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八回 立遺制頓生波瀾 圖安危萌發玄機 (1)

關燈
韋皇後出了太極殿,一路上緩緩行走,心裏琢磨著眼前發生的這件大事。她經歷過剛才的悲痛之後,馬上想到李顯之死對自己而言是一次絕好的機會。李顯雖對自己百依百順,畢竟有些礙手礙腳,這一次無疾暴死,實在是天助我也。

韋皇後禁止太極殿內所有人員外出時,她當時所想,就是不能讓李顯的死訊外洩,待自己把諸事理順後,再從容宣布李顯的死訊並準備葬禮。韋皇後想到這些,然陡遇大事心中還是有些忙亂,如何來辦,她沒有明確的頭緒,所以要讓宗楚客等三人來拿主意。

現在已是在衙中辦事的時間,皇城與宮城相距不遠,所以宗楚客與紀處訥很快來到。上官婉兒近來多在“未艾居”居住,來回的路上要耽誤一些時辰,所以尚未進宮。

宗楚客與紀處訥進入顯德殿,馬上向韋皇後叩拜,擡眼再觀韋皇後的神色,其中又陰沈又凝重,兩人心中生疑,又不敢多問,起身後乖覺地待立在一旁。

韋皇後揮手令宮女太監退出殿外,並讓掩上殿門,然後向二人說道:“出大事了,昨晚上聖上駕崩了。”

兩人頓時大驚,不過兩人的神色還有些差異。宗楚客聞言後面色凝重,紀處訥驚愕之後臉上現出一絲輕松。

韋皇後接著說:“我已然封鎖太極殿,禁止聖上死訊外傳。我叫你們來,還有上官婉兒未到,就是讓你們拿個主意。”

紀處訥道:“微臣乍聞聖上噩耗,心中著實震驚。皇後處變不驚,且能當機立斷,微臣感到幸甚。”

韋皇後今日不願聽此恭維之語,說道:“罷了,你們趕快說法兒,不要再說無用之語。”

宗楚客沈吟道:“突生大變,最忌生亂。皇後,臣以為眼下最緊迫之事,就是要控制京中兵馬,以鉗制可能的亂象。”

“嗯,你與我想到一起了。對了,崔日用最為了解京中兵馬要緊之處,不如將他也召來議事。宗卿,你以為如何?”

宗楚客向來把崔日用視為嫡系,他又知崔日用現任兵部侍郎,此人平時非常上心,熟谙天下兵馬之事,若將之召來,定有裨益,遂答道:“皇後英明識人,現在正是用得著崔日用的時候,事不宜遲,請皇後速將他召來。”

韋皇後得到宗楚客的讚賞,心裏十分受用,遂對殿外喊了一聲,令人急召崔日用入宮覲見。

紀處訥欣喜地說道:“皇後果然英明,只要控制了天下兵馬,天下又有何人敢妄自動彈?待把聖上的後事辦完,皇後主政則是水到渠成之事。”

宗楚客搖搖頭,說道:“此等大事,不可性急。皇後總理大政,則自今日而始,那是確切無疑的。皇後,臣以為大事更須穩妥,不可操之過急,須徐徐圖之,讓天下人無可挑剔。”

韋皇後點頭稱是,她橫了紀處訥一眼,對他很不滿。紀處訥平時對皇後忠心,嘴兒又很甜蜜,韋皇後平時覺得很受用。今日遭逢大事,紀處訥拿不出主意,卻一味說好聽話兒,讓韋皇後覺得有些刺耳。

這時,門外黃門官叫道:“皇後,上官昭容到,要求入殿覲見。”

韋皇後答應了一聲,讓婉兒進來。

婉兒推門而入,看到殿內只有皇後三人,且他們面色凝重,知道有大事發生,遂反手又將門關上。她趨步到了韋皇後面前,依禮拜見。

韋皇後道:“平身吧。婉兒,昨晚上聖上賓天了。”

婉兒大為震驚,說道:“這……這……怎麽可能?聖上昨天還好好的,怎麽會有如此變故?”她說罷想起自己還是昭容之身,兩眼就冒出兩行清淚,然後哭出聲來。

韋皇後道:“罷了,現在不是哭泣的時候,不許再哭。我叫你過來,有大事要商。我問你,如今遭逢大事,你認為現在首先要辦什麽事兒?”

婉兒抹了抹眼淚,心裏認真思索如何對答。婉兒在宮中多年,非常明白皇帝暴崩之後,最首要者當屬對今後的權力安排。韋皇後多年來對大位虎視眈眈,她絕對當仁不讓,今日又將自己叫來,明顯把自己視為自己人,那麽自己只有幫助韋皇後登上權力之巔,方能遂其心願。婉兒想到這裏,問道:“聖上駕崩之前,肯定沒有留下遺言吧?”

“糊塗!我今日到太極殿去找聖上,方才發現他暴崩。他身邊又無侍奉之人,又能給誰留下遺言?”

婉兒聞言道:“這樣就好辦了。眼下需造一聖上遺制,則百官遵從,天下敬服。”

韋皇後與宗楚客對視了一眼,心中皆想還是婉兒能識至要,他們剛才一味只想掌控好兵馬,卻未想到此節。

婉兒拱手拜道:“皇後此前多佐聖上總理大政,百官欽服。妾以為,聖上此前未立太子,緣於其想身後由皇後主政,則百無一失。遺制一定要把由皇後主政的意思寫在裏面,以受天下人之望。”婉兒這番話明顯是揣摩韋皇後的意思,然後順勢恭維,以討韋皇後的歡心。

韋皇後聞言臉上漾出笑意,她尚未答話,那紀處訥已然撲通一聲跪在地上,叩首道:“皇後,上官昭容所言,實在是微臣的心意。請皇後及早順應天下人之望,早登大位,微臣第一個先祝賀。”

韋皇後現在對紀處訥真有些反感,此人沒有什麽能耐,只是馬屁精一個,能成什麽大事?她看到宗楚客不語,知道他不以為然,因問道:“宗卿,你看這遺制應該如何來寫?”

宗楚客默思良久,說道:“這樣不妥。”

紀處訥著急道:“有什麽不妥?我們擁戴皇後日久,怎麽到了這關鍵時候,你卻退縮呢?皇後,昭容與微臣皆這樣以為,那是不會錯的。”

宗楚客冷冷說道:“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紀大人,若如此做,會使皇後陷入不利境地的。”

韋皇後素服宗楚客之能,看到紀處訥在這裏纏夾不清,不由得怒火上升,斥責紀處訥道:“你起來,乖乖地站在一旁靜靜聽言。你若再插話,馬上給我滾出殿外。”

紀處訥不知如何得罪了皇後,只好訕訕地立起站在一旁,不敢再插言。

韋皇後目視宗楚客道:“宗卿,說說你的道理。”

“皇後,百官中擁護您的人不少,終歸還有一些心懷叵測之人。今日聖上暴崩,若遺制讓皇後主政,那些不懷好意之人定會四處造謠,甚至把聖上暴崩歸罪於皇後頭上。謠言非實,若傳揚出去,不明真相之人一加對照,肯定會認為有些道理。如此就對皇後十分不利。”宗楚客目光如炬,他知道李顯一直身體不錯,突然暴亡定會引起外人的多方猜測,若再讓皇後馬上主政,人們兩相聯系,說不定會把李顯之死歸罪於韋皇後的加害。

韋皇後仔細想了想,覺得宗楚客的擔憂不無道理,若讓天下之人從此說自己謀害了皇帝,自己十分冤枉不說,恐怕自己所坐的位置也不牢靠。

宗楚客道:“皇帝駕崩,立其子為新君,是為常理。皇後,如今聖上僅有兩個兒子,那譙王重福原與張氏兄弟相連,現被幽禁於均州,已無繼位的資格,那麽只有溫王重茂能為新帝。”

韋皇後內心裏其實很想一步到位,現在若讓李重茂繼為皇帝,其心裏就有了一絲不忍。不過立李重茂為新君的主意由宗楚客提出,他定無歹意。

宗楚客繼續說道:“不過若立重茂為新君,他畢竟年幼無知,又無為政經驗。微臣以為,屆時皇後晉為皇太後,須由皇太後輔佐新君主政!”

韋皇後聽明白了宗楚客的意思,現在迫於局勢,且不能改變李唐王朝的正朔名分,所以要選擇年幼無知的李重茂為新君。讓韋皇後來輔佐,擺明了讓韋皇後總理大政,李重茂無非是一個傀儡皇帝。婉兒在側也聽明白了宗楚客的意思,她瞧了瞧宗楚客那張沈靜的面龐,忽然感覺自己此前看走了眼,她此前總認為韋皇後的班底皆為一幫趨炎附勢和眼光短淺之人,不料遇此緊要關頭,宗楚客把握方向甚準,話語間能夠抓準要害之處,看來還是一個厲害角色。

這時,崔日用被傳入宮,獲準進入顯德殿內。

韋皇後認可了宗楚客的主意,轉對婉兒說道:“婉兒,你就按宗卿的意思去擬遺制吧。你擬好後交與我,然後選個時機宣告聖上駕崩之事。”

婉兒轉身要走,宗楚客叫住她,沈聲說道:“昭容,現在為非常之時,諸事未完備之前,皇上的訊息不可洩露半點。”

婉兒不軟不硬地答道:“我久在宮中,這些規矩還懂,請宗令勿念。”

宗楚客近來聽手下報來片言只語,說婉兒與崔湜入太平公主府數回,他心裏就留了個心眼,所以叮囑婉兒。

崔日用聽了他們的對話,已知皇帝暴崩的消息,韋皇後再問京中兵馬如何布置,他就知道了事情的關鍵所在,因而對答甚準。

現在京中的主要防衛兵力,主要有北衙羽林軍、“萬騎”以及南衙軍。北衙羽林軍又簡稱北軍,分為左右羽林軍,平時主要負責宮城的守衛,南衙軍負責京城各門的看守,力量相對較弱。唐初之時,北軍在京中一枝獨秀,所以太宗皇帝李世民僅僅爭取了部分北軍將領的擁護,尤其是玄武門守將常何的反水,就取得了玄武門之變的勝利。此後,太宗皇帝選善騎射者百人,他們衣五色袍,乘六閑駁馬,為游幸翊衛,名曰“百騎”;則天皇後時,她在“百騎”的基礎上增加人數,名曰“千騎”。

李重俊當時謀事的時候,僅有李多祚率領部分北軍將領響應,他們處事猶豫耽誤了時間,結果被宗楚客帶領的“千騎”殺散,由此可見“千騎”的作用。李顯在事變之後,為酬“千騎”的功勞大加賞賜外,更在“千騎”基礎上擴充人員,成為現在的“萬騎”,並把“萬騎”分為左營和右營。如此一來,“萬騎”由於距離皇帝更近,且人員選材更精,裝備更好,其地位似淩駕於北軍之上。

韋皇後此前曾經多次向崔日用詢問京中的防衛布置,她非常明白北軍和萬騎的重要性,心中已有了計較,就是要派自己人去掌握些兵馬。韋皇後當初被貶往房州的時候,其父家也被貶欽州,其父韋立貞不久病死,其母崔氏帶著兒女在邊蠻之地苦挨度日,不料大禍臨頭,當地的一個蠻首看中了韋皇後的一個妹妹,要求娶為小妾。韋家向為望族,與尋常人不通婚,怎麽會嫁給一個蠻夷酋長為小妾呢?崔氏堅決不同意,惹得這位蠻首性起,一下子把他們全家都殺了,這其中就有韋皇後的四個親兄弟。李顯當了皇帝就幫韋皇後出了這口氣,他派人到欽州追殺了這位蠻首,算是替韋家覆了仇。可是韋皇後的娘家再無親人,她只好把目光轉向族家,所以其族家沾了大光,韋氏子弟都有了官職。

韋皇後此時,就想起了這些本家人。

韋皇後說道:“我想過了,可讓韋播、高嵩分押左右屯營萬騎,韋捷、韋濯掌左右羽林軍,韋锜掌南衙軍,韋睿巡六街。”

這六個人皆為韋皇後的至親。韋播、韋捷為韋皇後的侄子,皆娶了李顯的女兒為妻,現任駙馬都尉;高嵩是韋皇後的外甥,現任郎將;韋濯、韋锜、韋睿皆為韋皇後的堂兄弟,韋濯現任中書舍人,韋锜現任左千牛中郎將,韋睿現任衛尉卿,韋皇後如此安排,徹底掌控了軍中兵馬。

崔日用道:“皇後如此安排,可謂把握了至要所在。不過現在為非常時期,若遇緊急事態,北軍、南衙軍以及萬騎各守崗位,難以調動多餘力量應付突變。微臣以為,需從諸折沖府抽調力量拱守京城,以為馳援。”

“崔卿認為需抽調多少人來京呢?”

“臣以為抽調五萬人足矣。他們來京後,可讓他們分屯於開遠門與通化門前,這樣離宮城不遠,可以迅速調動。”

“好呀,這件事情由崔卿來辦,公文及兵符午後要發出。”

唐初開始實行府兵制,將天下分為十道,其下以折沖府為基本單位,全國共有六百三十四府。各折沖府所轄府兵遵循“戰時為兵、無戰為農”的原則,亦兵亦農。由於離京城遠近的原因,關內道的二百六十一府還有到京城宿衛的任務,宿衛者分番而上,每月宿值,由兵部調發。崔日用所說的五萬兵馬,即是兵部從關內道調取,因人數較多需打破常例。

崔日用又說道:“臣謹遵皇後之命。今日文發之後,三日內這些府兵皆能集於京城之外。不過如此以來,境內外兵馬較之往日為多,需有一人居中調節,以總領其兵。”

按照常理,崔日用為兵部侍郎,又是宗楚客的心腹,應該為韋皇後的班底,讓他來總知京城的外兵馬最為妥當。然韋皇後還是信不過外姓人,還要派自己的親屬負責這個關鍵的任務,她想都沒有想,率然說道:“就讓韋溫總知內外守捉兵馬事吧。”

韋溫是韋皇後的堂兄,此人現以太子少保的身份兼知同中書門下三品,並遙領揚州大都督,是為宰相職。韋皇後得勢後大肆擢拔韋氏子弟,諸人中隱然以韋溫為首。

宗楚客深知韋溫的本事,知道此人無非因皇後之勢有了今日之位,其性情簡單又好受賄,根本不懂將兵之術。他有心出聲反對,欲張嘴之時又閉上了,他想到,此位置讓皇後更換他姓之人,皇後斷不聽從,再視韋氏諸人中,也只有韋溫勉強有資格任此職,於是作罷。

如此就埋下了隱患,此為後話。

韋皇後與崔日用一問一答,將兵馬之事定了下來。韋皇後征詢宗紀二人意見,他們自然點頭稱是。

眼見諸事分排已畢,韋皇後心中忽然想起一事,仰頭說道:“我們如此忙亂,險些將一件大事忘了。”

眾人急忙詢問何事。

韋皇後道:“重福雖遠在均州,然他終有一日能知聖上賓天的消息。他若回京搗亂,就會平添變數。”韋皇後若控制年幼無知的李重茂,可以游刃有餘。然李重福畢竟是李顯的次子,也有繼承皇位的資格,萬一有人擁戴李重福,韋皇後也沒有過硬的反對理由。若陰差陽錯讓李重福繼承了皇位,此子對韋皇後積怨甚深,韋皇後根本沒有能力控制他。

宗楚客不以為然,說道:“不妨,他不過是一個被幽禁的王子,沒有朝廷詔命,他離開均州就是違旨,此為殺頭之罪,請皇後勿慮此子。”

韋皇後搖搖頭,說道:“不行,我們不可行冒險之事。崔卿,你從萬騎中挑選五百人,由左屯衛大將軍趙承恩帶領駐紮在重福居所,不許他離開半步。”

宗楚客道:“皇後說得對,任何小事應以大事看待,如此方能百密無一失。譙王重福那裏,應該派專人看守,還有一個地方,也應未雨綢繆。”

“什麽地方?”韋皇後問道。

“東都洛陽。那裏為帝都之所在,地勢又險要。可以威震山東,拱守關中,臣以為應該加強洛陽的守備力量。”

韋皇後點頭稱是,說道:“宗卿所言,甚合我意。這樣吧,我看那個怕妻的裴淡很有意思,就派他去東都留守吧。他原任諫議大夫,此次可擢他為東京留守兼知同中書門下三品,這樣他在東都就甚有分量。”

韋皇後很快將人選鎖定,讓宗楚客他們很驚異,看來韋皇後想這些事兒非止一日。

他們在這裏一談一說,將大事定了下來。韋皇後不願他們今日離開,囑宮女帶他們入顯德殿的西側殿內歇息,以便有事時及時召喚。

婉兒回到自個兒的寢殿,令宮女們磨墨侍候,她獨自沈坐一邊,想一件事兒:要不要把皇帝的死訊透露給太平公主?

想起剛才宗楚客那陰沈的目光,婉兒心裏不由得沈了一下:難道自己最近形跡已露?宗楚客莫非對自己有所懷疑?若果真如此,自己貿然給太平公主傳信兒,韋皇後與宗楚客保不準會派眼線布在殿外,如此就有大禍了。

婉兒決定不去給太平公主傳信兒。

婉兒的眼光隨著宮女磨墨的動作左右晃動,心中構思著所擬的遺制章句。韋皇後已指明了遺制的主要內容,至多也就是數句話,婉兒可以一揮而就,用不著如此費思量。

可是這幾句話十分沈重,因為其關系到國家的權柄操在何人之手。韋皇後和宗楚客的意思很明白,就是先讓李重茂當上一段傀儡皇帝,時機成熟後,韋皇後就可以把他一腳踢開,讓天下改姓韋!

韋皇後如此做將與李唐宗室徹底決絕,按說韋皇後把婉兒視為自己人,婉兒只要跟隨韋皇後一條路走到底,也可以分一杯羹!

然婉兒卻不這麽想,她始終認為李唐宗室的影響力和實力不容小覷。韋皇後若徹底拋開李唐宗室的幌子,現在雖明顯得勢,長遠來說難以持久。因為韋皇後回京不到七年,其手下勢力大約有武氏、韋氏以及宗紀等人,眼下武氏勢力基本上土崩瓦解,韋家之人多無能之輩,其勢力現在甚至比不上武氏鼎盛時期的一半,至於宗紀等人無非趨炎附勢之徒,他們合在一起,恐怕還不及太平公主一人的勢力。

婉兒實在看不清將來誰勝誰負,所以她要腳踏兩只船。

神思恍惚中,婉兒心中忽然晃過一個好主意,她覺得可以破解眼前的這個難題。不過若行這個法兒,韋皇後勢必要發話同意,婉兒就算著他們說話的時間,要單獨找韋皇後求得支持。

婉兒得知宗楚客等人入側殿歇息,便開始從寢殿起身,前往顯德殿求見韋皇後。

韋皇後看到婉兒入內,問道:“婉兒真是快手,這麽快就把遺制擬好了?”

婉兒答道:“尚未擬好。妾忽然想了一個主意,想聽皇後示下。”

“什麽主意?你說吧。”

“聖上暴崩,事後定會有許多猜測。現在若依皇後所言來擬遺制,恐怕別人會說此為皇後假托。”

“哼,事發倉促,聖上身後也只能是如此格局。別人想胡說什麽,也只好由得他們。”韋皇後不以為然。

“對呀,聖上身後只能做如此安排,我們為何不能順其勢少一點嫌疑呢?且這樣做起來惠而不費。”

“你有什麽主意?”

“妾以為,若讓皇室中一望重之人參與擬制,還是順著皇後的意思,這樣皇室之人定無言語,他們若消停了,那麽天下之人也就不會胡亂猜測了。”

“望重之人?也只有相王和太平公主了。你莫非想讓他們參與嗎?”

“臣妾以為,可以讓太平公主參與。”

“太平公主?不行。”韋皇後對太平公主還是相當警惕的,她略為沈吟說道,“婉兒,你莫非犯糊塗了?那太平公主甚有主見,她焉能按我的意思擬旨?算了,還是你去辦吧。”韋皇後領教過則天皇後的厲害,心底裏對大有母風的太平公主有揮之不去的忌憚。

“皇後,妾以為欲請太平公主,實為皇後著想。請皇後放心,妾定會說服太平公主,讓她順著皇後的意思辦。皇室之中,相王恬淡居家無聲無息,太平公主在皇室之中實有非凡的號召力,若太平公主從此能為皇後所用,諸事皆能事半功倍。”

“你想得太天真了。若她不按我的意思辦,又說破了臉,你該如何處之呢?”

“妾想過了,若萬一太平公主不聽勸告,可將其幽禁於宮中,待皇後把大事辦完,再行處置。不過以妾的觀察,太平公主實為一聰明人,眼前大勢非常明白,靠其一己之力無異於以卵擊石,她定會順勢而為的。”

韋皇後躊躇未答,她顯然拿不定主意,殿內一時沈靜下來。她沈默片刻,說道:“此為大事,須謹慎為之。來人,傳宗卿過來說話。”

婉兒見韋皇後傳宗楚客過來,心裏頓時一沈,感到此事要糟。以她對宗楚客的了解,如此大事,他斷不會容許皇室之人染指。這也是婉兒算著宗楚客剛才說完話離開後她再單獨見韋皇後的原因。她了解韋皇後,別看韋皇後生就一副美貌聰明的臉龐,其心內並無很深的機心,有些事可以輕易蒙混到令其點頭的,只要事先把說辭想得巧妙一些,一般都能打動其心。不料韋皇後今日萬事皆倚托於宗楚客,他不在身邊時甚至不想拿主意。

宗楚客很快來到。韋皇後道:“宗卿,剛才婉兒想讓太平公主參與草擬遺制,我有點拿不定主意,想讓你來聽聽。”

宗楚客的目光滑向婉兒,盯得婉兒有些發毛。

韋皇後說道:“婉兒,把你的意思再說一遍。”

婉兒依言把剛才的想法闡述了一遍。

宗楚客聽完並不馬上出言,心中在那裏權衡得失。

韋皇後問道:“宗卿,你認為如何呢?”

宗楚客點點頭,說道:“臣以為這樣很好。昭容說得對,聖上暴崩,身邊僅有溫王可繼皇位,且溫王年幼,皇太後當然應該輔政。換作任何人,都該如此安排。太平公主向為明白人,她不敢逆大勢而行。皇後,臣以為昭容所言有理,可請太平公主參與。”

宗楚客此時所想,太平公主若能參與草擬遺制,斷難翻起大浪,所以不足為慮。且正如婉兒說的那樣,只要太平公主參與其中,從此就可免去許多無謂的口舌。

韋皇後見宗楚客同意此議,心中的擔憂也就無影無蹤,說道:“好吧,就這麽辦。婉兒,你先回寢殿等候,我讓人去傳太平公主入宮。待她來後,你要把事辦妥,不許再出岔子。”

婉兒懸著的一顆心落了下來。她躬身答應後退出殿外。

宗楚客瞧著婉兒的背影,對韋皇後說道:“皇後,這上官昭容處事活泛,外人難識其心,以臣之見,今後不可對她全拋一片心。”

“宗卿莫非聽到些什麽?”

“豈止聽到?有人親眼見到昭容與崔湜數番入太平公主府,此定為昭容的意思。臣當時就心想,昭容為何要與太平公主套近乎呢?”

“則天皇後時,她們二人就很親密,現在來往,其實不用大驚小怪。”

宗楚客搖搖頭道:“非也,這個世間沒有無緣無故的親密!昭容最善於見風使舵,太平公主現在明顯失勢,這些天又躲在府裏與安樂公主慪氣,臣實在想不明白,昭容到底瞧中了太平公主的什麽?”

“如此說,她今日請太平參與擬制,其中莫非也有蹊蹺嗎?”

宗楚客搖搖頭,說道:“只要她們按皇後的意思擬制,就為大大的好事,沒有什麽蹊蹺。昭容在這件事兒上,還是替皇後著想的。”

韋皇後點點頭,說道:“你說得對,眼前不可有一絲疏忽。宗卿,你今日就看著崔日用調兵,京中的事兒,今日只要韋溫他們到任,就有了根本。明日可在政事堂召集宰臣,向他們宣布聖上遺制,並議聖上葬儀。”

盡管韋皇後把李顯的死訊遮掩得密不透風,然事事留心的太平公主與李隆基還是感受到了異樣。

崔日用回兵部裏行文移符關內道,要求所調五萬兵馬必須在三日集於京城。太平公主馬上得知了這個消息,她意識到,宮內肯定出大事了。為了探個究竟,太平公主派人設法聯絡上官婉兒,然遍尋不著。“未艾居”那裏的下人說道,今日辰時,婉兒被皇後急召入宮,至今未回。太平公主所使之人又到宮前探詢,發現宮門間戒備森嚴,尋常人員一律不得進出,比平日裏嚴格數倍。他本想找熟識的宮內人員詢問,看眼前的情勢,估計連面兒都見不到。

這些訊息更加堅定了太平公主的想法,既然皇後能召婉兒,那麽定是皇帝哥哥有事發生。

太平公主正在那裏左思右想的時候,李隆基徑直闖入府中。他見了太平公主的第一句話就是:“姑姑,估計出大事了。”

太平公主問道:“有什麽大事?你如何知道?”

“葛福順、陳玄禮剛才找到侄子,說突然之間韋姓之人控制了萬騎、北軍和南衙軍,聽說還讓韋溫知內外兵馬事。侄兒以為,韋姓之人如此控制京城兵馬,定是韋皇後的主意,若無大事發生,她豈能這樣?”

太平公主將京中諸軍換將及兵部外調兵馬的舉動一加對照,頓時了然,說道:“不錯,是有大事發生。依我估計,定是聖上有了變故,皇後突然有此舉,就有攬權的意味了。”

“聖上會有什麽變故呢?”

太平公主恨聲說道:“有何變故?那韋氏今年以來又是‘五色雲’,又是《桑韋歌》什麽的,那個小女兒又想當什麽‘皇太女’,其狼子野心彰顯無餘!皇兄現在或者被其謀害,或者被幽禁,定然沒有什麽好事兒!”

李隆基大驚,心想韋氏若從此控制了朝政,那麽李氏宗族就成為其砧板之肉,只有任人宰割的份兒。

太平公主喃喃道:“韋氏早就想扯掉皇兄這塊障眼布,這下好了,可以得遂心願了!”她轉對李隆基道,“三郎,若韋氏果真如此,我們李氏一脈遲早大禍將至。我今日向你交個底兒,我派崇簡和王師虔隨你,非為玩樂,實讓你們聯絡各方力量,以圖自保。”

李隆基看到姑姑驟然之間說出心聲,知道今日若非事態緊急,她一樣不會吐露心事。他知道,姑姑一生遇過無數大事,所以練就了鎮靜的性子,今日說話未及數句,她就直奔主題,看來事態比自己預想的要兇險許多。他想到這裏,急忙問道:“如何自保?望姑姑教我。”

太平公主道:“李重俊無非一個掛名太子,又性格懦弱,他尚能拉來禁軍隊伍攻打玄武門,若不是他遲疑了一些,眼見事兒就成了。他尚且能如此,我們就不能嗎?”

李隆基見姑姑說出這一番話來,心想姑姑果然處心積慮,附和道:“姑姑說得對,兔子急了還會咬人,他們若相逼過緊,就是侄兒獨自一人,說不得,也要堅決與他們拼一遭的。”

“嗯,就得有這種勁兒。三郎,你所交的軍人人員職位不高,然手綰實權,手下皆有一幫得力人兒,他們又年輕,皆渴望建功立業,你好好把他們籠絡住,關鍵時刻要為你所用。”

“侄兒明白。”

“姑姑這麽多年來,朝中百官也有部分人願意追隨我,其中也有一些軍中之人,回頭我將這些人開具名冊交與崇簡,你若認為其中有可用之人可說與我,他們自當效力。”

李隆基見姑姑不惜將她的朝中人脈資源交托於己,不由得大喜過望,連聲稱好。

“還有一人,你不可不用。”

“請問姑姑,此人為誰?”

“郭元振。此人以前曾任相王府長史,最聽四哥的話。他現在雖在西域,然他多年在軍中效力,諸衛禁軍中有其不少昔日部下。若事情萬不得已,我與你一同去求四哥,讓他吩咐郭元振共謀大事。”

李隆基點頭答應,心裏卻對郭元振來幫忙不以為然。郭元振現身在西域不說,就是聯絡其相熟部下,還要大兜圈子,容易過早暴露失去隱秘性,因而存在風險。

太平公主目光如炬,忽然微微一笑道:“三郎,我們在這裏空想,許是把事態想得過於嚴重了。你說是嗎?”

李隆基搖搖頭說道:“所謂未雨綢繆,事態就該往嚴重之處著想。侄兒聽了姑姑這一番話,覺得一點都不多餘,反而覺得我們準備甚晚,有點倉促。”

太平公主點頭道:“不錯,想結果時向最壞處打算,行事時往最好處努力,是為正途。三郎,我剛剛在想,假若皇兄果然遭遇不幸,韋氏現在掌控軍中兵馬看似強勢,實則昏招。”

“姑姑何以見得?”

“天下兵馬,歷來桀驁不馴,典兵者非能力超卓者不能。所謂名帥猛將,定有招數讓手下願效死力,所以能奪關斬將。我聽說那些韋家子弟,以無才無學者居多,更不用談在軍中威信了。讓他們依勢混個官兒做做尚可,若讓他們來典兵馬,不是誤事嗎?哈哈,那韋氏把事兒想得太簡單了,她以為只要把自己人往軍中一戳,人人都會聽命了嗎?”

李隆基聽到姑姑的如此見識,心裏深以為然。他的腦海裏突然浮現出葛福順、陳玄禮和李仙鳧的臉龐,姑姑說得不錯,這幫人自恃為皇帝近侍,雖官職不高,然遇到外人時自覺高人一等,皆是桀驁不馴的性子。他們若遇到這些韋氏子弟來任自己的上官時,到底會有什麽樣的嘴臉呢?李隆基同時也大為感慨,姑姑與自己說話向來居高臨下笑語相逗,何曾有現在如此吐露心機的時候?那一刻,李隆基心中泛出一種奇怪的感覺:這才是真正的太平公主啊!

李隆基正要張嘴說話,這時府內長史入堂,稟道:“公主,宮內來人,馬上就到了。”

其話音剛落,就見兩個著宮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