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狀元
關燈
小
中
大
科考前, 皇帝給諸貢士訓話。
中年天子站在殿前, 他的聲音從上頭傳來, 回蕩在殿內殿外,聲音不算大, 卻格外清晰威嚴。
“朕自既位以來,已歷六次科考, 爾等考這次乃第七次。眼見天下英才皆匯聚與此,朕心甚慰……殿試過後, 諸位皆有功名在身, 日後多為一方官員。朕在此,盼爾等兢兢業業, 為國計民生, 莫負青春。”
皇帝訓完話後,著青袍的小吏們在長官一聲令下, 立刻托著托盤, 將策問紙張送至每一考生桌前。
殿試正式開始。
沈歌排名第七,很快便拿到了題目。策問紙張被卷了起來, 上面由一根小稠條系著。
沈歌打開題目, 只見上頭幾個大字寫著:
南方洋夷進犯,百姓不堪其擾,有將提議堅壁清野,有官認為有失大國風範,卿意如何?
居然在問軍事!這題目居然在問軍事!
沈歌仔細將題目從頭看一遍,心裏飛速思量。
殿內其餘考生大多懵了, 許多人甚至不知堅壁清野為何意。
大燕朝此時方傳至二世,科考不過舉行數十次罷了。以往殿試策問多問政事,問稅,問案,問牧民之策,這還是第一次問及軍事。
這道策論並不完全是軍事,總體來說還是政事為主,翻譯過來便是:南邊洋夷常侵擾我朝,沿岸居民不堪其擾,現下要如何處理,是戰還是避?
這年頭信息極不發達,許多東西考生壓根不知道南方戰事結果如何,洋夷指何人,從哪來,乍然面臨這種問題,自然無從下手。
沈歌看到這題目冷汗一下便下來,不是因題目之難,而是因歷史之雷同。
堅壁清野出自《三國志·魏書·荀彧傳》,堅壁指修築堡壘,清野則是收攏糧食,使敵人既攻不下據點,又搶不到物資,自然無法進犯。
他前世時,但凡有點文化之人都不會忘記那一段近代史。先順治後乾隆,堅壁清野,閉關鎖國,連續幾任清帝的行為最終將整個國家拖入深淵,貽害萬年。
沈歌沒想到歷史會重演,而他會成為這段歷史的親歷者。
定定神,沈歌拿出稿紙,在紙上寫下第一個字。
“……人言常道我大燕地大物博,殊不知外夷更為廣闊,連山排海,比大燕大者不知凡幾……今日洋夷堅船利器,我朝已不堪其擾,有人想著退而避之。一年,兩年,十年,待洋夷船愈堅,器愈利,我朝待如何?……”
“明知外有強敵而視若不見,不思防範,不奪勝利,不與之交流。強敵日強,然我朝毫無長進,後果可想而知。……”
“三歲小兒皆知掩耳盜鈴之典,以堅壁清野消極抵抗,就如一百姓夜半知曉外有窮兇極惡之盜匪,於是悄然回家中關門閉戶,藏於被中,不聽不看不想,只求能安然度夜。殊不知盜匪狼子野心,焉能放過眼前肥肉?或早或晚,此子終淪為盜匪口中之食。我朝亦然,都道我朝地大物博,外夷焉能放過這膏腴之地?”
“……常言道堵不如疏,軍事上亦如此,我朝軍械已明顯不如外夷,何不痛定思痛,放下無謂的成見,師夷長技以制夷?”
沈歌心中激憤,揮毫在草紙之上筆走龍蛇,其餘舉子還在苦苦思索,他筆下已成章。
一頁紙,兩頁紙,沈歌如鯁在喉,不吐不快。
時辰尚早,沈歌手下的都是草章,他寫於自個看,也不在意規矩法度,心中有話,筆下便有字。
待二次潤色時,他才需要仔細斟酌,刪去不合時宜的部分,而後再用館閣體,仔仔細細謄抄至卷上。
沈歌寫得投入,與別個抓耳撓腮的貢士大不相同,列與大殿兩側的文武百官頻頻將目光投至他身上。
皇帝已在他身後站了良久,面色隨著沈歌筆下文字或憂或怒或若有所思,沈歌一無所覺。
沈歌寫得興起,一口氣寫完三千餘字的長文,從駁斥堅壁清野的弊端到開放沿海,建設海軍的可行性與好處,洋洋灑灑足足寫滿五張紙。
本朝優待文官,極少有人因言獲罪,沈歌自然不懼因這份卷子被治罪。
縱使皇帝心胸再狹窄,也不至於連這些話都聽不進去,何況今上雖與他荀哥不和,卻也不是那等昏庸之主,不至於怪罪。
沈歌對日後升官並無期望,是以他敢寫,能寫,寫得還力求一針見血,刺醒皇帝,避免整個大燕朝再走上閉關鎖國之路。
沈歌寫完第一遍,修修改改,將言辭太過冒犯之處修得婉轉一些,不過縱使這樣,整張卷子還是透入著滿滿的桀驁之感。
自漢代以來,炎黃子孫便在中庸之路上越走越遠,沈歌將筆下文章看了又看,估摸他那文章應當不會太討考官喜歡,不由有些無奈又得意地笑笑。
他自己倒是極喜歡這篇文章,他自學會寫文章以來,極少有這種寫得酣暢淋漓,身心皆爽之感。
將文章仔細修了兩三遍,太陽已過正中,沈歌拿出先前領的宮餅,又向太監要了杯水,就著溫水將餅草草吃下兩三個。
從始至終,沈歌都不知皇帝曾在他背後站過良久。
周圍貢士盡皆奮筆疾書,伏案苦寫。
沈歌用完午餐,活動活動手腕,重新鋪紙磨墨,謄抄卷子。
殿試很大部分考的就是書法,館閣體要求字跡烏黑、方正、光沼、等大,若非全神貫註,很容易便寫錯。
沈歌仔仔細細將改好的卷子抄上一遍,放到一旁慢慢等它幹燥。最後出來的卷子,字跡端正秀麗,文辭優美而又不失深度,看著便令人賞心悅目。
無論他人評價如何,沈歌自己很滿意殿試這份卷子。
申時與酉時交替之間,有太監在外頭敲鐘,示意考試結束。
鐘聲莊嚴,所有考生靜候收卷,待小吏將卷子收上去後,考生們方按名次排著隊,跟著引導的太監往宮外走去。
荀飛光在宮門前等沈歌,見他出來,兩人一道上了馬車。
荀飛光見他疲倦的臉,讓讓位置,令沈歌曲腿躺著,腦袋枕與他腿上,“先睡一會,到家後叫你。”
沈歌拉過他的手,令他攬著自己,滿足地喟嘆一聲,懶洋洋說道:“殿試問南邊是否要堅壁清野以拒洋夷,我以反對為答,寫了整整五張紙。恐怕考官們不會喜歡我的文章,不過我自個很滿意。”
“我觀陛下在你身後站了近半個時辰,無論考官喜不喜你的文章,最終都會將它放到前十,呈至禦覽。”
“何時之事?我怎麽一點都不知?”沈歌從下往上看荀飛光的臉,滿臉驚訝,見他不似開玩笑,方捂臉嘆道:“嗳,我未免太遲鈍了些,一點都未察覺陛下在我身後待了這麽久。”
“就在你起草文章那會兒,陛下從你寫第二張草紙開始看,一直看你寫完第五張方移步。”
沈歌道:“那版我寫得最鋒芒畢露,就差沒指著那些要堅壁清野的大人鼻子,罵他們見識短淺了,終稿倒是委婉了一些。”
荀飛光淡淡道:“縱使罵了也無妨,陛下不會與你計較這個。”
入朝為官,不得罪人的方是庸才。
沈歌想想也是,反正他又沒罵皇帝昏庸。
沈歌考完便將這事甩在腦後,只是在荀府靜靜待殿試結果。
當晚,皇帝陛下拿了出沈歌寫的草稿,在燈下看了又看,在禦前作陪的乃是大皇子。
大皇子為先皇後所生,既長且嫡,皇帝非常愛重這名長子,時常將其帶在身旁教導。
百官皆有默契,只要皇長子未有大錯,日後太子之位必落於他頭上。
皇帝看完臉上表情未變,他將沈歌之文遞給大皇子,“瞧瞧。”
沈歌第一版的草稿一共有五張紙,上面多有塗改,寫得也比較潦草,好在他字不錯,寫成這樣也不覺難看。
大皇子接過草稿,仔細看過一遍,眉峰一直皺著。
“如何?”正值壯年的皇帝在燈下問。
大皇子目光仍盯在草稿上,喃喃答:“太大膽了,這沈歌也就仗著他背後之人是荀國公,方敢這麽寫罷。”
嘲諷大臣見識短淺,最終不就在罵他們父皇昏庸麽?要不然怎會讓見識短淺的臣子混在朝堂上?大皇子心中感慨,當真初生牛犢不怕虎,哪怕是荀飛光少年時,也不敢這麽寫啊。
皇帝對他之言並未做評,轉手又遞了幾張寫滿字的草紙給他,“這些皆是前十貢士所做。”
大皇子接過一一仔細看完。
大皇子十幾年間飽經名宿大儒教導,近年又常被今上帶在身側,見識自然不差,他一眼便看出其餘貢士之文遠不如沈歌,並非文采不如,而是立意不及。
“這些文章與沈歌之文相比如何?”
大皇子遲疑一下,點評道:“稍顯淺薄,深度不夠。”
能考上貢士,還是前十的貢士,這些人的文章自然也不差,哪怕僅是草稿,都具一定的可讀性。
若無沈歌文章珠玉在前,大皇子看完幾篇文後,怎麽也得一讚,然看完沈歌文章後,再來看這幾篇,就有些索然無味。
文不怕寫得差,就怕有對比。
沈歌之文無論從眼界,還是從哲理方面,皆勝其餘貢士一籌。
其餘人寫的大多是書生之言,對他們上位者來說,用處不大。而沈歌寫的則是諫臣之言,讀來發人深省。
皇帝長嘆,“可惜此子這等眼界,卻與荀卿有相守之意。”
皇帝先前看到沈歌會試的文章,心頭唯有淡淡的可惜之意。現如今看到他殿試之文,心中卻充滿了巨大的遺憾,不是遺憾沈歌與高官厚祿無緣,而是遺憾沈歌無志於朝堂,無法君臣相扶,共創一番大業。
大皇子心中也有些可惜,這等人才,走哪條路都是坦途大道,非要選一條羊腸小路去走。
皇帝看過沈歌文章之後按下不表,待禮部將殿試名次送上來後,皇帝一看,沈歌排名第四,正是傳臚,二甲第一。
當日殿試,眾目睽睽之下,皇帝在沈歌身後站了近半個時辰,只要眼睛不瞎的人,都知曉今上對這位沈公子的賞識之意,主考自然不敢令他落出前十。
皇帝問:“沈卿之文,仍當不得一甲?”
主考答:“沈貢士之文文質兼美,可惜差些法度,字跡也不若一甲之文工整。”
春闈乃國之大事,所有考官皆在殿內應答。
皇帝看他一眼:“進士所選乃國家棟梁,朕從未聽聞哪位官員是以文辭治天下,也未聽聞哪位官員以字跡治國。王右軍字跡天下第一,不見他政績。卿等難不成以為一甲幾位字能勝王右軍?”
皇帝此話一出,眾人皆知他對這結果極不滿,一時斂眉屏息,不敢說話。
沈歌文章寫得確實不錯,不過太不敬前輩,考官們對他文章本能地不喜,能定傳臚之位,已是他的僥幸。
考官們定排位時,卷子乃糊了名字,能排第幾全憑文章字跡判斷,拆開後眾人方知排第四的是沈歌,倒無特地針對之意。
當然,考官們也並未優待他,見他在前十,便未管。
一陣靜默後,考官們互看一眼,自臉上表情看,他們皆已作出妥協。
主考道:“如此沈歌之文確實能排一甲。臣觀沈歌姿儀甚美,不如以探花之位待之?”
皇帝目光從他們臉上掃過,“諸卿亦是進士出身,此刻觀這十篇文章,只觀內容,誰能占其首?”
只看內容,自然是沈歌寫得最好。
眾位大臣又不瞎,論切題,沈歌遠勝諸人。
主考在眾目睽睽之下,只得拈著胡須點頭承認,“這樣來看,確實沈歌之文拔得頭籌。”
皇帝沈聲道:“既然如此,如何要將他排至第三?朕只聞人因容顏太醜而受累,不想姿儀太美,也會吃虧。這沈歌明明有狀元之才,卻要令他屈居第三,恐怕名山大川內所隱的隱士見狀,越發不願來科考。朕將科考交與汝等,汝等便這麽辦事?”
眾考官被問得冷汗涔涔,啞口無言。
最終迫於皇帝的壓力,所有考官一致通過,確立沈歌為狀元。
皇帝將前十文章一一看過,又調整幾個排位。
至此,春闈塵埃落定。
沈歌乃本朝第一位不及弱冠的狀元,亦是本朝第一位姿容比探花還盛的狀元。
私下,大皇子問:“父皇,不是說這沈歌是荀國公之人麽?”為何還以狀元之位相待?
皇帝沈默一瞬,答他:“朕願與他有君臣之情誼,故而以狀元之位相待。”
大皇子聽完,心中暗自咋舌,他父皇對沈歌評價之高,前所未聞。
一個小小的沈歌,一入京便掀動整個京都,若有狀元之身,荀家主母之位,未來還不定會掀起多大波瀾。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中年天子站在殿前, 他的聲音從上頭傳來, 回蕩在殿內殿外,聲音不算大, 卻格外清晰威嚴。
“朕自既位以來,已歷六次科考, 爾等考這次乃第七次。眼見天下英才皆匯聚與此,朕心甚慰……殿試過後, 諸位皆有功名在身, 日後多為一方官員。朕在此,盼爾等兢兢業業, 為國計民生, 莫負青春。”
皇帝訓完話後,著青袍的小吏們在長官一聲令下, 立刻托著托盤, 將策問紙張送至每一考生桌前。
殿試正式開始。
沈歌排名第七,很快便拿到了題目。策問紙張被卷了起來, 上面由一根小稠條系著。
沈歌打開題目, 只見上頭幾個大字寫著:
南方洋夷進犯,百姓不堪其擾,有將提議堅壁清野,有官認為有失大國風範,卿意如何?
居然在問軍事!這題目居然在問軍事!
沈歌仔細將題目從頭看一遍,心裏飛速思量。
殿內其餘考生大多懵了, 許多人甚至不知堅壁清野為何意。
大燕朝此時方傳至二世,科考不過舉行數十次罷了。以往殿試策問多問政事,問稅,問案,問牧民之策,這還是第一次問及軍事。
這道策論並不完全是軍事,總體來說還是政事為主,翻譯過來便是:南邊洋夷常侵擾我朝,沿岸居民不堪其擾,現下要如何處理,是戰還是避?
這年頭信息極不發達,許多東西考生壓根不知道南方戰事結果如何,洋夷指何人,從哪來,乍然面臨這種問題,自然無從下手。
沈歌看到這題目冷汗一下便下來,不是因題目之難,而是因歷史之雷同。
堅壁清野出自《三國志·魏書·荀彧傳》,堅壁指修築堡壘,清野則是收攏糧食,使敵人既攻不下據點,又搶不到物資,自然無法進犯。
他前世時,但凡有點文化之人都不會忘記那一段近代史。先順治後乾隆,堅壁清野,閉關鎖國,連續幾任清帝的行為最終將整個國家拖入深淵,貽害萬年。
沈歌沒想到歷史會重演,而他會成為這段歷史的親歷者。
定定神,沈歌拿出稿紙,在紙上寫下第一個字。
“……人言常道我大燕地大物博,殊不知外夷更為廣闊,連山排海,比大燕大者不知凡幾……今日洋夷堅船利器,我朝已不堪其擾,有人想著退而避之。一年,兩年,十年,待洋夷船愈堅,器愈利,我朝待如何?……”
“明知外有強敵而視若不見,不思防範,不奪勝利,不與之交流。強敵日強,然我朝毫無長進,後果可想而知。……”
“三歲小兒皆知掩耳盜鈴之典,以堅壁清野消極抵抗,就如一百姓夜半知曉外有窮兇極惡之盜匪,於是悄然回家中關門閉戶,藏於被中,不聽不看不想,只求能安然度夜。殊不知盜匪狼子野心,焉能放過眼前肥肉?或早或晚,此子終淪為盜匪口中之食。我朝亦然,都道我朝地大物博,外夷焉能放過這膏腴之地?”
“……常言道堵不如疏,軍事上亦如此,我朝軍械已明顯不如外夷,何不痛定思痛,放下無謂的成見,師夷長技以制夷?”
沈歌心中激憤,揮毫在草紙之上筆走龍蛇,其餘舉子還在苦苦思索,他筆下已成章。
一頁紙,兩頁紙,沈歌如鯁在喉,不吐不快。
時辰尚早,沈歌手下的都是草章,他寫於自個看,也不在意規矩法度,心中有話,筆下便有字。
待二次潤色時,他才需要仔細斟酌,刪去不合時宜的部分,而後再用館閣體,仔仔細細謄抄至卷上。
沈歌寫得投入,與別個抓耳撓腮的貢士大不相同,列與大殿兩側的文武百官頻頻將目光投至他身上。
皇帝已在他身後站了良久,面色隨著沈歌筆下文字或憂或怒或若有所思,沈歌一無所覺。
沈歌寫得興起,一口氣寫完三千餘字的長文,從駁斥堅壁清野的弊端到開放沿海,建設海軍的可行性與好處,洋洋灑灑足足寫滿五張紙。
本朝優待文官,極少有人因言獲罪,沈歌自然不懼因這份卷子被治罪。
縱使皇帝心胸再狹窄,也不至於連這些話都聽不進去,何況今上雖與他荀哥不和,卻也不是那等昏庸之主,不至於怪罪。
沈歌對日後升官並無期望,是以他敢寫,能寫,寫得還力求一針見血,刺醒皇帝,避免整個大燕朝再走上閉關鎖國之路。
沈歌寫完第一遍,修修改改,將言辭太過冒犯之處修得婉轉一些,不過縱使這樣,整張卷子還是透入著滿滿的桀驁之感。
自漢代以來,炎黃子孫便在中庸之路上越走越遠,沈歌將筆下文章看了又看,估摸他那文章應當不會太討考官喜歡,不由有些無奈又得意地笑笑。
他自己倒是極喜歡這篇文章,他自學會寫文章以來,極少有這種寫得酣暢淋漓,身心皆爽之感。
將文章仔細修了兩三遍,太陽已過正中,沈歌拿出先前領的宮餅,又向太監要了杯水,就著溫水將餅草草吃下兩三個。
從始至終,沈歌都不知皇帝曾在他背後站過良久。
周圍貢士盡皆奮筆疾書,伏案苦寫。
沈歌用完午餐,活動活動手腕,重新鋪紙磨墨,謄抄卷子。
殿試很大部分考的就是書法,館閣體要求字跡烏黑、方正、光沼、等大,若非全神貫註,很容易便寫錯。
沈歌仔仔細細將改好的卷子抄上一遍,放到一旁慢慢等它幹燥。最後出來的卷子,字跡端正秀麗,文辭優美而又不失深度,看著便令人賞心悅目。
無論他人評價如何,沈歌自己很滿意殿試這份卷子。
申時與酉時交替之間,有太監在外頭敲鐘,示意考試結束。
鐘聲莊嚴,所有考生靜候收卷,待小吏將卷子收上去後,考生們方按名次排著隊,跟著引導的太監往宮外走去。
荀飛光在宮門前等沈歌,見他出來,兩人一道上了馬車。
荀飛光見他疲倦的臉,讓讓位置,令沈歌曲腿躺著,腦袋枕與他腿上,“先睡一會,到家後叫你。”
沈歌拉過他的手,令他攬著自己,滿足地喟嘆一聲,懶洋洋說道:“殿試問南邊是否要堅壁清野以拒洋夷,我以反對為答,寫了整整五張紙。恐怕考官們不會喜歡我的文章,不過我自個很滿意。”
“我觀陛下在你身後站了近半個時辰,無論考官喜不喜你的文章,最終都會將它放到前十,呈至禦覽。”
“何時之事?我怎麽一點都不知?”沈歌從下往上看荀飛光的臉,滿臉驚訝,見他不似開玩笑,方捂臉嘆道:“嗳,我未免太遲鈍了些,一點都未察覺陛下在我身後待了這麽久。”
“就在你起草文章那會兒,陛下從你寫第二張草紙開始看,一直看你寫完第五張方移步。”
沈歌道:“那版我寫得最鋒芒畢露,就差沒指著那些要堅壁清野的大人鼻子,罵他們見識短淺了,終稿倒是委婉了一些。”
荀飛光淡淡道:“縱使罵了也無妨,陛下不會與你計較這個。”
入朝為官,不得罪人的方是庸才。
沈歌想想也是,反正他又沒罵皇帝昏庸。
沈歌考完便將這事甩在腦後,只是在荀府靜靜待殿試結果。
當晚,皇帝陛下拿了出沈歌寫的草稿,在燈下看了又看,在禦前作陪的乃是大皇子。
大皇子為先皇後所生,既長且嫡,皇帝非常愛重這名長子,時常將其帶在身旁教導。
百官皆有默契,只要皇長子未有大錯,日後太子之位必落於他頭上。
皇帝看完臉上表情未變,他將沈歌之文遞給大皇子,“瞧瞧。”
沈歌第一版的草稿一共有五張紙,上面多有塗改,寫得也比較潦草,好在他字不錯,寫成這樣也不覺難看。
大皇子接過草稿,仔細看過一遍,眉峰一直皺著。
“如何?”正值壯年的皇帝在燈下問。
大皇子目光仍盯在草稿上,喃喃答:“太大膽了,這沈歌也就仗著他背後之人是荀國公,方敢這麽寫罷。”
嘲諷大臣見識短淺,最終不就在罵他們父皇昏庸麽?要不然怎會讓見識短淺的臣子混在朝堂上?大皇子心中感慨,當真初生牛犢不怕虎,哪怕是荀飛光少年時,也不敢這麽寫啊。
皇帝對他之言並未做評,轉手又遞了幾張寫滿字的草紙給他,“這些皆是前十貢士所做。”
大皇子接過一一仔細看完。
大皇子十幾年間飽經名宿大儒教導,近年又常被今上帶在身側,見識自然不差,他一眼便看出其餘貢士之文遠不如沈歌,並非文采不如,而是立意不及。
“這些文章與沈歌之文相比如何?”
大皇子遲疑一下,點評道:“稍顯淺薄,深度不夠。”
能考上貢士,還是前十的貢士,這些人的文章自然也不差,哪怕僅是草稿,都具一定的可讀性。
若無沈歌文章珠玉在前,大皇子看完幾篇文後,怎麽也得一讚,然看完沈歌文章後,再來看這幾篇,就有些索然無味。
文不怕寫得差,就怕有對比。
沈歌之文無論從眼界,還是從哲理方面,皆勝其餘貢士一籌。
其餘人寫的大多是書生之言,對他們上位者來說,用處不大。而沈歌寫的則是諫臣之言,讀來發人深省。
皇帝長嘆,“可惜此子這等眼界,卻與荀卿有相守之意。”
皇帝先前看到沈歌會試的文章,心頭唯有淡淡的可惜之意。現如今看到他殿試之文,心中卻充滿了巨大的遺憾,不是遺憾沈歌與高官厚祿無緣,而是遺憾沈歌無志於朝堂,無法君臣相扶,共創一番大業。
大皇子心中也有些可惜,這等人才,走哪條路都是坦途大道,非要選一條羊腸小路去走。
皇帝看過沈歌文章之後按下不表,待禮部將殿試名次送上來後,皇帝一看,沈歌排名第四,正是傳臚,二甲第一。
當日殿試,眾目睽睽之下,皇帝在沈歌身後站了近半個時辰,只要眼睛不瞎的人,都知曉今上對這位沈公子的賞識之意,主考自然不敢令他落出前十。
皇帝問:“沈卿之文,仍當不得一甲?”
主考答:“沈貢士之文文質兼美,可惜差些法度,字跡也不若一甲之文工整。”
春闈乃國之大事,所有考官皆在殿內應答。
皇帝看他一眼:“進士所選乃國家棟梁,朕從未聽聞哪位官員是以文辭治天下,也未聽聞哪位官員以字跡治國。王右軍字跡天下第一,不見他政績。卿等難不成以為一甲幾位字能勝王右軍?”
皇帝此話一出,眾人皆知他對這結果極不滿,一時斂眉屏息,不敢說話。
沈歌文章寫得確實不錯,不過太不敬前輩,考官們對他文章本能地不喜,能定傳臚之位,已是他的僥幸。
考官們定排位時,卷子乃糊了名字,能排第幾全憑文章字跡判斷,拆開後眾人方知排第四的是沈歌,倒無特地針對之意。
當然,考官們也並未優待他,見他在前十,便未管。
一陣靜默後,考官們互看一眼,自臉上表情看,他們皆已作出妥協。
主考道:“如此沈歌之文確實能排一甲。臣觀沈歌姿儀甚美,不如以探花之位待之?”
皇帝目光從他們臉上掃過,“諸卿亦是進士出身,此刻觀這十篇文章,只觀內容,誰能占其首?”
只看內容,自然是沈歌寫得最好。
眾位大臣又不瞎,論切題,沈歌遠勝諸人。
主考在眾目睽睽之下,只得拈著胡須點頭承認,“這樣來看,確實沈歌之文拔得頭籌。”
皇帝沈聲道:“既然如此,如何要將他排至第三?朕只聞人因容顏太醜而受累,不想姿儀太美,也會吃虧。這沈歌明明有狀元之才,卻要令他屈居第三,恐怕名山大川內所隱的隱士見狀,越發不願來科考。朕將科考交與汝等,汝等便這麽辦事?”
眾考官被問得冷汗涔涔,啞口無言。
最終迫於皇帝的壓力,所有考官一致通過,確立沈歌為狀元。
皇帝將前十文章一一看過,又調整幾個排位。
至此,春闈塵埃落定。
沈歌乃本朝第一位不及弱冠的狀元,亦是本朝第一位姿容比探花還盛的狀元。
私下,大皇子問:“父皇,不是說這沈歌是荀國公之人麽?”為何還以狀元之位相待?
皇帝沈默一瞬,答他:“朕願與他有君臣之情誼,故而以狀元之位相待。”
大皇子聽完,心中暗自咋舌,他父皇對沈歌評價之高,前所未聞。
一個小小的沈歌,一入京便掀動整個京都,若有狀元之身,荀家主母之位,未來還不定會掀起多大波瀾。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