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七回 冷禦史宮石殞命 庸皇帝寢殿暴崩 (1)

關燈
卻說那日定昆池詩會之後,監察禦史崔琬聞聽紀處訥戲謔皇帝,心中頓時大怒,遂連夜寫就一道奏章。他知道竇懷貞與皇後關系甚好,於是繞開禦史臺,直接來到承天門前,要求將奏章轉呈皇帝。

唐制規定,若上官阻撓言官及監察官員的上奏,這些上奏者可以繞過上官,越級將奏章交與皇帝。皇帝讀過奏章,若覺得事態重大,可將上奏者召入宮內當面垂詢。崔琬今日所行,即是按照該規制行之。

慣好晚睡晏起的李顯今日卻起得甚早,他今日用過早膳後即在庭間漫步。這時,一名黃門官南向而來,趨步奏道:“陛下,一大早就有名叫崔琬的監察禦史,長跪承天門前不起,說有要情上奏陛下。”

這名黃門官今天事兒不湊巧,他本來想將奏章交給韋皇後觀看,誰料想李顯溜達到這裏碰巧遇上,只好如實稟報。皇後那裏,只好事後再報了。

李顯接過奏章,匆匆看了一眼,臉上漸有怒色,說道:“你速去傳崔琬,讓他入太極殿見朕。”言罷憤憤地走回太極殿。

已經跪了許久的崔琬,聞聽皇帝召喚,急忙起立,誰知膝蓋發麻站立不穩,竟然趔趄一下幾欲跌倒,好歹扶著墻壁方才緩過勁兒來。

崔琬進入太極殿又覆拜倒,李顯並未讓其平身,而是喝道:“崔禦史,朕上次在這裏讓你與宗楚客、紀處訥結為兄弟,此事已結。你緣何此次又大動幹戈,不僅告他們二人,還連帶著說皇後不好,居心何在?”

崔琬上次得了蕭至忠言語,出面告宗楚客與紀處訥受人賄賂禍害國家,不料皇上大事化小,自己又莫名其妙地與宗楚客和紀處訥結為兄弟,礙於皇帝之旨,他只好作罷。他回去後,聽了一些正直之人的譏諷之語,心中之火又騰然而起,感覺自己受了極大的侮辱。蕭至忠當初選擇讓崔琬首告宗楚客,緣於他瞧定了崔琬的稟性,他深知崔琬秉承聖賢道理,且寧折不彎,頗有貞觀時代的魏征之風。崔琬此次礙於皇帝之言語,不好當堂說出什麽不是,然出宮後覺得自己從此與宗楚客、紀處訥之流同流合汙,覺得為極大的恥辱,心想一定要尋著一個好機會,一雪前恥。現在紀處訥公然羞辱皇帝,他要把握這個機會,從此與宗紀二人劃清界限。

崔琬擡頭看到李顯那充滿怒火的臉龐,心想,今日若不能善罷,有死而已,心一橫說道:“陛下,那日定昆池之會,紀處訥竟然敢當著百官之面,出言侮辱陛下,其所恃為何?臣以為,那紀處訥以為韋皇後勢大,只要他跟定了皇後,則可將陛下視若無物,此正為其出言不遜的理由。”

“定昆池之會,朕欲君臣偕樂,紀處訥說一些諧謔之語,正為添趣,不該怪之。你妄自揣度,其實不該。”

“臣以為不然。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紀處訥此言行,即為犯上,其實為不忠不孝之人。往往邪佞不仁之人,不思仁義之本,唯思諂媚為上。如此之人,竟然列身宰輔之班,臣甚恥之。”

“此與皇後何幹?”

“臣前次彈劾宗楚客與紀處訥,實非妄言。陛下,此二人列身宰輔,那宗楚客更是首輔之人,其手綰國家權柄,其一言一行影響天下至深。然此二人不思國家大政,見利忘義,竟然受胡人之賄,以致裂土喪師,如此大罪,雖車裂之不以為恨。陛下,臣以為若非皇後替二賊說項,陛下能如此發落此二人嗎?”

李顯默然不語,看到崔琬在那裏跪伏不安,就起了惻隱之心,說道:“你平身吧,起來說話。”

崔琬緩緩立起,自早晨至此時,這一番長跪實在令人煎熬。

崔琬起身後繼續說道:“陛下,有諺曰‘疏不間親’,微臣身負監察之職,皇後的事情還要說一說。坊間傳言,韋皇後起初與武三思有染,現在又多召俊男入宮,臣以為皇後淫亂宮廷……”李顯打斷了他的話:“皇後的事兒,不許你胡說!”

崔琬今日似乎橫下了心,強項說道:“皇後又與安樂公主等人大肆收錢,使‘斜封官’濫行朝中,臣以為,皇後實為敗壞朝綱之淵藪,陛下不可不察。”

李顯有些惱火,因為“斜封官”皆由他本人簽署,崔琬明說皇後,實則是說自己,遂大為惱怒,說道:“你現在不是正在冒犯朕嗎?哼,看來你是不想活了。”

崔琬再覆跪倒,說道:“陛下,微臣今日既然入宮,事先已抱定必死的心思,臣今日之所以敢犯顏觸怒陛下,實想為臣之道,若不能為陛下著想,實在是愧對俸祿。”

“如此說,你還是為朕著想了?”

“不錯,陛下。臣以為,皇後現在敗壞朝綱,猶為其次。她現在所行,實想架空皇上,如則天皇後那樣號令天下。”

“胡說,朕怎麽就沒有感覺呢?”

“皇後近來令人說‘五色雲’以及《桑韋歌》之事,此為大造聲勢,一也;她重用宗紀等人,排斥他人,二也;皇後近來在北軍及萬騎中安插韋氏子弟,可見其有異志,三也;紀處訥此次公然侮辱陛下,緣於他有韋皇後撐腰,乃將陛下視若無物,可為例證。”

李顯聽言後默默不語,此人雖然糊塗,畢竟生在皇家,頗知朝中掌故。且母親則天皇後的手段歷歷在目,心裏就有了一些感觸。

崔琬忽然流淚道:“陛下,朝中動亂許久,天下之人皆願意李唐王朝千秋萬載,不願他姓染指,如此天下生靈塗炭,官宦之人定遭折磨。臣今日懇求陛下,請以天下百姓計,萬不可讓韋皇後陰謀得逞,此為臣等心聲。”

李顯此時心裏有所警覺,然終究割舍不下自己對韋氏的情感,根本不相信韋氏會有異志。他仰頭默思了一會兒,然後揮揮手道:“崔卿,你走吧。你剛才說的話,朕隨後好好想一想,你放心,朕不會怪罪你。”

崔琬心中大喜,若皇帝不怪罪自己,說明他認可了自己的諫言,那麽今日入宮還是有一些作用的。

崔琬畢竟書生意氣,他的欣喜完全是自作多情。人之稟性發乎天成,靠一些懇切語言難見其功,因為崔琬在拜退的時候,李顯又叮囑了他一番話:“崔卿,今日之會你知我知,萬不可對他人提起。”李顯的本意,還是不願意與皇後較真,能夠繼續渾渾噩噩混下去,是為李顯本色所在。

卻說那個黃門官將崔琬引入太極殿,又悄悄退出殿外,一溜小跑奔至顯德殿內,喘著粗氣向韋皇後稟道:“皇後,監察禦史崔琬被聖上召入宮來,聖上正在太極殿垂詢於他。其奏章上所言,除了說宗大人與紀大人對聖上無禮,還編排皇後的許多不是。”

韋皇後問道:“奏章呢?”

“稟皇後,小人拿到奏章後本來要送呈皇後,不巧路遇聖上。小人無法可使,只好事後來報皇後。”

“蠢才!那崔琬奏章之上如何說我呀?”

“小人匆匆看了一眼,未記其詳。好像崔禦史說皇後幹預國政,以使韋氏宗族強盛,與安樂公主、武駙馬和宗大人一起圖危宗社。”

韋皇後娥眉聳起,大聲罵道:“這個該死的崔琬,愈發上臉了!一個小小的禦史不好好瞧著手中的飯碗,卻來招惹是非,看來是活膩了!”她想了想,手一揮道,“你去,速去召宗楚客入宮議事。”

黃門官躬身退出殿外,然後飛身去傳。

宗楚客聞聽韋皇後召喚,急忙入宮覲見。

韋皇後見宗楚客入殿,屏退左右後,劈頭說道:“知道嗎?你們那個兄弟禦史又來告狀了。”

宗楚客點點頭,來時路上,他問詢黃門官宮內發生了何事,黃門官說了崔琬入宮的消息,則皇後急召定與此事有關。

韋皇後接著道:“這廝愈發上臉了,竟然敢來告我的刁狀。我今日召你過來,就是想讓你拿個主意。”

宗楚客說道:“都是聖上惹的事兒!上次這廝告狀之時,若對之置之不理,哪兒有今天的事兒?聖上令我等與他結為兄弟,那廝定認為我們有虧理之處,所以愈發上臉。”

“你說,今天怎麽辦?”

“那就要看皇後的意思了,若皇後想今後少了此人的聒噪,微臣自有辦法。”

“什麽辦法?”

“讓他今後不用開口,如此不就結了!”

“那好,你去辦吧。”

崔琬步出廣遠門,這裏即為皇城,是為朝中各衙署辦公的所在。禦史臺位於皇城的西南角,離廣遠門還有一段距離。宮城與皇城之間有二百餘道臺級,站在廣遠門前,可以俯瞰皇城及整個長安城,大約隋朝建大興城之時為顯示皇權至高,刻意將宮城建在高地上。崔琬緩緩步下臺階,然後踏上甬道疾步前行。

這時,四名身穿萬騎服飾的兵士從崔琬身後兜了過來,其中一人說道:“聖上有旨,崔禦史速返宮中問話。”

崔琬聞言不假思索,轉身隨同四名兵士向宮城返去。他還邊走邊說道:“我剛剛見過聖上,他又召見,大約還有什麽話兒未說完。”

那名傳話的兵士笑道:“聖上的事兒,我們如何知道?崔禦史入宮後一問便知。”

其實這事大有蹊蹺,崔琬卻未感到有絲毫不對:皇帝若傳旨,例由宮內黃門官來辦,怎麽會找萬騎兵士來傳呢?

五人一起匆匆步上臺級,行到高處,那四人忽然有一個奇怪的舉動:他們每人抓住崔琬的一只手腳,然後用力將崔琬舉起,發一聲喊,用勁把崔琬向下拋去。

由於事發倉促,崔琬還未反應過來,頭頸已然及地,只覺一陣劇痛,然後再無意識。

崔琬躺在臺階腳下已然不動,頭頸處流出鮮血,將身旁的臺階染得鮮紅。

四個人快速跑下去,一人伸手指探了探崔琬的鼻息,然後起身面向臺階的左方做了一個手勢,大聲喊道:“死了!”

臺階的左上方,一人陰沈著臉站在那裏,赫然就是宗楚客。

宗楚客揮了一下手,令他們將崔琬屍身擡走。很顯然,這次行動由宗楚客指令完成。

一直過了數日後,李顯方才從宮人口中輾轉得知此事。大凡人都有一些脾性的,李顯雖平時對皇後言聽計從,然皇後此次不給李顯一點面子,讓李顯覺得臉上實在掛不住。

李顯派人叫來韋皇後,怒道:“崔禦史喋血廣遠門前,聽說那宗楚客一直在現場指揮,你聽聞此事了嗎?”

韋皇後道:“一個小禦史,死就死了,值得大驚小怪嗎?”

“哼,宗楚客如此大膽,是你指使他的麽?”

“如此小事,宗楚客就能做主,還需要我指使嗎?”

“不錯,現在宗楚客、紀處訥等人只看你皇後的眼色,不用在乎我這個皇帝。你不用指使,他們照樣可以無法無天!”李顯想起崔琬之語,心裏就沒有好氣,說話聲音就高了起來,而且非常沖。

韋皇後看到向來對自己低眉順眼的夫君被惹起了火,心想不能硬頂,生怕事情變得不可收拾,遂轉顏笑道:“陛下,不用發火呀。那崔禦史畢竟已死,再也不會活轉來,我們想個善後的辦法不就成了。”

“你說,如何善後?”

“給戶部說一聲,讓戶部多給崔禦史家人一些撫恤。”

“不行!如此輕描淡寫,如何可以?”

“你說怎麽辦呢?”

“哼,宗楚客無法無天,竟然敢把一個朝廷的命官當場摔死,實在可恨。要我說,既要對崔家撫恤,還要懲罰宗楚客!”

韋皇後絕對不會同意懲罰宗楚客,便又笑道:“陛下呀,多給崔家一些撫恤,只要崔家不鬧事,何必再罰宗楚客呢?”

“不行!宮門前喋血,是何等晦氣的事兒?此為一;若不懲罰宗楚客,百官會如何議論呢?此為二。”

“陛下打算怎麽懲罰宗楚客呢?”

“罰他半年俸!讓他記住此回。”

韋皇後沒想到李顯會這樣處理宗楚客,半年薪俸對宗楚客來言又值幾何?她連聲答應,李顯也就消了氣兒。

上官婉兒那日果然帶領崔湜前去拜見太平公主,看到這兩人前來,太平公主明白他們的示好之意,遂笑顏相向。

後一日,崔湜單獨前來。婉兒事先已向太平公主表達了這方面的意思,所以兩人說了一會話,就步入側室成就好事。太平公主與婉兒相比,畢竟閱人甚多,少了婉兒的濃烈情懷,認為不過是一場游戲。其與崔湜交歡之後,感覺崔湜的本領不錯,並且讚賞崔湜的才具,覺得此人今後或許有用。

太平公主近來以和安樂公主慪氣的名義閉門不出,然對外面的動靜了如指掌。安樂公主請為皇太女,宋之問詩場奪冠以及崔琬喋血臺階等事件,太平公主很快就能知曉。

近來的消息證明,韋皇後及安樂公主謀奪大位的步伐驟然加快。太平公主明白,安樂公主此人雖驕橫無度,實無問鼎權力的企圖,她若能日子過得安逸,手裏有錢花,能夠辦成心儀的事兒,身側再有恭維之言,則會極度滿足。現在向皇帝提出要當皇太女,太平公主判斷,其中十有八九是韋皇後的意思。事情很明白,若讓皇子李重茂當太子,即為正朔所在,李重茂現在年幼,總有一天會長大,屆時肯定會有自己的主意,韋皇後能否完全掌控,實無把握。若安樂公主當了皇太女,韋皇後則可高枕無憂。

至於宗楚客公然摔死崔琬之舉,太平公主認為,現在韋皇後之黨已到了肆無忌憚的地步。他們肯定認為已然傲視天下,可以為所欲為。太平公主看到這種苗頭,明白韋皇後之黨若果然掌控權力,定會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因而不寒而栗。

五月的陽光已顯熾熱,午時過後,陽光更加濃烈,庭院裏的綠葉被陽光照射之後,顯得更加碧綠且光亮。太平公主眼望室外的斑駁樹影,呆呆地沈思了好長一段時間,直到一名婢女入堂添茶,她方才回過神來,令婢女去叫薛崇簡與王師虔過來。

兩人今日並未出府,他們聞聽召喚,很快先後趕到。

太平公主讓他們坐下,然後問道:“你們這一段時間與三郎相處時候多嗎?你們在一起都做些什麽事兒?”

薛崇簡答道:“奉母親之命,兒子與王師虔近來多去興慶坊。三郎待我們還算親熱,將其好友悉數介紹我們認識,此後任何事情不避諱我們,在一起游宴玩樂,很是快樂。”

太平公主說道:“好呀,我今日無事,你們就把交往過程詳詳細細地說一遍。”

薛崇簡道:“兒子此前也多聽聞三郎的名聲,此次近距離接觸,方悟其言不虛。三郎有一樁好處,三教九流乃至清流文士,他都愛傾心結交,以致所交之人皆願敞開心扉,願意成為莫逆之交。”薛崇簡所言非虛,世上就有這樣一種人,其所言所行彰顯魅力,很快能成為小圈子的中心人物,李隆基就有這種本事。

太平公主目視王師虔道:“師虔,你也有這種感覺嗎?”

王師虔道:“不錯,下官亦有此感。臨淄王行事,大有任俠之風,以致人們願意與之傾心相交。如今其朋友圈中尋常不呼其名,皆稱之為‘阿瞞’。”

“‘阿瞞’?此為曹孟德之號呀。朋友之間以此稱呼三郎,他們定是認為三郎有曹孟德之風了。”

“臨淄王的性情實在有趣,當朋友之間聚飲游樂之時,其逸興湍飛,妙語似花,極盡渲染之事;每遇嚴肅之事,此人惜語如金,出言必為深思熟慮而來,以此方有了‘阿瞞’的名號。”王師虔答道。

太平公主默默不語,心道自己以前僅看到李隆基性格張揚的一面,實際未徹底了解此子的性情。看來此子心機甚深,不可小視。

薛崇簡道:“三郎交結人物,可謂不拘一格。孩兒註意到了,三郎交結人物若以群分,可分為數種。第一種為志趣相投的朋友,如麻嗣宗、王崇曄、鐘紹京、崔愕之、劉幽求等人,嗯,劉幽求有些特點,他不愛游玩,寡言少語,似不應歸入此種;第二種人即是那些萬騎將士,核心人物為葛福順、陳玄禮與李仙鳧。兒子看到了,這三人在萬騎中號召力尚可,手下皆有一幫下層軍官響應。三郎與萬騎將士交往很有特點,他除了直接與這三人聯絡之外,其衛士王毛仲與李宜德更與許多萬騎將士打得火熱,花錢很大方;第三類人為僧道之人,如禪師普潤、道士馮處澄與王曄、山人劉承祖等人。”

太平公主看到兒子如此盡心,讚賞道:“不錯,崇簡能夠如此細心,實屬不易。想不到三郎交結甚廣,竟然與僧道之人也有來往。”僧道之人以及所謂的山人,他們走街串戶,所知甚多,其時成為一類很特別的人群。

薛崇簡接口道:“三郎確實有本領,他在潞州時日甚短,竟然也結交了一大幫朋友。一位名叫張暐的富賈,近日也在興慶坊買了一處宅子,整日裏與三郎待在一起。”

王師虔說道:“大郎說得不錯,劉幽求確實有些特別。每遇鬥酒聽樂以及玩毬游賞之時,難以見到劉幽求之身影。然下官感到,與三郎最為默契者,首推劉幽求。”

“劉幽求為何許人也?”

“劉幽求為朝邑尉,官職甚微,公主定難聞其名。不過此人與‘五王’之一的桓彥範私交甚好,他當初力主‘五王’除掉武三思,以免後患。可惜‘五王’不聽,劉幽求因此薄有微名。”

“嗯,原來是此人啊,我也隱約聽說過此事。不錯,劉幽求要除武三思,韋後定為知聞,劉幽求現在仍任朝邑尉,未被韋後動手腳,亦屬大幸了。”

“公主所言甚是。不過如此一來,下官心裏有一個深深的疑竇:三郎與劉幽求這類心懷不滿之人相交,他要圖什麽呢?”

太平公主心裏一怔,心想此子莫非也有異志?自己當初派薛崇簡與王師虔混入其朋友圈內,緣於自己瞧中了李隆基的朋友資源。自己將這番心事深藏心中,並未對李隆基明言,若李隆基果有異志,他定然會猜中自己的心事。

想起李隆基那張笑意盎然生機活潑的臉龐,太平公主心裏不由得打了一個寒戰:此子年紀輕輕,心機已然叵測,則李唐宗室此輩中以此子最為超卓,其不動聲色慨然接受薛崇簡與王師虔入夥,還表現出一副心性爛漫的樣子,這份功夫靠假裝是扮不來的。

不過太平公主要謀大事,若非李隆基來做幫手,她又能找誰呢?太平公主明白,李隆基是自己唯一的選擇。

太平公主微微一笑,問道:“人言三郎多情好色,果如其然麽?”

薛崇簡答道:“兒子起初也頗覺新奇,認為若從三郎游賞,斷少不了勾欄花酒之所。然很奇怪,三郎絕不入這些地方,未見未聞其拈花惹草的行為。看來昔日傳聞,那是當不得真的。”

王師虔也說道:“臨淄王近來似乎對那新納的趙氏專寵得緊,臨淄王性愛音律,常常約我等觀摩。每次歌樂之時,例由臨淄王作曲作詞並操鼓領樂,趙氏領舞唱詞,其言語之間歡意甚洽。”

“是了,他前些日子約我去觀《感庭秋》,惜未成行,你們定觀過此曲了?”太平公主插話道。

王師虔道:“此曲由臨淄王新制,描述其從潞州返回京城時的蕭蕭落木之意。臨淄王確實有音律方面的天賦,所譜之曲音階頓挫有致,樂音甚弘,歌詞與樂章渾然一體。”

太平公主嘆道:“此為其年幼之時打下的底子啊。他們未出閣之時,隨著四哥一起幽閉深宮,日常只有兩件事情可做。一個就是讀書屬文,再一個就是與樂工一起弄樂谙律。三郎今日既谙音律,詩文又好,皆拜當時之賜。不過個人靈性最為重要,三郎與他的兄弟日夕在一起,緣何三郎超卓,其他兄弟才具一般呢?還是靈性使然啊!”

薛崇簡與王師虔點頭稱是。

太平公主又微微一笑,說道:“不過三郎現在如此內斂,將多情好色的性子掩藏得無色無痕,說什麽我也不相信。我自小觀其長大,此子天生聰慧,內心細膩,如其所譜之曲情欲跌宕迂回,可見其內裏渴求浪漫、希冀艷遇,他又生得帥氣俊朗,眼神顧盼之間可現風流自賞,他若就此改了性子,除非太陽從西邊出來。哈哈。”太平公主說到這裏,覺得有趣,忍不住笑出聲來。

王師虔深服太平公主知人,讚道:“公主所言甚是。臨淄王如今盡斂性子,將女人視若無物,其定有別種心思。”

一個適齡男子,若將男女之事放在旁邊,肯定有更加重要的事情牽掛,以致心無旁騖。李隆基如此不思女色,實與其往日做派大不相同,太平公主將剛才的所思與之印證,心裏頓時了然。

唐人心中對男女之事並不十分看重,大約李氏先祖出身關隴,其風氣中混入了胡人相對散漫的因子,所以,對男女之事比較寬容。像崔琬向李顯狀告韋皇後淫亂後宮,李顯不覺得奇怪,因而釋然應之,由此可見一斑。

王師虔忽然想起一事,說道:“自從公主令大郎我們追隨三郎,其聚會之期與方式有了不少改變。”

太平公主警覺問道:“有何改變?莫非三郎他們對你們二人有所忌憚不成?”

王師虔搖搖頭,答道:“麻嗣宗為一名直性之人,那一日忽然向三郎發問,說此前率性玩樂,何等暢快,現在忽然偷偷摸摸,著實惱人,三郎一笑而過。下官事後私下詢問麻嗣宗到底有何區別,麻嗣宗答道:‘現在毬玩得少了,尋常聚飲此前多在臨淄王府或王崇曄宅中舉行,現在卻經常尋一個隱秘的所在,實在氣悶。’下官事後心想,臨淄王此舉動實在透出蹊蹺。”

太平公主點點頭,說道:“這樣甚好。”她心裏明白,自己當初瞧中了李隆基的朋友資源,保不準別人也有此等認識。李隆基現在改變方式,實為內張外弛之舉,此招委實高明。太平公主想到這裏,心頭忽然晃出劉幽求的名字,其心中認定,假若李隆基與劉幽求較之別人更加默契,定是在這等事情上商量頗多。

王師虔畢竟比薛崇簡年長許多,太平公主派他加入李隆基朋友圈內,王師虔一開始並不明白其意圖。典簽亦屬朝廷命官,理應負責公主府內的事務,如今忽然被命出外,且多為游賞之事,這一招實在匪夷所思。不過王師虔心中雖有疑惑,畢竟跟隨太平公主日久,知道這位公主的一招一式皆有講究,她現在雖未明言,絕對不會僅讓自己來簡單玩玩而已,其中定有深意。所以日常之時,他較之薛崇簡觀察更細,今日太平公主專門垂詢,他心中就隱約覺得此事必定大有奧妙。

太平公主說話至此,已對李隆基近一段的舉動了解甚詳。她閉目想了一下,說道:“你們這樣很好。這一段府中無事,你們就繼續與三郎一塊玩吧。玩樂游賞之事看似輕松,其實為一個花錢的勾當。三郎他們官俸不高,你們不可長此以往白吃白玩。這樣吧,你們到府中支出一些錢來,今後再有宴游花錢時候,不許再讓三郎花錢了。”

王師虔知道,太平公主的財貨富可敵國,李隆基沒有與之相比的資格。太平公主既出此言,那麽今後的花費可以從容從府中列支,在李隆基一幫朋友面前,也會覺得腰板硬了起來,他還是忍不住問了一句:“公主,我們的花費都從府中列支嗎?”

太平公主道:“你們一幫人就是撐著勁兒花,又能花掉多少小錢?你告訴三郎,就說我說了,再有游賞之事,不許他們自己掏腰包。”

薛崇簡看到母親如此慷慨,頓時覺得臉面有光,答道:“兒子定向三郎傳訊母親之言,就怕三郎推托,如此就拂了母親的美意。”

太平公主又笑道:“你把三郎想得太克己了。我敢說,他若知道我為你們玩兒付費,他定然二話不說,笑納了。他眼下用錢的地方多著呢,我有此舉,如雪中送炭一般。好了,我們今天說了不少,你們下去吧。”

相王府及其五子府第皆設於興慶坊內,興慶坊南端有好大一片湖面,名曰隆慶池。其實興慶坊最初並無水面,皆為平地,則天皇後剛剛主政之時,坊內一平民王純家裏水井忽然井水上湧,且流水不絕,水漫至南端低窪處,漸漸積成數十頃大小的水面。後來池四周綠樹漸起,將碧波瀲灩的池水圍起,成了人們到此漫步與觀景的好景致。

年初時,司天臺的五官靈臺即告訴司天監:“近來隆慶池常郁郁有帝王之氣,比起往年更甚。”皇帝此時居於宮城,然同城的隆慶池卻有帝王之氣,明顯與皇帝唱對臺戲,這是不可小覷的。司天監急忙將自己的發現告訴李顯,李顯起初不覺得有什麽特殊之處,說道:“這很正常啊,朕居京城,當然有帝王之氣了。”

司天監大為著急,說道:“陛下居於禁苑之中,這裏能觀帝王之氣方屬正常。其他地方若現,則對陛下不利。”

李顯笑道:“你們呀,就愛疑神疑鬼。對朕不利?怎麽了?莫非有人想來奪走朕的位置?哈哈,這不是白日裏說夢話嗎?”

司天監更為著急,說道:“陛下萬萬不可等閑視之。五官靈臺郎說道,那池中之氣一日更甚一日,若不能施以厭勝之術,定有大變!”

“哈哈,你們就會鬧些玄虛。也罷,你們說要施以厭勝之術,如何行之呢?”

“五官靈臺郎說道,若想鎮住池中王氣,須在池中造一亭臺。待臺造好,陛下再禦駕光臨一番,則可無虞。”

“好吧,你們去辦吧。對了,你們建造之時,不可對外宣說為鎮王氣。朕此前曾路過那裏,隆慶池四周風景甚美,你們就說造臺為添游賞之地,明白嗎?”

“微臣明白。”

“嗯,若非這樣說,外人定會笑朕畏手畏腳,患得患失,如此甚為不堪呀。”

司天監躬身答應,急忙出去辦理。他在路上想起李顯的托詞感到好笑,這個皇帝什麽可笑的事兒都能做出來,什麽時候顧忌自己的名聲了?他今日既這樣說,莫非今後就轉了性子不成?

司天臺派人到隆慶池造橋設臺,旬日即成。他們自池西造一拱形引橋,伸展到池中心,然後在那裏堆土成島,四角裏各設有涼亭。司天監見事兒已經辦妥,就找到李顯稟報,並促請皇帝擺駕池中。

李顯顯然想把自己與民同樂的意思進行到底,他揮手令司天監退下,又召來司農卿趙履溫,令他派人到隆慶池裏的池中島上紮彩樓,又在池四周張燈結彩,然後令百官隨同自己前去游玩一番。

李顯又想到了一件好玩的事兒,所以其起駕之時,隨行者還有三千餘名宮女。禦駕這日自宮城夾道向南而行,到了興慶坊之側的春明門方才下來。由春明門至隆慶池沿途早有儀衛把守,尋常百姓被擋在外面。若禦駕大搖大擺在街道上行走,皇帝的禦杖固然耀目,那身後數千餘名風姿綽約的宮女更是惹人眼球,圍觀之人定會摩肩接踵,以一睹此香艷場面。

李顯到了池中島上設好的禦座中坐下,百官依序拜謁,李顯身邊的黃門官宣布道:“聖上說,今日之會為群樂,不用賦詩品評。第一場,請群臣觀摩宮女拔河;第二場,群臣分為兩隊,也要現場拔河;第三場,由宮女設市肆,公卿大夫為商旅之人,可以兩相交易;最後,池畔有舟,大家可以約伴入池泛舟,晚間盡歡而散。”

群臣聞言,心內竊喜。今日之會不用賦詩,皆為輕松游玩之事,又有香艷宮女在側,也許可以親近芳澤,何等愜意啊。

李旦今日也被邀來,其時坐在李顯身側。李顯側頭對李旦說道:“你的相王府選了一個好地方,其南臨這個池子,風光甚好啊。”

李旦此前也聽聞了隆慶池有王氣之說,心裏正在惴惴不安,生怕就此再惹禍端,遂斟章酌句說道:“當初母後賜宅於此,想是此地與內宮不遠,使臣弟朝見皇兄時可以少些周折。孰料賜宅不久這裏因井成池,就成了一片好景致。由此看來,母後未蔔先知,足見英明。”

李顯從未把隆慶池的王氣與李旦連在一起,所以對李旦的謹慎之語沒有任何反應,反而問道:“我說這裏風景很好,你怎麽又扯到母後身上?對了,看來令月妹妹還在生氣吧?她今日仍未到場。”

“臣弟前些日子專門去說了她一番,今日之會臣弟又派人去促請。奈何她染了一點小病,需要將息數日。”李旦明顯替太平公主打圓場。

“染病了?不要緊吧?她只要不再生悶氣,如此最好。四弟,我輩中僅剩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