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大盤滅國棋
關燈
小
中
大
初夏的季節帶了春末的芳菲無盡,山巒還未綠樹成蔭。顏路說要找一個時間帶商橒回一趟鹹陽的新家。商橒問他不是秦國人為何會安家在那裏,按說他應該不會喜歡鹹陽才對,就像張良一樣。顏路淡淡的眸子裏卻看不出悲喜,說出的話像是與他無關一樣,也是淡淡的,“那時天下初定,趙政便下令徙公族富戶於鹹陽,便於監視罷了。”他拍拍商橒的頭問,“阿橒不喜歡鹹陽?”
商橒搖頭,心裏忽然不自主地就低沈了下去,“沒有……”她沒有歷經亡國之痛,沒有歷經喪親之苦,對於這個亂世的興衰榮辱與刀光劍影,不過是史書上一連串的文字記載罷了。對於這裏的許許多多,她都不能感同身受,只能盡力去理解。
她情緒的異常低落倒是讓顏路有些微訝,雖然身邊的這個女子總是時喜時憂,但眼睛裏總是充滿希望的,直到現在,她還是會時不時地寫著“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寫完了就盯著看上好半天,再自顧地笑笑,或者是搖搖頭,一見有人來,就會將字跡立刻掩去。
走在回淇澳居的路上時,商橒安靜得有些反常。顏路停下腳步,而她似是沒有發覺地還在往前走,他伸手將她拉住,她才如夢般驚醒,磕磕盼盼地問:“嗯?怎麽……不走了?先生剛剛有說什麽?”
顏路搖搖頭,擡起她的臉說:“阿橒,你有事瞞我。”以顏路對她的了解,心中無事她不會這樣魂不守舍。
商橒先是一陣怔楞,然後想下意識地搖頭。發現顏路捧著她臉的手帶了微微的力道,就知道一定是瞞不過他的。可是這樣的事情又該從何說起呢?
她的目光有些閃躲,顏路淡淡笑著搖了搖頭,又牽著她的手往前走,商橒由他帶著,走進竹林的時候,似乎是沈浸在自己的世界裏,也不管說出口的話是不是太過毫無頭緒,反正不管她說什麽,顏路都能聽懂。
“其實有時候自己會想,如果是生活在一起很多年的親人,到頭來卻發現自己根本不了解她,這會不會是世界上最大的悲哀?”頓了一會兒,她又道,“來這裏三年,我才覺得……即便白頭如新又有什麽關系呢?只要還能生活在一起,哪怕只是微小的一點點了解,也是值得慶幸的……可惜,我明白得太晚,有很多話都來不及說……我從來也沒有想過,哪怕是一句責備的話,也想……再聽一次。”
顏路深深凝了商橒一眼,知道她又在想家,就讓商橒先坐在淇澳居院子裏的案幾旁,烹一壺茶,水不一會兒便沸騰了起來,帶著清新的香味,跪坐在她的對面,他捧著她的臉,語聲溫潤:“阿橒,你說或許自己再去回不去那個遙遠的家,那麽,便留下來罷,安心地留下來。”看著她的腰間還系著他的玉佩,顏路神色裏帶了一點自責,“是我不該提及鹹陽……”
“不,不是。”商橒立刻打斷了顏路的話,在她的記憶中,顏路從不會這樣說話,她甚至以為也許顏路真的是一位被貶謫的仙人,凡塵於他不過匆匆數載,待芳菲盡褪時,他會重返瑤宮,或於榣山撫琴,或在清流賦詩。
“是我自己太煞風景,怎能怪先生?”商橒拿起木勺為彼此皆滿滿倒上一碗茶,青綠的茶,淡淡的香,白霧繚繞間似乎看見了那時她還年少,依偎在外公的身側,他正思索著一盤棋,而她則是在一旁為他靜靜添置一碗新茶。
商橒笑笑說:“外公很喜歡下棋,最喜歡玩兒的,呵,莫過於大盤滅國了。”
“大盤滅國?”顏路微微側頭,不解問道,“何意?”
商橒臉上的笑意暖暖的猶如這初夏的陽光,她解釋說:“七國任選兩國,比如黑為秦,白為魏,黑棋勝,便是秦滅魏。是為大盤滅國。”
才剛擡到嘴邊的陶碗,在聽見商橒這一番話之後又放了下去,顏路極為有興趣地問:“倘若魏勝秦敗呢?”
商橒做了一個鬼臉:“那麽我就倒黴了。”
顏路亦笑:“為何?”
商橒道:“魏勝秦敗,必有原因。我不懂棋,所以……也就只能像那天對韓信先生分析那樣對著外公說一番,每每說完,他必說我強詞奪理,可是我也很無奈啊……不強詞奪理,如何解棋?”她雙手一攤,顯示著她真的很無奈,顏路以手點著她的頭,兩人相視一笑。
“那麽,良與師兄就來一盤阿橒所說的大盤滅國,如何?”
門外竹籬忽然響起張良的聲音,商橒嚇了一跳,顏路則是一臉淡然。像是早就知道他站在那裏似的,張良信步走來時,身上依舊帶了淡淡地嶺上梅花的香味,商橒自動讓位,見顏路並未拒絕張良的約戰,就去屋裏將棋子與棋盤拿出,置於他們之間,她笑著做了一個請的手勢,一板一眼地說:“大盤滅國,開局。兩位先生,請先定國號。”
張良執起白子,看著顏路道:“韓國。”
顏路拿起黑子在棋盤左上三三位啪地一聲輕響,擡眼看張良,輕輕吐出兩個字:“秦國。”
張良微楞,商橒為他添置新茶的手也凝滯在了半途。別人姑且不說,身為張良的師兄,顏路自然是知道他這個小師弟心裏到底是在想些什麽的,曾經他還小的時候,就曾拉著顏路的衣袖撒嬌似的說:“師兄,如果我跟沫兒一樣就好了,不是長子,就可以不用承擔很多責任。”
想想這句話,早已匆匆過去了數十年。秦滅韓的那天,他早已從一個懵懂無知的孩子長成一位豐神俊朗的少年,雖然嘴上說著不是長子就好了,可是他的努力全看在顏路的眼裏。不管是習劍還是念書。
在得到秦兵壓境的消息時,他與他便馬不停蹄地往韓國都城新鄭疾馳而去,可惜終究是晚了一步,他們到的那日,韓國,早已被劃歸為秦國版圖的一部分。張丞相府邸亦是火光一片,唯有白發蒼蒼的家老還守在門口,見他們到來,他老淚縱橫。
顫巍巍地將手中用厚布包裹著的東西交給張良,深深一躬之後轉身便撲向了身後的一片火海。張良只來得及抓住他的一片衣襟,呲啦一聲,殘布在他手裏於風中輕輕飄蕩。顏路還記得,那時韓國下了整整半個月的雨,有人說,那是上蒼在為這個新亡的國家垂淚。
厚布裏包著的,是張氏一族世代流傳的淩虛,淩虛清雅絕塵,不染塵煙,劍鋒薄如蟬翼,劍紋更是典雅端方。從那日起,張良就變了,在料理好宗族事務之後,他散盡了所有家財,僅攜淩虛與他回小聖賢莊,就連伏念問起時,他也只是淡淡地說了句“沒事”。
秦國以短短十年時間,摧枯拉朽般地橫掃天下,然而在張良眼中,它不過是一盤根基不穩的棋,只要稍加推波助瀾,便能掀起狂風巨浪。這些年來,他借著游學名義四處結交豪傑游俠,或許那一天真的會來到,只是顏路卻希望他能認真地去考量,而不是憑一腔覆仇的怒火,讓他自己也遍體鱗傷。
此時張良的眼角蒙上一層淡淡地笑意,他將白子放在棋盤右下星位上,輕微地亦是啪地一聲,商橒這才回神繼續為他添茶,他側頭看著商橒,笑得揶揄:“等這盤下完,阿橒解棋。”
商橒“啊”了一聲,極不情願地應允了下來。不管是韓勝秦還是秦勝韓,都將是一場難解的棋局。商橒蹙眉在想該怎麽編,如果蕭子倩在的話就好了,她剛好學的就是歷史,就算是瞎掰,也一定比她掰得有理有據,她這個業餘的表示壓力實在很大……
顏路執棋與很多人都不同,他沒有淩厲的殺氣,給人以平靜祥和之感,仿佛他只是一個觀棋者,而非下棋人。連商橒這個不懂棋的人都覺得這盤棋或許張良是贏定了,可就是那麽一剎那,隨著黑棋的落子,整盤棋已是死局逢生之象。張良擡眼,怔怔地看著自家師兄出神,忽然間手中白棋放下,幽幽一聲嘆息:“良……輸了。”
終究弱小韓國不能抵禦秦國麽?正如父親所說,那是氣數,是天意?
顏路默默將棋子放下,此時他二人的目光皆落在了商橒身上。商橒一頭冷汗,期期艾艾地說:“呃……那個……其實我不懂棋,不如讓先生解棋?畢竟是他贏了嘛。”
張良異常嚴肅的臉上是深深的失落,他對商橒拱手正色道:“阿橒,但說無妨。”
“這……”商橒很是為難,她又將目光投向了顏路,後者給了她一個鼓勵的眼神,商橒將手中添茶的木勺放下後,才道:“……好吧。”
她對著張良拱手,正色問道:“敢問子房先生,韓何時為最強?”
“昭侯時期。”
“又為何而沒落?”
這一問,張良卻遲疑了,世間萬物,有強則就有弱,然強能變弱,弱亦能變強。強與弱,本就一線之隔,由強變弱不過是一個下坡的過程,而由弱變強,這中間不知要歷經多少坎坷曲折。前者如山東六國,後者正如秦國。張良不願說,自然是有他的顧忌,商橒沒那麽多的顧忌,所以她直言不諱:“因為變法不徹底。昭侯起用申不害為丞相,主持變法,韓國的確有煥然一新之感,然法術勢三派,各有優劣,術之一派,可立竿見影,但對於一個想要長久生存爭霸的國家,卻是杯水車薪。遇明主則國強,遇庸主則國可守,遇昏君則國滅。”
張良沈吟有傾,平淡的聲音裏聽不出他的情緒,“那麽以你之見,秦國便是最好?”他記得商橒對於商鞅變法是持肯定態度的,就連跟在他身邊的蕭子倩,也對商鞅有一種隱隱的敬意。
然而商橒聞言卻搖搖頭:“秦國變法,雖有不足,不過放眼六國,卻是最為徹底的一個。新法行之二十年,國富民強……子房先生,我知你對秦國有恨,要用一個公允的態度去看待敵國,就算是我自己,也不能做到。也許當今這個世道再去談論遠久之事有些無趣,但子房先生遍覽群書,可曾註意過秦孝公的《求賢令》?”
張良沈吟,顏路的眼中卻是愈發地明亮。這世間讀書的女子雖是少數,但亦有精通者,如名家公孫玲瓏便是一個。只是能將自己所學靈活運用,莫說女子,即便是各家士子也難得尋覓一人。
對於秦公求賢令,張良與顏路曾一同探討過,那的確是一篇曠古爍今的文章,不虛美,不隱惡,講求實際。秦國能在孝公手中崛起,的確不是出人意料的事。
商橒侃侃而談道:“‘會往者厲、躁、簡公、出子之不寧,國家內憂,未遑外事,三晉攻奪我先君河西地,諸侯卑秦,醜莫大焉。’”對著張良深深一揖,她問,“撇開一切恩怨,子房先生以為如何?”
張良蹙眉,卻也不得不點頭稱讚這的確是一篇言辭誠懇的求賢文章。商橒又問:“那麽韓國國君,可寫出這樣的《求賢令》否?”
“……”
“歷數先君無能,為禮法所不容。就連孔子也說應當子為父隱,可是……商橒不能讚同這樣的觀點。知恥而後勇,錯便是錯,對便是對,不能因為任何人而改變最初的原則,這便是商鞅法之一派的精華。一國有法可依,行事不避顯貴,如此國家,焉能不強?”語畢商橒長跪一揖,“商橒言辭有不敬之處,還請兩位先生海涵。”
顏路扶起商橒疊著的雙手,她常常在他的面前說一些有悖禮法的話,可是在伏念面前,她又能做到恪守禮教。顏路告訴過她其實不必如此,伏念並非不通達的人,可惜商橒一看見伏念,用她自己的話來說就是老鼠看見貓,不怕不行。
張良聽了商橒一席話,沈思許久之後在日暮西斜時離開了顏路的淇澳居。他從來不會洩露自己的情緒,不管是喜悅還是悲傷。至少在商橒認識他的這三年裏,眼中的張良總是一副笑臉,那樣的笑有如沐春風之感,卻在不知不覺間拉遠了彼此間的距離。似乎與他的親疏,總是操縱在他的手中。偏頭看著正在整理案幾的顏路,商橒一下子撲到他的懷中,揶揄地笑問:“先生,你故意選秦國,其實就是想聽我說那些話,對罷?”
顏路以指點著她的鼻尖,袖間有似有似無的香味,“阿橒能將秦公《求賢令》一字不差地背出,你到底還能給我多少驚喜?”
商橒將臉埋入他的懷中,蹭了蹭,圈住他脖子的手又緊了一些,頑皮一笑:“我不告訴你。”
夕陽餘暉之下,竹林的另一端,似有笛音響起。商橒賴在顏路懷裏,不讓他繼續收拾東西,顏路也任由她靠著,當笛音消散時,她想起那日顏路說還是喜歡聽她的琴音。忽地玩心大起,她湊近顏路,笑問:“先生不肯說我與烏淩的妻子誰美,那……我跟倩倩呢?總能說說罷?說嘛說嘛,你都說你喜歡聽我拉琴了,也不在乎多說一點,對罷?嘿嘿……”
“嘿嘿”的她腦袋又被顏路敲了一下,商橒只能以“嗚嗚”表示抗議,等案幾都收拾好了之後,顏路執起商橒的手,溫柔中帶著不可抗拒的力量,他說:“阿橒,三日後與我回家。”
商橒“啊”了一聲,騰地一下臉就紅了。她想抽手離開,可是顏路不許,似乎是執意要等到她的答覆。走又走不掉,不走又不知道說些什麽,最後她囁嚅著從喉間憋出幾個字,“好、好吧……回就回!”
顏路低低一笑,眼裏盡是揶揄,商橒偷瞄他一眼,一跺腳就跑進了淇澳居,接著便是“咚咚咚”上樓的聲音,當雕花的木門關上的剎那,她的心還在狂跳不止——腦子裏一片混亂,唯一想到的就是顏路家裏都有些什麽人?他的身份那麽高貴,家裏的人會不會嫌棄她來路不明?如果真是這樣,她該怎麽辦?
思慮一轉,難道……商橒噗地一聲笑了出來,臉上的熱度還沒有退去,可是她已經走到窗邊,推開窗子,昏黃的月色立即便蔓延了進來,顏路還站在方才的竹林下,長身玉立。聽見窗子被推開的聲音,他目光往上擡,商橒此時已斂去了羞赧,對於之前調戲的失敗她很是不甘,兩手撐著窗欞,她笑得頑皮:“先生,我是問如果,你……有沒有想過會和我一起私奔啊?”
顏路一時無語,似乎這一問還讓他有些哭笑不得。而樓上的女子顯然很是開心。他斂去眸中異色,換上深深地寵溺,搖搖頭,只兩個字:“你呀。”
月光柔得像是籠上了一層薄紗,也不知在樓上的商橒是否感覺到那樣溫柔的目光,或許此時的她玩心還未收起,或許此時的她還不明什麽是真正的執手天涯,生死相依。不過這些都沒有關系,只要她在他的身邊,便是歲月靜好。
然而商橒卻只是笑了一會兒,關上窗子又“咚咚咚”地跑下樓,跑到顏路身邊,她笑得溫婉,“我與先生,不離不棄,不移不易。”
莫問往昔幾多傷,同舟願兮溯流光。
醉笑陪君三千場,此生不換共斜陽。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商橒搖頭,心裏忽然不自主地就低沈了下去,“沒有……”她沒有歷經亡國之痛,沒有歷經喪親之苦,對於這個亂世的興衰榮辱與刀光劍影,不過是史書上一連串的文字記載罷了。對於這裏的許許多多,她都不能感同身受,只能盡力去理解。
她情緒的異常低落倒是讓顏路有些微訝,雖然身邊的這個女子總是時喜時憂,但眼睛裏總是充滿希望的,直到現在,她還是會時不時地寫著“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寫完了就盯著看上好半天,再自顧地笑笑,或者是搖搖頭,一見有人來,就會將字跡立刻掩去。
走在回淇澳居的路上時,商橒安靜得有些反常。顏路停下腳步,而她似是沒有發覺地還在往前走,他伸手將她拉住,她才如夢般驚醒,磕磕盼盼地問:“嗯?怎麽……不走了?先生剛剛有說什麽?”
顏路搖搖頭,擡起她的臉說:“阿橒,你有事瞞我。”以顏路對她的了解,心中無事她不會這樣魂不守舍。
商橒先是一陣怔楞,然後想下意識地搖頭。發現顏路捧著她臉的手帶了微微的力道,就知道一定是瞞不過他的。可是這樣的事情又該從何說起呢?
她的目光有些閃躲,顏路淡淡笑著搖了搖頭,又牽著她的手往前走,商橒由他帶著,走進竹林的時候,似乎是沈浸在自己的世界裏,也不管說出口的話是不是太過毫無頭緒,反正不管她說什麽,顏路都能聽懂。
“其實有時候自己會想,如果是生活在一起很多年的親人,到頭來卻發現自己根本不了解她,這會不會是世界上最大的悲哀?”頓了一會兒,她又道,“來這裏三年,我才覺得……即便白頭如新又有什麽關系呢?只要還能生活在一起,哪怕只是微小的一點點了解,也是值得慶幸的……可惜,我明白得太晚,有很多話都來不及說……我從來也沒有想過,哪怕是一句責備的話,也想……再聽一次。”
顏路深深凝了商橒一眼,知道她又在想家,就讓商橒先坐在淇澳居院子裏的案幾旁,烹一壺茶,水不一會兒便沸騰了起來,帶著清新的香味,跪坐在她的對面,他捧著她的臉,語聲溫潤:“阿橒,你說或許自己再去回不去那個遙遠的家,那麽,便留下來罷,安心地留下來。”看著她的腰間還系著他的玉佩,顏路神色裏帶了一點自責,“是我不該提及鹹陽……”
“不,不是。”商橒立刻打斷了顏路的話,在她的記憶中,顏路從不會這樣說話,她甚至以為也許顏路真的是一位被貶謫的仙人,凡塵於他不過匆匆數載,待芳菲盡褪時,他會重返瑤宮,或於榣山撫琴,或在清流賦詩。
“是我自己太煞風景,怎能怪先生?”商橒拿起木勺為彼此皆滿滿倒上一碗茶,青綠的茶,淡淡的香,白霧繚繞間似乎看見了那時她還年少,依偎在外公的身側,他正思索著一盤棋,而她則是在一旁為他靜靜添置一碗新茶。
商橒笑笑說:“外公很喜歡下棋,最喜歡玩兒的,呵,莫過於大盤滅國了。”
“大盤滅國?”顏路微微側頭,不解問道,“何意?”
商橒臉上的笑意暖暖的猶如這初夏的陽光,她解釋說:“七國任選兩國,比如黑為秦,白為魏,黑棋勝,便是秦滅魏。是為大盤滅國。”
才剛擡到嘴邊的陶碗,在聽見商橒這一番話之後又放了下去,顏路極為有興趣地問:“倘若魏勝秦敗呢?”
商橒做了一個鬼臉:“那麽我就倒黴了。”
顏路亦笑:“為何?”
商橒道:“魏勝秦敗,必有原因。我不懂棋,所以……也就只能像那天對韓信先生分析那樣對著外公說一番,每每說完,他必說我強詞奪理,可是我也很無奈啊……不強詞奪理,如何解棋?”她雙手一攤,顯示著她真的很無奈,顏路以手點著她的頭,兩人相視一笑。
“那麽,良與師兄就來一盤阿橒所說的大盤滅國,如何?”
門外竹籬忽然響起張良的聲音,商橒嚇了一跳,顏路則是一臉淡然。像是早就知道他站在那裏似的,張良信步走來時,身上依舊帶了淡淡地嶺上梅花的香味,商橒自動讓位,見顏路並未拒絕張良的約戰,就去屋裏將棋子與棋盤拿出,置於他們之間,她笑著做了一個請的手勢,一板一眼地說:“大盤滅國,開局。兩位先生,請先定國號。”
張良執起白子,看著顏路道:“韓國。”
顏路拿起黑子在棋盤左上三三位啪地一聲輕響,擡眼看張良,輕輕吐出兩個字:“秦國。”
張良微楞,商橒為他添置新茶的手也凝滯在了半途。別人姑且不說,身為張良的師兄,顏路自然是知道他這個小師弟心裏到底是在想些什麽的,曾經他還小的時候,就曾拉著顏路的衣袖撒嬌似的說:“師兄,如果我跟沫兒一樣就好了,不是長子,就可以不用承擔很多責任。”
想想這句話,早已匆匆過去了數十年。秦滅韓的那天,他早已從一個懵懂無知的孩子長成一位豐神俊朗的少年,雖然嘴上說著不是長子就好了,可是他的努力全看在顏路的眼裏。不管是習劍還是念書。
在得到秦兵壓境的消息時,他與他便馬不停蹄地往韓國都城新鄭疾馳而去,可惜終究是晚了一步,他們到的那日,韓國,早已被劃歸為秦國版圖的一部分。張丞相府邸亦是火光一片,唯有白發蒼蒼的家老還守在門口,見他們到來,他老淚縱橫。
顫巍巍地將手中用厚布包裹著的東西交給張良,深深一躬之後轉身便撲向了身後的一片火海。張良只來得及抓住他的一片衣襟,呲啦一聲,殘布在他手裏於風中輕輕飄蕩。顏路還記得,那時韓國下了整整半個月的雨,有人說,那是上蒼在為這個新亡的國家垂淚。
厚布裏包著的,是張氏一族世代流傳的淩虛,淩虛清雅絕塵,不染塵煙,劍鋒薄如蟬翼,劍紋更是典雅端方。從那日起,張良就變了,在料理好宗族事務之後,他散盡了所有家財,僅攜淩虛與他回小聖賢莊,就連伏念問起時,他也只是淡淡地說了句“沒事”。
秦國以短短十年時間,摧枯拉朽般地橫掃天下,然而在張良眼中,它不過是一盤根基不穩的棋,只要稍加推波助瀾,便能掀起狂風巨浪。這些年來,他借著游學名義四處結交豪傑游俠,或許那一天真的會來到,只是顏路卻希望他能認真地去考量,而不是憑一腔覆仇的怒火,讓他自己也遍體鱗傷。
此時張良的眼角蒙上一層淡淡地笑意,他將白子放在棋盤右下星位上,輕微地亦是啪地一聲,商橒這才回神繼續為他添茶,他側頭看著商橒,笑得揶揄:“等這盤下完,阿橒解棋。”
商橒“啊”了一聲,極不情願地應允了下來。不管是韓勝秦還是秦勝韓,都將是一場難解的棋局。商橒蹙眉在想該怎麽編,如果蕭子倩在的話就好了,她剛好學的就是歷史,就算是瞎掰,也一定比她掰得有理有據,她這個業餘的表示壓力實在很大……
顏路執棋與很多人都不同,他沒有淩厲的殺氣,給人以平靜祥和之感,仿佛他只是一個觀棋者,而非下棋人。連商橒這個不懂棋的人都覺得這盤棋或許張良是贏定了,可就是那麽一剎那,隨著黑棋的落子,整盤棋已是死局逢生之象。張良擡眼,怔怔地看著自家師兄出神,忽然間手中白棋放下,幽幽一聲嘆息:“良……輸了。”
終究弱小韓國不能抵禦秦國麽?正如父親所說,那是氣數,是天意?
顏路默默將棋子放下,此時他二人的目光皆落在了商橒身上。商橒一頭冷汗,期期艾艾地說:“呃……那個……其實我不懂棋,不如讓先生解棋?畢竟是他贏了嘛。”
張良異常嚴肅的臉上是深深的失落,他對商橒拱手正色道:“阿橒,但說無妨。”
“這……”商橒很是為難,她又將目光投向了顏路,後者給了她一個鼓勵的眼神,商橒將手中添茶的木勺放下後,才道:“……好吧。”
她對著張良拱手,正色問道:“敢問子房先生,韓何時為最強?”
“昭侯時期。”
“又為何而沒落?”
這一問,張良卻遲疑了,世間萬物,有強則就有弱,然強能變弱,弱亦能變強。強與弱,本就一線之隔,由強變弱不過是一個下坡的過程,而由弱變強,這中間不知要歷經多少坎坷曲折。前者如山東六國,後者正如秦國。張良不願說,自然是有他的顧忌,商橒沒那麽多的顧忌,所以她直言不諱:“因為變法不徹底。昭侯起用申不害為丞相,主持變法,韓國的確有煥然一新之感,然法術勢三派,各有優劣,術之一派,可立竿見影,但對於一個想要長久生存爭霸的國家,卻是杯水車薪。遇明主則國強,遇庸主則國可守,遇昏君則國滅。”
張良沈吟有傾,平淡的聲音裏聽不出他的情緒,“那麽以你之見,秦國便是最好?”他記得商橒對於商鞅變法是持肯定態度的,就連跟在他身邊的蕭子倩,也對商鞅有一種隱隱的敬意。
然而商橒聞言卻搖搖頭:“秦國變法,雖有不足,不過放眼六國,卻是最為徹底的一個。新法行之二十年,國富民強……子房先生,我知你對秦國有恨,要用一個公允的態度去看待敵國,就算是我自己,也不能做到。也許當今這個世道再去談論遠久之事有些無趣,但子房先生遍覽群書,可曾註意過秦孝公的《求賢令》?”
張良沈吟,顏路的眼中卻是愈發地明亮。這世間讀書的女子雖是少數,但亦有精通者,如名家公孫玲瓏便是一個。只是能將自己所學靈活運用,莫說女子,即便是各家士子也難得尋覓一人。
對於秦公求賢令,張良與顏路曾一同探討過,那的確是一篇曠古爍今的文章,不虛美,不隱惡,講求實際。秦國能在孝公手中崛起,的確不是出人意料的事。
商橒侃侃而談道:“‘會往者厲、躁、簡公、出子之不寧,國家內憂,未遑外事,三晉攻奪我先君河西地,諸侯卑秦,醜莫大焉。’”對著張良深深一揖,她問,“撇開一切恩怨,子房先生以為如何?”
張良蹙眉,卻也不得不點頭稱讚這的確是一篇言辭誠懇的求賢文章。商橒又問:“那麽韓國國君,可寫出這樣的《求賢令》否?”
“……”
“歷數先君無能,為禮法所不容。就連孔子也說應當子為父隱,可是……商橒不能讚同這樣的觀點。知恥而後勇,錯便是錯,對便是對,不能因為任何人而改變最初的原則,這便是商鞅法之一派的精華。一國有法可依,行事不避顯貴,如此國家,焉能不強?”語畢商橒長跪一揖,“商橒言辭有不敬之處,還請兩位先生海涵。”
顏路扶起商橒疊著的雙手,她常常在他的面前說一些有悖禮法的話,可是在伏念面前,她又能做到恪守禮教。顏路告訴過她其實不必如此,伏念並非不通達的人,可惜商橒一看見伏念,用她自己的話來說就是老鼠看見貓,不怕不行。
張良聽了商橒一席話,沈思許久之後在日暮西斜時離開了顏路的淇澳居。他從來不會洩露自己的情緒,不管是喜悅還是悲傷。至少在商橒認識他的這三年裏,眼中的張良總是一副笑臉,那樣的笑有如沐春風之感,卻在不知不覺間拉遠了彼此間的距離。似乎與他的親疏,總是操縱在他的手中。偏頭看著正在整理案幾的顏路,商橒一下子撲到他的懷中,揶揄地笑問:“先生,你故意選秦國,其實就是想聽我說那些話,對罷?”
顏路以指點著她的鼻尖,袖間有似有似無的香味,“阿橒能將秦公《求賢令》一字不差地背出,你到底還能給我多少驚喜?”
商橒將臉埋入他的懷中,蹭了蹭,圈住他脖子的手又緊了一些,頑皮一笑:“我不告訴你。”
夕陽餘暉之下,竹林的另一端,似有笛音響起。商橒賴在顏路懷裏,不讓他繼續收拾東西,顏路也任由她靠著,當笛音消散時,她想起那日顏路說還是喜歡聽她的琴音。忽地玩心大起,她湊近顏路,笑問:“先生不肯說我與烏淩的妻子誰美,那……我跟倩倩呢?總能說說罷?說嘛說嘛,你都說你喜歡聽我拉琴了,也不在乎多說一點,對罷?嘿嘿……”
“嘿嘿”的她腦袋又被顏路敲了一下,商橒只能以“嗚嗚”表示抗議,等案幾都收拾好了之後,顏路執起商橒的手,溫柔中帶著不可抗拒的力量,他說:“阿橒,三日後與我回家。”
商橒“啊”了一聲,騰地一下臉就紅了。她想抽手離開,可是顏路不許,似乎是執意要等到她的答覆。走又走不掉,不走又不知道說些什麽,最後她囁嚅著從喉間憋出幾個字,“好、好吧……回就回!”
顏路低低一笑,眼裏盡是揶揄,商橒偷瞄他一眼,一跺腳就跑進了淇澳居,接著便是“咚咚咚”上樓的聲音,當雕花的木門關上的剎那,她的心還在狂跳不止——腦子裏一片混亂,唯一想到的就是顏路家裏都有些什麽人?他的身份那麽高貴,家裏的人會不會嫌棄她來路不明?如果真是這樣,她該怎麽辦?
思慮一轉,難道……商橒噗地一聲笑了出來,臉上的熱度還沒有退去,可是她已經走到窗邊,推開窗子,昏黃的月色立即便蔓延了進來,顏路還站在方才的竹林下,長身玉立。聽見窗子被推開的聲音,他目光往上擡,商橒此時已斂去了羞赧,對於之前調戲的失敗她很是不甘,兩手撐著窗欞,她笑得頑皮:“先生,我是問如果,你……有沒有想過會和我一起私奔啊?”
顏路一時無語,似乎這一問還讓他有些哭笑不得。而樓上的女子顯然很是開心。他斂去眸中異色,換上深深地寵溺,搖搖頭,只兩個字:“你呀。”
月光柔得像是籠上了一層薄紗,也不知在樓上的商橒是否感覺到那樣溫柔的目光,或許此時的她玩心還未收起,或許此時的她還不明什麽是真正的執手天涯,生死相依。不過這些都沒有關系,只要她在他的身邊,便是歲月靜好。
然而商橒卻只是笑了一會兒,關上窗子又“咚咚咚”地跑下樓,跑到顏路身邊,她笑得溫婉,“我與先生,不離不棄,不移不易。”
莫問往昔幾多傷,同舟願兮溯流光。
醉笑陪君三千場,此生不換共斜陽。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