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歷史的分叉點
關燈
小
中
大
在赫森從大原則上認同了張海諾的這個計劃之後,兩人開始就一些細節進行商量和討論,接下來的兩天時間裏,他們除了吃飯、散步和睡覺之外,幾乎都呆在這個書房裏對計劃的細節進行完善。等到兩人各自返回港口之時,雖然還有些不太確定的小問題,但張海諾心裏卻已經踏實了許多。
離開芬克莊園之前,張海諾還向哈斯汀交待了有關安娜的事情,並將一封長信留給他,讓他務必在安娜來到莊園之後將這封信親手轉交給她。
趕在假期的最後一天,張海諾如期返回了威廉港,他不在的時候並沒有什麽特別的事情發生,這讓他松了一大口氣——歷史上導致德意志帝國崩潰的導火索就是基爾水兵起義,他可不想讓類似的事情破壞了他的計劃。
在接下來的一個多月時間裏,他刻意加強了和每一位艇員的交流,特別著重了解他們的家庭情況和最近的情緒、對戰爭的想法,這一方面是考慮到自己和這些年輕艇員呆在一起的時間還不長,希望籍此來拉近自己與艇員的距離、消除潛在隔閡;另一方面,他希望通過這種方式找出那些很可能不願加入自己計劃的艇員,如果確有這種人存在,那他最好在潛艇出發之前就將他們留在港口,以免在計劃開始實施後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讓張海諾感到非常欣慰的是,這些艇員雖然還比較缺乏經驗,但一個個都非常熱情,從美洲回來後士氣也相當高昂,他們無不盼望著再一次出擊大洋。對於張海諾,他們表現出來的是崇拜和敬佩的態度:崇拜的是他在指揮潛艇作戰時的沈著冷靜和睿智,敬佩的是他和埃德文在那次風暴中表現出來的大無畏精神。
在和艇員們談過之後,張海諾對絕大多數人都感到放心。對於那一小部分態度不確定者,他想,也只有到時候再視具體情況具體處理了。
在這之後,張海諾所需要解決的最大難題就是如何讓上級批準自己再次率U148出港執行作戰任務。為此他不遺餘力游說潛艇指揮部的高級軍官們,給他們“灌輸”遠航美洲所能帶來的巨大戰略威懾——迫使美國人將更多的艦只和軍隊留在東海岸加強自身防禦,同時還請雷德爾幫忙在海軍參謀部裏“造勢”。
張海諾不得不承認,雷德爾在海軍的人脈遠非自己可比,再加上自己在美國沿海航行時所記錄的廣播信息以及潛伏在美國的德國間諜所傳回的情報,海軍將領們逐漸意識到繼續派遣潛艇遠航美國東海岸還是有很大的軍事意義,這讓他們把U139型潛艇存放在“保險櫃”裏想法出現了動搖。
然而在海軍部還猶豫不決的時候,陸戰的形勢卻在進一步朝著不利於德國的方向發展。8月8日,一個被稱作“德軍黑暗之日”的日子。這一天,德國陸軍在馬恩河和亞眠一帶的戰線在協約國軍隊的猛攻下崩潰,這宣告了西線僵持戰的結束。隨後,殘餘的德國軍隊被迫退回興登堡防線。盡管那條被視為西線最後壁壘的防線由德國最有戰鬥力的預備隊把守,可雙方人數和裝備上的差距以及德軍部隊渙散的士氣都使得防線被攻破只剩下一個時間問題。
8月14日,張海諾終於接到來自上級的命令,要求U148做好再次遠航的準備。油料、彈藥還有食物補給很快被運上U148,這條困在籠中兩個多月的獵鯊終於又有了重新出海的動力。
緊接著,張還有又以應對潛艇在遠航途中修覆裝備之用為由,向潛艇指揮部申領額外的個人潛水裝備——氧氣瓶、潛水服以及呼吸器,剛開始的時候負責後勤的軍官借口沒有庫存拒絕了他的要求,但通過自己在軍械庫期間結下良好友誼的軍官,張海諾並不費力的得知了倉庫裏還有近20套這樣的裝備。事實擺在眼前,那些軍需官雖然很不情願,但在上級的幹涉下還是撥出3套給U148。
這時候,加上艇上的輸氣導管、供氧設備以及原有的4套潛水裝備,U148已經完全能夠滿足在海上搜尋沈船、打撈船上物品的要求。
在一切都已準備妥當之後,張海諾開始等,等海軍部的出航命令,然而這道簡單的命令卻遲遲沒有下來。通過雷德爾,張海諾才知道海軍部高層主張出港作戰和主張保存實力的兩派仍在激烈的爭論,主戰派認為一旦戰事不利於德國,海軍應出動全部主力與英國人“光榮死戰”,保存實力一派則對戰爭的前景持樂觀態度,他們認為戰爭將以停戰的方式結束,只要海軍艦船保存下來,那麽德國海軍仍將是世界第二的強大力量!
張海諾知道,當德國即將投降的消息傳來之時,主戰派將占據上風,但在他們的光榮計劃實施之前,基爾水兵起義將成為這個帝國崩潰的直接導火索,海軍也將陷入徹底癱瘓狀態!
海軍將領們的爭執事實上是毫無意義的,因為強大的協約國軍隊已經主宰了陸地,他們不斷收覆1914年被德國人占領的土地,並迅速逼近到興登堡防線下。
到了8月27日,U148終於接到了出航命令,但出乎張海諾意料的是,給他們的命令不是前往美國東部海域作戰,而是前往比利時和法國沿海並趁夜炮擊協約國軍隊的港口和機場!
在戰爭中,包括赫森的U21在內的許多德國潛艇都曾使用過甲板炮攻擊陸地目標,但像這一次有組織、有針對性的派遣成批潛艇對沿岸的港口和機場進行攻擊還屬首次。在夜幕的掩護下,張海諾的U148與另外六艘德國潛艇成功穿越英法艦隊的警戒線抵近法國和比利時交界地帶,他們使用艇上的甲板炮對數個陸上目標進行了轟擊。
盡管行動基本上達成了預定目標,可張海諾心裏卻毫無喜悅可言——且不說這些甲板炮威力有限,就算他們能夠摧毀幾處英法機場、在港口造成一些混亂,對於戰局的影響卻是微乎其微的!
對於這樣顯而易見的事情,德國海軍部的大員們卻不這麽想,在8月底至9月中旬,他們頻頻派遣不善炮戰的潛艇出擊法國、比利時沿海,光張海諾的U148就打掉了4個基數的炮彈,戰果雖然也多少獲得了一些,但更多的時候這些潛艇都面臨被英法軍艦發現和擊沈的危險。在其中一次炮擊尼烏波特的戰鬥中,與張海諾同行的7艘潛艇竟有2艘被擊沈,在回港的途中,他第一次從自己那些年輕艇員的臉上看到了恐懼和憂慮。
9月2日,英軍第1集團軍和加拿大軍隊對興登堡防線往北延伸的德羅古克萬特陣地發起進攻。當天上午,德軍在這條防線的兩條主要戰線已被摧毀,興登堡防線的南端遭到了嚴重的破壞。
9月12日,美軍向聖米耶爾突出地帶發起了攻擊,當天傍晚即攻克了這一區域,興登堡防線的形勢岌岌可危。
9月26日,協約國對興登堡防線展開了最後的總攻,10天之後徹底攻陷了這條著名的防線。
曾經不可一視的德國陸軍在敵人的猛烈進攻面前潰不成軍,這個帝國的信心和根基遭到了致命的動搖。這個時候,德皇和他的重臣們絕望到了極點,就在興登堡防線被攻破的同一天,他們痛苦的作出決定:向協約國提出停戰請求!
9月29日,德國的盟友保加利亞宣布投降,同盟國戰線終於發展到了分崩離析的地步。
10月4日,德國政府任命巴登親王馬克西米利安為首相,開始與美國就接受威爾遜十四點建議、雙方停戰一事進行接觸和商談。然而就在一周之後,客輪“倫斯特”號在愛爾蘭海域中魚雷沈沒,包括許多美國人在內的四百餘人喪生,憤怒的威爾遜斷然宣布中止談判。
協約國軍隊仍在繼續向德國推進!
德意志帝國已經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糟糕境地,而海軍的高層將領們也如歷史那般作出孤註一擲的決定:出港與英國人決一死戰,必要時“光榮的就地沈沒”。
作為戰爭中最兇狠的海上利器,德國的潛艇們也在出擊之列,一艘艘匆忙加載彈藥和燃料的潛艇帶著無限的悲哀駛出港口。10月19日,張海諾和他的U148終於接到了再次遠美國東海岸的命令,但讓他啞口無言的是,這一次海軍給他的潛艇配足了魚雷、炮彈、淡水和食物,卻只加裝了75噸燃油!
那意味著U148在抵達美國東海岸之後將無法再返回德國!
10月20日,就在基爾水兵起義爆發的前兩周,U148離開威廉港踏上了未知的航程。
兩天之後,德國潛艇指揮部收到U148拍來的最後一封明碼電報:
我艇遭到英國軍艦攻擊,潛艇沈沒在即,德意志萬歲!
第二卷 崛起之路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離開芬克莊園之前,張海諾還向哈斯汀交待了有關安娜的事情,並將一封長信留給他,讓他務必在安娜來到莊園之後將這封信親手轉交給她。
趕在假期的最後一天,張海諾如期返回了威廉港,他不在的時候並沒有什麽特別的事情發生,這讓他松了一大口氣——歷史上導致德意志帝國崩潰的導火索就是基爾水兵起義,他可不想讓類似的事情破壞了他的計劃。
在接下來的一個多月時間裏,他刻意加強了和每一位艇員的交流,特別著重了解他們的家庭情況和最近的情緒、對戰爭的想法,這一方面是考慮到自己和這些年輕艇員呆在一起的時間還不長,希望籍此來拉近自己與艇員的距離、消除潛在隔閡;另一方面,他希望通過這種方式找出那些很可能不願加入自己計劃的艇員,如果確有這種人存在,那他最好在潛艇出發之前就將他們留在港口,以免在計劃開始實施後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讓張海諾感到非常欣慰的是,這些艇員雖然還比較缺乏經驗,但一個個都非常熱情,從美洲回來後士氣也相當高昂,他們無不盼望著再一次出擊大洋。對於張海諾,他們表現出來的是崇拜和敬佩的態度:崇拜的是他在指揮潛艇作戰時的沈著冷靜和睿智,敬佩的是他和埃德文在那次風暴中表現出來的大無畏精神。
在和艇員們談過之後,張海諾對絕大多數人都感到放心。對於那一小部分態度不確定者,他想,也只有到時候再視具體情況具體處理了。
在這之後,張海諾所需要解決的最大難題就是如何讓上級批準自己再次率U148出港執行作戰任務。為此他不遺餘力游說潛艇指揮部的高級軍官們,給他們“灌輸”遠航美洲所能帶來的巨大戰略威懾——迫使美國人將更多的艦只和軍隊留在東海岸加強自身防禦,同時還請雷德爾幫忙在海軍參謀部裏“造勢”。
張海諾不得不承認,雷德爾在海軍的人脈遠非自己可比,再加上自己在美國沿海航行時所記錄的廣播信息以及潛伏在美國的德國間諜所傳回的情報,海軍將領們逐漸意識到繼續派遣潛艇遠航美國東海岸還是有很大的軍事意義,這讓他們把U139型潛艇存放在“保險櫃”裏想法出現了動搖。
然而在海軍部還猶豫不決的時候,陸戰的形勢卻在進一步朝著不利於德國的方向發展。8月8日,一個被稱作“德軍黑暗之日”的日子。這一天,德國陸軍在馬恩河和亞眠一帶的戰線在協約國軍隊的猛攻下崩潰,這宣告了西線僵持戰的結束。隨後,殘餘的德國軍隊被迫退回興登堡防線。盡管那條被視為西線最後壁壘的防線由德國最有戰鬥力的預備隊把守,可雙方人數和裝備上的差距以及德軍部隊渙散的士氣都使得防線被攻破只剩下一個時間問題。
8月14日,張海諾終於接到來自上級的命令,要求U148做好再次遠航的準備。油料、彈藥還有食物補給很快被運上U148,這條困在籠中兩個多月的獵鯊終於又有了重新出海的動力。
緊接著,張還有又以應對潛艇在遠航途中修覆裝備之用為由,向潛艇指揮部申領額外的個人潛水裝備——氧氣瓶、潛水服以及呼吸器,剛開始的時候負責後勤的軍官借口沒有庫存拒絕了他的要求,但通過自己在軍械庫期間結下良好友誼的軍官,張海諾並不費力的得知了倉庫裏還有近20套這樣的裝備。事實擺在眼前,那些軍需官雖然很不情願,但在上級的幹涉下還是撥出3套給U148。
這時候,加上艇上的輸氣導管、供氧設備以及原有的4套潛水裝備,U148已經完全能夠滿足在海上搜尋沈船、打撈船上物品的要求。
在一切都已準備妥當之後,張海諾開始等,等海軍部的出航命令,然而這道簡單的命令卻遲遲沒有下來。通過雷德爾,張海諾才知道海軍部高層主張出港作戰和主張保存實力的兩派仍在激烈的爭論,主戰派認為一旦戰事不利於德國,海軍應出動全部主力與英國人“光榮死戰”,保存實力一派則對戰爭的前景持樂觀態度,他們認為戰爭將以停戰的方式結束,只要海軍艦船保存下來,那麽德國海軍仍將是世界第二的強大力量!
張海諾知道,當德國即將投降的消息傳來之時,主戰派將占據上風,但在他們的光榮計劃實施之前,基爾水兵起義將成為這個帝國崩潰的直接導火索,海軍也將陷入徹底癱瘓狀態!
海軍將領們的爭執事實上是毫無意義的,因為強大的協約國軍隊已經主宰了陸地,他們不斷收覆1914年被德國人占領的土地,並迅速逼近到興登堡防線下。
到了8月27日,U148終於接到了出航命令,但出乎張海諾意料的是,給他們的命令不是前往美國東部海域作戰,而是前往比利時和法國沿海並趁夜炮擊協約國軍隊的港口和機場!
在戰爭中,包括赫森的U21在內的許多德國潛艇都曾使用過甲板炮攻擊陸地目標,但像這一次有組織、有針對性的派遣成批潛艇對沿岸的港口和機場進行攻擊還屬首次。在夜幕的掩護下,張海諾的U148與另外六艘德國潛艇成功穿越英法艦隊的警戒線抵近法國和比利時交界地帶,他們使用艇上的甲板炮對數個陸上目標進行了轟擊。
盡管行動基本上達成了預定目標,可張海諾心裏卻毫無喜悅可言——且不說這些甲板炮威力有限,就算他們能夠摧毀幾處英法機場、在港口造成一些混亂,對於戰局的影響卻是微乎其微的!
對於這樣顯而易見的事情,德國海軍部的大員們卻不這麽想,在8月底至9月中旬,他們頻頻派遣不善炮戰的潛艇出擊法國、比利時沿海,光張海諾的U148就打掉了4個基數的炮彈,戰果雖然也多少獲得了一些,但更多的時候這些潛艇都面臨被英法軍艦發現和擊沈的危險。在其中一次炮擊尼烏波特的戰鬥中,與張海諾同行的7艘潛艇竟有2艘被擊沈,在回港的途中,他第一次從自己那些年輕艇員的臉上看到了恐懼和憂慮。
9月2日,英軍第1集團軍和加拿大軍隊對興登堡防線往北延伸的德羅古克萬特陣地發起進攻。當天上午,德軍在這條防線的兩條主要戰線已被摧毀,興登堡防線的南端遭到了嚴重的破壞。
9月12日,美軍向聖米耶爾突出地帶發起了攻擊,當天傍晚即攻克了這一區域,興登堡防線的形勢岌岌可危。
9月26日,協約國對興登堡防線展開了最後的總攻,10天之後徹底攻陷了這條著名的防線。
曾經不可一視的德國陸軍在敵人的猛烈進攻面前潰不成軍,這個帝國的信心和根基遭到了致命的動搖。這個時候,德皇和他的重臣們絕望到了極點,就在興登堡防線被攻破的同一天,他們痛苦的作出決定:向協約國提出停戰請求!
9月29日,德國的盟友保加利亞宣布投降,同盟國戰線終於發展到了分崩離析的地步。
10月4日,德國政府任命巴登親王馬克西米利安為首相,開始與美國就接受威爾遜十四點建議、雙方停戰一事進行接觸和商談。然而就在一周之後,客輪“倫斯特”號在愛爾蘭海域中魚雷沈沒,包括許多美國人在內的四百餘人喪生,憤怒的威爾遜斷然宣布中止談判。
協約國軍隊仍在繼續向德國推進!
德意志帝國已經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糟糕境地,而海軍的高層將領們也如歷史那般作出孤註一擲的決定:出港與英國人決一死戰,必要時“光榮的就地沈沒”。
作為戰爭中最兇狠的海上利器,德國的潛艇們也在出擊之列,一艘艘匆忙加載彈藥和燃料的潛艇帶著無限的悲哀駛出港口。10月19日,張海諾和他的U148終於接到了再次遠美國東海岸的命令,但讓他啞口無言的是,這一次海軍給他的潛艇配足了魚雷、炮彈、淡水和食物,卻只加裝了75噸燃油!
那意味著U148在抵達美國東海岸之後將無法再返回德國!
10月20日,就在基爾水兵起義爆發的前兩周,U148離開威廉港踏上了未知的航程。
兩天之後,德國潛艇指揮部收到U148拍來的最後一封明碼電報:
我艇遭到英國軍艦攻擊,潛艇沈沒在即,德意志萬歲!
第二卷 崛起之路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