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力量失衡的年代
關燈
小
中
大
崇禎十一年的五月初三,崇禎舉行了一次在京高級公務員的開卷 考試。
崇禎出的題目很抒情,也很傷感。他說今年以來天象大變,四月山西下了大雪,而大白天的竟然能看到金星,真是活見鬼了,難道是老天在懲罰我嗎?請回答。還有現在邊餉欠了這麽多,滿洲鐵騎卻虎視眈眈,還成立了一個什麽大清國,看樣子國家還是危在旦夕,萬一有一天戰爭來臨,我們怎麽辦?我們還有明天嗎?請回答。
兩個問題看著簡單卻是暗藏機鋒。因為從它的抒情和傷感之中不難看出皇上的心態:焦躁、恐懼、憤怒、悲涼。這是兩個皇上自己也不知道答案的問題。回答得好與不好全看皇上一時的心態。但誰也不知道皇上要什麽不要什麽,萬一回答不好,那後果是很嚴重的。
可又不能不回答。作為省部級髙官,如果不能給皇上答疑解惑,那他就不配坐在這個位置上。
楊嗣昌也參加了這個考試。
實際上崇禎主要考的就是他。因為他是兵部尚書,因為他的十面張網計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崇禎想知道,對於滿洲鐵騎,這個楊尚書有何高見。
楊嗣昌首先斬釘截鐵地告訴崇禎,要相信唯物主義不要相信唯心主義。天象就是天象,人間的事還得靠皇上一手掌握。為了打消皇上的疑慮,楊嗣昌還舉了三個例子。
例子一:東漢光武帝期間,有一年出現了月食火星的現象,匈奴的單於害怕會有什麽問題,毅然提出要和光武帝講和,光武帝愉快地接受了單於的和平請求。因此,盡管這一年天象異常,人間卻是和平社會。
例子二:唐憲宗元和七年,也發生了月食現象,魏博鎮田興向唐憲宗歸降,唐憲宗也本著為天下黎民造福的心念對魏博鎮既往不咎,天下從此太平。
例子三:宋太平興國三年,同樣發生了月食現象,但是當時的宋朝卻發兵攻打契丹,結果連戰連敗。
楊嗣昌三個例子一舉,崇禎一下子就明白了他的心思:楊嗣昌這是在勸我對清朝和為貴啊!一向強硬的楊嗣昌這是怎麽了?難道他害怕滿洲鐵騎真的到了如此地步?!
崇禎百思而不得其解。同樣不得其解的還有百官。參加考試的百官們為了表達自己的愛國情操和民族氣節,紛紛指責楊嗣昌在明目張膽地投降清朝,以茍全他兵部尚書的位置,這樣的人,怎麽可以做兵部尚書呢?
楊嗣昌沈默是金。但是崇禎卻不能忍受這種沈默。他要知道楊嗣昌沈默背後的為什麽。
這是戰術,而不是戰略。
兩個人的時候,楊嗣昌這樣對崇禎說。
戰術?戰略?有什麽區別嗎?
那當然,戰術是手段,戰略是目的。遲早,大明要消滅大清,但不是現在。
如果我不能接受這樣的戰術呢?
為什麽?皇上!
我堂堂大明,怎麽可以和那個什麽清國言和?
皇上,這只是戰術言和啊,是為了徹底剿滅“流匪”換取幾年遼東的和平時間!
徹底剿滅“流匪”?什麽意思?現在還有什麽“流匪”嗎?
皇上,湖廣包括中原一帶,“流匪”並未真降啊!一有風吹草動,他們隨時會起來鬧事。
胡說!他們都已歸順。再說,熊文燦不是已經在坐鎮五省嗎?“流匪”還能再次作亂?
怕是……泊是他熊文燦到時也無能為力。
崇禎一聽這話,那叫一個大驚失色:這怎麽可以?這怎麽可以?熊文 燦不是你推薦的得力幹將嗎?怎麽會守不住湖廣?
楊嗣昌不知道該怎麽回答,他想了一下:皇上,如果把現在的“流匪”比做被困的老虎、睡著的老虎,那熊文燦現在就是在看管這樣的老虎。但是睡著的老虎總有一天是要醒的,醒來後的老虎總要吃人的……
崇禎幽怨地看他一眼:別說了,我明白,你心裏還是覺得我讓熊文燦主撫是錯誤的!!
楊嗣昌跪下:皇上,臣現在斷然沒有這樣的想法!也許當初,臣有力剿的想法或者說念頭,但是皇上想想看,如果沒有遼東的安寧和和平,哪怕是短暫的安寧和和平,我們就不可能集全國之力來對付“流匪”,那麽所謂的剿匪一說就心有餘而力不足了。
崇禎:這麽說,你也同意以撫代剿啦?
楊嗣昌搖頭:皇上啊,不管是撫還是剿,都要以實力做後盾啊。沒有雄厚的實力,就沒有對手心悅誠服的受撫。所以撫是比剿更高級別的征服,實力相當可以剿之,實力大大超越對手,對手自知不敵才肯受撫……
崇禎明白了:你的意思是我們集全國之力先對付一頭,然後再騰出手來殺向皇太極?
皇上聖明!
崇禎搖頭:我不聖明,你這個主意也不聖明。且不說皇太極會不會給你一段寶貴的和平時間,即便他能等,等你跟“流匪”殺得元氣大傷之後再與之較量,你能保證我們大明的官兵就一定能夠穩操勝券嗎?你別忘了,清國的進攻能力已在我大明之上,我登基以來,長城幾次被他們突破了?幾次啊?每次都是想來就來想走就走!哪一次是真正靠我大明官兵的力量趕走的?沒有!一次都沒有!我看啊,這紫禁城遲早是他們的,是他們的啊……
楊嗣昌語塞。
原來皇上把一切都看得透透的。正因為把一切都看透了,皇上才明白這是個歷史的死結,任誰也打不開的。鐵騎與“流匪”南北夾攻,你來我往,使大明疲於應付,國力日衰。他出題給大家考,如果真有誰能解開歷史的死結,那是意外之喜,是大明之福。可要是解不開呢,那也在情理之中,是大明的宿命。
但楊嗣昌也只能想到這一層了。他不能再造乾坤,只能盡人事,知天命。皇太極願不願意與大明言和,不試一試怎麽知道呢?也許人家真的只是要個名分,只需大明承認大清呢?
崇禎又搖頭了:這個事啊,我看還是不妥。那個所謂的清國占據的那塊地方原本就是我大明的,要言和的話他們勢必要我承認那塊地方歸他們了……這,這怎麽可以?
崇禎是個有精神潔癖的人,一想起這事他就感覺精神上被強奸了,那叫一個不樂意。
楊嗣昌臉上有些悲涼:皇上,那塊地方已經被他們割據了很長時間了,事實上,我們不承認也不……
崇禎咆哮了:那不行!憑什麽呀!簡直是強盜嘛,硬搶去一塊地方,硬逼著我們承認,尤其可氣的是我們要上趕著去承認!憑什麽呀!要言和也得他皇太極主動找我們言和啊!我堂堂大明,什麽時候淪落到如此地步?!此例一開,國土淪喪,我怎麽對得起列祖列宗,對得起我大明的江山社稷啊?
崇禎越說越傷心,覺得自己真是個敗家子,忍不住潸然淚下:這滿朝文武,也沒有一個替我解憂的,或者作壁上觀,或者一和了之……
崇禎說到這裏看了楊嗣昌一眼。楊嗣昌一臉漠然,崇禎索性就把話給說開了:你楊嗣昌,堂堂的兵部尚書,就不能想個好法子出來嗎?言和言和,這哪是什麽言和啊,這是拿我崇禎的熱臉蛋去貼他皇太極的冷屁股,人家還不一定樂意呢?!恥辱啊,大明的恥辱啊,我崇禎的恥辱啊,君辱臣死,楊嗣昌,你還站在這裏幹什麽?!
楊嗣昌:這只是戰術言和,皇上。
戰術也不行!這言和的口子一開,天下人都知道我崇禎軟蛋了。不行,絕對不行!
楊嗣昌緩緩取下自己頭上的烏紗帽:皇上,要是連這樣的口子都不開,那臣也就無能為力了。
楊嗣昌將烏紗帽遞到崇禎面前,崇禎的臉馬上就陰下來了:楊嗣昌,你在威脅我?
楊嗣昌:臣不敢。
那你為什麽甩手不幹了?
臣無法再幹下去了。
崇禎突然神經質地:誰說的?誰說你不能再幹下去了?我說過了嗎?
皇上沒有說過臣無法再幹下去。但皇上說了,君辱臣死,皇上的意思很明白,臣這就去死……
崇禎一把奪過楊嗣昌的烏紗帽,然後狠狠地摔在他臉上:你個狗日的楊嗣昌,還是在威脅我。不錯,我是說了君辱臣死,但我的意思是勸你發憤圖強,為君父分憂啊。不幹兵部尚書?你不幹兵部尚書這滿朝文武誰配幹?楊嗣昌,你別忘恩負義,我可是昧著良心給你父親官覆原位的,我容易嗎我?多少個夜晚激烈的思想鬥爭啊,我都挺過來了我,今天你不幹,你這是過河拆橋啊你!
楊嗣昌哭笑不得:皇上,我,我沒有啊……
崇禎猛地睜大他那一對長著單眼皮的小眼,努力使它們看上去顯得咄咄逼人:還說沒有?沒有的話就把烏紗帽戴上!
楊嗣昌撿起掉在地上的烏紗帽,考慮了一下:皇上,繼續幹可以,但臣只有一種幹法……
崇禎:還是要和皇太極言和?
楊嗣昌更正道:戰術言和。
崇禎:別搞那麽覆雜。一回事。
楊嗣昌凜然道:皇上,絕對不是一回事。臣發誓,臣遲早要帶兵打垮清國的,眼下只是戰術言和罷了。
崇禎不語。
楊嗣昌心情迫切:皇上,當年越王勾踐能忍人間所不能忍的恥辱才有三千越甲可吞吳的壯舉,皇上,為了我大明的千秋萬代,不妨忍下眼前的恥辱吧!
崇禎想了一下:要言和也可以,但必須由皇太極先提出來。他必須進貢,必須稱臣。
楊嗣昌一見崇禎擺出一副江湖老大的架式,覺得麻煩大了:皇上,既然是戰術言和,誰主動就無關緊要了。再者說了,我們主動,更可以顯出大國氣度。
放屁!這能顯出什麽大國氣度?大國軟弱氣度?投降氣度?楊嗣昌,還是不要自欺欺人吧。這言和本來就不那麽理直氣壯了,該有的尊嚴還是要有的!
楊嗣昌絕望了:皇上,這只是戰術言和啊。
崇禎的雙眼又睜大了,這一次竟然大得出奇,從楊嗣昌的視線望過去,已然近似牛卵大小了:戰術言和也要有尊嚴的,沒有尊嚴,我寧可不和!
那皇上是同意和皇太極談一談了?
楊嗣昌想確認一下。
崇禎一副很受傷的表情:你先找人和他接觸一下,看看他是什麽個想法……唉,言和啊,丟人啊,我容易嗎我,這樣的事都幹得出來?又要多少個夜晚激烈的思想鬥爭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崇禎出的題目很抒情,也很傷感。他說今年以來天象大變,四月山西下了大雪,而大白天的竟然能看到金星,真是活見鬼了,難道是老天在懲罰我嗎?請回答。還有現在邊餉欠了這麽多,滿洲鐵騎卻虎視眈眈,還成立了一個什麽大清國,看樣子國家還是危在旦夕,萬一有一天戰爭來臨,我們怎麽辦?我們還有明天嗎?請回答。
兩個問題看著簡單卻是暗藏機鋒。因為從它的抒情和傷感之中不難看出皇上的心態:焦躁、恐懼、憤怒、悲涼。這是兩個皇上自己也不知道答案的問題。回答得好與不好全看皇上一時的心態。但誰也不知道皇上要什麽不要什麽,萬一回答不好,那後果是很嚴重的。
可又不能不回答。作為省部級髙官,如果不能給皇上答疑解惑,那他就不配坐在這個位置上。
楊嗣昌也參加了這個考試。
實際上崇禎主要考的就是他。因為他是兵部尚書,因為他的十面張網計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崇禎想知道,對於滿洲鐵騎,這個楊尚書有何高見。
楊嗣昌首先斬釘截鐵地告訴崇禎,要相信唯物主義不要相信唯心主義。天象就是天象,人間的事還得靠皇上一手掌握。為了打消皇上的疑慮,楊嗣昌還舉了三個例子。
例子一:東漢光武帝期間,有一年出現了月食火星的現象,匈奴的單於害怕會有什麽問題,毅然提出要和光武帝講和,光武帝愉快地接受了單於的和平請求。因此,盡管這一年天象異常,人間卻是和平社會。
例子二:唐憲宗元和七年,也發生了月食現象,魏博鎮田興向唐憲宗歸降,唐憲宗也本著為天下黎民造福的心念對魏博鎮既往不咎,天下從此太平。
例子三:宋太平興國三年,同樣發生了月食現象,但是當時的宋朝卻發兵攻打契丹,結果連戰連敗。
楊嗣昌三個例子一舉,崇禎一下子就明白了他的心思:楊嗣昌這是在勸我對清朝和為貴啊!一向強硬的楊嗣昌這是怎麽了?難道他害怕滿洲鐵騎真的到了如此地步?!
崇禎百思而不得其解。同樣不得其解的還有百官。參加考試的百官們為了表達自己的愛國情操和民族氣節,紛紛指責楊嗣昌在明目張膽地投降清朝,以茍全他兵部尚書的位置,這樣的人,怎麽可以做兵部尚書呢?
楊嗣昌沈默是金。但是崇禎卻不能忍受這種沈默。他要知道楊嗣昌沈默背後的為什麽。
這是戰術,而不是戰略。
兩個人的時候,楊嗣昌這樣對崇禎說。
戰術?戰略?有什麽區別嗎?
那當然,戰術是手段,戰略是目的。遲早,大明要消滅大清,但不是現在。
如果我不能接受這樣的戰術呢?
為什麽?皇上!
我堂堂大明,怎麽可以和那個什麽清國言和?
皇上,這只是戰術言和啊,是為了徹底剿滅“流匪”換取幾年遼東的和平時間!
徹底剿滅“流匪”?什麽意思?現在還有什麽“流匪”嗎?
皇上,湖廣包括中原一帶,“流匪”並未真降啊!一有風吹草動,他們隨時會起來鬧事。
胡說!他們都已歸順。再說,熊文燦不是已經在坐鎮五省嗎?“流匪”還能再次作亂?
怕是……泊是他熊文燦到時也無能為力。
崇禎一聽這話,那叫一個大驚失色:這怎麽可以?這怎麽可以?熊文 燦不是你推薦的得力幹將嗎?怎麽會守不住湖廣?
楊嗣昌不知道該怎麽回答,他想了一下:皇上,如果把現在的“流匪”比做被困的老虎、睡著的老虎,那熊文燦現在就是在看管這樣的老虎。但是睡著的老虎總有一天是要醒的,醒來後的老虎總要吃人的……
崇禎幽怨地看他一眼:別說了,我明白,你心裏還是覺得我讓熊文燦主撫是錯誤的!!
楊嗣昌跪下:皇上,臣現在斷然沒有這樣的想法!也許當初,臣有力剿的想法或者說念頭,但是皇上想想看,如果沒有遼東的安寧和和平,哪怕是短暫的安寧和和平,我們就不可能集全國之力來對付“流匪”,那麽所謂的剿匪一說就心有餘而力不足了。
崇禎:這麽說,你也同意以撫代剿啦?
楊嗣昌搖頭:皇上啊,不管是撫還是剿,都要以實力做後盾啊。沒有雄厚的實力,就沒有對手心悅誠服的受撫。所以撫是比剿更高級別的征服,實力相當可以剿之,實力大大超越對手,對手自知不敵才肯受撫……
崇禎明白了:你的意思是我們集全國之力先對付一頭,然後再騰出手來殺向皇太極?
皇上聖明!
崇禎搖頭:我不聖明,你這個主意也不聖明。且不說皇太極會不會給你一段寶貴的和平時間,即便他能等,等你跟“流匪”殺得元氣大傷之後再與之較量,你能保證我們大明的官兵就一定能夠穩操勝券嗎?你別忘了,清國的進攻能力已在我大明之上,我登基以來,長城幾次被他們突破了?幾次啊?每次都是想來就來想走就走!哪一次是真正靠我大明官兵的力量趕走的?沒有!一次都沒有!我看啊,這紫禁城遲早是他們的,是他們的啊……
楊嗣昌語塞。
原來皇上把一切都看得透透的。正因為把一切都看透了,皇上才明白這是個歷史的死結,任誰也打不開的。鐵騎與“流匪”南北夾攻,你來我往,使大明疲於應付,國力日衰。他出題給大家考,如果真有誰能解開歷史的死結,那是意外之喜,是大明之福。可要是解不開呢,那也在情理之中,是大明的宿命。
但楊嗣昌也只能想到這一層了。他不能再造乾坤,只能盡人事,知天命。皇太極願不願意與大明言和,不試一試怎麽知道呢?也許人家真的只是要個名分,只需大明承認大清呢?
崇禎又搖頭了:這個事啊,我看還是不妥。那個所謂的清國占據的那塊地方原本就是我大明的,要言和的話他們勢必要我承認那塊地方歸他們了……這,這怎麽可以?
崇禎是個有精神潔癖的人,一想起這事他就感覺精神上被強奸了,那叫一個不樂意。
楊嗣昌臉上有些悲涼:皇上,那塊地方已經被他們割據了很長時間了,事實上,我們不承認也不……
崇禎咆哮了:那不行!憑什麽呀!簡直是強盜嘛,硬搶去一塊地方,硬逼著我們承認,尤其可氣的是我們要上趕著去承認!憑什麽呀!要言和也得他皇太極主動找我們言和啊!我堂堂大明,什麽時候淪落到如此地步?!此例一開,國土淪喪,我怎麽對得起列祖列宗,對得起我大明的江山社稷啊?
崇禎越說越傷心,覺得自己真是個敗家子,忍不住潸然淚下:這滿朝文武,也沒有一個替我解憂的,或者作壁上觀,或者一和了之……
崇禎說到這裏看了楊嗣昌一眼。楊嗣昌一臉漠然,崇禎索性就把話給說開了:你楊嗣昌,堂堂的兵部尚書,就不能想個好法子出來嗎?言和言和,這哪是什麽言和啊,這是拿我崇禎的熱臉蛋去貼他皇太極的冷屁股,人家還不一定樂意呢?!恥辱啊,大明的恥辱啊,我崇禎的恥辱啊,君辱臣死,楊嗣昌,你還站在這裏幹什麽?!
楊嗣昌:這只是戰術言和,皇上。
戰術也不行!這言和的口子一開,天下人都知道我崇禎軟蛋了。不行,絕對不行!
楊嗣昌緩緩取下自己頭上的烏紗帽:皇上,要是連這樣的口子都不開,那臣也就無能為力了。
楊嗣昌將烏紗帽遞到崇禎面前,崇禎的臉馬上就陰下來了:楊嗣昌,你在威脅我?
楊嗣昌:臣不敢。
那你為什麽甩手不幹了?
臣無法再幹下去了。
崇禎突然神經質地:誰說的?誰說你不能再幹下去了?我說過了嗎?
皇上沒有說過臣無法再幹下去。但皇上說了,君辱臣死,皇上的意思很明白,臣這就去死……
崇禎一把奪過楊嗣昌的烏紗帽,然後狠狠地摔在他臉上:你個狗日的楊嗣昌,還是在威脅我。不錯,我是說了君辱臣死,但我的意思是勸你發憤圖強,為君父分憂啊。不幹兵部尚書?你不幹兵部尚書這滿朝文武誰配幹?楊嗣昌,你別忘恩負義,我可是昧著良心給你父親官覆原位的,我容易嗎我?多少個夜晚激烈的思想鬥爭啊,我都挺過來了我,今天你不幹,你這是過河拆橋啊你!
楊嗣昌哭笑不得:皇上,我,我沒有啊……
崇禎猛地睜大他那一對長著單眼皮的小眼,努力使它們看上去顯得咄咄逼人:還說沒有?沒有的話就把烏紗帽戴上!
楊嗣昌撿起掉在地上的烏紗帽,考慮了一下:皇上,繼續幹可以,但臣只有一種幹法……
崇禎:還是要和皇太極言和?
楊嗣昌更正道:戰術言和。
崇禎:別搞那麽覆雜。一回事。
楊嗣昌凜然道:皇上,絕對不是一回事。臣發誓,臣遲早要帶兵打垮清國的,眼下只是戰術言和罷了。
崇禎不語。
楊嗣昌心情迫切:皇上,當年越王勾踐能忍人間所不能忍的恥辱才有三千越甲可吞吳的壯舉,皇上,為了我大明的千秋萬代,不妨忍下眼前的恥辱吧!
崇禎想了一下:要言和也可以,但必須由皇太極先提出來。他必須進貢,必須稱臣。
楊嗣昌一見崇禎擺出一副江湖老大的架式,覺得麻煩大了:皇上,既然是戰術言和,誰主動就無關緊要了。再者說了,我們主動,更可以顯出大國氣度。
放屁!這能顯出什麽大國氣度?大國軟弱氣度?投降氣度?楊嗣昌,還是不要自欺欺人吧。這言和本來就不那麽理直氣壯了,該有的尊嚴還是要有的!
楊嗣昌絕望了:皇上,這只是戰術言和啊。
崇禎的雙眼又睜大了,這一次竟然大得出奇,從楊嗣昌的視線望過去,已然近似牛卵大小了:戰術言和也要有尊嚴的,沒有尊嚴,我寧可不和!
那皇上是同意和皇太極談一談了?
楊嗣昌想確認一下。
崇禎一副很受傷的表情:你先找人和他接觸一下,看看他是什麽個想法……唉,言和啊,丟人啊,我容易嗎我,這樣的事都幹得出來?又要多少個夜晚激烈的思想鬥爭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