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憤青阿瑟
關燈
小
中
大
小憤青阿瑟。維塔麗暗笑, 他身上那股對什麽都看不順眼的憤懣不平, 用後世的話來說, 就是“憤青”;這種憤怒出自對社會階層的壓迫性的本能覺悟,但他的層次還沒有高到要為之做出改變或是奉獻,只是單純的為不能改變自己的出身階層而憤怒, 覺得世界對他不公平, 實際他也並不知道要怎麽改變現狀;
他的創造力來自於那股憤懣, 現在還有, 將來也會繼續存在,體現在文字中,就是那股兒永不磨滅的銳利和輕靈;安於現狀的人不會有這種憤懣, 更多的人則是被殘酷的現實打敗、拖垮;他還沒被生活打敗,現在又過的還不錯, 朝著自己的理想越來越接近,也許他的文字風格以後會轉變,轉變也是正常的, 將來,只會越來越好。
她充滿希望。
克羅斯瓦莊園的短暫行程對蘭波兄妹來說都是一次非常有益的進修。阿瑟與福樓拜每天晚上吃過晚餐之後就會到吸煙室裏聊天, 他們什麽都聊, 從文學、美術、音樂,到戲劇、歌劇、舞蹈,1848年大革命, 1870年普法戰爭, 拿破侖一世, 拿破侖三世,第三共和國,君主立憲制;福樓拜對政治不感興趣,恰好,阿瑟也對政治沒什麽敏感,他們的話題沒有超出法國國界,頂多有時候聊到英國,其實討論範圍是挺狹窄的,但也能聊上很久了;
維塔麗也會參與他們的聊天和討論,她的量比起同齡人來說大得多,在佩斯泰爾先生家學的也是偏文學的課程,學拉丁語和寫作。她的詩歌寫的很一般,缺乏阿瑟的那種銳利的靈氣,但文學理論學的不錯。佩斯泰爾先生很保守,大概也是怕學生家長對課程不滿,沒讓學生們讀過福樓拜和雨果的,倒是讓他們看過大仲馬和喬治·桑的(當然也不會讓他們讀小仲馬的《茶花女》)。
她把自己寫的關於喬治·桑的代表作《康素愛羅》的小論文拿給福樓拜看,這是一篇中規中矩的寫給中學教師看的作品分析論文,沒什麽新鮮內容,就是把老師講解的東西換了一個說法又寫一遍。福樓拜要她重寫一份,用自己的語言。
她重看了一遍《康素愛羅》,隨後花了兩個小時時間,重新寫了一篇小論文,分析人物以及寫作技巧和文字風格,和主題思想。
幾天之後又寫了一篇英國作家簡·奧斯汀《傲慢與偏見》的小論文。又寫了一篇分析喬治·桑與簡·奧斯汀的性格不同、導致兩位作家的文風截然不同的小論文。並且按照福樓拜的要求,命題作文寫了一個1500單詞的小習作。
和生性浪漫情人眾多的喬治·桑相比,生活在英國鄉村的簡·奧斯汀過著修女似的生活,兩個人的性格從本質上就有著不同,只有過短暫戀情的奧斯汀反而更為相信愛情——當然也是有著先決條件的——喬治·桑的作品則始終有一種“求而不得”的心態;作家們用文字講述不同人物的不同人生,“愛情”是不變的主題。
福樓拜認為蘭波兄妹都缺乏對人生的體驗,主要原因還是在於太年輕了,阿瑟稍好一點是因為他年長幾歲。阿瑟沒有對導師說過跟魏爾倫的事情,福樓拜也沒去打聽過,他的社交圈相對狹窄,不是很了解那些青年詩人。
總之在福樓拜看來,這是一個年輕而有才華的文學少年,詩歌體現了他思想中的閃光片段,散文詩充分表達了他的靈思,他那套“通靈者”理論福樓拜部分的表示接受,認為他很有自己的主張,這在文學創作中也是必要條件;
至於維塔麗,她還年輕,習作相對稚嫩,她更適合的是在現實社會中尋找一個“點”,由此構造一個故事,講述一個人物的“性格”;福樓拜認為寫“故事”首先是寫“人物”,你要塑造一個令人信服的人物,這樣你的故事才能“打動人”;在你的故事中,身為創作者的人需要“高於並無可爭辯地淩駕於筆下之物”。
蘭波兄妹在克羅斯瓦莊園住了15天。
本來只打算住10天的,但在他們預定離開日期的前兩天的淩晨,4月8日,卡羅琳太太突發腦淤血,等到仆人清晨發現的時候,她已經死亡幾個小時了。
福樓拜悲痛萬分,長跪在母親床邊。
克羅斯瓦莊園現在沒有女主人,維塔麗只得負擔起臨時責任,讓管家去找醫生和當地教堂神父,問要給什麽親朋發通知,寫了簡短的信件,叫仆人送出去;距離較遠的親朋則發電報;她沒有料理過葬禮,很多-->>
事情要問管家和神父,福樓拜把母親的錢匣子給她,以供她安排各項事務。
福樓拜的外甥女卡羅琳·康曼維爾是半夜12點多到的,她是個纖弱的**,由丈夫康曼維爾陪同前來。她顧不上休息,剛到莊園便去了外祖母的房間。
維塔麗忙了一天,晚上8點多就上床睡覺了,康曼維爾夫人的哭聲吵醒了她。她躺在床上,想著人總歸有一死。
她胡思亂想了一會兒,起床,披上睡袍,擦著火柴,點亮了煤油燈。
桌上放著象牙白色的稿紙,用來寫信也是很好的紙。她拿起鋼筆,擰開墨水瓶,蘸了蘸墨水,在紙上寫字。
“加百列。”
加百列在上上上上封信裏寫到拿破侖三世之死,退位皇帝在倫敦郊外住了不到兩年,今年1月因病去世,加百列無端傷感,一整封信都在說皇帝。他跟皇儲歐仁·路易·波拿巴一塊兒在伊頓公學就讀,去年秋天歐仁皇儲去了伍爾威奇王家軍官學校,他仍留在伊頓;
他跟歐仁同歲,相差只有5個月,歐仁3月出生,加百列8月出生;他提到皇後和皇儲都不太喜歡他,因為他母親據說有一陣子跟皇帝有不可告人的親密關系,他的父母出入宮廷,是皇帝的寵臣,20年寵信不衰;皇帝不像外人謠傳的那麽窮困,但也不像有些人說的那麽有錢,可不管他有多少錢,總歸難免一死。
當時維塔麗只覺得他是因為第一次見到身邊的人去世,還是曾經的法國皇帝,所以難免多想了一點;換到她自己,似乎也沒有好在哪裏。可能就是好在她跟卡羅琳太太畢竟接觸的時間太短,也算不上熟悉,所以對於她的突然離世,也沒有太大感觸。只是引申了一下,想到人人都會死——
據說,孩子第一次意識到“死亡”這個概念,會對他們的人生產生重大影響。
就像福樓拜,他的父親是外科醫生,他從小就旁觀了父親為病人做手術;醫生還會解剖屍體,福樓拜從小就接觸到“死亡”和“死人”,對他的精神方面產生了巨大影響,他也因此成了一個有些乖僻的人。
比如,他有很多短期或長期情婦,但他從未考慮過結婚,更別說生孩子了。他可能認為自己在精神層面是“殘缺”的——他有確診的癲癇和不確定的精神疾病——因此不想有孩子,以免將這種缺陷帶給孩子;還認為懷孕和生產的過程都很“可怕”。這是在早年他的情婦露易絲·柯萊特給他的回信中提到的,顯然兩人就此討論過。
她又胡思亂想了一會兒,再次蘸了蘸墨水,繼續寫信。
“我在克羅斯瓦莊園,這兒的主人是《包法利夫人》的作者,居斯塔夫·福樓拜,想必你曾經聽說過他。福樓拜先生的母親今天去世了,我整個白天都在忙碌。
人死了並不是一了百了,還有很多事情要做。可怕的不是死亡,而是你死後,沒人記得你、沒人愛你。”
葬禮安排的很快,就在4月11號舉行。
蘭波兄妹沒想到會需要參加葬禮,沒有帶深色外衣,臨時在魯昂的成衣店買了合適的黑色服裝,參加了卡羅琳太太的葬禮,全程陪伴在福樓拜身邊。
盡管沒有公開說明,可所有的親朋都認為,蘭波兄妹是福樓拜的學生。康曼維爾夫人還特地跟維塔麗談了談,希望她能夠多陪陪福樓拜。
“我沒法一直留在克羅斯瓦莊園,我有自己的家。”康曼維爾夫人喟嘆,“舅舅一個人待在家裏,沒人陪著他,真是可憐。你知道他身體不太好,我很擔心他。你要是能在莊園多待幾周就最好了,他現在很需要人陪伴。”
維塔麗遲疑,“可是福樓拜先生——我以為他會很習慣獨自居住。”
“誰都會需要陪伴,他要是想自己待在臥室裏或是書房裏,那倒沒什麽;可他總會需要跟什麽人說說話。如果是因為錢的問題,別擔心,舅舅有不少錢,足夠你們兩個人用,也足夠維持莊園。”她友善的微笑,“別把他看成你的老師,就把他當成一個普遍的長輩,他剛失去母親,他是個可憐的老頭。”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他的創造力來自於那股憤懣, 現在還有, 將來也會繼續存在,體現在文字中,就是那股兒永不磨滅的銳利和輕靈;安於現狀的人不會有這種憤懣, 更多的人則是被殘酷的現實打敗、拖垮;他還沒被生活打敗,現在又過的還不錯, 朝著自己的理想越來越接近,也許他的文字風格以後會轉變,轉變也是正常的, 將來,只會越來越好。
她充滿希望。
克羅斯瓦莊園的短暫行程對蘭波兄妹來說都是一次非常有益的進修。阿瑟與福樓拜每天晚上吃過晚餐之後就會到吸煙室裏聊天, 他們什麽都聊, 從文學、美術、音樂,到戲劇、歌劇、舞蹈,1848年大革命, 1870年普法戰爭, 拿破侖一世, 拿破侖三世,第三共和國,君主立憲制;福樓拜對政治不感興趣,恰好,阿瑟也對政治沒什麽敏感,他們的話題沒有超出法國國界,頂多有時候聊到英國,其實討論範圍是挺狹窄的,但也能聊上很久了;
維塔麗也會參與他們的聊天和討論,她的量比起同齡人來說大得多,在佩斯泰爾先生家學的也是偏文學的課程,學拉丁語和寫作。她的詩歌寫的很一般,缺乏阿瑟的那種銳利的靈氣,但文學理論學的不錯。佩斯泰爾先生很保守,大概也是怕學生家長對課程不滿,沒讓學生們讀過福樓拜和雨果的,倒是讓他們看過大仲馬和喬治·桑的(當然也不會讓他們讀小仲馬的《茶花女》)。
她把自己寫的關於喬治·桑的代表作《康素愛羅》的小論文拿給福樓拜看,這是一篇中規中矩的寫給中學教師看的作品分析論文,沒什麽新鮮內容,就是把老師講解的東西換了一個說法又寫一遍。福樓拜要她重寫一份,用自己的語言。
她重看了一遍《康素愛羅》,隨後花了兩個小時時間,重新寫了一篇小論文,分析人物以及寫作技巧和文字風格,和主題思想。
幾天之後又寫了一篇英國作家簡·奧斯汀《傲慢與偏見》的小論文。又寫了一篇分析喬治·桑與簡·奧斯汀的性格不同、導致兩位作家的文風截然不同的小論文。並且按照福樓拜的要求,命題作文寫了一個1500單詞的小習作。
和生性浪漫情人眾多的喬治·桑相比,生活在英國鄉村的簡·奧斯汀過著修女似的生活,兩個人的性格從本質上就有著不同,只有過短暫戀情的奧斯汀反而更為相信愛情——當然也是有著先決條件的——喬治·桑的作品則始終有一種“求而不得”的心態;作家們用文字講述不同人物的不同人生,“愛情”是不變的主題。
福樓拜認為蘭波兄妹都缺乏對人生的體驗,主要原因還是在於太年輕了,阿瑟稍好一點是因為他年長幾歲。阿瑟沒有對導師說過跟魏爾倫的事情,福樓拜也沒去打聽過,他的社交圈相對狹窄,不是很了解那些青年詩人。
總之在福樓拜看來,這是一個年輕而有才華的文學少年,詩歌體現了他思想中的閃光片段,散文詩充分表達了他的靈思,他那套“通靈者”理論福樓拜部分的表示接受,認為他很有自己的主張,這在文學創作中也是必要條件;
至於維塔麗,她還年輕,習作相對稚嫩,她更適合的是在現實社會中尋找一個“點”,由此構造一個故事,講述一個人物的“性格”;福樓拜認為寫“故事”首先是寫“人物”,你要塑造一個令人信服的人物,這樣你的故事才能“打動人”;在你的故事中,身為創作者的人需要“高於並無可爭辯地淩駕於筆下之物”。
蘭波兄妹在克羅斯瓦莊園住了15天。
本來只打算住10天的,但在他們預定離開日期的前兩天的淩晨,4月8日,卡羅琳太太突發腦淤血,等到仆人清晨發現的時候,她已經死亡幾個小時了。
福樓拜悲痛萬分,長跪在母親床邊。
克羅斯瓦莊園現在沒有女主人,維塔麗只得負擔起臨時責任,讓管家去找醫生和當地教堂神父,問要給什麽親朋發通知,寫了簡短的信件,叫仆人送出去;距離較遠的親朋則發電報;她沒有料理過葬禮,很多-->>
事情要問管家和神父,福樓拜把母親的錢匣子給她,以供她安排各項事務。
福樓拜的外甥女卡羅琳·康曼維爾是半夜12點多到的,她是個纖弱的**,由丈夫康曼維爾陪同前來。她顧不上休息,剛到莊園便去了外祖母的房間。
維塔麗忙了一天,晚上8點多就上床睡覺了,康曼維爾夫人的哭聲吵醒了她。她躺在床上,想著人總歸有一死。
她胡思亂想了一會兒,起床,披上睡袍,擦著火柴,點亮了煤油燈。
桌上放著象牙白色的稿紙,用來寫信也是很好的紙。她拿起鋼筆,擰開墨水瓶,蘸了蘸墨水,在紙上寫字。
“加百列。”
加百列在上上上上封信裏寫到拿破侖三世之死,退位皇帝在倫敦郊外住了不到兩年,今年1月因病去世,加百列無端傷感,一整封信都在說皇帝。他跟皇儲歐仁·路易·波拿巴一塊兒在伊頓公學就讀,去年秋天歐仁皇儲去了伍爾威奇王家軍官學校,他仍留在伊頓;
他跟歐仁同歲,相差只有5個月,歐仁3月出生,加百列8月出生;他提到皇後和皇儲都不太喜歡他,因為他母親據說有一陣子跟皇帝有不可告人的親密關系,他的父母出入宮廷,是皇帝的寵臣,20年寵信不衰;皇帝不像外人謠傳的那麽窮困,但也不像有些人說的那麽有錢,可不管他有多少錢,總歸難免一死。
當時維塔麗只覺得他是因為第一次見到身邊的人去世,還是曾經的法國皇帝,所以難免多想了一點;換到她自己,似乎也沒有好在哪裏。可能就是好在她跟卡羅琳太太畢竟接觸的時間太短,也算不上熟悉,所以對於她的突然離世,也沒有太大感觸。只是引申了一下,想到人人都會死——
據說,孩子第一次意識到“死亡”這個概念,會對他們的人生產生重大影響。
就像福樓拜,他的父親是外科醫生,他從小就旁觀了父親為病人做手術;醫生還會解剖屍體,福樓拜從小就接觸到“死亡”和“死人”,對他的精神方面產生了巨大影響,他也因此成了一個有些乖僻的人。
比如,他有很多短期或長期情婦,但他從未考慮過結婚,更別說生孩子了。他可能認為自己在精神層面是“殘缺”的——他有確診的癲癇和不確定的精神疾病——因此不想有孩子,以免將這種缺陷帶給孩子;還認為懷孕和生產的過程都很“可怕”。這是在早年他的情婦露易絲·柯萊特給他的回信中提到的,顯然兩人就此討論過。
她又胡思亂想了一會兒,再次蘸了蘸墨水,繼續寫信。
“我在克羅斯瓦莊園,這兒的主人是《包法利夫人》的作者,居斯塔夫·福樓拜,想必你曾經聽說過他。福樓拜先生的母親今天去世了,我整個白天都在忙碌。
人死了並不是一了百了,還有很多事情要做。可怕的不是死亡,而是你死後,沒人記得你、沒人愛你。”
葬禮安排的很快,就在4月11號舉行。
蘭波兄妹沒想到會需要參加葬禮,沒有帶深色外衣,臨時在魯昂的成衣店買了合適的黑色服裝,參加了卡羅琳太太的葬禮,全程陪伴在福樓拜身邊。
盡管沒有公開說明,可所有的親朋都認為,蘭波兄妹是福樓拜的學生。康曼維爾夫人還特地跟維塔麗談了談,希望她能夠多陪陪福樓拜。
“我沒法一直留在克羅斯瓦莊園,我有自己的家。”康曼維爾夫人喟嘆,“舅舅一個人待在家裏,沒人陪著他,真是可憐。你知道他身體不太好,我很擔心他。你要是能在莊園多待幾周就最好了,他現在很需要人陪伴。”
維塔麗遲疑,“可是福樓拜先生——我以為他會很習慣獨自居住。”
“誰都會需要陪伴,他要是想自己待在臥室裏或是書房裏,那倒沒什麽;可他總會需要跟什麽人說說話。如果是因為錢的問題,別擔心,舅舅有不少錢,足夠你們兩個人用,也足夠維持莊園。”她友善的微笑,“別把他看成你的老師,就把他當成一個普遍的長輩,他剛失去母親,他是個可憐的老頭。”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