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皇後(上)
關燈
小
中
大
回到桓府,我將寧壽縣主的話稟報大長公主。
“這是寧壽縣主所言?”她訝然道。
我說:“正是。”
“豫章王未應許麽?”她問。
我說:“豫章王不曾言明, 只教奴婢將禮物帶回。”
大長公主沈吟, 少頃, 冷笑。
“這老狐貍,不過是在假裝罷了。”她說, “卻將女兒推到面前來。”
我道:“如此說來, 豫章王卻是無妨了?”
“他不過見風使舵, 有甚可妨?”大長公主道, “不必管他。”
正說話間, 一名內侍拿著在外稟報,說桓鑒的妻子王氏送了帖子來,要呈與大長公主過目。
大長公主吩咐入內,待得看過,笑了起來。
“那邊果然還要著急些,已有了消息。”她說著,將帖子遞給我。
我接過看, 只見桓鑒府中的秋牡丹開了, 邀大長公主明日去賞花。帖中還說, 還有親眷家的女眷一同觀賞。
這帖子看上去甚是尋常, 但上回大長公主去謝暄府上時,以此事暗示, 謝氏眾人皆久居官場, 豈有不明之理。
第二日, 大長公主妝扮一番, 仍舊帶上去,乘著馬車,如約去往昌邑侯府。
昌邑侯夫人王氏,與大長公主是姒娣。雖不住在一處,但平時素有來往。朝中雖禁絕游樂,但主要針對的是男人。各家女眷平日往來串門走動,仍是自如。
還未進門,王氏已經迎將出來。
“公主今日怎來得這麽遲?”她行過了禮,笑道,“妾險些以為公主不來了,正要遣人去請。”
大長公主道:“今日起身晚了些,故而來遲。”說罷,她看看門內,道,“都到了?”
王氏微笑:“早到了,就等公主。”
大長公主亦笑了笑,隨她一道入內。
昌邑侯府的花園很大,侯夫人喜好南方花草,在園中建了幾處溫室,從南方移栽了許多名花珍木,在雒陽頗為出名。
北方氣候較南方涼得更早,溫室中,秋牡丹已經開成一片,紅艷艷的,甚是奪目。果不其然,太子妃謝氏也在,陪在她身旁的,是謝歆的夫人郭氏。
眾人見了禮,大長公主看著太子妃,含笑道,“太子妃今日甚是不錯,皇太孫怎不見同來?”
太子妃道:“太孫在宮學受教,不得出來,故只有妾一人。”
大長公主頷首。
眾人寒暄一番,郭氏對王氏道:“妾記得去年,夫人府中的蘭花也開得甚好,太子妃甚喜,不知如今開花不曾?”
王氏道:“開了些,只是今年生得不佳,未敢邀諸位觀賞。”
郭氏道:“那有何妨。”
太子妃對大長公主道:“妾問公主亦好蘭花,今日既來此,不若一道觀賞,如何?”
大長公主微笑:“太子妃相邀,豈有不願之理?”
*****
蘭花名貴,溫室獨在花園一角。還未入內,已經聞得陣陣幽香。
溫室不大,除了我,便只有大長公主和太子妃兩人。我落後幾步跟著,四下裏張望。只見王氏的蘭花品種甚多,有溫室的養育,不少盆中的花朵正在盛放,或素雅或鮮艷,姿態各異。
“果然芬芳無匹。”大長公主在溫室中,一邊散步一邊讚嘆道,“王夫人育蘭,確名不虛傳。”
太子妃沒有言語,待大長公主轉過頭來,忽然,她向大長公主跪下,伏地一拜,“乞大長公主救妾母子!”
大長公主大驚:“太子妃這是做甚!”說著,向我使個眼色。
我了然,走到溫室門邊去,以防閑人闖入。
大長公主將太子妃攙起,她擡頭,已是涕淚縱橫。
“大長公主明鑒。”太子妃聲音顫抖,“那日在父親府上聞得公主一番話語,妾回宮之後,久久不能寐。妾思量許久,心中之苦,或只有公主可解。”
大長公主問:“到底何事?”
太子妃擦著眼淚,道:“乃是太子之事。”
大長公主訝道:“太子?”
“正是。”太子妃擦著眼淚,道,“自太子監國以來,他每日行樂,不問政事。妾與東宮諸內官皆憂心忡忡,太子不但不聽,凡有勸誡便要發怒。從前以來,太子因聽信荀良娣讒言,對妾母子已是甚為厭惡,如今更是變本加厲。妾曾勸諫太子保重身體,不可徹夜飲酒,太子竟也暴怒,將妾毆傷……”說到難過之處,太子妃又哭泣起來。
大長公主安撫著,扶著她,在旁邊的茵席上坐下。
“因得荀氏煽動,太子深恨妾母子,常懷廢黜之心。”太子妃拭了淚水,繼續道,“妾即便身死,亦無所怨言。然太孫仍年幼,前番生病,便是因此事亦受了驚嚇。”
“竟有這等事?”大長公主皺眉,怒道,“那荀氏何人,竟敢無法無天。”
太子妃掩面泣道:“荀氏乃太傅侄女,仗著見寵於太子,一向橫行東宮。如今太傅得勢,此婦愈發囂張,連妾與太孫亦不放在眼裏。”
大長公主安慰道:“你且莫難過,此事妾已知曉。皇太孫乃陛下所立,亦為儲君,妾便是拼上性命,也必不讓奸佞得逞!”
太子妃聞言,神色大慟。
“若公主可助妾母子,妾便是肝腦塗地以報亦在所不辭!”她再拜道。
“太子妃快快請起。”大長公主將她扶起來,看著她,嘆口氣,“荀良娣之所以肆無忌憚,乃是因為太傅。自從陛下臥病,荀黨橫行,早已招致朝野不滿。然此事要處置,只怕牽連甚廣。不知太子妃求助於妾,富平鄉侯可知曉?”
“妾父知曉。”太子妃道,“只是父親受太傅監視,不得前來。妾已是心神煎迫,故而與母親來向公主陳情。”
我心想,這謝歆倒也謹慎,想來他讓太子妃前來,乃是為了先試探大長公主虛實,不料太子妃忍不住,將事情全都說了出來。
大長公主微笑,道:“如此,太子妃放心,妾必不負所托。”
*****
大長公主在溫室中與太子妃商議了許久,將事情細處大致商定。
對於司馬門屯衛之事,太子妃一口答應,道:“此事妾可擔保,必萬無一失。”
大長公主頷首:“得太子妃如此言語,妾可心安了。”
一個多時辰之後,二人才從溫室中出來。分別之時,太子妃已經全無愁怨之色,面含笑意,精神抖擻。
回桓府的路上,大長公主問我:“如今關節大致已通,下一步該如何?”
我說:“仍是那殿中諸將之事。”
大長公主頷首,卻問我:“你蔔問之時,上天不曾示下別的路麽?”
我說:“只怕是殿中諸將關乎天子,上天未以明示。”
大長公主皺了皺眉,沒有言語。
馬車回到桓府時,太陽已經偏西。大長公主才從馬車上下來,李氏走過來。
“公主,”她低聲道,“有人說要見公主,在白馬寺等候至申時二刻。”
大長公主看她神色不定,問:“何人?”
李氏沒有言語,卻從袖中掏出一片紙,上面有一個小小的印痕,卻是皇後之印。
大長公主露出驚詫之色。
據李氏說,午後,她在睡覺時,被人叫醒,說府外有人要見她。
李氏只得出去,卻見是個從前在宮中認識的宮人,如今在皇後身邊服侍。
那宮人給了她這紙片,讓她轉告大長公主,便走了。
大長公主聽完,沈吟了一會,讓李氏退下。
“以你之見,皇後見我,所為何事?”她問道。
我說:“恐怕與公主乃為同一事。”
大長公主頷首:“我亦是此想。皇後日日在宮中,恐怕比我還要焦慮。”說罷,又問,“若皇後要與我聯手,可應許否?”
我說:“這要看公主要倒荀尚,還是要倒太子。”
大長公主道:“此話怎講?”
我說:“公主倒荀尚,乃為鋤奸;謝氏倒荀尚,乃為保皇太孫。公主與謝氏之意,皆在皇太孫。”
大長公主頷首:“正是。”
“而皇後不然,皇後出手,必是要立二皇子。”
大長公主神色一變:“皇後竟有這般野心?”
我說:“若大長公主是皇後,恐怕亦無從可選。荀氏雖倒,然太子乃儲君。在太子眼中,到荀可絕非功勞,而是大罪。若由他承繼大統,皇後怎會安心。”
大長公主眉頭蹙起,好一會,頷首道:“言之有理。”
“皇後必不知公主打算,此來恐怕只為一事。”
“何事?”
“太後詔書。”我說,“皇後與太後素不親近,她出面去求,只怕太後不允。”
大長公主目光一動。
“如此,我知曉了。”她說罷,想了想,重新坐到車上,吩咐車夫去白馬寺。
我問:“公主要去見皇後?”
大長公主淡淡一笑:“不過是見一面,去又何妨?”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這是寧壽縣主所言?”她訝然道。
我說:“正是。”
“豫章王未應許麽?”她問。
我說:“豫章王不曾言明, 只教奴婢將禮物帶回。”
大長公主沈吟, 少頃, 冷笑。
“這老狐貍,不過是在假裝罷了。”她說, “卻將女兒推到面前來。”
我道:“如此說來, 豫章王卻是無妨了?”
“他不過見風使舵, 有甚可妨?”大長公主道, “不必管他。”
正說話間, 一名內侍拿著在外稟報,說桓鑒的妻子王氏送了帖子來,要呈與大長公主過目。
大長公主吩咐入內,待得看過,笑了起來。
“那邊果然還要著急些,已有了消息。”她說著,將帖子遞給我。
我接過看, 只見桓鑒府中的秋牡丹開了, 邀大長公主明日去賞花。帖中還說, 還有親眷家的女眷一同觀賞。
這帖子看上去甚是尋常, 但上回大長公主去謝暄府上時,以此事暗示, 謝氏眾人皆久居官場, 豈有不明之理。
第二日, 大長公主妝扮一番, 仍舊帶上去,乘著馬車,如約去往昌邑侯府。
昌邑侯夫人王氏,與大長公主是姒娣。雖不住在一處,但平時素有來往。朝中雖禁絕游樂,但主要針對的是男人。各家女眷平日往來串門走動,仍是自如。
還未進門,王氏已經迎將出來。
“公主今日怎來得這麽遲?”她行過了禮,笑道,“妾險些以為公主不來了,正要遣人去請。”
大長公主道:“今日起身晚了些,故而來遲。”說罷,她看看門內,道,“都到了?”
王氏微笑:“早到了,就等公主。”
大長公主亦笑了笑,隨她一道入內。
昌邑侯府的花園很大,侯夫人喜好南方花草,在園中建了幾處溫室,從南方移栽了許多名花珍木,在雒陽頗為出名。
北方氣候較南方涼得更早,溫室中,秋牡丹已經開成一片,紅艷艷的,甚是奪目。果不其然,太子妃謝氏也在,陪在她身旁的,是謝歆的夫人郭氏。
眾人見了禮,大長公主看著太子妃,含笑道,“太子妃今日甚是不錯,皇太孫怎不見同來?”
太子妃道:“太孫在宮學受教,不得出來,故只有妾一人。”
大長公主頷首。
眾人寒暄一番,郭氏對王氏道:“妾記得去年,夫人府中的蘭花也開得甚好,太子妃甚喜,不知如今開花不曾?”
王氏道:“開了些,只是今年生得不佳,未敢邀諸位觀賞。”
郭氏道:“那有何妨。”
太子妃對大長公主道:“妾問公主亦好蘭花,今日既來此,不若一道觀賞,如何?”
大長公主微笑:“太子妃相邀,豈有不願之理?”
*****
蘭花名貴,溫室獨在花園一角。還未入內,已經聞得陣陣幽香。
溫室不大,除了我,便只有大長公主和太子妃兩人。我落後幾步跟著,四下裏張望。只見王氏的蘭花品種甚多,有溫室的養育,不少盆中的花朵正在盛放,或素雅或鮮艷,姿態各異。
“果然芬芳無匹。”大長公主在溫室中,一邊散步一邊讚嘆道,“王夫人育蘭,確名不虛傳。”
太子妃沒有言語,待大長公主轉過頭來,忽然,她向大長公主跪下,伏地一拜,“乞大長公主救妾母子!”
大長公主大驚:“太子妃這是做甚!”說著,向我使個眼色。
我了然,走到溫室門邊去,以防閑人闖入。
大長公主將太子妃攙起,她擡頭,已是涕淚縱橫。
“大長公主明鑒。”太子妃聲音顫抖,“那日在父親府上聞得公主一番話語,妾回宮之後,久久不能寐。妾思量許久,心中之苦,或只有公主可解。”
大長公主問:“到底何事?”
太子妃擦著眼淚,道:“乃是太子之事。”
大長公主訝道:“太子?”
“正是。”太子妃擦著眼淚,道,“自太子監國以來,他每日行樂,不問政事。妾與東宮諸內官皆憂心忡忡,太子不但不聽,凡有勸誡便要發怒。從前以來,太子因聽信荀良娣讒言,對妾母子已是甚為厭惡,如今更是變本加厲。妾曾勸諫太子保重身體,不可徹夜飲酒,太子竟也暴怒,將妾毆傷……”說到難過之處,太子妃又哭泣起來。
大長公主安撫著,扶著她,在旁邊的茵席上坐下。
“因得荀氏煽動,太子深恨妾母子,常懷廢黜之心。”太子妃拭了淚水,繼續道,“妾即便身死,亦無所怨言。然太孫仍年幼,前番生病,便是因此事亦受了驚嚇。”
“竟有這等事?”大長公主皺眉,怒道,“那荀氏何人,竟敢無法無天。”
太子妃掩面泣道:“荀氏乃太傅侄女,仗著見寵於太子,一向橫行東宮。如今太傅得勢,此婦愈發囂張,連妾與太孫亦不放在眼裏。”
大長公主安慰道:“你且莫難過,此事妾已知曉。皇太孫乃陛下所立,亦為儲君,妾便是拼上性命,也必不讓奸佞得逞!”
太子妃聞言,神色大慟。
“若公主可助妾母子,妾便是肝腦塗地以報亦在所不辭!”她再拜道。
“太子妃快快請起。”大長公主將她扶起來,看著她,嘆口氣,“荀良娣之所以肆無忌憚,乃是因為太傅。自從陛下臥病,荀黨橫行,早已招致朝野不滿。然此事要處置,只怕牽連甚廣。不知太子妃求助於妾,富平鄉侯可知曉?”
“妾父知曉。”太子妃道,“只是父親受太傅監視,不得前來。妾已是心神煎迫,故而與母親來向公主陳情。”
我心想,這謝歆倒也謹慎,想來他讓太子妃前來,乃是為了先試探大長公主虛實,不料太子妃忍不住,將事情全都說了出來。
大長公主微笑,道:“如此,太子妃放心,妾必不負所托。”
*****
大長公主在溫室中與太子妃商議了許久,將事情細處大致商定。
對於司馬門屯衛之事,太子妃一口答應,道:“此事妾可擔保,必萬無一失。”
大長公主頷首:“得太子妃如此言語,妾可心安了。”
一個多時辰之後,二人才從溫室中出來。分別之時,太子妃已經全無愁怨之色,面含笑意,精神抖擻。
回桓府的路上,大長公主問我:“如今關節大致已通,下一步該如何?”
我說:“仍是那殿中諸將之事。”
大長公主頷首,卻問我:“你蔔問之時,上天不曾示下別的路麽?”
我說:“只怕是殿中諸將關乎天子,上天未以明示。”
大長公主皺了皺眉,沒有言語。
馬車回到桓府時,太陽已經偏西。大長公主才從馬車上下來,李氏走過來。
“公主,”她低聲道,“有人說要見公主,在白馬寺等候至申時二刻。”
大長公主看她神色不定,問:“何人?”
李氏沒有言語,卻從袖中掏出一片紙,上面有一個小小的印痕,卻是皇後之印。
大長公主露出驚詫之色。
據李氏說,午後,她在睡覺時,被人叫醒,說府外有人要見她。
李氏只得出去,卻見是個從前在宮中認識的宮人,如今在皇後身邊服侍。
那宮人給了她這紙片,讓她轉告大長公主,便走了。
大長公主聽完,沈吟了一會,讓李氏退下。
“以你之見,皇後見我,所為何事?”她問道。
我說:“恐怕與公主乃為同一事。”
大長公主頷首:“我亦是此想。皇後日日在宮中,恐怕比我還要焦慮。”說罷,又問,“若皇後要與我聯手,可應許否?”
我說:“這要看公主要倒荀尚,還是要倒太子。”
大長公主道:“此話怎講?”
我說:“公主倒荀尚,乃為鋤奸;謝氏倒荀尚,乃為保皇太孫。公主與謝氏之意,皆在皇太孫。”
大長公主頷首:“正是。”
“而皇後不然,皇後出手,必是要立二皇子。”
大長公主神色一變:“皇後竟有這般野心?”
我說:“若大長公主是皇後,恐怕亦無從可選。荀氏雖倒,然太子乃儲君。在太子眼中,到荀可絕非功勞,而是大罪。若由他承繼大統,皇後怎會安心。”
大長公主眉頭蹙起,好一會,頷首道:“言之有理。”
“皇後必不知公主打算,此來恐怕只為一事。”
“何事?”
“太後詔書。”我說,“皇後與太後素不親近,她出面去求,只怕太後不允。”
大長公主目光一動。
“如此,我知曉了。”她說罷,想了想,重新坐到車上,吩咐車夫去白馬寺。
我問:“公主要去見皇後?”
大長公主淡淡一笑:“不過是見一面,去又何妨?”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