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遷都、分封
關燈
小
中
大
武德六年,三月初八。
夜深,明天就要登基的李世民卻還沒有睡意,東宮顯德殿,李世民坐在禦榻上,卻有些出神。
有些心不在焉。
“陛下!”
李超連叫了兩聲,李世民才反應過來。
“哦,你剛對孤說什麽?”
李超拱手,“臣如今改稱殿下為陛下,而陛下也應當改口自稱為朕了。明天,陛下就登基即位,可陛下似乎好像有心事?”
李世民手拍著禦榻扶手,“是啊,這一天真要來臨之時,才覺得有些茫然。”
“陛下以後就會習慣的,萬裏江山,都已經挑在了肩上,就如那冕服,肩挑日月!”
“朕馬上打天下,可現在卻不能馬上治天下,這些天來,接觸政事,百官百僚,日理萬機,真正感受到這治天下與打天下的不同。”
“陛下其實也不用太過擔憂,有文武大臣,三省六部九寺諸監,陛下所需要做的就是選好宰相,總領綱目,然後三省六部各司其司,一切就順了。”
“文遠,今天政事堂議事,幾位宰相對於出兵靈武之事,多持異議。”
李超靜靜的聽著。
李世民繼續道,“裴寂和封倫兩人今天也參加了議事,封倫不但反對此時出兵靈武,甚至還提出了要遷都。”
遷都,這不是什麽新鮮事情了。其實在去年突厥人大舉南下之後,朝廷裏就一直在討論遷都之事。
最後甚至都數次在政事堂議論了,差不多已經形成了重要的方案。皇帝和宰相們都派了許多官員到各地選擇新都地址,最後選定了山南的襄鄧一帶。
襄鄧,也就是後世的南陽盆地了。
沒有選洛陽而選中了襄鄧,可以說其實也是費盡了心思的。在武德五年的時候,洛陽也不過剛奪下一年,整個中原地區,在隋末之時,是戰爭最激烈的地方,早期的流匪亂兵反覆洗劫,到了後來,李密、宇文化及、王世充等更是反覆鏖戰,幾乎打的成了一片廢墟,十室九空,赤地千裏。
而且論起防禦形勢來,洛陽遠不如長安,同樣的,也不如襄鄧形勢。
還有一點,襄鄧在洛陽、長安之南,同時也處於天下中心,而且這裏擁有極好的地理形勢、肥沃的平原田地,遷都襄鄧,一來讓朝廷中樞遠離突厥,更加安全,避免突厥人隨時能突進京畿的危險局面。
還有一個重要的遷都原因,則是因為長安地區生產力大大降低,糧食難以自給自足,加之自西魏定都關中後,關中平原上的田地大部份都成了世家豪門的,關中人多,可朝廷卻收不到多少稅賦,也無地可均。
越發的導致了朝廷的困窘。
而遷都襄鄧,那裏卻有足夠的田地,缺的是人口。朝廷遷都襄鄧,可以移民過去,均田授地,同時從河南、江漢,甚至是江淮、東南等地運輸稅賦錢糧到新都,也會非常的方便,再不會有有錢糧也運不進京的麻煩。
可以說遷都襄、鄧一帶,營建新都,其實並沒有什麽問題。
但在此時的形勢下遷都,卻未免有畏敵逃跑之嫌,一旦從長安遷都到了襄鄧一帶,那麽原本關中駐集的重兵,就會大部遷到山南。這就會讓關中的這路防禦,越發的減弱,本就是個弱點破綻,就會成為一個大洞。
若是沒有突厥的威脅,李超也讚成遷都,不管是遷洛陽還是遷襄鄧,都能接受。比起關中的窘況,遷都好處很多。
但此時此刻,突厥人就頂在關中的西北大門外,朝廷這個時候遷都,那就不是那麽回事了。
此時遷都,不僅僅只是遷都這麽簡單,這是避戰派。
而李超是堅決的主戰派。
“陛下,敵人都拿刀抵到我們的喉嚨上了,我們這個時候卻還想著要轉身搬家,這不會有幫助,只會顯得我們懦弱。若是遷都,到時關中防禦更弱,關中就更難防禦住突厥人了。一旦突厥人進入了關中平原,那時建在襄鄧的新都,也一樣不安全。陛下,長城都攔不住突厥人,靠遷都更不行。要遷都,也得等到我們擊退突厥人才行。現在,天子當守囯門!”
“文遠,我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交給你。”
“明天你負責去太極宮,請陛下來東宮!”
李世民的登基大典,並不是在太極宮舉行,而是在東宮舉行,這是李世民的堅持,李淵在一日,那太極宮就是李淵的,他會在東宮登基,以後也在東宮治理天下。
不過李世民可以在東宮繼位,但明天的大典,卻必須有皇帝和建成等人到場。
“臣明白。”
三月初九。
太極宮。
李淵已經穿戴莊嚴,不過今天卻沒有穿黃袍。
李淵慢吞吞的剝開一個茶葉蛋,就著稀粥慢慢的吃著。裴寂和封倫站在一旁,靜靜等等著皇帝。
等李淵吃完兩個茶葉蛋加一碗稀粥,裴寂問,“陛下準備好要出發了嗎?”
李淵拿布巾擦拭嘴角,“我沒說要去。”
“陛下今天不去?”
李淵把擦過嘴的布巾扔在桌上,語氣不好的道,“我也沒說不去。”
“這”
“去還是不去,我還沒有決定呢。”
李淵又拿起一個茶葉蛋,繼續剝了起來。
李超今天也身著莊重的冠服,來到太極宮。
“陛下,趙國公在外求見。”
李淵剝茶葉蛋的手停頓了一下,然後他將那個剝了一半的茶葉蛋扔回了碗裏。
“李三。”
“不見!”
李淵恨恨的道,他到現在都還沒忘記,那天李超帶著尉遲恭等人,殺進太極宮,在海池邊將他圍住的場景。他自認為待李超不薄,可這個人卻是個亂臣賊子。
片刻後。
李超大步過來。
李淵臉色越發難看,可最重還只是冷哼了一聲而已。那天,李超能帶著人闖進他的皇宮,今天,這宮殿就更阻擋不住李超的腳步了。
李超進來,向李淵拜禮。
“陛下,太子殿下請陛下駕臨大典,接受太子殿下、朝中眾臣的朝賀!”
李淵沒好氣的瞪著李超,“朝賀?朝賀什麽,朝賀我成了太上皇?還是免了吧!”
李超上前一步,“今天是個重要的日子,陛下理應受各方朝賀!”
李淵扭頭。
“陛下,太子請陛下前往!”李超加重了幾分語氣。
李淵扭回頭來,打量著李超,“朕看錯了你!”
“請陛下移駕!”
“我今天身體不適,不能去參加大典。”李淵也來了脾氣。
面對著李淵的不配合,李超皺眉。
但今天的登基大典,李淵是必須出現的,不但李淵得去,李建成李元吉也得去,李淵的那些小皇子們也一樣要去,李家的宗室,朝廷的大臣,一個不能少。
李淵若不去,那這場大典,就會很難看。
“陛下,既然決定退位,為何卻要在最後一步為難太子殿下呢?”
“是我為難太子嗎?”
“陛下是希望太子殿下親自來迎接陛下嗎?”
李淵停下腳步,站在那裏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
裴寂和封倫看了李超一眼,上前去勸說李淵。
李淵回頭,走到李超面前,臉色難看。
“走吧,去東宮!”
東宮,顯德殿。
李淵到來,李世民長松一口氣。
儀式開始,李世民在群臣朝拜下,即位為大唐皇帝。
李建成和李元吉跪拜新天子。
李世民下詔,封李建成為海南侯,封李元吉為海陵侯,尊李淵為太上皇。
李世民登基後的第二道詔書,就是正式頒布勳貴們的賞賜封地。不管是新封勳貴還是老牌勳貴們,他們的永業田都換到了邊疆,實封貴族們的封戶也改成了勳田授封邊疆。為了安撫這些老舊勳貴們的不滿,李世民給這些貴族們大多晉升了爵位,將許多虛封改成了實封,實封的也增加了封戶。永業田翻倍,勳田加賞。
最讓人驚訝的還是李世民一次性在大唐的邊疆,劃立了三十六個州,這些州是新設之州,李世民一次把三十六位玄武門功臣,封為這三十六州的世封刺史。
與國休戚,世代襲封,子孫代代永為刺史。
說是世封刺史,其實就相當於變相諸侯國。這些州其實地方都不大,因為都是在邊疆之地劃立的,許多地方還都是些蠻夷們居住著,現在皇帝直接劃了三十六個州,然後把功勞最大的三十六位功臣,賜封世襲刺史。
屏藩中央,鎮懾地方。
做為玄武門首功之臣,李超自然也是這三十六位世封刺史之一。
李超的封州,在豐州。也就是河套的東套中的後套,這是位於後世巴彥高勒與西山咀之間的巴彥淖爾平原。
自漢代起,豐州就屬於戰略要地。
隋末大亂,失去豐州,直到此時,都還沒有收回。
李世民直接把豐州這塊地圖上的疆土封給李超,也算是前無古人了。隋時,豐州曾有九原、永豐、豐安三縣,有戶一千九百。
而且從漢到隋,豐州就是古代的四大流放地之一。
豐州比起其它功臣們的封地,算是較大較好的,但畢竟現在還在突厥人手裏呢。不過看看長孫無忌、房玄齡、秦叔寶們的封地,其實也都差不多。
基本上,三十六功臣的封州,都是和李超差不多的,處於如今唐朝實際的控制線外,而又是歷史上屬於中原疆土的地方,比如河套平原、比如遼西,比如安南,比如西域。
李超不由的很佩服李世民,搞出來一個三十六世封刺史,但其實李世民一點真金白銀都沒有掏出來。
能不能真的拿到這些封州,還得等朝廷把那些地方收覆了再說呢。
世封刺史,不叫諸侯國,倒也有趣,李超對此之前毫無知情,看長孫無忌他們的驚訝,估計也是不知情的。李世民很可能是在封戶換邊疆荒地一事上得到了靈感,然後來了這麽一招。
給功臣們虛空畫大餅,安撫功臣們,讓大家能夠支持朝廷把他們封戶、永業田換到邊疆去。
這一著,玩的漂亮!
晚飯時父親突然中風,急忙送醫院搶救,現在還在醫院,剛交完錢,我蹲醫院門口,把這章發上來。接下來可能沒法好好碼字更新,跟大家說聲抱歉!,,,,,,。,,(。)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夜深,明天就要登基的李世民卻還沒有睡意,東宮顯德殿,李世民坐在禦榻上,卻有些出神。
有些心不在焉。
“陛下!”
李超連叫了兩聲,李世民才反應過來。
“哦,你剛對孤說什麽?”
李超拱手,“臣如今改稱殿下為陛下,而陛下也應當改口自稱為朕了。明天,陛下就登基即位,可陛下似乎好像有心事?”
李世民手拍著禦榻扶手,“是啊,這一天真要來臨之時,才覺得有些茫然。”
“陛下以後就會習慣的,萬裏江山,都已經挑在了肩上,就如那冕服,肩挑日月!”
“朕馬上打天下,可現在卻不能馬上治天下,這些天來,接觸政事,百官百僚,日理萬機,真正感受到這治天下與打天下的不同。”
“陛下其實也不用太過擔憂,有文武大臣,三省六部九寺諸監,陛下所需要做的就是選好宰相,總領綱目,然後三省六部各司其司,一切就順了。”
“文遠,今天政事堂議事,幾位宰相對於出兵靈武之事,多持異議。”
李超靜靜的聽著。
李世民繼續道,“裴寂和封倫兩人今天也參加了議事,封倫不但反對此時出兵靈武,甚至還提出了要遷都。”
遷都,這不是什麽新鮮事情了。其實在去年突厥人大舉南下之後,朝廷裏就一直在討論遷都之事。
最後甚至都數次在政事堂議論了,差不多已經形成了重要的方案。皇帝和宰相們都派了許多官員到各地選擇新都地址,最後選定了山南的襄鄧一帶。
襄鄧,也就是後世的南陽盆地了。
沒有選洛陽而選中了襄鄧,可以說其實也是費盡了心思的。在武德五年的時候,洛陽也不過剛奪下一年,整個中原地區,在隋末之時,是戰爭最激烈的地方,早期的流匪亂兵反覆洗劫,到了後來,李密、宇文化及、王世充等更是反覆鏖戰,幾乎打的成了一片廢墟,十室九空,赤地千裏。
而且論起防禦形勢來,洛陽遠不如長安,同樣的,也不如襄鄧形勢。
還有一點,襄鄧在洛陽、長安之南,同時也處於天下中心,而且這裏擁有極好的地理形勢、肥沃的平原田地,遷都襄鄧,一來讓朝廷中樞遠離突厥,更加安全,避免突厥人隨時能突進京畿的危險局面。
還有一個重要的遷都原因,則是因為長安地區生產力大大降低,糧食難以自給自足,加之自西魏定都關中後,關中平原上的田地大部份都成了世家豪門的,關中人多,可朝廷卻收不到多少稅賦,也無地可均。
越發的導致了朝廷的困窘。
而遷都襄鄧,那裏卻有足夠的田地,缺的是人口。朝廷遷都襄鄧,可以移民過去,均田授地,同時從河南、江漢,甚至是江淮、東南等地運輸稅賦錢糧到新都,也會非常的方便,再不會有有錢糧也運不進京的麻煩。
可以說遷都襄、鄧一帶,營建新都,其實並沒有什麽問題。
但在此時的形勢下遷都,卻未免有畏敵逃跑之嫌,一旦從長安遷都到了襄鄧一帶,那麽原本關中駐集的重兵,就會大部遷到山南。這就會讓關中的這路防禦,越發的減弱,本就是個弱點破綻,就會成為一個大洞。
若是沒有突厥的威脅,李超也讚成遷都,不管是遷洛陽還是遷襄鄧,都能接受。比起關中的窘況,遷都好處很多。
但此時此刻,突厥人就頂在關中的西北大門外,朝廷這個時候遷都,那就不是那麽回事了。
此時遷都,不僅僅只是遷都這麽簡單,這是避戰派。
而李超是堅決的主戰派。
“陛下,敵人都拿刀抵到我們的喉嚨上了,我們這個時候卻還想著要轉身搬家,這不會有幫助,只會顯得我們懦弱。若是遷都,到時關中防禦更弱,關中就更難防禦住突厥人了。一旦突厥人進入了關中平原,那時建在襄鄧的新都,也一樣不安全。陛下,長城都攔不住突厥人,靠遷都更不行。要遷都,也得等到我們擊退突厥人才行。現在,天子當守囯門!”
“文遠,我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交給你。”
“明天你負責去太極宮,請陛下來東宮!”
李世民的登基大典,並不是在太極宮舉行,而是在東宮舉行,這是李世民的堅持,李淵在一日,那太極宮就是李淵的,他會在東宮登基,以後也在東宮治理天下。
不過李世民可以在東宮繼位,但明天的大典,卻必須有皇帝和建成等人到場。
“臣明白。”
三月初九。
太極宮。
李淵已經穿戴莊嚴,不過今天卻沒有穿黃袍。
李淵慢吞吞的剝開一個茶葉蛋,就著稀粥慢慢的吃著。裴寂和封倫站在一旁,靜靜等等著皇帝。
等李淵吃完兩個茶葉蛋加一碗稀粥,裴寂問,“陛下準備好要出發了嗎?”
李淵拿布巾擦拭嘴角,“我沒說要去。”
“陛下今天不去?”
李淵把擦過嘴的布巾扔在桌上,語氣不好的道,“我也沒說不去。”
“這”
“去還是不去,我還沒有決定呢。”
李淵又拿起一個茶葉蛋,繼續剝了起來。
李超今天也身著莊重的冠服,來到太極宮。
“陛下,趙國公在外求見。”
李淵剝茶葉蛋的手停頓了一下,然後他將那個剝了一半的茶葉蛋扔回了碗裏。
“李三。”
“不見!”
李淵恨恨的道,他到現在都還沒忘記,那天李超帶著尉遲恭等人,殺進太極宮,在海池邊將他圍住的場景。他自認為待李超不薄,可這個人卻是個亂臣賊子。
片刻後。
李超大步過來。
李淵臉色越發難看,可最重還只是冷哼了一聲而已。那天,李超能帶著人闖進他的皇宮,今天,這宮殿就更阻擋不住李超的腳步了。
李超進來,向李淵拜禮。
“陛下,太子殿下請陛下駕臨大典,接受太子殿下、朝中眾臣的朝賀!”
李淵沒好氣的瞪著李超,“朝賀?朝賀什麽,朝賀我成了太上皇?還是免了吧!”
李超上前一步,“今天是個重要的日子,陛下理應受各方朝賀!”
李淵扭頭。
“陛下,太子請陛下前往!”李超加重了幾分語氣。
李淵扭回頭來,打量著李超,“朕看錯了你!”
“請陛下移駕!”
“我今天身體不適,不能去參加大典。”李淵也來了脾氣。
面對著李淵的不配合,李超皺眉。
但今天的登基大典,李淵是必須出現的,不但李淵得去,李建成李元吉也得去,李淵的那些小皇子們也一樣要去,李家的宗室,朝廷的大臣,一個不能少。
李淵若不去,那這場大典,就會很難看。
“陛下,既然決定退位,為何卻要在最後一步為難太子殿下呢?”
“是我為難太子嗎?”
“陛下是希望太子殿下親自來迎接陛下嗎?”
李淵停下腳步,站在那裏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
裴寂和封倫看了李超一眼,上前去勸說李淵。
李淵回頭,走到李超面前,臉色難看。
“走吧,去東宮!”
東宮,顯德殿。
李淵到來,李世民長松一口氣。
儀式開始,李世民在群臣朝拜下,即位為大唐皇帝。
李建成和李元吉跪拜新天子。
李世民下詔,封李建成為海南侯,封李元吉為海陵侯,尊李淵為太上皇。
李世民登基後的第二道詔書,就是正式頒布勳貴們的賞賜封地。不管是新封勳貴還是老牌勳貴們,他們的永業田都換到了邊疆,實封貴族們的封戶也改成了勳田授封邊疆。為了安撫這些老舊勳貴們的不滿,李世民給這些貴族們大多晉升了爵位,將許多虛封改成了實封,實封的也增加了封戶。永業田翻倍,勳田加賞。
最讓人驚訝的還是李世民一次性在大唐的邊疆,劃立了三十六個州,這些州是新設之州,李世民一次把三十六位玄武門功臣,封為這三十六州的世封刺史。
與國休戚,世代襲封,子孫代代永為刺史。
說是世封刺史,其實就相當於變相諸侯國。這些州其實地方都不大,因為都是在邊疆之地劃立的,許多地方還都是些蠻夷們居住著,現在皇帝直接劃了三十六個州,然後把功勞最大的三十六位功臣,賜封世襲刺史。
屏藩中央,鎮懾地方。
做為玄武門首功之臣,李超自然也是這三十六位世封刺史之一。
李超的封州,在豐州。也就是河套的東套中的後套,這是位於後世巴彥高勒與西山咀之間的巴彥淖爾平原。
自漢代起,豐州就屬於戰略要地。
隋末大亂,失去豐州,直到此時,都還沒有收回。
李世民直接把豐州這塊地圖上的疆土封給李超,也算是前無古人了。隋時,豐州曾有九原、永豐、豐安三縣,有戶一千九百。
而且從漢到隋,豐州就是古代的四大流放地之一。
豐州比起其它功臣們的封地,算是較大較好的,但畢竟現在還在突厥人手裏呢。不過看看長孫無忌、房玄齡、秦叔寶們的封地,其實也都差不多。
基本上,三十六功臣的封州,都是和李超差不多的,處於如今唐朝實際的控制線外,而又是歷史上屬於中原疆土的地方,比如河套平原、比如遼西,比如安南,比如西域。
李超不由的很佩服李世民,搞出來一個三十六世封刺史,但其實李世民一點真金白銀都沒有掏出來。
能不能真的拿到這些封州,還得等朝廷把那些地方收覆了再說呢。
世封刺史,不叫諸侯國,倒也有趣,李超對此之前毫無知情,看長孫無忌他們的驚訝,估計也是不知情的。李世民很可能是在封戶換邊疆荒地一事上得到了靈感,然後來了這麽一招。
給功臣們虛空畫大餅,安撫功臣們,讓大家能夠支持朝廷把他們封戶、永業田換到邊疆去。
這一著,玩的漂亮!
晚飯時父親突然中風,急忙送醫院搶救,現在還在醫院,剛交完錢,我蹲醫院門口,把這章發上來。接下來可能沒法好好碼字更新,跟大家說聲抱歉!,,,,,,。,,(。)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