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南北杯盞換,歧路頭不回 第458章 前路通往何處
關燈
小
中
大
日沈月轉,地上的血跡漸漸幹涸,兩日後,莫家莊外,或綠或紅一群官員聚在了事發地,外圈一層藍衣衛軍,一層灰衣巡警將大群圍觀者隔開。
“聖道元年六月二十二日,曲江縣莫山鄉莫家莊,佃農作亂,襲毆地主鐘上位,主首人持火器傷人,佃農死三傷七,鐘家所雇游手死一傷四……”
鄭燮用硬筆在本子上急急而就,此時他已升翰林院從五品檢討,官服換作了紅袍。之所以人在韶州,是被任命為韶州觀風使,協助府縣主官行政,算是外放地方官的實習。他們這些翰林也要散館,但跟明清不同,散館後連知縣一職都得不到,會視興趣和能力,分發到府縣下各實務部門。
鄭燮跟大多數以前只埋首聖賢書的翰林一樣,一時還沒確定方向,只能跟著主官辦事,同時向都察院和通政司提交事務報告。而他是恩科狀元,待遇不錯,分派到今上龍興之地的韶州府,跟在韶州知府程桂玨身邊。
程桂玨是雲貴安撫使程映德的族弟,以謹行勤勉著稱,自陽江知縣轉任韶州後,協調各縣事務,已頗有官聲,此刻正負手聽著曲江知縣的匯報。
曲江知縣道:“主首人鄧小田,在此行兇殺人後,裹挾二十多名佃戶南逃。在十裏外偷襲巡鋪,打傷六名巡警,奪走火槍兩支,腰刀六柄,之後再無形跡……”
程桂玨道:“本府已行文韶州衛軍,將此夥賊匪列為巡察重點。翁源、英德、南雄三縣巡警也已緊急設卡緝查。你縣要務,是盯緊這夥賊匪的親友,防著他們再興波瀾。”
“此外,你縣要將此事來龍去脈,細細告於各鄉鎮區主簿、巡檢和法正,只述事實,不可定論,不可臆測,以免宵小之輩煽動人心,借機生事。那些報紙快手,也得盯牢,他們要訪隨他們訪,但訪了誰都得記好了,備著日後禦史彈劾時對質。”
接著程桂玨嘆氣:“這些都還是小事,關鍵是此事根底,你得下力查清了。”
曲江知縣滿頭是汗,惶恐不已,這話說到了他心底深處。本朝大興聖治氣象,可在皇帝龍興之地,卻跳出來一夥亂民,那肯定不是皇帝的錯,是地方官的錯。身為知縣,協調一縣各方和諧相濟是基本職責,所以只要出了這事,他就得擔責。但到底擔多少,就得看此事的性質。
程桂玨說話很快,鄭燮凝神靜氣,運筆如飛,勉強將他的決斷記了下來,聽到最後一句話,鄭燮心中一動,插嘴道:“府尊,此事容鄭燮一同探查。”
他是觀風使,有此權力,程桂玨點頭,曲江知縣也忐忑不安地向鄭燮行禮。有觀風使在,都察院的禦史也難在他處置此事的首尾上彈劾,可這也意味著,查出什麽跟自己有關聯的地方,他也難以遮掩。
莫家莊裏,鐘上位家中,事主鐘上位一臉冤屈。
鐘上位真覺得自己冤屈,就他而言,人生已是風雨坎坷。數年前在英德落難,妻兒皆亡。拋掉英德家產,跑到廣州當寓公,卻不想同鄉的窮苦小子李肆竟然翻身而起,成了廣東之主。
他跟李肆有嫌怨,也有故交,想著李肆該不會跟他這號小人物計較,就沒朝其他地方跑,而是安心倒騰起了生鐵生意。靠著門路熟悉,幾年下來,竟然又積攢出了幾萬兩銀子的家產。
此時在廣州單純作來往生意,空間已經被那些聯合起來,以公司席卷產銷兩頭的豪商壓榨一空,鐘上位有心回英德,可英德一地早被滿朝權貴把持,昔日鄉巴佬們個個雞犬升天,非他鐘上位所能插足。只好轉到曲江,買地置產。
鐘上位不僅熟悉生鐵生意,當年更是以田地起家,其間諸多門道,即便是新朝立起,細了法網,他也心中有數。不過半年,就置下了十來頃田,還以白契握住了十多頃田。新朝雖然強調不在官府過契,田畝買賣就不認可保障,錢糧也不會認民間自定的白契。但不少民人對此沒有認識,依舊照著過往,直接以白契來往。
借著這個空子,他不僅壓榨著不少民人賣了田地,還將錢糧壓在他們頭上,而且還是分完田租之後再算錢糧,這般生意做下來,銀子雖然不如工商來得快猛,卻是穩穩當當,省力省心。
鐘上位不覺得自己有錯,第一,他沒有違法,這般路子,都是刻意籠絡了當地法正,得他明確釋法後才行的,要怪就只怪那些民人,總怕跟官府打交道,不願過契,官府自然也不會在這事上幫著他們民人說話。
第二呢,不是他一個人在這麽搞,不少外省人,以及從廣州等地退出來的商人,也都開始這般經營田地。對他們來說,工商再旺,總是虛的,不購田置產,那還能叫人麽?而要購田置產,現在新朝錢糧分田銀和物銀,梳理得極細。不是自己種,總是難以謀到厚利,那麽想辦法把這田物稅轉給佃戶就是理所當然了。
即便是轉了田物稅,地價這麽高,田租上再壓壓那些佃戶也是合情合理嘛,反正他們以前沒得田耕就沒得飯吃,現在田地這麽貴,更是沒有活路,再吃些虧,只要能活下去,大多還是要低頭的。
跟眾多將銀子轉投到田產上的外省人和商人一樣,鐘上位覺得自己比康熙朝時奉公守法得太多。卻沒想到,還是有佃戶跳出來鬧事了。新朝跟康熙朝比,皮面上抹得光鮮,律法也確實寬減了很多,但法網更密。不用他鐘上位活動,那鄧小田聚眾鬧事,已是死路一條,更不用說他還襲擊官差,這可是韶州府今年來少有的大亂。
所以當那位年輕的觀風使老爺,跟著知縣老爺一同問訊鐘上位時,覺得自己這個受害者還被審問,鐘上位滿心冤屈。
“小人哪裏是哄騙!?他們賣田給小人,小人要他們去官府過契,他們死活不願!白契上寫著稅錢他們自理,我收他們六分租,這租子是高了點,但也是他們自願嘛,又不是小人強逼。”
“年初賣的地,到年中地價漲了三成,他們覺得賣虧了,又來找價。契上分明都寫了,即便要找價,也是越年再找的,這些人就是刁民!”
“為什麽不讓讓?讓了他們,小人其他地讓不讓?其他地都讓了,小人不是虧了麽?小人買這地,難道是為供養他們?地價這般高,小人總得想著自己的本錢吧?”
鐘上位姿態謙卑,可滿口商道,鄭燮和曲江知縣都沒話說。本朝工商立國,講的就是信和理,就這兩字上說,鐘上位確實沒做錯什麽。
深查下去,勾結鄉裏巡檢,威脅那幫佃戶,收租時在斤兩上作假,還四處行賄,謀求鄉裏公局局董,這些小動作是免不了的,也算不上什麽大罪,但凡心性狹冷的地主都是這樣。
跟著曲江知縣查了幾日,鄧小田事件的起因也基本厘清了,鄭燮就回了韶州府城,向程桂玨匯報。
“曲江知縣在此事上有督察地方不嚴之過,也只是小節,鐘上位雖有貪吝之行,在田契上哄騙無知小民,但法理上卻難以懲處他。所以整件事情的性質,就是鄧小田因事殺人,蠱惑作亂。”
程桂玨很利索地下了論斷,當然,這只是他向法司遞交的匯報,此案由法司直管的曲江縣通判管轄,而此時鄧小田還沒抓捕到案,會怎麽宣判還不清楚,程桂玨只是判定此案跟官府作為有多大關系。
鄭燮很難接受這個結果:“此事官府無錯,鐘上位這地主也無錯,只有鄧小田等佃戶有錯。就殺人之罪而定,這確無爭議。但根底不是鐘上位貪吝,才逼得鄧小田憤起的嗎?”
程桂玨嘆氣:“鐘上位雖然貪吝,可於法無罪,要說誰真正逼迫了鄧小田憤起……”
鄭燮心頭沈重:“那就是外省人和商人推高的地價。”
程桂玨搖頭,遞給鄭燮一份報紙:“真正要擔責的,是咱們官府,是……今上。”
鄭燮看著手裏的《正氣》,版首一行大字赫然醒目:《工商食國》
不僅標題,內容都依稀熟悉,恰似一兩年前,人心大論戰時的舊文翻了出來。唯一不同的是,這篇文章是以事實說話,廣東地價比康熙年間普遍高了三四倍,而糧價卻跌了兩三成。逼得廣東農人紛紛轉種其他作物,由此負擔的田物稅也增加了不少。很多農人不谙新物種法,紛紛賠虧。還有一些作物,比如甘蔗,又因產量過大,蔗價暴跌,也虧賠無數。
“廣東一省,破家農人累以巨萬,雖拋田產得銀,卻坐吃山空,無謀生之技。外省及本省工商攜銀山而入,不止地價爆漲,百物皆漲。朝廷還頒礦令,更引得巨資買山置野,毀田停耕。此時種種,我輩讀書人早有所見,早有所言,奈何朝廷誓言工商,不論農稼,事到如今,此國去處,又將是何般面目!?”
雖覺此文有些誇大,經了鄧小田一事,鄭燮讀來,也覺不是全無道理,心中更是煩亂。是啊,早就說過,興工商有百害,今上之前能多聽一言,行事謹慎一些,多收束工商,也不至於出現眼前這般亂象。
程桂玨道:“文人言總有誇大,現今失田之人,還是有太多去處。工商不論,周邊各省,乃至南洋,都有鼓勵移家置產的舉措。朝廷如今有錢,府縣也有錢,都在大興土木,百物價漲,也跟這些大事有關。”
鄭燮憂慮地道:“終究是一番動蕩,怕的是原本伏於暗處之勢趁亂而起。”
他嘴裏沒說,心中卻道,這《正氣》,還有那專門揭官員底子的《正道》都是之前所謂的“聖儒黨”,現在朝野統稱為“儒黨”,現在又趁勢在鼓吹抑工商興農,當然背後就是尊儒。而之前的“三賢黨”,現在占據朝堂一半勢力的“賢黨”,會不會趁亂向今上要權柄?白城學院一派,外加今上以《三論》而行於朝野,已成一學的“道黨”,由今上親掌,又會如何反擊,這三黨在此形勢下的爭鬥,還不知會劇烈到何等地步?
程桂玨見他發楞,搖頭道:“此時已非彼時,就看這《正氣》,也不是在說恢覆舊治,而是在向朝廷呼籲重視這般亂象,這時勢已難回頭。”
鄭燮道:“就如此文所說一般,大家最怕的,是不知前方通往何處。”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聖道元年六月二十二日,曲江縣莫山鄉莫家莊,佃農作亂,襲毆地主鐘上位,主首人持火器傷人,佃農死三傷七,鐘家所雇游手死一傷四……”
鄭燮用硬筆在本子上急急而就,此時他已升翰林院從五品檢討,官服換作了紅袍。之所以人在韶州,是被任命為韶州觀風使,協助府縣主官行政,算是外放地方官的實習。他們這些翰林也要散館,但跟明清不同,散館後連知縣一職都得不到,會視興趣和能力,分發到府縣下各實務部門。
鄭燮跟大多數以前只埋首聖賢書的翰林一樣,一時還沒確定方向,只能跟著主官辦事,同時向都察院和通政司提交事務報告。而他是恩科狀元,待遇不錯,分派到今上龍興之地的韶州府,跟在韶州知府程桂玨身邊。
程桂玨是雲貴安撫使程映德的族弟,以謹行勤勉著稱,自陽江知縣轉任韶州後,協調各縣事務,已頗有官聲,此刻正負手聽著曲江知縣的匯報。
曲江知縣道:“主首人鄧小田,在此行兇殺人後,裹挾二十多名佃戶南逃。在十裏外偷襲巡鋪,打傷六名巡警,奪走火槍兩支,腰刀六柄,之後再無形跡……”
程桂玨道:“本府已行文韶州衛軍,將此夥賊匪列為巡察重點。翁源、英德、南雄三縣巡警也已緊急設卡緝查。你縣要務,是盯緊這夥賊匪的親友,防著他們再興波瀾。”
“此外,你縣要將此事來龍去脈,細細告於各鄉鎮區主簿、巡檢和法正,只述事實,不可定論,不可臆測,以免宵小之輩煽動人心,借機生事。那些報紙快手,也得盯牢,他們要訪隨他們訪,但訪了誰都得記好了,備著日後禦史彈劾時對質。”
接著程桂玨嘆氣:“這些都還是小事,關鍵是此事根底,你得下力查清了。”
曲江知縣滿頭是汗,惶恐不已,這話說到了他心底深處。本朝大興聖治氣象,可在皇帝龍興之地,卻跳出來一夥亂民,那肯定不是皇帝的錯,是地方官的錯。身為知縣,協調一縣各方和諧相濟是基本職責,所以只要出了這事,他就得擔責。但到底擔多少,就得看此事的性質。
程桂玨說話很快,鄭燮凝神靜氣,運筆如飛,勉強將他的決斷記了下來,聽到最後一句話,鄭燮心中一動,插嘴道:“府尊,此事容鄭燮一同探查。”
他是觀風使,有此權力,程桂玨點頭,曲江知縣也忐忑不安地向鄭燮行禮。有觀風使在,都察院的禦史也難在他處置此事的首尾上彈劾,可這也意味著,查出什麽跟自己有關聯的地方,他也難以遮掩。
莫家莊裏,鐘上位家中,事主鐘上位一臉冤屈。
鐘上位真覺得自己冤屈,就他而言,人生已是風雨坎坷。數年前在英德落難,妻兒皆亡。拋掉英德家產,跑到廣州當寓公,卻不想同鄉的窮苦小子李肆竟然翻身而起,成了廣東之主。
他跟李肆有嫌怨,也有故交,想著李肆該不會跟他這號小人物計較,就沒朝其他地方跑,而是安心倒騰起了生鐵生意。靠著門路熟悉,幾年下來,竟然又積攢出了幾萬兩銀子的家產。
此時在廣州單純作來往生意,空間已經被那些聯合起來,以公司席卷產銷兩頭的豪商壓榨一空,鐘上位有心回英德,可英德一地早被滿朝權貴把持,昔日鄉巴佬們個個雞犬升天,非他鐘上位所能插足。只好轉到曲江,買地置產。
鐘上位不僅熟悉生鐵生意,當年更是以田地起家,其間諸多門道,即便是新朝立起,細了法網,他也心中有數。不過半年,就置下了十來頃田,還以白契握住了十多頃田。新朝雖然強調不在官府過契,田畝買賣就不認可保障,錢糧也不會認民間自定的白契。但不少民人對此沒有認識,依舊照著過往,直接以白契來往。
借著這個空子,他不僅壓榨著不少民人賣了田地,還將錢糧壓在他們頭上,而且還是分完田租之後再算錢糧,這般生意做下來,銀子雖然不如工商來得快猛,卻是穩穩當當,省力省心。
鐘上位不覺得自己有錯,第一,他沒有違法,這般路子,都是刻意籠絡了當地法正,得他明確釋法後才行的,要怪就只怪那些民人,總怕跟官府打交道,不願過契,官府自然也不會在這事上幫著他們民人說話。
第二呢,不是他一個人在這麽搞,不少外省人,以及從廣州等地退出來的商人,也都開始這般經營田地。對他們來說,工商再旺,總是虛的,不購田置產,那還能叫人麽?而要購田置產,現在新朝錢糧分田銀和物銀,梳理得極細。不是自己種,總是難以謀到厚利,那麽想辦法把這田物稅轉給佃戶就是理所當然了。
即便是轉了田物稅,地價這麽高,田租上再壓壓那些佃戶也是合情合理嘛,反正他們以前沒得田耕就沒得飯吃,現在田地這麽貴,更是沒有活路,再吃些虧,只要能活下去,大多還是要低頭的。
跟眾多將銀子轉投到田產上的外省人和商人一樣,鐘上位覺得自己比康熙朝時奉公守法得太多。卻沒想到,還是有佃戶跳出來鬧事了。新朝跟康熙朝比,皮面上抹得光鮮,律法也確實寬減了很多,但法網更密。不用他鐘上位活動,那鄧小田聚眾鬧事,已是死路一條,更不用說他還襲擊官差,這可是韶州府今年來少有的大亂。
所以當那位年輕的觀風使老爺,跟著知縣老爺一同問訊鐘上位時,覺得自己這個受害者還被審問,鐘上位滿心冤屈。
“小人哪裏是哄騙!?他們賣田給小人,小人要他們去官府過契,他們死活不願!白契上寫著稅錢他們自理,我收他們六分租,這租子是高了點,但也是他們自願嘛,又不是小人強逼。”
“年初賣的地,到年中地價漲了三成,他們覺得賣虧了,又來找價。契上分明都寫了,即便要找價,也是越年再找的,這些人就是刁民!”
“為什麽不讓讓?讓了他們,小人其他地讓不讓?其他地都讓了,小人不是虧了麽?小人買這地,難道是為供養他們?地價這般高,小人總得想著自己的本錢吧?”
鐘上位姿態謙卑,可滿口商道,鄭燮和曲江知縣都沒話說。本朝工商立國,講的就是信和理,就這兩字上說,鐘上位確實沒做錯什麽。
深查下去,勾結鄉裏巡檢,威脅那幫佃戶,收租時在斤兩上作假,還四處行賄,謀求鄉裏公局局董,這些小動作是免不了的,也算不上什麽大罪,但凡心性狹冷的地主都是這樣。
跟著曲江知縣查了幾日,鄧小田事件的起因也基本厘清了,鄭燮就回了韶州府城,向程桂玨匯報。
“曲江知縣在此事上有督察地方不嚴之過,也只是小節,鐘上位雖有貪吝之行,在田契上哄騙無知小民,但法理上卻難以懲處他。所以整件事情的性質,就是鄧小田因事殺人,蠱惑作亂。”
程桂玨很利索地下了論斷,當然,這只是他向法司遞交的匯報,此案由法司直管的曲江縣通判管轄,而此時鄧小田還沒抓捕到案,會怎麽宣判還不清楚,程桂玨只是判定此案跟官府作為有多大關系。
鄭燮很難接受這個結果:“此事官府無錯,鐘上位這地主也無錯,只有鄧小田等佃戶有錯。就殺人之罪而定,這確無爭議。但根底不是鐘上位貪吝,才逼得鄧小田憤起的嗎?”
程桂玨嘆氣:“鐘上位雖然貪吝,可於法無罪,要說誰真正逼迫了鄧小田憤起……”
鄭燮心頭沈重:“那就是外省人和商人推高的地價。”
程桂玨搖頭,遞給鄭燮一份報紙:“真正要擔責的,是咱們官府,是……今上。”
鄭燮看著手裏的《正氣》,版首一行大字赫然醒目:《工商食國》
不僅標題,內容都依稀熟悉,恰似一兩年前,人心大論戰時的舊文翻了出來。唯一不同的是,這篇文章是以事實說話,廣東地價比康熙年間普遍高了三四倍,而糧價卻跌了兩三成。逼得廣東農人紛紛轉種其他作物,由此負擔的田物稅也增加了不少。很多農人不谙新物種法,紛紛賠虧。還有一些作物,比如甘蔗,又因產量過大,蔗價暴跌,也虧賠無數。
“廣東一省,破家農人累以巨萬,雖拋田產得銀,卻坐吃山空,無謀生之技。外省及本省工商攜銀山而入,不止地價爆漲,百物皆漲。朝廷還頒礦令,更引得巨資買山置野,毀田停耕。此時種種,我輩讀書人早有所見,早有所言,奈何朝廷誓言工商,不論農稼,事到如今,此國去處,又將是何般面目!?”
雖覺此文有些誇大,經了鄧小田一事,鄭燮讀來,也覺不是全無道理,心中更是煩亂。是啊,早就說過,興工商有百害,今上之前能多聽一言,行事謹慎一些,多收束工商,也不至於出現眼前這般亂象。
程桂玨道:“文人言總有誇大,現今失田之人,還是有太多去處。工商不論,周邊各省,乃至南洋,都有鼓勵移家置產的舉措。朝廷如今有錢,府縣也有錢,都在大興土木,百物價漲,也跟這些大事有關。”
鄭燮憂慮地道:“終究是一番動蕩,怕的是原本伏於暗處之勢趁亂而起。”
他嘴裏沒說,心中卻道,這《正氣》,還有那專門揭官員底子的《正道》都是之前所謂的“聖儒黨”,現在朝野統稱為“儒黨”,現在又趁勢在鼓吹抑工商興農,當然背後就是尊儒。而之前的“三賢黨”,現在占據朝堂一半勢力的“賢黨”,會不會趁亂向今上要權柄?白城學院一派,外加今上以《三論》而行於朝野,已成一學的“道黨”,由今上親掌,又會如何反擊,這三黨在此形勢下的爭鬥,還不知會劇烈到何等地步?
程桂玨見他發楞,搖頭道:“此時已非彼時,就看這《正氣》,也不是在說恢覆舊治,而是在向朝廷呼籲重視這般亂象,這時勢已難回頭。”
鄭燮道:“就如此文所說一般,大家最怕的,是不知前方通往何處。”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