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卿大夫們的政治舞臺 (8)
關燈
小
中
大
臣對於郤氏家族也有諸多不滿。中軍元帥欒書尤其惱恨郤至。
欒書惱恨郤至,從一個側面說明了士燮的明智。
鄢陵之戰中,欒書主張固守,士燮的兒子士匄卻提出塞堵水井、夷平軍竈、在軍營中布陣等主動出擊的策略,被士燮臭罵一頓,拿著長戈趕了出去。士燮這番舉動,其實是做給欒書看的,用意很明顯:小孩子不懂事,你千萬別和他計較。當時郤至在一旁看了,卻沒有領會士燮的世故,接著又向晉厲公提出,楚軍有六處硬傷,此仗一定要打,而且要主動出擊。戰爭最終取得勝利,欒書本來就很沒面子,郤至又在雒邑大肆宣傳自己的功勞,把欒書說成一個畏縮不前的懦夫,給人的感覺是:如果不是他郤至,鄢陵之戰的勝敗還很難預料——不,不是勝敗難料,而是必敗無疑。因為這些事情,欒書對郤至,可以說到了恨之入骨的地步。
鄢陵之戰中,楚國大夫公子伐被晉軍俘虜。公元574年冬天,欒書派人暗地裏與公子伐接觸,唆使公子伐到晉厲公面前陷害郤至:“你去對晉侯說,‘鄢陵之戰實際上是郤至鼓動楚王發動的,他趁著齊、衛、魯三國援軍還沒到來,就通知楚軍發動了進攻,並且說,如果晉侯戰死,他就立孫周為君,保證晉國臣服於楚國的領導。在戰爭進行的時候,如果不是他故意放過楚王,楚王說不定就成為晉軍的俘虜了!’你如果這樣說了,我就放你回楚國去。”
孫周是何許人物?孫周父親叫做公孫談,祖父叫做公子捷,公子捷是晉襄公的小兒子。因此,孫周是晉襄公的曾孫,他與晉厲公是同輩的族兄弟。
前面說過,晉國自晉獻公以來,就有驅逐“群公子”的傳統,除大子之外,那些公子公孫們,紛紛被打發到其他國家謀生。公孫談在晉靈公年代來到王城雒邑,成為王室大臣單襄公的家臣,孫周就是在雒邑誕生的,所以被命名為“周”。在同族人當中,孫周以成熟穩重而著稱,單襄公認為孫周具備了敬、忠、信、義、教、孝、惠、讓八種品德,很有可能成為大國的君主,甚至命自己的兒子放下少主的架子,反過來侍奉孫周。由此可見,孫周對於晉厲公來說,是個潛在的危險人物。
公子伐按照欒書的要求,到晉厲公面前告發了郤至。晉厲公將信將疑,將欒書找來核實。
“這件事情嘛……”欒書捏著胡子思忖了片刻,“下臣以為,絕非空穴來風,十有八九是真的。”
“此話怎講?”
“您想想看,那天在戰場上,楚王不是派了一個使者跟郤至接觸,並且送給他一張弓嗎?”
“是有這麽回事,可是,他好像沒有接受吧?”
“這個……接不接受並不重要,楚王為什麽不送給別人,偏偏要送給他呢?我聽說,他至少有三次沖到楚國的王卒之中,三次都退出來,有意避開楚王。這是在打仗啊!我們死傷那麽多戰士,不就是為了打敗楚王嗎?他要是沒問題,怎麽會這樣做?”
晉厲公看了欒書一眼,似乎有點相信了。
“而且我還聽說,他把鄭伯也放跑了。”欒書趁熱打鐵,又抖出一個包袱。
晉厲公還在深思。
“這樣吧,您如果怕冤枉了他,不妨派他出使王室,看看他會不會去見孫周,就知道事情的真相了。”欒書終於使出撒手鐧。
“好。”晉厲公道。
數天之後,郤至果然奉命到雒邑訪問。他不知道,晉厲公偷偷地派了親信跟蹤他,更不知道欒書已經先派了一個人去看望孫周。
“晉國派來的使者文武全才,您不妨與他交談,可以了解晉國的情況。”那個人裝作閑聊,有意無意地對孫周說。
孫周也沒意識到這是一個圈套。他早就聽說過郤至的大名,心想見見也無妨。於是,等郤至一到雒邑,他便主動去拜訪了郤至。
這一切,自然被晉厲公的親信看在眼裏。
回去一匯報,晉厲公便相信了公子伐的話,認定郤至確實是與孫周有聯系,想扶持孫周為君了。
這件事之後,郤氏家族實際上已經坐到了火藥桶上。細數起來,這些年來,他們先後得罪了魯國的施氏家族、得罪了天子、得罪了季孫行父、得罪了欒書、得罪了晉厲公的一班外嬖,現在又因為莫須有的罪名,得罪了晉厲公。奇怪的是,“三郤”浸淫官場多年,竟還沒有感覺到危險的臨近,行為依然風騷,作風依然剽悍。
公元前574年秋天,晉厲公組織了大規模的狩獵活動。按照周禮的規定,國君與大臣狩獵,後宮人士不應參與。但是晉厲公不但把一群妻妾都帶上,而且命令她們跟自己一起放箭,然後才讓列位卿大夫自由射殺獵物,在當時傳為笑談。
郤至打到了一頭野豬,興沖沖地載著獵物,想奉獻給晉厲公,沒想到半路殺出一個程咬金——晉厲公寵幸的宦官孟張突然沖出來,抱起那頭野豬就跑。
“閹驢!”郤至大罵道,已經把箭搭在弓弦上,“快把野豬還給我,否則有你好看!”
對於孟張來說,這樣做也許就是為了好玩,也許是為了在晉厲公面前表現自己對郤氏家族的同仇敵愾,哪裏肯停下來?眼看就要跑到晉厲公的車前,忽然一頭栽倒在地上。
一支長箭穩穩地釘在他背上。
晉厲公的女人們嚇得花容失色,驚叫不已。晉厲公緩緩地從車上站起來,臉色鐵青,看著郤至,咬牙切齒地說了四個字:“欺人太甚!”
開弓沒有回頭箭。郤至射出那一箭的瞬間,郤氏家族的命運就像一塊巨大的石頭被推落懸崖,再也無法挽救了。當天晚上,晉厲公就將胥童找過來,要他謀劃對郤氏家族動手的事。胥童說:“那就先從三郤入手。郤氏家族樹大招風,招惹的是非又多。除掉郤氏家族,公室可以松一口氣,社會輿論也會站在您一邊。”
與此同時,“三郤”也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聚到一起開會研究形勢。
“情況非常不妙,我估計國君很快會對我們動手。常言說得好,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我們應該采取主動,馬上派兵進攻公宮,把國君殺掉,另立新君。”族長郤锜說。
“沒錯。”郤犨附和郤锜的意見,“就算是死,也要拼個魚死網破,不可束手就擒。”
“三郤”之中,郤至的輩份最低,說話的分量卻最重。他沈思了片刻,問了郤犨和郤锜一個問題:“人之所以能夠在這世上安身立命,是因為什麽?”
郤犨和郤锜都搖搖頭,不明白他是什麽意思。
“是因為有信義、智慧和勇氣。有信義的人,不會背叛君主;有智慧的人,不肯禍害人民;有勇氣的人,不敢作亂。如果失去這三種美德,誰會繼續擁護我們呢?如果難逃一死,還要增加新的怨恨,那又有什麽意義?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假如我們有罪,現在才死,已經是多活了幾年了;假如我們無罪,國君卻殺死我們,那是他的責任,他也不會有好下場。我們享受了國君給予的政治待遇,所以能夠團結一批人,卻又反過來利用這批人造反,還有比這更大的罪過嗎?”
現代人也許很難理解春秋時期的中國人,他們的思維像霧一樣飄忽,行動像風一樣迅速,缺德的時候不顧一切後果,到了關鍵時刻卻又表現得像聖人一樣純潔和迂腐。不管他們是好人還是壞人,在他們所有不確定的精神氣質中,最讓人感動的是他們對命運所持有的一種超然態度——人固有一死,避之何益?
公元前574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清晨,“三郤”像往常一樣,坐到了講武堂的正堂之上,準備開始一天的工作。門外突然傳來一陣喧鬧,兩個壯漢不顧衛兵的阻撓,互相撕扯著闖進來。
仔細一看,原來是長魚矯和晉厲公的親信衛士清沸魋(tuí),他們手持長戈,衣服糾纏在一起,面紅耳赤地爭吵著,要找“三郤”來主持公道。
“有事好好說,不許在講武堂上動粗。”郤锜和郤犨上前勸架。眼見他們走近了,長魚矯突然松開清沸魋,揮起長戈,橫掃過來。事發突然,郤锜和郤犨避之不及,被當場殺死。郤至見勢不妙,跳上停在門口的一輛馬車想要逃走。長魚矯動作敏捷,快步追上去,又將郤至殺死在車上。
與此同時,胥童帶著八百名甲士,劫持了欒書和荀偃,並將他們囚禁在宮中。
看到朝堂上並排躺著的“三郤”的屍體,欒書突然產生了一絲悔意:如果不是自己處心積慮害死郤至,外嬖又怎麽會找到機會對眾卿下手,自己又怎麽會落到如此田地呢?
很顯然,“三郤”僅僅是外嬖的一個突破口,他們的真正目的是將晉國八卿一網打盡,好讓他們掌權當道。
恍惚之間,聽見長魚矯在對晉厲公說:“如果不殺這兩個人,您必定後患無窮。”頓時感覺一股寒意升起。
晉厲公皺著眉頭,沈默了良久,終於說出一句讓欒書松了一口氣的話:“一天之中,就將三位卿士陳屍於朝堂,我不忍再多兩個啊!”
長魚矯跺腳道:“您不忍心殺他們,他們卻會忍心對付您。您就等著看吧!”說完轉身就走。當天晚上,長魚矯不辭而別,逃到了狄人居住的地方。
晉厲公最終還是放過了欒書和荀偃。
“三郤目空一切,天怒人怨,寡人將他們都殺了,連累你們也受到囚禁之辱。現在請回各自的崗位上去工作,好好為晉國服務吧!”
欒書和荀偃感激涕零,長久地拜伏在朝堂之上:“您討伐有罪之人,而免我們一死,那是因為您寬宏大量啊。我倆就算死了,也不會忘記您的恩德。”
然而,就在這事發生之後沒幾天,晉國的形勢再度發生戲劇性的變化。以為天下從此太平的晉厲公帶著一群後宮佳麗和外嬖,前往翼城的大夫匠麗氏家中游園,欒書和荀偃趁機發動宮廷政變,帶兵跑到翼城,將晉厲公和胥童等人抓了起來。
欒書派人給士匄送了一封信,要他到翼城來商議國家大事,被士匄謝絕了。又派人邀請韓厥,韓厥說:“當年我深受趙家的恩惠,大夥對趙家群起而攻之的時候,我就沒有參加。古人說,耕田的牛老了,沒用了,也不忍心殺它,何況是國君啊!你們幾位既然不能侍奉君主,還將我韓厥拉下水做什麽?”
晉厲公在翼城被囚禁了整整三個月。公元前573年春天,欒書等人殺死了胥童,然後又派部將程滑殺死了晉厲公。作為曾經帶領晉軍在鄢陵打敗楚軍的風雲人物,晉厲公的後事單薄得令人唏噓:他被草草埋葬於翼城東門之外的亂葬崗中,送葬的車輛也僅有一乘,遠遠沒有達到“諸侯葬車七乘”的標準。
不過,這一切對於晉厲公來說已經不重要了。他死了,晉國的太陽還是照常升起,人們很快將目光聚焦在了空缺的君位上面。欒書和荀偃該如何處理才能保證權力的平穩過渡,並且在不引起貴族和國人反感的前提下鞏固自身的勢力呢?
當然,麻煩還不只這麽點,面對晉國忽然的政變,一直虎視眈眈的楚共王會不會趁虛而入再次挑起一次大規模的會戰?整個國際形勢又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這一切,都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本書大事年表
公元前632年:第一次晉楚爭霸,城濮大戰爆發,最後以晉國取得勝利告終。
公元前628年:晉文公重耳逝世;同年,晉國在崤山偷襲遠征宋國回師的秦國軍隊,兩國長久以來的同盟關系宣告破裂。
公元前625年:秦對晉國發動了報覆攻勢,攻占王官(地名),打擊了晉國連續幾年在國際上的囂張氣焰。
公元前614年:楚莊王熊侶繼位,開始了他長達三年的蟄伏期,之後一鳴驚人。
公元前607年:晉靈公和權臣趙盾的矛盾爆發,趙穿弒君於桃園,晉國大權落入新貴族手中。
公元前606年:楚莊王揮軍北上勤王,詢問九鼎,稱霸中原的野心昭然若揭。
公元前597年:楚莊王在邲城之戰擊敗中原霸主晉國,標志著楚國勢力達到了巔峰。
公元前591年:楚莊王逝世。
公元前589年:齊國攻打魯國,晉景公派大軍馳援,兩軍在鞍地會戰,晉國大獲全勝。
公元前579年:晉楚兩國在經歷了長達近半個世紀的角逐之後,在宋地舉行會盟,實現了名義上的和解。
公元前575年:晉楚在鄢陵爆發第三次大規模會戰,晉國通過這一戰的勝利牢牢確立了春秋第一軍事強國的地位。
公元前574年:晉厲公聯合欒書等人,設計殺害了在晉國專權已久的郤氏一族。
《其實我們一直活在春秋戰國III》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欒書惱恨郤至,從一個側面說明了士燮的明智。
鄢陵之戰中,欒書主張固守,士燮的兒子士匄卻提出塞堵水井、夷平軍竈、在軍營中布陣等主動出擊的策略,被士燮臭罵一頓,拿著長戈趕了出去。士燮這番舉動,其實是做給欒書看的,用意很明顯:小孩子不懂事,你千萬別和他計較。當時郤至在一旁看了,卻沒有領會士燮的世故,接著又向晉厲公提出,楚軍有六處硬傷,此仗一定要打,而且要主動出擊。戰爭最終取得勝利,欒書本來就很沒面子,郤至又在雒邑大肆宣傳自己的功勞,把欒書說成一個畏縮不前的懦夫,給人的感覺是:如果不是他郤至,鄢陵之戰的勝敗還很難預料——不,不是勝敗難料,而是必敗無疑。因為這些事情,欒書對郤至,可以說到了恨之入骨的地步。
鄢陵之戰中,楚國大夫公子伐被晉軍俘虜。公元574年冬天,欒書派人暗地裏與公子伐接觸,唆使公子伐到晉厲公面前陷害郤至:“你去對晉侯說,‘鄢陵之戰實際上是郤至鼓動楚王發動的,他趁著齊、衛、魯三國援軍還沒到來,就通知楚軍發動了進攻,並且說,如果晉侯戰死,他就立孫周為君,保證晉國臣服於楚國的領導。在戰爭進行的時候,如果不是他故意放過楚王,楚王說不定就成為晉軍的俘虜了!’你如果這樣說了,我就放你回楚國去。”
孫周是何許人物?孫周父親叫做公孫談,祖父叫做公子捷,公子捷是晉襄公的小兒子。因此,孫周是晉襄公的曾孫,他與晉厲公是同輩的族兄弟。
前面說過,晉國自晉獻公以來,就有驅逐“群公子”的傳統,除大子之外,那些公子公孫們,紛紛被打發到其他國家謀生。公孫談在晉靈公年代來到王城雒邑,成為王室大臣單襄公的家臣,孫周就是在雒邑誕生的,所以被命名為“周”。在同族人當中,孫周以成熟穩重而著稱,單襄公認為孫周具備了敬、忠、信、義、教、孝、惠、讓八種品德,很有可能成為大國的君主,甚至命自己的兒子放下少主的架子,反過來侍奉孫周。由此可見,孫周對於晉厲公來說,是個潛在的危險人物。
公子伐按照欒書的要求,到晉厲公面前告發了郤至。晉厲公將信將疑,將欒書找來核實。
“這件事情嘛……”欒書捏著胡子思忖了片刻,“下臣以為,絕非空穴來風,十有八九是真的。”
“此話怎講?”
“您想想看,那天在戰場上,楚王不是派了一個使者跟郤至接觸,並且送給他一張弓嗎?”
“是有這麽回事,可是,他好像沒有接受吧?”
“這個……接不接受並不重要,楚王為什麽不送給別人,偏偏要送給他呢?我聽說,他至少有三次沖到楚國的王卒之中,三次都退出來,有意避開楚王。這是在打仗啊!我們死傷那麽多戰士,不就是為了打敗楚王嗎?他要是沒問題,怎麽會這樣做?”
晉厲公看了欒書一眼,似乎有點相信了。
“而且我還聽說,他把鄭伯也放跑了。”欒書趁熱打鐵,又抖出一個包袱。
晉厲公還在深思。
“這樣吧,您如果怕冤枉了他,不妨派他出使王室,看看他會不會去見孫周,就知道事情的真相了。”欒書終於使出撒手鐧。
“好。”晉厲公道。
數天之後,郤至果然奉命到雒邑訪問。他不知道,晉厲公偷偷地派了親信跟蹤他,更不知道欒書已經先派了一個人去看望孫周。
“晉國派來的使者文武全才,您不妨與他交談,可以了解晉國的情況。”那個人裝作閑聊,有意無意地對孫周說。
孫周也沒意識到這是一個圈套。他早就聽說過郤至的大名,心想見見也無妨。於是,等郤至一到雒邑,他便主動去拜訪了郤至。
這一切,自然被晉厲公的親信看在眼裏。
回去一匯報,晉厲公便相信了公子伐的話,認定郤至確實是與孫周有聯系,想扶持孫周為君了。
這件事之後,郤氏家族實際上已經坐到了火藥桶上。細數起來,這些年來,他們先後得罪了魯國的施氏家族、得罪了天子、得罪了季孫行父、得罪了欒書、得罪了晉厲公的一班外嬖,現在又因為莫須有的罪名,得罪了晉厲公。奇怪的是,“三郤”浸淫官場多年,竟還沒有感覺到危險的臨近,行為依然風騷,作風依然剽悍。
公元前574年秋天,晉厲公組織了大規模的狩獵活動。按照周禮的規定,國君與大臣狩獵,後宮人士不應參與。但是晉厲公不但把一群妻妾都帶上,而且命令她們跟自己一起放箭,然後才讓列位卿大夫自由射殺獵物,在當時傳為笑談。
郤至打到了一頭野豬,興沖沖地載著獵物,想奉獻給晉厲公,沒想到半路殺出一個程咬金——晉厲公寵幸的宦官孟張突然沖出來,抱起那頭野豬就跑。
“閹驢!”郤至大罵道,已經把箭搭在弓弦上,“快把野豬還給我,否則有你好看!”
對於孟張來說,這樣做也許就是為了好玩,也許是為了在晉厲公面前表現自己對郤氏家族的同仇敵愾,哪裏肯停下來?眼看就要跑到晉厲公的車前,忽然一頭栽倒在地上。
一支長箭穩穩地釘在他背上。
晉厲公的女人們嚇得花容失色,驚叫不已。晉厲公緩緩地從車上站起來,臉色鐵青,看著郤至,咬牙切齒地說了四個字:“欺人太甚!”
開弓沒有回頭箭。郤至射出那一箭的瞬間,郤氏家族的命運就像一塊巨大的石頭被推落懸崖,再也無法挽救了。當天晚上,晉厲公就將胥童找過來,要他謀劃對郤氏家族動手的事。胥童說:“那就先從三郤入手。郤氏家族樹大招風,招惹的是非又多。除掉郤氏家族,公室可以松一口氣,社會輿論也會站在您一邊。”
與此同時,“三郤”也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聚到一起開會研究形勢。
“情況非常不妙,我估計國君很快會對我們動手。常言說得好,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我們應該采取主動,馬上派兵進攻公宮,把國君殺掉,另立新君。”族長郤锜說。
“沒錯。”郤犨附和郤锜的意見,“就算是死,也要拼個魚死網破,不可束手就擒。”
“三郤”之中,郤至的輩份最低,說話的分量卻最重。他沈思了片刻,問了郤犨和郤锜一個問題:“人之所以能夠在這世上安身立命,是因為什麽?”
郤犨和郤锜都搖搖頭,不明白他是什麽意思。
“是因為有信義、智慧和勇氣。有信義的人,不會背叛君主;有智慧的人,不肯禍害人民;有勇氣的人,不敢作亂。如果失去這三種美德,誰會繼續擁護我們呢?如果難逃一死,還要增加新的怨恨,那又有什麽意義?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假如我們有罪,現在才死,已經是多活了幾年了;假如我們無罪,國君卻殺死我們,那是他的責任,他也不會有好下場。我們享受了國君給予的政治待遇,所以能夠團結一批人,卻又反過來利用這批人造反,還有比這更大的罪過嗎?”
現代人也許很難理解春秋時期的中國人,他們的思維像霧一樣飄忽,行動像風一樣迅速,缺德的時候不顧一切後果,到了關鍵時刻卻又表現得像聖人一樣純潔和迂腐。不管他們是好人還是壞人,在他們所有不確定的精神氣質中,最讓人感動的是他們對命運所持有的一種超然態度——人固有一死,避之何益?
公元前574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清晨,“三郤”像往常一樣,坐到了講武堂的正堂之上,準備開始一天的工作。門外突然傳來一陣喧鬧,兩個壯漢不顧衛兵的阻撓,互相撕扯著闖進來。
仔細一看,原來是長魚矯和晉厲公的親信衛士清沸魋(tuí),他們手持長戈,衣服糾纏在一起,面紅耳赤地爭吵著,要找“三郤”來主持公道。
“有事好好說,不許在講武堂上動粗。”郤锜和郤犨上前勸架。眼見他們走近了,長魚矯突然松開清沸魋,揮起長戈,橫掃過來。事發突然,郤锜和郤犨避之不及,被當場殺死。郤至見勢不妙,跳上停在門口的一輛馬車想要逃走。長魚矯動作敏捷,快步追上去,又將郤至殺死在車上。
與此同時,胥童帶著八百名甲士,劫持了欒書和荀偃,並將他們囚禁在宮中。
看到朝堂上並排躺著的“三郤”的屍體,欒書突然產生了一絲悔意:如果不是自己處心積慮害死郤至,外嬖又怎麽會找到機會對眾卿下手,自己又怎麽會落到如此田地呢?
很顯然,“三郤”僅僅是外嬖的一個突破口,他們的真正目的是將晉國八卿一網打盡,好讓他們掌權當道。
恍惚之間,聽見長魚矯在對晉厲公說:“如果不殺這兩個人,您必定後患無窮。”頓時感覺一股寒意升起。
晉厲公皺著眉頭,沈默了良久,終於說出一句讓欒書松了一口氣的話:“一天之中,就將三位卿士陳屍於朝堂,我不忍再多兩個啊!”
長魚矯跺腳道:“您不忍心殺他們,他們卻會忍心對付您。您就等著看吧!”說完轉身就走。當天晚上,長魚矯不辭而別,逃到了狄人居住的地方。
晉厲公最終還是放過了欒書和荀偃。
“三郤目空一切,天怒人怨,寡人將他們都殺了,連累你們也受到囚禁之辱。現在請回各自的崗位上去工作,好好為晉國服務吧!”
欒書和荀偃感激涕零,長久地拜伏在朝堂之上:“您討伐有罪之人,而免我們一死,那是因為您寬宏大量啊。我倆就算死了,也不會忘記您的恩德。”
然而,就在這事發生之後沒幾天,晉國的形勢再度發生戲劇性的變化。以為天下從此太平的晉厲公帶著一群後宮佳麗和外嬖,前往翼城的大夫匠麗氏家中游園,欒書和荀偃趁機發動宮廷政變,帶兵跑到翼城,將晉厲公和胥童等人抓了起來。
欒書派人給士匄送了一封信,要他到翼城來商議國家大事,被士匄謝絕了。又派人邀請韓厥,韓厥說:“當年我深受趙家的恩惠,大夥對趙家群起而攻之的時候,我就沒有參加。古人說,耕田的牛老了,沒用了,也不忍心殺它,何況是國君啊!你們幾位既然不能侍奉君主,還將我韓厥拉下水做什麽?”
晉厲公在翼城被囚禁了整整三個月。公元前573年春天,欒書等人殺死了胥童,然後又派部將程滑殺死了晉厲公。作為曾經帶領晉軍在鄢陵打敗楚軍的風雲人物,晉厲公的後事單薄得令人唏噓:他被草草埋葬於翼城東門之外的亂葬崗中,送葬的車輛也僅有一乘,遠遠沒有達到“諸侯葬車七乘”的標準。
不過,這一切對於晉厲公來說已經不重要了。他死了,晉國的太陽還是照常升起,人們很快將目光聚焦在了空缺的君位上面。欒書和荀偃該如何處理才能保證權力的平穩過渡,並且在不引起貴族和國人反感的前提下鞏固自身的勢力呢?
當然,麻煩還不只這麽點,面對晉國忽然的政變,一直虎視眈眈的楚共王會不會趁虛而入再次挑起一次大規模的會戰?整個國際形勢又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這一切,都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本書大事年表
公元前632年:第一次晉楚爭霸,城濮大戰爆發,最後以晉國取得勝利告終。
公元前628年:晉文公重耳逝世;同年,晉國在崤山偷襲遠征宋國回師的秦國軍隊,兩國長久以來的同盟關系宣告破裂。
公元前625年:秦對晉國發動了報覆攻勢,攻占王官(地名),打擊了晉國連續幾年在國際上的囂張氣焰。
公元前614年:楚莊王熊侶繼位,開始了他長達三年的蟄伏期,之後一鳴驚人。
公元前607年:晉靈公和權臣趙盾的矛盾爆發,趙穿弒君於桃園,晉國大權落入新貴族手中。
公元前606年:楚莊王揮軍北上勤王,詢問九鼎,稱霸中原的野心昭然若揭。
公元前597年:楚莊王在邲城之戰擊敗中原霸主晉國,標志著楚國勢力達到了巔峰。
公元前591年:楚莊王逝世。
公元前589年:齊國攻打魯國,晉景公派大軍馳援,兩軍在鞍地會戰,晉國大獲全勝。
公元前579年:晉楚兩國在經歷了長達近半個世紀的角逐之後,在宋地舉行會盟,實現了名義上的和解。
公元前575年:晉楚在鄢陵爆發第三次大規模會戰,晉國通過這一戰的勝利牢牢確立了春秋第一軍事強國的地位。
公元前574年:晉厲公聯合欒書等人,設計殺害了在晉國專權已久的郤氏一族。
《其實我們一直活在春秋戰國III》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