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韋皇後頻顯祥瑞 庸皇帝兩較毬藝 (1)
關燈
小
中
大
正月初四,為七日假期之後的第一個上朝日,百官平明上朝,依序奏報。
中書令宗楚客奏曰:“吐蕃以尚讚咄為使,率大批人馬入京,欲迎娶金城公主。那尚讚咄聞聽西突厥娑葛在西域為亂,主動請纓,願發吐蕃兵協助我國共討之。”
李顯聞聽嘆道:“吐蕃讚普年齡未及十歲,金城公主也年幼,如何馬上成婚呢?宗卿,不如先讓吐蕃再緩上幾年,那時再來迎娶還算適宜。”
宗楚客道:“陛下,吐蕃去年來使,臣也用此等言語卻之,奈何吐蕃使者說,兩國聯姻,重在國家,如此也有些道理。”
貞觀時代吐蕃讚普松讚幹布仰慕唐朝國勢,看到唐朝公主下嫁至突厥與吐谷渾等地,仰慕效之,遂堅決請婚,更派大論祿東讚入長安數年求之,終於感動了太宗,使文成公主往嫁松讚幹布。唐蕃和親後,兩國處於相對蜜月期,松讚幹布執婿禮以待唐朝。太宗逝後,松讚幹布送來金鵝等大禮吊喪,並對高宗李治說道:“陛下初即位,若臣下有不忠者,臣願勒兵赴國共討之。”極盡人臣之禮。此後,松讚幹布、文成公主與祿東讚先後逝去,松讚幹布的兒子繼位讚普,然其年幼,祿東讚的兒子論欽陵繼為大論,實際掌控吐蕃大權。
論欽陵繼承了其父的明毅性格,且擅於將兵,吐蕃國勢蒸蒸日上。這時,與吐蕃北方接壤的吐谷渾國主動要求歸化唐朝,讓吐蕃感受到了威脅。於是,吐蕃開始興兵入侵吐谷渾,意欲占領地盤,更領兵襲擾涼州及安西四鎮。從高宗時代到則天皇後主政期間,唐朝派出薛仁貴、黑齒常之、魏元忠、郭元振等人領兵西征,雙方攻伐多次,互有勝負。
到了李顯即皇帝位之後,郭元振時任左驍衛將軍兼安西大都護。郭元振由則天皇後識之任之,實為不世出的將帥之才,其到西域後,一方面整固邊防加強四鎮之兵,另一方面審時度勢,很好地處理了與西突厥及突厥十姓、吐蕃的關系,起到了威懾作用,使西域形勢相對安定。當是時,吐蕃開始內亂,論欽陵被殺,天災又至,吐蕃一時勢衰,於是向唐朝求婚以請和。李顯答應了吐蕃的請求,封雍王李守禮的女兒為金城公主與其和親。
李顯沈默了片刻,點頭道:“也罷,就從其意吧。他們欲協助我國共擊西突厥,也是好事嘛。”李顯目光掃射群臣,看到大多數大臣神色木然,其平時雖糊塗,畢竟不是傻子,心裏就有了疑問。每當這個時候,他還是會想起老臣韋安石,遂問道:“韋卿,你認為此事可行嗎?”
韋安石執笏出班奏道:“陛下,臣如今忝掌戶部,對外事知之甚少,不敢妄言。”
“韋卿不必太謙,你去職中書令不久,這些邊疆之事豈能忘懷,你但說無妨。”
韋安石畢竟為忠直之人,看到宗楚客在這裏弄權,心裏不禁有氣,遂說道:“陛下當初已答應和親吐蕃,且吐蕃亦知金城公主為往嫁之人,則此事已定不宜再翻覆。臣只想說明一點,吐蕃垂涎西域非覆一日,其如今和親蓋因天災人禍勢衰而已,此一點切記。”
李顯點頭道:“朕知道了。其欲助我國往攻西突厥娑葛,你意如何呢?”
“此事萬萬不可!”
“何以言之?”
“此事大有幽微之處!一者,吐蕃垂涎西域非覆一日,其興兵助我,焉知其心何在?臣以為,其勢衰畢竟一時,若其入了西域之地,時間久了易生禍患。二者,西突厥娑葛向來與郭元振關系甚好,其即位可汗亦賴元振之力。臣知道,當初娑葛即位後感恩,曾遣使獻馬五千、駱駝二百、牛羊十餘萬入京,怎麽現在就突然交惡了呢?臣實在不明白。”
宗楚客接言道:“陛下,韋公所言,那是往日之事,如今西域那裏我軍強盛,再有吐蕃強援,則可將娑葛逐向西去,如此,則西域可一戰而定。眼下情勢瞬息即逝,望陛下不可為此擾了心智。”
韋安石言道:“西域之事,唯郭元振最為知曉,陛下,不知近日有無郭元振奏書?若有,依之即可。”
李顯迷茫道:“是呀,好長時間未見郭元振奏章了,宗卿,中書省有近日西域奏報嗎?”
宗楚客道:“稟陛下,中書省近來未曾收到西域奏報。”
太仆卿紀處訥自從被授任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其在朝中言語驟然多了起來,他這時排眾奏道:“陛下,臣以為宗令所言有理,西域若能一戰而定,實為高宗皇帝之後最大戰功。眼下國富民強,海內富足,再輔以邊功拓疆,則陛下之英武堪與太宗皇帝相比。”
韋安石斜眼瞧了紀處訥一眼,心道此等不學無術之人慣會逢迎頌揚,也不能與他們太較真了,遂退回班中不再言語。朝臣中一些正直之人近來見宗楚客與紀處訥在朝堂之中你捧我隨,又知他們皆為皇後親信之人,皇帝李顯也沒個正經主意,皆緘口不言。
李顯果然說道:“也罷,西域若能一戰而定,實為幸事,就按宗卿所言行之吧。”
李顯如此聽信宗楚客之言,實在上了大當。娑葛自從當了西突厥可汗,與唐朝互不侵擾,唐朝安西四鎮相對安定。娑葛父親的舊將闕啜忠節對娑葛當了可汗不服,他拉出部分人馬另立山頭,兩人互相攻伐。闕啜忠節畢竟兵力單薄漸漸不支,遂找到郭元振請求幫忙。郭元振久在西域,深明讓西突厥內部互相制約的道理,不願意闕啜忠節讓娑葛徹底消滅,遂讓闕啜忠節入長安由朝廷授以官職,其部落遷於瓜州、沙州之間安置。郭元振一面寫了一道奏章,申明己意並奏請為闕啜忠節授任,另一方面讓闕啜忠節向長安出發。
闕啜忠節大喜,覺得這是一個好主意,遂帶領從人向長安進發。他到了播仙城,遇到宗楚客的親信周以悌,其正以安西經略使的身份前往龜茲。他看到闕啜忠節行囊甚豐,覺得這是討好主子的一個好時機,遂向闕啜忠節說嘴道:“國家以厚秩待你,知道是什麽原因嗎?”
闕啜忠節急問究竟。
周以悌說道:“那是因為你的部落中有兵力的緣故。你現在與部落分離,成為孤身一人,如此到了京城雖被授任,不過一個羈旅胡人而已,你將來如何能保全自己呢?”
闕啜忠節默然,想想也有道理。
周以悌神秘一笑,說道:“我有一法,包你起死回生,不知你願行否?”
闕啜忠節大喜,急問究竟。
周以悌道:“如今朝中,聖上皇後最信任者為宰相宗楚客、紀處訥二人,你可派人攜重金去見他們,取得此二人幫助。則聖上定會讓我朝安西之兵導引吐蕃之兵夾攻娑葛,娑葛定然難敵。若娑葛一倒,你就成為西突厥之主。”
闕啜忠節大喜,覺得這個主意實在很妙,回答道:“好呀,就這樣辦。我若成為突厥之主,好處少不了宗紀二位大人的,更少不了你的。”他說幹就幹,當即停下不走,帶領手下之兵攻占坎城居住,一面派人攜帶重金去見宗紀二人。
宗紀二人眼見大堆黃金,心想這些財物要比為人討個斜封官好得多,且略動手腳不用大費周折,遂收下禮物答應幫忙。於是,他們就在今日朝會上一唱一和,蒙騙李顯辦了大事。郭元振聞聽闕啜忠節有變,又緊急寫了數道奏章,皆被宗楚客壓下不奏。
宗楚客深怕西域那裏的郭元振不聽號令,又奏道:“陛下,此戰甚為關鍵,需增派人手妥善布置。臣以為,可以牛師獎為安西副都護,以協助郭元振領四鎮及甘、涼之兵與吐蕃兵共擊娑葛,再授安西經略使周以悌為持節使,使其節制西域事務。”
李顯當然準奏。所授任二人皆為宗楚客親信,宗楚客又在文書中動了手腳,讓郭元振大權旁落,西域之事從此由此二人把持,他們秉承宗紀二人所授方略,著力進攻娑葛。西域頓時狼煙四起,唐朝西疆又覆大亂。
群臣奏事完畢,李顯說道:“朕這裏命人繪了一幅畫,今請眾愛卿一同觀瞻。”說罷,數名太監擡出一幅巨畫。
群臣見此畫如此巨大,觀之色彩斑斕,遂移步趨前細觀。只見此畫以藍天為背景,一名貴婦人身著五彩幃衣,頭頂十二樹花鈿,觀其容貌依稀是韋皇後模樣。畫中的韋皇後身邊無一人,僅有五彩祥雲環繞在其身側。畫幅的右上角寫有一行字,數人湊近一看,只見那裏寫有“翊聖皇後五彩祥雲圖”的字樣,那麽畫中人物定是韋皇後無疑。
李顯眼見群臣神色大多茫然,心中有些得意,說道:“此畫中人物為皇後,眾位愛卿想知道此畫的由來嗎?”
群臣自然轟然響應。
李顯說道:“元日辰時,數名宮女入側殿皇後衣箱中取衣,忽然受驚,她們有的人當場跌倒,有的人驚悸逃走,此後滿殿之人前去察看究竟,眾人也呆了,原來皇後衣箱那裏有奇異之事出現。”
宗楚客急問:“陛下,有何奇異之事?”
李顯很滿意宗楚客識趣,笑道:“呵呵,你們說奇怪不奇怪,原來皇後衣箱周圍,竟然湧起了五色雲彩。你們所觀畫樣,即是朕命畫工張萱依樣而繪,唉,可惜閻立本已逝,張萱的畫技畢竟差了一些。”
閻立本系太宗時代畫師,至高宗時代官至中書令,此時已逝去多年。至於張萱,此時年僅二十,任畫館畫工,其筆法畢竟稚嫩。
宗楚客與紀處訥聞言對視一眼,兩人同時跪伏在地,叩首道:“陛下,此為天大的祥瑞,臣等恭賀皇上,恭頌皇後。”
群臣見狀,覺得自己的逢迎功夫畢竟比宗紀二人差了一截,心中自愧不如,於是紛紛俯地叩首。他們紛紛山呼萬歲,殿內一時眾聲鼎沸,熱鬧非凡。
李顯心中很高興,說道:“天降祥瑞,當佐朕等福祉。眾位愛卿,都平身吧,朕想好了,可將此畫懸於宮城門前,以利天下百姓觀瞻。”
宗紀二人又叩首道:“陛下聖明。”
宗楚客又奏道:“陛下,自永徽年間之後,俚歌忽然有‘桑條韋也,女時韋也’之唱詞,臣此前並未留意,也是元日那天忽有感觸,遂命人收集此歌。共收集十篇,名為《桑韋歌》,今日陛下示此祥瑞,臣以為實為天意,謹上此歌請陛下禦覽。”宗楚客說罷,從袖中取出疏折,內官上前取過轉呈李顯。
李顯看了一眼,不明其意,問道:“此歌如何與此祥瑞有關呢?”
宗楚客道:“陛下,昔神堯皇帝未受命時,天下人皆唱《桃李子》;太宗皇帝未受命時,天下人皆歌《秦王破陣樂》;高宗皇帝未受命時,天下人皆唱《唐唐》;則天皇後未受命時,天下人皆歌《武媚娘》;翊聖皇後未受命時,天下人皆唱《桑韋歌》,如今皇後衣箱又現五色雲,顯示翊聖皇後宜為國母,主蠶桑之事。陛下,臣請將此《桑韋歌》編入樂府,待翊聖皇後祭祀及親蠶時奏之。”
紀處訥也奏道:“陛下,周唐一統,符命同歸。當初高宗皇帝封陛下為周王,則天皇後時,唐同泰獻洛水圖,今日祥瑞紛至,正為一統。孔子曰:‘其或繼周者,雖百代不知也。’陛下繼則天皇後大統,子孫當百代王天下。”
韋安石眼見這二人如此表演,心想他們生拉硬扯,將不著邊際之事攏在一起,獨獨蒙騙了這個糊塗的皇帝。他知道,以宗紀二人的才具,驟然之間想不出如此的媚詞,其定然周密準備多時,今日方才有機會拋出。其實宗楚客的言語裏有極大的破綻,他頌揚李淵、李世民、李治、武則天未成皇帝之前,天下有俚歌流行,那麽如今有利於韋皇後的俚歌頌出,擺明了韋皇後今後也會成為皇帝,這是明顯的大逆不道之言!此後的紀處訥百般遮掩,又如何遮掩得了無破綻?皇帝為何就聽不出來呢?
李顯聽了兩個人的奏言,愈發歡喜,說道:“兩位愛卿所言甚是,朕心甚慰。上天有好生之德,所以連降祥瑞,啟示於朕。嗯,你們說得好,朕要重賞。來人,賜宗愛卿、紀愛卿每人黃金十斤、潞綢五百段。”
宗紀二人急忙叩首謝賞。
李顯說道:“兩位愛卿平身吧。此祥瑞為大喜,朕也不能獨賞你們。這樣吧,可囑吏部為百官之母、妻加封號,另大赦天下,賜酺三日。”
李顯的這一番話,含金量頗重,又使國庫之財下落不少。
數日過後,李顯又發詔書,授任崔湜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其雖為中書侍郎,今後可以以宰相身份參與政事;授任竇懷貞為諫議大夫,其原為從三品,現在成了正三品,也算官升一級。這兩人升職有一個共同特點,即是因為女人。竇懷貞自不必說,剛娶了皇後奶媽。而崔湜,卻是緣於與上官婉兒的關系。
崔湜三十多歲,身材魁梧,貌美神澈,早年進士及第,從張氏兄弟編撰《三教珠英》,以詩文著天下。此人還有一個好處,即善於左右逢源,有奶便是娘,因而仕途順利。他先奉張氏兄弟,再出賣張柬之等人取媚武三思與韋皇後,短短數年,已從一個七品的考左補闕擢升為中書侍郎,成為一個三品大員。上官婉兒難耐宮闈寂寞,早已與崔湜有了私情。那崔湜除把婉兒侍候得妥帖外,還常借婉兒之力行為人求官之事。
那日,兩人又繾綣良久。婉兒眼光忽然掃過幾案上的那道敕書,笑道:“你所求數人已然授任,這下子你的囊中又豐厚不少。”
崔湜道:“我們什麽時候又分彼此了?婉兒,我們待積攢一段時間,可以用來辦一件事兒。”
“有什麽事兒可辦?哼,你有妻兒府第,亦有田畝俸祿,花錢的地方多著呢。我孤身一人,要錢有什麽用?”婉兒說到這裏忽然勾起心事,自己一生雖地位甚高,然無如意郎君,膝下更無兒女,到頭來終歸孑然一身。崔湜雖然能給自己帶來片刻歡樂,畢竟是別人的夫君。女人心性最為脆弱,往往希望有所依托,以婉兒如此奇特女人,亦不能免俗。
崔湜明白婉兒的心事,遂轉移其他話題,笑道:“婉兒,像別人求官這等小事,還要轉呈你來辦理,此事太過繁覆。我這幾日想了,不如想一個省事的法子。”
“如何才能省事?”
“只要不勞婉兒動手,我來親自操作最為省事。我現為中書侍郎,假若能進身宰相職,則辦事最為方便。”
婉兒嫣然一笑,說道:“你的胃口越來越大呀,晉升宰相職?此為多少人夢寐以求之事,你說得如此輕巧,以為我能手到擒來呀?”
“只要婉兒認真去辦,定能成功。”
婉兒心中盤算,以崔湜的能力,做宰相至少比宗楚客、紀處訥要強許多,屆時只要韋皇後不反對,自己找李顯輕輕一說,即可授任。想到這裏,婉兒微微一笑道:“也罷,我去試一試,哎,假若事兒成了,你如何謝我呀?”
崔湜一把把婉兒又攬入懷中,說道:“來吧,我在這裏先謝你一次。假若事成,我定會給你安排一樂事,包你欲死欲仙如神仙一般快活。”
“什麽樂事?”婉兒已然眼迷神馳,喃喃問道。
崔湜並不作答,一翻身把婉兒壓在身底。
卻說韋皇後衣箱出現五彩雲的圖畫掛在朱雀門首,這裏是百官出衙門的必經之地,官員們可以日日瞻仰數回。長安百姓聞聽朱雀門前掛了一幅大美人畫像,都想一睹這名美人兒的容顏,於是扶老攜幼,紛紛來此看個稀罕,把朱雀門前圍了個水洩不通。北軍將領眼見這裏忙亂,生怕惹出事端,只好接連增派人手來此維持秩序。
李顯張掛此畫的本意是想顯示祥瑞,長安百姓卻不理會這個茬兒,專在皇後的容貌身材上說嘴。
許多人看了圖畫的第一印象就是:皇後確實很美,不愧為皇帝的老婆。看來國母不是任何女人都能當的,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長相要美。
更有好事者觀後垂涎三尺,私下對曰:“奶奶的,天下竟然有如此美的女人。我明白了,人們擠破頭皮都想做皇帝,大約若當了皇帝,就可以睡天下最美的女人,是為人生的最高境界。”
同樣美貌的太平公主李令月對韋皇後的美貌熟視無睹,那日朝會散後,馬上有人將五色雲的故事與《桑韋歌》報告給她。太平公主聞言後不做一聲,心中明白,這個女人已然按捺不住,她也想當皇帝!
她的大兒子薛崇簡此時在身側,看到母親臉色陰晴不定,遂問道:“母親,車仗已備好,我們走吧。”
太平公主喟然嘆道:“罷了,我今天身子有些乏,你帶領幾個弟弟去吧,我在府中歇息就不去了。”
薛崇簡乖覺地答應,然後悄然出門。
每年的元日之後,太平公主按例會帶領與薛紹所生的四個兒女到薛紹墓前憑吊一番,這日因心情不好,故而不行。
眼望薛崇簡的背影,太平公主的腦海裏浮現出前夫薛紹的面貌。那是一個暮春時分,十五歲的太平公主與一幫年齡相仿的表兄妹去郊外游玩,太平公主的衣衫被樹枝絆著因此跌倒,這時,一雙手將她從地上扶起來,一張俊秀的臉映入太平公主的眼簾,那人柔聲說道:“令月妹妹,疼嗎?”
此人名薛紹,為太平公主的姑家表兄。薛紹的母親為唐太宗與長孫皇後之女城陽公主,即為太平公主父親高宗皇帝的親姐姐。薛紹為城陽公主的第三子,是時城陽公主已逝,因為是至親,表兄妹們來往頗多。
情竇初開的太平公主忽然有了一種奇異的感覺,眼望薛紹那熟悉的臉龐,今日竟然油然生出另外一種心情,粉嫩的臉上現出一團紅暈。
轉眼太平公主十七歲了,早已過了適婚年齡。然父皇體弱多病,母後忙於奪取皇帝大權的勾當,根本無暇顧及小女兒的心事。終於有一天,太平公主決定要自己去爭取幸福。那天是中秋節,皇家照例有宴會,未開席之前,太平公主步入殿內,眾人見其裝束頓時眼前一亮。只見太平公主身穿禁軍戎裝,腰佩長劍,英姿颯爽。太平公主來到高宗皇帝與則天皇後面前,躬身說道:“父皇,母後,今日佳節,容女兒舞蹈一回以助興。”說罷,拔出劍來站立殿中央,揮劍起舞,卻是軍中慣舞的《破陣舞》,其姿勢雖生疏,卻也像模像樣,一通舞罷,殿內人擊掌叫好。
高宗皇帝問道:“月兒什麽時候學會了軍中之舞?”
太平公主答道:“女兒近日入禁軍學之,不知能否博父皇一樂?”
“不錯,不錯,今後軍中又多了一名女將軍。”高宗皇帝哈哈笑道。
則天皇後卻認為女兒的行為有些反常,遂微笑著問道:“月兒,戎裝為男兒所著,你著戎裝有些不合體,頗有些不倫不類的感覺。”
太平公主的舉動正是想等這樣的問題,遂轉顏一笑,說道:“對呀,父皇母後若認為此裝不適合女兒,可將此裝賜予駙馬呀!如此,方為得宜。”
則天皇後恍然大悟,笑對高宗道:“陛下,女兒向我們要駙馬了。”
高宗皇帝點頭道:“對,對,該給月兒選駙馬了,女兒已大,我們為何就忘了這等大事呢?”
則天皇後道:“也罷,明日我讓有司呈上名冊,要為月兒精選一位好駙馬。”
太平公主不答,則天皇後心細如發,遂招手讓太平公主來到自己面前,輕聲問道:“月兒,你不願選之嗎?如此,你定是心裏有人了。你對我說,到底心儀何人?”
太平公主羞色上臉,扭捏不答,遲疑片刻方才趴在母親耳邊輕聲說了兩個字。則天皇後一聽,頓時喜色上臉,笑道:“好呀,就是他了,月兒,看來你很有眼力嘛。”
太平公主與薛紹結婚那天,也是李顯與韋氏大婚的日子。自唐朝開國以來,這場婚禮最為奢華,僅夜裏街道兩旁照明的火把就將樹木烤焦了,由此可見婚禮之盛。
太平公主從一個懷春少女步入婚禮的殿堂,婚後與薛紹柔情蜜意,用心成為一個賢妻,數年下來,其與薛紹的四個兒女相繼呱呱墜地,太平公主就在府內相夫教子,其樂融融。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此後高宗皇帝逝世,則天皇後當政重用酷吏,這些酷吏明白則天皇後的心思,以大肆打擊李氏宗族為要,作為城陽公主的兒子們,自然心向舅家,結果薛紹也被羅織入獄。則天皇後看在女兒的面子上,賞薛紹獄中自盡。
太平公主頓失夫婿,心痛如割,那些日子以淚洗面,模樣憔悴萬分。她想不到自己作為尊貴的公主,連心愛的夫婿都不能保全,她由此體會了朝政旋渦的無情與可怕。
目睹了朝政中的風風雨雨後,太平公主逢事皆能泰然處之,始終立於不敗之地。然自太子李重俊謀亂未遂之後,她開始感受到了危機。她知道,這個危機的核心緣於現在的皇後姓韋,而自己姓李。
如今的韋皇後咄咄逼人,如果以前她想當皇帝的心思猶顯遮遮掩掩,那麽從今日朝中發生的故事來看,其欲求皇位之心,昭然若揭。李顯哥哥雖然糊塗,然畢竟是自己的親哥哥,對自己還算親熱。假若韋皇後拿下李顯,自己當皇帝,那麽她的地位就岌岌可危了。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人若卷入某種旋渦,靠躲避退讓是行不通的,唯有主動進擊方為謀生之道,太平公主深深明白這個道理。
太平公主想到這裏,召來府內典簽王師虔,說道:“你到城內尋一僻靜所在,再請蕭至忠在那裏等候,我要見他。”
王師虔不明就裏,說道:“召蕭至忠入府即可,何必勞動公主大駕?”
太平公主不願解釋,斥道:“你速去辦理就是,何必啰唆!”
王師虔領命而去。
太平公主知道,自己在京中的眼線甚多,韋皇後的眼線也不會少了。弄不好,韋皇後會在自己府前派專人觀察,諸事還要小心為妙。
而韋安石府中這日一下子來了三位客人:姚崇、宋璟,還有一位母喪丁憂在家的張說。
四人分賓主坐下,韋安石道:“你們三人今日一同來府,似事先約定。姚公現在常州,廣平(宋璟)現在杭州,你們回京一趟,實屬不易啊。”
姚崇臉龐瘦削,眼睛晶亮,是年正好六十歲。此人在則天皇後時代已然脫穎而出,官至宰輔,既受則天皇後信任,官聲也不錯,此後張柬之能夠升任宰輔,皆賴姚崇舉薦之功。後來張柬之等人殺掉了張氏兄弟,擁立李顯為皇帝,姚崇也參與了密謀,還出力不少。然而張柬之等人將則天皇後逐出皇宮遷往上陽宮幽居時,姚崇卻在那裏嗚咽流涕。張柬之見狀斥之道:“今日豈是涕泣時候?恐怕你的大禍將從今日開始。”姚崇答道:“我侍奉則天皇後日久,今日乍一別離,不知此生還有相見時候否?我之流淚,情發於衷,那是掩飾不了的,若因此而獲罪,我也甘心。”事後不久,姚崇果然被貶為外任,此後一直在外任刺史至今。
姚崇此時接口答道:“我與廣平年前回京,那日遇到了道濟(張說),聞聽韋公官秩有變,一直想來探望,今日方才成行。”若論年齡,韋安石還要比姚崇小一歲,然韋安石現在畢竟是朝中重臣,姚崇雖以往官名顯赫,畢竟是明日黃花。姚崇宦海沈浮,對世事甚為練達,所以對韋安石尊敬有加。
宋璟一副圓臉,其神色顯得很謙和,是年四十七歲,他從得罪了張氏兄弟後,一直外任至今。張說是年四十三歲,生得方臉闊額,一副飽學之相。兩人聞聽姚崇之言,皆點頭拱手道:“我等確實為此而來。”
如今朝中大亂,諸般不堪之事輪番上演,使一班忠直之臣心甚郁悶。這些人心目中隱隱將韋安石奉為己類人物領袖。此三人齊來,固然是來探望慰問,其心中也想探聽一些朝中消息,兼而討些主意。
韋安石道:“如此,就感謝你們的好意了。我很好,如今之勢,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所謂避禍而安吧。像你們三人就很好,姚公與廣平遠在東南隅,從京城行到那裏需要許多時間,所以若有事說什麽也攀不到你們的頭上。至於道濟丁憂在家,如今許多人遇此等事皆渴望朝廷酌情起覆,且以此為榮,獨你接到吏部起覆之書,數次推辭不就,這實在很好哇。”
這四人久在宦海沈浮,皆明其中玄機,韋安石用此等話語輕輕一點,三人頓明朝中形勢。韋安石的意思,眼下朝中形勢混亂,且奸邪之風盛行,這些忠直且想有作為之人不宜蹚這池渾水,以自保為要。
張說為在座之人中最為年輕者,問道:“韋公,我這幾日曾經過朱雀門前,看到那幅皇後五色雲圖畫,我想知道,這幅畫真是皇上所命懸掛的嗎?”
韋安石點點頭:“不錯,皇上在朝堂之上親口命人懸掛。我當時在朝班中站立,親眼所見,此事一點都不假。”
姚崇微笑道:“我們的這個皇帝,實在有趣得緊。皇後的祥瑞,卻與國家扯上什麽幹系?何至於如此大張旗鼓,示之天下呢?韋公,你當時在朝中為何不阻之呢?”
韋安石反問道:“姚公,你當時若在朝堂之中,會不會攔阻聖上呢?”
“韋公不攔阻,我當然也不會。”姚崇哈哈一笑,自嘲道。
宋璟這時接口道:“我在杭州雖然離京城較遠,也能聽知一些京中消息。韋公,我們皆同侍則天皇後,深明則天皇後臨機決斷,識人賞罰,皆臻一流。然這位韋皇後呀,我怎麽看都要比則天皇後差上一大截子。她現在又是五色雲,又是令人上《桑韋歌》,又名翊聖皇後,擺明了想以‘二聖’之名號召天下。我這些日子一直在想,這樣下去能成嗎?說句不恭敬的話,這個天下不能再讓女人來折騰了,李唐主持天下方為眾望所歸。”
宋璟所言鋒芒甚露,其他三人心中皆然之,然覺得說這等話委實風險太大。韋安石聞言說道:“你所言語天下之人皆認可,然離開此堂,不可再言。小心以言取禍啊。”
姚崇微微一笑道:“廣平放外任多年,看來性子並未磨鈍。韋公說得不錯,看來你還要在外多磨煉數年。”姚崇說完,話題輕輕一轉,問韋安石道:“韋公,近來曾見相王否?”
姚崇與韋安石兩人有一段相同的經歷,即是先後任相王府長史,與相王李旦頗有淵源。韋安石聞言搖搖頭,說道:“朝會之時常有見面,至於入相王府探望,自太子重俊之變後,我深恐有人居心叵測,不敢再為相王找麻煩。你此次回京,曾去探望相王否?”
姚崇搖搖頭,說道:“所謂瓜田李下,易生嫌疑,我也不敢。”
自太子重俊之變後,李顯與韋後曾經猜疑相王李旦與太平公主李令月參與了密謀。韋安石與姚崇皆為昔日相王手下,若來往頻繁,肯定招禍。
姚崇又問道:“你畢竟見過相王,其境況安好嗎?”
韋安石嘆道:“相王的脾性,你又不是不了解。相王平素就為恬淡的性子,除了上朝,日日在府中吟詩聽樂,閉門不出。現在多事之秋,他幹脆連話都很少說了。朝中見面,以前他還和我說幾句話,現在至多點點頭,一言不發了。”
姚崇道:“也好,相王無聲無息,亦為自保之道。聽說太平公主現在也學相王的樣兒,對朝中之事不發一言,偏愛在強奪僧人水碾等雜事上下功夫,實在無趣得緊。”
他們對眼前朝中形勢十分不滿,有心改變現狀,終歸無力,就把制衡韋皇後的力量傾註在相王與太平公主身上。然相王恬淡處之,不問世事,太平公主力求避禍,轉而變成一個錙銖必較的瑣碎女人,看來也是指望不上了。
三人別去時,韋安石諄諄告誡,今後都要謹慎為之,少言少語,就是這般尋常拜會,也不宜再有。
那一時刻,三人感到風雨如晦,遂拜別而去。
李隆基這日應普潤之約,獨自乘馬前往寶昌寺。普潤正在寺門前等候,李隆基下馬後與之寒暄數句,然後隨其身後向後殿走去。
後殿的西側有一側房,這裏是普潤日常起居的地方。李隆基進入房中,其舉目一觀就見房內陳設相對華麗,與富貴之家的陳設並無太大差別,遂笑對普潤道:“禪師這裏很好嘛,既可入大殿伴青燈古佛,又可入此室飲茶讀書,很是雅致。”
普潤並未接答,從內室迎出的劉幽求接言道:“普潤禪師雖已出家,然立於塵世與佛界之間,以此來接引有緣之人,如此大有功用啊!”
普潤笑道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中書令宗楚客奏曰:“吐蕃以尚讚咄為使,率大批人馬入京,欲迎娶金城公主。那尚讚咄聞聽西突厥娑葛在西域為亂,主動請纓,願發吐蕃兵協助我國共討之。”
李顯聞聽嘆道:“吐蕃讚普年齡未及十歲,金城公主也年幼,如何馬上成婚呢?宗卿,不如先讓吐蕃再緩上幾年,那時再來迎娶還算適宜。”
宗楚客道:“陛下,吐蕃去年來使,臣也用此等言語卻之,奈何吐蕃使者說,兩國聯姻,重在國家,如此也有些道理。”
貞觀時代吐蕃讚普松讚幹布仰慕唐朝國勢,看到唐朝公主下嫁至突厥與吐谷渾等地,仰慕效之,遂堅決請婚,更派大論祿東讚入長安數年求之,終於感動了太宗,使文成公主往嫁松讚幹布。唐蕃和親後,兩國處於相對蜜月期,松讚幹布執婿禮以待唐朝。太宗逝後,松讚幹布送來金鵝等大禮吊喪,並對高宗李治說道:“陛下初即位,若臣下有不忠者,臣願勒兵赴國共討之。”極盡人臣之禮。此後,松讚幹布、文成公主與祿東讚先後逝去,松讚幹布的兒子繼位讚普,然其年幼,祿東讚的兒子論欽陵繼為大論,實際掌控吐蕃大權。
論欽陵繼承了其父的明毅性格,且擅於將兵,吐蕃國勢蒸蒸日上。這時,與吐蕃北方接壤的吐谷渾國主動要求歸化唐朝,讓吐蕃感受到了威脅。於是,吐蕃開始興兵入侵吐谷渾,意欲占領地盤,更領兵襲擾涼州及安西四鎮。從高宗時代到則天皇後主政期間,唐朝派出薛仁貴、黑齒常之、魏元忠、郭元振等人領兵西征,雙方攻伐多次,互有勝負。
到了李顯即皇帝位之後,郭元振時任左驍衛將軍兼安西大都護。郭元振由則天皇後識之任之,實為不世出的將帥之才,其到西域後,一方面整固邊防加強四鎮之兵,另一方面審時度勢,很好地處理了與西突厥及突厥十姓、吐蕃的關系,起到了威懾作用,使西域形勢相對安定。當是時,吐蕃開始內亂,論欽陵被殺,天災又至,吐蕃一時勢衰,於是向唐朝求婚以請和。李顯答應了吐蕃的請求,封雍王李守禮的女兒為金城公主與其和親。
李顯沈默了片刻,點頭道:“也罷,就從其意吧。他們欲協助我國共擊西突厥,也是好事嘛。”李顯目光掃射群臣,看到大多數大臣神色木然,其平時雖糊塗,畢竟不是傻子,心裏就有了疑問。每當這個時候,他還是會想起老臣韋安石,遂問道:“韋卿,你認為此事可行嗎?”
韋安石執笏出班奏道:“陛下,臣如今忝掌戶部,對外事知之甚少,不敢妄言。”
“韋卿不必太謙,你去職中書令不久,這些邊疆之事豈能忘懷,你但說無妨。”
韋安石畢竟為忠直之人,看到宗楚客在這裏弄權,心裏不禁有氣,遂說道:“陛下當初已答應和親吐蕃,且吐蕃亦知金城公主為往嫁之人,則此事已定不宜再翻覆。臣只想說明一點,吐蕃垂涎西域非覆一日,其如今和親蓋因天災人禍勢衰而已,此一點切記。”
李顯點頭道:“朕知道了。其欲助我國往攻西突厥娑葛,你意如何呢?”
“此事萬萬不可!”
“何以言之?”
“此事大有幽微之處!一者,吐蕃垂涎西域非覆一日,其興兵助我,焉知其心何在?臣以為,其勢衰畢竟一時,若其入了西域之地,時間久了易生禍患。二者,西突厥娑葛向來與郭元振關系甚好,其即位可汗亦賴元振之力。臣知道,當初娑葛即位後感恩,曾遣使獻馬五千、駱駝二百、牛羊十餘萬入京,怎麽現在就突然交惡了呢?臣實在不明白。”
宗楚客接言道:“陛下,韋公所言,那是往日之事,如今西域那裏我軍強盛,再有吐蕃強援,則可將娑葛逐向西去,如此,則西域可一戰而定。眼下情勢瞬息即逝,望陛下不可為此擾了心智。”
韋安石言道:“西域之事,唯郭元振最為知曉,陛下,不知近日有無郭元振奏書?若有,依之即可。”
李顯迷茫道:“是呀,好長時間未見郭元振奏章了,宗卿,中書省有近日西域奏報嗎?”
宗楚客道:“稟陛下,中書省近來未曾收到西域奏報。”
太仆卿紀處訥自從被授任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其在朝中言語驟然多了起來,他這時排眾奏道:“陛下,臣以為宗令所言有理,西域若能一戰而定,實為高宗皇帝之後最大戰功。眼下國富民強,海內富足,再輔以邊功拓疆,則陛下之英武堪與太宗皇帝相比。”
韋安石斜眼瞧了紀處訥一眼,心道此等不學無術之人慣會逢迎頌揚,也不能與他們太較真了,遂退回班中不再言語。朝臣中一些正直之人近來見宗楚客與紀處訥在朝堂之中你捧我隨,又知他們皆為皇後親信之人,皇帝李顯也沒個正經主意,皆緘口不言。
李顯果然說道:“也罷,西域若能一戰而定,實為幸事,就按宗卿所言行之吧。”
李顯如此聽信宗楚客之言,實在上了大當。娑葛自從當了西突厥可汗,與唐朝互不侵擾,唐朝安西四鎮相對安定。娑葛父親的舊將闕啜忠節對娑葛當了可汗不服,他拉出部分人馬另立山頭,兩人互相攻伐。闕啜忠節畢竟兵力單薄漸漸不支,遂找到郭元振請求幫忙。郭元振久在西域,深明讓西突厥內部互相制約的道理,不願意闕啜忠節讓娑葛徹底消滅,遂讓闕啜忠節入長安由朝廷授以官職,其部落遷於瓜州、沙州之間安置。郭元振一面寫了一道奏章,申明己意並奏請為闕啜忠節授任,另一方面讓闕啜忠節向長安出發。
闕啜忠節大喜,覺得這是一個好主意,遂帶領從人向長安進發。他到了播仙城,遇到宗楚客的親信周以悌,其正以安西經略使的身份前往龜茲。他看到闕啜忠節行囊甚豐,覺得這是討好主子的一個好時機,遂向闕啜忠節說嘴道:“國家以厚秩待你,知道是什麽原因嗎?”
闕啜忠節急問究竟。
周以悌說道:“那是因為你的部落中有兵力的緣故。你現在與部落分離,成為孤身一人,如此到了京城雖被授任,不過一個羈旅胡人而已,你將來如何能保全自己呢?”
闕啜忠節默然,想想也有道理。
周以悌神秘一笑,說道:“我有一法,包你起死回生,不知你願行否?”
闕啜忠節大喜,急問究竟。
周以悌道:“如今朝中,聖上皇後最信任者為宰相宗楚客、紀處訥二人,你可派人攜重金去見他們,取得此二人幫助。則聖上定會讓我朝安西之兵導引吐蕃之兵夾攻娑葛,娑葛定然難敵。若娑葛一倒,你就成為西突厥之主。”
闕啜忠節大喜,覺得這個主意實在很妙,回答道:“好呀,就這樣辦。我若成為突厥之主,好處少不了宗紀二位大人的,更少不了你的。”他說幹就幹,當即停下不走,帶領手下之兵攻占坎城居住,一面派人攜帶重金去見宗紀二人。
宗紀二人眼見大堆黃金,心想這些財物要比為人討個斜封官好得多,且略動手腳不用大費周折,遂收下禮物答應幫忙。於是,他們就在今日朝會上一唱一和,蒙騙李顯辦了大事。郭元振聞聽闕啜忠節有變,又緊急寫了數道奏章,皆被宗楚客壓下不奏。
宗楚客深怕西域那裏的郭元振不聽號令,又奏道:“陛下,此戰甚為關鍵,需增派人手妥善布置。臣以為,可以牛師獎為安西副都護,以協助郭元振領四鎮及甘、涼之兵與吐蕃兵共擊娑葛,再授安西經略使周以悌為持節使,使其節制西域事務。”
李顯當然準奏。所授任二人皆為宗楚客親信,宗楚客又在文書中動了手腳,讓郭元振大權旁落,西域之事從此由此二人把持,他們秉承宗紀二人所授方略,著力進攻娑葛。西域頓時狼煙四起,唐朝西疆又覆大亂。
群臣奏事完畢,李顯說道:“朕這裏命人繪了一幅畫,今請眾愛卿一同觀瞻。”說罷,數名太監擡出一幅巨畫。
群臣見此畫如此巨大,觀之色彩斑斕,遂移步趨前細觀。只見此畫以藍天為背景,一名貴婦人身著五彩幃衣,頭頂十二樹花鈿,觀其容貌依稀是韋皇後模樣。畫中的韋皇後身邊無一人,僅有五彩祥雲環繞在其身側。畫幅的右上角寫有一行字,數人湊近一看,只見那裏寫有“翊聖皇後五彩祥雲圖”的字樣,那麽畫中人物定是韋皇後無疑。
李顯眼見群臣神色大多茫然,心中有些得意,說道:“此畫中人物為皇後,眾位愛卿想知道此畫的由來嗎?”
群臣自然轟然響應。
李顯說道:“元日辰時,數名宮女入側殿皇後衣箱中取衣,忽然受驚,她們有的人當場跌倒,有的人驚悸逃走,此後滿殿之人前去察看究竟,眾人也呆了,原來皇後衣箱那裏有奇異之事出現。”
宗楚客急問:“陛下,有何奇異之事?”
李顯很滿意宗楚客識趣,笑道:“呵呵,你們說奇怪不奇怪,原來皇後衣箱周圍,竟然湧起了五色雲彩。你們所觀畫樣,即是朕命畫工張萱依樣而繪,唉,可惜閻立本已逝,張萱的畫技畢竟差了一些。”
閻立本系太宗時代畫師,至高宗時代官至中書令,此時已逝去多年。至於張萱,此時年僅二十,任畫館畫工,其筆法畢竟稚嫩。
宗楚客與紀處訥聞言對視一眼,兩人同時跪伏在地,叩首道:“陛下,此為天大的祥瑞,臣等恭賀皇上,恭頌皇後。”
群臣見狀,覺得自己的逢迎功夫畢竟比宗紀二人差了一截,心中自愧不如,於是紛紛俯地叩首。他們紛紛山呼萬歲,殿內一時眾聲鼎沸,熱鬧非凡。
李顯心中很高興,說道:“天降祥瑞,當佐朕等福祉。眾位愛卿,都平身吧,朕想好了,可將此畫懸於宮城門前,以利天下百姓觀瞻。”
宗紀二人又叩首道:“陛下聖明。”
宗楚客又奏道:“陛下,自永徽年間之後,俚歌忽然有‘桑條韋也,女時韋也’之唱詞,臣此前並未留意,也是元日那天忽有感觸,遂命人收集此歌。共收集十篇,名為《桑韋歌》,今日陛下示此祥瑞,臣以為實為天意,謹上此歌請陛下禦覽。”宗楚客說罷,從袖中取出疏折,內官上前取過轉呈李顯。
李顯看了一眼,不明其意,問道:“此歌如何與此祥瑞有關呢?”
宗楚客道:“陛下,昔神堯皇帝未受命時,天下人皆唱《桃李子》;太宗皇帝未受命時,天下人皆歌《秦王破陣樂》;高宗皇帝未受命時,天下人皆唱《唐唐》;則天皇後未受命時,天下人皆歌《武媚娘》;翊聖皇後未受命時,天下人皆唱《桑韋歌》,如今皇後衣箱又現五色雲,顯示翊聖皇後宜為國母,主蠶桑之事。陛下,臣請將此《桑韋歌》編入樂府,待翊聖皇後祭祀及親蠶時奏之。”
紀處訥也奏道:“陛下,周唐一統,符命同歸。當初高宗皇帝封陛下為周王,則天皇後時,唐同泰獻洛水圖,今日祥瑞紛至,正為一統。孔子曰:‘其或繼周者,雖百代不知也。’陛下繼則天皇後大統,子孫當百代王天下。”
韋安石眼見這二人如此表演,心想他們生拉硬扯,將不著邊際之事攏在一起,獨獨蒙騙了這個糊塗的皇帝。他知道,以宗紀二人的才具,驟然之間想不出如此的媚詞,其定然周密準備多時,今日方才有機會拋出。其實宗楚客的言語裏有極大的破綻,他頌揚李淵、李世民、李治、武則天未成皇帝之前,天下有俚歌流行,那麽如今有利於韋皇後的俚歌頌出,擺明了韋皇後今後也會成為皇帝,這是明顯的大逆不道之言!此後的紀處訥百般遮掩,又如何遮掩得了無破綻?皇帝為何就聽不出來呢?
李顯聽了兩個人的奏言,愈發歡喜,說道:“兩位愛卿所言甚是,朕心甚慰。上天有好生之德,所以連降祥瑞,啟示於朕。嗯,你們說得好,朕要重賞。來人,賜宗愛卿、紀愛卿每人黃金十斤、潞綢五百段。”
宗紀二人急忙叩首謝賞。
李顯說道:“兩位愛卿平身吧。此祥瑞為大喜,朕也不能獨賞你們。這樣吧,可囑吏部為百官之母、妻加封號,另大赦天下,賜酺三日。”
李顯的這一番話,含金量頗重,又使國庫之財下落不少。
數日過後,李顯又發詔書,授任崔湜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其雖為中書侍郎,今後可以以宰相身份參與政事;授任竇懷貞為諫議大夫,其原為從三品,現在成了正三品,也算官升一級。這兩人升職有一個共同特點,即是因為女人。竇懷貞自不必說,剛娶了皇後奶媽。而崔湜,卻是緣於與上官婉兒的關系。
崔湜三十多歲,身材魁梧,貌美神澈,早年進士及第,從張氏兄弟編撰《三教珠英》,以詩文著天下。此人還有一個好處,即善於左右逢源,有奶便是娘,因而仕途順利。他先奉張氏兄弟,再出賣張柬之等人取媚武三思與韋皇後,短短數年,已從一個七品的考左補闕擢升為中書侍郎,成為一個三品大員。上官婉兒難耐宮闈寂寞,早已與崔湜有了私情。那崔湜除把婉兒侍候得妥帖外,還常借婉兒之力行為人求官之事。
那日,兩人又繾綣良久。婉兒眼光忽然掃過幾案上的那道敕書,笑道:“你所求數人已然授任,這下子你的囊中又豐厚不少。”
崔湜道:“我們什麽時候又分彼此了?婉兒,我們待積攢一段時間,可以用來辦一件事兒。”
“有什麽事兒可辦?哼,你有妻兒府第,亦有田畝俸祿,花錢的地方多著呢。我孤身一人,要錢有什麽用?”婉兒說到這裏忽然勾起心事,自己一生雖地位甚高,然無如意郎君,膝下更無兒女,到頭來終歸孑然一身。崔湜雖然能給自己帶來片刻歡樂,畢竟是別人的夫君。女人心性最為脆弱,往往希望有所依托,以婉兒如此奇特女人,亦不能免俗。
崔湜明白婉兒的心事,遂轉移其他話題,笑道:“婉兒,像別人求官這等小事,還要轉呈你來辦理,此事太過繁覆。我這幾日想了,不如想一個省事的法子。”
“如何才能省事?”
“只要不勞婉兒動手,我來親自操作最為省事。我現為中書侍郎,假若能進身宰相職,則辦事最為方便。”
婉兒嫣然一笑,說道:“你的胃口越來越大呀,晉升宰相職?此為多少人夢寐以求之事,你說得如此輕巧,以為我能手到擒來呀?”
“只要婉兒認真去辦,定能成功。”
婉兒心中盤算,以崔湜的能力,做宰相至少比宗楚客、紀處訥要強許多,屆時只要韋皇後不反對,自己找李顯輕輕一說,即可授任。想到這裏,婉兒微微一笑道:“也罷,我去試一試,哎,假若事兒成了,你如何謝我呀?”
崔湜一把把婉兒又攬入懷中,說道:“來吧,我在這裏先謝你一次。假若事成,我定會給你安排一樂事,包你欲死欲仙如神仙一般快活。”
“什麽樂事?”婉兒已然眼迷神馳,喃喃問道。
崔湜並不作答,一翻身把婉兒壓在身底。
卻說韋皇後衣箱出現五彩雲的圖畫掛在朱雀門首,這裏是百官出衙門的必經之地,官員們可以日日瞻仰數回。長安百姓聞聽朱雀門前掛了一幅大美人畫像,都想一睹這名美人兒的容顏,於是扶老攜幼,紛紛來此看個稀罕,把朱雀門前圍了個水洩不通。北軍將領眼見這裏忙亂,生怕惹出事端,只好接連增派人手來此維持秩序。
李顯張掛此畫的本意是想顯示祥瑞,長安百姓卻不理會這個茬兒,專在皇後的容貌身材上說嘴。
許多人看了圖畫的第一印象就是:皇後確實很美,不愧為皇帝的老婆。看來國母不是任何女人都能當的,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長相要美。
更有好事者觀後垂涎三尺,私下對曰:“奶奶的,天下竟然有如此美的女人。我明白了,人們擠破頭皮都想做皇帝,大約若當了皇帝,就可以睡天下最美的女人,是為人生的最高境界。”
同樣美貌的太平公主李令月對韋皇後的美貌熟視無睹,那日朝會散後,馬上有人將五色雲的故事與《桑韋歌》報告給她。太平公主聞言後不做一聲,心中明白,這個女人已然按捺不住,她也想當皇帝!
她的大兒子薛崇簡此時在身側,看到母親臉色陰晴不定,遂問道:“母親,車仗已備好,我們走吧。”
太平公主喟然嘆道:“罷了,我今天身子有些乏,你帶領幾個弟弟去吧,我在府中歇息就不去了。”
薛崇簡乖覺地答應,然後悄然出門。
每年的元日之後,太平公主按例會帶領與薛紹所生的四個兒女到薛紹墓前憑吊一番,這日因心情不好,故而不行。
眼望薛崇簡的背影,太平公主的腦海裏浮現出前夫薛紹的面貌。那是一個暮春時分,十五歲的太平公主與一幫年齡相仿的表兄妹去郊外游玩,太平公主的衣衫被樹枝絆著因此跌倒,這時,一雙手將她從地上扶起來,一張俊秀的臉映入太平公主的眼簾,那人柔聲說道:“令月妹妹,疼嗎?”
此人名薛紹,為太平公主的姑家表兄。薛紹的母親為唐太宗與長孫皇後之女城陽公主,即為太平公主父親高宗皇帝的親姐姐。薛紹為城陽公主的第三子,是時城陽公主已逝,因為是至親,表兄妹們來往頗多。
情竇初開的太平公主忽然有了一種奇異的感覺,眼望薛紹那熟悉的臉龐,今日竟然油然生出另外一種心情,粉嫩的臉上現出一團紅暈。
轉眼太平公主十七歲了,早已過了適婚年齡。然父皇體弱多病,母後忙於奪取皇帝大權的勾當,根本無暇顧及小女兒的心事。終於有一天,太平公主決定要自己去爭取幸福。那天是中秋節,皇家照例有宴會,未開席之前,太平公主步入殿內,眾人見其裝束頓時眼前一亮。只見太平公主身穿禁軍戎裝,腰佩長劍,英姿颯爽。太平公主來到高宗皇帝與則天皇後面前,躬身說道:“父皇,母後,今日佳節,容女兒舞蹈一回以助興。”說罷,拔出劍來站立殿中央,揮劍起舞,卻是軍中慣舞的《破陣舞》,其姿勢雖生疏,卻也像模像樣,一通舞罷,殿內人擊掌叫好。
高宗皇帝問道:“月兒什麽時候學會了軍中之舞?”
太平公主答道:“女兒近日入禁軍學之,不知能否博父皇一樂?”
“不錯,不錯,今後軍中又多了一名女將軍。”高宗皇帝哈哈笑道。
則天皇後卻認為女兒的行為有些反常,遂微笑著問道:“月兒,戎裝為男兒所著,你著戎裝有些不合體,頗有些不倫不類的感覺。”
太平公主的舉動正是想等這樣的問題,遂轉顏一笑,說道:“對呀,父皇母後若認為此裝不適合女兒,可將此裝賜予駙馬呀!如此,方為得宜。”
則天皇後恍然大悟,笑對高宗道:“陛下,女兒向我們要駙馬了。”
高宗皇帝點頭道:“對,對,該給月兒選駙馬了,女兒已大,我們為何就忘了這等大事呢?”
則天皇後道:“也罷,明日我讓有司呈上名冊,要為月兒精選一位好駙馬。”
太平公主不答,則天皇後心細如發,遂招手讓太平公主來到自己面前,輕聲問道:“月兒,你不願選之嗎?如此,你定是心裏有人了。你對我說,到底心儀何人?”
太平公主羞色上臉,扭捏不答,遲疑片刻方才趴在母親耳邊輕聲說了兩個字。則天皇後一聽,頓時喜色上臉,笑道:“好呀,就是他了,月兒,看來你很有眼力嘛。”
太平公主與薛紹結婚那天,也是李顯與韋氏大婚的日子。自唐朝開國以來,這場婚禮最為奢華,僅夜裏街道兩旁照明的火把就將樹木烤焦了,由此可見婚禮之盛。
太平公主從一個懷春少女步入婚禮的殿堂,婚後與薛紹柔情蜜意,用心成為一個賢妻,數年下來,其與薛紹的四個兒女相繼呱呱墜地,太平公主就在府內相夫教子,其樂融融。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此後高宗皇帝逝世,則天皇後當政重用酷吏,這些酷吏明白則天皇後的心思,以大肆打擊李氏宗族為要,作為城陽公主的兒子們,自然心向舅家,結果薛紹也被羅織入獄。則天皇後看在女兒的面子上,賞薛紹獄中自盡。
太平公主頓失夫婿,心痛如割,那些日子以淚洗面,模樣憔悴萬分。她想不到自己作為尊貴的公主,連心愛的夫婿都不能保全,她由此體會了朝政旋渦的無情與可怕。
目睹了朝政中的風風雨雨後,太平公主逢事皆能泰然處之,始終立於不敗之地。然自太子李重俊謀亂未遂之後,她開始感受到了危機。她知道,這個危機的核心緣於現在的皇後姓韋,而自己姓李。
如今的韋皇後咄咄逼人,如果以前她想當皇帝的心思猶顯遮遮掩掩,那麽從今日朝中發生的故事來看,其欲求皇位之心,昭然若揭。李顯哥哥雖然糊塗,然畢竟是自己的親哥哥,對自己還算親熱。假若韋皇後拿下李顯,自己當皇帝,那麽她的地位就岌岌可危了。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人若卷入某種旋渦,靠躲避退讓是行不通的,唯有主動進擊方為謀生之道,太平公主深深明白這個道理。
太平公主想到這裏,召來府內典簽王師虔,說道:“你到城內尋一僻靜所在,再請蕭至忠在那裏等候,我要見他。”
王師虔不明就裏,說道:“召蕭至忠入府即可,何必勞動公主大駕?”
太平公主不願解釋,斥道:“你速去辦理就是,何必啰唆!”
王師虔領命而去。
太平公主知道,自己在京中的眼線甚多,韋皇後的眼線也不會少了。弄不好,韋皇後會在自己府前派專人觀察,諸事還要小心為妙。
而韋安石府中這日一下子來了三位客人:姚崇、宋璟,還有一位母喪丁憂在家的張說。
四人分賓主坐下,韋安石道:“你們三人今日一同來府,似事先約定。姚公現在常州,廣平(宋璟)現在杭州,你們回京一趟,實屬不易啊。”
姚崇臉龐瘦削,眼睛晶亮,是年正好六十歲。此人在則天皇後時代已然脫穎而出,官至宰輔,既受則天皇後信任,官聲也不錯,此後張柬之能夠升任宰輔,皆賴姚崇舉薦之功。後來張柬之等人殺掉了張氏兄弟,擁立李顯為皇帝,姚崇也參與了密謀,還出力不少。然而張柬之等人將則天皇後逐出皇宮遷往上陽宮幽居時,姚崇卻在那裏嗚咽流涕。張柬之見狀斥之道:“今日豈是涕泣時候?恐怕你的大禍將從今日開始。”姚崇答道:“我侍奉則天皇後日久,今日乍一別離,不知此生還有相見時候否?我之流淚,情發於衷,那是掩飾不了的,若因此而獲罪,我也甘心。”事後不久,姚崇果然被貶為外任,此後一直在外任刺史至今。
姚崇此時接口答道:“我與廣平年前回京,那日遇到了道濟(張說),聞聽韋公官秩有變,一直想來探望,今日方才成行。”若論年齡,韋安石還要比姚崇小一歲,然韋安石現在畢竟是朝中重臣,姚崇雖以往官名顯赫,畢竟是明日黃花。姚崇宦海沈浮,對世事甚為練達,所以對韋安石尊敬有加。
宋璟一副圓臉,其神色顯得很謙和,是年四十七歲,他從得罪了張氏兄弟後,一直外任至今。張說是年四十三歲,生得方臉闊額,一副飽學之相。兩人聞聽姚崇之言,皆點頭拱手道:“我等確實為此而來。”
如今朝中大亂,諸般不堪之事輪番上演,使一班忠直之臣心甚郁悶。這些人心目中隱隱將韋安石奉為己類人物領袖。此三人齊來,固然是來探望慰問,其心中也想探聽一些朝中消息,兼而討些主意。
韋安石道:“如此,就感謝你們的好意了。我很好,如今之勢,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所謂避禍而安吧。像你們三人就很好,姚公與廣平遠在東南隅,從京城行到那裏需要許多時間,所以若有事說什麽也攀不到你們的頭上。至於道濟丁憂在家,如今許多人遇此等事皆渴望朝廷酌情起覆,且以此為榮,獨你接到吏部起覆之書,數次推辭不就,這實在很好哇。”
這四人久在宦海沈浮,皆明其中玄機,韋安石用此等話語輕輕一點,三人頓明朝中形勢。韋安石的意思,眼下朝中形勢混亂,且奸邪之風盛行,這些忠直且想有作為之人不宜蹚這池渾水,以自保為要。
張說為在座之人中最為年輕者,問道:“韋公,我這幾日曾經過朱雀門前,看到那幅皇後五色雲圖畫,我想知道,這幅畫真是皇上所命懸掛的嗎?”
韋安石點點頭:“不錯,皇上在朝堂之上親口命人懸掛。我當時在朝班中站立,親眼所見,此事一點都不假。”
姚崇微笑道:“我們的這個皇帝,實在有趣得緊。皇後的祥瑞,卻與國家扯上什麽幹系?何至於如此大張旗鼓,示之天下呢?韋公,你當時在朝中為何不阻之呢?”
韋安石反問道:“姚公,你當時若在朝堂之中,會不會攔阻聖上呢?”
“韋公不攔阻,我當然也不會。”姚崇哈哈一笑,自嘲道。
宋璟這時接口道:“我在杭州雖然離京城較遠,也能聽知一些京中消息。韋公,我們皆同侍則天皇後,深明則天皇後臨機決斷,識人賞罰,皆臻一流。然這位韋皇後呀,我怎麽看都要比則天皇後差上一大截子。她現在又是五色雲,又是令人上《桑韋歌》,又名翊聖皇後,擺明了想以‘二聖’之名號召天下。我這些日子一直在想,這樣下去能成嗎?說句不恭敬的話,這個天下不能再讓女人來折騰了,李唐主持天下方為眾望所歸。”
宋璟所言鋒芒甚露,其他三人心中皆然之,然覺得說這等話委實風險太大。韋安石聞言說道:“你所言語天下之人皆認可,然離開此堂,不可再言。小心以言取禍啊。”
姚崇微微一笑道:“廣平放外任多年,看來性子並未磨鈍。韋公說得不錯,看來你還要在外多磨煉數年。”姚崇說完,話題輕輕一轉,問韋安石道:“韋公,近來曾見相王否?”
姚崇與韋安石兩人有一段相同的經歷,即是先後任相王府長史,與相王李旦頗有淵源。韋安石聞言搖搖頭,說道:“朝會之時常有見面,至於入相王府探望,自太子重俊之變後,我深恐有人居心叵測,不敢再為相王找麻煩。你此次回京,曾去探望相王否?”
姚崇搖搖頭,說道:“所謂瓜田李下,易生嫌疑,我也不敢。”
自太子重俊之變後,李顯與韋後曾經猜疑相王李旦與太平公主李令月參與了密謀。韋安石與姚崇皆為昔日相王手下,若來往頻繁,肯定招禍。
姚崇又問道:“你畢竟見過相王,其境況安好嗎?”
韋安石嘆道:“相王的脾性,你又不是不了解。相王平素就為恬淡的性子,除了上朝,日日在府中吟詩聽樂,閉門不出。現在多事之秋,他幹脆連話都很少說了。朝中見面,以前他還和我說幾句話,現在至多點點頭,一言不發了。”
姚崇道:“也好,相王無聲無息,亦為自保之道。聽說太平公主現在也學相王的樣兒,對朝中之事不發一言,偏愛在強奪僧人水碾等雜事上下功夫,實在無趣得緊。”
他們對眼前朝中形勢十分不滿,有心改變現狀,終歸無力,就把制衡韋皇後的力量傾註在相王與太平公主身上。然相王恬淡處之,不問世事,太平公主力求避禍,轉而變成一個錙銖必較的瑣碎女人,看來也是指望不上了。
三人別去時,韋安石諄諄告誡,今後都要謹慎為之,少言少語,就是這般尋常拜會,也不宜再有。
那一時刻,三人感到風雨如晦,遂拜別而去。
李隆基這日應普潤之約,獨自乘馬前往寶昌寺。普潤正在寺門前等候,李隆基下馬後與之寒暄數句,然後隨其身後向後殿走去。
後殿的西側有一側房,這裏是普潤日常起居的地方。李隆基進入房中,其舉目一觀就見房內陳設相對華麗,與富貴之家的陳設並無太大差別,遂笑對普潤道:“禪師這裏很好嘛,既可入大殿伴青燈古佛,又可入此室飲茶讀書,很是雅致。”
普潤並未接答,從內室迎出的劉幽求接言道:“普潤禪師雖已出家,然立於塵世與佛界之間,以此來接引有緣之人,如此大有功用啊!”
普潤笑道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