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卷 菩提應道劫,太乙斬三屍 第930章 過河! (5)
關燈
小
中
大
豪強以及關聯甚密的清官苛吏幾乎被一拔而空。
顧世寧姿態猛然一轉:“鄭撫,河東冀寧兩道殺得人頭滾滾,韃子二韃子能跑的都跑了,跑不掉的全聚到了雁平道,自古以來,那都是賊患難安之處,是不是行文陳相,讓我們紅衣協助剿匪?”
義勇守城護路不提,兩個整編紅衣師不能就在山西野游啊,顧世寧這是在拉業務呢。
鄭燮當然不願輕易借重紅衣,山西一省是川陜兩湖四省協濟,整整四省資源可供調動,別說紅馬甲,黑衣就有數萬可用,一次用不到這麽多,都還排了班次輪換,後面還有好幾班等著,這還要紅衣幫手,他這個巡撫也太無能了。
鄭燮的拒絕很委婉:“第二軍不是要側擊直隸,直搗北京城麽?”
顧世寧幽幽一嘆:“我也想啊,可謝帥發來軍令,暫緩東進,先安晉北一線,監視察哈爾蒙古。”
鄭燮皺眉,察哈爾蒙古能有什麽威脅?這支蒙古既不屬於蒙古八旗,又不是內屬蒙古,更不是漠北蒙古,被滿人另編了個察哈爾蒙古八旗,由在京蒙古都統管治,早被分而治之,聚不成合力。
英華征服漠北蒙古後,連內屬蒙古諸部都在跟英華暗通款曲,就只有蒙古八旗以及科爾沁等內屬蒙古諸部跟滿人糾葛太深,繼續抱團取暖,可察哈爾蒙古卻不在此列。作為林丹汗的後裔,大勢和大義壓下來,他們不可能盡心為滿人效死。
都知謝定北謹慎,但不至於謹慎到這種地步吧?
顧世寧道:“監視察哈爾蒙古只是一個原因,直隸形勢有變,塘沽方向,第五軍舉步維艱。陛下頒諭,要大軍緩攻直隸,所以……我們第三軍得在山西多待一段時間了。”
英華北伐大軍編為六路,分為七個軍,分別是大運河方向的南路軍主力,轄第一軍,陜西湖北方向的西路軍,轄進軍河南的第二軍,進軍山西的第三軍。漠北方向的北路軍轄第四軍,自塘沽登陸的東路軍轄第五軍。
山東方向的第六軍由皇帝直接節制,遼東方向則劃為另一個戰區,由韓再興任遼東大都督,第七軍只是紅衣編制,大都督府下還另轄韓國仆從軍若幹。
張應和馮一定所率的第五軍戰力不弱於第三軍,包括伏波軍兩營和兩個紅衣師,滿清西山、豐臺和通州三大營戰力羸弱,就算可堪一戰的西山大營傾巢而出,也不可能抵擋這兩萬精銳。
聽到第五軍受阻,鄭燮臉上的驚訝毫無掩飾,與顧世寧之前接到這個消息時的表情一般無二,怎麽可能!?
顧世寧苦笑道:“團結拳……”
穆赫德在山西大搞“人民”戰爭,後世滿人評判說,該人限於官僚階級立場,不相信人民群眾的革命熱情,不敢最大限度地動員起人民群眾,因此山西的人民戰爭跟北直隸的人民戰爭相比,那簡直是弱得爆漿。
當英華在河南、山西乃至山東高歌猛進時,自塘沽登陸的大英帝國主義軍隊已被淹沒在人民戰爭的汪洋之下,這才是正牌的人民戰爭。流氓游手、賊匪強盜之類的革命階級帶領貧下中農,在會黨領袖和教門神棍的正確領導下,在滿清朝廷關於“保大清就是保天下,保大清就是保華夏”的偉大理論指引下,向窮兇極惡的大英帝國主義強盜發起了一波波可歌可泣的攻擊。
塘沽,東路軍都督,第五軍都統制張應立在哨樓上,舉著望遠鏡遙望西北方向,臉上滿是憂色。西北的天津城黑煙滾滾,那不是紅衣攻城所致,而是名為團結拳的拳民在焚城。
“陛下已諭令暫緩進軍,眼下局勢非戰之罪,都督不必介懷。”
見張應放下望遠鏡,深深長嘆,部下如此勸解著。
張應先點頭又搖頭:“我倒不是擔心功罪之事,而是擔心這團結拳會亂北伐大局,這不是我們武人能解的困局啊。”
就在同時,天津城東南官道上,數千紅衣藍衣分列左右,正呈戰鬥隊形撤退。四周槍炮聲不斷,雖淩亂無比,卻鋪天蓋地,這支隊伍如置身湍急渦流中,粗粗看去,形勢岌岌可危。而隊伍中間還夾雜著大量民人,既有英華人,也有清人裝扮的老弱婦孺,更讓人揪心。
“這幫拳匪根本就是非人的惡獸,真恨不得一股腦殺個幹凈!”
東路軍副都督,第五軍副統制馮一定緊握雙拳,雙目赤紅。
他統領的這支部隊正陷入數萬“團結拳”的包圍中,看起來危險,實際卻是雷聲大雨點小。從天津城撤出來到現在,隊伍不過傷了十來人,可那些熱血上頭,妄圖沖擊阻擊陣線的拳民已丟下了數百具屍體,現在這數萬拳民只敢聚在半裏一裏之外,使勁地放著鳥槍土炮,仿佛靠著這熱鬧勁就能把英華軍隊驚跑。
從塘沽到北京城的路線,馮一定已經率軍走過兩次,這一次物事依舊,人卻不同了。這些從直隸鄉間聚來的拳民兇殘愚昧,圍攻塘沽不得,轉向天津城,見非清人衣冠的人就殺,見不認識的東西就砸,發展到後來,幹脆見屋子就燒。
天津城受塘沽港南北融匯的影響,城中英華商貨盛行,大多數民人還都換了英華民人裝束,除了英華所建的天廟、醫院和學堂外,當地也群起仿效,建了不少醫院學堂。
當第五軍自海上而來時,北直隸的團結拳也高呼著保清滅英的口號,一股股聚到天津府,天津城頓時成了人間地獄。張應和馮一定的第五軍不僅沒能迅速北進,反而成了救火隊,不停地分出師營,先是救護英華民人,接著救護無辜清人。而塘沽也已成一座龐大的難民營,至少聚了十來萬被團結拳禍害得家破人亡的平民。
在這種形勢下,繼續北進也不是不行,團結拳在軍事上對第五軍沒有致命威脅,麻煩的就是後勤保障。而團結拳的成員大多數都是被裹挾來的貧苦農人,要下狠手一股腦剿殺了,跟著第五軍來的國中民人,尤其是報界人士就有話題鼓噪了。
因此在此刻,盡管馮一定一聲令下,就能將這些拳民殺得血流成河,他也只能壓住這股熾熱之念,就護住最後一批從天津城救出來的民人回塘沽。如此時張應在塘沽的感慨一樣,這不是單純的軍事問題。北伐行營緊急叫停第五軍進軍,乃至讓山西第三軍也暫時不進北直隸,就是認識到這一點,英華北伐覆土不是征服異族,必須采取軍事之外的手段解決團結拳。
“大捷!大捷!南蠻被咱們打跑啦!”
見紅衣藍衣漸漸退入塘沽外架著火炮,拉著鐵絲網的壕溝防線後,拳民們爆發出震天的歡呼。
“真是沒見過世面,這算什麽大捷?當年我在北京城裏,可是攻破了總領館、天廟和英慈院的!南蠻被我們殺得血流成河!”
一處山岡上,保定府“保清定江山拳”,簡稱保清拳的大師兄何智一身勁裝,黑布裹頭,鬼頭大刀在背,煞是英武雄壯,而他的豪邁之語更讓部下們心馳神搖。
“咱們保清拳有大師兄坐鎮,前途無量啊!”
“團結拳十八瓢把子沒有大師兄,真是太不公平了!”
部下們紛紛攘攘讚頌著何智,何智卻很清醒,肚子有些餓了……
見官道旁有座村莊,何智揮手道:“南蠻這一路過去,定也染了沿路的人,我們絕不能放過一個遭毒害的人!直隸的天,就得是清清朗朗,大清的天!走,驅邪去!”
一聲令下,數百服色紛雜,揮著單刀扛著鋤頭提著梭鏢的拳民浩浩蕩蕩殺奔村莊。
“用蠻子錢?該死!”
“這是南蠻的自來火,二蠻子!”
“還狡辯?你們家窗戶貼的是什麽?不是紙,是南蠻的玻璃!說你們是二蠻子還敢喊冤!?”
拳民湧入村子,個個眼中噴火,果然!如大師兄所說,這裏也滿是南蠻的妖魔之物,用這些東西的人自然也再不是人,成了二蠻子,二蠻子就是小妖魔,殺!
村子裏哭嚎聲一片,村人本是老實巴交的農人,種地之外,靠著鄰近這幾年新修的官道,運貨住人,都脫了貧,但從不認為自己跟南蠻有什麽瓜葛。官府來收“滅蠻銀”時,還家家戶戶踴躍認捐,鄰近村人都逃去了塘沽,他們還自覺置身事外。卻沒想團結拳一來,指著一丁點東西,就給他們扣上了二蠻子的大帽子,而且舉手就殺,毫不遲疑。
一對年輕夫婦淒聲求饒,拳民倒還真沒在這對農人夫婦身上找出點什麽東西,何智在一邊瞅著那農婦倒是有點身段,隨口道:“那女人,你身上的衣服是南蠻布縫的吧!”
部下們附和道:“定是南蠻的,扯下來仔細瞧瞧!”
農婦捏著衣領哆嗦道:“是我自己織的布,自己裁的衣!”
何智怒聲道:“那你的線、你的針也是自己造的?那也是南蠻的!”
部下們鼓噪著又要來拉扯農婦,農夫是個直楞人,護住妻子道:“照這麽說,直隸就沒人不是二蠻子!”
何智一滯,勃然大怒:“我們團結拳做事也是講道理的,是不是二蠻子,自有分辨的法子!你們不服,就給你們燒炷香,煙不上身,就是冤枉了你們!”
燒香顯邪魔,這是團結拳沒辦法靠外物辨認“二蠻子”、“三蠻子”乃至“十蠻子”時用的辦法,農夫不信這個,憤聲道:“反正你說誰是,誰就得是吧?”
何智就覺這倔強農夫眼中似乎有什麽東西在刺他,大怒轉為狂怒,如受傷的野獸,目露兇光,咽喉呼嚕作響,反手摘下大刀,猛劈而下,刀鋒劈入農夫肩膀,直沈入胸腔,濺起一蓬熱血,染了農婦半身。
“我是大師兄!我殺過南蠻!我說的不頂數,你這蟈蟈說的才頂數?”
何智一腳踢開農夫的屍體,再高聲道:“我們團結拳是保大清,頂撞我們,就是反大清!反大清的,就是南蠻!殺你不冤!”
血淋淋的大刀指向正在慘呼的農婦,何智厲聲道:“剝!剝了這女蠻子的蠻皮!”
撕裂心肺的叫聲持續了許久,最後漸漸降為低低呻吟,何智一腳踩在上下竅都被異物貫入,遍體鱗傷的婦人身上,將一面小小玻璃手鏡使勁砸向婦人腦袋:“這是什麽?就沒冤枉你!”
小村子的喧囂聲浪正到最高處,官道左右,拳民們的歌聲也匯成激情的海洋。
“團結拳,保江山,只因蠻子鬧中原。不下雨地發幹,都是邪魔遮住天,女無節義男不賢,蠻子不是人所添……”
“如不信,仔細觀,蠻子毛長沒有辮。神也怒,仙也煩,一同下山把拳傳,焚黃表,生香煙,請來各洞眾神仙。”
“不用兵只用拳,要廢蠻子不為難。燒蠻布,熔蠻錢,海中去翻火輪船,南蠻子,全殺盡,大清一統定江山!”
第十八卷 菩提應道劫,太乙斬三屍 第939章 紫禁夢斷,太後算後路
紫禁城,明代時皇帝都是在外朝辦公,例如左右順門,而到滿清,國事已挪到內廷,乾清宮本是內廷大殿,在清時反而成為政務中心。乾清宮左側的養心殿被雍正用作辦公地前,也就是明時大太監魏忠賢處理宮中事務的辦公室。明時國事在外,清時國事就是皇帝的私事了。
現在慈淳太後主政,這趨勢更為明顯,本該在乾清宮辦理國政,可太後一嫌跑著累,二嫌遮簾子拖著小道光裝樣麻煩,於是就在坤寧宮的暖閣裏開國務會議,長久下來,總理軍機們也都習慣了,本是皇後寢宮的坤寧宮也就堂而皇之成了大清的政務中樞。
四月春光透過玻璃映下,已近五旬的太後在這暖光之下竟也顯出了三分年輕時的光華,不知是用了南蠻什麽牌子的磨皮粉,在座的宗親王公和總理軍機們正襟危坐,肚子裏卻這麽念叨著。
當然,更可能是紫禁城裏該搬的東西都已經上路,現在是一身輕松,隨時都能行動了。聽宮中小道消息說,連映華殿裏那座大壇子都一並裝車北行,這紫禁城裏,該是再沒東西值得太後留念。
“三裏屯那邊,得盯著那些拳民,不能讓他們的嚼子太松,鬧出首尾來,糧米果蔬也都斷不得,你記好了。”
茹喜吩咐著阿裏袞,阿裏袞不疊點頭。團結拳也進了北京,但也只是丟在三裏屯那邊給南蠻總領館蹬鼻子上臉用的,絕無真端了總領館的打算。後路,眼下大清要的就是後路,盡管南北撕破了臉,可還得存一層裏子在。
茹喜再悠悠道:“這天下是怎麽丟的?就是那些個滿口仁義道德,盛世聖治的讀書人給撮弄壞的!尹繼善本是滿人,骨子裏卻比漢人還迂,他也是被那個孔老二害的!”
太原失陷的塘報就在書案上,尹繼善正帶著數萬陜西旗人和包衣自娘子關一線逃入直隸。塘報下還壓著一大疊失地奏報,繼洛陽失陷後,開封府也在二十二日失陷,高起被兒子高澄帶著退到大名府,高起憂憤交加,重病不起,除了亂成一團的彰德府,整個河南都已被英華北伐第二軍的戰旗卷裹。
山東的形勢稍好些,但聖道皇帝駕前的北伐第一軍攻占泰安府,自海上而來,由藍衣所編的第六軍已分頭攻占登萊膠三州,還忠於朝廷的軍政官員紛紛密折彈劾山東大帥劉統勳疏怠慢事,山東全境丟掉怕也只是十天半月的事。
唯一值得欣喜的是塘沽形勢,靠著團結拳,竟然將威脅最大的一股南蠻阻在了塘沽,即便山西、河南和山東形勢不妙,可大清還是得了足夠時間。
因此茹喜斥責尹繼善的語氣也沒那麽嚴厲了,此人雖迂腐,卻還是拐著彎地送了一份人情出去,就這點來說,未嘗不是以後用來跟南蠻打交道的合適人選。
可丟掉山西河南畢竟讓人心中發怵,塘沽紅衣更近在咫尺,若悶頭悶腦徑直打過來,進北京城不過是兩三天的事,不是放團結拳進城鬧鬧,讓大家看到北直隸的“大好形勢”,怕半城人都跑光了。
吳襄抖著花白胡子拍馬屁轉移話題道:“太後廟算高遠,大勢竟如太後所料,分毫不差……”
茹喜搖頭自嘲道:“分毫是不差,就是差了尺丈,哀家這以地換時,官民一心之策,還是吃不住南蠻的蠻力啊。”
話雖如此說,她臉上卻是飄著濃濃的自得之色。到今日,南蠻北伐已過一月,雖跟預計有差,沒爭取到半年時間,可看眼下形勢,南蠻大軍還未進入直隸,也算是小見成效了。現在老本已經有了保障,多撐一日,就多撈一日。
茹喜抵擋南蠻北伐的策略就是“以地換時,官民一心”,總的原則是節節抵抗,以空間換取時間,具體實施方針則是在山西、河南和山東一線,以強硬派滿臣利用當地資源,爭一城一地,正面相抗。而在“群眾基礎好”的直隸,則鼓噪起團結拳糜爛全境。
外線是考驗軍事,內線考驗政治。一個月下來,外線在軍事上確實擋不住南蠻,可內線政治這一面,還真給南蠻丟了個難解的包袱。
衍璜有些心急,直入正題道:“今日太後召奴才等,是不是議北遷之事?”
這話一出,滿人是急切,漢臣是忐忑,都不顧失儀,直直看住了茹喜。
茹喜深深一個長嘆,直到吊足了眾人胃口,才道:“聖道終於發了《討滿令》……”
李蓮英領著太監們登場,給每人發了一疊文書,眾人一看,都哎喲一聲,心頭一塊大石終於落地,一股便秘三月今日酣暢的快感席卷全身。
文書有兩份,一份是《百年清算大諫》,這是三月底英華緊急重組出來的東西國院通過的諫議案,正是南北都在引頸相候的滿人處置原則。這份厚厚文案幾乎等於這幾年英華民間反滿思潮,以及反思華夏陸沈原因的總結。滿人是不關心這些,直直翻到後面,漢臣們卻是逐字逐句地嚼著。
兩院這份文案只提了個大方針,那就是“中庸”,該清算的一個都不漏,一分輕重都不變,但也要懷仁恕之心,總的目標是澄清人心,以史為鑒,時時警惕自省,以利南北合一,共進新世,而不是只求報覆。
這就是聖道皇帝要的英華民意,端正平和不偏激,既立下了大義,又大有操作空間。根據這項諫議案,他在微山湖的龍舟上發布了《討滿令》,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才是真正的北伐檄文。之前的檄文只談北伐覆土,沒談怎麽處置滿人和清國,現在則有了清晰的表述。
“驅逐韃虜,光覆華夏”……
這是《討滿令》的開篇語,坤寧宮暖閣裏,滿漢臣子見到這一句,都呼地吐出口長氣。
太後所料還真是不差!聖道皇帝絕無容滿人入國之心,也無絕滿人一族之意,如太後所說,聖道皇帝好潔,他對滿人的處置辦法就是“眼不見為凈”,趕走了事。
“清國之滿人,有傾覆神州,奴役華夏之罪,清國之漢臣,有忘本附從,為奸為惡之罪,此二罪不容赦免……”
這是具體定調,《討滿令》裏列了樁樁細則,讓人心驚肉跳,最驚悚的一樁是將滿清官員一網打盡,滿漢同等對待(反正現在都是旗人),一並問罪,獻城請降之類的事由也只能稍免其罪。除了一視同仁的盡沒家產、十年苦役外,還要設大案法司,一一細查其人其行,按照英華法令審罪。
亙古以來,從未見過這樣的檄文,公開聲言要窮治敵方所有官吏軍將,以往改朝換代,都是封官許願,厚恩籠絡,聖道倒好,平白推得敵方心志堅定。
可放在如今這形勢下,聖道不僅這麽喊了,還將檄文大肆散發,四月三日頒布,十日就到了京城,恨不得大清一國上下無人不知。用意就再明顯不過:你們還不乖乖滾蛋,被抓著了別怪我手下無情,眾人似乎都能聽到聖道就在他們耳邊怒喝:“勿謂言之不預也!”
一雙雙滿含解脫之色的眼睛看向茹喜,就等著她發布北遷令,而茹喜本人也是一副慵懶釋然的氣色。
這副擔子總算是卸下了!現在可以專心經營滿人老家,關外之地……
茹喜正要開口,宗親裏輩份最高的恪親王允祿憂慮地道:“偽帝已遣軍攻遼東,還有偽韓附從,關外也非安生之地啊。”
茹喜恨聲道:“聖道是真存了把我滿人趕到極北苦寒之地的歹心!”
接著她緩了臉色:“可等我百萬滿人回了關外老家,眾志成城,就不是現在一潰千裏的局面了。就算聖道有心窮追猛打,那時南蠻一國也該正為北方焦頭爛額,絕對會拖著他的後腿,只要我們虛與周旋,明末之時的局面不難爭的。”
這幾年來,茹喜雖有蠱惑亂民搞出塘沽修約的爛事,但總的說來,大清沒她凝著,還真扛不下去。現在還能護著大清徐徐而退,便是允祿這等早年壓根看不起她的老資格宗親,也不得不道一聲服,聽得這解釋,允祿點頭道是。
茹喜再道:“康熙爺時,就有靜待南蠻自潰之策,雍正爺時,也曾有過這般念想,只是南蠻起勢太猛,這北方,連帶中原,都是南蠻自定的大義之地,絕不願丟,所以我們才不得不退。等我們回到關外,就該繼續守這一策,便是多大的屈辱,只要能存一國,存一族,我們都該咬牙受下,昔日勾踐能臥薪嘗膽,今日我滿人就不能忍得苦寒!”
眾人一驚,張廷玉等漢臣更是掩不住驚色,看太後這臉色,竟不像是說來提振大家心氣的虛話,而是真心的!她還真想著能卷土重來?
掃視神色各異的臣子,茹喜冷笑道:“當哀家是在說笑話?別忘了,我滿人是靠十三副甲起兵的!我們是從關外打進中原的!今日退出去,他日就真沒再進中原的機會!?”
她話語沈冷,心志顯是無比堅定:“哀家知聖道在立什麽功業,可他能一帆風順麽?他能活到功成之日麽?哀家定下北遷之策時,就立下一志……”
她目中閃起的精光讓眾人都不敢直視,就只聽那仿佛從幽冥之地發出的冷聲在耳邊回蕩:“哀家一定要比他活得長久!哀家一定要在他死之日,送去一束花,然後……看是哀家教出來的皇帝有為,還是他的接班人有為。聽說他的太子小小年紀,就為私情亂國事,哼!等他咽氣時,還不知是怎樣一個昏君,亂了他苦心耕耘出來的華麗江山!”
冤孽啊……
不少人都在心中長嘆,可細細品這話,卻又覺得,這份心志未嘗不是凝住滿人繼續朝前走的脊梁,不經意間,對這茹喜又多了一分敬畏。
允祿更被茹喜這份堅定心志給感動了,他本是康熙的十六子,對亂了大清江山,害死他皇阿瑪的李肆最為痛恨,他也六十多了,活著時還真報不了這仇,可他的後人能在李肆後人身上報得大仇,想想也是令人熱血沸騰。
他咬牙決然道:“太後,說走邊走吧!咱們走時,再燒了這紫禁城,就給那李肆留一片殘垣斷壁!”
眾人同時抽了口涼氣,接著滿人擰眉沈思著可能性,而漢臣們卻忐忑不安,想說話又不敢。
茹喜看看有些坐立不安的張廷玉,緩緩搖頭道:“不,這紫禁城……得好好留給聖道……”
目光透過玻璃窗,茹喜看住坤寧宮南面的交泰殿,更南是乾清宮,再是乾清門。出了乾清門,就是廣闊恢弘的紫禁城外朝,巍峨的太和殿下,太和門後,九曲拱橋蜿蜒,這令人凜然生畏的紫禁城啊,曾經也讓她戰戰兢兢,不敢有絲毫逾矩。而當她垂簾主政,端坐皇帝身後時,透過珠簾,自大殿看出去,也覺整個天下都匍伏在她繡花鞋下,由她馳騁快意。
“這紫禁城,這北京城,就是不祥之地……”
茹喜悠悠說著,眾人再是一驚。
吳襄趕緊附和道:“永樂帝遷都北京城,不過三十年,就有了土木堡之變,遭難的可是明英宗啊。”
嘿,那英對這英,聽起來是好兆頭,允祿一下就被說服了:“沒錯!有這紫禁城在,南蠻必然要遷都北京城,否則怎麽壓住紫禁城這股龍氣呢!而等他大英朝待在了北京城,嘿嘿……”
眾人紛紛點頭,都道太後神機妙算,雖心知這是再牽強不過的附會,可如今大清去國,總得多找些寄托。
茹喜卻搖頭道:“這紫禁城,對誰都是不祥之地,我大清在這裏還未待住百年呢。”
眾人楞住,茹喜嘆道:“哀家就覺得,這紫禁城,總是散著沈沈的腐氣,像是有一條腐龍深藏地底。有時做夢,更見整個北京城都被這腐氣罩住,伸手不見五指,嗅者五臟糜爛,卻還好端端活著,就如行屍走肉……”
語調拉起,她再道:“哀家說不出更深的道理,就覺這腐氣是漢人自己千百年積下的,我大清其實是被這紫禁城害的,所以呢,這紫禁城就得好好留住,留給聖道!留給他的大英朝!”
張廷玉等人是不敢言語,滿人們卻是齊聲叫好,紛紛議著十年或者二十年後,聖道該是怎樣一副昏聵面目,南蠻又是怎樣的國無寧日。
氣氛再轉昂揚,茹喜正要宣布大清朝廷正式北遷,李蓮英又捏著一份文報急急進見。
“太後、太後,遼東……”
茹喜心中一沈,升到咽喉的一口氣壓下,接過文報一看,臉色瞬間煞白,那口氣沈在胸腔,上下不得,噎得她兩眼翻白,身子竟一下軟倒在塌上。
眾人驚得一片忙亂,有的招呼太醫,有的招呼太監,李蓮英急急去順茹喜胸口,那文報也輕飄飄落地。
在眾人的註視中,文報上幾行字清晰入目,“燕國公反,稱帝寧古塔,興兵西進,盛京勢急……”
第十八卷 菩提應道劫,太乙斬三屍 第940章 遼東驚變,北方鬥人心
“聖上萬歲——!”
“大英萬歲——!”
“華夏萬歲——!”
山東兗州府城,皇帝北伐行宮前,如潮呼聲直沖雲霄,來自山東曹州、沂州、濟寧州和兗州的數千民人代表得慕天顏,為翻身入英華而歡欣鼓舞。
頂盔著甲,一身金黃、肅黑和火紅相間大戎服的李肆向民眾揮手道別,再引起一波萬歲呼喝之潮。退入行宮後,李肆一路走一路卸甲,不斷有禁衛引導各色人等上前,就在三言兩語之間處置完一件事務。
國家已非草創之時,李肆禦駕親征,就是帶著最高國務決策機構出行。雖然內政有政事堂打理,法務有大理寺審度,李克載還以太子之身留在東京“見政”,可一國軍事以及北伐軍務,還有南北事務依舊得靠他定奪,整日忙得腳不旋踵。
“是孔先生啊,曲阜朕會去的,不過去之前你得跟北孔交代明白,不不,不是壓著北孔與你並宗,那是你們的家事。朕可以拜孔子,早年在湖南石鼓書院不也拜過?可現在不一樣了,你跟他們說,朕現在只拜天位之下的孔子。上天之下,諸聖相平,朕認孔聖,但不認其為獨聖。他們不認這個,朕也不認他們。”
“另外呢,他們既講雷霆雨露皆是恩,英華是君民相約之國,朕對他們沒什麽處置,國中對他們的口誅筆伐就得當是雷霆雨露,該怎麽受著,讓他們自己掂量。”
這是孔尚任的孫子,英華國中仁學學宗,“南孔”孔興聿覲見,說的就是李肆拜祭曲阜孔廟之事。英華覆兗州,兵不刃血,曲阜孔氏出力頗多,這北孔不僅眼力精,識時務,還揣著保自己這塊道統牌坊的用心,想在皇帝拜祭孔廟之事上做文章,而李肆的回應很直接,孔廟不變成天廟,他就不去。而英華國中清算滿清之害,曲阜孔氏也別想置身事外。
之後是北伐第一軍都統制孟松江的軍報,說山東劉統勳穩坐濟南府,沒見著聚兵備戰,也無請降之意,不知用意為何。他本想以少部兵力進逼濟南府,主力繼續北上,劉統勳這動靜卻頗為詭異,有些拿捏不準,請示是否調整部署。
李肆隨口指示道:“天下大變,總有人心志崩潰,魂魄難定,告訴孟松江,劉統勳魔怔了,別理他,該幹什麽幹什麽。”
接著總帥部參謀急急送來一份封著紅條的牛皮紙卷宗,封口處標著“遼東”,拆開一看,正大步流星的李肆停住,皺眉冷哼道:“這年羹堯,真會找機會……”
再轉頭吩咐:“速召文武大臣,禦前急議!”
不多時,行宮會堂中,陳萬策、範晉等文武要員分列左右,低聲議論,一位十七八歲,面目俊秀的紅衣尉官領著禁衛自側門急步而出,正是三皇子李克沖,本在黃埔陸軍學院就學,此次北伐,他被點為隨身侍衛。
禁衛們轟隆踏步立正,李克沖一聲長喝:“陛下——駕到——!”
換了軍常服的李肆急急而來,不等眾人拱手長拜,招手示意眾人落座。
“九天前,滿清燕國公,吉林將軍年羹堯在寧古塔登基稱帝,國號為燕,改寧古塔為興龍府,發檄討滿,大軍前鋒已出柳條邊墻的英額門!”
李肆卻未落座,而是負手踱步,語氣沈凝地道出遼東之事,群臣頓時一片憤然。
“年匹夫!竟敢趁火打劫!”
“選的真是好時候啊!”
“二月時不是還在尼布楚跟羅剎人打得歡麽?到現在不足兩月,一連串事都辦了下來,怕是拼得快尿血了吧?”
或惱怒或鄙夷,但包括範晉和陳萬策等人在內,沒誰把年羹堯此舉太當回事。聽聽年羹堯的國號:“燕”,看上去似乎是取自滿清封爵,可實際卻道明了他這股勢力的“大義”,那就是割據一地,絕無與英華逐鹿之心。
年羹堯不可能就靠著海參崴、寧古塔、黑龍江城這一條苦寒地帶立業,他的目標是抄了滿清的盛京老家,加上盛京,他的大燕也勉強算有一國氣象了。
“韓再興動作該加快點,趕緊直搗盛京!遼東乃我華夏故地,怎能容年賊篡奪!”
“陛下該嚴諭年賊,要他謹守柳條邊墻,但有逾界,就自海參崴揮軍而上,清了他的基業!”
“不可!關外之地我英華素無經營,根基太淺,就該容年賊與滿韃互鬥,待決出勝負,我英華再視勢而定,坐收漁翁之利!”
眾人當下就議開了,可李肆話還沒說完。
“年羹堯三子年斌統領朝鮮軍六萬過鴨綠江,已陷鎮江堡……”
這下眾人終於倒抽了口涼氣,好家夥,年羹堯魄力真夠大,居然把朝鮮一國也翻騰起來,綁在了自己帝王之業的戰車上。
形勢覆雜了,遼東已成渦流,各方勢力都卷了進來。
這其實還是英華給的機會,韓國志願軍傾巢而出,自海路北上遼東,這就讓朝鮮沒了後顧之憂。不知道年羹堯是怎麽裹挾朝鮮主政李光佐的,或是許了什麽割土讓利的願,多年綿戰鍛煉出來的朝鮮軍也北上“伐滿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顧世寧姿態猛然一轉:“鄭撫,河東冀寧兩道殺得人頭滾滾,韃子二韃子能跑的都跑了,跑不掉的全聚到了雁平道,自古以來,那都是賊患難安之處,是不是行文陳相,讓我們紅衣協助剿匪?”
義勇守城護路不提,兩個整編紅衣師不能就在山西野游啊,顧世寧這是在拉業務呢。
鄭燮當然不願輕易借重紅衣,山西一省是川陜兩湖四省協濟,整整四省資源可供調動,別說紅馬甲,黑衣就有數萬可用,一次用不到這麽多,都還排了班次輪換,後面還有好幾班等著,這還要紅衣幫手,他這個巡撫也太無能了。
鄭燮的拒絕很委婉:“第二軍不是要側擊直隸,直搗北京城麽?”
顧世寧幽幽一嘆:“我也想啊,可謝帥發來軍令,暫緩東進,先安晉北一線,監視察哈爾蒙古。”
鄭燮皺眉,察哈爾蒙古能有什麽威脅?這支蒙古既不屬於蒙古八旗,又不是內屬蒙古,更不是漠北蒙古,被滿人另編了個察哈爾蒙古八旗,由在京蒙古都統管治,早被分而治之,聚不成合力。
英華征服漠北蒙古後,連內屬蒙古諸部都在跟英華暗通款曲,就只有蒙古八旗以及科爾沁等內屬蒙古諸部跟滿人糾葛太深,繼續抱團取暖,可察哈爾蒙古卻不在此列。作為林丹汗的後裔,大勢和大義壓下來,他們不可能盡心為滿人效死。
都知謝定北謹慎,但不至於謹慎到這種地步吧?
顧世寧道:“監視察哈爾蒙古只是一個原因,直隸形勢有變,塘沽方向,第五軍舉步維艱。陛下頒諭,要大軍緩攻直隸,所以……我們第三軍得在山西多待一段時間了。”
英華北伐大軍編為六路,分為七個軍,分別是大運河方向的南路軍主力,轄第一軍,陜西湖北方向的西路軍,轄進軍河南的第二軍,進軍山西的第三軍。漠北方向的北路軍轄第四軍,自塘沽登陸的東路軍轄第五軍。
山東方向的第六軍由皇帝直接節制,遼東方向則劃為另一個戰區,由韓再興任遼東大都督,第七軍只是紅衣編制,大都督府下還另轄韓國仆從軍若幹。
張應和馮一定所率的第五軍戰力不弱於第三軍,包括伏波軍兩營和兩個紅衣師,滿清西山、豐臺和通州三大營戰力羸弱,就算可堪一戰的西山大營傾巢而出,也不可能抵擋這兩萬精銳。
聽到第五軍受阻,鄭燮臉上的驚訝毫無掩飾,與顧世寧之前接到這個消息時的表情一般無二,怎麽可能!?
顧世寧苦笑道:“團結拳……”
穆赫德在山西大搞“人民”戰爭,後世滿人評判說,該人限於官僚階級立場,不相信人民群眾的革命熱情,不敢最大限度地動員起人民群眾,因此山西的人民戰爭跟北直隸的人民戰爭相比,那簡直是弱得爆漿。
當英華在河南、山西乃至山東高歌猛進時,自塘沽登陸的大英帝國主義軍隊已被淹沒在人民戰爭的汪洋之下,這才是正牌的人民戰爭。流氓游手、賊匪強盜之類的革命階級帶領貧下中農,在會黨領袖和教門神棍的正確領導下,在滿清朝廷關於“保大清就是保天下,保大清就是保華夏”的偉大理論指引下,向窮兇極惡的大英帝國主義強盜發起了一波波可歌可泣的攻擊。
塘沽,東路軍都督,第五軍都統制張應立在哨樓上,舉著望遠鏡遙望西北方向,臉上滿是憂色。西北的天津城黑煙滾滾,那不是紅衣攻城所致,而是名為團結拳的拳民在焚城。
“陛下已諭令暫緩進軍,眼下局勢非戰之罪,都督不必介懷。”
見張應放下望遠鏡,深深長嘆,部下如此勸解著。
張應先點頭又搖頭:“我倒不是擔心功罪之事,而是擔心這團結拳會亂北伐大局,這不是我們武人能解的困局啊。”
就在同時,天津城東南官道上,數千紅衣藍衣分列左右,正呈戰鬥隊形撤退。四周槍炮聲不斷,雖淩亂無比,卻鋪天蓋地,這支隊伍如置身湍急渦流中,粗粗看去,形勢岌岌可危。而隊伍中間還夾雜著大量民人,既有英華人,也有清人裝扮的老弱婦孺,更讓人揪心。
“這幫拳匪根本就是非人的惡獸,真恨不得一股腦殺個幹凈!”
東路軍副都督,第五軍副統制馮一定緊握雙拳,雙目赤紅。
他統領的這支部隊正陷入數萬“團結拳”的包圍中,看起來危險,實際卻是雷聲大雨點小。從天津城撤出來到現在,隊伍不過傷了十來人,可那些熱血上頭,妄圖沖擊阻擊陣線的拳民已丟下了數百具屍體,現在這數萬拳民只敢聚在半裏一裏之外,使勁地放著鳥槍土炮,仿佛靠著這熱鬧勁就能把英華軍隊驚跑。
從塘沽到北京城的路線,馮一定已經率軍走過兩次,這一次物事依舊,人卻不同了。這些從直隸鄉間聚來的拳民兇殘愚昧,圍攻塘沽不得,轉向天津城,見非清人衣冠的人就殺,見不認識的東西就砸,發展到後來,幹脆見屋子就燒。
天津城受塘沽港南北融匯的影響,城中英華商貨盛行,大多數民人還都換了英華民人裝束,除了英華所建的天廟、醫院和學堂外,當地也群起仿效,建了不少醫院學堂。
當第五軍自海上而來時,北直隸的團結拳也高呼著保清滅英的口號,一股股聚到天津府,天津城頓時成了人間地獄。張應和馮一定的第五軍不僅沒能迅速北進,反而成了救火隊,不停地分出師營,先是救護英華民人,接著救護無辜清人。而塘沽也已成一座龐大的難民營,至少聚了十來萬被團結拳禍害得家破人亡的平民。
在這種形勢下,繼續北進也不是不行,團結拳在軍事上對第五軍沒有致命威脅,麻煩的就是後勤保障。而團結拳的成員大多數都是被裹挾來的貧苦農人,要下狠手一股腦剿殺了,跟著第五軍來的國中民人,尤其是報界人士就有話題鼓噪了。
因此在此刻,盡管馮一定一聲令下,就能將這些拳民殺得血流成河,他也只能壓住這股熾熱之念,就護住最後一批從天津城救出來的民人回塘沽。如此時張應在塘沽的感慨一樣,這不是單純的軍事問題。北伐行營緊急叫停第五軍進軍,乃至讓山西第三軍也暫時不進北直隸,就是認識到這一點,英華北伐覆土不是征服異族,必須采取軍事之外的手段解決團結拳。
“大捷!大捷!南蠻被咱們打跑啦!”
見紅衣藍衣漸漸退入塘沽外架著火炮,拉著鐵絲網的壕溝防線後,拳民們爆發出震天的歡呼。
“真是沒見過世面,這算什麽大捷?當年我在北京城裏,可是攻破了總領館、天廟和英慈院的!南蠻被我們殺得血流成河!”
一處山岡上,保定府“保清定江山拳”,簡稱保清拳的大師兄何智一身勁裝,黑布裹頭,鬼頭大刀在背,煞是英武雄壯,而他的豪邁之語更讓部下們心馳神搖。
“咱們保清拳有大師兄坐鎮,前途無量啊!”
“團結拳十八瓢把子沒有大師兄,真是太不公平了!”
部下們紛紛攘攘讚頌著何智,何智卻很清醒,肚子有些餓了……
見官道旁有座村莊,何智揮手道:“南蠻這一路過去,定也染了沿路的人,我們絕不能放過一個遭毒害的人!直隸的天,就得是清清朗朗,大清的天!走,驅邪去!”
一聲令下,數百服色紛雜,揮著單刀扛著鋤頭提著梭鏢的拳民浩浩蕩蕩殺奔村莊。
“用蠻子錢?該死!”
“這是南蠻的自來火,二蠻子!”
“還狡辯?你們家窗戶貼的是什麽?不是紙,是南蠻的玻璃!說你們是二蠻子還敢喊冤!?”
拳民湧入村子,個個眼中噴火,果然!如大師兄所說,這裏也滿是南蠻的妖魔之物,用這些東西的人自然也再不是人,成了二蠻子,二蠻子就是小妖魔,殺!
村子裏哭嚎聲一片,村人本是老實巴交的農人,種地之外,靠著鄰近這幾年新修的官道,運貨住人,都脫了貧,但從不認為自己跟南蠻有什麽瓜葛。官府來收“滅蠻銀”時,還家家戶戶踴躍認捐,鄰近村人都逃去了塘沽,他們還自覺置身事外。卻沒想團結拳一來,指著一丁點東西,就給他們扣上了二蠻子的大帽子,而且舉手就殺,毫不遲疑。
一對年輕夫婦淒聲求饒,拳民倒還真沒在這對農人夫婦身上找出點什麽東西,何智在一邊瞅著那農婦倒是有點身段,隨口道:“那女人,你身上的衣服是南蠻布縫的吧!”
部下們附和道:“定是南蠻的,扯下來仔細瞧瞧!”
農婦捏著衣領哆嗦道:“是我自己織的布,自己裁的衣!”
何智怒聲道:“那你的線、你的針也是自己造的?那也是南蠻的!”
部下們鼓噪著又要來拉扯農婦,農夫是個直楞人,護住妻子道:“照這麽說,直隸就沒人不是二蠻子!”
何智一滯,勃然大怒:“我們團結拳做事也是講道理的,是不是二蠻子,自有分辨的法子!你們不服,就給你們燒炷香,煙不上身,就是冤枉了你們!”
燒香顯邪魔,這是團結拳沒辦法靠外物辨認“二蠻子”、“三蠻子”乃至“十蠻子”時用的辦法,農夫不信這個,憤聲道:“反正你說誰是,誰就得是吧?”
何智就覺這倔強農夫眼中似乎有什麽東西在刺他,大怒轉為狂怒,如受傷的野獸,目露兇光,咽喉呼嚕作響,反手摘下大刀,猛劈而下,刀鋒劈入農夫肩膀,直沈入胸腔,濺起一蓬熱血,染了農婦半身。
“我是大師兄!我殺過南蠻!我說的不頂數,你這蟈蟈說的才頂數?”
何智一腳踢開農夫的屍體,再高聲道:“我們團結拳是保大清,頂撞我們,就是反大清!反大清的,就是南蠻!殺你不冤!”
血淋淋的大刀指向正在慘呼的農婦,何智厲聲道:“剝!剝了這女蠻子的蠻皮!”
撕裂心肺的叫聲持續了許久,最後漸漸降為低低呻吟,何智一腳踩在上下竅都被異物貫入,遍體鱗傷的婦人身上,將一面小小玻璃手鏡使勁砸向婦人腦袋:“這是什麽?就沒冤枉你!”
小村子的喧囂聲浪正到最高處,官道左右,拳民們的歌聲也匯成激情的海洋。
“團結拳,保江山,只因蠻子鬧中原。不下雨地發幹,都是邪魔遮住天,女無節義男不賢,蠻子不是人所添……”
“如不信,仔細觀,蠻子毛長沒有辮。神也怒,仙也煩,一同下山把拳傳,焚黃表,生香煙,請來各洞眾神仙。”
“不用兵只用拳,要廢蠻子不為難。燒蠻布,熔蠻錢,海中去翻火輪船,南蠻子,全殺盡,大清一統定江山!”
第十八卷 菩提應道劫,太乙斬三屍 第939章 紫禁夢斷,太後算後路
紫禁城,明代時皇帝都是在外朝辦公,例如左右順門,而到滿清,國事已挪到內廷,乾清宮本是內廷大殿,在清時反而成為政務中心。乾清宮左側的養心殿被雍正用作辦公地前,也就是明時大太監魏忠賢處理宮中事務的辦公室。明時國事在外,清時國事就是皇帝的私事了。
現在慈淳太後主政,這趨勢更為明顯,本該在乾清宮辦理國政,可太後一嫌跑著累,二嫌遮簾子拖著小道光裝樣麻煩,於是就在坤寧宮的暖閣裏開國務會議,長久下來,總理軍機們也都習慣了,本是皇後寢宮的坤寧宮也就堂而皇之成了大清的政務中樞。
四月春光透過玻璃映下,已近五旬的太後在這暖光之下竟也顯出了三分年輕時的光華,不知是用了南蠻什麽牌子的磨皮粉,在座的宗親王公和總理軍機們正襟危坐,肚子裏卻這麽念叨著。
當然,更可能是紫禁城裏該搬的東西都已經上路,現在是一身輕松,隨時都能行動了。聽宮中小道消息說,連映華殿裏那座大壇子都一並裝車北行,這紫禁城裏,該是再沒東西值得太後留念。
“三裏屯那邊,得盯著那些拳民,不能讓他們的嚼子太松,鬧出首尾來,糧米果蔬也都斷不得,你記好了。”
茹喜吩咐著阿裏袞,阿裏袞不疊點頭。團結拳也進了北京,但也只是丟在三裏屯那邊給南蠻總領館蹬鼻子上臉用的,絕無真端了總領館的打算。後路,眼下大清要的就是後路,盡管南北撕破了臉,可還得存一層裏子在。
茹喜再悠悠道:“這天下是怎麽丟的?就是那些個滿口仁義道德,盛世聖治的讀書人給撮弄壞的!尹繼善本是滿人,骨子裏卻比漢人還迂,他也是被那個孔老二害的!”
太原失陷的塘報就在書案上,尹繼善正帶著數萬陜西旗人和包衣自娘子關一線逃入直隸。塘報下還壓著一大疊失地奏報,繼洛陽失陷後,開封府也在二十二日失陷,高起被兒子高澄帶著退到大名府,高起憂憤交加,重病不起,除了亂成一團的彰德府,整個河南都已被英華北伐第二軍的戰旗卷裹。
山東的形勢稍好些,但聖道皇帝駕前的北伐第一軍攻占泰安府,自海上而來,由藍衣所編的第六軍已分頭攻占登萊膠三州,還忠於朝廷的軍政官員紛紛密折彈劾山東大帥劉統勳疏怠慢事,山東全境丟掉怕也只是十天半月的事。
唯一值得欣喜的是塘沽形勢,靠著團結拳,竟然將威脅最大的一股南蠻阻在了塘沽,即便山西、河南和山東形勢不妙,可大清還是得了足夠時間。
因此茹喜斥責尹繼善的語氣也沒那麽嚴厲了,此人雖迂腐,卻還是拐著彎地送了一份人情出去,就這點來說,未嘗不是以後用來跟南蠻打交道的合適人選。
可丟掉山西河南畢竟讓人心中發怵,塘沽紅衣更近在咫尺,若悶頭悶腦徑直打過來,進北京城不過是兩三天的事,不是放團結拳進城鬧鬧,讓大家看到北直隸的“大好形勢”,怕半城人都跑光了。
吳襄抖著花白胡子拍馬屁轉移話題道:“太後廟算高遠,大勢竟如太後所料,分毫不差……”
茹喜搖頭自嘲道:“分毫是不差,就是差了尺丈,哀家這以地換時,官民一心之策,還是吃不住南蠻的蠻力啊。”
話雖如此說,她臉上卻是飄著濃濃的自得之色。到今日,南蠻北伐已過一月,雖跟預計有差,沒爭取到半年時間,可看眼下形勢,南蠻大軍還未進入直隸,也算是小見成效了。現在老本已經有了保障,多撐一日,就多撈一日。
茹喜抵擋南蠻北伐的策略就是“以地換時,官民一心”,總的原則是節節抵抗,以空間換取時間,具體實施方針則是在山西、河南和山東一線,以強硬派滿臣利用當地資源,爭一城一地,正面相抗。而在“群眾基礎好”的直隸,則鼓噪起團結拳糜爛全境。
外線是考驗軍事,內線考驗政治。一個月下來,外線在軍事上確實擋不住南蠻,可內線政治這一面,還真給南蠻丟了個難解的包袱。
衍璜有些心急,直入正題道:“今日太後召奴才等,是不是議北遷之事?”
這話一出,滿人是急切,漢臣是忐忑,都不顧失儀,直直看住了茹喜。
茹喜深深一個長嘆,直到吊足了眾人胃口,才道:“聖道終於發了《討滿令》……”
李蓮英領著太監們登場,給每人發了一疊文書,眾人一看,都哎喲一聲,心頭一塊大石終於落地,一股便秘三月今日酣暢的快感席卷全身。
文書有兩份,一份是《百年清算大諫》,這是三月底英華緊急重組出來的東西國院通過的諫議案,正是南北都在引頸相候的滿人處置原則。這份厚厚文案幾乎等於這幾年英華民間反滿思潮,以及反思華夏陸沈原因的總結。滿人是不關心這些,直直翻到後面,漢臣們卻是逐字逐句地嚼著。
兩院這份文案只提了個大方針,那就是“中庸”,該清算的一個都不漏,一分輕重都不變,但也要懷仁恕之心,總的目標是澄清人心,以史為鑒,時時警惕自省,以利南北合一,共進新世,而不是只求報覆。
這就是聖道皇帝要的英華民意,端正平和不偏激,既立下了大義,又大有操作空間。根據這項諫議案,他在微山湖的龍舟上發布了《討滿令》,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才是真正的北伐檄文。之前的檄文只談北伐覆土,沒談怎麽處置滿人和清國,現在則有了清晰的表述。
“驅逐韃虜,光覆華夏”……
這是《討滿令》的開篇語,坤寧宮暖閣裏,滿漢臣子見到這一句,都呼地吐出口長氣。
太後所料還真是不差!聖道皇帝絕無容滿人入國之心,也無絕滿人一族之意,如太後所說,聖道皇帝好潔,他對滿人的處置辦法就是“眼不見為凈”,趕走了事。
“清國之滿人,有傾覆神州,奴役華夏之罪,清國之漢臣,有忘本附從,為奸為惡之罪,此二罪不容赦免……”
這是具體定調,《討滿令》裏列了樁樁細則,讓人心驚肉跳,最驚悚的一樁是將滿清官員一網打盡,滿漢同等對待(反正現在都是旗人),一並問罪,獻城請降之類的事由也只能稍免其罪。除了一視同仁的盡沒家產、十年苦役外,還要設大案法司,一一細查其人其行,按照英華法令審罪。
亙古以來,從未見過這樣的檄文,公開聲言要窮治敵方所有官吏軍將,以往改朝換代,都是封官許願,厚恩籠絡,聖道倒好,平白推得敵方心志堅定。
可放在如今這形勢下,聖道不僅這麽喊了,還將檄文大肆散發,四月三日頒布,十日就到了京城,恨不得大清一國上下無人不知。用意就再明顯不過:你們還不乖乖滾蛋,被抓著了別怪我手下無情,眾人似乎都能聽到聖道就在他們耳邊怒喝:“勿謂言之不預也!”
一雙雙滿含解脫之色的眼睛看向茹喜,就等著她發布北遷令,而茹喜本人也是一副慵懶釋然的氣色。
這副擔子總算是卸下了!現在可以專心經營滿人老家,關外之地……
茹喜正要開口,宗親裏輩份最高的恪親王允祿憂慮地道:“偽帝已遣軍攻遼東,還有偽韓附從,關外也非安生之地啊。”
茹喜恨聲道:“聖道是真存了把我滿人趕到極北苦寒之地的歹心!”
接著她緩了臉色:“可等我百萬滿人回了關外老家,眾志成城,就不是現在一潰千裏的局面了。就算聖道有心窮追猛打,那時南蠻一國也該正為北方焦頭爛額,絕對會拖著他的後腿,只要我們虛與周旋,明末之時的局面不難爭的。”
這幾年來,茹喜雖有蠱惑亂民搞出塘沽修約的爛事,但總的說來,大清沒她凝著,還真扛不下去。現在還能護著大清徐徐而退,便是允祿這等早年壓根看不起她的老資格宗親,也不得不道一聲服,聽得這解釋,允祿點頭道是。
茹喜再道:“康熙爺時,就有靜待南蠻自潰之策,雍正爺時,也曾有過這般念想,只是南蠻起勢太猛,這北方,連帶中原,都是南蠻自定的大義之地,絕不願丟,所以我們才不得不退。等我們回到關外,就該繼續守這一策,便是多大的屈辱,只要能存一國,存一族,我們都該咬牙受下,昔日勾踐能臥薪嘗膽,今日我滿人就不能忍得苦寒!”
眾人一驚,張廷玉等漢臣更是掩不住驚色,看太後這臉色,竟不像是說來提振大家心氣的虛話,而是真心的!她還真想著能卷土重來?
掃視神色各異的臣子,茹喜冷笑道:“當哀家是在說笑話?別忘了,我滿人是靠十三副甲起兵的!我們是從關外打進中原的!今日退出去,他日就真沒再進中原的機會!?”
她話語沈冷,心志顯是無比堅定:“哀家知聖道在立什麽功業,可他能一帆風順麽?他能活到功成之日麽?哀家定下北遷之策時,就立下一志……”
她目中閃起的精光讓眾人都不敢直視,就只聽那仿佛從幽冥之地發出的冷聲在耳邊回蕩:“哀家一定要比他活得長久!哀家一定要在他死之日,送去一束花,然後……看是哀家教出來的皇帝有為,還是他的接班人有為。聽說他的太子小小年紀,就為私情亂國事,哼!等他咽氣時,還不知是怎樣一個昏君,亂了他苦心耕耘出來的華麗江山!”
冤孽啊……
不少人都在心中長嘆,可細細品這話,卻又覺得,這份心志未嘗不是凝住滿人繼續朝前走的脊梁,不經意間,對這茹喜又多了一分敬畏。
允祿更被茹喜這份堅定心志給感動了,他本是康熙的十六子,對亂了大清江山,害死他皇阿瑪的李肆最為痛恨,他也六十多了,活著時還真報不了這仇,可他的後人能在李肆後人身上報得大仇,想想也是令人熱血沸騰。
他咬牙決然道:“太後,說走邊走吧!咱們走時,再燒了這紫禁城,就給那李肆留一片殘垣斷壁!”
眾人同時抽了口涼氣,接著滿人擰眉沈思著可能性,而漢臣們卻忐忑不安,想說話又不敢。
茹喜看看有些坐立不安的張廷玉,緩緩搖頭道:“不,這紫禁城……得好好留給聖道……”
目光透過玻璃窗,茹喜看住坤寧宮南面的交泰殿,更南是乾清宮,再是乾清門。出了乾清門,就是廣闊恢弘的紫禁城外朝,巍峨的太和殿下,太和門後,九曲拱橋蜿蜒,這令人凜然生畏的紫禁城啊,曾經也讓她戰戰兢兢,不敢有絲毫逾矩。而當她垂簾主政,端坐皇帝身後時,透過珠簾,自大殿看出去,也覺整個天下都匍伏在她繡花鞋下,由她馳騁快意。
“這紫禁城,這北京城,就是不祥之地……”
茹喜悠悠說著,眾人再是一驚。
吳襄趕緊附和道:“永樂帝遷都北京城,不過三十年,就有了土木堡之變,遭難的可是明英宗啊。”
嘿,那英對這英,聽起來是好兆頭,允祿一下就被說服了:“沒錯!有這紫禁城在,南蠻必然要遷都北京城,否則怎麽壓住紫禁城這股龍氣呢!而等他大英朝待在了北京城,嘿嘿……”
眾人紛紛點頭,都道太後神機妙算,雖心知這是再牽強不過的附會,可如今大清去國,總得多找些寄托。
茹喜卻搖頭道:“這紫禁城,對誰都是不祥之地,我大清在這裏還未待住百年呢。”
眾人楞住,茹喜嘆道:“哀家就覺得,這紫禁城,總是散著沈沈的腐氣,像是有一條腐龍深藏地底。有時做夢,更見整個北京城都被這腐氣罩住,伸手不見五指,嗅者五臟糜爛,卻還好端端活著,就如行屍走肉……”
語調拉起,她再道:“哀家說不出更深的道理,就覺這腐氣是漢人自己千百年積下的,我大清其實是被這紫禁城害的,所以呢,這紫禁城就得好好留住,留給聖道!留給他的大英朝!”
張廷玉等人是不敢言語,滿人們卻是齊聲叫好,紛紛議著十年或者二十年後,聖道該是怎樣一副昏聵面目,南蠻又是怎樣的國無寧日。
氣氛再轉昂揚,茹喜正要宣布大清朝廷正式北遷,李蓮英又捏著一份文報急急進見。
“太後、太後,遼東……”
茹喜心中一沈,升到咽喉的一口氣壓下,接過文報一看,臉色瞬間煞白,那口氣沈在胸腔,上下不得,噎得她兩眼翻白,身子竟一下軟倒在塌上。
眾人驚得一片忙亂,有的招呼太醫,有的招呼太監,李蓮英急急去順茹喜胸口,那文報也輕飄飄落地。
在眾人的註視中,文報上幾行字清晰入目,“燕國公反,稱帝寧古塔,興兵西進,盛京勢急……”
第十八卷 菩提應道劫,太乙斬三屍 第940章 遼東驚變,北方鬥人心
“聖上萬歲——!”
“大英萬歲——!”
“華夏萬歲——!”
山東兗州府城,皇帝北伐行宮前,如潮呼聲直沖雲霄,來自山東曹州、沂州、濟寧州和兗州的數千民人代表得慕天顏,為翻身入英華而歡欣鼓舞。
頂盔著甲,一身金黃、肅黑和火紅相間大戎服的李肆向民眾揮手道別,再引起一波萬歲呼喝之潮。退入行宮後,李肆一路走一路卸甲,不斷有禁衛引導各色人等上前,就在三言兩語之間處置完一件事務。
國家已非草創之時,李肆禦駕親征,就是帶著最高國務決策機構出行。雖然內政有政事堂打理,法務有大理寺審度,李克載還以太子之身留在東京“見政”,可一國軍事以及北伐軍務,還有南北事務依舊得靠他定奪,整日忙得腳不旋踵。
“是孔先生啊,曲阜朕會去的,不過去之前你得跟北孔交代明白,不不,不是壓著北孔與你並宗,那是你們的家事。朕可以拜孔子,早年在湖南石鼓書院不也拜過?可現在不一樣了,你跟他們說,朕現在只拜天位之下的孔子。上天之下,諸聖相平,朕認孔聖,但不認其為獨聖。他們不認這個,朕也不認他們。”
“另外呢,他們既講雷霆雨露皆是恩,英華是君民相約之國,朕對他們沒什麽處置,國中對他們的口誅筆伐就得當是雷霆雨露,該怎麽受著,讓他們自己掂量。”
這是孔尚任的孫子,英華國中仁學學宗,“南孔”孔興聿覲見,說的就是李肆拜祭曲阜孔廟之事。英華覆兗州,兵不刃血,曲阜孔氏出力頗多,這北孔不僅眼力精,識時務,還揣著保自己這塊道統牌坊的用心,想在皇帝拜祭孔廟之事上做文章,而李肆的回應很直接,孔廟不變成天廟,他就不去。而英華國中清算滿清之害,曲阜孔氏也別想置身事外。
之後是北伐第一軍都統制孟松江的軍報,說山東劉統勳穩坐濟南府,沒見著聚兵備戰,也無請降之意,不知用意為何。他本想以少部兵力進逼濟南府,主力繼續北上,劉統勳這動靜卻頗為詭異,有些拿捏不準,請示是否調整部署。
李肆隨口指示道:“天下大變,總有人心志崩潰,魂魄難定,告訴孟松江,劉統勳魔怔了,別理他,該幹什麽幹什麽。”
接著總帥部參謀急急送來一份封著紅條的牛皮紙卷宗,封口處標著“遼東”,拆開一看,正大步流星的李肆停住,皺眉冷哼道:“這年羹堯,真會找機會……”
再轉頭吩咐:“速召文武大臣,禦前急議!”
不多時,行宮會堂中,陳萬策、範晉等文武要員分列左右,低聲議論,一位十七八歲,面目俊秀的紅衣尉官領著禁衛自側門急步而出,正是三皇子李克沖,本在黃埔陸軍學院就學,此次北伐,他被點為隨身侍衛。
禁衛們轟隆踏步立正,李克沖一聲長喝:“陛下——駕到——!”
換了軍常服的李肆急急而來,不等眾人拱手長拜,招手示意眾人落座。
“九天前,滿清燕國公,吉林將軍年羹堯在寧古塔登基稱帝,國號為燕,改寧古塔為興龍府,發檄討滿,大軍前鋒已出柳條邊墻的英額門!”
李肆卻未落座,而是負手踱步,語氣沈凝地道出遼東之事,群臣頓時一片憤然。
“年匹夫!竟敢趁火打劫!”
“選的真是好時候啊!”
“二月時不是還在尼布楚跟羅剎人打得歡麽?到現在不足兩月,一連串事都辦了下來,怕是拼得快尿血了吧?”
或惱怒或鄙夷,但包括範晉和陳萬策等人在內,沒誰把年羹堯此舉太當回事。聽聽年羹堯的國號:“燕”,看上去似乎是取自滿清封爵,可實際卻道明了他這股勢力的“大義”,那就是割據一地,絕無與英華逐鹿之心。
年羹堯不可能就靠著海參崴、寧古塔、黑龍江城這一條苦寒地帶立業,他的目標是抄了滿清的盛京老家,加上盛京,他的大燕也勉強算有一國氣象了。
“韓再興動作該加快點,趕緊直搗盛京!遼東乃我華夏故地,怎能容年賊篡奪!”
“陛下該嚴諭年賊,要他謹守柳條邊墻,但有逾界,就自海參崴揮軍而上,清了他的基業!”
“不可!關外之地我英華素無經營,根基太淺,就該容年賊與滿韃互鬥,待決出勝負,我英華再視勢而定,坐收漁翁之利!”
眾人當下就議開了,可李肆話還沒說完。
“年羹堯三子年斌統領朝鮮軍六萬過鴨綠江,已陷鎮江堡……”
這下眾人終於倒抽了口涼氣,好家夥,年羹堯魄力真夠大,居然把朝鮮一國也翻騰起來,綁在了自己帝王之業的戰車上。
形勢覆雜了,遼東已成渦流,各方勢力都卷了進來。
這其實還是英華給的機會,韓國志願軍傾巢而出,自海路北上遼東,這就讓朝鮮沒了後顧之憂。不知道年羹堯是怎麽裹挾朝鮮主政李光佐的,或是許了什麽割土讓利的願,多年綿戰鍛煉出來的朝鮮軍也北上“伐滿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