都收。他用的乃是選募法。首先就是身高,身高太矮的不要。然後就是身體健康無疾病,再就是膽量要好,最後就是有一技之長,比如你會騎術,會拳腳刀劍,會箭術等等。劉備和盧敏跟在身邊,參與其事,紮紮實實的學了不少東西。
其實盧植最中意的還是山蠻。我們歷史上所載的武陵蠻、荊州蠻、九江蠻和現在要平定的廬江蠻可不是異族。他們和我們漢人同文同種,只是因為各種原因,遁入山野,不服政府教化,不入戶籍,更不用說納稅服役什麽的。而流落在野久了,可能在衣裳發飾上就不怎麽講究,是以,我們看不慣,便謂之曰:“蠻”。
山蠻因為常年勞作,大多身強力壯。擁有一把好氣力的同時,射術也不錯。經常打獵嘛。後來跟隨劉備轉戰天下的丹陽兵和孫權麾下的山越兵,都是所謂的山蠻。可惜廬江山蠻造反,就算是沒造反的,也不會投奔盧植了。
這幾日,劉備天天和盧敏耗在募兵點,累得不行。可是劉備也蠻失望的,他還想看能不能招募到一個他記憶中的名將呢,毫無疑問,什麽也沒有。
挑挑撿撿,合得健士兩千。劉備看著募兵點外排成長隊的人群,疑惑的去問盧植:“老師,為何不再招了?應募者多為流民,顛沛流離,無衣無食。不若選其壯者而募之,也好過他等餓死於他途。”
盧植看著劉備臉帶不忍,心下暗讚,卻道:“五郎,為師治下百姓離亂,難道我便不想救?非不救,實不能救也!”
劉備脫口便問:“為何?”
盧植嘆道:“軍糧不足!”
劉備這才反應過來,錢糧全靠廬江大族“自願捐獻”,而此次募兵,除了自願從軍,欲從軍中博取功名的熱血兒郎外,其他的都是要發餉的。還有戰後的賞賜和撫恤,都是一筆大開支。想到此處,劉備不禁默然。他雖然善良,卻不迂腐,軍糧不足卻去募更多的人,只會造成全軍崩潰。他只能也只會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幫人,否則就是愚蠢。這裏想通了,卻又要為盧植隱隱頭痛了。
當然盧植也可以選擇征發兵員,可是前太守已經征過一次,而且死傷不小,民多怨氣;再就是人們寧肯付錢也不應征怎麽辦?當然,盧植有的是法子來應付。只是戰事已經刻不容緩,盧植沒時間在這裏耗了。
兵貴神速,三日後乃良辰吉日,盧植擊鼓聚兵。三通鼓罷,營門大開,盧植全身披掛,王松,盧敏,劉備,劉恪等人尾隨於後,率眾直出東門。本來盧植讓劉備和盧敏等待在後方,與郡丞孫海學習如何處理政事。但劉備死活不幹,又劉恪唯恐天下不亂,拍胸保證劉備功夫不錯,再加上自己,萬無一失。這才讓盧植首肯。盧敏見劉備都去了,自己又豈敢不去?盧植可是自己的親爹!
東門外,各豪紳率了部曲在此相送。之前,盧植言兵少,北軍精銳要摧鋒破敵,新募之士不敢信,讓每家出精銳奴仆家丁數十以為護衛。眾大戶大喜,以為從此巴結上了太守。於是今日抖擻精神,率了精心挑選的部曲於此相候。
盧植下馬,安撫幾句,便取了各戶家丁,率了大軍直撲叛軍而去。
ps:西漢北軍八校:中壘、屯騎、步兵、胡騎、越騎、射聲、長水、虎賁;東漢北軍五校:屯騎、越騎、步兵、長水、射聲。兵種:車騎為騎兵;材官為步卒;樓船為水師。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