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關燈
小
中
大
第四章
莊讚在第一時間擬了一道密信,著人快馬加鞭送往京城。
升平公主三千寵愛在一身,可莊讚心裏很不樂意接下這檔苦差事——縱使公主住的高興,她在朝堂中又沒有實權,莊讚並得不到什麽好處;若是公主她住的不高興,那麽他這瓜撈是吃定了。所以打從黃珊在刺史府住下,莊讚沒有一天不期待著京城特使騰雲駕霧趕到徽州,將鸞駕從他這裏速速接走。
但這顯然不可能,從京城到徽州萬裏迢迢,沒有幾個月怎麽能打個來回?
於是黃珊在莊讚府上開開心心,舒舒服服的住下了。
刺史府是一座極為精妍的徽州園林。園內水榭樓臺,重檐疊瓦;茂林修竹,郁郁蔥蔥。廊回橋轉,湖沈奇珍怪石;白墻烏柱,浮雕霓雲百瑞。
集珠院在三重門內的後院裏,靠西北角坐落,正院前隔花可賞一傾白湖滔滔,三秋時分風殘荷葉,但秀水粼粼,鋪展著一道白玉折橋,遙想若見花木扶疏暮色,月波倒蘸湖影,應可比瑤臺仙境。
院內花葉竹石掩映著幾間精舍,琴室書房一應俱全,幾叢菊葵幽放,數株芭蕉滴綠。寢閨布置也十分清新雅致,可隱約看出新添了許多閨閣用度,想來本不是為嬌客準備的,倒像是家主苦心留設的私園。幾名綠衣小鬟留園待用,隔著重重花木,集珠院儼然自成一體,仿佛淡出喧囂紅塵,再清幽宜人不過。
住在這等雅苑中修心養性,比起那種采薇野客來說,應是富貴山居了。黃珊對這院子的清凈很滿意,既不幹擾她想事情,又十分能夠掩人耳目。閑著無事,她也與莊晰一同說笑,兩個女孩子談談心,下下棋,撫撫琴,講講詩,自然而然便親昵起來。當然,莊晰並非被按照才女標準來教養的,她更善長女紅和宅鬥,只不過黃珊是公主,所以無論如何她們總會親昵起來的。
而黃珊思考人生的同時,也心知自己現在有些病,為了計劃順利,便很自覺的將本性收斂了起來,著力扮演一位恬淡溫婉,但尚留有幾分女孩心性的公主。而公主殿下被宮廷禮儀規範的端莊高雅,但同時內心深處卻深感寂寞悲涼,她當然迫切需要一個什麽人來拯救她一下。
黃珊就是在刺史府靜靜的等著那個勇士的出現。
如果不出意外,勇士應該已經到了徽州。
九月十五,莊家女眷去香積寺上香。
這本是莊家的一項傳統,只不過如今又添上了一位貴客,也就是黃珊。
香積寺在徽州城外的疊雲山上,也許是因為地理氣象之類的原因,每月十五若是天晴,在疊雲山峰頂就能看到雲佛,所以該寺香火鼎盛,往來信徒絡繹不絕。莊夫人信佛甚篤,也不知已為寺中添了多少香火,散了多少善財,以至於寺中專門建有莊家的幾間別院,另有專人烹制素齋,一應用度齊全周到,便宜之極。
清早幾輛寬敞新亮的青緞漆馬車停在刺史府側門,幾擡小轎連珠而出,不多時,莊家女眷便都進車安頓停當,車夫揚鞭甩出清響,駕著馬車緩緩駛向城外的疊雲山香積寺。
山前的路已被游人擁堵住,莊家來拜佛向來不同他們一塊擠,他們走的路是後山的路,專供僧侶行走的,從這條路上到山腰,又下馬車換擡轎,轉走幾步就到莊家修禪禮佛的院子。清晨日柔,白露未晞,山中夾道兩側老樹疊疊,空翠如雨,而青山深深,鐘聲杳杳之處,稀疏紅楓拂開山嵐,減淡幾分蕭瑟秋意。
黃珊掀開轎簾向外望去,林路迢迢,轉過幾彎後,只見一片松柏凝翠,再遠處一道白溪疊石三落,時而木葉飄零而下,隨之潺潺流去。而這一彎山道的盡處,只見青蘿繞籬,兩三房舍錯落有致。
莊晰在旁輕聲細語說:“咱們已到了。”
果然再行幾步,轎子平穩落下,女眷們紛紛出轎進院。
黃珊身份尊貴,可又不許眾人形跡太露,引得人人側目於她,故而莊夫人仍行在隊首中間,莊晰和黃珊一左一右伴著她。
走過院門小徑時,一塊生苔老石盤在籬前,上面筆意柔潤的刻了幾字,道是“柏溪精舍”。
黃珊淡淡一眼瞥過,力量在這附近再探了探,同眾人一並進了精舍去。
這次禮佛只是小住,過夜就走。眾人用罷素齋,便結伴上山,徒步去登通往山頂寺群的餘下三百階,以示虔誠。黃珊如今也算是有業障的人,心想來都來了,對佛祖恭敬點也沒什麽,說不定就被指點迷津了呢,因此神容寧穆,不思雜念的登這三百階。她本就穿著一身雪白衫裙,滿頭青絲環著白玉帶,其餘首飾再無,配上這一付神情,真是說不出的信誠。
拜過諸佛後,莊夫人攜人去聽方丈講禪。黃珊本也想同去,但念頭一轉,只說要自行在寺中看一看,便攜著一個婢女單獨離開了。
寺院中這一處群落並非對游人開放的,因此人跡寥寥,遠山,石徑,松柏,黃葉,在風中動又不動,語又不語。
黃珊一句話也不講,順著力量的指引,在古寺中緩緩前行。也不知跨過幾道拱門,穿過幾叢林木,屋宇漸遠,野境漸來。
那小鬟有些不安,問道:“……珊小姐,這裏人影也不見,咱們往回走走吧?”
黃珊似乎才回過神,山光搖落樹影,她一身雪白在林中踽踽獨行,周身帶著股邈邈仙氣。那小鬟站在她身後,見她突然停下,本松了口氣,結果卻聽她道:“前面有間屋子。”
一間茅屋,半掩柴扉。院中有棵桂樹,花如素雪簌簌而下,一個帶著僧帽的緇衣人在撿花。
掃帚就靠在屋外墻上,這個人卻正一片一片的撿。
他一手籠著緇衣前襟,裏面風一吹,偶爾飛出幾點桂瓣,他也不急不燥,重新拾起。
黃珊站在籬墻外靜靜望著他,他專註之極,彎腰不動,頭也不擡,只不緩不急的一瓣又一瓣撿起桂花,輕輕放進攏起的衣襟中。那籬墻矮到不過人膝,似乎防君子不防小人,黃珊自然沒有跨進去,她看了那人一會兒,又仰頭去看桂花樹。
一陣山風拂過,掩日碧葉瀟瀟作響,再一眨眼,萬點香雪已漫漫落下人肩。
“阿彌陀佛。”一聲佛號念起,黃珊回眸一望,只見一個灰衣僧人正站在茅屋門口,他兩條長眉雪白,目光澄澈寧和的註視著她,“女檀越請進。”
黃珊向那個小鬟道:“你告訴夫人我待會兒回去。”說完才雙手合十向那老僧一禮,擡步跨進小院。她走過那個撿花人,他毫無反應,恍若無人。
老僧給她倒了杯山溪煮的白水。
黃珊打量了整間茅屋,只見四壁禿禿,簡陋不堪,一張舊矮幾靠墻擺,上面一把壺,兩雙筷,兩只碗。地上兩張舊蒲團。
她面前擺著其中一只碗,腿下跪著一張舊蒲團。
老僧也不說話,只微微笑的看著她。
黃珊看著眼前的裝了水的破碗一會兒,擡頭問:“不知大師法號?”
老僧道:“貧僧法號明澄。”
黃珊問:“大師相信修苦禪才能知佛嗎?”
老僧道:“貧僧並沒有修苦禪。貧僧吃得好睡得香,不覺何為苦。”
黃珊默默點點頭。半晌她說:“大師,我不懂佛理。我有個朋友曾跟我說,人生就要順應天道,天道是無,人要看淡生死。所以魚吃蝦,蝦吃泥,甚至人吃人,都是有存在的道理的。大師,你說這對嗎?”
老僧仍微笑的望著她,問:“檀越想知道什麽呢?”
黃珊怔怔半晌,闔上眼睫道:“我想不通。這話聽起來似乎有道理,可我身在其中,卻感到十分痛苦。”一顆淚滴進她面前的碗裏,水波倏爾一蕩。“如何才能懂天道呢?”
老僧念了聲佛,答:“檀越是人,如何妄欲得知天道?”他望著黃珊,眼中澄明祥和,“檀越心中有物,如何不以天道為無而苦?”他指著院中繁花似雪的桂樹,“檀越看到了什麽?”
黃珊老實的說:“一棵樹。”
那老僧笑道:“檀越若不去看它,心中又怎會有樹?葉生葉枯,他生他,他枯他的;蒲團在地,無論有人坐他,無人坐他。”老僧雙手合十緩緩道,“檀越何去看天道?檀越何不看己身?花開花落我仍是我,棍棒加身我仍是我,阿彌陀佛——”
黃珊呆在這一聲佛號裏,好像突然之間周身一輕。
她飄飄蕩蕩半晌,似乎才魂魄歸身,那老僧仍安安靜靜的望著她。
黃珊輕聲說:“大師,我好像懂了,又好像沒懂。……因為我可能出了這門,又忘了。我不知道該怎麽做。”
屋中兩人寂寂對坐,屋外一人靜靜拾花。
黃珊忽而問:“那人為什麽要拾花?他是大師的弟子嗎?”
老僧笑道:“他不是貧僧的弟子。幾年前,他同女檀越一樣誤入貧僧院中,以後每年九月,他便來我這裏撿花。”
黃珊問:“為什麽?花開花落,不該自歸塵泥嗎?”
老僧又笑:“檀越又癡了。花是花,人是人,檀越既為人,何作花語?”他望向屋外那人,道,“他與檀越倒也有些相像。他心中亦落滿了花,所以他要一片一片的拾凈。”
黃珊問:“那種揀法,永遠也揀不凈的。”
老僧念了聲佛:“世間塵埃何其多?花揀不凈,是心中有花。心中無花時,不撿也無花。”
又是一陣山風拂來,滿室花香,花香滿室。
黃珊閉目不語良久,最終睜開眼,清聲懇問:“……我能在這住下嗎?”
片刻後,黃珊走出了茅屋。
她徑直悄步走到那棵桂樹下,拉起一片白紗裙擺,彎膝蹲下,像那緇衣人一般擡手撿起了花。
地面上散散落落鋪著一層層碎花,見之不知千百萬瓣。如果這樣一瓣一瓣的拾,要拾到哪一年哪一月?
她纖細的手指探花去拾,比白雪更白皙,比銀桂更馥郁。
兩人互不出聲,各自撿花,直等日過中天,百鳥嚶囀,又至日暮鐘起,山嵐欲燃。黃珊累得很,也疼得恍惚,但她仍在很慢很慢的拾花。
然後那緇衣人忽而開口說話了。
他的聲音好像月下春水,松間悄箏,黃珊被疼痛浸沒到湖底般的意識仿佛被撥雲而來的明日撒落一片光輝,倏爾醒了過來。她擡睫去看他。
距離親近,緇衣人藏在僧帽下的幾痕烏發隱隱露出,眉下漆黑的雙眼中遙映著天光山色,他的目光卻滌蕩開山巔一派雲霞蒸蔚,清明透澈的散照而來。
他看著黃珊,用微笑又令人看不透的口吻道:“天色晚了,先做飯罷。”
黃珊點點頭。有心要站起來,似乎又疲憊至極做不到。
緇衣人嘴角微微翹著望向她,一手收住滿襟桂花,一手伸來,穩而輕的搭了下黃珊的手臂,將她撫了起來。
他問:“還能走麽?”
黃珊臉容愈發素白,她闔了闔眼睫,亦微笑了一下:“我可以。”
那人安靜聽了,一語不發,卻沒有放開她,反而扶她到院外的一座圓木墩上坐了。然後他俯著身,溫聲淡道:“我去拾柴,你在這裏稍坐。”他頓了頓,望著她說,“我的花給你,你替我將它們撒進水裏可以麽?”
黃珊“嗯”了一聲,曼聲緩道:“好。”
於是緇衣人笑了笑,將攏著的落花紛紛傾進她懷裏。隨後他灑然松下衣襟,回步往林間深處而去,暮色沾染在他的襟擺芒鞋上,仿佛雲之君兮扶風撥霧,霓衣來下。
黃珊低頭握起一捧柔軟的桂花,又擡眸重新望向他消失處的林間野徑。
總算是見到真人了。長生劍,白玉京。
盡管心中仍在想著如何殺人,可是撿完花的黃珊心中卻感到無比寧靜而蘊藉。她靜坐了片刻,起身尋著水聲,將滿襟桂花灑進了清溪中。
兩日後,桂花下的茅屋從一間變成了兩間。
黃珊在疊雲山中住了下來,與白玉京一起撿花。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莊讚在第一時間擬了一道密信,著人快馬加鞭送往京城。
升平公主三千寵愛在一身,可莊讚心裏很不樂意接下這檔苦差事——縱使公主住的高興,她在朝堂中又沒有實權,莊讚並得不到什麽好處;若是公主她住的不高興,那麽他這瓜撈是吃定了。所以打從黃珊在刺史府住下,莊讚沒有一天不期待著京城特使騰雲駕霧趕到徽州,將鸞駕從他這裏速速接走。
但這顯然不可能,從京城到徽州萬裏迢迢,沒有幾個月怎麽能打個來回?
於是黃珊在莊讚府上開開心心,舒舒服服的住下了。
刺史府是一座極為精妍的徽州園林。園內水榭樓臺,重檐疊瓦;茂林修竹,郁郁蔥蔥。廊回橋轉,湖沈奇珍怪石;白墻烏柱,浮雕霓雲百瑞。
集珠院在三重門內的後院裏,靠西北角坐落,正院前隔花可賞一傾白湖滔滔,三秋時分風殘荷葉,但秀水粼粼,鋪展著一道白玉折橋,遙想若見花木扶疏暮色,月波倒蘸湖影,應可比瑤臺仙境。
院內花葉竹石掩映著幾間精舍,琴室書房一應俱全,幾叢菊葵幽放,數株芭蕉滴綠。寢閨布置也十分清新雅致,可隱約看出新添了許多閨閣用度,想來本不是為嬌客準備的,倒像是家主苦心留設的私園。幾名綠衣小鬟留園待用,隔著重重花木,集珠院儼然自成一體,仿佛淡出喧囂紅塵,再清幽宜人不過。
住在這等雅苑中修心養性,比起那種采薇野客來說,應是富貴山居了。黃珊對這院子的清凈很滿意,既不幹擾她想事情,又十分能夠掩人耳目。閑著無事,她也與莊晰一同說笑,兩個女孩子談談心,下下棋,撫撫琴,講講詩,自然而然便親昵起來。當然,莊晰並非被按照才女標準來教養的,她更善長女紅和宅鬥,只不過黃珊是公主,所以無論如何她們總會親昵起來的。
而黃珊思考人生的同時,也心知自己現在有些病,為了計劃順利,便很自覺的將本性收斂了起來,著力扮演一位恬淡溫婉,但尚留有幾分女孩心性的公主。而公主殿下被宮廷禮儀規範的端莊高雅,但同時內心深處卻深感寂寞悲涼,她當然迫切需要一個什麽人來拯救她一下。
黃珊就是在刺史府靜靜的等著那個勇士的出現。
如果不出意外,勇士應該已經到了徽州。
九月十五,莊家女眷去香積寺上香。
這本是莊家的一項傳統,只不過如今又添上了一位貴客,也就是黃珊。
香積寺在徽州城外的疊雲山上,也許是因為地理氣象之類的原因,每月十五若是天晴,在疊雲山峰頂就能看到雲佛,所以該寺香火鼎盛,往來信徒絡繹不絕。莊夫人信佛甚篤,也不知已為寺中添了多少香火,散了多少善財,以至於寺中專門建有莊家的幾間別院,另有專人烹制素齋,一應用度齊全周到,便宜之極。
清早幾輛寬敞新亮的青緞漆馬車停在刺史府側門,幾擡小轎連珠而出,不多時,莊家女眷便都進車安頓停當,車夫揚鞭甩出清響,駕著馬車緩緩駛向城外的疊雲山香積寺。
山前的路已被游人擁堵住,莊家來拜佛向來不同他們一塊擠,他們走的路是後山的路,專供僧侶行走的,從這條路上到山腰,又下馬車換擡轎,轉走幾步就到莊家修禪禮佛的院子。清晨日柔,白露未晞,山中夾道兩側老樹疊疊,空翠如雨,而青山深深,鐘聲杳杳之處,稀疏紅楓拂開山嵐,減淡幾分蕭瑟秋意。
黃珊掀開轎簾向外望去,林路迢迢,轉過幾彎後,只見一片松柏凝翠,再遠處一道白溪疊石三落,時而木葉飄零而下,隨之潺潺流去。而這一彎山道的盡處,只見青蘿繞籬,兩三房舍錯落有致。
莊晰在旁輕聲細語說:“咱們已到了。”
果然再行幾步,轎子平穩落下,女眷們紛紛出轎進院。
黃珊身份尊貴,可又不許眾人形跡太露,引得人人側目於她,故而莊夫人仍行在隊首中間,莊晰和黃珊一左一右伴著她。
走過院門小徑時,一塊生苔老石盤在籬前,上面筆意柔潤的刻了幾字,道是“柏溪精舍”。
黃珊淡淡一眼瞥過,力量在這附近再探了探,同眾人一並進了精舍去。
這次禮佛只是小住,過夜就走。眾人用罷素齋,便結伴上山,徒步去登通往山頂寺群的餘下三百階,以示虔誠。黃珊如今也算是有業障的人,心想來都來了,對佛祖恭敬點也沒什麽,說不定就被指點迷津了呢,因此神容寧穆,不思雜念的登這三百階。她本就穿著一身雪白衫裙,滿頭青絲環著白玉帶,其餘首飾再無,配上這一付神情,真是說不出的信誠。
拜過諸佛後,莊夫人攜人去聽方丈講禪。黃珊本也想同去,但念頭一轉,只說要自行在寺中看一看,便攜著一個婢女單獨離開了。
寺院中這一處群落並非對游人開放的,因此人跡寥寥,遠山,石徑,松柏,黃葉,在風中動又不動,語又不語。
黃珊一句話也不講,順著力量的指引,在古寺中緩緩前行。也不知跨過幾道拱門,穿過幾叢林木,屋宇漸遠,野境漸來。
那小鬟有些不安,問道:“……珊小姐,這裏人影也不見,咱們往回走走吧?”
黃珊似乎才回過神,山光搖落樹影,她一身雪白在林中踽踽獨行,周身帶著股邈邈仙氣。那小鬟站在她身後,見她突然停下,本松了口氣,結果卻聽她道:“前面有間屋子。”
一間茅屋,半掩柴扉。院中有棵桂樹,花如素雪簌簌而下,一個帶著僧帽的緇衣人在撿花。
掃帚就靠在屋外墻上,這個人卻正一片一片的撿。
他一手籠著緇衣前襟,裏面風一吹,偶爾飛出幾點桂瓣,他也不急不燥,重新拾起。
黃珊站在籬墻外靜靜望著他,他專註之極,彎腰不動,頭也不擡,只不緩不急的一瓣又一瓣撿起桂花,輕輕放進攏起的衣襟中。那籬墻矮到不過人膝,似乎防君子不防小人,黃珊自然沒有跨進去,她看了那人一會兒,又仰頭去看桂花樹。
一陣山風拂過,掩日碧葉瀟瀟作響,再一眨眼,萬點香雪已漫漫落下人肩。
“阿彌陀佛。”一聲佛號念起,黃珊回眸一望,只見一個灰衣僧人正站在茅屋門口,他兩條長眉雪白,目光澄澈寧和的註視著她,“女檀越請進。”
黃珊向那個小鬟道:“你告訴夫人我待會兒回去。”說完才雙手合十向那老僧一禮,擡步跨進小院。她走過那個撿花人,他毫無反應,恍若無人。
老僧給她倒了杯山溪煮的白水。
黃珊打量了整間茅屋,只見四壁禿禿,簡陋不堪,一張舊矮幾靠墻擺,上面一把壺,兩雙筷,兩只碗。地上兩張舊蒲團。
她面前擺著其中一只碗,腿下跪著一張舊蒲團。
老僧也不說話,只微微笑的看著她。
黃珊看著眼前的裝了水的破碗一會兒,擡頭問:“不知大師法號?”
老僧道:“貧僧法號明澄。”
黃珊問:“大師相信修苦禪才能知佛嗎?”
老僧道:“貧僧並沒有修苦禪。貧僧吃得好睡得香,不覺何為苦。”
黃珊默默點點頭。半晌她說:“大師,我不懂佛理。我有個朋友曾跟我說,人生就要順應天道,天道是無,人要看淡生死。所以魚吃蝦,蝦吃泥,甚至人吃人,都是有存在的道理的。大師,你說這對嗎?”
老僧仍微笑的望著她,問:“檀越想知道什麽呢?”
黃珊怔怔半晌,闔上眼睫道:“我想不通。這話聽起來似乎有道理,可我身在其中,卻感到十分痛苦。”一顆淚滴進她面前的碗裏,水波倏爾一蕩。“如何才能懂天道呢?”
老僧念了聲佛,答:“檀越是人,如何妄欲得知天道?”他望著黃珊,眼中澄明祥和,“檀越心中有物,如何不以天道為無而苦?”他指著院中繁花似雪的桂樹,“檀越看到了什麽?”
黃珊老實的說:“一棵樹。”
那老僧笑道:“檀越若不去看它,心中又怎會有樹?葉生葉枯,他生他,他枯他的;蒲團在地,無論有人坐他,無人坐他。”老僧雙手合十緩緩道,“檀越何去看天道?檀越何不看己身?花開花落我仍是我,棍棒加身我仍是我,阿彌陀佛——”
黃珊呆在這一聲佛號裏,好像突然之間周身一輕。
她飄飄蕩蕩半晌,似乎才魂魄歸身,那老僧仍安安靜靜的望著她。
黃珊輕聲說:“大師,我好像懂了,又好像沒懂。……因為我可能出了這門,又忘了。我不知道該怎麽做。”
屋中兩人寂寂對坐,屋外一人靜靜拾花。
黃珊忽而問:“那人為什麽要拾花?他是大師的弟子嗎?”
老僧笑道:“他不是貧僧的弟子。幾年前,他同女檀越一樣誤入貧僧院中,以後每年九月,他便來我這裏撿花。”
黃珊問:“為什麽?花開花落,不該自歸塵泥嗎?”
老僧又笑:“檀越又癡了。花是花,人是人,檀越既為人,何作花語?”他望向屋外那人,道,“他與檀越倒也有些相像。他心中亦落滿了花,所以他要一片一片的拾凈。”
黃珊問:“那種揀法,永遠也揀不凈的。”
老僧念了聲佛:“世間塵埃何其多?花揀不凈,是心中有花。心中無花時,不撿也無花。”
又是一陣山風拂來,滿室花香,花香滿室。
黃珊閉目不語良久,最終睜開眼,清聲懇問:“……我能在這住下嗎?”
片刻後,黃珊走出了茅屋。
她徑直悄步走到那棵桂樹下,拉起一片白紗裙擺,彎膝蹲下,像那緇衣人一般擡手撿起了花。
地面上散散落落鋪著一層層碎花,見之不知千百萬瓣。如果這樣一瓣一瓣的拾,要拾到哪一年哪一月?
她纖細的手指探花去拾,比白雪更白皙,比銀桂更馥郁。
兩人互不出聲,各自撿花,直等日過中天,百鳥嚶囀,又至日暮鐘起,山嵐欲燃。黃珊累得很,也疼得恍惚,但她仍在很慢很慢的拾花。
然後那緇衣人忽而開口說話了。
他的聲音好像月下春水,松間悄箏,黃珊被疼痛浸沒到湖底般的意識仿佛被撥雲而來的明日撒落一片光輝,倏爾醒了過來。她擡睫去看他。
距離親近,緇衣人藏在僧帽下的幾痕烏發隱隱露出,眉下漆黑的雙眼中遙映著天光山色,他的目光卻滌蕩開山巔一派雲霞蒸蔚,清明透澈的散照而來。
他看著黃珊,用微笑又令人看不透的口吻道:“天色晚了,先做飯罷。”
黃珊點點頭。有心要站起來,似乎又疲憊至極做不到。
緇衣人嘴角微微翹著望向她,一手收住滿襟桂花,一手伸來,穩而輕的搭了下黃珊的手臂,將她撫了起來。
他問:“還能走麽?”
黃珊臉容愈發素白,她闔了闔眼睫,亦微笑了一下:“我可以。”
那人安靜聽了,一語不發,卻沒有放開她,反而扶她到院外的一座圓木墩上坐了。然後他俯著身,溫聲淡道:“我去拾柴,你在這裏稍坐。”他頓了頓,望著她說,“我的花給你,你替我將它們撒進水裏可以麽?”
黃珊“嗯”了一聲,曼聲緩道:“好。”
於是緇衣人笑了笑,將攏著的落花紛紛傾進她懷裏。隨後他灑然松下衣襟,回步往林間深處而去,暮色沾染在他的襟擺芒鞋上,仿佛雲之君兮扶風撥霧,霓衣來下。
黃珊低頭握起一捧柔軟的桂花,又擡眸重新望向他消失處的林間野徑。
總算是見到真人了。長生劍,白玉京。
盡管心中仍在想著如何殺人,可是撿完花的黃珊心中卻感到無比寧靜而蘊藉。她靜坐了片刻,起身尋著水聲,將滿襟桂花灑進了清溪中。
兩日後,桂花下的茅屋從一間變成了兩間。
黃珊在疊雲山中住了下來,與白玉京一起撿花。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