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101章 種菜

關燈
得到肯定的答覆, 皇帝盯著那太監, “詳細說來。”

種菜的太監趴在地上, 聲音微微發抖,“這些菜都按著荀大人送的菜種種, 方法亦半點未更改。菜田裏原本沒有水渠,奴才帶著人親自挖好水渠, 用稻草鋪好,又舀上洗米水摻著種上, 確實能種。”

“可有用其他種子再種一種?”

太監冷汗順著臉頰流下, 他以額觸地,“回陛下, 暫未。”

皇帝揮揮手, “退下罷。”他旁邊的大太監馬上使個眼色,種菜太監站起來, 躬身低頭倒退著往門外走。

皇帝放下筷子, 面上現出沈吟之色,他對身旁的大太監道:“傳張華清來。”

大太監趕忙安排, 很快, 常駐守在外的侍衛頭子走進來,跪地朝皇帝行大禮。

“這些東西都出自沈歌之手?”皇上點點桌上放著的奏折。

那本奏折正由張華清呈上,他一見便明白,忙恭聲應道:“是,根據我們的消息,此事正由沈歌弄出。”

“除此之外, 南關可有其餘異動?”

“並無,沈歌仍開著他那古怪的學院,平日裏也多帶著手下學生去種東西。他聽說河東與河上兩府後開始搗鼓這些種子,不到一月,荀大人便已將這些種子呈上來。”

皇帝瞇瞇眼,“沈歌他幼時喪母,少年喪父,有個亦師亦父的夫子?”

“回陛下,正是,他那夫子的親子名喚吳時予,與沈歌乃同年進士。”

“現今吳時予在何處?”皇帝覷一下張清華的臉色,也不強求他答,“罷了,你先退下。”

待張清華走後,皇帝對身旁的大太監說道:“傳朕口諭,無論吳予時現今在何處,都要將他調入京都來。工部侍郎乃沈歌之舅,將用水種出來的菜賜他一份。”

“是。”

這種事情不必勞煩大太監,自有別的太監去跑腿。

皇帝說完之後又道:“沈歌能想出這法子也要厚賞,他既不想做官,那便賞他一品誥命,外加絹五十匹,珠一斛,玉璧五雙。”

皇帝金口玉言,他這般一說,沈歌的身份便定下來,他日後只能以荀飛光夫人身份出現,哪怕要做官,也無甚前途。

大太監見皇帝並不現喜怒的臉色,心頭凜然,躬身領命而去。

沈歌在水裏種菜的法子在小範圍內掀起一股風潮,京都最先盛行起來,許多人家為趕潮流,都愛用水缸水盆等在家裏養幾盆菜,尤其是那些院子極小或沒院子的人家,更喜在窗臺養上一盆蔥或一盆蒜,隨吃隨割,既裝飾屋子,又實惠。

河東與河上兩府亦收到了這法子。

農人家中的土地有限,哪怕遭過災禍,此時再種糧會減產,他們亦不敢直接放棄種糧而去弄其他。

這幾年年成雖不錯,每家多少有一點餘糧,卻未寬裕到一年沒收成還能過活的地步,尤其家裏添了丁的人家,日子會過得更差一些。

好田仍要用來種糧,差一點的田要種豆等,山腳山腰等貧瘠的地方倒是能用來種菜,不過這些地貧薄,出產有限。若能在水裏種菜,事情倒好辦一些,誰家都有溝溝渠渠要排臟水,現在將菜往溝渠裏一種便是。

這年頭的溝渠相對幹凈,鄉下人家基本無甚臟東西倒出來,哪怕雞屎鴨屎也要用來做肥,能倒的頂多就是一些米水菜水,連油花都不見。

比起這個種菜的法子,朝中更稀罕種香菇,所有人先前都未想到香菇能種出來。

說是香菇,沈歌獻上來的菇類不止一種,都是肥肥胖胖,比較大朵的品種,看著很是喜人。

種菜的太監按沈歌呈上來的法子,種了兩畝地,在幾個太監的精心侍弄之下,蘑菇長得極好,幾乎一連片一連片都是,連點土星兒都瞧不見。

第一次豐收之後,太監們用籮筐將蘑菇采下來,幾大框幾大框地擺在那裏,十分討喜,若換成正經的糧食,這般豐收可要祭天告慰祖宗。

皇帝龍顏大悅,直接將蘑菇分送給諸位大臣,連沒能上朝的京都小官都能領一份。

朝中官員們這算是沾了沈歌的光,一時間荀飛光與沈歌在京都的風頭無兩,先前只聽過沈歌名字但對他不熟的,或連名字都未聽過的官員們現今對夫夫兩人熟悉得很。

連大字不識一個的婦人聽到沈歌的名字時亦會說一句,這沈大人莫不是農官轉世罷?要不然焉何能叫菜從水裏長出來。

種香菇的法子皇帝也叫人傳到河東與河上府去,這法子比種菜還簡單,用不著費心種子的事,只要上山挖長過蘑菇的土,挖來一種就可能會種出蘑菇。

縱使找到種蘑菇的地點少也不打緊,種過一次後,混入新土與木屑再種,新的土與木屑上也能長出蘑菇。

絕大部分蘑菇喜暖喜濕,只要法子對了,種出來極容易,家家戶戶都能種上一片,雖不如糧食頂餓,時常吃一些,也能省一些糧。

沈歌不知京中風潮,不過縱使知曉,他也不會太在意。

新的清淩衛在老清淩衛的帶領下已練了近半年,也算熟悉軍中生活,沈歌建議荀飛光帶他們真刀實槍地訓一訓。

正好,飛光學院軍學院中的清淩衛學子亦入學半年有餘,他們原本就有經驗,現今跟著荀飛光與韶信等人學,進益更是一日千裏,他們也需重新回到軍中好好訓上一訓。

人到位之後,便要考慮糧食軍械之事。

糧食倒不缺,荀飛光身家豐厚,百裏宜那頭縱使受到朝廷的打壓,收入減少,每月獲利依舊十分可觀。

有銀錢便能解決絕大部分事情,多付一些銀錢,糧草很快就能到位。

麻煩一些的乃是軍械。

這年頭與軍械沾一點邊的都被朝廷把控,比如鐵,比如桐油。

桐油主要用於制作藤甲,牛皮難得,清淩衛將士上下一律著藤甲。

騰乃選用柔韌的上等好騰,鞣制後編成細細密密的甲,輕便又便宜,擋個幾刀決不在話下。這些甲損壞後能及時更換,做起來也方便。

藤甲優點有許多,缺點亦不少,其中之一便是不耐用,怕火燒,怕水澆,還怕蟲蛀,故桐油十分重要。

做好的甲上刷一層桐油,防水防蛀還能防發黴。

桐油不好買,多出點銀錢,憑借荀家多年的經營,要弄到不是難事,鐵亦如此,難的只是要將它們變成成品。

這年頭囿於技術,鐵器都不大精美,絕大部分鐵礦沒辦法融化成鐵水,只能燒紅燒軟,使之變成海綿狀後鍛打,慢慢打出武器。這麽一來,鐵的含碳量下去,品質也下去了。

鐵礦難得,用這方式打造出的武器有些浪費。

沈歌面對這種情況,回去想了良久,又翻閱許多書籍,最終想起前世所聽到的一個鍛造方法。

他令人準備生鐵與鍛好的熟鐵,兩者燒軟了,用熟鐵夾著生鐵反覆鍛打,最終將兩者融合在一起,去除雜質的同時,盡量保留碳含量,鍛造出接近現代的鋼鐵。

這樣的鐵打出來的時候最終會有玫瑰一般的花紋,看著十分美麗,沈歌懶起名字,直接命名為玫紋鐵。

軍中鐵匠難找,這活計並不覆雜,沈歌幹脆讓清淩衛將士來,直接自個打造自個要用的武器。

倒不是完全叫他們自個打造,只是初期鍛鐵,將兩種鐵融合之時讓軍士們打,這也算一種訓練項目,在鍛煉大夥氣力的同時,也弄點副產品。

在他們將粗胚打出來後,再將胚子交由鐵匠去調整重心,再開刃。這麽一來鐵匠的活計大大減少,百十來個鐵匠足夠用。

荀飛光與韶信對這事都頗為重視,沈歌帶著他們親自去打鐵棚裏看。

打鐵棚裏有無數爐子在工作,沈歌特地尋來匠人改良好的鼓風機將氧氣送進爐子裏,將爐子內的溫度一升再升,整座敞開式的棚子中氣溫也跟著升高,直讓人汗流浹背。

軍士們三人一組,大多數人脫掉上裳,只著一條粗布褲子,肌肉僨張,奮力地打著鐵。

棚子裏都是叮叮咚咚的打鐵聲,眾人都十分專註,唯有極少人看到沈歌他們過來。

沈歌帶著兩人走近其中一個打鐵組,打鐵的軍士們見著沈歌忙停下,“老爺,二爺,大統領。”

沈歌朝他點頭示意,“你等先往旁邊站一站,讓你們統領試一試。”

沈歌這些年氣力增長不少,親自試過這打鐵,他接下夾著鐵的軍士的活計,示意荀飛光與韶信一人拿著一柄鐵錘,試試打鐵。

荀飛光與韶信並不計較,親自上陣打起鐵來。兩人都身懷武藝,氣力非同一般,縱使打起鐵來也有模有樣。

漸漸地,周圍軍士發現他們的到來,紛紛停下手中動作,在一旁瞧瞧看。

沈歌對打鐵這事比一般軍士還熟,他游刃有餘地換鐵,放在鐵氈上任兩人擊打,還能隨著變換位置,一時倒真像個鐵匠,只是分外俊美。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