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30章 (三十)扶乩

關燈
合山人素喜請仙求乩,官不能禁。又每三月初三,制數十草人,粉塗白面,丹朱染唇,喚為“稚”。將其置於乩盤旁近,及夜半,人不敢至,唯乩者歌而畫灰,與眾稚同請一神女,號“梓姑”。

梓姑者,相傳為合山巨族女,曰梓。其母懷胎十六月方生,時有百鳥齊歌,異象也。故其自幼聰慧,遠勝尋常孩童。又一夕,得夢中語,漸所言皆靈驗,可知人前後事。然年二十暴斃,三日屍身不腐,反異香遍體。又旬日,倏忽而杳。遂人奉之神女,於三月三扶乩相請,問翌年一城吉兇大事。

則合山扶乩之風興盛,可見一斑。

又有張茅者,年甫十六,父死而承業扶乩。其父善乩,與一仙交好,曰浮,雅號浮游仙人。後張茅亦請此仙,所問皆得批答,往往靈驗。

嘗有一婦人攜幼子歸寧,途中遇霧,漫天昏黑,四下皆不可見。良久霧散,俟目能觀物,子不知所蹤。遍尋數日不見,恐身死,故啼哭而尋張茅問仙。

及夜,獨坐靜室,焚陳香,設乩壇,口中喃喃有詞。禱畢,但見乩盤無風飛灰,批出數句:“幽澗石泉無人識,野窟花木為誰春?若問稚子歸何處,卻道霧掩黃相公。”便去,再問之,不覆答也。張茅執批言忖道:“幽澗石泉,應為合山西側;野窟,蔽於花木之間;而黃相公者,必為山中精怪,竊稚子去。”

遂晨引眾人入林中,不多時,聞流泉聲響。沿小徑去,忽見花木雜叢,愈進深,當中有一大石。掘石出,則得深窟,取野草生煙堵之。少頃,一巨狐自洞中奔逃,被眾人捕而敲殺。其遍體毛黃,腹大如鼓,剖而見稚子。幸未死,只手足有傷,灌參湯數碗得活。蓋野狐作怪,嗜血肉,趁大霧囫圇吞稚子入腹,俟滿月煉化。尚未成,則張茅扶乩得語,壞其修行事。

經此聲名鵲起,遠近皆知。然張茅視之糞土,隨心而為,曰有三不問:一不問功名利祿,二不問男女姻緣,三不問壽年幾何。雖家貧,以書畫為生,只偶為尋人求物、捕賊剿匪而扶乩。

某年秋,韓家女忽得疾,夜癡坐良久,絮絮噥噥,似與人共語。家人趨而視之,則只女在內室,便生疑,覺其為妖邪所迷。然尋數僧道,皆無法,終不知精怪真身。女日益羸瘦,輒癡笑,不過半月將死。其家人方尋張茅求乩請仙,曰:“若得女活,必以千金奉之。”

張茅聞言,心下生憐,又怒妖孽橫行,分文不取,便燃香問乩。不多時,乩盤不扶而動,上書:“白釉脫胎生奇品,夜闌窯開萬樹紅。韓家嬌女誤留情,郎君薄幸作碎縷。”遂有所感,謂其家人曰:“白釉出窯中,瓷也。易作碎縷,即郎君為瓷人。”

韓母大驚,曰:“先前女兄游學歸,攜一小瓷人,栩栩如生。本置於正廳多寶閣中,女喜此物,便換入房中賞玩。”

急歸家,命仆將瓷人擊碎,其聲呦呦,心頭流血如縷。韓家女自是病痊,而怪亦絕。

諸類扶乩應驗,不能一一盡述。

後有貴人聞其名,欲問壽數,不得,便遣人強使之。張茅無法,向仙人道一聲告罪,坐靜室求乩。未幾,乩盤飛動,卻只一句:“本應甲子逢二春。”言畢,便有裂痕。張茅大慟,曰觸犯天靈,故不能解。貴人見之,自雲花甲逢春,必吉兆也。

然心知批言實為兇象,不點破,趁夜奔逃。後二年,貴人暴斃,正合二春之數。

不提後事,卻道張茅至淮州,尋一小宅,月白風清,嘗取乩盤問曰:“仙人何在?”良久,並無回應,愈悲,以為破戒而觸怒仙人,一時淚落沾襟。

其心下黯然,遂不覆為乩者,乩盤亦藏入櫃中。

逾月,鄰人登門,言有適齡女,願與之共結鴛盟。蓋曾偶逢街市,鄰人女見之,悅其姿容出眾,便告父母,願執箕帚。即婉拒,張茅長嘆道:“吾已有心慕之人。”

“若不為正室,可自居於媵妾。”

固辭,曰:“三千弱水,一瓢足矣。”

鄰人知其意難改,嘆而去。

又數日,則淮州亦有扶乩之習,張茅觸景傷懷,歸家不提。然乩盤染塵,已不堪用,唯近水,以異法問曰:“仙人何在?”仍不應,盞中水靜如無風。

“吾不問姻緣,只求見仙人一面,足矣。”其垂淚又問。

漣漪漸泛。

“昔日懵懂,今自知皆為妄念,望仙人見諒。”

忽起水沫,不多時,聚為寥寥數字:“無妨。”倏忽而沒。

張茅抽噎不止,蓋幼時得重疾,見仙人入夢,後醒轉,安然無恙。由此生慕,本應進學,反學扶乩諸法,借此與仙人相談。

時夜半風冷,心下慘淡,遂歸內室獨眠,輾轉反側。

翌日晨起,便覺身重頭昏,疑染風寒。不得已,唯臥床歇息,仍念昨夜仙人之言,自雲:“姻緣天定,只吾紅線無依。”言訖,沈沈睡去。不多時,忽覺額上溫熱,似掌心輕撫,頓感神清爽利。來者不去,既而與之共眠,緊擁不舍。張茅半夢半醒,覺其竟似仙人,強睜雙眸,視之,果昔時所見眉目,便不拒。

及暮,張茅醒,則身側一人亦起,曰:“為汝改命,費吾一番苦心。”聞言愈驚,張茅慌問:“自知命薄,怎敢驚動仙人?”嘗私求乩請梓姑,曰二十必亡,今十九,故苦求見浮一面。

浮亦有意於其,奈何天命未明,只悄為之延壽,不敢坦言。幸先前張茅求乩助人,所行善事種種,皆有福報,未幾得成。浮一揮袖,桌上冰瓷盛各色珍饈,曰:“汝體弱,宜多食靈物。”便坐不語。

不覺入夜,已盡食,張茅覺身輕氣爽,蓋仙物之功。而浮亦喜,摟之入懷,低語道:“汝子女緣未了,不可脫凡。故吾亦留此間,俟百年,與汝共歸。”

“吾,吾只心慕仙人,豈能與尋常女子,綿延子孫?”

“日後便知。”

不覆多言,擁其解衣入衾,為合歡也。纏繆竟夜,方止情興。

既成好事,如凡俗行結契之禮。每與浮交,張茅受仙靈氣,漸可不食油葷。俟二十,於門前拾一棄女,方知何為子女緣分未了,盡心養之。

後百年,二人屍解去,乩盤亦杳無蹤跡。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