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白袍
關燈
小
中
大
見眾人的註意力已經被吸引了過來,陳文便開始娓娓道來。
“故事的主人公和在下同姓,也姓陳,名慶之,字子雲,南直隸常州府宜興縣人士,與本朝的盧象升盧總督乃是同鄉之人。”
“陳慶之年少時,乃是南朝梁武帝蕭衍的隨從。南朝梁這個概念或許不為人所熟知,但是若說三國演義和隋唐英雄發生的時代,大家應該會熟悉一些吧?而南朝梁就在這兩個時間段之間。”
這時,場下傳來了會意的笑聲。
莫說是在場的人了,對於南朝梁這個朝代,陳文讀書時也不甚了解,只知道是和北魏並立的,南朝宋齊梁陳四朝之一。而其與隋相距不遠,也是因為張麗華和陳慶之這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人的緣故才聯想得到的。
“陳慶之本人雖然手無縛雞之力,甚至拉不開普通的弩機,也不會騎馬射箭,但卻是一位帶兵有方,足智多謀的智將。而陳慶之的這個故事卻要從梁武帝大通二年說起。”
“大通二年,與南朝梁並立的北魏爆發了爾朱榮之亂。北魏並不是曹操的那個魏國,乃是三國歸晉後幾百年,一個胡人建立起來的王朝。這個王朝在統一北方之後,便立刻開始漢化,算是一個歆慕華夏的王朝吧。而那個爾朱榮卻是個徹頭徹尾的胡人,書上說他是功高孟德,禍比董卓。”
“啊?”曹操和董卓的威名果然比什麽北魏、南朝梁什麽的來的有震撼力,果然拿熟悉的東西往上套效果更佳。
“爾朱榮作亂之後,北魏宗室北海王元顥南下降梁,並向梁國借兵覆國。思慮再三之後,本著以小博大的念頭,梁武帝決定派出陳慶之護送其平亂即位。而這只平亂大軍有多少人呢?七千,只有七千人。而這七千人皆身穿白袍,史稱白袍軍。”
覆國平亂就帶七千人,這個數字實在是令人匪夷所思。而在他們眼裏,陳文口中的那個北魏似乎也是個大國,這七千人夠幹什麽的,送死嗎?
“中大通元年四月,也就是第二年,陳慶之帥軍出發,攻破滎城。北魏將軍邱大千奉命帥軍七萬鎮守九座城池,結果一天之內,陳慶之攻陷三城,邱大千投降。”
“嘶。”七千人一日下三城,這樣的戰績讓場下眾人倒吸了口涼氣。
在古代戰爭中,由於城墻的存在,攻城戰往往曠日持久。蟻附攻城就不說了,無論是打造攻城器械還是穴攻都需要時間,除非有內應開城門或者守軍士氣低落或者兵力遠遜於攻防,否則一日而下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剛剛提到的這一戰,防守方七萬大軍分守九城,平均一下也比攻擊方的那七千人要來的多,而陳慶之卻能一日連下三城,才會讓人覺得匪夷所思。
“同月,北海王元顥在陳慶之的保護下於睢陽稱帝。四月二十,陳慶之攻占考城,殲滅北魏濟陰王元暉業率領的兩萬羽林軍,俘獲其人。”
“五月初一,陳慶之攻大梁,北魏大梁守軍望白袍而降。陳慶之遂引師西進,劍指北魏都城洛陽。大梁陷落的消息傳來,正在鎮壓青州邢杲起義的北魏上黨王元天穆率軍三十萬回師勤王。”
“三十萬?”這個數字確實驚人,畢竟明太祖北伐暴元不過出兵二十五萬。
“無錯,正是三十萬大軍。”陳文笑了笑,接下來才是後世網絡上被稱之為南朝第一名將陳慶之走向神壇的幾次大戰。
“五月二十三,陳慶之攻陷滎陽,大破北魏南道大都督楊昱麾下七萬人,生擒其人並都督元恭,滎陽太守西河王元悰。滎陽剛剛易手,北魏援軍即至,於是陳慶之帥白袍軍三千背城力戰,擊潰元天穆先鋒爾朱兆騎兵萬餘。”
“聞訊,北魏虎牢守將爾朱世隆棄城而走。這個虎牢就是三國演義中劉關張三英戰呂布的虎牢關。”
“哦。”
見如此說果然更能讓聽眾理解,陳文便繼續說道:“虎牢關陷落後,下一個進攻目標會哪呢,有人知道嗎?”
聽到這個問題,眾人皆進入了思考,倒是那個被吳登科稱呼為尹二狗的漢子反應迅速。“陳先生,是洛陽吧。”
“正是,就是洛陽。兩天後,元顥在陳慶之的護送下進入洛陽城,改元建武。”
“陳慶之攻下洛陽後,元天穆再次來襲,先後攻克了大梁和睢陽,截斷了陳慶之的後路,同時又派趙平郡公費穆領兵兩萬攻陷虎牢關。”
“面對這樣的困境,陳慶之立刻回師迎戰元天穆。元天穆見陳慶之至,連忙帶著四萬人渡河而走。隨後,陳慶之收覆了大梁和睢陽,而剛剛攻克虎牢關的費穆則率軍投降。”
“後來,司馬光的《資治通鑒》上說,陳慶之一路行來,凡取三十二城;四十七戰,所向皆克。”
“這還不算完,更加匪夷所思的是,陳慶之的白袍軍歷經這四十七戰幾乎沒有什麽傷亡,只是在進攻滎陽時損兵五百。其結果是,陳慶之將滎陽守將楊昱軍中除他之外三十七名軍官全部處死,並且令蜀兵剜腹取心食之,以報此仇。”
場下的眾人目瞪口呆的聽著這一連串聳人聽聞的戰績,這個人戰績的誇張程度竟然比先前聽過的王玄策還嚇人,若不是陳文一口咬定史書上這麽寫的,任誰也不會相信啊。
陳文很清楚,這個故事若是放任下去肯定會產生懷疑,而懷疑這種情緒對於他即將要做的事情會產生很不好的後果,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在疑問出現前將它扼殺在搖籃裏。
“我讀書時曾經仔細研究過,最後得出了三個結論。其一,陳慶之麾下白袍軍雖然一直得不到補充,但是卻是七千戰兵無疑,而北魏動輒數萬、數十萬大軍,其實只有考城之戰是面對兩萬戰兵,其他各役雖然戰兵應該也遠遠多於白袍軍,但是多多少就不好說了。”
“其二,由於爾朱榮之亂北魏的將領軍士們對北魏朝廷離心離德,而陳慶之北伐的目的是護送北魏宗室登基,所以,戰局一旦不利,北魏的軍隊就會投降陳慶之護送的北魏宗室元顥。因此,白袍軍雖然得不到補充,但是也不需要分兵守衛城市和戰略要地,每戰都可以集中全力,而他的對手雖然兵力占優,卻人心不定,這樣以虎狼之師迎戰烏合之眾,焉有不勝之理。”
“其三,陳慶之北伐之時,北魏權臣爾朱榮正在平定六鎮之亂,而陳慶之出發時,山東爆發了聚眾十餘萬戶的邢杲之亂。北魏朝廷當時有兩個選擇,一個是先攻陳慶之,另外一個是先平邢杲,結果他們選擇了後者,因為他們覺得邢杲的人數多,陳慶之就七千人翻不了多大的浪。”
“結果嘛……”陳文笑著搖了搖頭。
見眾人紛紛流露出了恍然大悟的模樣,陳文便繼續講了下去。
“陳慶之一路北上的時候,那個先前提過的爾朱榮正在外鎮壓叛亂。結果一聽說洛陽被陳慶之攻陷了,立刻帶領他手下的大軍匯合了元天穆的殘部,足足有數十萬大軍,回師試圖收覆洛陽。”
“爾朱榮回師後,陳慶之一看,對方幾十萬大軍,死守洛陽肯定不行,於是他帶著白袍軍渡河守北中郎城,而由元顥領降軍留守洛陽。爾朱榮圍北中郎城三日,經十一戰,被殺傷甚眾,幾欲退兵。結果有人獻計,爾朱榮於是在統領大軍繼續圍困陳慶之的同時,派少數軍隊渡河偷襲洛陽。”
“結果讓人跌破眼鏡,重兵把守的洛陽一戰即下,稱帝沒多久的元顥逃跑,後來被擒殺。陳慶之得到消息後,立刻帥軍突圍,準備退回梁國。”
“陳慶之突圍後,爾朱榮一路狂追,可是卻拿他一點辦法沒有。就這樣,陳慶之統帥白袍軍一路南下,爾朱榮一路尾隨,就仿佛是送客一般。”
聽到“送客”這個詞,場下的部分人流露出了會意的笑容。
“而參加圍困和追擊陳慶之的軍隊中有些什麽人呢,我列舉一下。首先是北魏,爾朱榮一家,賀拔勝賀拔岳兄弟。”
“北魏後來分成了北周和北齊,北周方面,宇文泰一家,關隴貴族中的大柱國趙貴、獨孤信、侯莫陳崇、李弼之弟李標,十二大將軍中的侯莫陳順、宇文貴;北齊方面,高歡、侯景、潘樂、蔡俊、叱列殺鬼、張宴之等人。”
“這些人名意味著什麽,意味著當時的北魏和後來的北周北齊的名將們,幾乎全部參加了對陳慶之這支孤軍的作戰,而結果卻是,這些名將們卻拿陳慶之一點辦法都沒有。”
大概是今天聳人聽聞的段子實在太密集了,這些陌生的名將顯然沒有激起眾人太大的反應。但是對於陳文而言,既然講出來了,就需要讓聽者能夠明白。
“北齊方面且不說,北周的建立者宇文泰創建了一個新的軍事制度,叫做府兵制。府兵制從宇文泰開始,一直到唐玄宗天寶年間廢止,綿延四朝,甚至本朝的軍戶制度其實也是由府兵制轉變而來的。”
“啊?”見眾人的興趣已經被調動起來,陳文繼而說道。
“為什麽府兵制能夠綿延四朝,其實很簡單,除了其極大的提高了軍隊的戰鬥力意外,這項制度出現的同時一個新的權利集團——關隴貴族也隨之出現,從西魏、北周的宇文家,到大隋的楊家和大唐的李家其實都是關隴貴族的成員。”
“宇文泰作為創立者不說,大唐的太祖高皇帝李淵乃是西魏掌握軍權的八柱國之一的李虎的孫子,而大隋的開國皇帝隋文帝楊堅則是西魏十二大將軍中的楊忠之子。當然,除此之外,楊忠還有另一個身份,他在進入北魏軍隊前曾經是陳慶之那支白袍軍的成員。”
借著楊忠的出身,陳文順利的將故事帶了回來,見眾人皆露出了驚愕之色,他便安下心來,繼續講述這個故事。
“可是,眼看就到梁國地界了,山洪暴發,白袍軍全軍被山洪吞沒,陳慶之僅以身免,後來他化妝成和尚才回到梁國。”
“陳慶之回到梁國後,有先後帥軍參加了幾次對北朝的攻防作戰,幾乎全無敗績。”
“在陳慶之死後數年,他的手下敗將侯景殺過長江,侯景在江南殺得屍山血海,數年後才被平定,從此梁朝一蹶不振。侯景之亂後五年,平亂的梁將陳霸先取梁而代之,建立陳朝,也是南朝最後一個朝代。”
故事已經講完了,陳文很清楚陳慶之北伐失敗其實還有一些根深蒂固的原因,只是他已經不打算再講下去了。
今天還有很多事要做,有機會再說吧。
;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故事的主人公和在下同姓,也姓陳,名慶之,字子雲,南直隸常州府宜興縣人士,與本朝的盧象升盧總督乃是同鄉之人。”
“陳慶之年少時,乃是南朝梁武帝蕭衍的隨從。南朝梁這個概念或許不為人所熟知,但是若說三國演義和隋唐英雄發生的時代,大家應該會熟悉一些吧?而南朝梁就在這兩個時間段之間。”
這時,場下傳來了會意的笑聲。
莫說是在場的人了,對於南朝梁這個朝代,陳文讀書時也不甚了解,只知道是和北魏並立的,南朝宋齊梁陳四朝之一。而其與隋相距不遠,也是因為張麗華和陳慶之這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人的緣故才聯想得到的。
“陳慶之本人雖然手無縛雞之力,甚至拉不開普通的弩機,也不會騎馬射箭,但卻是一位帶兵有方,足智多謀的智將。而陳慶之的這個故事卻要從梁武帝大通二年說起。”
“大通二年,與南朝梁並立的北魏爆發了爾朱榮之亂。北魏並不是曹操的那個魏國,乃是三國歸晉後幾百年,一個胡人建立起來的王朝。這個王朝在統一北方之後,便立刻開始漢化,算是一個歆慕華夏的王朝吧。而那個爾朱榮卻是個徹頭徹尾的胡人,書上說他是功高孟德,禍比董卓。”
“啊?”曹操和董卓的威名果然比什麽北魏、南朝梁什麽的來的有震撼力,果然拿熟悉的東西往上套效果更佳。
“爾朱榮作亂之後,北魏宗室北海王元顥南下降梁,並向梁國借兵覆國。思慮再三之後,本著以小博大的念頭,梁武帝決定派出陳慶之護送其平亂即位。而這只平亂大軍有多少人呢?七千,只有七千人。而這七千人皆身穿白袍,史稱白袍軍。”
覆國平亂就帶七千人,這個數字實在是令人匪夷所思。而在他們眼裏,陳文口中的那個北魏似乎也是個大國,這七千人夠幹什麽的,送死嗎?
“中大通元年四月,也就是第二年,陳慶之帥軍出發,攻破滎城。北魏將軍邱大千奉命帥軍七萬鎮守九座城池,結果一天之內,陳慶之攻陷三城,邱大千投降。”
“嘶。”七千人一日下三城,這樣的戰績讓場下眾人倒吸了口涼氣。
在古代戰爭中,由於城墻的存在,攻城戰往往曠日持久。蟻附攻城就不說了,無論是打造攻城器械還是穴攻都需要時間,除非有內應開城門或者守軍士氣低落或者兵力遠遜於攻防,否則一日而下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剛剛提到的這一戰,防守方七萬大軍分守九城,平均一下也比攻擊方的那七千人要來的多,而陳慶之卻能一日連下三城,才會讓人覺得匪夷所思。
“同月,北海王元顥在陳慶之的保護下於睢陽稱帝。四月二十,陳慶之攻占考城,殲滅北魏濟陰王元暉業率領的兩萬羽林軍,俘獲其人。”
“五月初一,陳慶之攻大梁,北魏大梁守軍望白袍而降。陳慶之遂引師西進,劍指北魏都城洛陽。大梁陷落的消息傳來,正在鎮壓青州邢杲起義的北魏上黨王元天穆率軍三十萬回師勤王。”
“三十萬?”這個數字確實驚人,畢竟明太祖北伐暴元不過出兵二十五萬。
“無錯,正是三十萬大軍。”陳文笑了笑,接下來才是後世網絡上被稱之為南朝第一名將陳慶之走向神壇的幾次大戰。
“五月二十三,陳慶之攻陷滎陽,大破北魏南道大都督楊昱麾下七萬人,生擒其人並都督元恭,滎陽太守西河王元悰。滎陽剛剛易手,北魏援軍即至,於是陳慶之帥白袍軍三千背城力戰,擊潰元天穆先鋒爾朱兆騎兵萬餘。”
“聞訊,北魏虎牢守將爾朱世隆棄城而走。這個虎牢就是三國演義中劉關張三英戰呂布的虎牢關。”
“哦。”
見如此說果然更能讓聽眾理解,陳文便繼續說道:“虎牢關陷落後,下一個進攻目標會哪呢,有人知道嗎?”
聽到這個問題,眾人皆進入了思考,倒是那個被吳登科稱呼為尹二狗的漢子反應迅速。“陳先生,是洛陽吧。”
“正是,就是洛陽。兩天後,元顥在陳慶之的護送下進入洛陽城,改元建武。”
“陳慶之攻下洛陽後,元天穆再次來襲,先後攻克了大梁和睢陽,截斷了陳慶之的後路,同時又派趙平郡公費穆領兵兩萬攻陷虎牢關。”
“面對這樣的困境,陳慶之立刻回師迎戰元天穆。元天穆見陳慶之至,連忙帶著四萬人渡河而走。隨後,陳慶之收覆了大梁和睢陽,而剛剛攻克虎牢關的費穆則率軍投降。”
“後來,司馬光的《資治通鑒》上說,陳慶之一路行來,凡取三十二城;四十七戰,所向皆克。”
“這還不算完,更加匪夷所思的是,陳慶之的白袍軍歷經這四十七戰幾乎沒有什麽傷亡,只是在進攻滎陽時損兵五百。其結果是,陳慶之將滎陽守將楊昱軍中除他之外三十七名軍官全部處死,並且令蜀兵剜腹取心食之,以報此仇。”
場下的眾人目瞪口呆的聽著這一連串聳人聽聞的戰績,這個人戰績的誇張程度竟然比先前聽過的王玄策還嚇人,若不是陳文一口咬定史書上這麽寫的,任誰也不會相信啊。
陳文很清楚,這個故事若是放任下去肯定會產生懷疑,而懷疑這種情緒對於他即將要做的事情會產生很不好的後果,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在疑問出現前將它扼殺在搖籃裏。
“我讀書時曾經仔細研究過,最後得出了三個結論。其一,陳慶之麾下白袍軍雖然一直得不到補充,但是卻是七千戰兵無疑,而北魏動輒數萬、數十萬大軍,其實只有考城之戰是面對兩萬戰兵,其他各役雖然戰兵應該也遠遠多於白袍軍,但是多多少就不好說了。”
“其二,由於爾朱榮之亂北魏的將領軍士們對北魏朝廷離心離德,而陳慶之北伐的目的是護送北魏宗室登基,所以,戰局一旦不利,北魏的軍隊就會投降陳慶之護送的北魏宗室元顥。因此,白袍軍雖然得不到補充,但是也不需要分兵守衛城市和戰略要地,每戰都可以集中全力,而他的對手雖然兵力占優,卻人心不定,這樣以虎狼之師迎戰烏合之眾,焉有不勝之理。”
“其三,陳慶之北伐之時,北魏權臣爾朱榮正在平定六鎮之亂,而陳慶之出發時,山東爆發了聚眾十餘萬戶的邢杲之亂。北魏朝廷當時有兩個選擇,一個是先攻陳慶之,另外一個是先平邢杲,結果他們選擇了後者,因為他們覺得邢杲的人數多,陳慶之就七千人翻不了多大的浪。”
“結果嘛……”陳文笑著搖了搖頭。
見眾人紛紛流露出了恍然大悟的模樣,陳文便繼續講了下去。
“陳慶之一路北上的時候,那個先前提過的爾朱榮正在外鎮壓叛亂。結果一聽說洛陽被陳慶之攻陷了,立刻帶領他手下的大軍匯合了元天穆的殘部,足足有數十萬大軍,回師試圖收覆洛陽。”
“爾朱榮回師後,陳慶之一看,對方幾十萬大軍,死守洛陽肯定不行,於是他帶著白袍軍渡河守北中郎城,而由元顥領降軍留守洛陽。爾朱榮圍北中郎城三日,經十一戰,被殺傷甚眾,幾欲退兵。結果有人獻計,爾朱榮於是在統領大軍繼續圍困陳慶之的同時,派少數軍隊渡河偷襲洛陽。”
“結果讓人跌破眼鏡,重兵把守的洛陽一戰即下,稱帝沒多久的元顥逃跑,後來被擒殺。陳慶之得到消息後,立刻帥軍突圍,準備退回梁國。”
“陳慶之突圍後,爾朱榮一路狂追,可是卻拿他一點辦法沒有。就這樣,陳慶之統帥白袍軍一路南下,爾朱榮一路尾隨,就仿佛是送客一般。”
聽到“送客”這個詞,場下的部分人流露出了會意的笑容。
“而參加圍困和追擊陳慶之的軍隊中有些什麽人呢,我列舉一下。首先是北魏,爾朱榮一家,賀拔勝賀拔岳兄弟。”
“北魏後來分成了北周和北齊,北周方面,宇文泰一家,關隴貴族中的大柱國趙貴、獨孤信、侯莫陳崇、李弼之弟李標,十二大將軍中的侯莫陳順、宇文貴;北齊方面,高歡、侯景、潘樂、蔡俊、叱列殺鬼、張宴之等人。”
“這些人名意味著什麽,意味著當時的北魏和後來的北周北齊的名將們,幾乎全部參加了對陳慶之這支孤軍的作戰,而結果卻是,這些名將們卻拿陳慶之一點辦法都沒有。”
大概是今天聳人聽聞的段子實在太密集了,這些陌生的名將顯然沒有激起眾人太大的反應。但是對於陳文而言,既然講出來了,就需要讓聽者能夠明白。
“北齊方面且不說,北周的建立者宇文泰創建了一個新的軍事制度,叫做府兵制。府兵制從宇文泰開始,一直到唐玄宗天寶年間廢止,綿延四朝,甚至本朝的軍戶制度其實也是由府兵制轉變而來的。”
“啊?”見眾人的興趣已經被調動起來,陳文繼而說道。
“為什麽府兵制能夠綿延四朝,其實很簡單,除了其極大的提高了軍隊的戰鬥力意外,這項制度出現的同時一個新的權利集團——關隴貴族也隨之出現,從西魏、北周的宇文家,到大隋的楊家和大唐的李家其實都是關隴貴族的成員。”
“宇文泰作為創立者不說,大唐的太祖高皇帝李淵乃是西魏掌握軍權的八柱國之一的李虎的孫子,而大隋的開國皇帝隋文帝楊堅則是西魏十二大將軍中的楊忠之子。當然,除此之外,楊忠還有另一個身份,他在進入北魏軍隊前曾經是陳慶之那支白袍軍的成員。”
借著楊忠的出身,陳文順利的將故事帶了回來,見眾人皆露出了驚愕之色,他便安下心來,繼續講述這個故事。
“可是,眼看就到梁國地界了,山洪暴發,白袍軍全軍被山洪吞沒,陳慶之僅以身免,後來他化妝成和尚才回到梁國。”
“陳慶之回到梁國後,有先後帥軍參加了幾次對北朝的攻防作戰,幾乎全無敗績。”
“在陳慶之死後數年,他的手下敗將侯景殺過長江,侯景在江南殺得屍山血海,數年後才被平定,從此梁朝一蹶不振。侯景之亂後五年,平亂的梁將陳霸先取梁而代之,建立陳朝,也是南朝最後一個朝代。”
故事已經講完了,陳文很清楚陳慶之北伐失敗其實還有一些根深蒂固的原因,只是他已經不打算再講下去了。
今天還有很多事要做,有機會再說吧。
;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