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卷 滄桑洗塵世,潮間留真言 第1014章 裏斯本的再度回首
關燈
小
中
大
“坎伯蘭公爵與岳上將的握手場景留在了名為‘世紀之手’的油畫上,至今還掛在倫敦上議院議廳走廊的墻上,可誰都知道,那副油畫還能呆在那的時間已經屈指可數,從那時到現在已經超過一個世紀了,握手的雙方,現在正緊握拳頭,虎視眈眈。”
“我未能親眼目睹原畫,但童年時就已見過翻印品,那時我鸚鵡學舌地照搬學校老師的話,在父親面前頌揚賽裏斯的偉大,以及賽裏斯和普魯士延續百年,牢不可破的友誼。父親就找出了那幅畫,指著上面一片紅乎乎的人影說,都是一樣的,卡爾,賽裏斯和不列顛都是一丘之貉。這個世界之所以這麽混亂這麽痛苦,就是因為這兩只紅魔,一東一西,統治了整個世界。”
“我看著那幅畫,都是一片鮮紅,分不出不列顛人和賽裏斯人,就只看到兩張迥然不同的面孔,笑得比被稅官遺忘了的小販還燦爛,當時我才九歲,都覺得那笑容很虛偽,現在回想,也許是那位不列顛畫師在暗中警示他的國人。”
“等我的思想不再因一個人的話,一張畫的感受而搖擺時,再看這幅畫,終於看出了明顯的不同。不列顛紅杉軍的紅更為鮮艷,跟白褲配在一起,更加刺目。而賽裏斯紅衣軍的紅要黯淡厚重得多,或許也有因深藍長褲搭配的色差原因,總之更加壓抑。在這樣的色彩下,歐羅巴人戲稱為‘平板臉’的賽裏斯人,在審美上絕不遜於歐羅巴人,甚至就我個人的觀感而言,岳上將比坎伯蘭公爵,那位花花公子,更有男人氣概。”
“對了,這副戰後才繪制的油畫實際有很多紕漏,背景的柏林城實際要破爛得多,賽裏斯人的火炮無情地掃蕩了俄奧聯軍的防線,柏林城外圍就是一片廢墟瓦礫。這還只是細節,賽裏斯紅衣軍團的真實面目跟畫上有很大差別,除了軍官外,大多數士兵都來自葡萄牙、荷蘭甚至波蘭,幾乎就是一支雇傭兵團。”
西元1865年7月,葡萄牙裏斯本,卡爾·馬克思躺在鐘府露臺的搖椅上,膩意地享受著微微海風,在他眼前,裏斯本港口一覽無遺。他嘴裏咬著煙鬥,將沈浸於百年追思中的思緒順手寫了出來。他不是那種皓首窮經的學院派歷史學家,他喜歡以自己的思考甚至靈感,重新組織歷史的脈絡。
“我個人也是一個狂熱的軍事愛好者,第一次世界大戰裏,賽裏斯歐洲派遣軍團的戰史資料雖然已經汗牛充棟,但我覺得還有很多層面被歐洲各國的軍史學家們忽略了。”
“岳上將與坎伯蘭公爵握下世紀之手時,正是他率領賽裏斯歐洲派遣軍團作戰的第三個年頭,他麾下兵力也從一萬人擴充到了三萬人,如前所述,絕大部分都是雇傭兵。從賽裏斯本土,乃至從天竺向歐羅巴運送大軍的成本太高,而不列顛也不允許賽裏斯明目張膽地將歐洲戰場當成演習場。”
“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則是不列顛與法蘭西的海戰已經全面展開,雙方圍繞凱爾特海、比斯開灣和加的斯灣等海域的控制權進行了激烈爭奪,在這種情況下,運輸船團的安全顯然很難得到保障。”
“是的,賽裏斯人擁有當時最先進的鐵甲蒸汽艦隊,可後世軍事學家認為,賽裏斯的初代鐵甲蒸汽艦隊並沒具備全面壓倒風帆戰爭的優勢,至少在歐羅巴的主力風帆戰列艦面前,賽裏斯的快速戰列艦還不能算是同等量級的對手,這個論斷雖然帶了些感情色彩。但賽裏斯艦隊在阿爾沃蘭海之戰後,停泊裏斯本進行了為時兩個月的維修,這一點也說明鐵甲艦隊並非金剛不壞之身。”
“不過在一百零四年前的樸茨茅斯港,不列顛人顯然沒有這麽自信和冷靜,賽裏斯的鐵甲艦隊停靠樸茨茅斯,對不列顛海軍和一般人造成了極大刺激,這也是不列顛極力反對賽裏斯擴大歐陸戰爭介入規模的重要原因。”
“不列顛人寧願負擔賽裏斯歐洲派遣軍團的一半軍費,也不願賽裏斯海軍再越過裏斯本港以北。倫敦上議院裏甚至有這樣的傳聞,說某些議員驚恐地高喊,若是任賽裏斯人掌握了歐洲海域的水文和航路,誰知道賽裏斯人會不會爆出一支規模空前的鐵甲大艦隊,變身成為海洋成吉思汗,橫掃歐羅巴呢?”
“也許不列顛人當時就已經後悔了,不少議員指責皮特首相是引狼入室,可他們卻忘了,扶持起普魯士的也是他們,扶持起猶太人的也是他們。不列顛民族的性格非常覆雜,在沒有援兵的時候,絕不缺乏勇氣,但他們尋找援兵的本事顯然比獨自面對強敵的勇氣高得多,如果將其理解為盡可能地置身事外,保持自己孤高姿態的思維理解為紳士風度的話,那麽賽裏斯有句諺語叫‘自食其果’,用在不列顛人身上再恰當不過。”
“總之,不列顛人千方百計地阻擾賽裏斯介入歐洲,雙方在開戰前兩年,就達成了一系列眼花繚亂的政治、軍事和商業協議,但不妨礙賽裏斯人以各種方式變通。在岳上將的軍團裏,匯聚了上千來自賽裏斯本土的見習軍官,以及帝國總司令部(總帥部)和軍部(樞密院)的觀察員,他們如饑似渴地學習著歐陸戰場的經驗,感受著整個地球上,集團火器謀殺最激烈的現場氣氛。”
“是的,就連岳上將都不諱言,在火器戰爭時代,賽裏斯人還是學徒。盡管他們以火器推翻了韃靼人的統治,完成了古老帝國的重新統一。甚至在西伯利亞、中亞和印度,以無可抵擋的勢頭擴張他們的統治範圍,就連俄羅斯、奧斯曼和波斯人都不得不抱成一團,攜手抵抗賽裏斯人的西進。盡管賽裏斯的槍炮還比歐洲軍隊先進,在細致的戰術層面上,也有獨到的優勢,但在火器戰爭的殘酷性上,賽裏斯人依舊沒有足夠認識。畢竟就統一的賽裏斯帝國而言,在它身邊,已經沒有足夠份量的敵人。”
“不計勝負的附加影響,一場普通會戰,兵員損失三分之一,軍官損失二分之一,如果是決戰,兵員損失一半,軍官損失三分之二,這樣的傷亡比例,對歐洲軍隊來說是家常便飯,而對賽裏斯人來說,已經超越了他們能夠接受的底線。而戰役的組織,戰場的調度,以及更先進的步騎炮協同,賽裏斯人也因為缺乏足夠壓力的對手,在這些方面依舊有太多不足。”
“岳上將在回憶錄裏就坦率地提到,在歐洲作戰的第一年裏,他的基層軍官就換了1.7次,以至於他經常從噩夢中驚醒。他還直言說,如果這樣的戰爭發生在賽裏斯本土,作戰雙方恐怕早已經握手言和了。‘普魯士、不列顛、奧地利、法蘭西、甚至俄羅斯,在現代戰爭之道上的底蘊確實超越了英華’,這是岳上將的原話,應該不是單純的謙虛。”
“但如果視岳上將的坦率為畏懼,以此輕視賽裏斯帝國的軍事實力、決心和勇氣,那就大錯特錯了。”
“沒錯,戰爭是技術的發酵室,戰爭越殘酷,技術進步越快。賽裏斯在槍炮和戰艦上的技術優勢,隨著戰爭的延續而漸漸削弱。就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第三個年頭,不列顛陸軍已經開始大規模列裝燧發線膛槍,法蘭西、奧地利、普魯士和俄羅斯等國完成主力部隊的全面列裝也沒遲過第五個年頭。那時線膛炮、後裝炮,蒸汽輪船的早期試驗品也已經紛紛出現在戰場上,就算積澱不如賽裏斯深厚,賽裏斯領先將近一個時代的局面也已經一去不覆返。”
“岳上將所率的賽裏斯歐洲軍團,在戰爭之初,以線膛槍配合飛天炮,足以穩勝最精銳的敵手。可到第三個年頭,法奧俄聯軍的主力軍團也開始大量配備線膛槍,輕型迫擊炮也配屬到了步兵營團裏。英華紅衣不得不依賴指揮官的智慧,以及炮兵騎兵的協同,才能確保勝利在手。”
“以賽裏斯軍團的規模,還不足以承擔戰場正面的攻防重任。當腓特烈二世在西裏西亞跟法奧俄聯軍進行新一輪決戰時,賽裏斯軍團的任務卻是跟不列顛紅杉軍收覆被俄軍攻占的柏林。腓特烈並不願意讓賽裏斯軍團參與決戰,雖有政治上的考量以及兩軍聯手的協同難題,也未嘗不帶著一絲普魯士主力軍團戰力勝過賽裏斯軍團的自傲。”
“這樣的自傲是極其膚淺的,首先,賽裏斯歐洲軍團實質是一支雇傭軍,只有軍官是賽裏斯正規軍,就跟殖民地軍沒什麽兩樣。如果要對比的話,在中亞和印度作戰,經常以一勝十的賽裏斯禁衛軍才算是賽裏斯帝國的標準精銳部隊。而精銳中的精銳,那些被賽裏斯軍人昵稱為‘百字頭師’的部隊,足以匹敵腓特烈王麾下最精銳的擲彈兵,以及法蘭西第二帝國的老禁衛軍……”
“賽裏斯帝國的可怕之處就在這裏,他們的‘百字頭師’有十六個之多,而禁衛軍更有三十多個師,他們的常備師也都是這些精銳部隊所建起的分支,在普通動員狀態下,經常維持在六十個師左右,依照賽裏斯十八世紀二十年代的傳統編制計算,每個師一萬人上下,這就是百萬軍隊。”
“在歐洲,我們稱呼能輕易動員起五六十萬常備軍的俄羅斯為龐然大物,可放眼全球,真正的龐然大物是賽裏斯,他們可以輕易動員出百萬常備軍,而且裝備和訓練並不是農夫水準。不列顛的間諜在1842年以十幾條人命的代價,獲得了賽裏斯總司令部的終極戰爭動員計劃,計劃所列的極限動員能力是……五百萬,我沒記錯,的確是五百萬,不是五百萬手無寸鐵的男子,而是接受過一定軍事訓練,裝備齊全,成建制並且配屬有相當數量火炮的正規軍。”
“我們該感到慶幸的是,在這個地球上,還沒有哪個國家能逼迫賽裏斯進行極限動員,不列顛自豪地宣稱,打敗不列顛的只有阿美利加聯邦那一類叛徒以及不列顛自己,而賽裏斯的宣言恐怕會更簡短:除了自己,賽裏斯無敵。”
“我們還該慶幸的是,科技還沒進步到可以讓百萬大軍克服萬裏路途,如在本土周邊作戰一樣,輕而易舉地踏入歐洲。而俄羅斯作為歐洲的門戶,恰如其分地吸引了賽裏斯的民族情緒,使得賽裏斯也不可能再重現幾百年前成吉思汗馳騁歐洲的舊日景象。”
“當然,賽裏斯也沒這個必要,他們的商品,他們的自由貿易政策已經足以打垮歐洲,不,現在已經打垮了歐洲,戰爭的陰霾不就正因此而彌散在上空嗎?”
寫到這裏,馬克斯有些煩躁,他的情感正分裂為兩股,一股代入到歐洲人這個身份,一股代入到歷史的洪流中,以超然於國家民族的憐憫,註視著即將再度在整個地球渲染開的鮮紅血跡。
“世紀之手……當岳上將與坎伯蘭公爵握手時,就已經註定了有這樣的一日。兩位當事人恐怕早已如此覺悟,對他們來說,百年後才會迎來這一戰,這世間拖得未免太久了。”
馬克斯很快找回了歷史學家的自覺,煩躁消失了,他下筆也更凝重了。
“軍人終究是警惕心過剩的,不管是岳靖忠還是坎伯蘭公爵,應該都沒料到,東西方的決戰要推遲到百年之後。第一次世界大戰並沒有清晰梳理出全球勢力格局,而只是劃定了勢力範圍,範圍之內的實際利益,還需要各國自己伸手去拿。”
“第一次世界大戰更深遠的影響在於推動了第一次工業革命以更迅猛的速度爆發,作為東西方霸主的一對命定宿敵,還有太多內外難題要一一解決。當不列顛面對北美獨立革命時,賽裏斯也必須面對自己放縱資本怪獸吞噬周邊國家所造成的亞洲革命之潮。雙方雖一直繃著這根弦,但也不得不繼續在各方領域合作……”
吐出一口長氣,馬克斯在這一頁上標註下姓名和日期,再擡頭時,裏斯本港口裏,汽笛長鳴,一艘鋼鐵巨艦正緩緩啟航。
林亮號快速戰列艦,標準排水量一萬八千噸,裝備八門十寸重炮,是賽裏斯帝國與不列顛王國造艦競賽的第一批產物。諷刺的是,這艘跨時代的巨艦,最大的作用是來往歐亞之間,扮演友誼交流和軍事互信的角色。而排水量更大,火炮口徑更大的戰艦,正在兩國船臺上,加班加點地建造。
“一百年前,賽裏斯鐵甲蒸汽艦隊的旗艦,好像也叫林亮號……讓我想想,當時它在哪裏來著?哦,對了,在地中海,該死,我怎麽會忘了呢,北非戰爭就是那艘林亮號埋下的伏筆。”
讓一百年後馬克斯拍額頭的主角,也正在拍著額頭。聖道四十三年九月二十二日,地中海,賽裏斯歐洲艦隊都督,海軍上將,皇子李克銘難以相信自己眼前所見。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我未能親眼目睹原畫,但童年時就已見過翻印品,那時我鸚鵡學舌地照搬學校老師的話,在父親面前頌揚賽裏斯的偉大,以及賽裏斯和普魯士延續百年,牢不可破的友誼。父親就找出了那幅畫,指著上面一片紅乎乎的人影說,都是一樣的,卡爾,賽裏斯和不列顛都是一丘之貉。這個世界之所以這麽混亂這麽痛苦,就是因為這兩只紅魔,一東一西,統治了整個世界。”
“我看著那幅畫,都是一片鮮紅,分不出不列顛人和賽裏斯人,就只看到兩張迥然不同的面孔,笑得比被稅官遺忘了的小販還燦爛,當時我才九歲,都覺得那笑容很虛偽,現在回想,也許是那位不列顛畫師在暗中警示他的國人。”
“等我的思想不再因一個人的話,一張畫的感受而搖擺時,再看這幅畫,終於看出了明顯的不同。不列顛紅杉軍的紅更為鮮艷,跟白褲配在一起,更加刺目。而賽裏斯紅衣軍的紅要黯淡厚重得多,或許也有因深藍長褲搭配的色差原因,總之更加壓抑。在這樣的色彩下,歐羅巴人戲稱為‘平板臉’的賽裏斯人,在審美上絕不遜於歐羅巴人,甚至就我個人的觀感而言,岳上將比坎伯蘭公爵,那位花花公子,更有男人氣概。”
“對了,這副戰後才繪制的油畫實際有很多紕漏,背景的柏林城實際要破爛得多,賽裏斯人的火炮無情地掃蕩了俄奧聯軍的防線,柏林城外圍就是一片廢墟瓦礫。這還只是細節,賽裏斯紅衣軍團的真實面目跟畫上有很大差別,除了軍官外,大多數士兵都來自葡萄牙、荷蘭甚至波蘭,幾乎就是一支雇傭兵團。”
西元1865年7月,葡萄牙裏斯本,卡爾·馬克思躺在鐘府露臺的搖椅上,膩意地享受著微微海風,在他眼前,裏斯本港口一覽無遺。他嘴裏咬著煙鬥,將沈浸於百年追思中的思緒順手寫了出來。他不是那種皓首窮經的學院派歷史學家,他喜歡以自己的思考甚至靈感,重新組織歷史的脈絡。
“我個人也是一個狂熱的軍事愛好者,第一次世界大戰裏,賽裏斯歐洲派遣軍團的戰史資料雖然已經汗牛充棟,但我覺得還有很多層面被歐洲各國的軍史學家們忽略了。”
“岳上將與坎伯蘭公爵握下世紀之手時,正是他率領賽裏斯歐洲派遣軍團作戰的第三個年頭,他麾下兵力也從一萬人擴充到了三萬人,如前所述,絕大部分都是雇傭兵。從賽裏斯本土,乃至從天竺向歐羅巴運送大軍的成本太高,而不列顛也不允許賽裏斯明目張膽地將歐洲戰場當成演習場。”
“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則是不列顛與法蘭西的海戰已經全面展開,雙方圍繞凱爾特海、比斯開灣和加的斯灣等海域的控制權進行了激烈爭奪,在這種情況下,運輸船團的安全顯然很難得到保障。”
“是的,賽裏斯人擁有當時最先進的鐵甲蒸汽艦隊,可後世軍事學家認為,賽裏斯的初代鐵甲蒸汽艦隊並沒具備全面壓倒風帆戰爭的優勢,至少在歐羅巴的主力風帆戰列艦面前,賽裏斯的快速戰列艦還不能算是同等量級的對手,這個論斷雖然帶了些感情色彩。但賽裏斯艦隊在阿爾沃蘭海之戰後,停泊裏斯本進行了為時兩個月的維修,這一點也說明鐵甲艦隊並非金剛不壞之身。”
“不過在一百零四年前的樸茨茅斯港,不列顛人顯然沒有這麽自信和冷靜,賽裏斯的鐵甲艦隊停靠樸茨茅斯,對不列顛海軍和一般人造成了極大刺激,這也是不列顛極力反對賽裏斯擴大歐陸戰爭介入規模的重要原因。”
“不列顛人寧願負擔賽裏斯歐洲派遣軍團的一半軍費,也不願賽裏斯海軍再越過裏斯本港以北。倫敦上議院裏甚至有這樣的傳聞,說某些議員驚恐地高喊,若是任賽裏斯人掌握了歐洲海域的水文和航路,誰知道賽裏斯人會不會爆出一支規模空前的鐵甲大艦隊,變身成為海洋成吉思汗,橫掃歐羅巴呢?”
“也許不列顛人當時就已經後悔了,不少議員指責皮特首相是引狼入室,可他們卻忘了,扶持起普魯士的也是他們,扶持起猶太人的也是他們。不列顛民族的性格非常覆雜,在沒有援兵的時候,絕不缺乏勇氣,但他們尋找援兵的本事顯然比獨自面對強敵的勇氣高得多,如果將其理解為盡可能地置身事外,保持自己孤高姿態的思維理解為紳士風度的話,那麽賽裏斯有句諺語叫‘自食其果’,用在不列顛人身上再恰當不過。”
“總之,不列顛人千方百計地阻擾賽裏斯介入歐洲,雙方在開戰前兩年,就達成了一系列眼花繚亂的政治、軍事和商業協議,但不妨礙賽裏斯人以各種方式變通。在岳上將的軍團裏,匯聚了上千來自賽裏斯本土的見習軍官,以及帝國總司令部(總帥部)和軍部(樞密院)的觀察員,他們如饑似渴地學習著歐陸戰場的經驗,感受著整個地球上,集團火器謀殺最激烈的現場氣氛。”
“是的,就連岳上將都不諱言,在火器戰爭時代,賽裏斯人還是學徒。盡管他們以火器推翻了韃靼人的統治,完成了古老帝國的重新統一。甚至在西伯利亞、中亞和印度,以無可抵擋的勢頭擴張他們的統治範圍,就連俄羅斯、奧斯曼和波斯人都不得不抱成一團,攜手抵抗賽裏斯人的西進。盡管賽裏斯的槍炮還比歐洲軍隊先進,在細致的戰術層面上,也有獨到的優勢,但在火器戰爭的殘酷性上,賽裏斯人依舊沒有足夠認識。畢竟就統一的賽裏斯帝國而言,在它身邊,已經沒有足夠份量的敵人。”
“不計勝負的附加影響,一場普通會戰,兵員損失三分之一,軍官損失二分之一,如果是決戰,兵員損失一半,軍官損失三分之二,這樣的傷亡比例,對歐洲軍隊來說是家常便飯,而對賽裏斯人來說,已經超越了他們能夠接受的底線。而戰役的組織,戰場的調度,以及更先進的步騎炮協同,賽裏斯人也因為缺乏足夠壓力的對手,在這些方面依舊有太多不足。”
“岳上將在回憶錄裏就坦率地提到,在歐洲作戰的第一年裏,他的基層軍官就換了1.7次,以至於他經常從噩夢中驚醒。他還直言說,如果這樣的戰爭發生在賽裏斯本土,作戰雙方恐怕早已經握手言和了。‘普魯士、不列顛、奧地利、法蘭西、甚至俄羅斯,在現代戰爭之道上的底蘊確實超越了英華’,這是岳上將的原話,應該不是單純的謙虛。”
“但如果視岳上將的坦率為畏懼,以此輕視賽裏斯帝國的軍事實力、決心和勇氣,那就大錯特錯了。”
“沒錯,戰爭是技術的發酵室,戰爭越殘酷,技術進步越快。賽裏斯在槍炮和戰艦上的技術優勢,隨著戰爭的延續而漸漸削弱。就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第三個年頭,不列顛陸軍已經開始大規模列裝燧發線膛槍,法蘭西、奧地利、普魯士和俄羅斯等國完成主力部隊的全面列裝也沒遲過第五個年頭。那時線膛炮、後裝炮,蒸汽輪船的早期試驗品也已經紛紛出現在戰場上,就算積澱不如賽裏斯深厚,賽裏斯領先將近一個時代的局面也已經一去不覆返。”
“岳上將所率的賽裏斯歐洲軍團,在戰爭之初,以線膛槍配合飛天炮,足以穩勝最精銳的敵手。可到第三個年頭,法奧俄聯軍的主力軍團也開始大量配備線膛槍,輕型迫擊炮也配屬到了步兵營團裏。英華紅衣不得不依賴指揮官的智慧,以及炮兵騎兵的協同,才能確保勝利在手。”
“以賽裏斯軍團的規模,還不足以承擔戰場正面的攻防重任。當腓特烈二世在西裏西亞跟法奧俄聯軍進行新一輪決戰時,賽裏斯軍團的任務卻是跟不列顛紅杉軍收覆被俄軍攻占的柏林。腓特烈並不願意讓賽裏斯軍團參與決戰,雖有政治上的考量以及兩軍聯手的協同難題,也未嘗不帶著一絲普魯士主力軍團戰力勝過賽裏斯軍團的自傲。”
“這樣的自傲是極其膚淺的,首先,賽裏斯歐洲軍團實質是一支雇傭軍,只有軍官是賽裏斯正規軍,就跟殖民地軍沒什麽兩樣。如果要對比的話,在中亞和印度作戰,經常以一勝十的賽裏斯禁衛軍才算是賽裏斯帝國的標準精銳部隊。而精銳中的精銳,那些被賽裏斯軍人昵稱為‘百字頭師’的部隊,足以匹敵腓特烈王麾下最精銳的擲彈兵,以及法蘭西第二帝國的老禁衛軍……”
“賽裏斯帝國的可怕之處就在這裏,他們的‘百字頭師’有十六個之多,而禁衛軍更有三十多個師,他們的常備師也都是這些精銳部隊所建起的分支,在普通動員狀態下,經常維持在六十個師左右,依照賽裏斯十八世紀二十年代的傳統編制計算,每個師一萬人上下,這就是百萬軍隊。”
“在歐洲,我們稱呼能輕易動員起五六十萬常備軍的俄羅斯為龐然大物,可放眼全球,真正的龐然大物是賽裏斯,他們可以輕易動員出百萬常備軍,而且裝備和訓練並不是農夫水準。不列顛的間諜在1842年以十幾條人命的代價,獲得了賽裏斯總司令部的終極戰爭動員計劃,計劃所列的極限動員能力是……五百萬,我沒記錯,的確是五百萬,不是五百萬手無寸鐵的男子,而是接受過一定軍事訓練,裝備齊全,成建制並且配屬有相當數量火炮的正規軍。”
“我們該感到慶幸的是,在這個地球上,還沒有哪個國家能逼迫賽裏斯進行極限動員,不列顛自豪地宣稱,打敗不列顛的只有阿美利加聯邦那一類叛徒以及不列顛自己,而賽裏斯的宣言恐怕會更簡短:除了自己,賽裏斯無敵。”
“我們還該慶幸的是,科技還沒進步到可以讓百萬大軍克服萬裏路途,如在本土周邊作戰一樣,輕而易舉地踏入歐洲。而俄羅斯作為歐洲的門戶,恰如其分地吸引了賽裏斯的民族情緒,使得賽裏斯也不可能再重現幾百年前成吉思汗馳騁歐洲的舊日景象。”
“當然,賽裏斯也沒這個必要,他們的商品,他們的自由貿易政策已經足以打垮歐洲,不,現在已經打垮了歐洲,戰爭的陰霾不就正因此而彌散在上空嗎?”
寫到這裏,馬克斯有些煩躁,他的情感正分裂為兩股,一股代入到歐洲人這個身份,一股代入到歷史的洪流中,以超然於國家民族的憐憫,註視著即將再度在整個地球渲染開的鮮紅血跡。
“世紀之手……當岳上將與坎伯蘭公爵握手時,就已經註定了有這樣的一日。兩位當事人恐怕早已如此覺悟,對他們來說,百年後才會迎來這一戰,這世間拖得未免太久了。”
馬克斯很快找回了歷史學家的自覺,煩躁消失了,他下筆也更凝重了。
“軍人終究是警惕心過剩的,不管是岳靖忠還是坎伯蘭公爵,應該都沒料到,東西方的決戰要推遲到百年之後。第一次世界大戰並沒有清晰梳理出全球勢力格局,而只是劃定了勢力範圍,範圍之內的實際利益,還需要各國自己伸手去拿。”
“第一次世界大戰更深遠的影響在於推動了第一次工業革命以更迅猛的速度爆發,作為東西方霸主的一對命定宿敵,還有太多內外難題要一一解決。當不列顛面對北美獨立革命時,賽裏斯也必須面對自己放縱資本怪獸吞噬周邊國家所造成的亞洲革命之潮。雙方雖一直繃著這根弦,但也不得不繼續在各方領域合作……”
吐出一口長氣,馬克斯在這一頁上標註下姓名和日期,再擡頭時,裏斯本港口裏,汽笛長鳴,一艘鋼鐵巨艦正緩緩啟航。
林亮號快速戰列艦,標準排水量一萬八千噸,裝備八門十寸重炮,是賽裏斯帝國與不列顛王國造艦競賽的第一批產物。諷刺的是,這艘跨時代的巨艦,最大的作用是來往歐亞之間,扮演友誼交流和軍事互信的角色。而排水量更大,火炮口徑更大的戰艦,正在兩國船臺上,加班加點地建造。
“一百年前,賽裏斯鐵甲蒸汽艦隊的旗艦,好像也叫林亮號……讓我想想,當時它在哪裏來著?哦,對了,在地中海,該死,我怎麽會忘了呢,北非戰爭就是那艘林亮號埋下的伏筆。”
讓一百年後馬克斯拍額頭的主角,也正在拍著額頭。聖道四十三年九月二十二日,地中海,賽裏斯歐洲艦隊都督,海軍上將,皇子李克銘難以相信自己眼前所見。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