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三章 楚國稱霸 (2)

關燈
人才將他釋放。

對於這件事,魯國的史官覺得很丟臉,因此在《春秋》中記載魯宣公參加了黑壤之會,而不寫黑壤之盟。畢竟,堂堂一國之君遭到囚禁,未免太窩囊了。

公元前601年春天,魯宣公灰頭土臉地回到了魯國。

論面積,魯國不是一個小國;論綜合實力,魯國在列國之中至少也可以排到前八強;而且魯國還有一個特殊的政治身份,是周公的後裔,在列國中地位崇高。按照周禮的規定,天子的祖廟稱為大廟,諸侯的祖廟稱為大宮,而魯國的祖廟也稱之為大廟,享受與天子同等待遇;天子家裏舉行典禮,用八八六十四人的舞蹈,諸侯則只能用六六三十六人的舞蹈,而魯侯也可以用六十四人之舞。凡此種種,不一而足,均體現魯國的地位超群。可是,進入春秋時期以來,本應受到尊重的魯國卻屢屢受到欺負,而且總是敢怒而不敢言,隱忍了事。

如:公元前694年,魯桓公攜夫人前往齊國訪問,不但被齊襄公戴了一頂綠帽子,還被齊國人謀殺在車中,成為一樁離奇死亡事件的男主角。魯國人對此事的態度之離奇,有甚於謀殺案本身。他們給齊襄公送去一份含糊其詞的外交照會,說我國元首畏懼您的虎威,不敢安坐家裏,前來貴國修好,事情辦成了,卻回不了國,也不知道找誰負責任,搞得我國在各國面前很沒面子,請您殺了公子彭生,也好讓我們對各國有個交待雲雲。這份照會結結巴巴,前言不搭後語,有點想討回公道,卻又怕對方發威,有點想指桑罵槐,卻又欲說還休,堪稱是春秋外交史上一篇奇文。同時,在當年的《春秋》記載中,也僅僅用“公薨於齊”四個字一筆帶過。

沒有比魯國人更善於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開解自己的了。公元前613年,魯僖公派兵吞並了小國項國,當時天下的霸主齊桓公大為震怒,在淮地會盟中將魯僖公扣押起來。魯僖公夫人聲姜原為齊國公主,親自跑到齊桓公那裏說情,才將魯僖公放回來。《春秋》連魯僖公被扣押的事都不書,只寫“夫人姜氏會齊侯於卞”。鴕鳥將頭埋在沙子裏,以為看不到敵人就可以躲避追捕;魯國人則總是在歷史記錄中不經意地遺忘一些不開心的事。可見,早在魯迅之前兩千多年,阿Q的祖先們便已經很有阿Q精神。

公元前625年,魯文公前往晉國朝覲晉襄公,結果連晉襄公的面都沒見到。晉國人為了羞辱魯文公,只派了陽處父來見他。《春秋》記載此事,只用了區區“及晉處父盟”五個字,無頭無尾——可以理解,頭埋到沙子裏了嘛。

更近的事,是前面說的,齊國上卿高固為了娶魯國公主,要求齊惠公將前來訪問的魯宣公強留了幾個月。

有這些歷史前科,可以想象,公元前601年,當魯宣公回到曲阜的時候,曲阜的居民對於自己的國君遭受外國的侮辱,倒也沒有表現出多大的憤怒,沒有人上街游行,沒有人到使館區示威,也沒有人宣布要抵制晉貨。魯宣公安安靜靜回到公宮,繼續當他的國君。

同年六月,一直扶持魯宣公的公子遂在訪問齊國途中病逝了。由於他對魯宣公的貢獻,或許也由於他與魯宣公的母親敬嬴的特殊關系,公子遂的葬禮被辦得很隆重,采用了“繹”的方式。

所謂“繹”,簡單地說就是連續兩日祭祀,而且第二日之祭不用頭日之牲,又新殺畜牲以祭。按照周禮的規定,繹是天子與諸侯之喪禮,卿大夫之喪禮只能用一日之祭。孔夫子對此批評道:“非禮也,卿卒不繹。”魯宣公當然也知道這是非禮的行為,所以在祭祀的過程中,“萬入去籥(yuè)”。

萬,就是萬舞,是春秋時期祭祀用的舞蹈;籥,是一種竹制的樂器,用於吹奏。萬舞有文舞和武舞之分。文舞文質彬彬,舞者左手執籥,右手執羽,人數有嚴格的限制,也就是前面說的:天子用六十四人,叫做“八佾(yì)”;諸侯用三十六人,叫做“六佾”;卿大夫用“四佾”;士則用“二佾”。武舞顯示力量,舞者手持兵器,動作狂野。當年楚國的公子元想誘惑寡婦文夫人,派人在文夫人住所旁邊跳萬舞,就是武舞。

魯宣公既要給公子遂辦一個隆重的葬禮,又不想讓太多人指責,所以在跳萬舞的時候,故意讓人不使用籥。這樣就不會弄出太大的聲響,惹人註意了。

也許是兔死狐悲,公子遂死後的第七天,敬嬴也去世了。敬嬴的身份是諸侯夫人,按照諸侯死後五月而葬的規矩,她的葬禮一直等到冬天才舉辦。據《左傳》記載,敬嬴下葬的當天,久旱的魯國突然下起了大雨,所以只好將葬禮延期。敬嬴和公子遂通過陰謀而使魯宣公上臺,為此殺死了哀姜的兩個兒子。如果要荷馬或是莎士比亞來寫這個故事,他們會說這是被害者的眼淚。然而中國的古人沒有這種情調,他們想到的是另一回事。《左傳》幹巴巴地說,魯宣公延遲哀姜的葬禮,是合乎禮制的。按照禮的要求,兒子在為父母選擇下葬的日期的時候,要舉行占蔔,以示隆重。而且,對於備選的日期,要盡量延後。這是因為父母下葬之後,兒女的悲哀會漸漸削減,所以不急於下葬,略表孝心。

雖然發生了這些個事情,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600年正月,魯宣公仍然不辭辛苦地來到齊國,給齊惠公拜年。魯宣公對母親的孝心可嘉,對齊惠公的孝心也不遑多讓。

公元前599年春天,魯宣公又早早來到齊國拜訪。這是他上臺以來第四次訪問齊國了。魯宣公這種孜孜不倦的問候打動了齊惠公,由此得到的回報是,齊國歸還了當年魯國割讓的濟西土地。

當然,齊惠公此舉也許與他的身體狀況有關。一個人,在快死的時候,總是比較大方。到了夏天,齊惠公就去世了。

魯宣公得到消息,再次來到齊國,參加了齊惠公的追悼會。這又是超出常規的殷勤。按照傳統,諸侯不奔諸侯之喪。魯宣公能夠做到這個份上,客觀地說,為了國家的安全,他確實是不遺餘力了。

同年夏天,齊惠公的葬禮在臨淄舉行。魯國又派公子遂的兒子公孫歸父作為特使,前往齊國參加葬禮。

同年秋天,季孫行父訪問齊國,參加齊國新君齊頃公的即位大典。

同年冬天,公孫歸父再次來到齊國,就不久前魯國派兵討伐邾國,攻占了邾國的繹城一事進行專題匯報。後人解釋,魯國以大欺小,怕受到齊國的責備,所以主動前去匯報。其實,在此之前,魯國已經有多次討伐邾國的歷史,攻占邾國的領土也不是第一次,但是這麽急著去向齊國匯報,倒確實是第一次。

公元前598年,齊頃公派兵討伐莒國。雖然這事與魯國沒有任何關系,魯國還是客串嘉賓,派公孫歸父帶兵參加了討伐。這些年間齊魯兩國的關系,用如膠似漆來形容也不過分。

知其雄,守其雌,魯國人這樣做,也是亂世之中的生存智慧罷。

相比對齊國的殷勤,魯國對王室的態度就不僅僅是冷淡了。據《春秋》記載,公元前600年,魯國大夫仲孫蔑前往雒邑拜訪當時的周天子,也就是周定王。《左傳》不無諷刺地解釋道,仲孫蔑此行不是魯國主動所為,而是周天子派了使者到魯國來,要求魯國遣使訪問王室,才“應邀”前往的。

仲孫蔑就是孟獻子,是慶父之孫,文伯之子。前面說過,季友、慶父、叔牙都是魯桓公的兒子,他們的後代枝繁葉茂,分別以季、孟、叔孫為氏,在歷史上被稱為“三桓”。很多時候,他們又被稱為季孫氏、孟孫氏和叔孫氏,那是因為“孫”是魯國貴族的尊稱,“三桓”的族長均被尊稱為“孫”,是以得名①。

公元前599年秋天,周定王派卿士劉康公訪問魯國。劉康公同時代表周定王,對魯國的幾家權臣進行了拜訪。結果發現,季孫行父、孟獻子家裏比較節儉,而叔孫僑如家、公孫歸父家過得相當奢侈。

劉康公回到雒邑,周定王問:“魯國的大夫們,誰更有賢能?”

劉康公回答說,季、孟兩家可以久,叔孫、東門家就算不敗亡,他們目前的家長恐怕也難逃禍患。

東門家就是公孫歸父家。公孫歸父是公子遂的兒子,而公子遂久居東門,即以東門為氏。

劉康公解釋說,臣有臣道,君有君道。寬厚、嚴肅、周全、仁愛是為君之道,忠誠、謹慎、謙虛、節儉是為臣之道。現在季、孟兩家雖然註重節儉,但是足夠保證日常的開支與用度,而且讓族人得到庇護;而叔孫、東門兩家過得奢侈,而且不體恤族人的貧困,親戚也得不到周濟,憂患很快會降臨。像叔孫、東門這樣的家族,只顧自身,必然不顧君主,而且他們這麽奢侈,國家財政也受不了,這是自取滅亡。

周定王饒有興趣地問:“那以你之見,叔孫、東門兩家還可以維持多久?”

“兩三代吧。”劉康公說,“東門的地位不如叔孫,奢侈程度卻有過之而無不及,很難侍奉兩代君主;叔孫的地位不如季、孟兩家,奢侈卻大大超過,不可能侍奉三代君主。倘若這兩人早死也還好,如果活得太長又不收斂,宗族必然滅亡。”

從後面發生的事看,劉康公的預見相當精準,精準到讓人懷疑它的真實性。不過,具體的歷史事件也許可以捏造,勤儉持家者興旺,奢侈浪費者敗亡,卻是自古不變的道理。

【沖冠一怒為紅顏】

話說遠古的時候,堯統治天下。堯順天應人,他的仁德如天之廣闊,澤被大地;智慧有如神明,無所不知。天下人對堯的景仰之情,如同長江之水,滔滔不絕。可是,堯畢竟很老了,他很想找一個合適的繼承人來接自己班,大夥向他推薦了一個叫舜的人。

從族譜上看,堯的父親高辛是黃帝的曾孫,而舜的父親瞽叟是黃帝的第七世孫,兩個家族雖然自黃帝的兒子那一代就分支,卻也多少有些血緣關系。瞽(gǔ)叟是個瞎老頭,在舜的母親死了之後又娶了個老婆,又生了一個兒子,取名為象。自古男人愛後婦,瞽叟愛屋及烏,把所有的愛心都分給了象,甚至常常想殺死舜,好讓象來繼承家業。不過,舜是個超級孝順的兒子,對於父親的厚此薄彼毫不介意,反而對父母和弟弟更加親善。

堯是個很負責任的統治者。為了考察舜的品德,他將自己兩個美麗的女兒一股腦兒嫁給了舜這傻小子,以觀察舜的治家能力;又派自己的九個兒子與他交往,以觀察他處事的能力。舜帶著一家人居住在媯水的拐彎處,於是因地制宜,以媯為姓。由於他的仁德,人們都來投奔他,與他為鄰,接受他的領導,那地方三年便變成了一座大城。

堯對舜的表現很滿意。他賞賜給舜一套上等衣服和一把古琴,又派人為舜修建了谷倉,並且送給他一些牛羊。看到舜突然闊綽起來,瞽叟又動了殺他的念頭。他讓舜爬到谷倉頂上去修葺屋頂,自己卻在底下放火。沒想到,舜對空氣動力學有一定的研究,一手持著一頂草帽,像一只大風箏一般飛了下來,毫發未損。瞽叟不甘心失敗,又讓舜去挖井,待至井挖深了,瞽叟和象一起往井裏填土,把舜活活埋在了井底。這缺德的父子倆很高興,於是著手瓜分舜的財產,當然也包括老婆。瞽叟分到了谷倉和牛羊,而堯的兩個女兒和琴被分給了象。又是一個沒想到,舜對隧道工程也有一定的研究,他早在井壁上挖了一個秘密通道,從這個通道逃走了。象住進了舜的房子之後,坐在裏面彈琴取樂,還沒來得及享用舜的老婆們,舜便回來了。“我正想你想得傷心,所以彈琴解悶呢!”象連忙說。“是啊。”舜說,“咱們兄弟之間的感情,真是很不錯啊!”在這之後,他對父親仍然孝順,對兄弟仍然友愛。他的逆來順受,被中國人樹立為孝順的典型。

舜就這樣通過了堯的考察,成為天下的統治者。舜在這個位置上幹了多年,又傳位給禹,而他的後代在歷史的長河中逐漸衰落,到商朝的時候竟然失傳了。

周武王消滅商朝後,大規模分封建國,派人到民間尋訪舜的後人,居然還真找到了一個叫媯滿的人,於是將他封到陳地,讓他以諸侯的身份,世代祭祀舜,並且將自己的長女太姬嫁給他為妻,以示恩寵。這就是春秋時期陳國的來歷。這個故事當然有諸多疑點,但是在那個年代,人們都毫不懷疑:陳國的國君就是舜的後代。

烏飛兔走,鬥轉星移,到公元前600年的時候,陳國的第十九任君主陳靈公已經在位十四年了。弱肉強食的亂世中,舜的後裔這一曾經顯赫的身份並沒有給陳國帶來任何庇護。晉楚兩大強國為了爭奪中原的霸權,就像兩股不定時造訪的颶風,將陳、鄭、宋、蔡等第二世界國家吹得東倒西歪,無所適從。陳靈公在位期間的歷史,就是一部弱國無外交史。陳國不是被討伐,就是被會盟,不是被晉國威脅,就是被楚國擺布,如同風箱中的老鼠,兩面不是人。

也許是過度的不安全感導致人性扭曲,也許是禮崩樂壞使得人喪失最基本的羞恥之心,在陳靈公身上,祖上的種種美德已經消磨殆盡,取而代之的是一種難以理喻的放蕩。

他喜歡上了一個叫夏姬的女人。夏姬是鄭穆公的女兒,嫁給了陳國大夫禦叔。禦叔的祖上,曾經有一位名叫少西的,字子夏。因此,禦叔以夏為氏,有時又被稱為少西氏,而夏姬的“夏”也因此得名。禦叔去世得早,留下一個兒子叫夏征舒,夏征舒子承父業,也在陳靈公的朝廷中擔任了大夫的職位。

“那夏姬生得娥眉鳳眼,杏臉桃腮,有驪姬、息媯之容貌,兼妲己、文姜之妖淫,見者無不驚魂,顛之倒之。”在一本名為《東周列國志》的小說中,作者馮夢龍如此生動地描述,繼而寫道,“更有一樁奇事,十五歲時,夢見一偉丈夫,星冠羽服,自稱上界天仙,與之交合,教以吸精導氣之法。”

天生麗質加上吸精導氣之法,使得這位夏姬成為不折不扣的床上尤物,再加上寡婦門前是非多,更使得一眾登徒子趨之若鶩,爭相獻諂。這夏姬也並非來者不拒,在眾多追求者中,只選擇了區區三位來當自己的情人,那就是當朝國君陳靈公、大夫孔寧和儀行父。

陳靈公與孔寧、儀行父通於夏姬,在男權社會中是一段逆向性的四角關系。一位寡婦同時擁有三位情夫,其中一位是國君,兩位是大夫,同時自己的兒子也在朝為官,大家每天都要見面,讓人難免替她擔心,這種關系很難處理吧。

擔心是多餘的。陳靈公與夏姬私通,完全不避她的另外兩位情夫。事實上,這段四角關系在陳國不是公開的秘密,而是頭版頭條的八卦題材。三位情夫之間為了炫耀夏姬對自己的寵愛,甚至在朝堂之上公然穿著夏姬穿過的汗衣,嬉皮笑臉地打鬧。

大夫洩冶看不下去了,他對陳靈公勸諫道:“國君和卿大夫公然倡導淫亂,叫民眾如何效仿呢?而且名聲也不好。您實在喜歡穿,好歹將汗衣穿在裏邊,別拿出來炫耀!”

陳靈公當場說:“我知錯了,一定改。”一轉身就將這事當笑話告訴了孔寧和儀行父。

孔寧和儀行父聽了,便對洩冶動了殺心。他們對陳靈公說,不可輕視洩冶的危害,這老頭子的嘴很難管得住,如果聽任其胡說八道,總有一天會壞了咱們的好事。

陳靈公楞了半天,問道:“那該怎麽辦?”

孔寧做了個“殺”的手勢。陳靈公點點頭,表示默許。幾天之後,洩冶便陳屍於公宮之外。

對於洩冶的悲劇,孔夫子以“民之多辟,無辟自立”這樣一句詩來表達了自己的看法。“民之多辟,無辟自立”見於《詩經》大雅,意思是:既然國人多行邪惡,就不要特立獨行,亂發表意見。自古以來,眾人皆醉我獨醒的人,總是沒有好下場的。這也是孔夫子“邦無道,其默足以容”的中庸之道的具體表現。

陳靈公的淫亂不只是在國內享有盛名,連遠在雒邑的周定王都有所耳聞。

公元前600年,周定王派單襄公出訪宋國和楚國,途經陳國。時值十月,單襄公看到的是一片蕭條景象:道路上雜草叢生,路旁沒有綠化,負責到邊境迎送賓客的官員不見蹤影,主管建設的司空不巡視道路,塘堰上沒有水利設施,河流上沒有橋梁,田野裏的糧食也沒有收割完畢,莊稼長得像雜草。首都的國賓館已經荒廢了,普通城市也沒有像樣的旅舍,外交部對於天子的使臣不聞不問,連最起碼的夥食都不能安排。要問陳國人都到哪裏去了?回答是,給夏姬家築亭臺樓閣去了。夏姬家貴客盈門,陳靈公、孔寧、儀行父戴著楚國時興的帽子,相約前往夏姬家參加派對,因此不見任何賓客。

單襄公回來之後就對周定王說:“陳國也許快要滅亡了吧。”

他接著說,按照先王的遺訓,雨水稀少,就修整道路;河水幹涸,正好搭建橋梁;草木雕零,應當儲藏糧食;天寒地凍,則準備冬衣;寒風吹襲,趕快修整城墻和房舍。現在的陳國,十月已過,道路仍然無人修整,田地裏的莊稼沒人收割,水面上既沒有水利工程,也沒有橋梁,這是違背先王的教誨啊!按照周朝的官制規定,外國派使者前來,邊境官員要立刻向國君報告,並派專人迎接、引導、慰勞客人,陪同客人到宗廟向列祖列宗行禮獻花。外交部要安排好賓館,司徒派人服務,司空巡視道路,司寇安排保衛,膳食工作人員、馬夫、工匠等人員全部到位,做到熱情洋溢,賓至如歸。如果是大國的使者到來,接待檔次還要提高。天子的使者到了,檔次更高。如果是天子本人巡視,國君必須親自出面監督接待工作。現在我單某人雖然不才,好歹也是天子的親戚,奉天子之命經過陳國,居然無人理睬,這是公然蔑視王室啊!更離譜的是,陳侯違背人間倫理,置夫人、妃子於不顧,帶著臣子去夏家開淫亂派對,這不是侮辱‘媯’這一高貴的姓麽?身為太姬之後,不穿戴我周朝的禮服和帽子,卻戴著楚國的帽子招搖過市,這不是太隨便麽?

公元前599年夏天,夏家的亭臺樓閣竣工,陳靈公又帶著孔寧和儀行父到夏家飲酒行樂。

按照周禮的規定,諸侯如果不是因為問病或吊喪而前往卿大夫家,叫做“君臣為謔”,在當時是非常失禮的行為。陳國人對此議論紛紛,有詩為證:

“胡為乎株林?從夏南。匪適株林,從夏南。”

夏南就是夏征舒,這是陳國的百姓諷刺陳靈公與夏姬淫亂,不辭辛勞地驅車前往夏家,朝夕都不休息。

最感難堪的是夏征舒。他既對國君的無恥感到憤怒,又為母親的荒淫感到羞愧,而在憤怒和羞愧之外,更多的是感到無奈。雖說士可殺不可辱,但在那個禮崩樂壞的年代,要維護士的尊嚴,需要的不僅僅是勇氣,更需要智慧,甚至是狡黠,而這些都是夏征舒所不具備的。

陳靈公等人一連幾天在夏家飲酒作樂,猜拳行令,當然還幹了更糟糕的事。酒醉半酣中,陳靈公突然對儀行父說:“我怎麽越看越覺得征舒長得像你?”

“是嘛?”儀行父裝作端詳了陳靈公半天,說:“我看他長得也很像主公您啊!”

一群人笑得前仰後合,夏姬臉色緋紅,更加楚楚動人了。

這個下流的玩笑通過仆人傳到了夏征舒耳朵裏,這位一直處於痛苦煎熬中的年輕人終於下定了決心。他拿著一副弓箭埋伏在自家的馬廄裏,等陳靈公心滿意足地走出來,便一箭射穿了陳靈公的咽喉。

突如其來的變故使得旁邊的人都驚呆了,夏姬看看倒在地上的陳靈公,又看看從馬廄中緩緩走出的兒子,臉色變得煞白。

這個時候,孔寧和儀行父趁著大夥不註意,偷偷從側門溜出了夏家的花園。

他們駕上馬車,一路狂奔,跑出上蔡(陳國首都)的城門,跑出陳國的邊境,然後轉向南方,一直跑到楚國境內。

楚莊王看到孔寧和儀行父,立刻意識到這兩個人是來送枕頭的——人生最大的幸福,莫過於你想睡覺的時候,有人給你送枕頭。

自從晉成公即位,晉楚之間的爭霸就進入拉鋸戰時期。雙方爭奪的戰略重點仍然是中原的心臟地帶,也就是鄭、陳、蔡、宋幾個國家。處於中國心臟地位的鄭國首當其沖,陳、蔡、宋三國也不能幸免。同時,晉楚兩國又都不約而同地開始鞏固各自的後方,爭取更大的戰略空間。

公元前601年,晉國為了解決後顧之憂,聯合白狄部落發動了對秦國的進攻。有傳言說晉國人俘虜了秦軍的間諜,拉到絳都的鬧市區公開處斬。六日之後,間諜竟然死而覆生。這自然是天方夜譚。但也有人認為,自晉文公去世後,秦晉兩國總是刀兵相見,冤家易結不易解,間諜的死而覆生,正是兩國兵爭不斷的象征。

同年,楚國的附庸、位於今安徽省境內的舒國背叛楚國。楚莊王親率大軍討伐,一舉將舒國消滅,將它並入楚國的版圖。自此之後,楚國的邊境與吳、越的江南諸國接壤。楚莊王與吳、越兩國的國君舉行會盟,三方建立了外交關系。

回顧楚莊王的爭霸之路,先是滅掉了庸國,穩固了楚國西北的邊防;與秦國建立同盟關系,使秦國成為打擊晉國的“左勾拳”;現在又將吳、越二國納入同盟,則東南無憂,戰略布局基本成型。

公元前600年九月,晉、宋、衛、鄭、曹等諸侯再一次在扈地會盟,陳靈公缺席。缺席的原因,據說是因為與楚國達成了秘密同盟,因而懶得搭理晉國。但也有可能是,陳靈公此時正沈溺於與夏姬的淫亂之中,不想參與任何國際事務。作為此次會盟的直接成果,晉國派荀林父為大將,率領諸侯聯軍討伐陳國。不過,由於晉成公突然在扈地去世,大軍尚未抵達陳國便草草收兵,無功而返。

晉成公的兒子據即位,也就是歷史上的晉景公。大約就是在晉景公即位後不久,趙盾去世了,取而代之的就是他一手提拔起來的郤缺。

不久之後,楚莊王又一次揮鞭北上,討伐鄭國,以懲罰其參加扈地會盟的背叛行為。郤缺率軍救援鄭國。沒想到,晉楚兩國尚未交鋒,倒是鄭國人主動出擊,在柳棼(鄭國地名)打敗了楚國部隊。

因為這次勝利,鄭國舉國歡騰,只有鄭襄公的哥哥公子去疾對此表示擔憂。他認為,鄭楚兩國實力相差懸殊,鄭國逞一時之強,偶爾打敗楚國,但是從長遠來看,仍然處於弱勢,因此,打了勝仗非國家之福,而是國家之禍。

基於這種擔憂,鄭國人在打了勝仗之後,又主動與楚國和談,請求楚國的原諒。這一舉動惹惱了晉國人。公元前599年夏天,晉國又帶頭發動諸侯聯軍討伐鄭國。夾縫中求生存,真是不容易,鄭國人再一次妥協,轉而與晉國簽訂了和平協議。楚莊王不幹了,於是再一次派兵討伐鄭國(可憐的鄭國)。這一次,晉景公派了老臣士會帶領諸侯聯軍保衛鄭國,在潁水北岸趕走了楚國人,並且駐軍鄭國,防備楚國的再次入侵。

正當楚莊王為戰爭相持不下而暗自焦慮的時候,孔寧和儀行父失魂落魄地站到了他面前,向他報告了陳靈公被夏征舒殺死的消息。

楚國群臣中,有位擔任申縣縣公的公族大夫,名叫巫臣,曾數次出使陳國,在陳國偶遇夏姬出游,驚為天人,只恨不能將其據為己有,久而久之,竟成為心病,於是力勸楚莊王討伐陳國,企圖借機擄取夏姬。

即便沒有巫臣的鼓動,楚莊王也打算好好利用陳靈公被殺這個題材,名正言順地幹涉陳國內政,以獲得對陳國的絕對控制權。他好言安慰了孔寧和儀行父幾句,然後表態道:“此事非同小可,寡人斷無坐視之理!”

公元前598年春天,中原再次陷入戰火。楚莊王親率大軍討伐鄭國,一直打到櫟城。此時士會率領的諸侯聯軍已經撤走,兩面不討好的鄭國人萬念俱灰,公子去疾說:“晉國和楚國這兩個國家不以德服人而總是訴諸武力,誰打過來我們就聽誰的。他們毫無信義可言,我們又為什麽要信守什麽諾言呢?”於是鄭國再次屈服於楚國。

同年夏天,楚莊王、鄭襄公和陳國的大子午在辰陵舉行了會盟。

大子午是陳靈公的嫡長子,陳靈公被夏征舒殺死之後,大子午迅速出逃,流亡國外。

辰陵會盟被視為楚莊王霸業初成的標志性事件。此後不久,楚莊王派他的弟弟、時任左尹的公子嬰齊率軍入侵宋國,而楚莊王本人親率楚軍主力在鄭國的郔城坐鎮。到了冬天,楚莊王大軍突然自郔城出發,直奔陳國而去。

楚軍進入陳國之前,楚莊王發布了《告陳國同胞書》,全文簡潔明了,只有八個字:“無動!將討於少西氏。”意思是,陳國的百姓不用驚慌,楚國大軍是為了討伐少西氏(指夏征舒)而來,與其他人無關。

飽受戰亂之苦的陳國人本來就沒有鬥志,看到這八個字的檄文,覺得這事確實和自己無關,於是歌照唱,舞照跳,任由楚國大軍兵不血刃地進入了陳國的首都上蔡。夏征舒被楚國人抓住,處以車裂之刑。

車裂之刑又被稱為五牛分屍。確切地說,不是分屍,而是分大活人,其殘酷可想而知。在《左傳》的記載中,尚只有齊襄公對鄭國的高渠彌使用過這種酷刑,主要是為了揚威於諸侯,同時給自己樹立一種嫉惡如仇的光輝形象。楚莊王此舉,出發點和齊襄公是一樣的。

處死夏征舒之後,楚莊王本人卻對夏征舒的母親——夏姬動了凡念,想納其為妾。這也難怪,按照馮夢龍的描述,男人見了夏姬,沒有一個不動心的,楚莊王自然也不例外。

這事遭到巫臣的強烈反對。巫臣說:“大王召集諸侯,是為了討伐有罪之人;現在納夏姬為妾,是貪戀她的美色。貪戀美色就是淫邪,萬惡淫為首。《尚書》上說,‘明德慎罰’,周文王依此建立了周朝。明德,就是推崇美好的品德;慎罰,就是有惡必除。如果發動諸侯討伐有罪之人,自己卻陷入罪惡之中,豈不是太不慎重了?請三思而後行!”

楚莊王不知道巫臣心裏打的是什麽主意,只是覺得這話說得很有道理,於是聽從了巫臣的勸告。大將公子側在一旁見了,腎上腺素激增,馬上站出來說:“既然大王不要那個女人,那就賞賜給在下吧。”

巫臣感嘆道:“這是個不祥的女人啊。她嫁給禦叔,禦叔便死得早;與陳靈公私通,陳靈公便死於非命;她的兒子夏征舒因她而死;孔寧和儀行父因為她而流亡國外;陳國也因為她而被我楚軍占領。世界上還有比她更不祥的嗎?人生在世已經不容易,你又何必惹禍上身?天下有的是美女,你又何必只在乎這一個呢?”

被潑了這瓢冷水,公子側也冷靜了下來,表示放棄。但是,這麽漂亮的女人,如果誰都不要,未免太浪費資源,楚莊王想了半天,決定將她賞賜給連尹(楚官名)襄老。

不幸被巫臣的烏鴉嘴說中,襄老得了這個寶貝,也沒享用多久,便於第二年的晉楚大戰中被射死,連屍首都被晉國人搶走。這是後話,暫且不提。

楚莊王打著替天行道、討伐逆臣的旗號進入陳國,處理完夏姬母子的事務之後,真實的嘴臉就露出來了。他宣布:自此之後,陳國就不存在了,改為楚國的陳縣。

前面說過,自楚武王興起以來,楚國每吞並一個國家,就將這個國家改為楚國的一個縣,已成慣例。楚王既然稱王,縣的長官也就比於公侯,稱為縣公。隨著楚國的擴張,楚國的縣公一度多達十七人,可以說是蔚為壯觀。

大子午本來指望靠楚國的力量奪回君位,楚莊王這麽一宣布,他立刻逃往晉國尋求政治避難。

其時楚國大夫申叔時奉命出訪齊國,回到楚國之後,他向楚莊王匯報了出訪的情況後,就準備告退。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