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卷 左右各天地,雙身團龍歧 第782章 絕望的結束和開始
關燈
小
中
大
修長戰艦護衛著七艘高幹舷,寬船身,至少三千料的三桅大海船,能載二三十人的小船正由船舷兩側的低矮吊車綴下海面,漁網般的繩梯掛在船身上,步槍、毛毯、水壺、彈藥袋的士兵擠在船邊,借著繩網換乘小船。
“每條子母艦載四百兵,搭八條小船,三個波次就能把所有兵和四門四斤炮送上岸。最多兩個時辰,仁川岸上就有齊裝滿員的兩個營,加上艦炮的掩護,就算有兩萬敵軍阻擊,也能輕松當面打垮。”
韓再興已換乘小船上岸指揮,鄭永對留在戰艦上指揮補給運送的副帥張應這麽介紹著。
“海軍這幾年沒造戰艦,就造這種運兵船了?”
張應對這種運兵船讚嘆不已,就靠這種船的高效率,登陸仁川才從紙面計劃變成現實。
眼下是聖道十二年七月底,六月時,接報錫保所部“聯軍”入朝,同時年羹堯也在調度兵馬,準備渡海參戰,韓國崇道皇帝有些發慌,韓再興和張應兩帥也認為,繼續這麽由北向南平推劃不來,畢竟“韓軍”還不堪大用。
於是登陸仁川的計劃就浮上水面,但根據之前羅五桂所掌握的仁川水文來看,這個計劃很難實現。
由海到陸,即便還不是機械化時代,要運的只是兵丁、火炮、槍彈和糧草,事情也沒那麽簡單。仁川海道狹窄,潮汐落差大,行船靠岸的窗口時間短。要成建制地送上大軍,需要花費很長時間。
只是送兩個營的先頭部隊上岸就要至少一整天,而守軍因前次福華公司船隊登陸的經驗已有所準備,這種上岸速度,難以及時形成戰力,驅逐可能多達兩萬的守軍。
仁川就在朝鮮的腰眼上,離漢城不過六十裏地。從仁川上岸,直逼漢城,這是剛出爐的參謀都能給出的必選方案。但鑒於陸軍上岸的速度,以及仁川覆雜的水文,韓再興的方案最初還被不少部下暗中置疑,乃至懷疑韓再興這員宿將的能力。
羅五桂的仁川水文資料解決了第二個顧慮,而第一個顧慮,則由海軍的運兵船和登陸方案打消了。
鄭永道:“蕭老大說了,咱們海軍不僅要管海上,所有艦炮能轟到的範圍,也都歸我們管。現在海面上沒什麽威脅,海軍的另一樁工作,就是在最快的時間裏,用最直接的路線,把盡可能多的兵和輜重由海送上陸地。”
他的話語裏還含著發自肺腑的期待:“香港船廠還在琢磨宋代的子母船,想讓小船直接從大船的肚子裏吐出來呢。”
張應欣慰地點頭,這下他總算能在朝鮮拿到戰功了。他這個皇帝的老班底,蕭勝的老兄弟,一直在軍中默默無聞,跟康熙和雍正的歷次南北大戰,都沒能獨當一面,大多時候還坐守腹地。
這次他終於撈到了出戰的機會,皇帝允了他,也是看在他更長於交際,因此派他為副手,負責協調志願軍和韓人的關系。
韓再興比他“從龍”晚得多,跟皇帝的關系也遠得多,說張應心中沒有疙瘩,那是虛偽。但入朝一大堆事,乃至整個志願軍的成敗都押在了主帥身上,習慣了敲邊鼓的張應也暗自慶幸。
四斤炮的清亮嗓音在岸上吼了起來,接著是雨點般的排槍聲,想著韓再興此刻已在前線,張應就道,這種身先士卒的勇氣,自己是怎麽也聚不起的。
灘頭上,韓再興的勇氣,隨著麾下官兵的槍炮聲一分分繼續提升,而遠處朝鮮人潰敗的身影,更讓他心中大石落定。
仁川登陸並非一帆風順,今天已是第三次嘗試,前兩次都因風浪太大而取消,今天的登陸也付出了不少代價,兩條海鯉艦急於轟擊岸上守軍,靠得太近而擱淺,一艘運兵船因偏離海道而觸礁。
這倒不是最關鍵的,韓再行最揪心的還是能不能在灘頭站穩。因為水文覆雜,只能靠海鯉艦的小炮支援登陸。而朝鮮人在岸上布置了上萬軍隊,其中至少有三千火槍兵和十多門大炮,小號火炮更不計其數。
還好,麾下的第一波突擊隊全是日本兵,就跟打了雞血似的,硬頂著炮火,沖垮了朝鮮人的灘頭防線,為後續人馬上岸奪得了陣地。
此時前方遠處還隱約飄揚著“鴨子給給”的呼號聲,朝鮮人的勇氣說不定還是被這呼號給奪走的。
計算著人馬上岸集結的速度,再看看後方朝鮮主力的動向,答案在韓再興胸腔中歡快地打著滾,代價不會再明顯上升了。沒錯,他沒懷疑過失敗,而只是希望死傷能盡可能少。到目前為止,己方損失似乎還沒超過兩位數。
三個小時後,三千人馬全上了岸,而對面原本該有兩萬朝鮮兵,露面的只有一萬,此時已經盡數崩潰。在仁川沿海十裏的範圍內。留下了三百多具屍體,以及近兩千俘虜。
這僅僅只是先頭部隊,還有船隊載著五千人和大批輜重在後方等待登陸戰的成功。韓再興當天最費力氣的工作,就是訓誡因輕易獲勝而有躁狂跡象的日本兵。這個薩摩營在勃泥殺土人殺得手順,到了朝鮮,下意識地就要拿朝鮮戰俘開刀,十多個薩摩兵因違軍令而剖腹,腦袋高掛在轅門,終於讓整營冷靜下來。
志願軍踏足仁川的第二日,也就是七月二十三日,還未天亮,原本祥和寧靜的漢城沸騰了,倭寇自海上而來,兩萬大軍轉瞬灰飛煙滅的消息傳到了漢城,當然,兇悍而殘暴的敵軍已到漢城西面三十裏、二十裏、十裏乃至城門外的謠言,也跟著真實軍情,一並煮熟了漢城。
“北、北……北退!”
慕華館裏,左未生驚得話都說不利索了,滿腦子就轉著“怎麽可能”、“怎麽會”、“怎麽敢”的駭異。大軍由海上陸不稀奇,可之前範四海就已經上演過一次,漢城也為之而亂,為此李光佐特地遣了親信大將和精銳大軍去守著,結果別說守住海岸,連一天都沒拖住敵軍。
朝鮮人羸弱如斯,就不該指望他們……
左未生悲哀地暗道,朝鮮之路到底走不走得通,他已經開始有了動搖。
“去景德宮!帶著朝鮮王一起走!李光佐呢!?”
左未生倉促出逃,卻還想到了朝鮮傀儡王,而朝鮮的曹操李光佐,卻已不知去向。三天後,左未生才在北面開城見到了李光佐,見到左未生還帶著傀儡國王,李光佐還滿臉不豫。
“朝鮮人心已經潰亂,在下本準備自立而起,重建朝鮮帝統呢。”
李光佐一臉計劃趕不上變化的遺憾,左未生抽了口涼氣,忽然覺得,李光佐可能已經瘋了。
黃海右道正西外海,船帆相織,炮火沖天,焰光似乎點燃了海面。
海河號巡洋艦的舵臺上,白延鼎放下望遠鏡,搖頭道:“瘋了……”
羅五桂在一邊聳肩,表示讚同。
三艘怪模怪樣的大海船從正面撲了下來,又寬又胖又扁的船體,黑黢黢的船身,形若龜背的甲板,頂在龜背上的硬帆,諸多特征清晰無誤地將其身份展現出來:一百三十多年前,朝鮮得以在海上擊敗日本艦隊的神器,龜船。
三艘碩大的龜船帶著兩翼的上百條戰船,形成一股浩浩蕩蕩的船流,似乎能將前方四艘巡洋艦和十艘海鯉艦所組成的艦隊當頭壓碎。艦隊左右還有數十條朝鮮戰船在極近的距離猛烈發射著古老的弗朗機炮、大發貢乃至虎蹲炮,不死不休。
以一般戰船為誘餌,纏住英華海軍,再動用定海神針,剛造好的龜船,近戰勝敵,這就是朝鮮水師的打算。
所以白延鼎才說朝鮮人瘋了,用之前對陣範四海武裝商船的經驗,來跟英華海軍鬥?海軍的船板比商船厚一半,火炮不管是數量還是口徑,都倍於商船。誘餌船隊的淒慘遭遇,還沒提醒朝鮮人,這場海戰完全不同,已不是百多年前的時代了麽?
白延鼎也有自己的神器,眼見三條龜船相向而來,逼近到了兩裏的範圍,他抱著胳膊道:“亮法寶!”
對面領頭的龜船上,少了一條胳膊的朝鮮水師都統制使李泰參拔刀狂呼:“沖上去!”
時代當然不同了,看著戰船在一兩百丈外,就如紙糊一般地被炮彈撕裂,李泰參已經明白,這支艦隊,比範四海的戰船隊還要兇狠十倍。即便是自己的法寶龜船,多半也是有去無回的下場。
那就戰死在這裏吧,勇敢地走上李舜臣的前路,這樣才不枉自己李舜臣第二的美名。
而且……龜船終究是神器,說不定還能靠它制造出奇跡,贏得這場海戰的勝利呢。
“將軍……我們會贏的!”
部下淚流滿面地應和著,李泰參忽然想起了之前聯合日本叛徒,擊敗範四海船隊的勝利。朝鮮的命運,好像就是因那場勝利而開始轉變的,那真是場勝不起的勝利啊。
嘶嘶的異物破空聲響起,數條水柱猛然在靠近船身的海面炸起,接著蓬、轟兩聲連響,左側一側龜船的厚厚龜背像是薄木一般,炸裂出一個口子,焰火自龜背兩側噴出,再掀了小半龜背。這條龜船如真正的烏龜一般,被殘忍地一刀削掉小半片背甲,露出血淋淋而雜亂不堪的內裏。
不過十來息時間,再一波轟擊破空而來,緩慢而碩大的龜船不斷噴發出碎木雜物加人體,原本在船體兩側有力而急促劃動著的船槳也淩亂起來,一支支地不斷消失。
李泰參真像是瘋了,座舟的船身不斷顫抖著,水手的淒厲慘呼不絕於耳,他還在哈哈大笑。
“這是什麽……這一定是天降之物!”
也許是李泰參接受不了現實,也許是他已經徹底覺悟,反正他沒被這猛烈的炮火嚇住,依舊驅策著部下,直楞楞朝前沖鋒。
“我就不信了,新的三寸炮都打不廢你!”
白延鼎老神在在,沒有發出戰艦機動避讓的指令,正式定型的十二年式三寸炮可不是吃素的,每門七千兩的價錢,也讓蕭老大吐光了老血。
三寸炮爆裂彈高達七成的發火率,在龜船身上炸開一團團烈焰,不多時,左右兩艘龜船已被打得漂在半路上,而中間的一艘,卻因李泰參的瘋狂驅策,官兵鼓起了決死之心,朝著海河號沖來,眼見已近到了半裏之地。
“撞……撞沈英夷!”
此刻立在龜船船頭的李泰參,真如一尊獨臂戰神。
咚咚咚……
周圍的尋常戰船大半已被驅散,四艘巡洋艦並肩而立,船頭各兩門三寸炮,同時瞄準了那艘破爛得幾乎只剩一半的龜船,然後同時開炮轟擊。
水柱,焰火,瞬間淹沒了這艘龜船,李泰參啊啊大叫著,似乎仙佛都要讓路。
噗的一聲,一枚炮彈砸進他身側不遠處破爛龜背的縫隙,就這麽卡住了。
“朝鮮……永不亡……”
似乎意識到了什麽,李泰參在這瞬間冷靜了,還用獨臂順了順胡須。
轟……
因工藝精度依舊不太理想而晚炸的炮彈,裂作十數塊碎片,頃刻間,一片切掉了李泰參的半邊頭蓋骨,一片割走他的獨臂,數片幾乎同時紮入後背,將脊骨斬成幾截,最大的一片掠頸而過,將頸椎和氣管截斷。
接著焰火順著沖擊波而來,將剛剛飆射出的血水蒸發,再把碎裂的人體高高拋上天空,散作漫天禮花。
聖道十二年七月二十三日下午,李泰參所部朝鮮水師,全軍覆沒,正準備渡海直入朝鮮的年羹堯部被迫轉走平安西道,李光佐、左未生和已到黃海道的錫保部倉皇退守平壤府。
黃埔無涯宮肆草堂,李肆對一個華發老者道:“真遺憾,這一國,本該放禮花來迎接你的。”
老者正是範四海,他苦笑道:“草民捅了大簍子,蒙皇上遮護,才能保住這條老命。”
範四海在朝鮮販運鴉片的“罪行”被東院某股人馬揭得一清二楚,終於惹了眾怒,以致各家報紙都大呼不殺範四海不足以平民憤。福建財團也遭遇巨大的輿論壓力,不得不逼迫福華公司跟範四海劃清界限,以便輕身上陣,在西洋賺取鴉片暴利。
意識到自己行事破了底線,範四海只能認命,卻不想皇帝出手遮護了他,但這遮護,說實話,當初他還很有些猶豫是不是該接受。
封賞“東洲伯”民爵,表彰為國爭利,開朝鮮國門之功。皇帝這處理,居然沒讓國人不滿,原因是,皇帝同時頒發給他“東州公司”特許狀,讓他攜帶家眷族人去東洲拓荒。
東洲……就是洋人所說的美洲,去一趟三個月,回來六個月,這是流遣三萬裏啊。
國人怒氣消了,範四海是來辭行的,他馬上要滾蛋了,永遠離開神州。
“那是一個新的天地,朕相信,只有你這樣的人,才能在那裏開創出不世之業。”
李肆真誠地鼓勵著,範四海品了片刻,釋然地笑了,接著笑容轉為得意。
沒錯,範四海,就喜歡挑戰……
【第十四卷終】
第十五卷 七彩繽紛競,高歌淺吟迷 第783章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這是座六面拼起來的怪異城池,每面寬三十丈,六棱各有角樓伸出城外。墻高兩丈五尺,角樓高四丈。城中建有六棱塔,面寬十丈,高八丈。城池外繞壕溝,深兩丈,寬三丈。以華夏規制而論,這還算不上城池,只是一座軍寨,在安西都督府編制中名為“居延堡”。
天光初亮,晨曦未顯,曹沾自堡中六棱塔裙樓出來,西北九月的清晨已有三分寒意,他縮了縮脖子,再蹬蹬高筒馬靴,吐出口霧氣,徹底驅散了睡意。整理好紅衣,正正軍帽,確認腰間的短銃、軍刀、水壺都已經掛好了,擡腿朝前方角樓走去。
一隊紅衣自曹沾身前小跑而過,扛著上了刺刀的長槍,喊著一二一的口號。隊伍末尾的士官扛著一面鮮紅大旗,旗上金黃太極雙身團龍赫然醒目。
“還是比不過升旗隊……”
曹沾喪氣地想著,他還以為自己是白班起床最早的一個。
“曹校尉!”
角樓階梯處的夜班衛兵扶槍行禮,曹沾舉臂還禮,然後舉起巡城令牌。身為禁衛第六師八十三營的營署行軍參謀,巡視城防是每天的例行工作。
當曹沾登上角樓,憑欄眺望時,起床號響了,接著號聲又跟鼓點一同,將那金龍旗送上旗桿。
軍務在身,曹沾不必同其他官兵一樣,向金龍旗註目行禮。他朝北望去,一望無垠的戈壁將視線延展到天際,西北和東北方的粼粼波光如一雙羽翼,托起了北面的荒野。
“什麽時候才能繼續向北呢?”
曹沾犯著例常的嘀咕,也辦著例常的軍務。有沒有可疑敵情,哨兵是否在崗盡職,備用物資是否齊備完好,角樓上的火炮有沒有問題,乃至城墻和角樓的墻體是否有沒標註的新裂痕。身為行軍參謀,他的工作可不輕松。可要升為負責軍令傳遞、制定作戰計劃乃至協助作戰指揮的典軍參謀,兩年行軍參謀的資歷是鐵門檻,曹沾離這門檻還有半年。
轉到了南面角樓,視野裏的景色跟北面迥然不同,草木繁盛,正染著一層秋後的豐茂之色,層層鋪展開。寬闊的河流掠過軍堡東岸,向北匯入湖泊,如果無視北面的荒原戈壁,還以為這裏是中原膏腴之地。
自己所立之處,可是漢時華夏邊塞啊。那粼粼波光,就是古時的弱水,今時的居延海。漢家兒郎曾在此屯墾開邊,不僅建有城池,還修了名為居延塞的長城。
即便已在居延堡值守兩月,每當曹沾想到這座軍堡的位置時,心中的微顫依舊難以抑制。
居延堡,南倚居延海而立,幾乎就在漢時的殄北候官城舊址上重建。漢時李陵就是由此出塞,北擊匈奴,因力盡矢絕,在此城十多裏遠處被匈奴重重圍困,被俘降敵。
如今英華安西大軍也已北進到此處,可此堡卻不是北進的終點,相反,這僅僅只是起點。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曹沾情緒飽滿,王維的邊塞詩就在心頭激蕩。
有心賦詩一首附先賢風采,讚漢家之風,正琢磨韻調時,另一人來到了身後,打著哈欠道:“南乙角樓底墻開裂有些利害,如果遭四斤以上火炮轟擊,怕要垮出口子。水泥終究不如石頭,如果能像內地造樓那般用上鐵骨就好了。”
曹沾接話道:“不就圖個快麽,大半年就在這裏造起一城,要用磚石可來不及。至於鐵骨麽,一斤鐵骨運到這裏,估計能在內地買百斤鐵骨了。”
來人是營署另一位行軍參謀代去病,二十出頭,眉清目秀,比曹沾更有書生氣。這名字是入西北後改的,安西軍裏這兩年流行改名熱,某廣某驃騎某安西某去病的人名一抓一大把。
代去病值的是夜班,就等著曹沾來交接,他嘟噥道:“這可不是小事,得讓楊指揮多註意下,別當蒙古人沒火炮。”
曹沾不太在意:“城中有二十斤炮,倒不怕蒙古人拖火炮轟城。指揮也該不會為此事上心,他正忙著跟師署打擂臺要冬衣呢,咱們寫在營報裏就好。”
代去病沒怎麽堅持,這也是水泥造墻必有的缺點,內地有鐵骨作底,能保證堅固度,可這裏沒那條件,只能以木為骨。他嘆道:“桂閻王也正為這事跟軍署打擂臺,軍署怕又在跟都督府扯皮。古有刀筆吏,今有胭脂衣,那幫書生在兩千裏外的蘭州快活,怎知翰海以北,十月就要結冰。”
所謂胭脂衣,說的是軍中掌管補給的那幫人,即便同為紅衣,可擅長的是撥算盤,錙銖必較,被前線官兵視如婦人,以“胭脂衣”代稱。
曹沾道:“龍襄在肅州,都督府的總轉運署卻在蘭州,隔得太遠,也難以照料周全。”
的確,安西軍戰線拉得太遠了,從蘭州到肅州,再由肅州向西到瓜州,向北到居延,兩條線路都各有兩千多裏,各師、軍以及都督府和轉運署等作戰部隊、指揮和後勤機構的運轉都很麻煩。
這是安西軍上下的慣常感嘆了,代去病聳聳肩膀,就要回營房睡覺,邊走還邊說:“還不是龍驤定的策?就不知道我們跟蒙古人,到底誰先被拖死。蒙古人也真沈得住氣,兩年多了,都還沒湊出大軍來跟咱們決戰,咱們的紅衣都要洗成桃色了……”
“龍驤”說的是張漢皖,是他建言在西北穩步推進,以壓促變,這一策在安西大軍基層中頗有爭議。皇帝允了張漢皖的謀劃,修路建城,在北庭這一路,靠邵馬、東灣、居延三座軍堡段段向北,一直頂到了烏蘇雅裏臺的腰腹處。
在這樣的作戰方針下,除了龍騎兵和青海和碩特蒙古騎兵外,安西大軍各部與其說是軍隊,不如說是護路的軍戶。
原本此策大家也都能接受,這麽築壘推進,就是赤果果地壓迫漠北蒙古諸部的生存空間。每修好一段路,每搭起一座軍堡,勒在漠北蒙古脖子上的繩索就要緊一寸。兔子都要反抗,更何況是人。
西北之戰的核心是什麽?讓蒙古人聚起所有力量,跟紅衣正面對決。因此只要逼迫蒙古人出兵奪堡斷路,勝利就唾手可得。如果蒙古人退縮逃避,那也好,把道路和堡壘一直修到北海去。
此策一推行,土爾扈特、和碩特蒙古(阿拉善厄魯特旗)和烏蘇雅裏臺三音諾顏部是直接“受害者”。之前英華也試探過政治解決問題,可諸部不願效仿青海和碩特部,歸服英華新政,因此只有一個打字,差別只在早打和晚打。
可即便形勢如此嚴峻,各部依舊未能達成協議,在準噶爾的牽制,以及龍騎軍和青海和碩特蒙古的襲擾下,漠北蒙古始終沒能拉出一支團結的大軍。即便是安西大軍近於賭博般地進占居延海,不惜工本地建起居延堡時,漠北蒙古人依舊沒什麽動靜,這讓安西大軍基層官兵非常郁悶。
兩年多啊,兩年多了,安西大軍就枯守在不斷北進的道路邊和軍堡裏,沒打過一場大戰。現在的態勢就如代去病所說那般,安西大軍為維持這條北路,不僅耗費大半軍費,還把最精銳的兩個師用來護路和守堡。蒙古諸部也因這條堡壘線而坐如針氈,龍騎軍和青海和碩特部以這條線為倚靠,不斷蠶食部眾,雙方幾乎就是在對耗。安西大軍耗的是錢糧和時間,而蒙古人耗的是血肉和耐心。
曹沾還想湊點俏皮話,淒厲的軍號在北面吹響,居延堡先是詭異地沈寂了片刻,接著就轟然沸騰了。就如曹沾和代去病一樣,急急朝北面城墻角樓跑去,體內的血液都在汩汩翻滾。
飛奔到北面角樓上,正見陸軍禁衛八十三營指揮使,外郎將楊繼遠舉著望遠鏡,一邊觀察一邊嘿嘿發笑。
“蒙古人來了……”
聖道十四年九月十七日,西北戰雲翻滾,自半空向下俯瞰,東北兩面煙塵翻滾,如風暴般卷向英華實際控制國土的最北點,居延堡。
“蒙古人前鋒大約三千,已到三十裏外!”
“俘虜交代,來犯之敵超過四萬,為和碩特部、土爾扈特部、三音諾顏部和紮薩克圖汗等部聯軍。”
“軍中有不少四輪重炮車,千斤以上舊炮的數目大略是三十到五十位不等。”
哨騎回城報訊,不管是兵力還是火炮,數字都讓剛剛趕到的曹沾心頭發顫,四萬人!三五十門炮!
兵民都算,居延堡不過兩千之眾,雖有四門二十斤重炮,但火炮總數不超過二十門。
角樓上,其他人的臉色也都變了,跟楊繼遠一樣,喘起大氣來。
喘了好一陣,就聽眾人轟然大笑出聲,這是暢快至極的笑聲,曹沾也在笑,他心頭發顫的另一面就在於此。
等了兩年啊,可泥馬的等到蒙古人了!
兵力是一比二十,火炮是一比二,力量對比如此懸殊,大家卻渾不在意,就為一件事而興奮。蒙古人這是傾巢而出了!在此擊敗他們,漠北砥定!而他們八十三營,將搶到這樁不世之功!
“飛馬急報東灣堡桂閻王!以那家夥的德行,肯定會建議張帥把咱們當作釘子,吸聚蒙古大軍!所以……援軍多半會來得很晚,但一來就是安西所有能出戰的師營。”
楊繼遠向部下呼喝著,毫不忌憚地揭露上司要將他們當作犧牲品的事實。可這一點已是禁衛第六師的常識,師統制桂真就是這麽一尊閻王,為了勝利,敵軍和部下的命都一視同仁。
“守住居延堡,此戰必勝!”
營署幾乎所有軍官都已到場,楊繼遠的動員簡單而直接。
“死戰!死戰!”
軍官們高聲呼應,士兵們也隨同響應,整個居延堡頓時被一層昂揚而喜慶的戰意裹住。
“先要調齊援軍,再千裏跋涉而來,至少得兩個月吧,好像不是件簡單的事呢。”
曹沾一邊高呼著,一邊這麽盤算。
從肅州(酒泉)到居延,路程一千裏出頭,多是戈壁,還有額濟納河貫穿,算不上難走。可一路荒蕪人煙,草木貧瘠,大軍行進要多攜輜重糧草,速度慢得多。如果安西都督張漢皖心志夠堅,信任居延堡,該會盡可能多地匯聚兵力,不急於馳援。兩個月都是樂觀估計,甚至得作好堅守三個月的準備。
三個月,會不會死在這裏呢?明年就要行冠禮了,行了冠禮就能娶表妹,真要死了,那可是舍不得啊。
十數裏遠處,蒙古人先鋒揚起的沙塵已經清晰可見,戰鬥即將打響,曹沾忽然緊張起來,腦子裏蕩起這樣的念頭。
可連典軍參謀都沒升到,僅僅一個辦雜事的行軍參謀,就這樣去娶表妹,不管她看不看得起,我自己都看不起自己。
戰友們匆忙而不雜亂地備戰,呼喝聲也此起彼伏,軍禮監的號手鼓手們開始試音,樁樁瑣碎小節匯聚而起,讓居延堡有如一張正分分加力,寸寸拉開的硬弓。這感覺如焰火一般,灼燒著曹沾的胸腔,他握起了拳頭,雜念消失,就剩一股心氣。
死戰!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每條子母艦載四百兵,搭八條小船,三個波次就能把所有兵和四門四斤炮送上岸。最多兩個時辰,仁川岸上就有齊裝滿員的兩個營,加上艦炮的掩護,就算有兩萬敵軍阻擊,也能輕松當面打垮。”
韓再興已換乘小船上岸指揮,鄭永對留在戰艦上指揮補給運送的副帥張應這麽介紹著。
“海軍這幾年沒造戰艦,就造這種運兵船了?”
張應對這種運兵船讚嘆不已,就靠這種船的高效率,登陸仁川才從紙面計劃變成現實。
眼下是聖道十二年七月底,六月時,接報錫保所部“聯軍”入朝,同時年羹堯也在調度兵馬,準備渡海參戰,韓國崇道皇帝有些發慌,韓再興和張應兩帥也認為,繼續這麽由北向南平推劃不來,畢竟“韓軍”還不堪大用。
於是登陸仁川的計劃就浮上水面,但根據之前羅五桂所掌握的仁川水文來看,這個計劃很難實現。
由海到陸,即便還不是機械化時代,要運的只是兵丁、火炮、槍彈和糧草,事情也沒那麽簡單。仁川海道狹窄,潮汐落差大,行船靠岸的窗口時間短。要成建制地送上大軍,需要花費很長時間。
只是送兩個營的先頭部隊上岸就要至少一整天,而守軍因前次福華公司船隊登陸的經驗已有所準備,這種上岸速度,難以及時形成戰力,驅逐可能多達兩萬的守軍。
仁川就在朝鮮的腰眼上,離漢城不過六十裏地。從仁川上岸,直逼漢城,這是剛出爐的參謀都能給出的必選方案。但鑒於陸軍上岸的速度,以及仁川覆雜的水文,韓再興的方案最初還被不少部下暗中置疑,乃至懷疑韓再興這員宿將的能力。
羅五桂的仁川水文資料解決了第二個顧慮,而第一個顧慮,則由海軍的運兵船和登陸方案打消了。
鄭永道:“蕭老大說了,咱們海軍不僅要管海上,所有艦炮能轟到的範圍,也都歸我們管。現在海面上沒什麽威脅,海軍的另一樁工作,就是在最快的時間裏,用最直接的路線,把盡可能多的兵和輜重由海送上陸地。”
他的話語裏還含著發自肺腑的期待:“香港船廠還在琢磨宋代的子母船,想讓小船直接從大船的肚子裏吐出來呢。”
張應欣慰地點頭,這下他總算能在朝鮮拿到戰功了。他這個皇帝的老班底,蕭勝的老兄弟,一直在軍中默默無聞,跟康熙和雍正的歷次南北大戰,都沒能獨當一面,大多時候還坐守腹地。
這次他終於撈到了出戰的機會,皇帝允了他,也是看在他更長於交際,因此派他為副手,負責協調志願軍和韓人的關系。
韓再興比他“從龍”晚得多,跟皇帝的關系也遠得多,說張應心中沒有疙瘩,那是虛偽。但入朝一大堆事,乃至整個志願軍的成敗都押在了主帥身上,習慣了敲邊鼓的張應也暗自慶幸。
四斤炮的清亮嗓音在岸上吼了起來,接著是雨點般的排槍聲,想著韓再興此刻已在前線,張應就道,這種身先士卒的勇氣,自己是怎麽也聚不起的。
灘頭上,韓再興的勇氣,隨著麾下官兵的槍炮聲一分分繼續提升,而遠處朝鮮人潰敗的身影,更讓他心中大石落定。
仁川登陸並非一帆風順,今天已是第三次嘗試,前兩次都因風浪太大而取消,今天的登陸也付出了不少代價,兩條海鯉艦急於轟擊岸上守軍,靠得太近而擱淺,一艘運兵船因偏離海道而觸礁。
這倒不是最關鍵的,韓再行最揪心的還是能不能在灘頭站穩。因為水文覆雜,只能靠海鯉艦的小炮支援登陸。而朝鮮人在岸上布置了上萬軍隊,其中至少有三千火槍兵和十多門大炮,小號火炮更不計其數。
還好,麾下的第一波突擊隊全是日本兵,就跟打了雞血似的,硬頂著炮火,沖垮了朝鮮人的灘頭防線,為後續人馬上岸奪得了陣地。
此時前方遠處還隱約飄揚著“鴨子給給”的呼號聲,朝鮮人的勇氣說不定還是被這呼號給奪走的。
計算著人馬上岸集結的速度,再看看後方朝鮮主力的動向,答案在韓再興胸腔中歡快地打著滾,代價不會再明顯上升了。沒錯,他沒懷疑過失敗,而只是希望死傷能盡可能少。到目前為止,己方損失似乎還沒超過兩位數。
三個小時後,三千人馬全上了岸,而對面原本該有兩萬朝鮮兵,露面的只有一萬,此時已經盡數崩潰。在仁川沿海十裏的範圍內。留下了三百多具屍體,以及近兩千俘虜。
這僅僅只是先頭部隊,還有船隊載著五千人和大批輜重在後方等待登陸戰的成功。韓再興當天最費力氣的工作,就是訓誡因輕易獲勝而有躁狂跡象的日本兵。這個薩摩營在勃泥殺土人殺得手順,到了朝鮮,下意識地就要拿朝鮮戰俘開刀,十多個薩摩兵因違軍令而剖腹,腦袋高掛在轅門,終於讓整營冷靜下來。
志願軍踏足仁川的第二日,也就是七月二十三日,還未天亮,原本祥和寧靜的漢城沸騰了,倭寇自海上而來,兩萬大軍轉瞬灰飛煙滅的消息傳到了漢城,當然,兇悍而殘暴的敵軍已到漢城西面三十裏、二十裏、十裏乃至城門外的謠言,也跟著真實軍情,一並煮熟了漢城。
“北、北……北退!”
慕華館裏,左未生驚得話都說不利索了,滿腦子就轉著“怎麽可能”、“怎麽會”、“怎麽敢”的駭異。大軍由海上陸不稀奇,可之前範四海就已經上演過一次,漢城也為之而亂,為此李光佐特地遣了親信大將和精銳大軍去守著,結果別說守住海岸,連一天都沒拖住敵軍。
朝鮮人羸弱如斯,就不該指望他們……
左未生悲哀地暗道,朝鮮之路到底走不走得通,他已經開始有了動搖。
“去景德宮!帶著朝鮮王一起走!李光佐呢!?”
左未生倉促出逃,卻還想到了朝鮮傀儡王,而朝鮮的曹操李光佐,卻已不知去向。三天後,左未生才在北面開城見到了李光佐,見到左未生還帶著傀儡國王,李光佐還滿臉不豫。
“朝鮮人心已經潰亂,在下本準備自立而起,重建朝鮮帝統呢。”
李光佐一臉計劃趕不上變化的遺憾,左未生抽了口涼氣,忽然覺得,李光佐可能已經瘋了。
黃海右道正西外海,船帆相織,炮火沖天,焰光似乎點燃了海面。
海河號巡洋艦的舵臺上,白延鼎放下望遠鏡,搖頭道:“瘋了……”
羅五桂在一邊聳肩,表示讚同。
三艘怪模怪樣的大海船從正面撲了下來,又寬又胖又扁的船體,黑黢黢的船身,形若龜背的甲板,頂在龜背上的硬帆,諸多特征清晰無誤地將其身份展現出來:一百三十多年前,朝鮮得以在海上擊敗日本艦隊的神器,龜船。
三艘碩大的龜船帶著兩翼的上百條戰船,形成一股浩浩蕩蕩的船流,似乎能將前方四艘巡洋艦和十艘海鯉艦所組成的艦隊當頭壓碎。艦隊左右還有數十條朝鮮戰船在極近的距離猛烈發射著古老的弗朗機炮、大發貢乃至虎蹲炮,不死不休。
以一般戰船為誘餌,纏住英華海軍,再動用定海神針,剛造好的龜船,近戰勝敵,這就是朝鮮水師的打算。
所以白延鼎才說朝鮮人瘋了,用之前對陣範四海武裝商船的經驗,來跟英華海軍鬥?海軍的船板比商船厚一半,火炮不管是數量還是口徑,都倍於商船。誘餌船隊的淒慘遭遇,還沒提醒朝鮮人,這場海戰完全不同,已不是百多年前的時代了麽?
白延鼎也有自己的神器,眼見三條龜船相向而來,逼近到了兩裏的範圍,他抱著胳膊道:“亮法寶!”
對面領頭的龜船上,少了一條胳膊的朝鮮水師都統制使李泰參拔刀狂呼:“沖上去!”
時代當然不同了,看著戰船在一兩百丈外,就如紙糊一般地被炮彈撕裂,李泰參已經明白,這支艦隊,比範四海的戰船隊還要兇狠十倍。即便是自己的法寶龜船,多半也是有去無回的下場。
那就戰死在這裏吧,勇敢地走上李舜臣的前路,這樣才不枉自己李舜臣第二的美名。
而且……龜船終究是神器,說不定還能靠它制造出奇跡,贏得這場海戰的勝利呢。
“將軍……我們會贏的!”
部下淚流滿面地應和著,李泰參忽然想起了之前聯合日本叛徒,擊敗範四海船隊的勝利。朝鮮的命運,好像就是因那場勝利而開始轉變的,那真是場勝不起的勝利啊。
嘶嘶的異物破空聲響起,數條水柱猛然在靠近船身的海面炸起,接著蓬、轟兩聲連響,左側一側龜船的厚厚龜背像是薄木一般,炸裂出一個口子,焰火自龜背兩側噴出,再掀了小半龜背。這條龜船如真正的烏龜一般,被殘忍地一刀削掉小半片背甲,露出血淋淋而雜亂不堪的內裏。
不過十來息時間,再一波轟擊破空而來,緩慢而碩大的龜船不斷噴發出碎木雜物加人體,原本在船體兩側有力而急促劃動著的船槳也淩亂起來,一支支地不斷消失。
李泰參真像是瘋了,座舟的船身不斷顫抖著,水手的淒厲慘呼不絕於耳,他還在哈哈大笑。
“這是什麽……這一定是天降之物!”
也許是李泰參接受不了現實,也許是他已經徹底覺悟,反正他沒被這猛烈的炮火嚇住,依舊驅策著部下,直楞楞朝前沖鋒。
“我就不信了,新的三寸炮都打不廢你!”
白延鼎老神在在,沒有發出戰艦機動避讓的指令,正式定型的十二年式三寸炮可不是吃素的,每門七千兩的價錢,也讓蕭老大吐光了老血。
三寸炮爆裂彈高達七成的發火率,在龜船身上炸開一團團烈焰,不多時,左右兩艘龜船已被打得漂在半路上,而中間的一艘,卻因李泰參的瘋狂驅策,官兵鼓起了決死之心,朝著海河號沖來,眼見已近到了半裏之地。
“撞……撞沈英夷!”
此刻立在龜船船頭的李泰參,真如一尊獨臂戰神。
咚咚咚……
周圍的尋常戰船大半已被驅散,四艘巡洋艦並肩而立,船頭各兩門三寸炮,同時瞄準了那艘破爛得幾乎只剩一半的龜船,然後同時開炮轟擊。
水柱,焰火,瞬間淹沒了這艘龜船,李泰參啊啊大叫著,似乎仙佛都要讓路。
噗的一聲,一枚炮彈砸進他身側不遠處破爛龜背的縫隙,就這麽卡住了。
“朝鮮……永不亡……”
似乎意識到了什麽,李泰參在這瞬間冷靜了,還用獨臂順了順胡須。
轟……
因工藝精度依舊不太理想而晚炸的炮彈,裂作十數塊碎片,頃刻間,一片切掉了李泰參的半邊頭蓋骨,一片割走他的獨臂,數片幾乎同時紮入後背,將脊骨斬成幾截,最大的一片掠頸而過,將頸椎和氣管截斷。
接著焰火順著沖擊波而來,將剛剛飆射出的血水蒸發,再把碎裂的人體高高拋上天空,散作漫天禮花。
聖道十二年七月二十三日下午,李泰參所部朝鮮水師,全軍覆沒,正準備渡海直入朝鮮的年羹堯部被迫轉走平安西道,李光佐、左未生和已到黃海道的錫保部倉皇退守平壤府。
黃埔無涯宮肆草堂,李肆對一個華發老者道:“真遺憾,這一國,本該放禮花來迎接你的。”
老者正是範四海,他苦笑道:“草民捅了大簍子,蒙皇上遮護,才能保住這條老命。”
範四海在朝鮮販運鴉片的“罪行”被東院某股人馬揭得一清二楚,終於惹了眾怒,以致各家報紙都大呼不殺範四海不足以平民憤。福建財團也遭遇巨大的輿論壓力,不得不逼迫福華公司跟範四海劃清界限,以便輕身上陣,在西洋賺取鴉片暴利。
意識到自己行事破了底線,範四海只能認命,卻不想皇帝出手遮護了他,但這遮護,說實話,當初他還很有些猶豫是不是該接受。
封賞“東洲伯”民爵,表彰為國爭利,開朝鮮國門之功。皇帝這處理,居然沒讓國人不滿,原因是,皇帝同時頒發給他“東州公司”特許狀,讓他攜帶家眷族人去東洲拓荒。
東洲……就是洋人所說的美洲,去一趟三個月,回來六個月,這是流遣三萬裏啊。
國人怒氣消了,範四海是來辭行的,他馬上要滾蛋了,永遠離開神州。
“那是一個新的天地,朕相信,只有你這樣的人,才能在那裏開創出不世之業。”
李肆真誠地鼓勵著,範四海品了片刻,釋然地笑了,接著笑容轉為得意。
沒錯,範四海,就喜歡挑戰……
【第十四卷終】
第十五卷 七彩繽紛競,高歌淺吟迷 第783章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這是座六面拼起來的怪異城池,每面寬三十丈,六棱各有角樓伸出城外。墻高兩丈五尺,角樓高四丈。城中建有六棱塔,面寬十丈,高八丈。城池外繞壕溝,深兩丈,寬三丈。以華夏規制而論,這還算不上城池,只是一座軍寨,在安西都督府編制中名為“居延堡”。
天光初亮,晨曦未顯,曹沾自堡中六棱塔裙樓出來,西北九月的清晨已有三分寒意,他縮了縮脖子,再蹬蹬高筒馬靴,吐出口霧氣,徹底驅散了睡意。整理好紅衣,正正軍帽,確認腰間的短銃、軍刀、水壺都已經掛好了,擡腿朝前方角樓走去。
一隊紅衣自曹沾身前小跑而過,扛著上了刺刀的長槍,喊著一二一的口號。隊伍末尾的士官扛著一面鮮紅大旗,旗上金黃太極雙身團龍赫然醒目。
“還是比不過升旗隊……”
曹沾喪氣地想著,他還以為自己是白班起床最早的一個。
“曹校尉!”
角樓階梯處的夜班衛兵扶槍行禮,曹沾舉臂還禮,然後舉起巡城令牌。身為禁衛第六師八十三營的營署行軍參謀,巡視城防是每天的例行工作。
當曹沾登上角樓,憑欄眺望時,起床號響了,接著號聲又跟鼓點一同,將那金龍旗送上旗桿。
軍務在身,曹沾不必同其他官兵一樣,向金龍旗註目行禮。他朝北望去,一望無垠的戈壁將視線延展到天際,西北和東北方的粼粼波光如一雙羽翼,托起了北面的荒野。
“什麽時候才能繼續向北呢?”
曹沾犯著例常的嘀咕,也辦著例常的軍務。有沒有可疑敵情,哨兵是否在崗盡職,備用物資是否齊備完好,角樓上的火炮有沒有問題,乃至城墻和角樓的墻體是否有沒標註的新裂痕。身為行軍參謀,他的工作可不輕松。可要升為負責軍令傳遞、制定作戰計劃乃至協助作戰指揮的典軍參謀,兩年行軍參謀的資歷是鐵門檻,曹沾離這門檻還有半年。
轉到了南面角樓,視野裏的景色跟北面迥然不同,草木繁盛,正染著一層秋後的豐茂之色,層層鋪展開。寬闊的河流掠過軍堡東岸,向北匯入湖泊,如果無視北面的荒原戈壁,還以為這裏是中原膏腴之地。
自己所立之處,可是漢時華夏邊塞啊。那粼粼波光,就是古時的弱水,今時的居延海。漢家兒郎曾在此屯墾開邊,不僅建有城池,還修了名為居延塞的長城。
即便已在居延堡值守兩月,每當曹沾想到這座軍堡的位置時,心中的微顫依舊難以抑制。
居延堡,南倚居延海而立,幾乎就在漢時的殄北候官城舊址上重建。漢時李陵就是由此出塞,北擊匈奴,因力盡矢絕,在此城十多裏遠處被匈奴重重圍困,被俘降敵。
如今英華安西大軍也已北進到此處,可此堡卻不是北進的終點,相反,這僅僅只是起點。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曹沾情緒飽滿,王維的邊塞詩就在心頭激蕩。
有心賦詩一首附先賢風采,讚漢家之風,正琢磨韻調時,另一人來到了身後,打著哈欠道:“南乙角樓底墻開裂有些利害,如果遭四斤以上火炮轟擊,怕要垮出口子。水泥終究不如石頭,如果能像內地造樓那般用上鐵骨就好了。”
曹沾接話道:“不就圖個快麽,大半年就在這裏造起一城,要用磚石可來不及。至於鐵骨麽,一斤鐵骨運到這裏,估計能在內地買百斤鐵骨了。”
來人是營署另一位行軍參謀代去病,二十出頭,眉清目秀,比曹沾更有書生氣。這名字是入西北後改的,安西軍裏這兩年流行改名熱,某廣某驃騎某安西某去病的人名一抓一大把。
代去病值的是夜班,就等著曹沾來交接,他嘟噥道:“這可不是小事,得讓楊指揮多註意下,別當蒙古人沒火炮。”
曹沾不太在意:“城中有二十斤炮,倒不怕蒙古人拖火炮轟城。指揮也該不會為此事上心,他正忙著跟師署打擂臺要冬衣呢,咱們寫在營報裏就好。”
代去病沒怎麽堅持,這也是水泥造墻必有的缺點,內地有鐵骨作底,能保證堅固度,可這裏沒那條件,只能以木為骨。他嘆道:“桂閻王也正為這事跟軍署打擂臺,軍署怕又在跟都督府扯皮。古有刀筆吏,今有胭脂衣,那幫書生在兩千裏外的蘭州快活,怎知翰海以北,十月就要結冰。”
所謂胭脂衣,說的是軍中掌管補給的那幫人,即便同為紅衣,可擅長的是撥算盤,錙銖必較,被前線官兵視如婦人,以“胭脂衣”代稱。
曹沾道:“龍襄在肅州,都督府的總轉運署卻在蘭州,隔得太遠,也難以照料周全。”
的確,安西軍戰線拉得太遠了,從蘭州到肅州,再由肅州向西到瓜州,向北到居延,兩條線路都各有兩千多裏,各師、軍以及都督府和轉運署等作戰部隊、指揮和後勤機構的運轉都很麻煩。
這是安西軍上下的慣常感嘆了,代去病聳聳肩膀,就要回營房睡覺,邊走還邊說:“還不是龍驤定的策?就不知道我們跟蒙古人,到底誰先被拖死。蒙古人也真沈得住氣,兩年多了,都還沒湊出大軍來跟咱們決戰,咱們的紅衣都要洗成桃色了……”
“龍驤”說的是張漢皖,是他建言在西北穩步推進,以壓促變,這一策在安西大軍基層中頗有爭議。皇帝允了張漢皖的謀劃,修路建城,在北庭這一路,靠邵馬、東灣、居延三座軍堡段段向北,一直頂到了烏蘇雅裏臺的腰腹處。
在這樣的作戰方針下,除了龍騎兵和青海和碩特蒙古騎兵外,安西大軍各部與其說是軍隊,不如說是護路的軍戶。
原本此策大家也都能接受,這麽築壘推進,就是赤果果地壓迫漠北蒙古諸部的生存空間。每修好一段路,每搭起一座軍堡,勒在漠北蒙古脖子上的繩索就要緊一寸。兔子都要反抗,更何況是人。
西北之戰的核心是什麽?讓蒙古人聚起所有力量,跟紅衣正面對決。因此只要逼迫蒙古人出兵奪堡斷路,勝利就唾手可得。如果蒙古人退縮逃避,那也好,把道路和堡壘一直修到北海去。
此策一推行,土爾扈特、和碩特蒙古(阿拉善厄魯特旗)和烏蘇雅裏臺三音諾顏部是直接“受害者”。之前英華也試探過政治解決問題,可諸部不願效仿青海和碩特部,歸服英華新政,因此只有一個打字,差別只在早打和晚打。
可即便形勢如此嚴峻,各部依舊未能達成協議,在準噶爾的牽制,以及龍騎軍和青海和碩特蒙古的襲擾下,漠北蒙古始終沒能拉出一支團結的大軍。即便是安西大軍近於賭博般地進占居延海,不惜工本地建起居延堡時,漠北蒙古人依舊沒什麽動靜,這讓安西大軍基層官兵非常郁悶。
兩年多啊,兩年多了,安西大軍就枯守在不斷北進的道路邊和軍堡裏,沒打過一場大戰。現在的態勢就如代去病所說那般,安西大軍為維持這條北路,不僅耗費大半軍費,還把最精銳的兩個師用來護路和守堡。蒙古諸部也因這條堡壘線而坐如針氈,龍騎軍和青海和碩特部以這條線為倚靠,不斷蠶食部眾,雙方幾乎就是在對耗。安西大軍耗的是錢糧和時間,而蒙古人耗的是血肉和耐心。
曹沾還想湊點俏皮話,淒厲的軍號在北面吹響,居延堡先是詭異地沈寂了片刻,接著就轟然沸騰了。就如曹沾和代去病一樣,急急朝北面城墻角樓跑去,體內的血液都在汩汩翻滾。
飛奔到北面角樓上,正見陸軍禁衛八十三營指揮使,外郎將楊繼遠舉著望遠鏡,一邊觀察一邊嘿嘿發笑。
“蒙古人來了……”
聖道十四年九月十七日,西北戰雲翻滾,自半空向下俯瞰,東北兩面煙塵翻滾,如風暴般卷向英華實際控制國土的最北點,居延堡。
“蒙古人前鋒大約三千,已到三十裏外!”
“俘虜交代,來犯之敵超過四萬,為和碩特部、土爾扈特部、三音諾顏部和紮薩克圖汗等部聯軍。”
“軍中有不少四輪重炮車,千斤以上舊炮的數目大略是三十到五十位不等。”
哨騎回城報訊,不管是兵力還是火炮,數字都讓剛剛趕到的曹沾心頭發顫,四萬人!三五十門炮!
兵民都算,居延堡不過兩千之眾,雖有四門二十斤重炮,但火炮總數不超過二十門。
角樓上,其他人的臉色也都變了,跟楊繼遠一樣,喘起大氣來。
喘了好一陣,就聽眾人轟然大笑出聲,這是暢快至極的笑聲,曹沾也在笑,他心頭發顫的另一面就在於此。
等了兩年啊,可泥馬的等到蒙古人了!
兵力是一比二十,火炮是一比二,力量對比如此懸殊,大家卻渾不在意,就為一件事而興奮。蒙古人這是傾巢而出了!在此擊敗他們,漠北砥定!而他們八十三營,將搶到這樁不世之功!
“飛馬急報東灣堡桂閻王!以那家夥的德行,肯定會建議張帥把咱們當作釘子,吸聚蒙古大軍!所以……援軍多半會來得很晚,但一來就是安西所有能出戰的師營。”
楊繼遠向部下呼喝著,毫不忌憚地揭露上司要將他們當作犧牲品的事實。可這一點已是禁衛第六師的常識,師統制桂真就是這麽一尊閻王,為了勝利,敵軍和部下的命都一視同仁。
“守住居延堡,此戰必勝!”
營署幾乎所有軍官都已到場,楊繼遠的動員簡單而直接。
“死戰!死戰!”
軍官們高聲呼應,士兵們也隨同響應,整個居延堡頓時被一層昂揚而喜慶的戰意裹住。
“先要調齊援軍,再千裏跋涉而來,至少得兩個月吧,好像不是件簡單的事呢。”
曹沾一邊高呼著,一邊這麽盤算。
從肅州(酒泉)到居延,路程一千裏出頭,多是戈壁,還有額濟納河貫穿,算不上難走。可一路荒蕪人煙,草木貧瘠,大軍行進要多攜輜重糧草,速度慢得多。如果安西都督張漢皖心志夠堅,信任居延堡,該會盡可能多地匯聚兵力,不急於馳援。兩個月都是樂觀估計,甚至得作好堅守三個月的準備。
三個月,會不會死在這裏呢?明年就要行冠禮了,行了冠禮就能娶表妹,真要死了,那可是舍不得啊。
十數裏遠處,蒙古人先鋒揚起的沙塵已經清晰可見,戰鬥即將打響,曹沾忽然緊張起來,腦子裏蕩起這樣的念頭。
可連典軍參謀都沒升到,僅僅一個辦雜事的行軍參謀,就這樣去娶表妹,不管她看不看得起,我自己都看不起自己。
戰友們匆忙而不雜亂地備戰,呼喝聲也此起彼伏,軍禮監的號手鼓手們開始試音,樁樁瑣碎小節匯聚而起,讓居延堡有如一張正分分加力,寸寸拉開的硬弓。這感覺如焰火一般,灼燒著曹沾的胸腔,他握起了拳頭,雜念消失,就剩一股心氣。
死戰!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