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回 勸革命情真意切 決反水密鼓緊鑼 (1)
關燈
小
中
大
韋太後明顯對婉兒冷淡起來,一個很明顯的舉動就是宮中再擬詔敕皆由中書省署理,沒有婉兒沾手的機會。婉兒見此狀況,無法找太後爭競,也就樂得清靜。
婉兒雖清靜,然明白關鍵時候不可懈怠,也就無心再出宮玩些風花雪月之事。她多數時間待在宮裏,這裏畢竟是權力的中心,只要時刻接近,就可時刻關註著事兒的進程,不至於做一個局外之人。不過為了與崔湜相會,她也偶爾到“未艾居”走動一回。
這日她在“未艾居”與崔湜相會,兩人此時皆無交歡的意趣,只是飲茶說話,其內容多為朝中之事。
婉兒輕抿了一口茶,凝望亭外熾熱的陽光以及慵懶的綠葉,嘆道:“澄瀾,不過一旬的日子,這‘未艾居’怎麽看著有點蕭索的意味呢?”自李顯死後,至今剛及九日,這裏來人甚少,仆役雖灑掃如常,因人氣減少,園中確實有些蕭索。
崔湜明白婉兒的心思,勸道:“想是天氣愈熱,人們往來甚少。不過,你素喜清靜,若園中如市肆一樣游人如織,你更覺氣悶吧?”
婉兒輕笑一下,沒有言語,崔湜見此光景,也不敢主動說話。
過了一會兒,婉兒問道:“近來你多入政事堂嗎?”
崔湜搖搖頭,說道:“現在不論大事小事,皆由宗楚客拿主意,他再找太後稟報一聲,事兒就成了。政事堂如今形同虛設,我們也不用說話。”
婉兒嗯了一聲,依舊低頭品茶。
崔湜道:“婉兒,那日宗楚客忽然在我們面前提起則天皇後革命之事,其雖未明言,我猜測他定有所圖。”
婉兒頓時警覺起來,問道:“革命?他到底想對你們暗示什麽?”
“依我猜測,他想讓我們單獨上奏章,共勸韋太後遵則天皇後故事,以革唐命。”
“此為你的猜測,新君剛剛即位,他們若如此性急,實在有違常理。”
“好端端的,宗楚客為何提起革命之事?說明他真有如此心思。婉兒,如今大勢很明確,總有一天,韋太後要坐上禦座。我認為,為討太後歡心,還不如及早上奏章,勸太後及早革命。”
婉兒的聲音提高了一些,斷然道:“此事不可!”
“為何不可?”
“你以為大勢果然如此嗎?”
崔湜笑了一下,心裏覺得婉兒其實不明大勢,說道:“眼前大勢已定,其實不用懷疑。我以為,韋太後已然掌握大局。”
婉兒瞧了崔湜一眼,心想此人看似絕頂聰明,其實只有一些小智慧。韋太後如今掌控軍權,罷相王輔政,可謂權傾朝野。然她若斷然棄李揚韋,那將是一次駭然的地震,到時候又有幾多的暗流呢?婉兒不想把自己的所思告知崔湜,只是淡淡說道:“眼前大勢雖明,可謂波瀾不驚,誰又敢斷定內裏沒有暗流湧動呢?勸太後革命?我以為還是不動為好。澄瀾,你現在看我何等清靜,你應該學我少動少說最佳。”
“暗流?你到底指誰?”
婉兒嘆了一口氣,說道:“我也不知道。只是眼前的局面有些太平靜,而且平靜得有些出奇,這就有些不太正常了。”
崔湜還是不明白。
婉兒無奈點題道:“韋太後若革唐命,從此就換了李家旗幟。李氏宗族會如何想?那些非韋太後親信的大臣又如何想?”
崔湜不以為然,如今的相王和太平公主已然偃旗息鼓,像相王被罷輔政之位,他們毫無反抗之力,罷了就罷了,不敢有任何說辭。至於其他大臣,又能掀起什麽浪呢?不過崔湜素服婉兒的眼光,婉兒既然說不要勸進,那麽自己就裝糊塗,且混過這一段再說。
婉兒又問道:“你這些日子去過太平公主府嗎?”
崔湜說道:“最近事兒太多,我未抽身過去。再說了,太平公主近來心情不好,見了我不鹹不淡,我也不敢去煩她。”
婉兒沈吟道:“嗯,你也不能太冷落她。須知人在心情最落寞的時候,最盼別人來親近。我也有好幾日未見她了,不知她現在想些什麽?這兩日我們尋個時間一同過去,找她敘敘話兒。”
崔湜答應了一聲,心裏卻不以為然。婉兒整日把太平公主奉為天神,可她畢竟是落架的鳳凰,勢頭一日差似一日,又何必要與其套近乎呢?
韋太後如今臨朝稱制,可謂風生水起,十分愜意。她如今心裏最放不下的一件事兒,就是遠在均州的李重福了。她始終認為,天下之人能對自己的地位構成威脅者,唯李重福一人而已。
這日下朝後,韋太後留下宗楚客,將其帶入太極殿側殿內商議這件事兒。韋太後開門見山,劈頭說道:“我這幾日眼皮兒直跳,找那五英兒看了看,她說有人對我不服所致。宗卿,我昨晚左思右想,覺得重福是一個極大的禍胎!李承恩有信兒來嗎?”
宗楚客點點頭,說道:“李承恩帶領五百人晝夜兼程,兩日就到了均州。他捎回信兒說,已將譙王重福的身邊之人統統換過,譙王被看管甚嚴,太後不必操心。”
“嗯,你再給李承恩捎信兒,讓他不可懈怠,不能出任何岔子。”
“微臣知道。太後若不放心,幹脆想一個永絕後患的法子。”
韋太後明白宗楚客的意思,說道:“現在不是時機,若重福有任何意外,天下人言洶洶,定會編排我的不是。”
宗楚客近來對韋太後有些不以為然,主要緣於韋太後同意相王輔政這一檔子事兒。宗楚客認為韋太後少有則天皇後殺伐決斷的能耐,且關鍵時候頗多婦人之仁。不過他心裏雖有不滿,也不敢面上表露出來,因為他必須傍著韋太後才能保有自己的地位和富貴。宗楚客沒把李重福放在眼裏,也不想繼續這個話題。他點點頭,說起另外一件事兒:“太後,臣近日在政事堂暗示他們,讓他們接連上表勸太後革命。只要這些宰臣們聽從,其他大臣定會聞風而動。”
“革命?宗卿,新君剛剛即位,現在就提這件事兒,是不是有些操之過急了?”
“此事宜早不宜遲。大臣上表勸進,說明太後革命合乎人心嘛。再說了,大臣勸進三番以上應由太後推辭,如此就耗費時日,此事要趕早。”
“那些宰臣們聽話嗎?他們願意上表嗎?”
“哼,他們若不聽話,隨便尋個理由把他們趕出政事堂,正好殺雞儆猴,誰敢不就範?請太後放心,此事由臣一力操辦,定有張有弛把事兒辦妥。”
“嗯,你辦吧。”
宗楚客沈默了片刻,然後說道:“太後若革唐命,這些大臣都是墻頭草,不足為慮。臣現在就想一件事兒,如何處置這些李氏宗族之人呢?”
“他們敢出聲反對嗎?”
“他們不敢,然心裏會如何想呢?李氏宗族經過則天皇後殺戮一番,現在已所剩無多,按說也難以翻起大浪。不過太後若革命,就是顛覆了他們的祖宗,奪了他們的榮華富貴,此為切身之痛,他們定會痛恨太後,成為禍亂的淵藪。”
韋太後此時目露兇光,狠狠說道:“他們心懷不滿,就是找死。當初阿武如何對付他們,難道我就不會嗎?”
宗楚客道:“不錯,處大事不可有婦人之仁。只有斬草除根,方可永絕後患。不過,這幫人如相王、太平公主聲名顯赫,天下皆知,對付他們須徐徐圖之。可先圈禁他們,再羅織其罪名,然後一一放逐。可在放逐路上或至貶所,逐個結果他們,將事兒做得無聲無息最好。”
“嗯,就這麽辦。不過眼前之事,須選準革命時機。宗卿,果然越快越好嗎?”
“是啊,事不宜遲。如今新君即位,異常順利,街巷間雖有一些流言,畢竟很短暫,頃刻就會灰飛煙滅。如此來看,只要韋溫他們能夠掌控軍權,任何人難以撼動如此大勢,則太後革命就可順勢而成。”
“好吧,此事由你把握。宗卿,你疊立大功,將來讓我如何謝你呀?”
“微臣不敢。微臣只要能在太後身邊辦事,就是莫大的幸運。功勞二字,微臣從來不敢想過。”
“呵呵,你倒謙遜得很。不妨,你只要好好辦事,則可永保一人之下的權威,我這一生就倚重你了。”
“微臣不敢。”
“嗯,韋溫他們這一段還算勤謹,聽說把軍中整治得不錯。”
“是啊,他們日日住在營中,把軍中整治得服服帖帖。其實世上的事兒說難則難,說易則易,關鍵在於權威二字。人若有了權威,則可勢如破竹,號令屬下,臣聽說韋溫他們近來重在立威,效果還是不錯的。”
“如此甚好。”韋太後大為滿意。
這時,門外傳來了腳步聲,很快就見安樂公主闖了進來。
安樂公主今日身著男裝,一襲潞綢紫衫,腰間束著玉帶,頭上戴著皂羅折上巾,然其頭上仍露出高髻,袍下仍可見花褲和女式線鞋,使其在俊朗的男裝外表下,仍然透露出安樂公主的明艷和柔媚,英武而不失溫婉。
韋太後看到女兒這身裝束,微感詫異,問道:“裹兒,你今日怎麽如此奇怪,弄了這麽一身不倫不類的裝束?”
安樂公主答道:“稟母後,女兒今後不再做女子,要像木蘭從軍那樣,變身男兒成就一番事業。”
安樂公主的話勾起了韋太後的心事,當初則天皇後杖殺了她那唯一的兒子,使她再無子嗣,僅剩下幾個女兒,她頓時黯然起來。
宗楚客察言觀色,明白韋太後的心事,遂轉移話題道:“公主穿了這身男裝果然英俊,我等與公主相比,實在汙濁不堪。公主,哪日你再穿一身官服試試,肯定除了俊朗以外,又添幾分威風。”
安樂公主一撇小嘴,說道:“頻繁換裝有什麽用?終歸是假的。”
宗楚客道:“公主想做官還不容易,只要太後一句話,做個太尉也是輕而易舉。”
安樂公主不再理宗楚客,轉向韋太後道:“母後,女兒今日入宮,想說一句要緊的話兒。”
韋太後現在最親近之人就是這幾個女兒,眼前的安樂公主又是她最寵愛的,她當然言聽計從。她此時的心態平覆下來,含笑問道:“你有什麽要緊話兒?說吧。”
安樂公主道:“李重茂這個無知小子,日日坐在禦座上,讓女兒想起來就氣悶無比。他憑什麽坐在那裏?一個宮女生的廢物,憑什麽呀?”
宗楚客笑道:“公主萬不可氣悶,此為權宜之計。中宗皇帝僅有這一個兒子可以繼承皇位,那也是沒法子的事。”
安樂公主瞪起眼睛道:“都是你們這幫榆木腦袋之人替母後出的好主意!父皇的兒子不多,可他還有女兒呀。”
宗楚客想起安樂公主此前想當“皇太女”的故事,又知此女驕橫無比,與她對話,註定是攪纏不清的,因而含笑不言。
韋太後道:“裹兒,莫非你也想做皇帝嗎?”
安樂公主走近韋太後,扯其手搖動道:“母後,女兒怎可如此癡心妄想呢?女兒以為,李重茂那小子實在應該一邊待著,這皇帝嘛,還是應該由母後來做。”
這句話說到韋太後的心坎上了,其臉上頓添笑意,說道:“你還是不明事理,自古以來子繼父業,我若做皇帝,恐怕天下人不會答應。”
安樂公主昂然道:“誰敢不答應?那純粹是找死!母後,阿武當初就能做皇帝,你為什麽不能?”
韋太後和宗楚客頓時相視一笑。
安樂公主下面的話流露出了她今日相請的狐貍尾巴:“母後做了皇帝,女兒知道母後最疼我了,母後可以封女兒當皇太女嘛。哼,朝中的那些官兒,女兒卻興趣不大。”
宗楚客聞聽安樂公主吐露心聲,心裏卻不以為然。他素谙安樂公主的稟性,知道此女若為一名錦衣玉食的公主尚可,讓她來主持政事,定然會一塌糊塗。現在她說要當皇太女,擺明了將來也要當女皇帝,若真有這一天,天下不知會成為什麽模樣。他心裏這樣想,口內卻說道:“太後,安樂公主所言,實為臣等的心聲,望太後聽之行之。”
韋太後此時忽然十分平靜,淡然說道:“嗯,此事過一段再說。裹兒,你父皇新逝,眼下還不是時機。”
安樂公主又嘟起了嘴,忽然又從袖中取出一疊絲絹,說道:“也罷,大事過後再說。母後,這裏有一些小事,總該替女兒辦辦吧。”
韋太後當然知道安樂公主所求何事,無非又是授人以官,因說道:“宗令在此,你讓他替你去辦吧。”
太平公主聞聽李隆基來訪,頓時大喜,連聲催促快請快請。李隆基入堂後,太平公主劈頭就是一句話:“你這一段在忙什麽?好像消失了一般。”
李隆基倒是不慌不忙,先向太平公主行禮,然後說道:“侄兒這一段時間按照姑姑的吩咐,卻是不敢懈怠。”
太平公主臉上有了一些笑意,說道:“嗯,如此甚好。事兒進展得還算順利嗎?”
李隆基嘆了一口氣,然後搖搖頭,臉現凝重之色,說道:“眼前大勢已明,人們多是見風使舵的脾性,侄兒不敢張嘴呀。”
太平公主輕斥了一聲:“這怎麽可以?”然後語氣又變得和緩,“三郎,我們一步一步正往絕路上走,你怎能不性急呢?”
李隆基懇切說道:“侄兒委實不知。侄兒以為,現在局勢已平,瞧不出有何危急之處呀?請姑姑明示。”
太平公主又輕嘆一聲,說道:“三郎,你先坐下,聽我慢慢說與你。”
李隆基答應了一聲,挨著太平公主坐下。
太平公主輕聲說道:“昨日蕭至忠來府中說到,前日宗楚客在政事堂暗示,讓他們分別上表,勸韋氏效則天皇後故事進行革命。今日午前,婉兒帶同崔湜來府,也說了同樣的事兒。三郎,此為暴風驟雨到來的前奏,你不可不知。”
李隆基點頭聽言,心中有些驚訝。他知道蕭至忠向來與姑姑來往甚密,卻想不通上官婉兒與崔湜什麽時候也與姑姑做成了一路?由此來看,朝中勢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確實令人眼花繚亂,姑姑看似閑坐府中,然她一點都沒閑著,其朝中人脈資源比自己厚實多了。
不過太平公主能將如此隱秘之事和盤托出,足證她將李隆基視為可靠的幫手,李隆基想到此點,心中大為欣慰。
李隆基問道:“她想革命?她不至於把我們李家天下改作韋姓吧?”
“有什麽不可以?你難道還沒有看清嗎?他們不讓四哥輔政,派兵看嚴重福,讓年少無知的重茂當新君,擺明了就是他們認為:可以把重茂玩弄於股掌之間!”
李隆基點點頭,說道:“侄兒明白此點。不過侄兒以為,如今天下大勢,皆願依李唐為正朔所在,他們只要讓重茂為皇帝,斷不敢貿然改李為韋!韋氏有多大的能耐?她能和則天皇後相比嗎?則天皇後雖革唐命,到了最後還不是將天下又覆歸李唐了嗎?”
“糊塗!瞧你平時一副聰穎伶俐的臉兒,現在的靈氣都跑往何方了?”
“侄兒不知,請姑姑指教。”
“韋氏若真革命,我們就成了她眼中的釘子,必欲去除而後快。她定會羅織罪名,將我們放逐斬殺幹凈!則天皇後革命之時,你那時還小,當時有多少宗族之人為之屈死?他們後來雖被恢覆名譽,然人早成枯骨,恢覆名譽又有什麽用?”太平公主為了說通李隆基,不惜把自己親生母親的劣跡搬出來,由此可見事情的緊迫程度。
李隆基心如明鏡,他豈不知道事兒的因果?他不想把自己近日的作為一一稟報姑姑,緣於他認為此事越隱秘越好,他在行事過程中,姑姑畢竟是局外之人,幫不上什麽大忙,所以幹脆別讓她知道!他聞言後點頭,說道:“姑姑的心意,侄兒明白了。只是近來韋氏掌控軍中甚嚴,我的那些朋友皆為軍中下層之人。侄兒不敢說知他們,緣於有兩種考慮。一者,怕他們不敢答應,由此就洩露了我們的心思;二者,他們就是答應了,他們畢竟官職低微,難以行事。所以,侄兒以為,此事不可性急,須徐徐觀察,找尋機會。”
“如此說,你在此事上尚無任何動作?”
“是這樣,侄兒不敢貿然行事。”
太平公主長嘆了一聲,自言自語道:“唉,李家子孫怎麽到了今天這種地步?連一個會辦事的人兒都沒有了嗎?”
李隆基看到姑姑有些意興索然,心想姑姑平時沈靜有度,現在心中不穩,說明她有些著急了,於是勸道:“姑姑的話,侄兒不敢茍同。高祖太宗打下的江山,後輩兒孫豈能輕言棄之?姑姑不可著急,上天若令某人滅亡,必先使其瘋狂,那韋氏現在趾高氣揚,已有其征兆,我們耐心等待,何愁沒有機會呢?”
太平公主看到李隆基那沈靜的臉龐,忽然悟到自己有些失態,遂自嘲似的笑了笑,說道:“哼,我著急了?你油嘴滑舌,也會調侃姑姑了。我為李家女兒,終為外人,就是那韋氏果然當了皇帝,也會保我富貴。然四哥你們一家,則在風口浪尖之上。如此危殆局面,你難道不知嗎?”
“侄兒明白姑姑的苦心。”
“是啊,我確實用心良苦。四哥安坐家中,我們在此忙碌,若大事能成,終久還是四哥獨坐大位。三郎,我們忙忙碌碌,看來還是勞累的命。”
李隆基心想,若韋氏果然革命,那麽姑姑的境遇也好不到哪兒去。保留富貴,那是姑姑癡心妄想的囈語。不過姑姑說謀事的結果,終究由父王來坐大位,李隆基心裏相當欣慰。李隆基現在所想的是,他假若起事成功,那麽朝中大臣及天下能接受父親成為皇帝嗎?他於是小心翼翼向太平公主提出疑問。
太平公主瞪起眼睛,詫異道:“怎麽不能?四哥本來就是皇帝,他因為善讓,母親和三哥才當了皇帝。若有了四哥的大旗,我敢說,除了宗楚客等少數人外,其他百官都會轟然響應。”
李隆基點點頭,心裏知道若事變成功,那麽姑姑在朝中的人脈資源可以為我所用。他今日前來的主要目的就在於此,即是要親耳聽到姑姑的承諾。
然而李隆基未向太平公主通報自己的最新進展,惹得太平公主大為不滿。她認為李隆基畢竟稚嫩,甚至開始懷疑自己此前是否看走了眼?她思念及此,言語也頓時變得刻薄起來,哂道:“三郎,那韋氏不會心甘情願把皇位拱手讓給四哥,你的心勁挺好,就怕因此耽誤了時機,別到時候把腸子都悔青了!”
李隆基聽出了姑姑的揶揄之意,賠笑道:“姑姑錯怪侄兒了。那日姑姑讓侄兒設法聯絡郭元振,現在已有進展。郭元振近來欲回京述職,父王已答應促成我們見面。若郭元振能夠襄助,事兒又多了幾分勝算。”其實李隆基所說的全是鬼話,西域至京的驛書須旬餘時間方能送達,李顯死後不過旬餘,他們萬難聯絡。
太平公主未想到這些細微之處,沈吟道:“此事若由郭元振來主持,當然最好。不過他自西域返京,行程甚長,我們終歸等不及。”
李隆基道:“我們還是要等一下。當初太子重茂起事,還明白要找一位軍中有號召力之人,所以李多祚振臂一呼,就有許多兵士響應。我們現在缺的就是這樣一個人,郭元振就是最好的人選。姑姑,辦這種事兒不可性急,一定要萬般審慎。侄兒現在悄悄與下層軍官聯絡,待郭元振回京,如此兩相結合,最為穩妥。”
太平公主終於有些信了,點頭道:“你如此想,還是有些道理。也罷,就按你說的去辦吧。待郭元振回京,你可把他約到我府中商議。四哥笨嘴拙舌,你又是稚嫩小子,別把事兒說差了。我雖為女人,這些朝中重臣還是在乎我的。”
李隆基不失時機恭維道:“是啊,人言姑姑惜為女兒身,若為男子,早繼我家大統了。別說大臣們敬仰您了,我們作為後輩,早將姑姑倚為主心骨。”
太平公主露出微笑,斥道:“你呀,終究沒有正形的時候,這些油嘴之言,什麽時候才能從你口中絕跡呢?”
李隆基正色道:“侄兒所言,皆為衷心之言。姑姑,您今後也該對侄兒改變一下看法。否則,侄兒只好閉口不言了。”
太平公主道:“瞧你,這油嘴愈發爐火純青了。明明是你油嘴滑舌,反而成了我的不是。”
安樂公主想當皇太女的心思愈發熾熱,駙馬武延秀對其心思心知肚明。他這日身披一襲黑色長衣在院中走動,安樂公主見狀感到很奇怪,問道:“大熱的天兒,人們皆穿透氣短衫以避暑。你弄來黑色長衫,肯定很吸熱,莫非你不怕熱嗎?”
武延秀道:“我穿此衣,與你能否當皇太女,大有幹系。”
安樂公主斥道:“大白天說夢話,怎麽又與皇太女有幹系了?”
“昨日苻鳳說到,近來外面流行一讖雲‘黑衣神孫披天裳’。”苻鳳現任安樂公主府倉曹,負責公主府的倉儲庫藏事務。
安樂公主還是不明白,問道:“黑衣神孫?你披了一件黑衣,難道就成神孫了?”
“苻鳳解釋此讖很為詳盡,他說天下之心,未忘武氏,我為則天皇後的侄孫,當然就是神孫了,所以應披天裳以應之。”
安樂公主聽來覺得有些刺耳,斥道:“這個苻鳳不好好管他的事兒,卻來這裏胡說八道!阿武算什麽東西,你又如何成神孫了?現在是李家的天下,與你們武家有什麽幹系?你去,把苻鳳叫來,要好好掌他的嘴。”
韋太後與安樂公主向來對則天皇後怨恨極深,其言語中殊無尊敬之意,武延秀早已習慣了這樣的斥罵,所以習以為常。他上前抓住安樂公主之手,說道:“裹兒不可性急,請聽我把話說完,再惱不遲。”
安樂公主知道夫君對自己百依百順,絕對不敢有任何妄想,現在他又掌撫己手,心底裏頓時柔軟起來,遂示意他快說。
武延秀道:“苻鳳確實說得不對,武家之勢已衰,說什麽‘天下之心,未忘武氏’,那是當不得真的,我若成為神孫,非是武家的緣故,皆緣於裹兒你呀。”
“與我何幹?”
“裹兒你想,若你成了皇太女,我的身份也因之而貴。所以此讖的所指,還是歸於你的身上。”
安樂公主略一思索,明白了其中的因果關系,頓時轉怒為喜,笑道:“哦,原來如此呀。這苻鳳也是,何不直接一些,卻如此大兜圈子。”
“此事不怪苻鳳,凡圖讖之事,不會簡單明了,定會幽微曲折。”
“如此說,我當皇太女還是上天所命啊!延秀,這些話兒要馬上告訴母後。”
“那是當然,我的富貴要落在你的身上,而裹兒你呢,就要著落在太後身上了。”
“嗯,事不宜遲,我們現在就進宮。你這一身黑衣就不要去了,熱就熱一點,算是上應天命吧。”
兩人入宮後覲見韋太後,此時韋太後正與宗楚客和紀處訥議事兒,他們看到武延秀那特殊的服裝,皆投來奇怪的眼光。韋太後自然忍不住開口詢問,安樂公主就把黑衣的來由說了一遍。
韋太後的起初反應與安樂公主大致相同,斥道:“什麽神孫?你們武家什麽時候有神孫了?裹兒,你也糊塗,如此白癡的事兒,你也當真?”
安樂公主道:“母後不要急嘛。女兒一開始也這樣以為,不過這讖語明似說武家之人,其實內裏則昭示著母後須行革命。”
“革命?生拉硬扯,如何做得準?”韋太後依然不相信。
宗楚客此時站了出來,懇切說道:“太後,微臣以為此讖語有些道理。大凡上天欲示祥瑞,不會如世人一般直來直去,多會迂回曲折,隱秘示之。當初高祖皇帝未舉事,天下之人皆唱《桃李子》之歌,此後高祖建國,果應此讖。年初時,太後衣箱中有五色雲起,是時民間傳唱《桑韋歌》,如今又有此等讖語應之,臣以為可信。”
韋太後橫了宗楚客一眼,心想當初的所謂五色雲事件,還不是你出的主意?瞧宗楚客現在言之鑿鑿的模樣,似乎早把這一檔子事兒忘記了。
紀處訥當然不會失去這個溜須的機會,接口道:“對呀,宗令所言實在有理。太後,臣等勸您及早革命,以應上天示意祥瑞。”
安樂公主道:“母後,他們說得不錯。李重茂像個傻癡一般,天天坐在禦座上只會礙事。如今天下大勢已成,您也不用太客氣了。”
韋太後看到這幫人催促甚急,就轉向宗楚客問道:“宗卿,你以為現在時機到了嗎?我始終以為,皇帝新逝,我若急頭巴腦登上禦座,恐惹天下物議。”
宗楚客當即答道:“太後的憂慮,微臣此前也想過。不過觀眼前之勢,朝中百官還是心向太後的,加之韋溫他們控制軍中甚嚴,若現在改朝換代,應該能夠平穩過渡,沒人敢說不是。凡預立事固然需要三思而行,一旦決之要雷厲風行。臣以為,現在是時候了。”
安樂公主道:“對呀,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母後早就該決斷了。”
韋太後其實很早就想過過皇帝癮了,其隱忍至今,實屬不易。她沈思片刻,將諸事想了一遍,然後說道:“現在時辰已入六月中旬,宗卿,此事就由你主持,月底之前,能完成各項籌備嗎?”
宗楚客算了一下,感到時間有些緊,答道:“現在到月底僅有十餘日,籌備諸事有點倉促。然事情定下來,自有所司負責,臣屆時多督促他們一些,事兒應該能夠趕出來。”
“嗯,好吧。你把事兒理順,讓司天臺在下個月初選一日子,就把事兒辦了吧。裹兒,你這一段也要把性子收拾好,多跟隨宗卿一起,瞧瞧事兒如何辦的,也算多些歷練。”
宗楚客道:“臣不敢。臣今後辦事時多向公主稟報,不敢混淆了上下之分。”
安樂公主今日很特別,將往日的性子都收拾起,忽然變得十分恭順。想是她看到母後若成為皇帝,那麽自己的皇太女身份也可以很快被明確,因此心情很好。她習慣性地扁了扁嘴,笑道:“宗令何必如此謙遜呢?我什麽都不懂,自然需要指教,宗令莫非不想教我麽?”
宗楚客道:“豈敢!豈敢!臣願意追隨公主,知無不言。”
韋太後又目視紀處訥道:“看來你還需要抓緊出去走一遭,京中事兒太多,你還要趕快回來幫助宗令。”
前日,韋太後接受韋安石的建議,決定讓紀處訥為安撫大使巡視關內道與河南道,以通報京中情況,安撫各地官員。紀處訥聞言急忙答道:“臣遵旨。”
他們又說了一會話,然後逐個退去。宗楚客與武延秀一同退出殿外,宗楚客目視武延秀道:“嗯,你做得很好。”
武延秀一笑,說道:“如此小事,何勞宗令掛懷?”
原來宗楚客看到韋太後在那裏推推托托,很不暢快,他心裏著急,遂思成一計。他讓武延秀穿上黑衣,然後找安樂公主說項,那句讖語卻是由宗楚客所造。宗楚客明白,以韋太後對安樂公主的寵愛,加上安樂公主口無遮攔的直白促請,韋太後最易接受。
事兒就如此輕易成了。
武家勢力今非昔比,武延秀自然對宗楚客言聽計從,何況這還是有利於自己的事兒,他自然會巴結努力。
寶昌寺還是如往常那樣平靜,這裏香客不多,寺內有相對固定的信眾。是時,長安城裏有大大小小的寺院數百所,人們可以就近到所在寺院進香禮佛。
這日巳牌時分,寶昌寺進來一位素服之人,其頭戴一頂灰色的順風襆頭,身著白色的缺骻袍,足蹬一雙黑色的六合靴,完全是當時庶人的打扮。要說其與普通人的區別,在於他的坐騎是一匹棗紅色的駿馬,懂馬的人會發現,這匹馬很是特別,為大宛良種西極馬的後代,極為名貴。是時長安的普通人在城內行遠路之時,一般賃驢而行,能騎馬者則是非貴即富之人,此人能騎一匹名馬,其身份定是不同尋常。
他入寺後按照進香的套路一路行走,見佛則拜,並燃香禮佛,到了最後,還叫來知事大雄寶殿的和尚,向他捐了一筆不菲的香火錢。
知事和尚看到這位施主出手闊綽,心想此人定非常人,遂有意招攬,說道:“施主,側殿備有名冊,請施主入側殿記名,小僧另有香茶奉上。”
那人說道:“記名就不必了,人若心向佛祖,捐獻錢物多少皆為誠心,那是沒有分別的。”
知事和尚眼見許多香客入寺,其隨手隨喜一點小錢也就罷了,若捐獻稍多一些錢物,往往喜歡在殿內記名,以向佛祖表示自己有大虔誠心,渴望佛祖多些保佑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婉兒雖清靜,然明白關鍵時候不可懈怠,也就無心再出宮玩些風花雪月之事。她多數時間待在宮裏,這裏畢竟是權力的中心,只要時刻接近,就可時刻關註著事兒的進程,不至於做一個局外之人。不過為了與崔湜相會,她也偶爾到“未艾居”走動一回。
這日她在“未艾居”與崔湜相會,兩人此時皆無交歡的意趣,只是飲茶說話,其內容多為朝中之事。
婉兒輕抿了一口茶,凝望亭外熾熱的陽光以及慵懶的綠葉,嘆道:“澄瀾,不過一旬的日子,這‘未艾居’怎麽看著有點蕭索的意味呢?”自李顯死後,至今剛及九日,這裏來人甚少,仆役雖灑掃如常,因人氣減少,園中確實有些蕭索。
崔湜明白婉兒的心思,勸道:“想是天氣愈熱,人們往來甚少。不過,你素喜清靜,若園中如市肆一樣游人如織,你更覺氣悶吧?”
婉兒輕笑一下,沒有言語,崔湜見此光景,也不敢主動說話。
過了一會兒,婉兒問道:“近來你多入政事堂嗎?”
崔湜搖搖頭,說道:“現在不論大事小事,皆由宗楚客拿主意,他再找太後稟報一聲,事兒就成了。政事堂如今形同虛設,我們也不用說話。”
婉兒嗯了一聲,依舊低頭品茶。
崔湜道:“婉兒,那日宗楚客忽然在我們面前提起則天皇後革命之事,其雖未明言,我猜測他定有所圖。”
婉兒頓時警覺起來,問道:“革命?他到底想對你們暗示什麽?”
“依我猜測,他想讓我們單獨上奏章,共勸韋太後遵則天皇後故事,以革唐命。”
“此為你的猜測,新君剛剛即位,他們若如此性急,實在有違常理。”
“好端端的,宗楚客為何提起革命之事?說明他真有如此心思。婉兒,如今大勢很明確,總有一天,韋太後要坐上禦座。我認為,為討太後歡心,還不如及早上奏章,勸太後及早革命。”
婉兒的聲音提高了一些,斷然道:“此事不可!”
“為何不可?”
“你以為大勢果然如此嗎?”
崔湜笑了一下,心裏覺得婉兒其實不明大勢,說道:“眼前大勢已定,其實不用懷疑。我以為,韋太後已然掌握大局。”
婉兒瞧了崔湜一眼,心想此人看似絕頂聰明,其實只有一些小智慧。韋太後如今掌控軍權,罷相王輔政,可謂權傾朝野。然她若斷然棄李揚韋,那將是一次駭然的地震,到時候又有幾多的暗流呢?婉兒不想把自己的所思告知崔湜,只是淡淡說道:“眼前大勢雖明,可謂波瀾不驚,誰又敢斷定內裏沒有暗流湧動呢?勸太後革命?我以為還是不動為好。澄瀾,你現在看我何等清靜,你應該學我少動少說最佳。”
“暗流?你到底指誰?”
婉兒嘆了一口氣,說道:“我也不知道。只是眼前的局面有些太平靜,而且平靜得有些出奇,這就有些不太正常了。”
崔湜還是不明白。
婉兒無奈點題道:“韋太後若革唐命,從此就換了李家旗幟。李氏宗族會如何想?那些非韋太後親信的大臣又如何想?”
崔湜不以為然,如今的相王和太平公主已然偃旗息鼓,像相王被罷輔政之位,他們毫無反抗之力,罷了就罷了,不敢有任何說辭。至於其他大臣,又能掀起什麽浪呢?不過崔湜素服婉兒的眼光,婉兒既然說不要勸進,那麽自己就裝糊塗,且混過這一段再說。
婉兒又問道:“你這些日子去過太平公主府嗎?”
崔湜說道:“最近事兒太多,我未抽身過去。再說了,太平公主近來心情不好,見了我不鹹不淡,我也不敢去煩她。”
婉兒沈吟道:“嗯,你也不能太冷落她。須知人在心情最落寞的時候,最盼別人來親近。我也有好幾日未見她了,不知她現在想些什麽?這兩日我們尋個時間一同過去,找她敘敘話兒。”
崔湜答應了一聲,心裏卻不以為然。婉兒整日把太平公主奉為天神,可她畢竟是落架的鳳凰,勢頭一日差似一日,又何必要與其套近乎呢?
韋太後如今臨朝稱制,可謂風生水起,十分愜意。她如今心裏最放不下的一件事兒,就是遠在均州的李重福了。她始終認為,天下之人能對自己的地位構成威脅者,唯李重福一人而已。
這日下朝後,韋太後留下宗楚客,將其帶入太極殿側殿內商議這件事兒。韋太後開門見山,劈頭說道:“我這幾日眼皮兒直跳,找那五英兒看了看,她說有人對我不服所致。宗卿,我昨晚左思右想,覺得重福是一個極大的禍胎!李承恩有信兒來嗎?”
宗楚客點點頭,說道:“李承恩帶領五百人晝夜兼程,兩日就到了均州。他捎回信兒說,已將譙王重福的身邊之人統統換過,譙王被看管甚嚴,太後不必操心。”
“嗯,你再給李承恩捎信兒,讓他不可懈怠,不能出任何岔子。”
“微臣知道。太後若不放心,幹脆想一個永絕後患的法子。”
韋太後明白宗楚客的意思,說道:“現在不是時機,若重福有任何意外,天下人言洶洶,定會編排我的不是。”
宗楚客近來對韋太後有些不以為然,主要緣於韋太後同意相王輔政這一檔子事兒。宗楚客認為韋太後少有則天皇後殺伐決斷的能耐,且關鍵時候頗多婦人之仁。不過他心裏雖有不滿,也不敢面上表露出來,因為他必須傍著韋太後才能保有自己的地位和富貴。宗楚客沒把李重福放在眼裏,也不想繼續這個話題。他點點頭,說起另外一件事兒:“太後,臣近日在政事堂暗示他們,讓他們接連上表勸太後革命。只要這些宰臣們聽從,其他大臣定會聞風而動。”
“革命?宗卿,新君剛剛即位,現在就提這件事兒,是不是有些操之過急了?”
“此事宜早不宜遲。大臣上表勸進,說明太後革命合乎人心嘛。再說了,大臣勸進三番以上應由太後推辭,如此就耗費時日,此事要趕早。”
“那些宰臣們聽話嗎?他們願意上表嗎?”
“哼,他們若不聽話,隨便尋個理由把他們趕出政事堂,正好殺雞儆猴,誰敢不就範?請太後放心,此事由臣一力操辦,定有張有弛把事兒辦妥。”
“嗯,你辦吧。”
宗楚客沈默了片刻,然後說道:“太後若革唐命,這些大臣都是墻頭草,不足為慮。臣現在就想一件事兒,如何處置這些李氏宗族之人呢?”
“他們敢出聲反對嗎?”
“他們不敢,然心裏會如何想呢?李氏宗族經過則天皇後殺戮一番,現在已所剩無多,按說也難以翻起大浪。不過太後若革命,就是顛覆了他們的祖宗,奪了他們的榮華富貴,此為切身之痛,他們定會痛恨太後,成為禍亂的淵藪。”
韋太後此時目露兇光,狠狠說道:“他們心懷不滿,就是找死。當初阿武如何對付他們,難道我就不會嗎?”
宗楚客道:“不錯,處大事不可有婦人之仁。只有斬草除根,方可永絕後患。不過,這幫人如相王、太平公主聲名顯赫,天下皆知,對付他們須徐徐圖之。可先圈禁他們,再羅織其罪名,然後一一放逐。可在放逐路上或至貶所,逐個結果他們,將事兒做得無聲無息最好。”
“嗯,就這麽辦。不過眼前之事,須選準革命時機。宗卿,果然越快越好嗎?”
“是啊,事不宜遲。如今新君即位,異常順利,街巷間雖有一些流言,畢竟很短暫,頃刻就會灰飛煙滅。如此來看,只要韋溫他們能夠掌控軍權,任何人難以撼動如此大勢,則太後革命就可順勢而成。”
“好吧,此事由你把握。宗卿,你疊立大功,將來讓我如何謝你呀?”
“微臣不敢。微臣只要能在太後身邊辦事,就是莫大的幸運。功勞二字,微臣從來不敢想過。”
“呵呵,你倒謙遜得很。不妨,你只要好好辦事,則可永保一人之下的權威,我這一生就倚重你了。”
“微臣不敢。”
“嗯,韋溫他們這一段還算勤謹,聽說把軍中整治得不錯。”
“是啊,他們日日住在營中,把軍中整治得服服帖帖。其實世上的事兒說難則難,說易則易,關鍵在於權威二字。人若有了權威,則可勢如破竹,號令屬下,臣聽說韋溫他們近來重在立威,效果還是不錯的。”
“如此甚好。”韋太後大為滿意。
這時,門外傳來了腳步聲,很快就見安樂公主闖了進來。
安樂公主今日身著男裝,一襲潞綢紫衫,腰間束著玉帶,頭上戴著皂羅折上巾,然其頭上仍露出高髻,袍下仍可見花褲和女式線鞋,使其在俊朗的男裝外表下,仍然透露出安樂公主的明艷和柔媚,英武而不失溫婉。
韋太後看到女兒這身裝束,微感詫異,問道:“裹兒,你今日怎麽如此奇怪,弄了這麽一身不倫不類的裝束?”
安樂公主答道:“稟母後,女兒今後不再做女子,要像木蘭從軍那樣,變身男兒成就一番事業。”
安樂公主的話勾起了韋太後的心事,當初則天皇後杖殺了她那唯一的兒子,使她再無子嗣,僅剩下幾個女兒,她頓時黯然起來。
宗楚客察言觀色,明白韋太後的心事,遂轉移話題道:“公主穿了這身男裝果然英俊,我等與公主相比,實在汙濁不堪。公主,哪日你再穿一身官服試試,肯定除了俊朗以外,又添幾分威風。”
安樂公主一撇小嘴,說道:“頻繁換裝有什麽用?終歸是假的。”
宗楚客道:“公主想做官還不容易,只要太後一句話,做個太尉也是輕而易舉。”
安樂公主不再理宗楚客,轉向韋太後道:“母後,女兒今日入宮,想說一句要緊的話兒。”
韋太後現在最親近之人就是這幾個女兒,眼前的安樂公主又是她最寵愛的,她當然言聽計從。她此時的心態平覆下來,含笑問道:“你有什麽要緊話兒?說吧。”
安樂公主道:“李重茂這個無知小子,日日坐在禦座上,讓女兒想起來就氣悶無比。他憑什麽坐在那裏?一個宮女生的廢物,憑什麽呀?”
宗楚客笑道:“公主萬不可氣悶,此為權宜之計。中宗皇帝僅有這一個兒子可以繼承皇位,那也是沒法子的事。”
安樂公主瞪起眼睛道:“都是你們這幫榆木腦袋之人替母後出的好主意!父皇的兒子不多,可他還有女兒呀。”
宗楚客想起安樂公主此前想當“皇太女”的故事,又知此女驕橫無比,與她對話,註定是攪纏不清的,因而含笑不言。
韋太後道:“裹兒,莫非你也想做皇帝嗎?”
安樂公主走近韋太後,扯其手搖動道:“母後,女兒怎可如此癡心妄想呢?女兒以為,李重茂那小子實在應該一邊待著,這皇帝嘛,還是應該由母後來做。”
這句話說到韋太後的心坎上了,其臉上頓添笑意,說道:“你還是不明事理,自古以來子繼父業,我若做皇帝,恐怕天下人不會答應。”
安樂公主昂然道:“誰敢不答應?那純粹是找死!母後,阿武當初就能做皇帝,你為什麽不能?”
韋太後和宗楚客頓時相視一笑。
安樂公主下面的話流露出了她今日相請的狐貍尾巴:“母後做了皇帝,女兒知道母後最疼我了,母後可以封女兒當皇太女嘛。哼,朝中的那些官兒,女兒卻興趣不大。”
宗楚客聞聽安樂公主吐露心聲,心裏卻不以為然。他素谙安樂公主的稟性,知道此女若為一名錦衣玉食的公主尚可,讓她來主持政事,定然會一塌糊塗。現在她說要當皇太女,擺明了將來也要當女皇帝,若真有這一天,天下不知會成為什麽模樣。他心裏這樣想,口內卻說道:“太後,安樂公主所言,實為臣等的心聲,望太後聽之行之。”
韋太後此時忽然十分平靜,淡然說道:“嗯,此事過一段再說。裹兒,你父皇新逝,眼下還不是時機。”
安樂公主又嘟起了嘴,忽然又從袖中取出一疊絲絹,說道:“也罷,大事過後再說。母後,這裏有一些小事,總該替女兒辦辦吧。”
韋太後當然知道安樂公主所求何事,無非又是授人以官,因說道:“宗令在此,你讓他替你去辦吧。”
太平公主聞聽李隆基來訪,頓時大喜,連聲催促快請快請。李隆基入堂後,太平公主劈頭就是一句話:“你這一段在忙什麽?好像消失了一般。”
李隆基倒是不慌不忙,先向太平公主行禮,然後說道:“侄兒這一段時間按照姑姑的吩咐,卻是不敢懈怠。”
太平公主臉上有了一些笑意,說道:“嗯,如此甚好。事兒進展得還算順利嗎?”
李隆基嘆了一口氣,然後搖搖頭,臉現凝重之色,說道:“眼前大勢已明,人們多是見風使舵的脾性,侄兒不敢張嘴呀。”
太平公主輕斥了一聲:“這怎麽可以?”然後語氣又變得和緩,“三郎,我們一步一步正往絕路上走,你怎能不性急呢?”
李隆基懇切說道:“侄兒委實不知。侄兒以為,現在局勢已平,瞧不出有何危急之處呀?請姑姑明示。”
太平公主又輕嘆一聲,說道:“三郎,你先坐下,聽我慢慢說與你。”
李隆基答應了一聲,挨著太平公主坐下。
太平公主輕聲說道:“昨日蕭至忠來府中說到,前日宗楚客在政事堂暗示,讓他們分別上表,勸韋氏效則天皇後故事進行革命。今日午前,婉兒帶同崔湜來府,也說了同樣的事兒。三郎,此為暴風驟雨到來的前奏,你不可不知。”
李隆基點頭聽言,心中有些驚訝。他知道蕭至忠向來與姑姑來往甚密,卻想不通上官婉兒與崔湜什麽時候也與姑姑做成了一路?由此來看,朝中勢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確實令人眼花繚亂,姑姑看似閑坐府中,然她一點都沒閑著,其朝中人脈資源比自己厚實多了。
不過太平公主能將如此隱秘之事和盤托出,足證她將李隆基視為可靠的幫手,李隆基想到此點,心中大為欣慰。
李隆基問道:“她想革命?她不至於把我們李家天下改作韋姓吧?”
“有什麽不可以?你難道還沒有看清嗎?他們不讓四哥輔政,派兵看嚴重福,讓年少無知的重茂當新君,擺明了就是他們認為:可以把重茂玩弄於股掌之間!”
李隆基點點頭,說道:“侄兒明白此點。不過侄兒以為,如今天下大勢,皆願依李唐為正朔所在,他們只要讓重茂為皇帝,斷不敢貿然改李為韋!韋氏有多大的能耐?她能和則天皇後相比嗎?則天皇後雖革唐命,到了最後還不是將天下又覆歸李唐了嗎?”
“糊塗!瞧你平時一副聰穎伶俐的臉兒,現在的靈氣都跑往何方了?”
“侄兒不知,請姑姑指教。”
“韋氏若真革命,我們就成了她眼中的釘子,必欲去除而後快。她定會羅織罪名,將我們放逐斬殺幹凈!則天皇後革命之時,你那時還小,當時有多少宗族之人為之屈死?他們後來雖被恢覆名譽,然人早成枯骨,恢覆名譽又有什麽用?”太平公主為了說通李隆基,不惜把自己親生母親的劣跡搬出來,由此可見事情的緊迫程度。
李隆基心如明鏡,他豈不知道事兒的因果?他不想把自己近日的作為一一稟報姑姑,緣於他認為此事越隱秘越好,他在行事過程中,姑姑畢竟是局外之人,幫不上什麽大忙,所以幹脆別讓她知道!他聞言後點頭,說道:“姑姑的心意,侄兒明白了。只是近來韋氏掌控軍中甚嚴,我的那些朋友皆為軍中下層之人。侄兒不敢說知他們,緣於有兩種考慮。一者,怕他們不敢答應,由此就洩露了我們的心思;二者,他們就是答應了,他們畢竟官職低微,難以行事。所以,侄兒以為,此事不可性急,須徐徐觀察,找尋機會。”
“如此說,你在此事上尚無任何動作?”
“是這樣,侄兒不敢貿然行事。”
太平公主長嘆了一聲,自言自語道:“唉,李家子孫怎麽到了今天這種地步?連一個會辦事的人兒都沒有了嗎?”
李隆基看到姑姑有些意興索然,心想姑姑平時沈靜有度,現在心中不穩,說明她有些著急了,於是勸道:“姑姑的話,侄兒不敢茍同。高祖太宗打下的江山,後輩兒孫豈能輕言棄之?姑姑不可著急,上天若令某人滅亡,必先使其瘋狂,那韋氏現在趾高氣揚,已有其征兆,我們耐心等待,何愁沒有機會呢?”
太平公主看到李隆基那沈靜的臉龐,忽然悟到自己有些失態,遂自嘲似的笑了笑,說道:“哼,我著急了?你油嘴滑舌,也會調侃姑姑了。我為李家女兒,終為外人,就是那韋氏果然當了皇帝,也會保我富貴。然四哥你們一家,則在風口浪尖之上。如此危殆局面,你難道不知嗎?”
“侄兒明白姑姑的苦心。”
“是啊,我確實用心良苦。四哥安坐家中,我們在此忙碌,若大事能成,終久還是四哥獨坐大位。三郎,我們忙忙碌碌,看來還是勞累的命。”
李隆基心想,若韋氏果然革命,那麽姑姑的境遇也好不到哪兒去。保留富貴,那是姑姑癡心妄想的囈語。不過姑姑說謀事的結果,終究由父王來坐大位,李隆基心裏相當欣慰。李隆基現在所想的是,他假若起事成功,那麽朝中大臣及天下能接受父親成為皇帝嗎?他於是小心翼翼向太平公主提出疑問。
太平公主瞪起眼睛,詫異道:“怎麽不能?四哥本來就是皇帝,他因為善讓,母親和三哥才當了皇帝。若有了四哥的大旗,我敢說,除了宗楚客等少數人外,其他百官都會轟然響應。”
李隆基點點頭,心裏知道若事變成功,那麽姑姑在朝中的人脈資源可以為我所用。他今日前來的主要目的就在於此,即是要親耳聽到姑姑的承諾。
然而李隆基未向太平公主通報自己的最新進展,惹得太平公主大為不滿。她認為李隆基畢竟稚嫩,甚至開始懷疑自己此前是否看走了眼?她思念及此,言語也頓時變得刻薄起來,哂道:“三郎,那韋氏不會心甘情願把皇位拱手讓給四哥,你的心勁挺好,就怕因此耽誤了時機,別到時候把腸子都悔青了!”
李隆基聽出了姑姑的揶揄之意,賠笑道:“姑姑錯怪侄兒了。那日姑姑讓侄兒設法聯絡郭元振,現在已有進展。郭元振近來欲回京述職,父王已答應促成我們見面。若郭元振能夠襄助,事兒又多了幾分勝算。”其實李隆基所說的全是鬼話,西域至京的驛書須旬餘時間方能送達,李顯死後不過旬餘,他們萬難聯絡。
太平公主未想到這些細微之處,沈吟道:“此事若由郭元振來主持,當然最好。不過他自西域返京,行程甚長,我們終歸等不及。”
李隆基道:“我們還是要等一下。當初太子重茂起事,還明白要找一位軍中有號召力之人,所以李多祚振臂一呼,就有許多兵士響應。我們現在缺的就是這樣一個人,郭元振就是最好的人選。姑姑,辦這種事兒不可性急,一定要萬般審慎。侄兒現在悄悄與下層軍官聯絡,待郭元振回京,如此兩相結合,最為穩妥。”
太平公主終於有些信了,點頭道:“你如此想,還是有些道理。也罷,就按你說的去辦吧。待郭元振回京,你可把他約到我府中商議。四哥笨嘴拙舌,你又是稚嫩小子,別把事兒說差了。我雖為女人,這些朝中重臣還是在乎我的。”
李隆基不失時機恭維道:“是啊,人言姑姑惜為女兒身,若為男子,早繼我家大統了。別說大臣們敬仰您了,我們作為後輩,早將姑姑倚為主心骨。”
太平公主露出微笑,斥道:“你呀,終究沒有正形的時候,這些油嘴之言,什麽時候才能從你口中絕跡呢?”
李隆基正色道:“侄兒所言,皆為衷心之言。姑姑,您今後也該對侄兒改變一下看法。否則,侄兒只好閉口不言了。”
太平公主道:“瞧你,這油嘴愈發爐火純青了。明明是你油嘴滑舌,反而成了我的不是。”
安樂公主想當皇太女的心思愈發熾熱,駙馬武延秀對其心思心知肚明。他這日身披一襲黑色長衣在院中走動,安樂公主見狀感到很奇怪,問道:“大熱的天兒,人們皆穿透氣短衫以避暑。你弄來黑色長衫,肯定很吸熱,莫非你不怕熱嗎?”
武延秀道:“我穿此衣,與你能否當皇太女,大有幹系。”
安樂公主斥道:“大白天說夢話,怎麽又與皇太女有幹系了?”
“昨日苻鳳說到,近來外面流行一讖雲‘黑衣神孫披天裳’。”苻鳳現任安樂公主府倉曹,負責公主府的倉儲庫藏事務。
安樂公主還是不明白,問道:“黑衣神孫?你披了一件黑衣,難道就成神孫了?”
“苻鳳解釋此讖很為詳盡,他說天下之心,未忘武氏,我為則天皇後的侄孫,當然就是神孫了,所以應披天裳以應之。”
安樂公主聽來覺得有些刺耳,斥道:“這個苻鳳不好好管他的事兒,卻來這裏胡說八道!阿武算什麽東西,你又如何成神孫了?現在是李家的天下,與你們武家有什麽幹系?你去,把苻鳳叫來,要好好掌他的嘴。”
韋太後與安樂公主向來對則天皇後怨恨極深,其言語中殊無尊敬之意,武延秀早已習慣了這樣的斥罵,所以習以為常。他上前抓住安樂公主之手,說道:“裹兒不可性急,請聽我把話說完,再惱不遲。”
安樂公主知道夫君對自己百依百順,絕對不敢有任何妄想,現在他又掌撫己手,心底裏頓時柔軟起來,遂示意他快說。
武延秀道:“苻鳳確實說得不對,武家之勢已衰,說什麽‘天下之心,未忘武氏’,那是當不得真的,我若成為神孫,非是武家的緣故,皆緣於裹兒你呀。”
“與我何幹?”
“裹兒你想,若你成了皇太女,我的身份也因之而貴。所以此讖的所指,還是歸於你的身上。”
安樂公主略一思索,明白了其中的因果關系,頓時轉怒為喜,笑道:“哦,原來如此呀。這苻鳳也是,何不直接一些,卻如此大兜圈子。”
“此事不怪苻鳳,凡圖讖之事,不會簡單明了,定會幽微曲折。”
“如此說,我當皇太女還是上天所命啊!延秀,這些話兒要馬上告訴母後。”
“那是當然,我的富貴要落在你的身上,而裹兒你呢,就要著落在太後身上了。”
“嗯,事不宜遲,我們現在就進宮。你這一身黑衣就不要去了,熱就熱一點,算是上應天命吧。”
兩人入宮後覲見韋太後,此時韋太後正與宗楚客和紀處訥議事兒,他們看到武延秀那特殊的服裝,皆投來奇怪的眼光。韋太後自然忍不住開口詢問,安樂公主就把黑衣的來由說了一遍。
韋太後的起初反應與安樂公主大致相同,斥道:“什麽神孫?你們武家什麽時候有神孫了?裹兒,你也糊塗,如此白癡的事兒,你也當真?”
安樂公主道:“母後不要急嘛。女兒一開始也這樣以為,不過這讖語明似說武家之人,其實內裏則昭示著母後須行革命。”
“革命?生拉硬扯,如何做得準?”韋太後依然不相信。
宗楚客此時站了出來,懇切說道:“太後,微臣以為此讖語有些道理。大凡上天欲示祥瑞,不會如世人一般直來直去,多會迂回曲折,隱秘示之。當初高祖皇帝未舉事,天下之人皆唱《桃李子》之歌,此後高祖建國,果應此讖。年初時,太後衣箱中有五色雲起,是時民間傳唱《桑韋歌》,如今又有此等讖語應之,臣以為可信。”
韋太後橫了宗楚客一眼,心想當初的所謂五色雲事件,還不是你出的主意?瞧宗楚客現在言之鑿鑿的模樣,似乎早把這一檔子事兒忘記了。
紀處訥當然不會失去這個溜須的機會,接口道:“對呀,宗令所言實在有理。太後,臣等勸您及早革命,以應上天示意祥瑞。”
安樂公主道:“母後,他們說得不錯。李重茂像個傻癡一般,天天坐在禦座上只會礙事。如今天下大勢已成,您也不用太客氣了。”
韋太後看到這幫人催促甚急,就轉向宗楚客問道:“宗卿,你以為現在時機到了嗎?我始終以為,皇帝新逝,我若急頭巴腦登上禦座,恐惹天下物議。”
宗楚客當即答道:“太後的憂慮,微臣此前也想過。不過觀眼前之勢,朝中百官還是心向太後的,加之韋溫他們控制軍中甚嚴,若現在改朝換代,應該能夠平穩過渡,沒人敢說不是。凡預立事固然需要三思而行,一旦決之要雷厲風行。臣以為,現在是時候了。”
安樂公主道:“對呀,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母後早就該決斷了。”
韋太後其實很早就想過過皇帝癮了,其隱忍至今,實屬不易。她沈思片刻,將諸事想了一遍,然後說道:“現在時辰已入六月中旬,宗卿,此事就由你主持,月底之前,能完成各項籌備嗎?”
宗楚客算了一下,感到時間有些緊,答道:“現在到月底僅有十餘日,籌備諸事有點倉促。然事情定下來,自有所司負責,臣屆時多督促他們一些,事兒應該能夠趕出來。”
“嗯,好吧。你把事兒理順,讓司天臺在下個月初選一日子,就把事兒辦了吧。裹兒,你這一段也要把性子收拾好,多跟隨宗卿一起,瞧瞧事兒如何辦的,也算多些歷練。”
宗楚客道:“臣不敢。臣今後辦事時多向公主稟報,不敢混淆了上下之分。”
安樂公主今日很特別,將往日的性子都收拾起,忽然變得十分恭順。想是她看到母後若成為皇帝,那麽自己的皇太女身份也可以很快被明確,因此心情很好。她習慣性地扁了扁嘴,笑道:“宗令何必如此謙遜呢?我什麽都不懂,自然需要指教,宗令莫非不想教我麽?”
宗楚客道:“豈敢!豈敢!臣願意追隨公主,知無不言。”
韋太後又目視紀處訥道:“看來你還需要抓緊出去走一遭,京中事兒太多,你還要趕快回來幫助宗令。”
前日,韋太後接受韋安石的建議,決定讓紀處訥為安撫大使巡視關內道與河南道,以通報京中情況,安撫各地官員。紀處訥聞言急忙答道:“臣遵旨。”
他們又說了一會話,然後逐個退去。宗楚客與武延秀一同退出殿外,宗楚客目視武延秀道:“嗯,你做得很好。”
武延秀一笑,說道:“如此小事,何勞宗令掛懷?”
原來宗楚客看到韋太後在那裏推推托托,很不暢快,他心裏著急,遂思成一計。他讓武延秀穿上黑衣,然後找安樂公主說項,那句讖語卻是由宗楚客所造。宗楚客明白,以韋太後對安樂公主的寵愛,加上安樂公主口無遮攔的直白促請,韋太後最易接受。
事兒就如此輕易成了。
武家勢力今非昔比,武延秀自然對宗楚客言聽計從,何況這還是有利於自己的事兒,他自然會巴結努力。
寶昌寺還是如往常那樣平靜,這裏香客不多,寺內有相對固定的信眾。是時,長安城裏有大大小小的寺院數百所,人們可以就近到所在寺院進香禮佛。
這日巳牌時分,寶昌寺進來一位素服之人,其頭戴一頂灰色的順風襆頭,身著白色的缺骻袍,足蹬一雙黑色的六合靴,完全是當時庶人的打扮。要說其與普通人的區別,在於他的坐騎是一匹棗紅色的駿馬,懂馬的人會發現,這匹馬很是特別,為大宛良種西極馬的後代,極為名貴。是時長安的普通人在城內行遠路之時,一般賃驢而行,能騎馬者則是非貴即富之人,此人能騎一匹名馬,其身份定是不同尋常。
他入寺後按照進香的套路一路行走,見佛則拜,並燃香禮佛,到了最後,還叫來知事大雄寶殿的和尚,向他捐了一筆不菲的香火錢。
知事和尚看到這位施主出手闊綽,心想此人定非常人,遂有意招攬,說道:“施主,側殿備有名冊,請施主入側殿記名,小僧另有香茶奉上。”
那人說道:“記名就不必了,人若心向佛祖,捐獻錢物多少皆為誠心,那是沒有分別的。”
知事和尚眼見許多香客入寺,其隨手隨喜一點小錢也就罷了,若捐獻稍多一些錢物,往往喜歡在殿內記名,以向佛祖表示自己有大虔誠心,渴望佛祖多些保佑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