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149章 山高水長

關燈
一蒙軍護送著王道一走出軍營,以她的武功,當然不需要人護送,忽必烈這麽做,是做給天下百姓看的。

忽必烈既然已決定不殺王道一,那他便會好好利用一下。他對王道一的禮賢下士的姿態,是在向宋民傳達希望兩族同好的意願。

走過一陣,便又到了襄陽城下,此時襄陽城已門戶大開,一列列蒙軍井然有序的進駐城內,他們沒有燒殺搶掠,忽必烈甚至下令將蒙古軍中的備用棉衣和糧食都統統分給饑寒交迫的宋國百姓。

普通百姓當然不懂國家大事,但他們卻感覺得到,忍饑挨餓的日子就要結束了,他們的生活會恢覆成原來那樣,沒有戰爭再來打攪他們。

他們只是衷心希望,新的朝廷能夠不再像舊朝廷那樣壓榨他們。蒙古人的統治固然會令他們不適應,但若這些蒙古人能夠不破壞他們的文明,與他們融合相處,那也還能接受。比起曾經的遼國人和金國人對他們做的,蒙古人的行為簡直不值一提。

王道一走到城下,向守城通報了姓名,要去見郭靖,旁邊正排隊領救濟糧的百姓有聽到的,紛紛向她聚攏了過來,一傳十,十傳百,聚過來的人越來越多,幾乎全城的百姓都向她聚過來。

在不久前,他們的襄陽守郭靖告訴他們,一個叫王道一的女子為了他們孤身去蒙軍送死,還告訴他們,這個女子最終說動了蒙古大汗,他們不會再死。

他們將永遠記得今天的場景:兩軍對壘,有一個人站了出來,飛蛾撲火般的走向敵營,改寫了他們的命運,也或許改寫了中國的命運。

於是當王道一出現在城門的時候,所有人都爭前恐後的想要來看一看她,看一看她究竟是怎樣一個女子。

人群越聚越多,十幾萬城中百姓湧過來,護衛王道一的蒙軍差點都阻攔不住,要照平時,他們早手起刀落大開殺戒了,但是如今,有大汗命令在上,他們不會隨便殺人。

王道一見形勢就要失控,只得尋一處高坡站上去,向百姓喊話:“大家別擠了,快回去領糧食吧!”

百姓見到王道一,也都紛紛停下來,他們看著她,不由自主都哭拜於地,齊聲高頌,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長……

王道一頓時熱淚盈眶,望著拜倒一片的黎民百姓,心中百感交集,她想,為了這一群勤懇樸實的百姓,她就算死一萬次又有何妨?

她站了片刻,忽然覺出一絲不對來,怎麽不見郭靖蹤影?

郭靖是襄陽守,出了這麽大動靜,他為何沒有前來?

王道一腦中突然閃過早上分別時郭靖那欲言又止的奇怪神情,似乎想到了什麽,她大驚失色,趕忙問一旁的蒙古軍官:“你們方才收編宋軍的時候,可有見過襄陽守郭靖?”

將官想了想,搖搖頭。

王道一心底一沈,手心裏迅速滲出一層冷汗,她運起輕功,極速朝城內掠去,一眨眼就消失了,驚得那些蒙古軍官半天楞在原地。

王道一一邊運起全身功力往郭靖大帳中奔,一邊在心裏一遍遍祈禱:“郭靖啊郭靖,你可千萬別做傻事!”

她終於趕到帳前,掀簾一看,裏面空無一人,這讓她的心又是一沈。

她攔住一個正在忙碌的宋軍問:“你們郭將軍呢?怎麽不在帳中?”

那軍士回憶片刻,說道:“郭將軍啊,他方才好像往後城去了……”

話沒說完,已不見了王道一身影。

王道一急急趕去後城,剛一奔到城墻下,便猛地剎住了腳步,眼前看到的場景,讓她驚叫出聲:“郭靖!!!”

只見郭靖此時已卸去了鎧甲,著一身素衣,披頭散發,獨自立於城頭,手執長劍,遙望天邊夕陽,目中一片蒼涼。

聽到王道一的叫聲,郭靖俯首看向城下,露出一抹真誠的笑容,說道:“小王道長,你成功了,我替萬千宋民謝過你!”

王道一此時哪有閑心聽他道謝,急道:“郭少俠,你在城墻上幹什麽?快下來!你……為何要如此啊!”

郭靖依舊站在墻上,寒風吹的他披散的頭發更加淩亂,他聽到王道一的話,面上的表情變得悲痛又凝重,他苦笑道:“小王道長,自打第一次見面你就稱我‘少俠’,我又哪裏算得了俠?我……我連自己的母親都保護不了,我又哪裏算得了俠?”

王道一恍然明白過來,郭靖這是決心要死。

她忙朝他喊道:“郭少俠,你切不可為此事尋短見,如今蒙古大汗答應不再屠殺我宋國百姓,你以後還可以做很多為國為民的事,你可以不摻和蒙古人的事,你可以跟隨七公……”

郭靖忽然打斷她道:“不!小王道長,我的母親都是被蒙古大汗逼死的!你告訴我,我還怎麽能在蒙古人的統治下活下去!你要我怎麽安心做蒙古人的臣民!”

王道一怔住了。

郭靖慘笑一聲,繼續道:“小王道長,百姓都得救了,從此天下再無戰事,我很高興。……但是我郭靖卻永世都不可能得救!到今日為止,我和你一同守護住了這萬千百姓,我的使命就算結束了,我沒有再活下去的必要了。”

王道一一個勁地在下面著急的搖頭。這城墻少說也有十來丈高,憑她的功力,根本無法上去,要想上去,只能從前城的階梯登到城墻上,再沿城墻走到這後城來。但眼下,她顯然沒有這麽多時間來做這些,因為她只要一個轉身,郭靖可能就利落的抹脖子了,於是她在城下幹著急,只得不斷勸他:“不,郭少俠,你何苦如此執著,你母親的死,那並不是你故意的……”

郭靖不等她說完,又打斷她的話,道:“不是故意的就不算我的錯了嗎!小王道長,我這個人腦筋就是犟,我不管那麽多大道理,我只知道,一個人若是犯了錯,那麽不論這個錯誤是不是他有意為之,他都必須要為這個錯誤贖罪!”

他長嘆一口氣,淒然道:“我只是後悔,當初你三次勸我,我都沒有聽你的,才釀成那般後果。但是如今,我依然不會聽你的勸,我就是這樣一個人,沒法子改變的,小王道長……我意已決,你別勸了。”

王道一說不出話來了,因她知道,此時她再說什麽,都是徒勞。

仰視著城墻上那一道高大的身影,她又忽然明白了,郭靖是活不下去的,不是他不能活下去,而是他自己不允許自己活下去!

她想起了《天龍八部》裏的喬峰之死。

喬峰能活下去嗎?

他能。

他武功那麽高,俠肝義膽,朋友滿天下,也沒做什麽壞事,他怎麽能活不下去呢?

可是他就是活不下去,他就是要選擇在宋遼兩軍陣前自戕。

他也不允許自己再活下去。

也許這就是中國人特有的一種秉性,比起生命的延續,他們更看重精神上的一絲不茍。

若是什麽事情發生的於他們的精神有愧,他們就會覺得“天下再無立身之地”,他們會認為自己的人生已無路可走,所以他們毫不留情的結束自己的生命。

我們一般管這種人叫做“英雄”。

他們身上承載者一個民族的精魂。

郭靖為什麽決心要自殺而不是和蒙古人決一死戰?因為他不願意把自己的私怨牽扯到國事上來,他希望全天下的百姓都能好好活著。

他只是自己不願活了。

正在百姓為劫後餘生而歡呼的時候,他們的英雄要離開他們了。

是這場戰爭延長了郭靖的生命,如果沒有這場戰爭需要他來保家衛國,他可能早就死了。

郭靖將長劍橫於項上,對著城下的王道一說出最後一句遺言:“小王道長,拜托了!”

話畢,揮劍自刎,鮮血從他的頸中噴湧而出,映著黃昏的餘暉,在空中激射出一道悲壯的血線。

他倒了下去。

王道一的心徹底僵硬住,她凝在地上,一動不動,直勾勾的看向郭靖站過的地方,直到有宋軍副將趕來,她還是一動不動。她好像已經不會動了。

“道一先生,郭夫人在房中碰柱而亡啦!”

是這一句話敲醒了王道一。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穆念慈本就是一個傳統的宋國女子,她跟了郭靖,就要跟他一輩子,她早已將自己當作郭家的人,也早已抱著隨夫而去的決心。

王道一覺得心口有些發麻,她踉蹌了一下,那副將上前一把扶住了她,手裏還抱著一個正熟睡的孩子。

她楞楞的看著那孩子,“這是……”

副將將孩子遞到她跟前,低頭道:“這是郭將軍的獨子,郭將軍……方才有令,命莫將待先生入城之後,將這孩子交給先生。”說著又從衣內掏出一封信,“這也是郭將軍要交給先生的。”

王道一接過信,展開來讀,這是一封郭靖的親筆信,信中說明了自己已決意赴死的決心,又言道自己尚育有一子,今方一歲,名破虜,望王道一能替他將這孩子交給他師父洪七公撫養,並表示不願上一代的恩怨再施加在這孩子身上,所以他再三請求王道一和洪七公給這孩子改名換姓,待他長大後,也千萬不可對他言明他的生身父母是誰,更不要說及身世恩怨,只消告訴孩子他本只是個孤兒,讓這孩子在洪七公的照料下心無枷鎖的好好活下去。

一封信讀畢,王道一許久才嘆出一口氣來,她明白了郭靖臨終前的那一句“拜托了”是什麽意思。

她接過孩子,看著孩子熟睡的面容,只覺世事無常,造化弄人。

王道一離開了襄陽城,她謝絕了要護送她回家的那些蒙軍,只抱著郭破虜,尋了匹快馬,從側門悄然而去。

從襄陽到桃源之間有一處地方正是丐幫總舵,她打算順路去那裏,若能碰到洪七公,便按照郭靖遺信所說,把孩子托給他。

她出城不到一刻,剛走到襄水邊上,只聽身後一列飛騎追來,原來是忽必烈派來的使者,那使者向她傳達了忽必烈的意思,說是要誠心聘請王道一做他帳下謀士。

王道一一聽完就知道忽必烈的意思了,這依然是忽必烈做給天下人看的。王道一當然不會傻乎乎的就答應了,她可不會忘了,就在剛才,她差點死在忽必烈的忌憚之下,忽必烈是巴不得她乖乖回家什麽也不做呢,她哪能不識趣的往前湊?

忽必烈此舉,旨在想要以王道一為橋梁,向天下展示他蒙漢融合的意願,政治作秀罷了。

不過同時也有試探王道一的意思。

王道一當然是要配合忽必烈了,她還不想自尋死路。於是她微微一笑,袖擺一拂,做出與世無爭的曠達樣子,說了句清高至極的話:“我本山野布衣,天下於我何加焉?”

揚鞭而去。

她的這句話,在日後被當作高風亮節的代表廣為流傳,可其背後的種種政治博弈,又有幾人能知?

作者有話要說:

六更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