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51章 巴黎夢

關燈
維塔麗早先一直不能確定要寫什麽。

因為第二帝國的覆滅, 法國掀起了一股“打碎舊階層”的浪潮, 一批資產階級新貴崛起,貴族階級與資產階級、資產階級與勞動階級的矛盾日益尖銳,反應在文化領域, 尤其是創作上, 就是很多作家都開始寫反映社會現狀、階級矛盾的作品。其實這股浪潮早就開始了, 《包法利夫人》就是取材於真實事件、經過藝術加工的反映現實的作品。

愛瑪的命運代表了歐洲一小部分女性的典型命運:她們試圖改變命運、提升階層, 天真又虛榮,愚蠢的相信“愛情”這種虛無縹緲的東西,但卻遭到社會階層更高的男性的無情戲弄和冷酷拋棄。

《康素愛羅》有一個童話式的結局,《包法利夫人》卻冷冰冰的講述了一個可悲的殘酷的現實故事。《悲慘世界》、《巴黎聖母院》無不是反映階級矛盾的作品,而這些作品的影響力是跟整個歐洲全民識字率提高分不開的。

印刷機的出現和發展引發了文化教育的大革命,印刷物變得廉價快捷, 隨之出現的報紙這種媒體形式成了最受歡迎的普及讀物,大仲馬是最早得益於報紙普及的作家,他收入不菲, 產量極高, 與維克多·雨果、巴爾紮克、喬治·桑是同時代最受歡迎的通俗作家。

寫可能會小富,但要做到一本暴富, 為數極少,只有不停的寫作才有可能。福樓拜的作品不多,是因為他有莊園的收入,所以經濟壓力不大;他沒有一心想進法蘭西學士院的野心,功利心不強, 也不喜歡政治,總得來說是比較佛系的。

說到階級差異,維塔麗深有感觸:歷史上的阿瑟·蘭波不就是因為經濟原因一直折騰不已嗎?還有梵·高。蘭波家和梵·高家雖然是溫飽不愁,但困於社會地位不高導致的經濟不佳,兩位天才都無法一直專註藝術。

左拉雖然早年在書店做小職員,可100法郎的月薪也足夠他一個人在巴黎生活,要知道,1300法郎的生活費足矣維持一家四口在巴黎過上餓不死的日子,就知道這個時代的法郎購買力還是相當可以的。左拉一年有1200法郎的薪水,一個人肯定能過的不錯。不過當然了,誰會嫌錢多啊?錢麽,當然是多多益善,而當他明白寫作可以一夜暴富,怎麽可能不為此而努力。

而像家裏有點社會地位、經濟不錯的王爾德、福樓拜、塞尚、德加等人,都能專註的從事感興趣的職業或行業,成名成家,衣食無憂,藝術生命更為長久。

要是能活到60歲,誰想30多歲就去見上帝啊?

維塔麗一直在為如何提高自家的社會地位而苦惱。

這年頭,出版詩集實際是很少能賺錢的,像拜倫那樣,在英國出版詩集第一版就能賣出1萬本,也算是獨一份了,在他之前和之後沒有再出現類似的現象級作品和現象級詩人。一般詩人能賣出500本詩集就算是熱門,賣出1000本算是暢銷;法國因為人口數量比英國大,但相對富裕家庭的數量差距不大,《地獄一季》能賣出1000本,出版商都覺得是驚喜了,好歹算是小賺,阿瑟也因此拿到了800法郎的稿費。

稿費多少在初級階段來說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了一本還算熱門的詩集,從此以後,法蘭西文藝界的大門就真正向他打開了。

成為詩人和作家,是目前為數不多的能提高社會階層的途徑。

而現在流行的題材,也會是反映階級沖突、人性本質的那種作品。

悲劇,人間慘劇,越悲越好,越慘越好。

維塔麗·蘭波的第一部 書名為《》。

貧窮的小城女孩米婭16歲來到首都巴黎,正值第二帝國的鼎盛時期,她先是在一位銀行家的郊區別墅找了一個女傭的活兒,很快因為聰明能幹,跟隨女主人去了巴黎市區;銀行家在外面包養了情婦,偶爾才回來一次;當銀行家發現家裏多了一個年輕的女傭,花言巧語引誘了米婭,米婭懷孕後,被憤怒的女主人趕出了家門;

女主人的侄子貴族少爺雷蒙德得知米婭被趕走之後,找到差點走投無路到要去跳塞納河的米婭,為她租了一間小公寓,金屋藏嬌;米婭生下銀行家的私生女,雷蒙德將還沒來得及取名的私生女送走;

幾年後,天真的米婭意識到雷蒙德也只是將她當做情婦,不會跟她結婚,她痛苦的覺悟到“愛情”就是狗屁,有錢人都是沒良知的禽獸;她生下了雷蒙德的第一個孩子,雷蒙德十分喜歡這個私生子,給母子倆換了一處寬大的住所;幾個月後,米婭當著雷蒙德的面,掐死了自己的孩子,並在當晚離開新公寓;

但米婭也並沒有投入新生活,她輾轉找到當年被送走的私生女,卻發現那個孩子早已病死;絕望瘋狂的米婭縱火燒掉了銀行家的房子,銀行家與妻子死於縱火事故;而米婭在天色微亮之時,跳下了塞納河。

-->>

; 這是一出希臘悲劇式的,1875年1月,在《香格裏拉》日報上連載。

《香格裏拉》日報是一份銷量不大的地區性報紙,發行量只有1萬左右,跟目前巴黎銷量最大的政治時事報紙《費加羅報Le Figaro》6萬份的發行量相比,就是個弟弟。

連載進行到一半的時候,巴黎群眾有一半都在說這篇。這部匯集了可憐的美女、紈絝貴族少爺、遭人恨的銀行家、具有典型意義的妻子,描寫了貧窮的下層人民的生活(盡管篇幅不多),也描寫了有錢人紙醉金迷的生活;

米婭親手掐死自己的孩子,就像掐死自己兒女的美狄亞,這種激烈的感情只應該出現在古代戲劇中,只允許出現在劇院舞臺上,而有人將這樁人間慘劇寫到裏,女主人翁就不再是一個可愛可憐的美人,而成了一個瘋狂的殘酷的女人,她就沒法獲得男性讀者的喜歡了。

諷刺這部的文章立即出現在《費加羅報》上,作者大力鞭撻作者維塔麗·蘭波塑造了一個“一點都不討人喜歡的女性角色”,這不符合當代法國人民的普世價值觀,過於激烈,過於極端,女性不該有這種危險的犯罪思想,女作者本人的思想大概也很危險;

已經將維塔麗看成“自己人”的左拉馬上寫了一篇觀點對立的批評文章,稱此人思想狹隘,思維方式還停留在15世紀,並且太缺乏人生經驗,維塔麗選擇這個素材不是基於希臘悲劇,而是真實事件:一位母親不忍心重病的孩子繼續痛苦,可又沒錢治病,絕望得親手掐死了自己的孩子,最後這位母親瘋了,跳河自盡;貧困人民的苦難遠比你見過的任何一部悲劇更為令人悲傷,如果你不能理解這位母親的絕望和痛苦,你就是一個脫離群眾高高在上的“偽人”。

對方堅持認為女性必須“真善美”,女性人物的塑造也要基於這種“真善美”,頂多只能對現實“失望而不絕望”,更不能在中出現女性殺人的情節,這不和諧。

福樓拜不許維塔麗自己寫文章反駁,但他拿起筆,有力的駁斥那種對女性的成見。

他其實也覺得維塔麗塑造的女主人翁的性格有點過於偏激,但這是一種包法利夫人沒有做到的反抗,殺死自己的孩子意味著跟“過去”、跟“不名譽的婚外情”決裂,米婭的命運本該改變,她應該走向新生活,這才是群眾喜聞樂見的結尾,但她給了米婭一個更符合現實的結局:米婭無法決定自己的命運,她懦弱、無助、沒有接受過更好的教育,她盲目的寄希望於貴族少爺雷蒙德,但沒有及時發現上流社會的少爺是不可能跟貧窮女孩有什麽愛情神話的,階級出身造成了米婭的悲劇,階級矛盾永遠是尖銳的、不可調和的。

雙方的筆頭論戰進行的紅紅火火,就連半隱居的維克多·雨果也對這部產生了興趣,叫人搜集了一份報紙上的連載,饒有興味的讀了起來。

之前維塔麗托人找他要了一條《地獄一季》的推薦詞,他是還人情,照著抄寫了一份,然後署名,過後就忘了。看到“維塔麗·蘭波”這個名字,他才恍惚想起來,之前見過另一個蘭波的名字。

《地獄一季》出版後,維塔麗給雨果寄了一本詩集,他看了,很欣慰確實寫得不錯,沒有墮了他這個“法蘭西學士院院士”的偉岸名頭,還想著要給福樓拜寫信問問這個蘭波跟他有什麽關系。

這會兒他又想起來這件事情,幹脆一起問了。

福樓拜收到雨果的信之後,叫了維塔麗過去,讓她看著回一封短信,附在他的信後面。

作者有話要說:  *這章太難寫了,憋了好幾天。

*法蘭西學士院(Academie fran?ais)也譯做“法蘭西學術院”,院士的名額是固定的,只有40人,必須有院士去世才會補充新院士。

法蘭西學會下屬5個學術院:文學、科學、美術、人文、學術。說是5個學術院都是平行的,但公認Academie fran?ais是終極目標。

Academie fran?ais知名院士——

哲學家、文學家:孟德斯鳩、伏爾泰、梅裏美、雨果、繆塞、小仲馬;

數學家:傅裏葉、基佐、龐加萊;

人類學家:克勞德·李維-史陀。

*龐加萊(Jules Henri Poincaré)也很流弊的,伯特蘭羅素(英國文學家、數學家,195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認為他是20世紀初法蘭西最偉大的人物。他提出的拓撲學難題“龐加萊猜想Poincaré jecture”直到2003年才有人解出。他家家境不錯,堂弟雷蒙德龐加萊曾任法國總統,雷蒙德的弟弟呂西安是物理學家。

他也是1854年出生,1887年32歲年當選法蘭西科學院院士,1908年當選法蘭西學士院院士。長得很帥,年輕時候的照片像蓄了胡子的瑞恩菲利普(菲利普是個法國姓)。堂弟總統長得也很帥。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