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展翅的雄鷹
關燈
小
中
大
“這個,真的不會有事嗎?”
看著碼頭旁停泊的這架船身型水上飛機,弗洛倫絲猶豫了,盡管半個小時之前她還爭著要當雄鷹航空的第一批乘客。
“我在德國經常看到飛機,不過坐飛機倒是頭一次!”
弗洛倫絲的“競爭者”,此時一身騎裝打扮的艾德尼婭,在HS-2L巡邏飛船那簡陋的身軀面前,心裏也打起了鼓。
張海諾微微一笑,女孩子就是女孩子,有時候為了一點小事互不相讓,等到真正上陣的時候,卻又“原形畢露”了。
“別擔心,這是我們最好的飛行員,他曾服役於的德國頂級的戰鬥機中隊,還打下過兩架敵機,載人飛行對他來說簡直就是小菜一碟!”
坐在駕駛位置的弗雷德,聽到來自張海諾的褒揚,非常紳士的朝兩位女士揮揮手。為了準備今天的飛行,他開始把自己的胡子刮得幹幹凈凈,並且換上了一身整齊的飛行服,讓張海諾背後偷笑的是,弗洛倫絲和艾德尼婭也換上了她們自以為最合適的衣物:弗洛倫絲遮陽帽、夾克、長褲加登山靴,艾德尼婭一身標準騎手裝,一雙修長美腿在緊身褲和長筒靴的修飾下可沒少吸引男士們的目光。
騎手裝是否有利於提高飛行安全張海諾不得而知,但他建議弗洛倫絲不要把那頂遮陽帽帶上飛機,如果她不想在空中失去它的話。
見女士們還準備謙讓,張海諾當仁不讓的邁進弗雷德身後的座艙裏。這種水上飛機共有5個標準座位,觀察手位於最前方,用於軍事巡邏時還會在這個位置上加裝機槍,駕駛員和副駕駛位置在發動機下方,所謂的副駕駛平時基本不參與飛機的操控,而在駕駛員後面則是投彈手座艙——作為民用飛機使用時,這裏既可以載人,也可以載物,而張海諾剛剛坐進的就是這個座艙,它在正常情況下可以容納兩個人。
一分鐘之後,當弗洛倫絲和艾德尼婭先後擠進這個座艙時,張海諾忽然有些後悔自己為什麽不坐到弗雷德旁邊去,但是現在想要改變註意已經晚了,因為兩位女士一坐進來就一左一右緊緊抓住他的手臂。哪邊更用力?張海諾覺得兩邊都很用力,尤其是在飛機剛開始啟動的時候。
在旁人極度羨慕的目光中,這架由寇蒂斯公司制造的所謂巡邏飛船在水面滑行了一段距離之後平緩的升入空中。剛一開始,飛機只在距離海面二三十米的地方飛行,張海諾晃晃兩位女士,示意她們可以睜開眼睛往下看了。
海面因為反射著陽光,從這個角度上看就像是一條大魚細小的鱗片一般,一些以捕食魚類為生的海鳥正在比飛機更低的海面上飛行,看起來就像魚鱗上的白色點綴物。盡管心懷對新事物的恐懼,雙手仍舊緊緊抓牢張海諾的臂膀,仿佛一松手就會掉下去似的,兩位女士還是勇敢的打開眼睛並從一個全新的視角觀察這個世界。三臺發動機的聲音噪音很大,張海諾非常費力的聽到了兩位女士的聲音,她們不約而同的在說:“好美啊!”
飛機不斷攀升,對著海面看還不明顯,當弗雷德將飛機掉了個頭朝陸地方向飛去的時候,女士們不禁驚訝起來,那地面上的人與景,竟像是自己腳下的玩具一般。
半個小時之後,兩位女士踏出座艙時,當初的忐忑和緊張已經被一種截然不同的興奮所取代,從這一天開始,她們成了雄鷹航空的常客,而長期搭乘“霸王機”的代價,就是在公司制作宣傳畫和宣傳照時免費擔當模特——在這個廣告還不到發達的年代,她們的倩影無疑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接下來,為了開辟薩爾瓦多-卡拉韋拉斯-維多利亞-裏約熱內盧航線,張海諾和奧托分頭行動,在上述三地的港口分別建立售票處和修理配件倉庫,並利用報刊、傳單等行事進行廣告宣傳,初期還邀請了部分市民進行免費體驗飛行。到了1920年11月11日,也即是德國戰敗兩周年紀念日,這條航線正式開始營運。
在20年代初期,航空業在歐洲和美國正逐漸興起,不過在南美洲,這一行業還沒有真正開展起來,人們對於這種新興的運輸工具持較為謹慎的態度。在試運營階段,雖然有不少大膽的年輕人參加了雄鷹航空的飛行體驗,但是等到正式營運開始之後,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人們只是通過這條航線托運小宗物件,盡管有人純粹是為了體驗一把飛機癮而購票搭乘,但這只是極少數。
聖誕節之後,卡特·丹納曼親自到船廠來接自己的寶貝女兒,趁著這個機會,張海諾領著他在廠區轉了一圈,雖然目前只有兩座2000噸級的幹船塢完工並開始建造貨輪,但這個造船廠規模之大、設施之多還是讓這位雪茄大亨的兒子感嘆不已——他預言施奈德造船廠在不久的將來就會成為巴西第一大造船廠,因為和裏約熱內盧和維多利亞的那些船廠相比,這裏充滿了欣欣向榮的氣息和無盡的活力。
為了感謝張海諾聖誕節期間對自己女兒的照顧,丹納曼送給他兩箱極品小雪茄——這種箱子雖然比文具盒大不了多少,但精致的做工叫人一看便知其檔次之高。張海諾熱情的邀請卡特在自己的辦公室裏喝咖啡,一邊聊起丹納曼在歐洲的市場。卡特告訴他,目前丹納曼在戰前的主要市場是美國和西歐諸國,戰爭中德國嚴酷的無限制潛艇戰讓他們在歐洲的貿易瀕於停止,最近兩年海上運輸雖然恢覆了,但是戰爭後的蕭條讓歐洲的雪茄市場仍未能恢覆到戰前水平。
之前每次返回歐洲,張海諾都會自掏腰包給塞肯道夫帶些巴西貨,這丹納曼雪茄就是其中之一。張海諾無意經營雪茄貿易,但是高檔雪茄在歐洲上流社會還是很受歡迎的,因此他試著詢問了一下批量購買這種極品雪茄的可能,卡特爽快的答應他以低於巴西本地市場價一成的價格敞開供應——不過張海諾並不貪心,一次也就買那麽一兩百箱。
不僅是雪茄,通過卡特·丹納曼的關系,張海諾還為雄鷹航空爭取到了一筆為期1年、總價8000美元的廣告訂單,雖然撒傳單、拉橫幅的形式在弗雷德這種專業戰鬥機飛行員眼中有點傻,但在如今這個時代卻仍具有一定的市場。在丹納曼之後,不斷有巴西當地的企業家找上們要求雄鷹航空為他們做類似的廣告宣傳,這幾乎成了雄鷹航空最初一段時間的主營業務。
4個月下來,雄鷹航空公司讓人驚訝的保持了零事故率,張海諾他們以此為賣點大張旗鼓的進行了一番宣傳,並不定期在這些城市舉辦飛行表演——隨著時間的推移,學會飛行的艇員越來越多,其中一些人也逐漸表現出他們在飛行方面的才能。
根據弗雷德的評價,張海諾將他們列為A、B、C三等並記錄在冊,A等有9人,他們完全具備駕駛戰鬥機的潛力;B等11人,這些人擁有良好的飛行能力,可以勝任普通軍用飛機的駕駛,努力之後也有機會轉入戰鬥機飛行;C等7人,這些人暫且還不適合單飛,方向感有待提高。
漸漸的,開始有商人在購買人身保險之後搭乘他們的飛機前往目的地,到了1921年6、7月間,只要天氣不至於太過惡劣,基本上每天都會有人從上述四個城市購票搭乘他們的飛機,以致於比較繁忙的時候,張海諾他們還會在定期航班的基礎上加飛一到兩個班次。
雄鷹航空的營運情況逐漸好轉之後,張海諾帶著奧托去了一趟美國,通過巴爾巴斯那位神似拿破侖的女婿從寇蒂斯飛機公司增購了4架HS-2L巡邏飛船、4架Jenny和4架全新的NC型飛船,這種使用三臺發動機的大型水上飛機曾創紀錄的搭載過51名乘客,改進後的這種飛機則擁有22個相對舒適的座位,它完全稱得上是20年代的大型客機。在得到這批飛機並熟悉其性能之後,雄鷹航空公司又開辟了薩爾瓦多-累西腓-福塔萊薩-聖路易斯這條北方航線,並派出以弗雷德為首的表演飛行隊在巴西東部沿海各個城市進行巡回表演,雄鷹航空的名氣在巴西日益擴大。
直到1921年9月19日,一架HS-2L巡邏飛船在裏約熱內盧附近因機械故障失事,造成1人死亡、3人受傷的慘劇,這一階段的航空熱潮才總算告一段落。如此不幸雖然給雄鷹航空帶來了官司和一筆不菲的賠償,但並不能阻止張海諾他們在航空領域繼續前進的步伐。在寇蒂斯公司派出的技術人員幫助下,他們對現有飛機進行了一次全面檢修,更換了一些磨損相對嚴重的部件,並在這些技術人員的建議下升級了部分飛機的發動機。
兩個月後,航空公司重新開業,並與巴西當地的一家保險公司聯合推出了一系列新的人身財產保險,讓他們感到欣喜的是,雖然這時的航空客運趕不上之前最熱的那段光景,但仍有許多人搭乘他們的飛機或是通過他們的航線空運物資。
到了1922年初的時候,雄鷹航空終於得到了巴西政府郵政部門的親睞,以較為低廉的價格承擔他們在東部沿海7個主要城市的輕郵件運送工作——在這之前,政府所有的郵件都是通過鐵路和輪船運輸的,飛機的效率讓以前需要花費兩三天才能送達的信件短短一天就能轉到收信人手中。
1920年至1921年,20年代的第一場經濟危機襲擊美國,在這段時期,美國的金融、期貨市場受到一定的創傷,失業率攀升,農牧產品價格暴跌,利用這個空當,張海諾在巴爾巴斯的幫助下低價購入一家瀕臨破產的咖啡加工廠——紐約州的完美咖啡公司。它之前的主營業務就是從巴西進口咖啡豆然後進行粗加工,最終以罐裝咖啡豆和罐裝咖啡粒兩種產品進入紐約市場,近幾年每年平均進口各種品質的巴西咖啡豆500噸,生產各種規格的罐裝咖啡40萬罐,每年的營業額接近百萬美元,在紐約的咖啡市場上排名第4!
不過,百萬美元的銷售額並不代表這個咖啡工廠就有可觀的利潤,相反的,由於紐約的罐裝咖啡市場早已成熟,各個廠家之間的價格競爭相對激烈,所以一罐咖啡除去咖啡豆成本、人工、折舊、廣告和稅費,賺到的利潤就只有區區幾美分,一年的利潤還不到三萬美元,也就是說營業利潤率只有百分之三,遠遠低於石油、鋼鐵等行業,甚至不如同為食品行業的煉乳罐頭企業。從經濟學的角度出發,當一銀行利率超過百分之三時,企業主會考慮將自己的錢存入銀行而不是投資到這個咖啡加工廠,因為這可能給他帶來更多的利益!
在外人眼裏,購入一個利潤率低於市場利潤甚至是負利潤的企業,除非你能夠短時間內提高它的利潤,否則你的投資就是失敗的。不過,張海諾顯然是有備而來的,在入主全美咖啡之後,他一面大發廣告聘請咖啡和食品專家,同時暫時關閉了一條罐裝咖啡生產線,閑置出來的近百名工人,願意轉行做銷售的統統派往美國東部最主要的幾個城市建立完美咖啡在當地的直銷網點,不願意轉行的,暫時每天到紐約各主要大街派發免費咖啡和做宣傳。對於新老板的這些政策,工人們雖然很不解,但是在工作和薪水都得以保留的情況下,也就沒什麽可抱怨的。
經濟危機的好處,不僅是讓張海諾可以通過較低的價格買下這家咖啡加工廠,還讓任何一個工作機會成為失業者大軍眼中的香饃饃,不到一個星期,就有超過500人前來應聘工廠提供的20個咖啡食品專家和營養師的職位,在從中挑選出經驗最豐富、技術最出色的20個之後,張海諾在工廠裏正式成立了全美研發部,由工廠原有的1名咖啡專家、1名營養師加上這些新招募的人員開始了速溶咖啡方面的攻關。
在這項技術上,難題集中在如何將咖啡豆轉變成為速溶咖啡末,並盡可能的保持咖啡原有的口感——當初雀巢咖啡花了將近8年時間,才發現最有效的辦法,是用熱氣噴射器噴射濃縮咖啡提取物,後來還有凝固幹燥法和真空包制法。
可是,張海諾對此基本上可以說是一無所知,在買下全美咖啡之後,他對新建的研究中心充滿了期待。每一次前往美國,和巴爾巴斯碰面、前往全美咖啡工廠視察工作和去華爾街股票交易市場研究最近的行情成了他三項必做的事情。每一次前往工廠,他都會召集專家們開個會,聽聽他們最近的研究成果,並憑借自己對於速溶咖啡的印象給他們一些可能有用的意見。
時間一個月一個月的過去了,專家們在鉆研方面不可謂不努力,到了1921年秋天的時候,張海諾終於從寇蒂斯公司挖來了他期盼已久的銷售強人、巴爾巴斯的女婿卡萊伯,並任命其為公司的總經理,而之前轉入銷售的員工們也在美國東部沿海的30餘座城市建立起了銷售點——這可謂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讓張海諾萬般無奈的是,他似乎低估了速溶咖啡的制造工藝,專家們研制出來的混合粉末,雖然融化時間從最初的4、5分鐘降低到2分鐘以內,並依照他的建議加入奶精、香料和糖,這樣的咖啡飲品口感有了很大的提升,可是仍達不到即泡即溶的要求,而且殘渣的問題也一直沒有得到妥善的解決。
有道是“有意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張海諾將尚不成功的咖啡粉末帶回巴西請艾爾頓和馬休品嘗,他們一邊閑聊一邊喝咖啡,到最後咖啡涼了,馬休懶得將小半杯咖啡“回爐”,一句“這東西當涼飲喝也不錯”,讓張海諾靈光一閃——速溶咖啡暫時走不通,為什麽不做液體罐裝咖啡呢?
美國1922年的夏天剛剛降臨,“喝前搖一搖,冰過更好喝”的廣告第一次出現在了曼哈頓的廣告牌上,這雖然有抄襲後世某家中國品牌的嫌疑,但是張海諾卻驚喜的發現它的確起到了奇效——在經過前兩個星期的大範圍試飲活動之後,隨即上市的1萬罐全美聽裝涼咖啡竟在短短四天之內銷售一空,而且全部是通過全美咖啡在紐約的22個銷售網點售出的!
接下來,全美咖啡工廠兩條生產線開足馬力,工人們也加班加點的勞動,即便如此,生產出來的罐裝咖啡也只能滿足紐約市場的需求,直到兩個月後,其他城市的銷售網點才逐步得到供貨。住在美國東部沿海的居民們很快發現,隨著經濟危機陰影的逐步消除,9美分一罐全美冰咖啡正迅速占領各個寫字樓和辦公室的制高點!
夏天還未結束,各個咖啡廳也陸續仿照全美咖啡的創意推出了5到10美分一杯的冰咖啡,這讓全美的銷售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但是罐裝咖啡的攜帶方便卻是這些紙杯咖啡所無法媲美的。這個時候,卡萊伯表現出了他在經營方面的天賦,他隨即在張海諾的支持下推出了第二波廣告——“全美罐裝咖啡,您野餐旅行、休閑度假時的好夥伴”。在廣告中,主要內容不是吹捧這種咖啡口感如何之好,而是列出了人們在諸如旅行、野餐、曬日光浴等閑暇時候想要喝咖啡卻又嫌麻煩的苦惱,而全美罐裝咖啡恰恰能夠解決人們的這些問題。
整整一個夏天,全美冰咖啡總共賣出了驚人的220萬罐,盡管付出了巨額的廣告費,但仍創下了近5萬美元的利潤——這不僅超過了舊全美一年的利潤總額,更重要的是讓全美這個品牌一炮而紅,它很快被紐約時報等主流報刊稱為“美國咖啡界的奇跡”!
全美咖啡的崛起,自然讓媒體和民眾對它的幕後老板十分感興趣——這個工廠百分之八十的股權屬於巴西的施奈德造船廠,百分之十五屬於紐約的古董商巴爾巴斯,還有百分之五屬於總經理卡萊伯,人們的視線自然而然的被引向了神秘的南美大陸,在兩個紐約商報記者親臨實地寫出一篇《施奈德造船廠,未來的巴西第一》的新文章之後,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巴西造船廠迅速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
隨著秋天的到來,人們對冰咖啡的熱情迅速衰減,盡管如此,在經營上頗有手段的卡萊伯在張海諾和巴爾巴斯的支持下再次將大筆美元砸向廣告市場,這一次,他們的廣告主要體現在馬口鐵罐裝咖啡便於攜帶和加熱的優勢——“開罐即飲、加熱更溫馨”,在他們的廣告中,但凡舉家出門旅行的人,都應該在野餐籃裏帶上那麽幾罐全美咖啡,只要放在熱水裏泡上一兩分鐘,或者打開罐子之後放在火堆旁,很快就能變成一杯熱烘烘的香濃咖啡。
這時,隨著經濟的覆蘇、股市的全面好轉,美國人已經漸漸擺脫了1920年經濟危機的陰影,愜意的生活正逐漸回到人們中間,這種創意恰好迎合了人們對昔日閑暇生活的向往,同時,大都市的快節奏生活讓白領們對這種即開即飲的咖啡情有獨鐘,而回收馬口鐵咖啡罐則迅速成為一種附帶產業,為下層貧民提供了一定的生活來源。
秋天的“野餐籃”,冬天的“熱在手、暖在心”,還有春天的“神秘土耳其”,張海諾不斷從腦海中搜索他那個時代最成功的廣告策略,這些初步設想經過卡萊伯的實施不斷在市場上掀起新的全美咖啡熱潮,而在產品本身,他們也在不斷的進行改進和創新,人們剛剛對巴西口味的罐裝咖啡有所膩味,擁有神秘土耳其咖啡風味的新罐裝咖啡上市了,這種口味香濃的咖啡讓其他咖啡企業仿制的罐裝咖啡黯然失色,更讓全美咖啡出名的,則是他們首創的“一提咖啡送上門”服務,即只要打電話訂購至少一提6罐全美咖啡,他們的員工就會盡快送貨上門——得益於事先鋪設的眾多營業網點,全美咖啡在這一點上的優勢更是其他咖啡企業無法比及的!
在進入1923年之後,當美國經濟的泡沫一如歷史發展的那樣出現時,張海諾開始展示自己在經濟學方面的優勢——他一面繼續擴大全美咖啡的規模和產量,為這家迅速崛起的企業上市做好準備,另一方面,他利用從巴爾巴斯那裏籌集到的20萬美元資金開始了自己的金融之旅。
華爾街的股票市場和期貨市場每天都在造就新的百萬富翁,但張海諾的目標不僅僅是百萬富翁那麽簡單,他時而見好就收,時而利用各種信息果斷買入或者賣出,到1923年春天全美咖啡閃耀登陸股票市場的時候,他手裏已經有了將近150萬美元的私人資金。緊接著,他和巴爾巴斯聯手以發行價格買下超過500萬股全美咖啡的股票,僅僅一個月之後,在強大的廣告宣傳下,一股前所未有的藍山咖啡熱潮席卷北美大陸,加上去年夏天幾乎統治罐裝咖啡市場的巴西口味冰鎮咖啡和春天時上市的土耳其口味咖啡,形成了三支強大的生力軍,在買6送1、買12送3的推銷策略下,全美咖啡的銷售量節節攀升,工廠在冬天和春天先後購入的三條生產線全力開工才能勉強滿足市場需求。
銷售上的強勢,讓全美咖啡的股票在經歷了前一段時期的平緩之後迅速飆升,等到張海諾他們在夏末拋出這支股票時,當初投入的資金竟然收到了4倍的回報!
夏季的贈品戰略,讓全美咖啡的幾個主要對手市場低迷,瞅準這個機會,張海諾和巴爾巴斯在猶太商會的支持下,透過一個不知名的小公司一連收購了美國東部最大的兩家咖啡加工廠和一家煉乳加工廠,並將它們與之前的全美咖啡加工廠並入一個全新的全美咖啡集團。到了1923年的秋天,這個實力雄厚的集團已經成為美國咖啡業首屈一指的巨頭,雖然他們的勢力範圍還僅限於美國東部地區,但是勢頭之猛已經讓其他的咖啡加工廠感到汗顏。
另外一邊,到了1923年夏天的時候,施奈德造船廠第二個萬噸級幹船塢終於完工,之前2000噸級、5000噸級貨輪的成功建造以及適時的宣傳戰讓他們在巴西造船業界獲得了空前的聲名,這些船只一部分被美國的全美咖啡買下作為運送咖啡豆之用,剩下的基本上被在巴西的德裔木材商人買走——價格實惠、質量可靠,又是“正宗德國貨”,他們顯然非常樂意從施奈德造船廠訂購貨輪。造船廠建造的第一艘萬噸級貨輪,正是由財大氣粗的德國木材商人馮·巴恩爵士出資購買,即將開工建造的第二艘,則早早被德裔礦產大亨科洛恩預定。
造船和咖啡,這是張海諾在來到美洲之處最大的兩個設想,如今它們都已走上了商業軌道,就連雄鷹這個“副產品”,如今也已經成為巴西最大的航空公司。在商業上大獲成功的同時,張海諾並未忘記自己最根本的目的。為此,他不顧旅途勞頓奔波於歐洲與美洲之間,並從1920年末開始在德國不萊梅和漢堡兩大港口城市派遣專人設立常駐機構,他們對外是巴西施奈德造船廠的銷售營業部,實際上負責打探和招募專業人員。
僅1921年1月至1923年1月的這兩年間,張海諾和這兩個常駐機構的派駐人員就通過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或是許以優厚的待遇,亦或是坑蒙拐騙,總之通過各種手段從德國聘請到了近50位一流的船舶、潛艇以及艦載武器專家,其中不乏一戰時期一些大中型造船廠的首席技術人員。德國戰後糟糕的經濟狀況也迫使許多擁有豐富經驗和熟練技術的造船、造艇和槍炮技師、工人為謀生計遠走他鄉,而巴西優惠的移民政策以及施奈德造船廠提供的優厚待遇在這段時期吸引了超過1200名造船業界的中高級技師和熟練工人,他們或是攜家帶口遷往巴西,或是只身來到遙遠的南美“淘金”。施奈德這個昔日不入流的巴西小造船廠,如今儼然成為美洲地區聚集了最多德國精英人才的企業!
在造船業界人才不斷充實的同時,張海諾在德國不斷招募那些有著一技之長的人員——飛行員和前海軍人員是最受歡迎的,到1923年初,已經有55名曾在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為德國航空部隊效力的飛行員加入雄鷹航空,而報名加入施奈德造船廠名下運輸船隊的前德國海軍人員更多,以致於張海諾不得不根據他們的簡歷分專業和等級進行安排——曾在大型水面艦艇上任職的軍官和水兵進入遠洋船運部,在小型艦艇上服役過的人員則暫時在中短途貨船上工作。
至於那些曾在德國海軍潛艇部隊服役的軍官和艇員,無疑成了最受重視的一群,他們被編入新建中的技術服務部,並按照潛艇部隊的習慣進行分組,每組30至50人,他們每天的任務就像是張海諾他們當初等待接收新潛艇時一樣,利用從U-148上拆卸下來的各種部件進行模擬操控訓練,當然,這一切都是在秘密的情況下進行的。
第三卷 走向戰爭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看著碼頭旁停泊的這架船身型水上飛機,弗洛倫絲猶豫了,盡管半個小時之前她還爭著要當雄鷹航空的第一批乘客。
“我在德國經常看到飛機,不過坐飛機倒是頭一次!”
弗洛倫絲的“競爭者”,此時一身騎裝打扮的艾德尼婭,在HS-2L巡邏飛船那簡陋的身軀面前,心裏也打起了鼓。
張海諾微微一笑,女孩子就是女孩子,有時候為了一點小事互不相讓,等到真正上陣的時候,卻又“原形畢露”了。
“別擔心,這是我們最好的飛行員,他曾服役於的德國頂級的戰鬥機中隊,還打下過兩架敵機,載人飛行對他來說簡直就是小菜一碟!”
坐在駕駛位置的弗雷德,聽到來自張海諾的褒揚,非常紳士的朝兩位女士揮揮手。為了準備今天的飛行,他開始把自己的胡子刮得幹幹凈凈,並且換上了一身整齊的飛行服,讓張海諾背後偷笑的是,弗洛倫絲和艾德尼婭也換上了她們自以為最合適的衣物:弗洛倫絲遮陽帽、夾克、長褲加登山靴,艾德尼婭一身標準騎手裝,一雙修長美腿在緊身褲和長筒靴的修飾下可沒少吸引男士們的目光。
騎手裝是否有利於提高飛行安全張海諾不得而知,但他建議弗洛倫絲不要把那頂遮陽帽帶上飛機,如果她不想在空中失去它的話。
見女士們還準備謙讓,張海諾當仁不讓的邁進弗雷德身後的座艙裏。這種水上飛機共有5個標準座位,觀察手位於最前方,用於軍事巡邏時還會在這個位置上加裝機槍,駕駛員和副駕駛位置在發動機下方,所謂的副駕駛平時基本不參與飛機的操控,而在駕駛員後面則是投彈手座艙——作為民用飛機使用時,這裏既可以載人,也可以載物,而張海諾剛剛坐進的就是這個座艙,它在正常情況下可以容納兩個人。
一分鐘之後,當弗洛倫絲和艾德尼婭先後擠進這個座艙時,張海諾忽然有些後悔自己為什麽不坐到弗雷德旁邊去,但是現在想要改變註意已經晚了,因為兩位女士一坐進來就一左一右緊緊抓住他的手臂。哪邊更用力?張海諾覺得兩邊都很用力,尤其是在飛機剛開始啟動的時候。
在旁人極度羨慕的目光中,這架由寇蒂斯公司制造的所謂巡邏飛船在水面滑行了一段距離之後平緩的升入空中。剛一開始,飛機只在距離海面二三十米的地方飛行,張海諾晃晃兩位女士,示意她們可以睜開眼睛往下看了。
海面因為反射著陽光,從這個角度上看就像是一條大魚細小的鱗片一般,一些以捕食魚類為生的海鳥正在比飛機更低的海面上飛行,看起來就像魚鱗上的白色點綴物。盡管心懷對新事物的恐懼,雙手仍舊緊緊抓牢張海諾的臂膀,仿佛一松手就會掉下去似的,兩位女士還是勇敢的打開眼睛並從一個全新的視角觀察這個世界。三臺發動機的聲音噪音很大,張海諾非常費力的聽到了兩位女士的聲音,她們不約而同的在說:“好美啊!”
飛機不斷攀升,對著海面看還不明顯,當弗雷德將飛機掉了個頭朝陸地方向飛去的時候,女士們不禁驚訝起來,那地面上的人與景,竟像是自己腳下的玩具一般。
半個小時之後,兩位女士踏出座艙時,當初的忐忑和緊張已經被一種截然不同的興奮所取代,從這一天開始,她們成了雄鷹航空的常客,而長期搭乘“霸王機”的代價,就是在公司制作宣傳畫和宣傳照時免費擔當模特——在這個廣告還不到發達的年代,她們的倩影無疑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接下來,為了開辟薩爾瓦多-卡拉韋拉斯-維多利亞-裏約熱內盧航線,張海諾和奧托分頭行動,在上述三地的港口分別建立售票處和修理配件倉庫,並利用報刊、傳單等行事進行廣告宣傳,初期還邀請了部分市民進行免費體驗飛行。到了1920年11月11日,也即是德國戰敗兩周年紀念日,這條航線正式開始營運。
在20年代初期,航空業在歐洲和美國正逐漸興起,不過在南美洲,這一行業還沒有真正開展起來,人們對於這種新興的運輸工具持較為謹慎的態度。在試運營階段,雖然有不少大膽的年輕人參加了雄鷹航空的飛行體驗,但是等到正式營運開始之後,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人們只是通過這條航線托運小宗物件,盡管有人純粹是為了體驗一把飛機癮而購票搭乘,但這只是極少數。
聖誕節之後,卡特·丹納曼親自到船廠來接自己的寶貝女兒,趁著這個機會,張海諾領著他在廠區轉了一圈,雖然目前只有兩座2000噸級的幹船塢完工並開始建造貨輪,但這個造船廠規模之大、設施之多還是讓這位雪茄大亨的兒子感嘆不已——他預言施奈德造船廠在不久的將來就會成為巴西第一大造船廠,因為和裏約熱內盧和維多利亞的那些船廠相比,這裏充滿了欣欣向榮的氣息和無盡的活力。
為了感謝張海諾聖誕節期間對自己女兒的照顧,丹納曼送給他兩箱極品小雪茄——這種箱子雖然比文具盒大不了多少,但精致的做工叫人一看便知其檔次之高。張海諾熱情的邀請卡特在自己的辦公室裏喝咖啡,一邊聊起丹納曼在歐洲的市場。卡特告訴他,目前丹納曼在戰前的主要市場是美國和西歐諸國,戰爭中德國嚴酷的無限制潛艇戰讓他們在歐洲的貿易瀕於停止,最近兩年海上運輸雖然恢覆了,但是戰爭後的蕭條讓歐洲的雪茄市場仍未能恢覆到戰前水平。
之前每次返回歐洲,張海諾都會自掏腰包給塞肯道夫帶些巴西貨,這丹納曼雪茄就是其中之一。張海諾無意經營雪茄貿易,但是高檔雪茄在歐洲上流社會還是很受歡迎的,因此他試著詢問了一下批量購買這種極品雪茄的可能,卡特爽快的答應他以低於巴西本地市場價一成的價格敞開供應——不過張海諾並不貪心,一次也就買那麽一兩百箱。
不僅是雪茄,通過卡特·丹納曼的關系,張海諾還為雄鷹航空爭取到了一筆為期1年、總價8000美元的廣告訂單,雖然撒傳單、拉橫幅的形式在弗雷德這種專業戰鬥機飛行員眼中有點傻,但在如今這個時代卻仍具有一定的市場。在丹納曼之後,不斷有巴西當地的企業家找上們要求雄鷹航空為他們做類似的廣告宣傳,這幾乎成了雄鷹航空最初一段時間的主營業務。
4個月下來,雄鷹航空公司讓人驚訝的保持了零事故率,張海諾他們以此為賣點大張旗鼓的進行了一番宣傳,並不定期在這些城市舉辦飛行表演——隨著時間的推移,學會飛行的艇員越來越多,其中一些人也逐漸表現出他們在飛行方面的才能。
根據弗雷德的評價,張海諾將他們列為A、B、C三等並記錄在冊,A等有9人,他們完全具備駕駛戰鬥機的潛力;B等11人,這些人擁有良好的飛行能力,可以勝任普通軍用飛機的駕駛,努力之後也有機會轉入戰鬥機飛行;C等7人,這些人暫且還不適合單飛,方向感有待提高。
漸漸的,開始有商人在購買人身保險之後搭乘他們的飛機前往目的地,到了1921年6、7月間,只要天氣不至於太過惡劣,基本上每天都會有人從上述四個城市購票搭乘他們的飛機,以致於比較繁忙的時候,張海諾他們還會在定期航班的基礎上加飛一到兩個班次。
雄鷹航空的營運情況逐漸好轉之後,張海諾帶著奧托去了一趟美國,通過巴爾巴斯那位神似拿破侖的女婿從寇蒂斯飛機公司增購了4架HS-2L巡邏飛船、4架Jenny和4架全新的NC型飛船,這種使用三臺發動機的大型水上飛機曾創紀錄的搭載過51名乘客,改進後的這種飛機則擁有22個相對舒適的座位,它完全稱得上是20年代的大型客機。在得到這批飛機並熟悉其性能之後,雄鷹航空公司又開辟了薩爾瓦多-累西腓-福塔萊薩-聖路易斯這條北方航線,並派出以弗雷德為首的表演飛行隊在巴西東部沿海各個城市進行巡回表演,雄鷹航空的名氣在巴西日益擴大。
直到1921年9月19日,一架HS-2L巡邏飛船在裏約熱內盧附近因機械故障失事,造成1人死亡、3人受傷的慘劇,這一階段的航空熱潮才總算告一段落。如此不幸雖然給雄鷹航空帶來了官司和一筆不菲的賠償,但並不能阻止張海諾他們在航空領域繼續前進的步伐。在寇蒂斯公司派出的技術人員幫助下,他們對現有飛機進行了一次全面檢修,更換了一些磨損相對嚴重的部件,並在這些技術人員的建議下升級了部分飛機的發動機。
兩個月後,航空公司重新開業,並與巴西當地的一家保險公司聯合推出了一系列新的人身財產保險,讓他們感到欣喜的是,雖然這時的航空客運趕不上之前最熱的那段光景,但仍有許多人搭乘他們的飛機或是通過他們的航線空運物資。
到了1922年初的時候,雄鷹航空終於得到了巴西政府郵政部門的親睞,以較為低廉的價格承擔他們在東部沿海7個主要城市的輕郵件運送工作——在這之前,政府所有的郵件都是通過鐵路和輪船運輸的,飛機的效率讓以前需要花費兩三天才能送達的信件短短一天就能轉到收信人手中。
1920年至1921年,20年代的第一場經濟危機襲擊美國,在這段時期,美國的金融、期貨市場受到一定的創傷,失業率攀升,農牧產品價格暴跌,利用這個空當,張海諾在巴爾巴斯的幫助下低價購入一家瀕臨破產的咖啡加工廠——紐約州的完美咖啡公司。它之前的主營業務就是從巴西進口咖啡豆然後進行粗加工,最終以罐裝咖啡豆和罐裝咖啡粒兩種產品進入紐約市場,近幾年每年平均進口各種品質的巴西咖啡豆500噸,生產各種規格的罐裝咖啡40萬罐,每年的營業額接近百萬美元,在紐約的咖啡市場上排名第4!
不過,百萬美元的銷售額並不代表這個咖啡工廠就有可觀的利潤,相反的,由於紐約的罐裝咖啡市場早已成熟,各個廠家之間的價格競爭相對激烈,所以一罐咖啡除去咖啡豆成本、人工、折舊、廣告和稅費,賺到的利潤就只有區區幾美分,一年的利潤還不到三萬美元,也就是說營業利潤率只有百分之三,遠遠低於石油、鋼鐵等行業,甚至不如同為食品行業的煉乳罐頭企業。從經濟學的角度出發,當一銀行利率超過百分之三時,企業主會考慮將自己的錢存入銀行而不是投資到這個咖啡加工廠,因為這可能給他帶來更多的利益!
在外人眼裏,購入一個利潤率低於市場利潤甚至是負利潤的企業,除非你能夠短時間內提高它的利潤,否則你的投資就是失敗的。不過,張海諾顯然是有備而來的,在入主全美咖啡之後,他一面大發廣告聘請咖啡和食品專家,同時暫時關閉了一條罐裝咖啡生產線,閑置出來的近百名工人,願意轉行做銷售的統統派往美國東部最主要的幾個城市建立完美咖啡在當地的直銷網點,不願意轉行的,暫時每天到紐約各主要大街派發免費咖啡和做宣傳。對於新老板的這些政策,工人們雖然很不解,但是在工作和薪水都得以保留的情況下,也就沒什麽可抱怨的。
經濟危機的好處,不僅是讓張海諾可以通過較低的價格買下這家咖啡加工廠,還讓任何一個工作機會成為失業者大軍眼中的香饃饃,不到一個星期,就有超過500人前來應聘工廠提供的20個咖啡食品專家和營養師的職位,在從中挑選出經驗最豐富、技術最出色的20個之後,張海諾在工廠裏正式成立了全美研發部,由工廠原有的1名咖啡專家、1名營養師加上這些新招募的人員開始了速溶咖啡方面的攻關。
在這項技術上,難題集中在如何將咖啡豆轉變成為速溶咖啡末,並盡可能的保持咖啡原有的口感——當初雀巢咖啡花了將近8年時間,才發現最有效的辦法,是用熱氣噴射器噴射濃縮咖啡提取物,後來還有凝固幹燥法和真空包制法。
可是,張海諾對此基本上可以說是一無所知,在買下全美咖啡之後,他對新建的研究中心充滿了期待。每一次前往美國,和巴爾巴斯碰面、前往全美咖啡工廠視察工作和去華爾街股票交易市場研究最近的行情成了他三項必做的事情。每一次前往工廠,他都會召集專家們開個會,聽聽他們最近的研究成果,並憑借自己對於速溶咖啡的印象給他們一些可能有用的意見。
時間一個月一個月的過去了,專家們在鉆研方面不可謂不努力,到了1921年秋天的時候,張海諾終於從寇蒂斯公司挖來了他期盼已久的銷售強人、巴爾巴斯的女婿卡萊伯,並任命其為公司的總經理,而之前轉入銷售的員工們也在美國東部沿海的30餘座城市建立起了銷售點——這可謂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讓張海諾萬般無奈的是,他似乎低估了速溶咖啡的制造工藝,專家們研制出來的混合粉末,雖然融化時間從最初的4、5分鐘降低到2分鐘以內,並依照他的建議加入奶精、香料和糖,這樣的咖啡飲品口感有了很大的提升,可是仍達不到即泡即溶的要求,而且殘渣的問題也一直沒有得到妥善的解決。
有道是“有意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張海諾將尚不成功的咖啡粉末帶回巴西請艾爾頓和馬休品嘗,他們一邊閑聊一邊喝咖啡,到最後咖啡涼了,馬休懶得將小半杯咖啡“回爐”,一句“這東西當涼飲喝也不錯”,讓張海諾靈光一閃——速溶咖啡暫時走不通,為什麽不做液體罐裝咖啡呢?
美國1922年的夏天剛剛降臨,“喝前搖一搖,冰過更好喝”的廣告第一次出現在了曼哈頓的廣告牌上,這雖然有抄襲後世某家中國品牌的嫌疑,但是張海諾卻驚喜的發現它的確起到了奇效——在經過前兩個星期的大範圍試飲活動之後,隨即上市的1萬罐全美聽裝涼咖啡竟在短短四天之內銷售一空,而且全部是通過全美咖啡在紐約的22個銷售網點售出的!
接下來,全美咖啡工廠兩條生產線開足馬力,工人們也加班加點的勞動,即便如此,生產出來的罐裝咖啡也只能滿足紐約市場的需求,直到兩個月後,其他城市的銷售網點才逐步得到供貨。住在美國東部沿海的居民們很快發現,隨著經濟危機陰影的逐步消除,9美分一罐全美冰咖啡正迅速占領各個寫字樓和辦公室的制高點!
夏天還未結束,各個咖啡廳也陸續仿照全美咖啡的創意推出了5到10美分一杯的冰咖啡,這讓全美的銷售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但是罐裝咖啡的攜帶方便卻是這些紙杯咖啡所無法媲美的。這個時候,卡萊伯表現出了他在經營方面的天賦,他隨即在張海諾的支持下推出了第二波廣告——“全美罐裝咖啡,您野餐旅行、休閑度假時的好夥伴”。在廣告中,主要內容不是吹捧這種咖啡口感如何之好,而是列出了人們在諸如旅行、野餐、曬日光浴等閑暇時候想要喝咖啡卻又嫌麻煩的苦惱,而全美罐裝咖啡恰恰能夠解決人們的這些問題。
整整一個夏天,全美冰咖啡總共賣出了驚人的220萬罐,盡管付出了巨額的廣告費,但仍創下了近5萬美元的利潤——這不僅超過了舊全美一年的利潤總額,更重要的是讓全美這個品牌一炮而紅,它很快被紐約時報等主流報刊稱為“美國咖啡界的奇跡”!
全美咖啡的崛起,自然讓媒體和民眾對它的幕後老板十分感興趣——這個工廠百分之八十的股權屬於巴西的施奈德造船廠,百分之十五屬於紐約的古董商巴爾巴斯,還有百分之五屬於總經理卡萊伯,人們的視線自然而然的被引向了神秘的南美大陸,在兩個紐約商報記者親臨實地寫出一篇《施奈德造船廠,未來的巴西第一》的新文章之後,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巴西造船廠迅速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
隨著秋天的到來,人們對冰咖啡的熱情迅速衰減,盡管如此,在經營上頗有手段的卡萊伯在張海諾和巴爾巴斯的支持下再次將大筆美元砸向廣告市場,這一次,他們的廣告主要體現在馬口鐵罐裝咖啡便於攜帶和加熱的優勢——“開罐即飲、加熱更溫馨”,在他們的廣告中,但凡舉家出門旅行的人,都應該在野餐籃裏帶上那麽幾罐全美咖啡,只要放在熱水裏泡上一兩分鐘,或者打開罐子之後放在火堆旁,很快就能變成一杯熱烘烘的香濃咖啡。
這時,隨著經濟的覆蘇、股市的全面好轉,美國人已經漸漸擺脫了1920年經濟危機的陰影,愜意的生活正逐漸回到人們中間,這種創意恰好迎合了人們對昔日閑暇生活的向往,同時,大都市的快節奏生活讓白領們對這種即開即飲的咖啡情有獨鐘,而回收馬口鐵咖啡罐則迅速成為一種附帶產業,為下層貧民提供了一定的生活來源。
秋天的“野餐籃”,冬天的“熱在手、暖在心”,還有春天的“神秘土耳其”,張海諾不斷從腦海中搜索他那個時代最成功的廣告策略,這些初步設想經過卡萊伯的實施不斷在市場上掀起新的全美咖啡熱潮,而在產品本身,他們也在不斷的進行改進和創新,人們剛剛對巴西口味的罐裝咖啡有所膩味,擁有神秘土耳其咖啡風味的新罐裝咖啡上市了,這種口味香濃的咖啡讓其他咖啡企業仿制的罐裝咖啡黯然失色,更讓全美咖啡出名的,則是他們首創的“一提咖啡送上門”服務,即只要打電話訂購至少一提6罐全美咖啡,他們的員工就會盡快送貨上門——得益於事先鋪設的眾多營業網點,全美咖啡在這一點上的優勢更是其他咖啡企業無法比及的!
在進入1923年之後,當美國經濟的泡沫一如歷史發展的那樣出現時,張海諾開始展示自己在經濟學方面的優勢——他一面繼續擴大全美咖啡的規模和產量,為這家迅速崛起的企業上市做好準備,另一方面,他利用從巴爾巴斯那裏籌集到的20萬美元資金開始了自己的金融之旅。
華爾街的股票市場和期貨市場每天都在造就新的百萬富翁,但張海諾的目標不僅僅是百萬富翁那麽簡單,他時而見好就收,時而利用各種信息果斷買入或者賣出,到1923年春天全美咖啡閃耀登陸股票市場的時候,他手裏已經有了將近150萬美元的私人資金。緊接著,他和巴爾巴斯聯手以發行價格買下超過500萬股全美咖啡的股票,僅僅一個月之後,在強大的廣告宣傳下,一股前所未有的藍山咖啡熱潮席卷北美大陸,加上去年夏天幾乎統治罐裝咖啡市場的巴西口味冰鎮咖啡和春天時上市的土耳其口味咖啡,形成了三支強大的生力軍,在買6送1、買12送3的推銷策略下,全美咖啡的銷售量節節攀升,工廠在冬天和春天先後購入的三條生產線全力開工才能勉強滿足市場需求。
銷售上的強勢,讓全美咖啡的股票在經歷了前一段時期的平緩之後迅速飆升,等到張海諾他們在夏末拋出這支股票時,當初投入的資金竟然收到了4倍的回報!
夏季的贈品戰略,讓全美咖啡的幾個主要對手市場低迷,瞅準這個機會,張海諾和巴爾巴斯在猶太商會的支持下,透過一個不知名的小公司一連收購了美國東部最大的兩家咖啡加工廠和一家煉乳加工廠,並將它們與之前的全美咖啡加工廠並入一個全新的全美咖啡集團。到了1923年的秋天,這個實力雄厚的集團已經成為美國咖啡業首屈一指的巨頭,雖然他們的勢力範圍還僅限於美國東部地區,但是勢頭之猛已經讓其他的咖啡加工廠感到汗顏。
另外一邊,到了1923年夏天的時候,施奈德造船廠第二個萬噸級幹船塢終於完工,之前2000噸級、5000噸級貨輪的成功建造以及適時的宣傳戰讓他們在巴西造船業界獲得了空前的聲名,這些船只一部分被美國的全美咖啡買下作為運送咖啡豆之用,剩下的基本上被在巴西的德裔木材商人買走——價格實惠、質量可靠,又是“正宗德國貨”,他們顯然非常樂意從施奈德造船廠訂購貨輪。造船廠建造的第一艘萬噸級貨輪,正是由財大氣粗的德國木材商人馮·巴恩爵士出資購買,即將開工建造的第二艘,則早早被德裔礦產大亨科洛恩預定。
造船和咖啡,這是張海諾在來到美洲之處最大的兩個設想,如今它們都已走上了商業軌道,就連雄鷹這個“副產品”,如今也已經成為巴西最大的航空公司。在商業上大獲成功的同時,張海諾並未忘記自己最根本的目的。為此,他不顧旅途勞頓奔波於歐洲與美洲之間,並從1920年末開始在德國不萊梅和漢堡兩大港口城市派遣專人設立常駐機構,他們對外是巴西施奈德造船廠的銷售營業部,實際上負責打探和招募專業人員。
僅1921年1月至1923年1月的這兩年間,張海諾和這兩個常駐機構的派駐人員就通過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或是許以優厚的待遇,亦或是坑蒙拐騙,總之通過各種手段從德國聘請到了近50位一流的船舶、潛艇以及艦載武器專家,其中不乏一戰時期一些大中型造船廠的首席技術人員。德國戰後糟糕的經濟狀況也迫使許多擁有豐富經驗和熟練技術的造船、造艇和槍炮技師、工人為謀生計遠走他鄉,而巴西優惠的移民政策以及施奈德造船廠提供的優厚待遇在這段時期吸引了超過1200名造船業界的中高級技師和熟練工人,他們或是攜家帶口遷往巴西,或是只身來到遙遠的南美“淘金”。施奈德這個昔日不入流的巴西小造船廠,如今儼然成為美洲地區聚集了最多德國精英人才的企業!
在造船業界人才不斷充實的同時,張海諾在德國不斷招募那些有著一技之長的人員——飛行員和前海軍人員是最受歡迎的,到1923年初,已經有55名曾在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為德國航空部隊效力的飛行員加入雄鷹航空,而報名加入施奈德造船廠名下運輸船隊的前德國海軍人員更多,以致於張海諾不得不根據他們的簡歷分專業和等級進行安排——曾在大型水面艦艇上任職的軍官和水兵進入遠洋船運部,在小型艦艇上服役過的人員則暫時在中短途貨船上工作。
至於那些曾在德國海軍潛艇部隊服役的軍官和艇員,無疑成了最受重視的一群,他們被編入新建中的技術服務部,並按照潛艇部隊的習慣進行分組,每組30至50人,他們每天的任務就像是張海諾他們當初等待接收新潛艇時一樣,利用從U-148上拆卸下來的各種部件進行模擬操控訓練,當然,這一切都是在秘密的情況下進行的。
第三卷 走向戰爭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