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十二回 吉溫銜命赴北境 適之攜將宴曲江

關燈
為了核查張守珪瞞報之事,高力士遵旨派太監牛仙童隨兵部之人前往核查。天寶元年改州為郡後,幽州改稱為範正陽郡,原幽州節度使也改稱為範陽節度使。牛仙童一來一回月餘時間,回京後奏稱張守珪並無瞞報之事,如此一來,安祿山的密報則成為誣告。

李隆基得訊後有些疑惑,問高力士道:“不對呀,若安祿山為誣告,那張守珪為其上官,他沒有真憑實據,敢如此犯險嗎?這個牛仙童到底是如何核查的?”

“臣也有疑惑,就盤查了一番。看來他們僅行到範正陽郡地面,僅向張守珪核實一遍,並未實地核查,也未與安祿山照面。”

“哼,若張守珪果然瞞報,朝廷派員前去核查,他敢於自認嗎?這個牛仙童說不定得了張守珪的許多好處,由此驟返覆命。”

“臣今後多觀牛仙童動靜,他若得了張守珪的好處,斷不會藏掖太久。”

“何必如此麻煩?再派人去一趟定能知道真情。唉,看樣子宮內人也靠不住呀,我此前很少派宮中人出使,不料這一趟就折戟而返。”

高力士為太監之首,皇帝如此說話,他羞愧難當,不敢多話。

後一日,李林甫入宮奏事,李隆基忽然想起了這檔子事,就向李林甫說了自己的疑惑。

李林甫頓首道:“陛下聖慮翔實,臣以為然。此事透出蹊蹺,不可輕易放下。”

李隆基道:“張守珪與兵部之人交往甚多,不宜再派兵部之人前去核查,這些太監也靠不住。李卿,就由你薦人前去核查一番吧。”

李林甫的心思此前多放在西北二人身上,即河西節度使皇甫惟明及隴右節度使王忠嗣,對張守珪與安祿山並不上心。不過皇帝如此鄭重,李林甫不敢怠慢,其思索片刻,答道:“臣遵旨。陛下,京兆法曹吉溫辦事幹練,若得陛下允可,臣想讓他去走一遭。”

“吉溫?就是吉頊之侄吧。此人為一不良漢,能堪重用嗎?”李隆基此前聽說過吉溫之名,數人言說此人心術不正,李隆基方有此說。

“陛下,此人任京兆府法曹以來,目光銳利,辦事幹練,屢立大功。上次韋堅的案子,即由他來審理,事情辦得還算妥當。”

“嗯,朕當時不許韋堅貪贓之事流出,時至今日果然無聲無息,看來此人口風甚嚴,果然妥當。”

“臣相信派吉溫出使,定能將案子弄得水落石出。”

“好吧,你覺得合適,就如此辦吧。此人為一不良漢,許是有這方面的特長。只要將事兒辦好了,朕定有賞賜。”

吉溫得此任命,又隱約知道此為皇帝欽派,心中就得意萬分。其臨行之前,例入李林甫宅中,要得李林甫面授機宜。

吉溫施禮畢,然後問道:“恩相,小人此去,果然要查個水落石出嗎?”

李林甫答道:“你此次出使,務必將事情弄個水落石出。我薦你出任,既讓你顯出手段,又想事成後對你大有好處。”

吉溫頓時感激涕零:“恩相待小人,實為重生父母。小人此行定謹慎周密,以不負恩相期望。”

“罷了。我問你,你欲如何訪查此事?”

“小人想好了。小人出京後直奔營郡,小人那裏還有數個熟識之人,就攜帶他們訪查數日。若果證安祿山之言,小人再請見安祿山。至於張守珪那裏,小人就不去了,免得打草驚蛇。”

李林甫頷首道:“好呀,此法還算周密。你若拿到真憑實據,即可速回。”

“小人明白。若恩相再無他話交待,小人明日一早就動身了。”

“嗯,你速去速回。京中的事兒,你已讓羅希奭接手了嗎?”

“小人按恩相囑咐,已悄悄囑咐了羅希奭一番。尤其那些要緊人兒的門首,晝夜有人看顧。”

“哦,再過數日,那皇甫惟明就要回京獻俘了。你再去告訴羅希奭,若皇甫惟明回京後,不僅要派人盯其門首,還要在其身後布置眼線,以便時刻盯住他。”

“小人明白。小人這就去告訴羅希奭。”

李林甫覺得滿意,又鼓勵道:“你此去差使辦得好,我定在聖上面前舉薦你。這個羅希奭也不錯,你若升遷,就讓他晉至你這個位置吧。”

李林甫近來覺得京兆府法曹職位雖微,然用著卻十分順手,又不顯山不露水,務必由心腹之人擔任。羅希奭精於刑訊之道,他若任此職,說不定比吉溫的作用還要大。

吉溫快馬加鞭向東北境疾馳,其身後僅隨帶二人,他們曉行夜宿,在路上非止一日,這一日就到了營郡。

吉溫在這裏有兩名相熟之人,皆在平盧軍中任職。吉溫見了他們,並未表露自己的身份,一番酒酣宴熱、你來我往之後,他們說話就漸至隨意起來,吉溫淡淡問道:“二位兄長,近來可有戰事嗎?”

一人嘆道:“怎麽沒有?本來好好的,相安無事,得範陽節度使張大人之惠,我們這幾年又開始忙碌起來。”

吉溫道:“哦,吉溫願聞其詳。”

那人說道:“我們的安大使,想你應該知聞。自從安大使到此地主持後,對契丹人、奚人采取或打或拉的策略,數年間使其勢力大挫。那契丹人、奚人眼見不是勢頭,就向朝廷遞交了降表歸降。”

吉溫道:“我聽說過這件事兒。好像朝廷為此置松漠都督府,並封那契丹、奚人首領為郡王,分任正副都督。”

“對呀,他們歸屬大唐,如此邊境無事,我們也就樂得清靜。誰知張大人難忍寂寞,對松漠都督府苛刻無比。契丹與奚人終於不能忍耐,於是覆叛大唐。”

吉溫:“張大人向來睿智驍勇,他如何辦出這種事兒呢?”

另一人嘿嘿笑道:“想是你未在軍中待過,不知邊將最為渴慕邊功。張大人將契丹、奚人逼反,正是他建功立業的時候。”

吉溫暗自想道,張守珪年少之時英武無比,由此闖出了莫大的名聲,不料年齡漸長,其名利之心愈加熾烈。邊境本來無事,他卻要憑空生出事來。吉溫想到這裏,哈哈一笑道:“他們覆叛大唐,豈不自尋死路?其實不用張大人動手,安大人鎮守於此,則僅憑安大人之力,定能將他們剿滅。”

那人搖搖頭道:“事兒若如此簡單,也就好辦了。軍中傳說,安大人前些年疊立大功,竟然引起了張大人的猜忌。張大人這一次不用安大人,卻派來一位名為烏知義的將領前來主持剿滅事宜。”

“結果怎樣?”

“那烏知義貪功冒進,結果大敗虧輸。張大人眼見難以收拾,只好令安大人接手。安大人收拾殘兵敗將勉力應付,到了近日方換來相持局面。”

“哈哈,看來兄長二人在安大人手下甚是得意,言語之中滿是對安大人的推崇之情嘛。”

“錯了,安大人並不識我等二人。然安大人這些年的功業,那是有相當好的口碑的。”

是夕,他們盡歡而散,吉溫待他們走後,就坐在榻上細細盤算了一番。看來張守珪兵敗瞞報為實情,明日須出外再查訪一番,若再證此言,就可請見安祿山了。

吉溫第二日醒來洗漱之時,就聽外面有人叩門。他拉開門向外觀看,就見那裏站立著一位笑吟吟的文士裝扮之人。

那名文士躬身揖道:“小可姓嚴名莊,特來拜見吉大人,如此相擾了。得罪,得罪。”

吉溫有些不明白,問道:“請恕鄙人眼拙,這位嚴兄,我們此前並不相識吧?”

“既有初識,即為有緣。吉大人莫非不許小可入室嗎?”

吉溫滿腹狐疑,然他畢竟是見過大陣勢之人,聞言即側身說道:“對,對,嚴兄說得對,鄙人確實有些怠慢了。請,請。”

嚴莊施施然而入,其目光在室內掃射了一圈,嘆道:“此室如此簡陋,豈為吉大人所居之所?吉大人,小可奉鄙主之令,特來相請大人移居。”

吉溫冷眼旁觀,心中早已認定此人定有來頭。現在見此人開門見山並無隱瞞的意思,遂笑道:“嚴兄許是認錯人了吧?鄙人為京城客商,來此地不過想販些皮毛,又如何識得尊主了?”

“吉大人久在京中,應當知道小可主人的名字。”

“鄙人確實不知。”

“嗯,平盧節度使安大人即為小可之主。吉法曹,安大人早就想與吉大人結識,今日有緣,請吉大人勿卻。”

吉溫見嚴莊說出了安祿山的名字,又揭示了自己的身份,心中不由得一驚。

吉溫三人因趕路程,需換乘驛所之馬,他們到了營郡地面即消失在城中。他們操京城言語又不用官家接待,由此引起了驛長的註意,事情很快逐級向上稟報,安祿山未出一個時辰,就得知了此訊息。

安祿山喚來其門客高尚、嚴莊,向他們通報了這件蹊蹺事兒,並說道:“他們一路上征用驛馬,定非常人,且京城來人甚少,他們來此到底有何公幹呢?”

高尚及嚴莊系當地落第舉子,因他們頗有文名,安祿山將之召入府中為門客。安祿山日常對二人禮數頗周,未將他們視為尋常的門客,實指望二人對自己有參讚之功。

嚴莊自告奮勇道:“他們入城人地兩生,定尋旅舍居住,尋到他們的蹤跡不難。安大人,此事就由嚴某去訪查吧。”

嚴莊很快訪到了吉溫的蹤跡,又見吉溫自軍中召來二人聚飲。待二人返回營中,嚴莊即將二人喚來問話,由此得知了吉溫的名字。嚴莊聞此名大驚,不顧深夜即叩門向安祿山稟報。

安祿山不知吉溫來歷,嚴莊卻覺得非同小可,說道:“安大人,小可知道吉溫早為當今李右相門客,現任京兆府法曹。此人官職雖微,卻為李右相的第一親信之人。”

“哦,他來此何意?”

“吉溫向那二人言道,他來此地想販些皮毛,他好好的法曹不做,如何憑空成了商賈之人?定為其虛托之言。小可想呀,他們聚飲談話之時,吉溫多問這裏的軍事,若小可猜測得不錯,他此來定是奉李右相之命前來辦事。”

安祿山此時發胖許多,其身材本來高大,現在坐在榻上猶如一團肉塔堆在一起。他凝思片刻,說道:“嚴先生,只怕吉溫非是李右相所派,萬一奉欽命來此呢?”

嚴莊有點不相信,說道:“欽命來此?他一個小小的府衙法曹,能得聖上欽命嗎?”

安祿山道:“聖上上次派出一個姓牛的太監出京核查,回京後說了張守珪的不少好話。哼哼,聖上豈能被蒙蔽?算著時辰差不多了,正是欽使該來的時候。”安祿山又想了片刻,決然道,“嚴先生,明日一早,你就將吉溫請入府中吧。”

於是就有了這樣一番場景。

吉溫見自己身份已經暴露,又思終歸要面見安祿山,遂跟隨嚴莊進入衙中。他剛進入大門,就見一個肥胖之人向自己迎來,吉溫饒有興趣地發現,此人雖肥胖無比,腰間的贅肉似乎要繃出衣外,其走動之時滿身肉上下左右搖擺,恍如一只肚中懷有崽兒且周身生滿油脂的母豬,然其行動卻不顯笨拙,可謂健步如飛。吉溫此前得聞過安祿山的體貌,知道此人定是安祿山了。

那安祿山行到吉溫面前,忽然伏地叩首道:“吉欽使來此,祿山有失迎迓,有罪有罪。”

吉溫想不到安祿山竟然有這樣的禮數,一時大驚,口中說道:“安大人怎可如此?下官擔待不起,請起、請起。”他一面說話一面俯身去拉安祿山,奈何安祿山如一坨巨肉癱在那裏,憑吉溫之力如何能撼動?

此後安祿山在從人相扶下緩緩站起,他臉色嚴肅,鄭重說道:“吉欽使怎能如此說話?祿山為胡人不懂朝廷禮數,只知凡是從京中來此的官人皆為欽使,祿山見了欽使如同面聖一樣,皆需行大禮的。”

經過如此一番折騰,眾人相擁著進入室中。吉溫見了如此情狀,也不再隱瞞自己的身份,就從身上取出朝廷的行文,並說了自己的來意。

安祿山道:“祿山剛才行禮,貴使還說擔待不起,你果然為欽使嘛,則祿山之禮還有些欠缺。請貴使放心,朝廷勘查之事不用貴使辛苦,祿山自會將一應人證、物證妥為收集,絕不敢有一點差池。”

此後的日子裏,吉溫在這裏享受著如皇帝一般的生活。白日裏,安祿山寸步不離,引吉溫食山珍海味,飲佳釀美酒,觀輕歌曼舞;到了晚間,吉溫身邊有數名美女侍候,使他有著享不盡的溫柔之福。

吉溫來此不覺已有旬日,他早與安祿山兄弟相稱,竟成莫逆之交。吉溫雖想長居此富貴溫柔之鄉,又想起自己的使命,這日只得戀戀不舍地向安祿山辭行。

安祿山道:“愚兄本想長留欽使在此,又想李丞相望眼欲穿,也就不敢強留了。來日方長,我們兄弟今後長相交好,也不差這一日一時。”

吉溫道:“早聽說祿山兄英武義氣,不料竟然豪爽如斯,愚弟深謝了。”

“唉,我們既為兄弟,今後不許說此虛飾之語。欽使回京之後,須替愚兄向李丞相致敬,愚兄下次入京之時,定專程入丞相府拜望。哦,對了,那幾個侍候欽使的女子,就帶回京中吧,愚兄知道欽使俸祿甚薄,此次先贈一些錢物,今後每歲也會派專人奉上。”

吉溫此次所辦差使順利,又憑空得了數名美女和一大批財貨,心中於是無比妥帖。

安祿山又道:“愚兄還為李丞相備了一份禮物,也勞煩欽使代為奉上。”

吉溫聽到這個請求,倒是頗費躊躇,囁嚅道:“這個……這個,就需從長計議了。”

“有何不妥嗎?”

吉溫嘆了一口氣,說道:“想是祿山兄不知啊。恩相馭人甚嚴,愚弟在其面前,終日戰戰兢兢,不敢做錯一點事兒。我這次若代兄贈物,恩相定然不許,我若貿然帶回,說不定會因此獲罪。嗯,這樣吧,那些禮物就不用帶了,我先向恩相探探口風再說。”

安祿山想不到李林甫竟然克己如斯,其腦中見機甚快,遂答道:“愚兄全聽欽使的,如此從長計議便是了。”

河西節度使皇甫惟明之所以返京,緣於他近來又與吐蕃對戰一次,且為小勝。捷報傳入京城,李隆基龍顏大悅,遂下旨準皇甫惟明返京獻俘。

獻俘儀式極為隆重,先由皇帝、百官攜帶俘虜前往太廟舉行獻捷儀式,李隆基在祖宗面前讀獻捷祭告,以將自己的功業告於先祖;隨後鑾駕回宮,百官集於勤政樓舉行宣露布禮,並使天下知聞此捷。諸般儀式完成後,李隆基要對參戰將士封賞一番,還要賜宴皇甫惟明。

李隆基這些年熱衷於這些風光之舉,如此小勝,不免有些小題大做。

賜宴之後,李隆基又將皇甫惟明留下單獨敘話。李隆基此時最為關註西北軍事,其時突厥人已不足為患,唯吐蕃勢大,李隆基就對吐蕃多有詢問。

皇甫惟明道:“請陛下放心,吐蕃內亂之後,至今未恢覆元氣。臣與王忠嗣常通聲氣,既內練兵陣,又協同防守,邊防之事固若金湯,吐蕃人莫想攻進一步。其實吐蕃人現在並無侵擾之力,他們能夠防好現有之地已屬不易。”

李隆基頷首道:“不錯,你與忠嗣同進同退,使隴右與河西連成一體,如此兩者疊加,其威力顯赫啊。”

“陛下,僅隴右與河西相協同還嫌單薄,若朔方能與此兩鎮相連,則可北鎮突厥,又對吐蕃有泰山壓頂之勢。”

“好呀,河西與朔方相連,你可居中聯絡,使三鎮協同防禦嘛。”

“陛下,臣的想法是,朔方節度使或由臣兼任,或由王忠嗣兼任,如此方能形成合力。”

李隆基聞言沈默片刻,然後徐徐說道:“卿之心意,待朕與左右商議一回再定吧。對了,忠嗣許久未回京了,相對而言,隴右戰事要比河西少一些,他莫非還是日日忙於練兵嗎?”

“稟陛下,忠嗣不僅忙於日日練兵,他這些年還多了一項本事,即是善於選將,如今帳下猛將雲集,臣自愧不如了。”

李隆基饒有興趣,遂示意皇甫惟明細說一番。

皇甫惟明如數家珍,一一說道:“忠嗣帳下,原來二將最為知名,其一為哥舒瀚,突厥人,先為忠嗣帳下衙將,後積功升為右武衛將軍,此人文武雙全;其二為李光弼,現為雲麾將軍,此人賞信罰明,有勇有謀,有古良將之風。後來安西副使高仙芝奉調入了隴右,其帳下也有二人,名封常清和郭子儀,這三個皆有勇略,忠嗣倚之甚重。如此一來,忠嗣帳下就有了‘五虎將’的名號。”

李隆基道:“哥舒瀚、李光弼、高仙芝、郭子儀、封常清,是謂五虎將,朕記下他們的名字了。”又問道,“皇甫卿,你回京一次不易,這一次又立大功,可在京中多住一些日子再回。你若有何求,自可提出。”

皇甫惟明躬身道:“陛下此次封賞甚厚,臣已感激涕零,再無所求了。陛下,臣有一建言,卻未涉及軍事,不知當講不當講?”

“卿言並無禁忌,朕準你大膽說來。”

“陛下,李林甫自開元二十四年為相,至今已逾十年。陛下此前授相職,任期多為三年左右,臣等私下以為,李林甫此次為相的時候也太長了一些,不知聖慮有所思嗎?”

李隆基心中晃過了一絲不快,心想你為邊將,真是多管閑事!他又問道:“莫非李林甫有不妥之處嗎?”

“臣久在邊關,不知京中之事,難知李林甫不妥之事。臣之所以說此建言,只是將宰相職前後相較,就覺得李林甫為相的時間太長了。”

李隆基微笑了一下,說道:“貞觀年間,那房杜賢相處宰相位一直到死,太宗皇帝卻從未嫌過他們任期太長呀。哦,你說李林甫為相不妥,可為朕薦人為相嗎?”

皇甫惟明大約久在軍中,說話向來直來直去,他現在又未猜度皇帝的心思,下面的話脫口而出,如此就犯了大錯。

皇甫惟明說道:“臣以為刑部尚書韋堅可堪為任。”

李隆基當然知道皇甫惟明與韋堅及李適之交好,皇甫惟明如此建言,即是讓皇帝將李林甫罷相,如此李適之與韋堅就成為左右相,其私心過於明顯了。

李隆基並未當場斥責皇甫惟明,僅淡淡地說了一句:“朕知道了,你退下吧。”

皇甫惟明退下後即入李適之衙中,晚間又隨李適之入其曲江別墅聚飲敘話。

長安的達官貴人除了在城中各坊建宅居住外,還愛在四郊風景絕佳之地修宅建院,以為私人游賞之地。曲江兩岸由於風景優美,便成為最佳選址之地。李適之的別墅建在曲江東岸的一個小山半腰間,面臨池水,整棟樓宇掩映在樹木花叢之中,實為一個雅致的所在。

接連兩日,二人夜來或在宅中飲酒,或乘興攜手沿曲江側漫步,皇甫惟明也就宿於此別墅中。

他們不知道,黑暗中有數雙鷹隼似的眼睛,正監視著他們的一舉一動。

吉溫回到京中,安祿山將一應物證、人證弄得甚為妥帖,吉溫只需將之原樣覆命即可。

李隆基由此大怒,當即罷張守珪的範陽節度使之職,貶為括郡太守。一個戰功卓著、英名遠播的戰將,最終沒有越過貪功的坎兒,由此斷了自己輝煌的前程。

太監牛仙童及兵部相引之人因受賄瞞報,被施以極刑。

因此事得了好處之人首推安祿山,李隆基欲使安祿山兼知範陽節度使,遂令安祿山來京面授。

吉溫也因此功被授為禦史中丞。

吉溫回京後最先入李林甫之宅,將此行詳情一五一十稟報給李林甫。那日李林甫聽完,嘆道:“如此證據,足以扳倒張守珪。唉,想不到一個看似憨厚的胡人,竟然有如此的機心和手段。”

吉溫也說道:“是呀,安祿山最先被張守珪收為義子,他能有今日,張守珪實有賞識之功。此次張守珪瞞報之事,安祿山又是首告,又是殷勤收集證據。恩相,看來安祿山其志不小啊。”

李林甫沈默不答,心中默默想道,什麽義父義子?不過相互利用罷了。張守珪當初用安祿山,那是瞧中了他既勇猛又善番語,對自己有所用,當安祿山貪功冒進遭致挫敗之時,張守珪一樣將安祿山當替罪羊解送入京!那麽安祿山今日反戈一擊,也是出於同樣的目的,吉溫說得對,此人志向不小,今後須小心在意!

吉溫又道:“小可在營郡的日子裏,安祿山得知了小可與恩相的淵源,言語中對恩相推崇備至。他既讓小可代向恩相致意,還說將來入京之時要到恩相府中專程拜望。”

李林甫問道:“他如何知道了我與你的淵源?定是你自炫身份,由此信口開河了。”

吉溫急忙辯白,將嚴莊到旅舍相訪之事詳細說了一遍。

李林甫喃喃說道:“此人遠在邊關,又少來京城,對京城之事如此熟稔。還知用落第舉子為幕僚,此人果然不可小視啊。”李林甫又轉向吉溫道,“安祿山既知你的身份,定是小心巴結、殷勤備至了?”

吉溫不敢隱瞞,答道:“小可在營郡之時,安祿山旦夕陪伴小可,確實甚為殷勤。小可官職低微,此次雖為欽使,安祿山按理不該如此。小可事後細細想來,許是安祿山瞧著恩相與小可的淵源,想藉此示好於恩相吧。”

“哦,如此說來,你返京之時,安祿山所送程儀也頗為豐厚吧?”

“稟恩相。小可臨行之時,安祿山共備有兩份程儀,其中一份讓小可轉贈恩相。小可當時念起了恩相的囑托,遂予以堅辭。”

“哦,如此甚好。你記住,你若接受了人家的禮物,今後就淪為人家的走狗,如此實在不值。”

吉溫暗自慶幸未帶回贈與李林甫的禮物,否則得李林甫訓斥,那樣就尷尬萬分了。然安祿山贈與自己的禮物太豐厚了,自己若不受豈非傻瓜一個?恩相俸祿既厚,又有其他生錢之處,自己官微俸輕,需要用錢的地方太多了。恩相問詢那是決計不可說的,只好如此悶聲發大財了。

李林甫深知李適之豪爽粗疏的性格,這日就依其性子設下一圈套。

李適之這日來到李林甫的衙內,手執一奏書說道:“李相,華郡的這道奏書如何分至我案上?”

李林甫接過奏書看了一遍,說道:“是呀,想是樞機房糊塗,如何就分至左相案上了?好吧,此書就留置於這裏吧。”

李適之倒是對奏書所言之事有濃厚的興趣,殷勤地說道:“李相,此奏書中所言實為天大的好事呀。華郡在華山中發現金礦,若將之開鑿,大唐又可增加許多財富。”

原來奏書中所言之事,卻是華郡剛剛在華山之中發現了金礦之脈。李適之執掌兵部、刑部之事,此等事兒按例由樞機房將奏書分至李林甫署理才是。

李林甫將奏書拿起又看了一遍,臉上現出喜色道:“不錯,若果如華郡所奏,此礦開鑿,對我朝錢事大有裨益。”

“既然如此,李相何不早將此事稟報聖上呢?”

李林甫頷首道:“是啊,聖上早知此事,就早一時歡喜。只是我剛剛見過聖上,若再進宮,聖上定責我做事太過隨意。也罷,就將此事押後兩日,再稟報聖上不遲。”

李適之自告奮勇道:“李相,我恰恰要入宮面見聖上,以稟報西北軍事。若李相不嫌我多事,就捎帶著將此事稟告聖上如何?”

李林甫微笑道:“好呀,及早使聖上知聞,亦為我願。如此就有勞左相了。”

李適之興沖沖地入宮請見李隆基,就將金礦之事詳細稟報,還力促李隆基及早使人開鑿。

李隆基聞言也很高興,此前已開鑿的金礦僅在山南道和嶺南道有之,如今京畿之地竟然發現了金礦脈,實為一件大喜事。

後一日,李林甫入宮,李隆基就令他及早安排有司開鑿。李林甫聞言,長嘆道:“陛下,華岳發現金礦脈固然為一件喜事,然萬萬不可開鑿呀。”

李隆基驚問其故。

李林甫道:“華郡之奏報來京之後,臣閱了一遍就將放在一邊,不知如何竟然被左相看到了,還來向陛下稟報。陛下,華岳為陛下本命王氣之所在,如何敢妄動山巖呢?”

李隆基由此恍然大悟。

李隆基生於乙酉年,屬雞,地支酉位居西方,五行屬金。因李隆基降生於洛陽,則西岳華山就成為其本命和王氣的所在。

李隆基現在虔信道法,對天命有極強的畏懼之感。華山就是整山為金,那也是不可妄動一塊的。李隆基即明此節,就對李林甫生出感激之意,相對就遷怒於李適之,斥道:“這個李適之,整日裏將心思用在飲酒之上了。如此明眼之事,他為何視而不見呢?”

李林甫略施小計,就將皇帝心間對李適之的惡感又加重了一層。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