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三百四十九章

關燈
戰地醫院接到第三戰區大本營命令,鑒於過於靠近前沿陣地,要求醫院立刻後撤,撤到相對安全的市郊,也即是蘇州河內河一帶。

戰區司令部只考慮到醫院地址應該遠離戰場,那知百密一疏,忽略了一個基本常識:蘇州河年均流量僅10立方米/秒,旱季則接近於零,低水位時水深2米左右,水性好的人可以輕易泅渡而過。

蘇州河(又稱吳淞江上海市段)對於上海人而言是一條臭水河,工業汙水、生活汙水和農業汙水、畜禽汙水等長期隨意排放,直接導致蘇州河河道自凈能力不斷減退。

蘇州河真正意義上的橋梁始建於19世紀末,即溝通當時英美租界的“威爾斯橋”。原先此橋為木結構,20世紀20年代在其側另建鋼結構大橋,即著名的“外白渡橋”。19世紀末至20世紀上半葉,位於上海城區的蘇州河段先後建成了18座大橋。19世紀所建多為木結構,20世紀初改為鋼筋混凝土結構。

上海近代最早的修造船、面粉、棉紡織、絲織、化工、冶金機械,甚至水電煤器具的加工廠,都陸續出現在蘇州河兩岸,多達數百家。

淞滬會戰爆發後,工廠停工,水電皆無,僅有中國軍隊駐守。戰區參謀部認為蘇州河支流眾多,橋梁密布,沿岸水域汙染嚴重,日軍強渡的可能性不大,這種錯誤想法為不久以後發生險情埋下伏筆。

日本人在強渡蘇州河之前做了艱苦細致的偵查工作,幾乎啟動了上海所有潛伏特務,繪就無數張草圖,包括蘇州河水文特征、幹流支流狀況、流量、流速、區域氣候等。

日軍上海派遣軍根據這些情報,決定對中國軍隊實施一次“斬首行動”:派遣特戰隊秘密泅渡蘇州河,對國軍後方大本營進行突襲,目標直指兵團或集團軍最高指揮官。

蘇州河流域幹旱期為每年10月到第二年4月,全年70%左右雨量集中在5至9月的汛期。中日鏖戰之際已經進入9月中旬,雨水日漸稀少,水位開始下降,中國守軍對此毫無察覺,但日本人卻敏銳地註意到這一點。

從9月中旬開始,每天都有可疑人員來到蘇州河沿岸,在各個流域溜達。他們裝束各異,或者是釣閑魚的市民,或者是捕撈小魚小蝦的漁民,或者是失業找工作的工友,盡管偽裝身份不一樣,手上都拎著幾個瓶瓶罐罐。

中國守軍並非沒有發現這些蛛絲馬跡,也曾反覆盤問過,回答均滴水不漏,一直未引起第三戰區高層重視。日本人由此認為,中國軍方防守松懈,汛期即將結束,待水位下降至兩米以下便可發動突襲。

與此同時過於靠前的幾所戰地醫院都接到後撤命令,搬遷到蘇州河毗鄰市區以內區域,把那些廢棄的廠房重新利用起來,恢覆水電熱能,最短時間內投入使用。

上海工人階級有著悠久的革命傳統,盡管“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嚴重挫傷了工友們的革命激情,然而在大是大非面前,在抗日統一戰線感召下,他們義無反顧,不計報酬,任勞任怨,加班加點完成廠房改造任務,為搶救傷病員贏得寶貴時間。

羅大鳳作為普通醫護人員,有幸經歷了這場史無前例的戰地醫院大轉移,在血與火考驗下又一次得到歷練。

醫院後撤那天,院長單獨召見她,要求執行一項特殊任務。羅大鳳感到很納悶:她既無精湛的醫術又無扛槍打仗的本領,能幹什麽呢?

院長沒有過多解釋,從抽屜裏拿出一份過期的《申報》,指著報紙問道:“小羅,你來看,認識這位軍人嗎?” 羅大鳳瞟了一眼,不假思索答道:“鼎鼎有名的張總司令,誰不認識啊?”“沒錯,他就是第9集團軍總司令張治中將軍,現因病調任第三戰區大本營管理部部長。”院長放下報紙說道。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