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宮苑怨 (1)
關燈
小
中
大
大梁朝的皇宮位於臨豐城的最中央,建章宮位於整座皇宮的中央,去年六月登基的承康帝十分喜愛建章宮的太液池,便將此處定為自己的寢宮。
五月底的天氣,建章宮太液池,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此時,承康帝坐在池邊的雕花亭內,隨意地撒著魚餌,他的目光有些渙散地望著太液池的方向,不知在想著什麽。
承康帝不過三十來歲,因保養得當看起來不過才二十多歲,他雙眉入鬢,眼眸狹長微微有些向上挑,顯得十分柔和。肌膚白皙,鼻梁挺秀,微抿起的嘴角帶著幾分清淺的笑意,整個人顯得十分地儒雅溫潤。
蕭家先祖乃關外人士,故而蕭家的子弟個個剛烈彪悍,爭強好勝。承康帝不但長得像肖南人,性格也極溫順。他的生母本是後宮的低微才人,只因姿色艷麗被太祖看中,寵幸了幾日生下了當初的四皇子,如今的承康帝。
承康帝的母妃在他五歲時因病去世,太後不曾將任何一個皇子養在名下,太子之位懸而未決,每個皇子都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唯獨承康帝小小年紀不著急封王,十三歲出宮建府,迎娶了當時的禮部尚書王守山的嫡女。
至去年登基,承康帝已做了二十來年的閑散王爺,因是最沒有野心的一個,不管當年奪位多激烈,都不曾禍及到他。不想,太上皇一場臨時起意的禦駕親征,卻讓他站到權力的制高點。大臣與太後立他為新帝時,他也因膽怯一再推辭,可總是架不住周圍人的勸說和兒子們的野心,最後便應了。
承康帝登基前曾言,上皇歸朝便立即還政,太後為此對他越發地中意了,覺得讓他登基是選對了。太上皇與文臣之首太傅、武將之首安國公一起被俘。太子年幼,君弱臣慌,外面又有強敵環伺,太後不得已,這才棄年紀尚小的太子而選了年富力強的靜王,當時在太後與眾臣看來,太上皇是一定會還朝的,所以眾人才將最沒有野心的王爺托上了位。
可任誰都想不到,半年後上皇還朝,承康帝卻做慣了皇帝,舍不下如今的一切。皇後的母族王氏,在半年的時間內已將禦林軍抓在了手中,承康帝嫡長子幾乎掌握了大半個都尉府。大臣心知不好,但為時已晚,又見太後沒有表態,誰也不敢提出讓承康帝遜位的事。
承康帝見大臣與太後都不表示,便也裝作不曾說過那些話,直接將太上皇與安國公、太子太傅送入了泰和園內。
承康帝扔完了魚食,回頭看向太監總管劉喜:“鷹兒是個念舊情的好孩子,自太子去了西山行宮,除了沈家那個不得已的臣子外,你看看太子的那些個親兄弟們誰過問過一句?便是朕那幾個皇子也不曾想過自己的堂弟過得如何……”
“鷹兒回來,還能惦記著太子,真是難得。這一點倒是像了他的母親,對兄弟親人至情至性。當年朕母妃早逝,父皇孩子眾多,哪裏想得到朕。長公主知朕沒了母妃,常常著人送些吃喝物件,那些奴才們才不敢太怠慢了,讓朕熬過還不知事的日子。這一送便是近十年,直至朕長到出宮建府。”
劉喜已過而立之年,太上皇在位時是宮內的副總管,上皇禦駕親征,總管作為上皇的心腹自然是要跟著過去的。這一去,便再也沒有回來,劉喜在承康帝登基後被扶了正。他以前雖是副總管,但自八歲凈身入宮,跟在大總管身邊近三十年,該知道的不該知道的都知道不少,其中長公主對兄弟為善,自然是人人皆知。
“以前奴才也在太後跟前當過差,大長公主可是個極和善的主子,平日裏就連高聲說話都不曾,對自家的兄弟姐妹更是能照顧便照顧。她不光對皇上照顧有加,便是那幾位出了事,大長公主還哭求先皇饒他們一命。先皇對大長公主千依百順,獨獨逼宮奪位,圖謀不軌這個犯了大忌,任憑大長公主在殿外跪了一天一夜,直至暈倒,還是不曾收回成命。長公主雖是沒有救下那幾位,但那個時候風聲鶴唳的,誰也不敢為那幾位進言一句,公主到底……公主到底是舍不得自家兄弟。”
皇上輕嘆一聲:“一場兵禍去了朕三個兄弟,不算早夭的老七,也就餘下了朕和上皇,還有傷了胳膊的敏王。皇姐那麽好的人卻又早逝,安國公又是個不念舊的性子。三公主早夭,獨二公主那樣淩厲的性子,偏偏得了個溫吞的好駙馬,是個多子多福的。”
劉喜道:“奴才記得,當年先皇和太後為長公主挑駙馬,可是挑花了眼。這個也不好,那個也不好。公主碧玉年華,無意中見了老安國公家的蔣煥然,這才有了眉目。那時先皇和太後對他都不是太滿意,可安國公就是入了公主的眼,先皇和太後又是個愛女兒的,也就同意了。那時先皇還對太後說,有他們護著,安國公將來還能翻出天去嗎?”
“安國公是個長袖善舞左右逢源的,後來不知怎麽就討了太後和先皇的歡心,兩人便成了婚事。可惜,先皇和太後到底是看走了眼,就連奴才那時也以為安國公是真心喜愛大長公主的……誰知後來竟是這樣一個人。”
皇上冷笑一聲:“皇兄皇弟們都在爭太子之位,蔣煥然可是皇兄的伴讀,兩人自小一起長大,情誼非同一般。他若娶了長公主,便是為了長公主的以後,太後也要思量思量,這太子之位到底該給誰。蔣煥然長相不俗,隨便露露臉就騙了女兒家的芳心。可若不是皇兄幫忙,他如何能被長在深宮的公主看見?兩個人倒是打了一手好算盤,一個得了太子位,一個平襲了爵位,獨獨苦了朕的皇姐!”
劉喜不好接話,忙笑道:“好在勇毅侯還有您和太後護著,這才沒吃了虧,就是小小年紀到底沒有了親生母親,又不得父親歡心,那麽多個兄弟……”
皇上皺了皺眉:“說起來,安國公那位繼室,也是王氏的女兒?”
劉喜笑道:“可不是嗎?正是皇後娘娘堂叔家的嫡女,說起來還是皇後娘娘的本家妹子,沒出五服呢。”
皇上臉色越發地不善了:“朕就說如今安國公被軟禁泰和園,王氏怎麽那麽大的膽子,敢朝勇毅侯的院子裏伸手,竟是有了靠山,連太後和朕都不放在眼裏了!王家這些時日越發地放肆了!”
王皇後比承康帝大三歲,這門親事是當年承康帝自己求來的。那年他十三歲,因急於出宮建府,便定下了王家十六歲的女兒為王妃。十四歲的王爺迎娶十七歲的王妃,那時靜王年紀尚小,自然要找個能持家能生養的王妃,大三歲是極好的。
承康帝做靜王時,性子溫和又與世無爭,王妃管得寬一些,倒也無所謂。如今靜王做了皇上,王妃卻沒有作為皇後的自覺,不但把持著後宮,更是對政事指手畫腳,又喜歡處處壓皇上一頭,皇上心裏自然覺得不舒服。
王皇後育有嫡長子與四皇子,還一直惦記太子之位,對皇上多有逼迫,最近的態度也越發地猙獰了。
承康帝遲遲不廢太子,想來並非找不到借口,而是不願早早地立大皇子為太子,此時王家把持著禦林軍,大皇子又拿了都尉府差事,若是立了大皇子做太子,那麽皇權用不了多久便會被王家徹底架空了。
承康帝現在尚且不自由,若到那時還不知是什麽光景。何況皇上自來又對柳貴妃的二皇子很是偏愛,二皇子只比大皇子小一歲,太子之位懸而未決,這些都讓王皇後越發地不安。
皇上的這番話,劉喜應也不是,不應也不是,笑道:“勇毅侯想要去都尉府歷練歷練,皇上何不隨了侯爺的心意,一來大皇子在裏面,能讓表兄弟多相處相處。二來侯爺手裏有些權柄,也多了自保的能力,這樣您和太後都能安心些。”
皇上嘆了口氣:“朕也不想圈著他,可他今年才十三,正是讀書的年紀。他本就是正經的皇親國戚,便是什麽都不幹,誰敢給他臉色不成?都尉府是什麽地方?大皇子進去那麽久了,也沒做出個四五六來,朕也不想他小小年紀便去都尉府看人臉色度日。錦衣衛做的都是些吃力不討好的事,他好歹也是朕的親外甥,朕如何舍得?”
劉喜笑道:“如今大皇子算是掌管著半個都尉府,皇上還怕他給侯爺穿小鞋不成?兄弟們多相處總歸是好,侯爺又是靜不下來的性子,你硬是讓他讀書,說不得他更委屈。”
皇上想了片刻:“是啊,不管誰坐了皇位都是他舅舅,不管誰做了太子都是他表哥,可到底也是有個親疏遠近,是該讓他跟幾個皇兒相處相處了。你去太後宮中說一聲,若這幾日勇毅侯來了宮中,便不要讓他出去了,多留幾日。”
劉喜楞了楞:“侯爺到底是外男,這總歸不好……”
皇上道:“大皇子都束發了,還沒有出宮建府,朕的外甥才十三,怎麽就不能來宮裏住幾日?莫不是等他到都尉府當了差,朕想見見都不成了?”
劉喜忙笑道:“他都要去當差了,住在宮中到底不好同皇後娘娘交代。您也知道太後娘娘年紀大了,如今皇後娘娘才是後宮之主……當初侯爺從西山剛回京城,太後娘娘把他安置在宮中,沒住三日,皇後娘娘便派去幾個嬤嬤給侯爺教授宮規。太後娘娘沒有辦法,只有把侯爺送回了安國公府……”
皇上緊緊地繃著臉,重重地哼了一聲:“怪不得安國公不在家,那王氏也敢不容他,竟是皇後在撐腰!這王家姑娘一個兩個怎麽都是這樣!她也不看看自己是個什麽東西!不過是個繼室就打起了安國公世子的主意!朕活著一日,那安國公的位置就沒有王家那幾個孩子的可能!一天到晚地惦記著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個個賊眉鼠眼圖謀不軌!”
劉喜躬身小聲道:“皇上息怒,萬莫因這些小事同皇後置氣。這些不過都是內宅的瑣事,皇上根本不必操心。皇上若是喜歡,只管將侯爺放在眼前照顧便是,誰又能真的和您較真。”
皇上抿了抿唇:“明日讓鷹兒進宮!還有那個周家的一起來,朕倒要看看誰敢趕他走!”
劉喜連連稱是,再也不敢多言一句。
上皇二十一歲繼位,年號建平,在位十五載。皇後早逝,上皇再未立後,後宮一切雖是賢德二妃共同掌管,但一般的事均要太後點頭才可以。太後膝下無子,當年又是真心地輔佐上皇,自然很得上皇敬重。先皇新喪後,上皇的親娘容妃還在世,太後不等上皇開口,便提議設兩宮太後,上皇雖嘴上不曾說什麽,但對太後越發地恭敬了。容太妃雖是做了幾日太後,可到底是個沒福的,先皇病逝的第二年便也病逝了。
上皇覺得自己還未盡孝,親母卻早逝了,情感上接受不了,傷心過度哭暈在靈堂上。太後極為動容,誇上皇至情至孝,提議讓容太妃與先皇合葬東陵。上皇自小雖沒有機會親近太後,卻也知道太後氣度堪比男子,極得先皇敬重,卻不曾想竟是如此地周全大度,當下感動又歡喜地附在太後腿上大哭了一場。
自此後,上皇便同太後越發地像親生母子了,後宮之事全交由太後之手,便是遇到棘手的政事,也要拿到太後處詢問一番,總能得些指點。
承康帝性格和處事都比上皇要仁和寬厚,可皇後王氏月靜卻是個極有權力欲的女子。她當了近二十年靜王妃,內院大權一手盡握,又比皇上年長三歲,總喜歡壓小夫婿一頭,這般二十年下來,成了慣性。
要說,當年靜王妃雖有逾越,可好歹還算有分寸,靜王是個閑散王爺,平日裏一心不聞窗外事,弄弄花草練個書法,最喜紅袖添香之事。靜王妃雖不是個大度的,卻是世家出身極愛名聲,從來不曾阻攔靜王這點小愛好,甚至有時還會主動給一些婢女開臉擡房。不過,那些侍妾的庶子庶女不知懷了多少,可真正生下來長成人的,也只有那幾個有名分和家世的側妃。
王氏是前朝留下來的百年世家,雖有些底蘊卻無機遇,自太祖和高祖時便不怎麽得重用,正逐步走向沒落。皇後的父親是禮部尚書,禮部是六部中最沒有實權和依仗的,若無意外,再無可能更進一步。
當初靜王求親時,看中王氏有名聲,沒有實權和助力,如此這般的家世,才更能讓別的兄弟安心。當初靜王府的那些側妃,但凡有點背景和依仗,都有機會生養下庶子庶女。靜王妃雖是面上好看,可沒了強大有力的娘家,想做點什麽也成不了事,除了依靠靜王,並無依仗。
那時靜王妃也懂得這個道理,雖有把持後院,卻也不會做得太過分,對靜王也有幾分溫柔小意,時不時也走走溫柔體貼的路子。可自她做了皇後,風象便變了。靜王閑散了近二十年,當年也是真心不戀權勢,莫說近臣了,便是幕僚也沒養一個。此時,王家百年大族的優勢便顯現出來了,能在太祖改朝換代時依然屹立不倒的家族,豈是表面看上去那麽簡單。
靜王登基,王氏族人比任何人都歡欣鼓舞用心輔佐。在承康帝坐穩皇位後,便再也不曾想過讓他退位。王家在太後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情況下,一步步地將手伸進了禦林軍與都尉府。
直至此時,王氏一族深覺一切盡在掌控之中,便有恃無恐起來。皇後更是不再壓抑本心,一心把持後宮,越發地不將太後放在眼中。雖然承康帝為此很是不滿,可王皇後覺得承康帝沒有魄力到了懦弱的程度,大皇子日益年長,王家又大權在握,她已經幾乎不將皇上的意思放在眼中,何況沒有血緣的太後。
王皇後才進宮時,日日晨昏定時請安,表現得十分雍容大度。待到日益掌權後,對太後越發地不恭,不但不再過去請安,更因堂妹乃安國公繼夫人小王氏,對勇毅侯很是不滿,次三番在皇上面前進言,要將榮國世子之位傳給自己堂妹所出的嫡次子。雖被皇上呵斥了幾次,卻絲毫不知悔改,甚至一意孤行。
夕陽西下雍熙宮內,一樹的石榴花開得正好。太後倚靠在貴妃榻上聽著小太監繪聲繪色地學著昨日皇上與劉喜的對話,嘴角露出一抹淺笑。許久許久,她揮了揮手,那小太監無聲地退了下去,匆匆地離去。
太後冷笑一聲:“皇帝和皇後不愧為夫妻,皇後將手伸入了人家的內宅,他卻在鷹兒身邊安了眼線,好在用的是宮中的人,否則依鷹兒口無遮攔的性子,還不知怎麽讓他夫妻倆猜忌!”
杜嬤嬤笑道:“太後不用生氣,這本是好事,自古以來哪有不猜忌別人的皇帝,何況又是半路出家的皇帝。他本就覺得自己名不正言不順的,心虛著呢。往日裏,咱們還要防著他,可現在他安插咱們的人去了小侯爺那裏,是再好不過的事了,有些想讓他知道,就讓他知道,不想讓他知道的,他哪裏能知道?這一切還不都握在太後的手裏。”
太後道:“你說的這些哀家又怎會不知道,到底是氣不過罷了。上皇在時對鷹兒勝過親子,從無半分防備之心,小王氏更是縮著頭做人,誰敢將手伸到他那裏。現在哀家還活得好好的,他們竟是幹出這樣的事,夫妻合夥和哀家過不去。一個小小的孩子,怎麽就礙著他們夫妻的眼了,還好是咱們的人,若不是咱們的人,稍微學一些亂七八糟的,鷹兒如何防備。”
“靜王夫妻以前看著都是好的,怎麽才進宮一年的光景,一個個變成了這樣。還是太後有遠見,當年早早地便不摻和在裏面,這才讓長公主得了兄弟姐妹的人緣,自己也清凈了這些年。”杜嬤嬤端著茶遞到太後的手中,她是太後的陪嫁丫鬟,一輩子不曾嫁人伺候在太後身邊,若說當年長公主早逝,最傷心的是太後,那麽第二個傷心的便是親手將長公主帶大的杜嬤嬤了。
太後抿了口茶水,長嘆了一聲:“那時年輕看得清楚,拿得起放得下。哀家覺得現在真的老了,這兩年幹了這些糊塗事,讓小輩跟著哀家一起受苦。”
太後已是知天命的年紀,因底子好保養得宜,肌膚白皙而光滑,只眼角下有細細的紋路,看起來不過才四十來歲,顯得極為年輕。太後的父親乃大梁朝第一任上將軍林棟,林奕遠的父親林繼東正是太後的幼弟。太後年輕時,家世好又是個不可多得的美人兒,多少位高權重的人家和有實權的王爺想迎娶。
林棟卻將太後嫁給當時最不得寵的皇子,後來的先皇。太後初嫁從不曾嫌棄過夫婿勢弱,一心一意地和先皇過日子,想著一生一世一雙人。是以,她才會在身懷六甲時,不顧自己和孩子的性命為先皇引開追兵。
當年,戾太子被廢,先皇逐漸走進了權力的中心,他為了所謂的大業,處處拉攏人心,將第一個側妃納入王府後,太後傷心了許久,卻因自己不能再生育,再沒有立場說什麽。但從此後,太後便也對過去天真的期望死了心,對先帝再無半分情愛所求。這也是為何,太後可以做到對待嬪妃寬容大度,對皇子不偏不向的緣故。
先帝對太後絕非無情,當年兩人一起經歷生死,也曾舉案齊眉如膠似漆,太後又為他生下皇長女,先皇曾將母女兩人愛若性命,否則也不會在長公主出嫁時傾盡內帑庫給長公主做嫁妝了。他本以為妻子一生一世都會如此,可等他察覺到妻子的疏遠,再想挽回為時已晚。直至後來破罐子破摔,一個個地都納進宮。至於先皇後不後悔,也只有先皇自己才知道了。
杜嬤嬤笑道:“太後可是千歲,這才活了幾年,怎麽就老了。奴婢說呢,您可不老,您老了咱們家的小侯爺可怎麽辦?他是個實誠又死心眼的孩子,若沒了你的看顧,還不被那些狼心狗肺的人吞了骨頭?至於跟著您受苦不受苦,也只有小侯爺自己才說得清楚,奴婢看著小侯爺倒是覺得去西山不曾受委屈。”
太後閉了閉眼:“那傻孩子像他娘,心善又心軟,哀家最不放心的就是他。原以為皇上是個寬厚的,只有王氏一族張揚些倒也不懼,哀家還想著皇上要是壓制不住王家,便幫襯著點,可現在看那夫妻倆半斤對八兩,就鬥吧……”
杜嬤嬤對太後的意思心領神會:“先不說皇上如何,王家算個什麽東西,便是太後什麽都不管了,莫不是咱們林家還怕王家不成?”
太後搖了搖頭:“這次的事哀家已有些後悔,若是哀家堅持不許上皇禦駕親征,怎會出了那麽多亂七八糟的事,讓太子跟著受這份罪。如今木已成舟,哀家不想再有變故,皇帝和王氏能收斂一些,便皆大歡喜。”
杜嬤嬤聽出了太後話中的意思,卻對王皇後能收斂並不看好,便不再勸:“小侯爺和周公子午後便入了宮,想來一會兒便過來了,奴婢讓人蒸了蓮蓉糕,燉了雪衣,只等他們一會兒過來。”
便在此時,門外響起了宮人的聲音:“侯爺、周公子來了,太後都等了你們一早上了。”
周律偕同蔣鷹雙雙走進門來,周律走了幾步跪下身來:“周律叩見太後千歲千歲千千歲。”
蔣鷹走到太後的長椅邊上才跪了下來,一絲不茍地行了禮:“給祖母請安。”
“太後這些時日可有想律和侯爺,你都不知道我們多想您,您也不給我遞牌子,我們進都進不來。”
太後聽到周律的話,心疼得不行,自家外孫自小入後宮如履平地,可如今不過十三歲,想見自己一面都要等召見遞牌子。
蔣鷹聽到此話,瞪了周律一眼:“別亂說,惹祖母擔心。”
杜嬤嬤見太後笑容僵了僵,忙道:“周公子又不是外人,還不快點起來。”
太後抿了抿唇,露出了慈祥的笑容,她伸手摸了摸蔣鷹的頭:“都快起來,說了多少次了,沒有外人,你們來哀家這兒便不用行禮了。”
周律咧嘴一笑,站了起來,朗聲道:“母親一直惦念太後,知道臣要進宮,專門著臣給太後帶了些莊裏的時令果蔬。”
杜嬤嬤笑道:“周夫人是個有心的,但凡你家有什麽新鮮的東西,總不忘朝宮裏捎帶。”
太後擡擡手讓周律坐到自己下手,周律因自小就是蔣鷹的伴讀,常年伴在太後身邊,倒也不客氣地坐在了一旁。蔣鷹見太後的手一直放在自己頭上,幹脆坐在了太後的腳踏邊上。
蔣鷹平日並不喜歡別人的觸碰,五歲以後便很少像今日這般乖順,坐在太後觸手可及的地方。可這樣的舉動讓太後欣喜又難受,若非祖孫難得見上一面,他也不會如此。
杜嬤嬤笑道:“幾日不見,小侯爺又懂事了。”
周律咧嘴笑了起來,露出了一排整齊的小白牙:“太後娘娘是不知道,侯爺自打回到家,天天都說您怎麽還不讓進宮,問你吃飯了沒,睡著了沒,一天總要在臣耳邊念叨幾次。臣早想讓母親進宮看看,可遞了幾次牌子,皇後總也不準。”
太後的笑意凝在了眼中,卻不露絲毫,看向周律輕聲道:“鷹兒一個人在外面,多虧有你家照顧,不然哀家也不放心。你母親自小就是個懂事的,哀家不能像以往那般顧及你們,平日裏你們自己小心點才是。”
周律連連點頭,爽朗地一笑:“母親看見侯爺比看見臣還親近幾分,平日裏臣說十句話,還不如侯爺說上一句,太後娘娘將他交給母親,只管放心便是。”
太後笑道:“你這孩子就是會說話,哀家何時把你和你母親當過外人。”
蔣鷹坐在腳踏上,瞪著周律:“酸死了,祖母別理他。”
杜嬤嬤掩唇笑道:“呦,咱們的小侯爺吃醋了,太後看看,多少年沒見過這般的小侯爺了。侯爺是不知道呢,自打昨個聽說皇上要招你進宮,太後便一直念叨著侯爺呢。”
蔣鷹雖還板著臉,可眼眸露出些許喜色,挑眉道:“祖母猜猜,皇上召我何事?”
太後點了點蔣鷹的額頭,笑道:“莫不是都尉府的差事有著落了?”
蔣鷹撇嘴:“您都知道了。”
太後捏了捏蔣鷹的臉頰,目光說不出地柔和:“一進門就笑得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這還用猜嗎?你給祖母裝得再深沈,祖母也能看出來。”
蔣鷹尷尬地撓頭,很是難得地露出幾分嬌憨:“隆恩浩蕩,我和周律入了都尉府。”
周律道:“這次多虧有太後和侯爺照顧,不然臣哪裏進得去都尉府。”
太後望向周律:“說什麽照顧,你娘和錦兒是閨中密友。在安國公府時,你娘對錦兒的那些提點和照顧,哀家都記在心中了。當初把你接入宮中,也是想讓你和鷹兒好好相處,她們的情誼不能斷在你們這裏。鷹兒脾氣硬,被哀家嬌慣了些,這些年你們能相處得那麽好,你沒少讓著他,哀家都知道。”
周律道:“太後說哪裏的話,什麽讓著不讓著,侯爺比我小兩歲,臣自是把當他當弟弟一樣照顧。”
“說的就是這個理,鷹兒能有你這麽個妥當的兄弟看顧著,哀家在宮中就更放心了。”太後臉上笑容更甚,摸了摸蔣鷹的頭:“你皇舅舅給你們什麽職位?”
蔣鷹納悶道:“還有職位?”
周律忙接道:“皇上只說讓我們明天去都尉府上職,沒說有什麽安排,想來明日才有定奪。”
太後的笑意斂去了不少:“是嗎?”
周律不動聲色地看了蔣鷹一眼,笑道:“太後娘娘不必擔憂,多少世家子弟進去都是從旗手衛做起的,雖無品級,倒也無甚風險。”
太後抿了抿唇,眼底的笑意徹底失了蹤跡:“哀家倒是沒什麽,你們倆自小被哀家養在宮中,除了念書便不曾做過什麽。旗手衛又不是什麽體面活,莫不是讓一朝的侯爺和好好的少爺去揚旗不成。”
蔣鷹拉了拉太後的衣角,平板道:“旗手衛也成,祖母不必難受。”
周律忙道:“太後少安毋躁,旗手衛也算是跟在皇上身邊的貼身侍衛,多少人都求不來的活兒。皇上能把侯爺和我放在自己眼前,是我們的福氣,可見對我們也是極看重的。”
太後摸了摸蔣鷹的頭,嘆息一聲:“難得你們想得開,既然皇上肯給你們機會,你們得好好幹才是,否則哀家臉上也無光。”
蔣鷹鄭重地點了點頭:“祖母擔心,我都知道,以後會好好做事,不惹祖母心煩擔憂。”
蔣鷹難得說出一番貼心的話來,太後終是再次笑了起來,聲音越發地柔和:“你有這般的想法就夠了,祖母不用你做事多賣力,只要你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不被那些子魑魅魍魎惦記就夠了。”
蔣鷹又點了點頭:“祖母保重自己,孫兒的交代,要放在心上。”
太後狠狠地點了點蔣鷹搖晃不停的腦袋,佯怒道:“你說的是什麽話,哀家現在只剩下你這麽個心肝骨肉,若非時時把你放在心上,外面的那些事哀家又怎麽會管。”
蔣鷹委屈地看向太後,一時間又不知怎麽辯解,看了周律一眼。周律忙放下茶盞,接話道:“哼,杜嬤嬤送信同侯爺說了,您最近茶飯不思,夜不能寐,禦醫都來了好幾次換了不少藥方,您卻還總是一夜坐到天亮。這怎麽能成,您要是不保重自己,侯爺可怎麽辦?侯爺自小到大就你一個親人,您若病了,將侯爺扔給那些豺狼虎豹,那侯爺和律還不被他們生吃了?”
太後聽了周律的解釋,心中有幾分甜又有幾分酸,望著蔣鷹的側臉,只覺得怎麽看,怎麽好。胸口的那股酸澀又加重了幾分,眼底卻升起了幾分陰霾。
蔣鷹自小失了母親,父親是個放蕩不羈沒有良心的人,繼母短視又歹毒,除了宮中的太後,蔣鷹在世上便再也得不到親人慰藉。當年上皇雖也是十分寵愛蔣鷹,到底也是蔣鷹有意討好和上皇對太後投桃報李在裏面,雖然兩人最後也處出了感情,卻也算不得全心全意的。
蔣鷹從記事便半年宮中,半年安國公東府這樣輪著住。太後只有這個外孫,倒是想讓他常年住在宮中,可太後比誰都知道,安國公府才是蔣鷹的家,在宮中不管蔣鷹如何地理直氣壯,又如何地受寵驕縱,那只是因為太後還活著。
若有一日太後不在了,蔣鷹卻沒有將安國公府的一切經營好,不知那些對安國公虎視眈眈,又在府中經營多年的人會怎麽生吃了蔣鷹。故而,太後心中雖有一萬個舍不得,還是不得不將小小蔣鷹放回安國公府磨礪、掙紮、籌謀。
太後閉了閉眼,才壓抑住心中的酸澀,柔聲道:“哀家讓你擔憂這些瑣事,是哀家不好。你也莫胡思亂想,哀家也不全是為了你,還有宮中的一些事,上皇在泰和園的境遇不太好,太子到底是哀家一手帶大的孩子,你回來了,他卻還在受苦。廢太子之事已被提出來一次又一次,皇上懸而不決,如此只會讓那些人更加恨太子,只怕會害了他。不過,你也放心,哀家雖到了知天命的年紀,但身體好著呢。”
蔣鷹摟住太後靠在了她的腿上,輕聲道:“祖母操心這些,我不能分憂。不若,你下懿旨,讓我去看表哥和太上皇。”
太後摸著蔣鷹的長發,搖了搖頭:“你才回來沒多久,現在如何能過去。皇上那裏尚且好說,皇後和王氏不知會怎麽做,到時候若被皇上誤會,那你近日所做的一切都成了白工,你且再等等吧。”
蔣鷹想了想道:“只看表哥。”
太後嘆息一聲,望著蔣鷹的目光更加慈愛了:“不妥,你雖只是惦念骨肉親情,可有些人卻不這麽想。你去這一趟,不知要引出多少事由。”
蔣鷹眼中說不出地失望,懨懨道:“看一眼,能改朝換代不成。”
杜嬤嬤急聲道:“我的祖宗喲,這話可不能亂說,萬一被有心人聽見了,你不知又要多受多少猜忌。太後娘娘天天在宮中為您提心吊膽的,就怕你有個好歹,你便聽娘娘的一句,若以後有了機會,娘娘還能攔住你不成。”
周律忙勸道:“明日咱們還要去都尉府報道,最近侯爺可是沒空出城的,不如聽太後娘娘的,等過些時日,我再陪你去就是。”
蔣鷹微揚的桃花眸溢滿了失落:“孫兒不想祖母為難的,府裏憋屈,這又風聲鶴唳的……還不如在西山,跑馬打獵,寧暉、表哥待我真的好。”
太後更加地心疼,雙手摟著膝頭的蔣鷹,柔聲哄道:“哀家何嘗不知道你的委屈,可現在這樣的情況,哀家委實不能再多事了。宮裏的事,你舅舅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五月底的天氣,建章宮太液池,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此時,承康帝坐在池邊的雕花亭內,隨意地撒著魚餌,他的目光有些渙散地望著太液池的方向,不知在想著什麽。
承康帝不過三十來歲,因保養得當看起來不過才二十多歲,他雙眉入鬢,眼眸狹長微微有些向上挑,顯得十分柔和。肌膚白皙,鼻梁挺秀,微抿起的嘴角帶著幾分清淺的笑意,整個人顯得十分地儒雅溫潤。
蕭家先祖乃關外人士,故而蕭家的子弟個個剛烈彪悍,爭強好勝。承康帝不但長得像肖南人,性格也極溫順。他的生母本是後宮的低微才人,只因姿色艷麗被太祖看中,寵幸了幾日生下了當初的四皇子,如今的承康帝。
承康帝的母妃在他五歲時因病去世,太後不曾將任何一個皇子養在名下,太子之位懸而未決,每個皇子都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唯獨承康帝小小年紀不著急封王,十三歲出宮建府,迎娶了當時的禮部尚書王守山的嫡女。
至去年登基,承康帝已做了二十來年的閑散王爺,因是最沒有野心的一個,不管當年奪位多激烈,都不曾禍及到他。不想,太上皇一場臨時起意的禦駕親征,卻讓他站到權力的制高點。大臣與太後立他為新帝時,他也因膽怯一再推辭,可總是架不住周圍人的勸說和兒子們的野心,最後便應了。
承康帝登基前曾言,上皇歸朝便立即還政,太後為此對他越發地中意了,覺得讓他登基是選對了。太上皇與文臣之首太傅、武將之首安國公一起被俘。太子年幼,君弱臣慌,外面又有強敵環伺,太後不得已,這才棄年紀尚小的太子而選了年富力強的靜王,當時在太後與眾臣看來,太上皇是一定會還朝的,所以眾人才將最沒有野心的王爺托上了位。
可任誰都想不到,半年後上皇還朝,承康帝卻做慣了皇帝,舍不下如今的一切。皇後的母族王氏,在半年的時間內已將禦林軍抓在了手中,承康帝嫡長子幾乎掌握了大半個都尉府。大臣心知不好,但為時已晚,又見太後沒有表態,誰也不敢提出讓承康帝遜位的事。
承康帝見大臣與太後都不表示,便也裝作不曾說過那些話,直接將太上皇與安國公、太子太傅送入了泰和園內。
承康帝扔完了魚食,回頭看向太監總管劉喜:“鷹兒是個念舊情的好孩子,自太子去了西山行宮,除了沈家那個不得已的臣子外,你看看太子的那些個親兄弟們誰過問過一句?便是朕那幾個皇子也不曾想過自己的堂弟過得如何……”
“鷹兒回來,還能惦記著太子,真是難得。這一點倒是像了他的母親,對兄弟親人至情至性。當年朕母妃早逝,父皇孩子眾多,哪裏想得到朕。長公主知朕沒了母妃,常常著人送些吃喝物件,那些奴才們才不敢太怠慢了,讓朕熬過還不知事的日子。這一送便是近十年,直至朕長到出宮建府。”
劉喜已過而立之年,太上皇在位時是宮內的副總管,上皇禦駕親征,總管作為上皇的心腹自然是要跟著過去的。這一去,便再也沒有回來,劉喜在承康帝登基後被扶了正。他以前雖是副總管,但自八歲凈身入宮,跟在大總管身邊近三十年,該知道的不該知道的都知道不少,其中長公主對兄弟為善,自然是人人皆知。
“以前奴才也在太後跟前當過差,大長公主可是個極和善的主子,平日裏就連高聲說話都不曾,對自家的兄弟姐妹更是能照顧便照顧。她不光對皇上照顧有加,便是那幾位出了事,大長公主還哭求先皇饒他們一命。先皇對大長公主千依百順,獨獨逼宮奪位,圖謀不軌這個犯了大忌,任憑大長公主在殿外跪了一天一夜,直至暈倒,還是不曾收回成命。長公主雖是沒有救下那幾位,但那個時候風聲鶴唳的,誰也不敢為那幾位進言一句,公主到底……公主到底是舍不得自家兄弟。”
皇上輕嘆一聲:“一場兵禍去了朕三個兄弟,不算早夭的老七,也就餘下了朕和上皇,還有傷了胳膊的敏王。皇姐那麽好的人卻又早逝,安國公又是個不念舊的性子。三公主早夭,獨二公主那樣淩厲的性子,偏偏得了個溫吞的好駙馬,是個多子多福的。”
劉喜道:“奴才記得,當年先皇和太後為長公主挑駙馬,可是挑花了眼。這個也不好,那個也不好。公主碧玉年華,無意中見了老安國公家的蔣煥然,這才有了眉目。那時先皇和太後對他都不是太滿意,可安國公就是入了公主的眼,先皇和太後又是個愛女兒的,也就同意了。那時先皇還對太後說,有他們護著,安國公將來還能翻出天去嗎?”
“安國公是個長袖善舞左右逢源的,後來不知怎麽就討了太後和先皇的歡心,兩人便成了婚事。可惜,先皇和太後到底是看走了眼,就連奴才那時也以為安國公是真心喜愛大長公主的……誰知後來竟是這樣一個人。”
皇上冷笑一聲:“皇兄皇弟們都在爭太子之位,蔣煥然可是皇兄的伴讀,兩人自小一起長大,情誼非同一般。他若娶了長公主,便是為了長公主的以後,太後也要思量思量,這太子之位到底該給誰。蔣煥然長相不俗,隨便露露臉就騙了女兒家的芳心。可若不是皇兄幫忙,他如何能被長在深宮的公主看見?兩個人倒是打了一手好算盤,一個得了太子位,一個平襲了爵位,獨獨苦了朕的皇姐!”
劉喜不好接話,忙笑道:“好在勇毅侯還有您和太後護著,這才沒吃了虧,就是小小年紀到底沒有了親生母親,又不得父親歡心,那麽多個兄弟……”
皇上皺了皺眉:“說起來,安國公那位繼室,也是王氏的女兒?”
劉喜笑道:“可不是嗎?正是皇後娘娘堂叔家的嫡女,說起來還是皇後娘娘的本家妹子,沒出五服呢。”
皇上臉色越發地不善了:“朕就說如今安國公被軟禁泰和園,王氏怎麽那麽大的膽子,敢朝勇毅侯的院子裏伸手,竟是有了靠山,連太後和朕都不放在眼裏了!王家這些時日越發地放肆了!”
王皇後比承康帝大三歲,這門親事是當年承康帝自己求來的。那年他十三歲,因急於出宮建府,便定下了王家十六歲的女兒為王妃。十四歲的王爺迎娶十七歲的王妃,那時靜王年紀尚小,自然要找個能持家能生養的王妃,大三歲是極好的。
承康帝做靜王時,性子溫和又與世無爭,王妃管得寬一些,倒也無所謂。如今靜王做了皇上,王妃卻沒有作為皇後的自覺,不但把持著後宮,更是對政事指手畫腳,又喜歡處處壓皇上一頭,皇上心裏自然覺得不舒服。
王皇後育有嫡長子與四皇子,還一直惦記太子之位,對皇上多有逼迫,最近的態度也越發地猙獰了。
承康帝遲遲不廢太子,想來並非找不到借口,而是不願早早地立大皇子為太子,此時王家把持著禦林軍,大皇子又拿了都尉府差事,若是立了大皇子做太子,那麽皇權用不了多久便會被王家徹底架空了。
承康帝現在尚且不自由,若到那時還不知是什麽光景。何況皇上自來又對柳貴妃的二皇子很是偏愛,二皇子只比大皇子小一歲,太子之位懸而未決,這些都讓王皇後越發地不安。
皇上的這番話,劉喜應也不是,不應也不是,笑道:“勇毅侯想要去都尉府歷練歷練,皇上何不隨了侯爺的心意,一來大皇子在裏面,能讓表兄弟多相處相處。二來侯爺手裏有些權柄,也多了自保的能力,這樣您和太後都能安心些。”
皇上嘆了口氣:“朕也不想圈著他,可他今年才十三,正是讀書的年紀。他本就是正經的皇親國戚,便是什麽都不幹,誰敢給他臉色不成?都尉府是什麽地方?大皇子進去那麽久了,也沒做出個四五六來,朕也不想他小小年紀便去都尉府看人臉色度日。錦衣衛做的都是些吃力不討好的事,他好歹也是朕的親外甥,朕如何舍得?”
劉喜笑道:“如今大皇子算是掌管著半個都尉府,皇上還怕他給侯爺穿小鞋不成?兄弟們多相處總歸是好,侯爺又是靜不下來的性子,你硬是讓他讀書,說不得他更委屈。”
皇上想了片刻:“是啊,不管誰坐了皇位都是他舅舅,不管誰做了太子都是他表哥,可到底也是有個親疏遠近,是該讓他跟幾個皇兒相處相處了。你去太後宮中說一聲,若這幾日勇毅侯來了宮中,便不要讓他出去了,多留幾日。”
劉喜楞了楞:“侯爺到底是外男,這總歸不好……”
皇上道:“大皇子都束發了,還沒有出宮建府,朕的外甥才十三,怎麽就不能來宮裏住幾日?莫不是等他到都尉府當了差,朕想見見都不成了?”
劉喜忙笑道:“他都要去當差了,住在宮中到底不好同皇後娘娘交代。您也知道太後娘娘年紀大了,如今皇後娘娘才是後宮之主……當初侯爺從西山剛回京城,太後娘娘把他安置在宮中,沒住三日,皇後娘娘便派去幾個嬤嬤給侯爺教授宮規。太後娘娘沒有辦法,只有把侯爺送回了安國公府……”
皇上緊緊地繃著臉,重重地哼了一聲:“怪不得安國公不在家,那王氏也敢不容他,竟是皇後在撐腰!這王家姑娘一個兩個怎麽都是這樣!她也不看看自己是個什麽東西!不過是個繼室就打起了安國公世子的主意!朕活著一日,那安國公的位置就沒有王家那幾個孩子的可能!一天到晚地惦記著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個個賊眉鼠眼圖謀不軌!”
劉喜躬身小聲道:“皇上息怒,萬莫因這些小事同皇後置氣。這些不過都是內宅的瑣事,皇上根本不必操心。皇上若是喜歡,只管將侯爺放在眼前照顧便是,誰又能真的和您較真。”
皇上抿了抿唇:“明日讓鷹兒進宮!還有那個周家的一起來,朕倒要看看誰敢趕他走!”
劉喜連連稱是,再也不敢多言一句。
上皇二十一歲繼位,年號建平,在位十五載。皇後早逝,上皇再未立後,後宮一切雖是賢德二妃共同掌管,但一般的事均要太後點頭才可以。太後膝下無子,當年又是真心地輔佐上皇,自然很得上皇敬重。先皇新喪後,上皇的親娘容妃還在世,太後不等上皇開口,便提議設兩宮太後,上皇雖嘴上不曾說什麽,但對太後越發地恭敬了。容太妃雖是做了幾日太後,可到底是個沒福的,先皇病逝的第二年便也病逝了。
上皇覺得自己還未盡孝,親母卻早逝了,情感上接受不了,傷心過度哭暈在靈堂上。太後極為動容,誇上皇至情至孝,提議讓容太妃與先皇合葬東陵。上皇自小雖沒有機會親近太後,卻也知道太後氣度堪比男子,極得先皇敬重,卻不曾想竟是如此地周全大度,當下感動又歡喜地附在太後腿上大哭了一場。
自此後,上皇便同太後越發地像親生母子了,後宮之事全交由太後之手,便是遇到棘手的政事,也要拿到太後處詢問一番,總能得些指點。
承康帝性格和處事都比上皇要仁和寬厚,可皇後王氏月靜卻是個極有權力欲的女子。她當了近二十年靜王妃,內院大權一手盡握,又比皇上年長三歲,總喜歡壓小夫婿一頭,這般二十年下來,成了慣性。
要說,當年靜王妃雖有逾越,可好歹還算有分寸,靜王是個閑散王爺,平日裏一心不聞窗外事,弄弄花草練個書法,最喜紅袖添香之事。靜王妃雖不是個大度的,卻是世家出身極愛名聲,從來不曾阻攔靜王這點小愛好,甚至有時還會主動給一些婢女開臉擡房。不過,那些侍妾的庶子庶女不知懷了多少,可真正生下來長成人的,也只有那幾個有名分和家世的側妃。
王氏是前朝留下來的百年世家,雖有些底蘊卻無機遇,自太祖和高祖時便不怎麽得重用,正逐步走向沒落。皇後的父親是禮部尚書,禮部是六部中最沒有實權和依仗的,若無意外,再無可能更進一步。
當初靜王求親時,看中王氏有名聲,沒有實權和助力,如此這般的家世,才更能讓別的兄弟安心。當初靜王府的那些側妃,但凡有點背景和依仗,都有機會生養下庶子庶女。靜王妃雖是面上好看,可沒了強大有力的娘家,想做點什麽也成不了事,除了依靠靜王,並無依仗。
那時靜王妃也懂得這個道理,雖有把持後院,卻也不會做得太過分,對靜王也有幾分溫柔小意,時不時也走走溫柔體貼的路子。可自她做了皇後,風象便變了。靜王閑散了近二十年,當年也是真心不戀權勢,莫說近臣了,便是幕僚也沒養一個。此時,王家百年大族的優勢便顯現出來了,能在太祖改朝換代時依然屹立不倒的家族,豈是表面看上去那麽簡單。
靜王登基,王氏族人比任何人都歡欣鼓舞用心輔佐。在承康帝坐穩皇位後,便再也不曾想過讓他退位。王家在太後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情況下,一步步地將手伸進了禦林軍與都尉府。
直至此時,王氏一族深覺一切盡在掌控之中,便有恃無恐起來。皇後更是不再壓抑本心,一心把持後宮,越發地不將太後放在眼中。雖然承康帝為此很是不滿,可王皇後覺得承康帝沒有魄力到了懦弱的程度,大皇子日益年長,王家又大權在握,她已經幾乎不將皇上的意思放在眼中,何況沒有血緣的太後。
王皇後才進宮時,日日晨昏定時請安,表現得十分雍容大度。待到日益掌權後,對太後越發地不恭,不但不再過去請安,更因堂妹乃安國公繼夫人小王氏,對勇毅侯很是不滿,次三番在皇上面前進言,要將榮國世子之位傳給自己堂妹所出的嫡次子。雖被皇上呵斥了幾次,卻絲毫不知悔改,甚至一意孤行。
夕陽西下雍熙宮內,一樹的石榴花開得正好。太後倚靠在貴妃榻上聽著小太監繪聲繪色地學著昨日皇上與劉喜的對話,嘴角露出一抹淺笑。許久許久,她揮了揮手,那小太監無聲地退了下去,匆匆地離去。
太後冷笑一聲:“皇帝和皇後不愧為夫妻,皇後將手伸入了人家的內宅,他卻在鷹兒身邊安了眼線,好在用的是宮中的人,否則依鷹兒口無遮攔的性子,還不知怎麽讓他夫妻倆猜忌!”
杜嬤嬤笑道:“太後不用生氣,這本是好事,自古以來哪有不猜忌別人的皇帝,何況又是半路出家的皇帝。他本就覺得自己名不正言不順的,心虛著呢。往日裏,咱們還要防著他,可現在他安插咱們的人去了小侯爺那裏,是再好不過的事了,有些想讓他知道,就讓他知道,不想讓他知道的,他哪裏能知道?這一切還不都握在太後的手裏。”
太後道:“你說的這些哀家又怎會不知道,到底是氣不過罷了。上皇在時對鷹兒勝過親子,從無半分防備之心,小王氏更是縮著頭做人,誰敢將手伸到他那裏。現在哀家還活得好好的,他們竟是幹出這樣的事,夫妻合夥和哀家過不去。一個小小的孩子,怎麽就礙著他們夫妻的眼了,還好是咱們的人,若不是咱們的人,稍微學一些亂七八糟的,鷹兒如何防備。”
“靜王夫妻以前看著都是好的,怎麽才進宮一年的光景,一個個變成了這樣。還是太後有遠見,當年早早地便不摻和在裏面,這才讓長公主得了兄弟姐妹的人緣,自己也清凈了這些年。”杜嬤嬤端著茶遞到太後的手中,她是太後的陪嫁丫鬟,一輩子不曾嫁人伺候在太後身邊,若說當年長公主早逝,最傷心的是太後,那麽第二個傷心的便是親手將長公主帶大的杜嬤嬤了。
太後抿了口茶水,長嘆了一聲:“那時年輕看得清楚,拿得起放得下。哀家覺得現在真的老了,這兩年幹了這些糊塗事,讓小輩跟著哀家一起受苦。”
太後已是知天命的年紀,因底子好保養得宜,肌膚白皙而光滑,只眼角下有細細的紋路,看起來不過才四十來歲,顯得極為年輕。太後的父親乃大梁朝第一任上將軍林棟,林奕遠的父親林繼東正是太後的幼弟。太後年輕時,家世好又是個不可多得的美人兒,多少位高權重的人家和有實權的王爺想迎娶。
林棟卻將太後嫁給當時最不得寵的皇子,後來的先皇。太後初嫁從不曾嫌棄過夫婿勢弱,一心一意地和先皇過日子,想著一生一世一雙人。是以,她才會在身懷六甲時,不顧自己和孩子的性命為先皇引開追兵。
當年,戾太子被廢,先皇逐漸走進了權力的中心,他為了所謂的大業,處處拉攏人心,將第一個側妃納入王府後,太後傷心了許久,卻因自己不能再生育,再沒有立場說什麽。但從此後,太後便也對過去天真的期望死了心,對先帝再無半分情愛所求。這也是為何,太後可以做到對待嬪妃寬容大度,對皇子不偏不向的緣故。
先帝對太後絕非無情,當年兩人一起經歷生死,也曾舉案齊眉如膠似漆,太後又為他生下皇長女,先皇曾將母女兩人愛若性命,否則也不會在長公主出嫁時傾盡內帑庫給長公主做嫁妝了。他本以為妻子一生一世都會如此,可等他察覺到妻子的疏遠,再想挽回為時已晚。直至後來破罐子破摔,一個個地都納進宮。至於先皇後不後悔,也只有先皇自己才知道了。
杜嬤嬤笑道:“太後可是千歲,這才活了幾年,怎麽就老了。奴婢說呢,您可不老,您老了咱們家的小侯爺可怎麽辦?他是個實誠又死心眼的孩子,若沒了你的看顧,還不被那些狼心狗肺的人吞了骨頭?至於跟著您受苦不受苦,也只有小侯爺自己才說得清楚,奴婢看著小侯爺倒是覺得去西山不曾受委屈。”
太後閉了閉眼:“那傻孩子像他娘,心善又心軟,哀家最不放心的就是他。原以為皇上是個寬厚的,只有王氏一族張揚些倒也不懼,哀家還想著皇上要是壓制不住王家,便幫襯著點,可現在看那夫妻倆半斤對八兩,就鬥吧……”
杜嬤嬤對太後的意思心領神會:“先不說皇上如何,王家算個什麽東西,便是太後什麽都不管了,莫不是咱們林家還怕王家不成?”
太後搖了搖頭:“這次的事哀家已有些後悔,若是哀家堅持不許上皇禦駕親征,怎會出了那麽多亂七八糟的事,讓太子跟著受這份罪。如今木已成舟,哀家不想再有變故,皇帝和王氏能收斂一些,便皆大歡喜。”
杜嬤嬤聽出了太後話中的意思,卻對王皇後能收斂並不看好,便不再勸:“小侯爺和周公子午後便入了宮,想來一會兒便過來了,奴婢讓人蒸了蓮蓉糕,燉了雪衣,只等他們一會兒過來。”
便在此時,門外響起了宮人的聲音:“侯爺、周公子來了,太後都等了你們一早上了。”
周律偕同蔣鷹雙雙走進門來,周律走了幾步跪下身來:“周律叩見太後千歲千歲千千歲。”
蔣鷹走到太後的長椅邊上才跪了下來,一絲不茍地行了禮:“給祖母請安。”
“太後這些時日可有想律和侯爺,你都不知道我們多想您,您也不給我遞牌子,我們進都進不來。”
太後聽到周律的話,心疼得不行,自家外孫自小入後宮如履平地,可如今不過十三歲,想見自己一面都要等召見遞牌子。
蔣鷹聽到此話,瞪了周律一眼:“別亂說,惹祖母擔心。”
杜嬤嬤見太後笑容僵了僵,忙道:“周公子又不是外人,還不快點起來。”
太後抿了抿唇,露出了慈祥的笑容,她伸手摸了摸蔣鷹的頭:“都快起來,說了多少次了,沒有外人,你們來哀家這兒便不用行禮了。”
周律咧嘴一笑,站了起來,朗聲道:“母親一直惦念太後,知道臣要進宮,專門著臣給太後帶了些莊裏的時令果蔬。”
杜嬤嬤笑道:“周夫人是個有心的,但凡你家有什麽新鮮的東西,總不忘朝宮裏捎帶。”
太後擡擡手讓周律坐到自己下手,周律因自小就是蔣鷹的伴讀,常年伴在太後身邊,倒也不客氣地坐在了一旁。蔣鷹見太後的手一直放在自己頭上,幹脆坐在了太後的腳踏邊上。
蔣鷹平日並不喜歡別人的觸碰,五歲以後便很少像今日這般乖順,坐在太後觸手可及的地方。可這樣的舉動讓太後欣喜又難受,若非祖孫難得見上一面,他也不會如此。
杜嬤嬤笑道:“幾日不見,小侯爺又懂事了。”
周律咧嘴笑了起來,露出了一排整齊的小白牙:“太後娘娘是不知道,侯爺自打回到家,天天都說您怎麽還不讓進宮,問你吃飯了沒,睡著了沒,一天總要在臣耳邊念叨幾次。臣早想讓母親進宮看看,可遞了幾次牌子,皇後總也不準。”
太後的笑意凝在了眼中,卻不露絲毫,看向周律輕聲道:“鷹兒一個人在外面,多虧有你家照顧,不然哀家也不放心。你母親自小就是個懂事的,哀家不能像以往那般顧及你們,平日裏你們自己小心點才是。”
周律連連點頭,爽朗地一笑:“母親看見侯爺比看見臣還親近幾分,平日裏臣說十句話,還不如侯爺說上一句,太後娘娘將他交給母親,只管放心便是。”
太後笑道:“你這孩子就是會說話,哀家何時把你和你母親當過外人。”
蔣鷹坐在腳踏上,瞪著周律:“酸死了,祖母別理他。”
杜嬤嬤掩唇笑道:“呦,咱們的小侯爺吃醋了,太後看看,多少年沒見過這般的小侯爺了。侯爺是不知道呢,自打昨個聽說皇上要招你進宮,太後便一直念叨著侯爺呢。”
蔣鷹雖還板著臉,可眼眸露出些許喜色,挑眉道:“祖母猜猜,皇上召我何事?”
太後點了點蔣鷹的額頭,笑道:“莫不是都尉府的差事有著落了?”
蔣鷹撇嘴:“您都知道了。”
太後捏了捏蔣鷹的臉頰,目光說不出地柔和:“一進門就笑得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這還用猜嗎?你給祖母裝得再深沈,祖母也能看出來。”
蔣鷹尷尬地撓頭,很是難得地露出幾分嬌憨:“隆恩浩蕩,我和周律入了都尉府。”
周律道:“這次多虧有太後和侯爺照顧,不然臣哪裏進得去都尉府。”
太後望向周律:“說什麽照顧,你娘和錦兒是閨中密友。在安國公府時,你娘對錦兒的那些提點和照顧,哀家都記在心中了。當初把你接入宮中,也是想讓你和鷹兒好好相處,她們的情誼不能斷在你們這裏。鷹兒脾氣硬,被哀家嬌慣了些,這些年你們能相處得那麽好,你沒少讓著他,哀家都知道。”
周律道:“太後說哪裏的話,什麽讓著不讓著,侯爺比我小兩歲,臣自是把當他當弟弟一樣照顧。”
“說的就是這個理,鷹兒能有你這麽個妥當的兄弟看顧著,哀家在宮中就更放心了。”太後臉上笑容更甚,摸了摸蔣鷹的頭:“你皇舅舅給你們什麽職位?”
蔣鷹納悶道:“還有職位?”
周律忙接道:“皇上只說讓我們明天去都尉府上職,沒說有什麽安排,想來明日才有定奪。”
太後的笑意斂去了不少:“是嗎?”
周律不動聲色地看了蔣鷹一眼,笑道:“太後娘娘不必擔憂,多少世家子弟進去都是從旗手衛做起的,雖無品級,倒也無甚風險。”
太後抿了抿唇,眼底的笑意徹底失了蹤跡:“哀家倒是沒什麽,你們倆自小被哀家養在宮中,除了念書便不曾做過什麽。旗手衛又不是什麽體面活,莫不是讓一朝的侯爺和好好的少爺去揚旗不成。”
蔣鷹拉了拉太後的衣角,平板道:“旗手衛也成,祖母不必難受。”
周律忙道:“太後少安毋躁,旗手衛也算是跟在皇上身邊的貼身侍衛,多少人都求不來的活兒。皇上能把侯爺和我放在自己眼前,是我們的福氣,可見對我們也是極看重的。”
太後摸了摸蔣鷹的頭,嘆息一聲:“難得你們想得開,既然皇上肯給你們機會,你們得好好幹才是,否則哀家臉上也無光。”
蔣鷹鄭重地點了點頭:“祖母擔心,我都知道,以後會好好做事,不惹祖母心煩擔憂。”
蔣鷹難得說出一番貼心的話來,太後終是再次笑了起來,聲音越發地柔和:“你有這般的想法就夠了,祖母不用你做事多賣力,只要你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不被那些子魑魅魍魎惦記就夠了。”
蔣鷹又點了點頭:“祖母保重自己,孫兒的交代,要放在心上。”
太後狠狠地點了點蔣鷹搖晃不停的腦袋,佯怒道:“你說的是什麽話,哀家現在只剩下你這麽個心肝骨肉,若非時時把你放在心上,外面的那些事哀家又怎麽會管。”
蔣鷹委屈地看向太後,一時間又不知怎麽辯解,看了周律一眼。周律忙放下茶盞,接話道:“哼,杜嬤嬤送信同侯爺說了,您最近茶飯不思,夜不能寐,禦醫都來了好幾次換了不少藥方,您卻還總是一夜坐到天亮。這怎麽能成,您要是不保重自己,侯爺可怎麽辦?侯爺自小到大就你一個親人,您若病了,將侯爺扔給那些豺狼虎豹,那侯爺和律還不被他們生吃了?”
太後聽了周律的解釋,心中有幾分甜又有幾分酸,望著蔣鷹的側臉,只覺得怎麽看,怎麽好。胸口的那股酸澀又加重了幾分,眼底卻升起了幾分陰霾。
蔣鷹自小失了母親,父親是個放蕩不羈沒有良心的人,繼母短視又歹毒,除了宮中的太後,蔣鷹在世上便再也得不到親人慰藉。當年上皇雖也是十分寵愛蔣鷹,到底也是蔣鷹有意討好和上皇對太後投桃報李在裏面,雖然兩人最後也處出了感情,卻也算不得全心全意的。
蔣鷹從記事便半年宮中,半年安國公東府這樣輪著住。太後只有這個外孫,倒是想讓他常年住在宮中,可太後比誰都知道,安國公府才是蔣鷹的家,在宮中不管蔣鷹如何地理直氣壯,又如何地受寵驕縱,那只是因為太後還活著。
若有一日太後不在了,蔣鷹卻沒有將安國公府的一切經營好,不知那些對安國公虎視眈眈,又在府中經營多年的人會怎麽生吃了蔣鷹。故而,太後心中雖有一萬個舍不得,還是不得不將小小蔣鷹放回安國公府磨礪、掙紮、籌謀。
太後閉了閉眼,才壓抑住心中的酸澀,柔聲道:“哀家讓你擔憂這些瑣事,是哀家不好。你也莫胡思亂想,哀家也不全是為了你,還有宮中的一些事,上皇在泰和園的境遇不太好,太子到底是哀家一手帶大的孩子,你回來了,他卻還在受苦。廢太子之事已被提出來一次又一次,皇上懸而不決,如此只會讓那些人更加恨太子,只怕會害了他。不過,你也放心,哀家雖到了知天命的年紀,但身體好著呢。”
蔣鷹摟住太後靠在了她的腿上,輕聲道:“祖母操心這些,我不能分憂。不若,你下懿旨,讓我去看表哥和太上皇。”
太後摸著蔣鷹的長發,搖了搖頭:“你才回來沒多久,現在如何能過去。皇上那裏尚且好說,皇後和王氏不知會怎麽做,到時候若被皇上誤會,那你近日所做的一切都成了白工,你且再等等吧。”
蔣鷹想了想道:“只看表哥。”
太後嘆息一聲,望著蔣鷹的目光更加慈愛了:“不妥,你雖只是惦念骨肉親情,可有些人卻不這麽想。你去這一趟,不知要引出多少事由。”
蔣鷹眼中說不出地失望,懨懨道:“看一眼,能改朝換代不成。”
杜嬤嬤急聲道:“我的祖宗喲,這話可不能亂說,萬一被有心人聽見了,你不知又要多受多少猜忌。太後娘娘天天在宮中為您提心吊膽的,就怕你有個好歹,你便聽娘娘的一句,若以後有了機會,娘娘還能攔住你不成。”
周律忙勸道:“明日咱們還要去都尉府報道,最近侯爺可是沒空出城的,不如聽太後娘娘的,等過些時日,我再陪你去就是。”
蔣鷹微揚的桃花眸溢滿了失落:“孫兒不想祖母為難的,府裏憋屈,這又風聲鶴唳的……還不如在西山,跑馬打獵,寧暉、表哥待我真的好。”
太後更加地心疼,雙手摟著膝頭的蔣鷹,柔聲哄道:“哀家何嘗不知道你的委屈,可現在這樣的情況,哀家委實不能再多事了。宮裏的事,你舅舅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