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6章內閣會議
關燈
小
中
大
第916章 內閣會議
一下子增加了五位大學士,算上首輔李春芳,內閣達到了史無前例的八人。其中既有公認的名臣幹吏,也有宿老新秀,徐黨、唐黨、晉黨,應有盡有。
很多人對全新的內閣充滿了希望,比如徐渭、王世貞、申時行、沈林、王錫爵、羅萬化等翰林官,紛紛搖旗吶喊,盛讚是眾正盈朝,能臣輩出‘定能挽天傾,重整大明。
可是在一些大佬的眼睛裏,卻絲毫不看好。
楊博只有一句評價:龍多了不治水!
他這話可是說出了很多人的擔憂,眼下內閣覆雜的程度,是以往的十倍百倍不止。
拋開李春芳和唐毅,其餘六位閣老,有四位帝師,分屬兩大陣營,以高拱領銜,可以稱作改革派,張居正和張四維,大張小張都是站在高拱一邊。
張居正不用說了,他早就和高拱交好,主張也類似,這一次高拱回歸,張居正提前到通州秘密迎接,兩個人談了一整夜,手拉手,抱成了一團。
至於張四維,他資歷最淺,偏偏又不是帝師,算起來是最尷尬的一位,不過他代表著龐大的晉黨,也沒有人敢小瞧。
其實張四維能通過廷推,高拱是幫了忙的,要不然憑著唐毅的實力,直接把張四維給陰了。小張同學為了自保,也為了晉黨的利益,必須站在高拱一邊。
剩下的三位閣老,以趙貞吉領銜,加上陳以勤和唐汝楫,就是相對保守的代名詞,趙貞吉是徐黨最大的保護神,不用多說,陳以勤和唐汝楫都主張恢覆祖制,和趙貞吉脾胃相投,湊成了一夥。
看起來是三對三,可是這裏面的錯綜覆雜,一言難盡,首先陳以勤是趙貞吉的同鄉,偏偏又是高拱的同科,兩個人在潛邸九年,結成了深厚情誼,一手托兩家,陳以勤的位置有些尷尬。
至於唐汝楫,他雖然表面站在了趙貞吉一邊,可是他和徐黨有仇口,關鍵時刻倒向誰,還不一定。
再有張居正雖然緊隨高拱,可是他終究不是池中之物,不甘心屈居人下。還有張四維和晉黨,也有他們的算盤,總而言之,各種力量,各種盤算,攪合在一起,跟一團亂麻似的。
楊博盤算了一圈,覺得唐毅這一次是玩砸了,小子我看你是不知道自己幾斤幾兩,內閣這麽亂,有你小子苦頭吃,老夫就看你怎麽倒黴!
他老人家不知道,唐毅現在是喜悅非常,高興地快要翹尾巴了!亂,我才不怕亂了,越是覆雜,越是亂套,小爺才有借力打力,四兩撥千斤的機會。
唐毅原本想推殷士儋入閣,這樣唐汝楫和殷士儋,加上他就有了三票,在內閣之中,占有絕對優勢,可以壓制高拱。
結果殷士儋被算計了,張四維和張居正入閣,內閣弄成了一個三對三的平局。
唐毅卻猛然發現,竟然比自己規劃的還要好!
畢竟唐毅不是一個只知道攬權的人,他還要做事,推動變法,殷士儋其實也有些保守,如果他入閣,保守勢力就會壓倒改革力量,少不得要唐毅親自出手。
可眼下雙方平衡,只要唐毅往改革力量靠一靠,就能推動變法,往保守力量靠一靠,就能給變法加一根韁繩。
進退自如,還能置身事外,不沾因果,妙極,妙極!
唐毅對眼下的局面是一萬個欣喜,經過了五天的熟悉期,新內閣的第一次全體會議終於召開了。
七大閣老悉數到場,趙貞吉和高拱把時間掐的都很準確,兩個人早早趕來,左右對面站立,拉開了場子,其他四個分列兩邊。等了半天,首輔和次輔都沒出現,滿心疑惑。
正這時候,唐毅從外面走了進來,他沖著大家一拱手。
“抱歉,來晚了,剛剛有人彈劾李閣老,他今天沒法主持會議,仆代為主持。”唐毅沒有多說,直接坐在了中間。
說實話,唐毅的心情不是很好,彈劾李春芳來的太著急了,雖然唐毅也早想把他幹掉,可是總要等一段時間吧,內閣還沒理順,走了一個徐階,不到半年,又把李春芳趕走,好說不好聽啊!
只是很多事情不可能如你的願,高拱的人馬看不慣李春芳,唐黨內部也未必心服,至於楊博那夥人,沒準也會渾水摸魚,惡心自己。
現在是群雄逐鹿的時候,各顯其能,唐毅心說幹脆老子也別裝了,該拿出一點魄力。在座的六位,可沒有一個善茬子,都是當世的人精兒,本事不行,根本壓不住場面,更別說宰執天下了。
“諸位同僚,百官視我等為宰輔,陛下以我等為股肱,肩負重任,敢不誠惶誠恐!國事艱難,積弊重重,不需要仆多說,諸公具是當世大才,心中自有錦繡文章,有什麽想法,只管說出來就是,暢所欲言,開誠布公,究竟該如何振興大明,從哪裏下手,不只是陛下,包括天下臣民,都在看著我們,需要我們拿出一個方略來。”
這一番話說的四平八穩,可是大家夥也聽得出來,唐毅定了調子,明顯傾向於變法一派,高拱難免嘴角上揚。
只是高肅卿也改了不少脾氣,沒有直接往前沖,而是讓馬仔先來。
張居正沈著臉說道:“次輔,諸公,治國重在治吏,吏治清明,則天下大治,吏治昏暗,則天下大亂。自從嚴黨把持朝政以來,任用私人,破壞考評制度,官員調動升遷頻繁,不能各安職位。加之嚴黨鉗制言路,以致科道官吏,魚龍混雜,良莠不齊。多有不肖之徒充斥期間。故此我以為當整飭吏治,此為首要之務!“
當然吏治大壞,並非嚴黨全是嚴黨之責,徐階無原則地袒護言官,也是一大亂源,只是張居正不舍得拿老師出來鞭屍,故此只能把罪責推給嚴黨。
但即便是如此,趙貞吉也承受不了,好你個張居正,竟然充當起高胡子的打手,你忘了嗎?沒有徐閣老,能有你的今天?
忘恩負義,吃裏扒外!
趙貞吉振衣奮袖,就要好好教訓張居正一番,見他有動作,高拱突然把眼珠子瞪圓了,從裏面射出兩道寒光,心說趙大洲,別人怕你,老夫可不怕你。
“咳咳!”
唐毅突然咳嗽了兩聲,“諸公,今日是論事,不是論理。張閣老提出整頓吏治,我認為是恰如其分的,至於該如何整治,容後再議。”
說著,唐毅揮動大筆,鄭重寫下吏治兩個字,這就代表改革的一個方面。其他六個人一見,也暗暗點頭,第一次開會,就鬧得不歡而散,實在是有損內閣大學士的臉面,大家夥還是悠著一點。
果然接下來的氛圍就輕松了一些,第二個說話的是唐汝楫,“我認為軍制也該調整,近些年南軍北調,小站一役,重創俺答,足見我大明健兒不比任何人差,只要好好訓練,是能夠大勝仗的,眼下九邊軍戶,積重難返,京營上下,徒有其表,朝廷每年靡費數百萬兩,竟然不能禦敵於國門之外,實在是奇恥大辱。軍制,不改不成!”
這也沒有什麽說的,第二大內容就此確立。
話匣子打開,陳以勤也開口了,“我以為眼下民生艱難,苛捐雜稅,多如牛毛,不說別的地方,光是去歲以來,北方諸省水旱蝗災不斷,京畿附近,十室九空,百姓爭相逃遁,我以為應當約束官吏,於民休息,休養生息。”
他說完,張居正卻微微搖頭,“陳閣老,您說百姓淒苦,我是讚同的,而且要我說,天下已經千瘡百孔,猶如一堆幹柴,只等著一點火星,就會燃起燎原大火。只是您開出的藥方,我並不讚同,所謂休養生息,那是百姓有所生計的時候。例如洪武朝,經歷幾十年的戰亂,十室九空,民力雕敝,天下空田荒地無數,故此百姓可以生息繁衍。可是眼下呢,天下之田,十之七八都落到了大戶巨室手裏,占天下九成的百姓,只有三成的田地可供耕種,說是於民休息,其實不過是讓老百姓自生自滅而已。”
這話可有點重了,陳以勤沈著臉道:“張閣老有什麽高見?”
“自然是清丈田畝,推行一條鞭法!”張居正突然變得神情激動,他不自覺地看了一眼唐毅,目光之中帶著傲然。
他張居正不是醉心權鬥的小人,他之所以打頭破臉,拼命要擠進帝國的權力中心,是因為張居正有足夠的自信,他才是最適合挽救大明危局的那一個!
“太祖爺訂立規矩,官紳可以豁免田賦,本是體恤士人的良法,而且免稅田產也有數額規定,例如京官三品以上,可以免糧四百畝,五品以上為三百畝,依次遞減。到了嘉靖十年,又修改規定,一品大員可以免糧二十石,免丁役二十,每降一品,逐次遞減。”
張居正說著,不由自主攥緊了拳頭,“朝廷規矩如此,奈何不肖官紳,家中動輒萬畝良田,豢養家丁數以百計,結果地方官吏竟不敢清查田畝,按律征稅。以致田賦一年比一年少,不得不轉嫁少地百姓頭上,百姓受不了壓榨,近幾十年,投獻成風。那些官紳受朝廷洪恩,不思報答,反而挖朝廷墻角,破壞稅法,大賺其利,儼然一群碩鼠,故此要想真正愛惜民力,就應該清丈田畝,重新厘定田賦!”張居正的話擲地有聲,振聾發聵。(未完待續。)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一下子增加了五位大學士,算上首輔李春芳,內閣達到了史無前例的八人。其中既有公認的名臣幹吏,也有宿老新秀,徐黨、唐黨、晉黨,應有盡有。
很多人對全新的內閣充滿了希望,比如徐渭、王世貞、申時行、沈林、王錫爵、羅萬化等翰林官,紛紛搖旗吶喊,盛讚是眾正盈朝,能臣輩出‘定能挽天傾,重整大明。
可是在一些大佬的眼睛裏,卻絲毫不看好。
楊博只有一句評價:龍多了不治水!
他這話可是說出了很多人的擔憂,眼下內閣覆雜的程度,是以往的十倍百倍不止。
拋開李春芳和唐毅,其餘六位閣老,有四位帝師,分屬兩大陣營,以高拱領銜,可以稱作改革派,張居正和張四維,大張小張都是站在高拱一邊。
張居正不用說了,他早就和高拱交好,主張也類似,這一次高拱回歸,張居正提前到通州秘密迎接,兩個人談了一整夜,手拉手,抱成了一團。
至於張四維,他資歷最淺,偏偏又不是帝師,算起來是最尷尬的一位,不過他代表著龐大的晉黨,也沒有人敢小瞧。
其實張四維能通過廷推,高拱是幫了忙的,要不然憑著唐毅的實力,直接把張四維給陰了。小張同學為了自保,也為了晉黨的利益,必須站在高拱一邊。
剩下的三位閣老,以趙貞吉領銜,加上陳以勤和唐汝楫,就是相對保守的代名詞,趙貞吉是徐黨最大的保護神,不用多說,陳以勤和唐汝楫都主張恢覆祖制,和趙貞吉脾胃相投,湊成了一夥。
看起來是三對三,可是這裏面的錯綜覆雜,一言難盡,首先陳以勤是趙貞吉的同鄉,偏偏又是高拱的同科,兩個人在潛邸九年,結成了深厚情誼,一手托兩家,陳以勤的位置有些尷尬。
至於唐汝楫,他雖然表面站在了趙貞吉一邊,可是他和徐黨有仇口,關鍵時刻倒向誰,還不一定。
再有張居正雖然緊隨高拱,可是他終究不是池中之物,不甘心屈居人下。還有張四維和晉黨,也有他們的算盤,總而言之,各種力量,各種盤算,攪合在一起,跟一團亂麻似的。
楊博盤算了一圈,覺得唐毅這一次是玩砸了,小子我看你是不知道自己幾斤幾兩,內閣這麽亂,有你小子苦頭吃,老夫就看你怎麽倒黴!
他老人家不知道,唐毅現在是喜悅非常,高興地快要翹尾巴了!亂,我才不怕亂了,越是覆雜,越是亂套,小爺才有借力打力,四兩撥千斤的機會。
唐毅原本想推殷士儋入閣,這樣唐汝楫和殷士儋,加上他就有了三票,在內閣之中,占有絕對優勢,可以壓制高拱。
結果殷士儋被算計了,張四維和張居正入閣,內閣弄成了一個三對三的平局。
唐毅卻猛然發現,竟然比自己規劃的還要好!
畢竟唐毅不是一個只知道攬權的人,他還要做事,推動變法,殷士儋其實也有些保守,如果他入閣,保守勢力就會壓倒改革力量,少不得要唐毅親自出手。
可眼下雙方平衡,只要唐毅往改革力量靠一靠,就能推動變法,往保守力量靠一靠,就能給變法加一根韁繩。
進退自如,還能置身事外,不沾因果,妙極,妙極!
唐毅對眼下的局面是一萬個欣喜,經過了五天的熟悉期,新內閣的第一次全體會議終於召開了。
七大閣老悉數到場,趙貞吉和高拱把時間掐的都很準確,兩個人早早趕來,左右對面站立,拉開了場子,其他四個分列兩邊。等了半天,首輔和次輔都沒出現,滿心疑惑。
正這時候,唐毅從外面走了進來,他沖著大家一拱手。
“抱歉,來晚了,剛剛有人彈劾李閣老,他今天沒法主持會議,仆代為主持。”唐毅沒有多說,直接坐在了中間。
說實話,唐毅的心情不是很好,彈劾李春芳來的太著急了,雖然唐毅也早想把他幹掉,可是總要等一段時間吧,內閣還沒理順,走了一個徐階,不到半年,又把李春芳趕走,好說不好聽啊!
只是很多事情不可能如你的願,高拱的人馬看不慣李春芳,唐黨內部也未必心服,至於楊博那夥人,沒準也會渾水摸魚,惡心自己。
現在是群雄逐鹿的時候,各顯其能,唐毅心說幹脆老子也別裝了,該拿出一點魄力。在座的六位,可沒有一個善茬子,都是當世的人精兒,本事不行,根本壓不住場面,更別說宰執天下了。
“諸位同僚,百官視我等為宰輔,陛下以我等為股肱,肩負重任,敢不誠惶誠恐!國事艱難,積弊重重,不需要仆多說,諸公具是當世大才,心中自有錦繡文章,有什麽想法,只管說出來就是,暢所欲言,開誠布公,究竟該如何振興大明,從哪裏下手,不只是陛下,包括天下臣民,都在看著我們,需要我們拿出一個方略來。”
這一番話說的四平八穩,可是大家夥也聽得出來,唐毅定了調子,明顯傾向於變法一派,高拱難免嘴角上揚。
只是高肅卿也改了不少脾氣,沒有直接往前沖,而是讓馬仔先來。
張居正沈著臉說道:“次輔,諸公,治國重在治吏,吏治清明,則天下大治,吏治昏暗,則天下大亂。自從嚴黨把持朝政以來,任用私人,破壞考評制度,官員調動升遷頻繁,不能各安職位。加之嚴黨鉗制言路,以致科道官吏,魚龍混雜,良莠不齊。多有不肖之徒充斥期間。故此我以為當整飭吏治,此為首要之務!“
當然吏治大壞,並非嚴黨全是嚴黨之責,徐階無原則地袒護言官,也是一大亂源,只是張居正不舍得拿老師出來鞭屍,故此只能把罪責推給嚴黨。
但即便是如此,趙貞吉也承受不了,好你個張居正,竟然充當起高胡子的打手,你忘了嗎?沒有徐閣老,能有你的今天?
忘恩負義,吃裏扒外!
趙貞吉振衣奮袖,就要好好教訓張居正一番,見他有動作,高拱突然把眼珠子瞪圓了,從裏面射出兩道寒光,心說趙大洲,別人怕你,老夫可不怕你。
“咳咳!”
唐毅突然咳嗽了兩聲,“諸公,今日是論事,不是論理。張閣老提出整頓吏治,我認為是恰如其分的,至於該如何整治,容後再議。”
說著,唐毅揮動大筆,鄭重寫下吏治兩個字,這就代表改革的一個方面。其他六個人一見,也暗暗點頭,第一次開會,就鬧得不歡而散,實在是有損內閣大學士的臉面,大家夥還是悠著一點。
果然接下來的氛圍就輕松了一些,第二個說話的是唐汝楫,“我認為軍制也該調整,近些年南軍北調,小站一役,重創俺答,足見我大明健兒不比任何人差,只要好好訓練,是能夠大勝仗的,眼下九邊軍戶,積重難返,京營上下,徒有其表,朝廷每年靡費數百萬兩,竟然不能禦敵於國門之外,實在是奇恥大辱。軍制,不改不成!”
這也沒有什麽說的,第二大內容就此確立。
話匣子打開,陳以勤也開口了,“我以為眼下民生艱難,苛捐雜稅,多如牛毛,不說別的地方,光是去歲以來,北方諸省水旱蝗災不斷,京畿附近,十室九空,百姓爭相逃遁,我以為應當約束官吏,於民休息,休養生息。”
他說完,張居正卻微微搖頭,“陳閣老,您說百姓淒苦,我是讚同的,而且要我說,天下已經千瘡百孔,猶如一堆幹柴,只等著一點火星,就會燃起燎原大火。只是您開出的藥方,我並不讚同,所謂休養生息,那是百姓有所生計的時候。例如洪武朝,經歷幾十年的戰亂,十室九空,民力雕敝,天下空田荒地無數,故此百姓可以生息繁衍。可是眼下呢,天下之田,十之七八都落到了大戶巨室手裏,占天下九成的百姓,只有三成的田地可供耕種,說是於民休息,其實不過是讓老百姓自生自滅而已。”
這話可有點重了,陳以勤沈著臉道:“張閣老有什麽高見?”
“自然是清丈田畝,推行一條鞭法!”張居正突然變得神情激動,他不自覺地看了一眼唐毅,目光之中帶著傲然。
他張居正不是醉心權鬥的小人,他之所以打頭破臉,拼命要擠進帝國的權力中心,是因為張居正有足夠的自信,他才是最適合挽救大明危局的那一個!
“太祖爺訂立規矩,官紳可以豁免田賦,本是體恤士人的良法,而且免稅田產也有數額規定,例如京官三品以上,可以免糧四百畝,五品以上為三百畝,依次遞減。到了嘉靖十年,又修改規定,一品大員可以免糧二十石,免丁役二十,每降一品,逐次遞減。”
張居正說著,不由自主攥緊了拳頭,“朝廷規矩如此,奈何不肖官紳,家中動輒萬畝良田,豢養家丁數以百計,結果地方官吏竟不敢清查田畝,按律征稅。以致田賦一年比一年少,不得不轉嫁少地百姓頭上,百姓受不了壓榨,近幾十年,投獻成風。那些官紳受朝廷洪恩,不思報答,反而挖朝廷墻角,破壞稅法,大賺其利,儼然一群碩鼠,故此要想真正愛惜民力,就應該清丈田畝,重新厘定田賦!”張居正的話擲地有聲,振聾發聵。(未完待續。)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