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145章 可汗金牌

關燈
忽必烈直直瞪著王道一,王道一站在原地由他打量,不言不語。

從方才踏入這個帳子算起,她的游說其實就已經開始了。

這是她與黃蓉琢磨過整整兩年的一場游說,是決定宋國命運的一場外交活動,她們曾為這一次行動排演過無數次。

她們研究忽必烈的為人,她們反覆掂量手中的籌碼,她們權衡天下的利弊得失,她們精心算計過要以怎樣的方式才能讓這場游說取得最好的效果。

甚至在游說中,何時該說話,何時當沈默,聲音何時激昂,何時低沈,語速何時該快,何時當慢,何時笑,笑到幾分,何時停頓,停頓多久,每一個眼神,每一種表情,每一個回合的應對,她們都研究的細致入微,直至她們認為每一個細節都無可挑剔為止。

然而即便是如此的準備,她們也不敢保證這次外交的成功,因為她們手裏的籌碼實在太少,宋國的籌碼實在太少。

半晌後,忽必烈終於先忍不住開口道:“道一先生好久不見。”

王道一笑笑:“的確很久不見。”

忽必烈又打量她一眼,問道:“聽聞先生是中原最出色的劍客?”

王道一道:“大家好像是這麽說的。”

忽必烈道:“是劍客,為何只身而來,卻不帶劍?”

王道一道:“我已無需用劍。”

忽必烈道:“哦?”

王道一道:“無劍勝於有劍,故無須特意執劍。”

正如獨孤求敗第三柄木劍下所言,“不滯於物,草木竹石均可為劍,漸進無劍勝有劍之境。”王道一現在已然達到了這種“無劍勝有劍”的境界,那柄玄鐵重劍,早已不用了。

忽必烈卻不知其中道理,問道:“無劍怎能勝於有劍?”

王道一笑道:“豈不聞,一人之辯,勝於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於百萬雄師,無劍自然也可勝於有劍。”

忽必烈聽出她話中隱意,面容一肅,盯她半晌,咬牙道:“道一先生到底所謂何事而來?你拿祖父的金牌,又有什麽要求?”

聽到這兩句疾問,王道一笑了。當然,她只是在心裏笑,面上仍是一派平和的模樣。

這是她和黃蓉設計好的開場白。見到金牌,忽必烈必然驚心,然而,出於他帝王的尊嚴,他越是心中驚疑不定,越是會首先表現的刻意不去提它。

他不提,王道一也不提,隨便他問什麽,都吊著他。王道一越是不提,忽必烈越是心急,以忽必烈的性子,不出三問,他必然先按捺不住。

事實證明,果然如此。

一個成功的縱橫家,無疑也應該是一位出色的心理學家。黃蓉和王道一是何等人物,她們對忽必烈的研究是如此透徹。這兩年中,她們要求郭靖將能夠搜集和探聽到的所有信息都告知她們,目的就是通過他的行為來研究他這個人。

在外交活動中,有個規律:先沈不住氣的那個一般會是輸人一著的那一方。

所以她絕對不能先急,她本來就處在弱勢,在這場游說中若她一開始就先輸人一著,由他人主導了去,那這次外交活動的成功率就更加大大降低了。

忽必烈發問後,王道一沒有直接回答,而是道:“在下想要先給大汗講一個故事。”

忽必烈現在對她的心理防線太高了,如若馬上說出要求,定然撈不到多少利益,所以王道一兜了個圈子,先讓他松懈下來再說。

忽必烈皺眉道:“什麽故事。”

王道一道:“大汗精通漢學,必然知道中原曾有一個王朝叫唐吧?”

忽必烈道:“知道。”

王道一道:“那大汗覺得這個朝代如何?”

忽必烈略微思索,說道:“本汗認為,那是你們中原大地上出現過的最偉大的帝國,比現在的宋國不知強上多少倍。”

文則宋明,武則漢唐。這是現代人對中國歷史的一般共識。忽必烈馬上英雄,自然更推崇強盛的唐朝。

王道一點點頭,順著他的話問道:“大汗為何如此認為?”

忽必烈道:“唐朝兵強馬壯,幅員遼闊,難道還算不得你們中原最偉大的王朝?”

王道一笑道:“在下也以為唐朝鼎盛,但原因可能與大汗所看不同,唐朝之盛,不止在此。”

忽必烈瞇瞇眼,道:“道一先生有何高見?”

王道一道:“大唐的疆土東至日本海,西達鹹海,南抵越南,北越漠北草原,東西九千五百一十一裏,南北一萬六千九百一十八裏,確實稱得上幅員遼闊。大唐是當時全天下最富有的國家,文治武功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在那時,來自各國的使節都渴望與大唐交往,這也確實稱得起兵強馬壯四字。如此繁華盛世的唐代,恐怕再過千年,也會被後人銘記。……但大汗有沒有想過,一個王朝之所以能夠如此鼎盛,究其根本原因,靠的是什麽?”

忽必烈沒有說話,但王道一從他的眼神中感受得到,他在聽。

也許是她此時太過全神貫註於忽必烈了,以至於方才那在帳中的軍士什麽時候退下都毫無察覺。

於是王道一接著道:“自漢帝國開通絲綢之路以來,生活在西域以及龜茲一帶的眾多民族就不斷來到我中原,這些人被漢人籠統地稱為胡人。在幾百年前的大唐,在它的都城長安,由於貿易和文化的交流,胡人隨處可見。”

她仿佛不經意的看了忽必烈一眼,方繼續講道:“唐史記載,那時的盛況,如今我們宋人絕對想象不到,胡人可以戴著漢人的帽子,在國子監中吟詩作對,漢人也時常穿著胡人的衣衫,在酒肆裏跳起胡旋舞。包括一萬戶突厥人在內,長安城中常住的胡人就有近十萬之多!擅長經商的粟特人主宰著西市的貿易;龜茲的舞女在歌坊最受歡迎;於闐人以繪畫而赫赫有名,結交漢人中的文人騷客;高昌的樂人經常被皇室選中,前往宮廷演奏……”

王道一的聲音漸漸激昂,感染的忽必烈都不禁聽出了神,他雖學習漢學,但對王道一口中所講前朝細節確實不曾關註過,聽著她的講述,他作為帝王的內心隱隱有莫名的騷動。

只聽王道一口若懸河,侃侃而談:“……不僅如此,大汗可能想不到,在那時,很多胡人甚至直接為皇室服務。連大明宮中負責保護皇城安全的皇家衛隊裏就有不少胡人,甚至連皇家衛隊的隊長也是胡人出身……”

說著說著,王道一擡眼盯向忽必烈,停了一瞬,又道:“……政治上不分疆界,張開懷抱;經濟上不分族別,公平競爭;族別上不分胡漢,皆為臣民。胡人幾乎融進了唐人生活的各個方面。那時,與大唐交往的國家和種族,達到了兩百多個。光東瀛遣唐使就曾到達長安十五次之多,東羅馬帝國也先後七次遣使至長安,阿拉伯帝國更是一度三十六次派出使節。來自世界各地的種族人民在長安和睦相處,各種宗教信仰在長安並存,共同締造出一個前所未有的盛世大唐!”

隨著王道一逐漸深入的語調言談,忽必烈不知想到了什麽,眼中竟放出些許光來。

那是一個野心勃勃的帝王才能放出的光。連他自己都意識不到。

王道一一瞬不瞬的默默觀察他的神情,直到此時,又繼續說道:“大唐帝國的皇帝們,大度豁達,自信包容,大汗可能也想不到,大唐的前三位皇帝,其母系血統都是胡人,其中唐高宗李治更是充滿了胡氣,他的漢族血統只占四分之一。”

忽必烈楞了楞,不由出聲道:“什麽?那這麽說來……李治豈非就算不得漢人了?”

王道一微微一笑,說道:“大汗,請您細想,是不是漢人,怎能就因其血統而決定呢?請大汗再想,如果真能締造出一個這樣的空前盛世,那麽其統治者是什麽血統,又有什麽關系呢?”

忽必烈沈默下來,壓下心中的萌動,眸光直直射向王道一,沈聲道:“你究竟想說什麽?”

王道一看著他,笑道:“漢民族的血液裏大量攙進胡人的剽悍精神,而胡人的靈魂中也銘刻著漢民族的文化烙印。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開放包容,大氣磅礴。各民族、各宗教在大唐和諧相處,對中華和夷狄“愛之如一”,這才是大唐帝國能夠被後人永世銘記的最根本原因。”

看著忽必烈的表情,王道一的語氣漸漸緩下來,“而在當時的羅馬,人們正因宗教和種族偏見而互相攻伐。當異族徒互相殺戮的鮮血染紅羅馬大地的時候,遠在中原的大唐卻不分族別,不分貴賤,胸懷天下,包容四方。……在下想,或許,在中原文明史上,只有大唐帝國,曾經達到過這樣的精神境界。”

忽必烈聽到此處,垂眸不語,不知在思量些什麽。

王道一由他沈思片刻,面上的神情放松,但心中卻時時繃著一根弦。鋪墊了這麽多,她知道接下來她要說的話正是關鍵,一刻都松懈不得。

然而就在此時,帳外忽然闖進一人,正是方才那個不知何時退出去的軍士,只見他直直奔近帳來,手中正拿著一封信,利落的單膝跪地,將信雙手舉過頭頂,呈給忽必烈。

忽必烈似是早知他會來,朝王道一瞥了一眼,方慢悠悠的接過信來。

他那一瞥,讓王道一心裏一顫,陡然升起一絲不安。

似乎發生了什麽超出她預料的事情?

只見忽必烈擡眼朝她一笑,這一笑更是叫她心中警鈴大作,一個帝王在這種情況下的微笑,絕不會是善意的。

忽必烈道:“道一先生方才的故事講的很好,本汗很愛聽,我們可以繼續聊下去,不過在此之前,還請你先看一樣東西。”說著將手中信放於面前的虎皮大案上,慢慢推了過去。

王道一走近案前,垂眸看去,案上正躺著一封薄薄的信封,信封上書“道一親啟”四個大字,字跡有些淩亂飄忽。

甫一看清,王道一瞬間凝在原地,這字跡……竟是黃蓉的!

作者有話要說:

二更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