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二章 新鮮血液的註入:外族崛起 (5)

關燈
,您又閉門不見,實在令人遺憾。”

從這番話我們可以看出,鄭厲公這十七年的流亡生涯不是白過的,說起狠話來有禮有節,頗具乃父遺風。

原繁的回答也很有意思:“我們家自先君桓公年代開始,就為鄭國服務,不是只為某一朝、某一君服務。如果國家已經有主,而總是想著外面的人,難道不更是不忠的表現嗎?一日為君,則國內所有人無不為其臣。為臣無二心,乃自古以來的規矩,何況公子儀在位十四年,那些陰謀迎立您回國的人,難道不是不忠嗎?先君莊公的兒子還有八人在世,如果個個都拿官爵來行賄,收買朝中大臣,幫助自己登上國君的寶座,您又打算怎麽辦呢?我很想聽聽您的意見。”

鄭厲公的問話狠,原繁的回答更狠。但是原繁沒有給鄭厲公找更多麻煩,等使者一走,就找了根繩子,自縊而亡了。

鄭厲公覆辟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679年春天,齊桓公在衛國的鄄地大會諸侯,並且請了周天子的代表單伯參加會議,因此鄄地會盟也被視為齊桓公稱霸的起點。

鄭厲公也參加了這次會議。在與會的各路諸侯當中,他也許是最沒有將齊桓公放在眼裏的。在他看來,齊桓公匆匆組建起來這個國際合作組織,既沒有明確的綱領,也沒有共同的目標,除了借用周天子的旗號,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內容——這樣一個組織,大概和我們今天某些“X加Y”的國際組織差不多吧。因此,當齊桓公發動大家討伐一個叫郳(ní)的小國家,而宋國充當了急先鋒的時候,頗有俠義精神的鄭厲公忍不住站出來表示反對,他派兵入侵了宋國。

齊桓公對同盟國裏的這位小弟弟窩裏反的行為很不滿意,於公元前678年夏天聯合宋、衛兩國,發兵攻打鄭國。鄭厲公當然不甘示弱,也盡起鄭國之兵抵抗入侵。經歷了管仲改革整頓的齊國軍隊戰鬥力不同凡響,但是鄭厲公通過巧妙的用兵,抵消了聯軍在人數和戰鬥力上的優勢,一連好幾個月,雙方都處於膠著狀態。

然而,到了這一年秋天,國際形勢發生戲劇性的變化,一股突如其來的外力打破了交戰雙方的力量平衡,其結果是迫使雙方都走到談判桌前來握手言和,一致考慮如何抵抗這股外力的入侵。

這股外力來自於南方的楚國。

楚武王去世後,他的兒子熊貲(zī)即位,也就是楚文王。楚文王將都城遷到了更加靠近中原的郢(yǐng),在他的率領下,那些斷發文身的野蠻人終於走出了江漢平原,朝著中原文明的腹地進軍,而且目標直指天子腳下的鄭國。楚文王派使者給鄭厲公送了一封信,大意是指責其從櫟城入新鄭,竟然沒有知會楚國,完全沒有把楚王放在眼裏。

對於這種莫名其妙的指責,鄭厲公當然是嗤之以鼻。楚文王一揮手,楚國人便浩浩蕩蕩地殺向了鄭國,趁著鄭軍主力在與齊軍周旋,直逼鄭厲公的老巢櫟城。

消息傳到齊桓公耳朵裏,他立刻敏銳地意識到,這不只是一個施恩於鄭的有利時機,更是他號令諸侯的絕佳題材。他主動派人到鄭軍大營,表達了和談的意願。正苦於兩線受敵的鄭厲公馬上表示答應,接受了齊桓公提出來的並不怎麽苛刻的和談條件。

同年十二月,齊、魯、宋、陳、衛、鄭、許、滑、滕九國諸侯在宋國的幽地舉行會議,會議的主題是:村外的野蠻人近了,我們該怎麽辦?因這次會議而建立起來的國際合作組織被稱為“幽盟”。

這次會議取得空前的成功,與會各國訂立同盟,認同了齊桓公作為諸侯長的領導地位,決心在齊國的領導下尊重王室,共同對抗楚蠻子的進攻,為建立良好的國際新秩序而努力奮鬥。

楚文王得到這個消息,悄然而退,自此之後十餘年,楚國不敢覆窺中原。

齊桓公現在稱心如意了。四方的諸侯都對他頂禮膜拜,將他比擬為古代的“方伯(bà)”,讚美之辭不絕於耳。我不能否認他的“稱霸”在客觀上有利於維護中原地區的穩定,對於發展生產,提高人民生活的安全感都有好處,但是從主觀上講,他更看重的是稱霸帶來的心理滿足感,而非其衍生的種種結果。

換句話說,如果不是因為有管仲這位高參,他和哥哥齊襄公在很多方面其實也差不多。

對於鄭厲公來說,幽盟的意義遠遠大於去年的鄄盟,他是真心實意地擁護這個組織的綱領,承認這個組織的作用的。然而,幽盟的領導人齊桓公的霸主作派仍然使得他頗為不滿。

公元前677年春天,鄭厲公派大夫叔詹前往齊國朝覲齊桓公。這個在他看來已經盡到禮數的行為卻引起了齊桓公的指責:別的盟國都是由國君親自來朝覲,為何獨你鄭國只派了個大夫來呢?

從這件事情來看,齊桓公和鄭厲公存在認識上的偏差。齊桓公認為,幽盟既然建立起來了,也就是承認了齊國的霸主地位。而所謂霸主,地位是比一般諸侯高的,是僅次於天子的第二號人物,而且是實權派,理應受到特殊的尊重。鄭厲公則認為,自天子以下,諸侯皆平等,幽盟作為一個國際合作組織,是一個平等合作的實體,不存在所謂的宗主國,只有輪值的主席國。因此,他派個大夫來朝覲齊桓公,已經是對主席國極大的尊重,別的就不用再想了。

齊桓公越想越不是滋味,想發兵攻打鄭國吧,去年才結盟,今年就為了些許小事翻臉,恐怕為天下人恥笑,也影響同盟國的內部團結。再說了,鄭厲公這個人用兵如神,跑到他的地盤上去作戰,齊軍不一定占便宜,只怕勞民傷財,無功而返。想來想去,齊桓公出了個損招,把叔詹扣留起來,不讓他回國,看看鄭厲公有什麽反應。

鄭厲公的反應很出乎人們的意料,他打點行裝,前往王城雒邑告禦狀去了。

當然,說是告禦狀,其實也就是想看看周王室的近況。齊桓公不是打著天子的旗號嚇唬我們這些人嗎?我倒是要看看,天子和你的關系到底親近到什麽程度。搞不好,我把這張虎皮扯過來,讓你喝一壺!

鄭厲公這樣想是有道理的:第一,周天子姓姬,他也姓姬,而且是近親,一家人不說兩家話;第二,鄭國就在周王室旁邊,想去就去,想回就回,便於溝通感情;而且,萬一王室“有事”,他這位近在咫尺的親戚難道不比你遠在山東的齊桓公來得快?

鄭厲公跑到雒邑,正趕上虢公、晉侯朝覲天子。虢公、晉侯也是姬姓,三個人越說越親,湊到一起拉家常,居然促成了當時的天子周惠王與陳國公主的一段婚事,將一個叫做陳媯的女人給迎娶到周王室來了。

鄭厲公沒有白去王城。就在他從王城回來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675年,周王室果然“有事”,五位王室重臣在蘇氏的支持下發動政變,企圖將周惠王趕下臺去。

事情的起因還得追溯到周惠王的爺爺周莊王(周桓王的兒子)頭上。周莊王寵愛一個叫王姚的嬖人,生了一個兒子,取名叫頹,按照當時的習慣,被稱為王子頹。如果按照輩分,這位王子頹也就是周惠王的叔叔了。周莊王對王子頹寵愛有加,派大臣蒍國擔任王子頹的老師。

周惠王即位之後,有一個很不好的愛好,和我們現在某些開發商一樣,熱衷於占地皮,而且不想花錢,喜歡強拆強建。短短數年間,他搶了蒍國的菜園,用來建自己的動物園;搶了邊伯的住宅,用來擴大王宮;還搶了子禽、祝跪、詹父的田產,停發了王室膳食總管石速的工資……那幾個人受不了,湊到一起陰謀作亂,並找到了蘇氏,要他牽頭起事。

前面說過,蘇氏乃是周王室的傳統貴族,其先祖蘇忿生在周武王年代擔任司寇。到了周桓王年代,天子與鄭莊公交換土地,拿著蘇氏的十二座城池交換鄭國的四座城池,雖然當時鄭國沒有拿走那十二座城,蘇氏卻對王室產生了強烈的怨恨。

公元前675年秋天,蒍國、邊伯、子禽、祝跪、詹父五位大夫發動了宮廷政變,企圖擁立王子頹為王,然而因為準備不充分而失敗。蘇氏帶著王子頹逃到衛國,並在衛國、燕國(南燕國)的幫助下,起兵進攻王城,於同年冬天趕跑了周惠王,立王子頹為王。

鄭厲公怎麽會放棄這麽好的一個機會?公元前674年,他寫了一封義正辭嚴的信給王子頹,勸他迷途知返,盡快把王位還給周惠王。

這個建議自然沒被王子頹采納。鄭厲公也不生氣,派人不聲不響地把南燕國的國君燕仲父給抓來了。這麽做的目的是斬斷王子頹的手腳。至於怎麽抓到南燕國君的,歷史上沒有記載,但我想,鄭厲公經歷過宋國雍氏綁架祭仲的事件,多少學到了一些雍氏的手段吧。

而到了那年夏天,鄭厲公又把流亡在外的周惠王給找到了,並將他安頓在自己曾經居住多年的櫟城。我們不得不感嘆,經歷了一些風雨之後,鄭厲公的手段越發層出不窮了。

同年秋天,鄭厲公率軍保護周惠王進入鄔城,攻入成周,將王室存放在成周的寶器席卷一空,然後安全撤回。

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王子頹還在樂悠悠地享受勝利的果實,到了冬天在雒邑舉辦了大型的宴會,熱情招待造反有功的五位大夫。宴會上表演了自黃帝以來六代的大型音樂和舞蹈。參加宴會的老人都說,自平王東遷以來,很多年沒有看到這麽隆重的節目啦。

鄭厲公聽到這個消息,跑去找虢公,說:“哀慟有時,歡樂有時,不該高興的時候瞎高興,必有禍至。你看看那個王子頹,成天歌舞升平,不知節制,這就是所謂的幸災樂禍。過去司法官給犯人執行死刑,君主就不吃大餐,停止一切娛樂活動,以示悲哀,哪裏敢幸災樂禍啊!王子頹欺君犯上,為天下所不容,禍莫大矣,居然還敢樂而忘憂。咱們何不奉天子歸位?”

虢公與之一拍即合。

公元前673年夏天,鄭厲公與虢公共同出兵,討伐王子頹。從軍事實力上講,周王室的部隊根本無法和鄭國大軍相抗,何況還有虢國軍隊的支持?鄭國軍隊保護著周惠王從圉門攻入王城,虢公則自北門攻入王城,殺死了王子頹和五大夫。

鄭厲公在雒邑設宴,慶祝周惠王重登王位,並且也把六代的音樂舞蹈都表演了一番,真正是春風得意,齊桓公若是看到那幅場景,不羨慕得吐血才怪。

當年周平王曾經許諾將虎牢關以東的土地全部賜給鄭武公,現在周惠王為感謝鄭厲公,將周平王的承諾全部兌現,鄭國的土地一下子增加了許多。即使鄭莊公再生,也會為這個兒子的表現感到驕傲。

當然,在那場盛絕一時的宴會上,也出現了一點小小的不愉快。周惠王將王後使用的一塊銅鏡賜給了鄭厲公,而將自己用的酒爵賜給了虢公。酒爵是禮器,而銅鏡只是普通日用品,顯然厚此薄彼,令鄭厲公深感不快。不過那只是很短一段時間的不愉快。因為兩個月之後,鄭厲公死了。

鄭厲公年輕的時候,隨父親鄭莊公東征西討,立下汗馬功勞,成為兄弟中的佼佼者;哥哥鄭昭公即位後,他在宋國人的幫助下,半推半就地發動政變,趕走了鄭昭公;他的首任國君生涯維持不過三四年,因與祭仲爭權失利,被迫流亡他鄉,而且一去就是十七年,將自己風華正茂的歲月消耗在忍耐和等待中;等他重新回到新鄭,天下形勢已經發生巨大變化,北方的齊桓公和南方的楚文王,霸業初成;而他帶領鄭國這樣一個中等偏小的國家,在夾縫中求生存,既保持了國家的獨立,又維護了自己的尊嚴;短短的數年,他穩定了國內政局,又致力於參與王事,扶助周天子覆國,立下奇功,使得一心稱霸的齊桓公相形見絀。無奈,正當他躊躇滿志,欲與齊桓楚文一較高低的時候,天妒英才,撒手西去,功虧一簣。鄭國由桓公肇始、武公奠基、莊公揚鞭的強國之夢,也就此戛然而止。

【寡婦門前是非多】

鄭厲公的死讓齊桓公大大松了一口氣。他抓緊時間,廣泛開展外交,同時輔以軍事手段,鞏固幽盟的成果。

公元前672年秋天,齊桓公派高傒前往防城與魯國結盟,決定將自己的妹妹嫁給魯莊公為妻,作為關系鞏固的紐帶。同年冬天,魯莊公不顧禮數,親自跑到齊國下聘禮,兩國關系迅速升溫。

公元前671年,魯莊公前往齊國學習考察,觀摩了齊軍的軍事演習。同年十二月,齊、魯兩國元首在鄭國的扈地會盟。

公元前670年,魯莊公再一次不顧禮數,親自前往齊國迎娶齊桓公的妹妹哀姜(諸侯下聘和娶妻,只需由卿大夫代勞,本人不用出馬)。

魯莊公和他的父親魯桓公一樣,對於齊國來的公主總是抱有一種敬畏感,以至於分寸大亂,“非禮”之事時有發生。哀姜來到魯國,魯莊公命同宗的婦人手執玉器列隊迎接。按照周朝的禮儀,貴族相見,手上必須執物以表誠敬,同時通過所執之物的貴賤來體現貴賤等差。一般來說,男子所執之物為玉帛或禽鳥,女子則用榛子、栗子、棗子等果實。魯莊公命婦人手執玉器迎接哀姜,主要是因為他在這位大國公主面前缺乏自信,怕人家看不起自己,所以才虛張聲勢罷了。

公元前668年秋天,齊桓公發動魯、宋兩國共同討伐徐國,迫使其加入到幽盟組織。

公元前667年,距第一次幽盟十一年之後,齊、魯、宋、陳、鄭等國元首在幽地再次會盟。這時候鄭國的國君是鄭厲公的兒子鄭文公。與桀驁不馴的鄭厲公比起來,鄭文公顯然好打理得多,沒給齊桓公造成任何麻煩。第二次幽地會盟在一片祥和的氣氛中落下帷幕,齊桓公進一步鞏固了同盟內部的團結。

公元前666年春天,周惠王命齊桓公討伐衛國,理由是當年衛國曾幫助王子頹謀叛。此時衛惠公已經死了三年,當政的是他的兒子衛懿公。衛國軍隊戰敗,緊接著認罪、賠款,齊桓公滿意而歸。

公元前664年,齊桓公通過外交施壓,逼迫小國鄣國依附於齊國。

同年冬天,北方的少數民族山戎入侵燕國。燕國向齊國告急,齊桓公親自帶兵馳援,打敗了山戎軍隊,並且趁勝追擊,一直打到今天的遼寧省境內的孤竹才班師回朝。

為了矜誇自己的戰功,齊桓公派人把一批北戎戰俘贈送給魯國。此舉熱情可嘉,但是遭到左丘明的嚴肅批評,理由是:但凡諸侯打敗蠻、夷、狄、戎等野蠻人,應該獻俘於周天子,由周天子來警懼他們,而不應該獻俘於諸侯。

但是,不管禮不禮,魯莊公對於齊桓公的饋贈受寵若驚,於第二年春天開始參與修築小谷城,以此作為禮物贈送給管仲。諸侯築城贈送給他國的大臣,這在春秋史上恐怕也是絕無僅有的大手筆。齊、魯之間的關系,進入了如膠似漆的蜜月期。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年間還發生了一件事。這件事在當時看來也許不值一提,可是很多年後,人們又不得不將它大書特書,那就是:陳國的公子完逃亡到齊國。

公元前672年,陳國發生內亂,陳厲公的兒子公子完逃亡到了齊國。春秋亂世,各諸侯國的公室子弟像蒲公英一樣被風吹著飄來飄去是常有的事,齊桓公本人就有過避難於他鄉的經歷,因此對於公子完不但沒有歧視,反而惺惺相惜,熱情地接待了他。

公子完是個很穩重的年輕人,即使在流亡之中,仍然保持了高貴的氣質,談吐相當不俗。齊桓公和他天南海北地聊了一下午,快到吃晚飯的時候,突然說:“你就在齊國住下來吧,即便陳國政局穩定下來,你也不用再考慮回陳國的事了,我想任命你為齊國的公卿。”

公子完聽了,畢恭畢敬地拜伏在地上,表示感謝,然後說:“國家有難,我跑到貴國來逃避責任,能夠得到您的寬容,就已經很滿足了,哪裏還敢竊居高位,讓人家說閑話啊!”

這種謙恭的態度使得齊桓公更加堅定了重用公子完的決心,於是任命他當了工正,也就是掌管百工的官,類似於後世的工部尚書。

後來有一天下午,齊桓公突然帶著隨從跑到公子完家裏,坐在院子裏和公子完喝酒聊天,相談甚歡,不知不覺天就黑了。齊桓公酒興正酣,下令說:“舉起火把,不醉不歸。”公子完一聽,馬上跪倒在齊桓公跟前說:“對不起,我只知道白天招待國君,不知道晚上如何陪飲。”堅決將齊桓公送走了。

《左傳》對此給予了高度評價,喝酒是一種禮儀,不能豪飲無度。白天喝酒合乎禮法,晚上喝酒就等於淫樂,公子完這樣做是不想讓主君違背禮法而陷入淫樂啊!

公子完還在陳國的時候,陳國的大夫懿氏想把女兒嫁給他,因此要老婆算了一卦,得到的結果是:“吉利,所謂‘鳳凰於飛,和鳴鏘鏘,有媯之後,將育於姜。五世其昌,並於正卿,八世之後,莫之與京。’”齊是姜姓,陳是媯姓,這段並不晦澀的文字似乎是在說,有陳國的公子將跑到齊國去安家,五世之後家業大興,成為齊國的正卿,而八世之後,無人可以匹敵。

作為臣子,正卿已經是極限;無人可以匹敵,那不就是要當諸侯嗎?事實上,公子完很小的時候,有位王室的周易大師來到陳國,曾經給他算過一卦,結果得到“觀卦變成否卦”,其爻辭為“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大師解釋,這是說他出國觀光,能夠成為天子的上賓。所謂天子的上賓,自然就是諸侯,難道這是說公子完將成為陳國的主人嗎?不是。因為從卦象上來看,不是在陳國而是在異國;也不是公子完本人,而是說他的子孫。

簡單介紹一下,《周易》中的六十四卦,每卦皆由上下兩“經卦”——也就是基本卦構成。觀卦的上卦為巽(代表風),下卦為坤(代表地),也就是所謂“風地觀”;否卦的上卦為乾(代表天),下卦為坤,也就是所謂“天地否”。觀卦變成否卦,是因為上卦的風變成了天。

大師接著解釋說,光的特點,是照亮他物而非自身。風變成了天,而行於地上,這就是山。有了山上的物產,又兼天上的光照,美好的事物都具備了,所以說“能夠成為天子的上賓”。但是仍然有待觀察,所以說並非他本人,而是他的子孫。

大師還準確地算出,公子完的後人如果在異國發跡,必定是在姜姓之國。

公子完在齊國定居下來,並且改其姓氏為“田氏”,建立了齊國的田氏宗族。兩百多年後,他有一位叫田乞的後代消滅了齊國傳統貴族國、高二氏,成為齊國的首席執政大臣。田乞的兒子田常扶立齊平公,成為齊國的實際控制人。到了公元前379年,田氏幹脆取代姜氏家族,成為了齊國的君主。當然,這是後話。當時齊桓公也萬萬沒想到自己的一時善舉,又或者叫做政治投資,竟然徹底改變了姜姓宗族的命運。這叫不叫引狼入室呢?

就在北方的齊桓公專註於建立自己的霸業的時候,南方的楚國也沒閑著,滅了息國,控制了蔡國。

這兩件事情均與一個叫息媯的女人有關。

息媯是陳國公室的女兒,嫁給了息侯為妻,因此被稱為息媯。不用說,一個女人如果能夠對歷史事件產生重大影響,必定是國色天香,美艷不可方物。

公元前684年,息媯出嫁,從陳國出發,途經蔡國,前往息國。

當時蔡國的國君名叫獻舞,也就是歷史上的蔡哀侯,同樣也娶了陳國的公主為妻,按關系算是息媯的姐夫。這位姐夫聽說小姨子出嫁,非常高興,一定要親自請小姨子吃飯,這在當時是有些失禮的事情。而在吃飯的過程中,姐夫更是目不轉睛地盯著小姨子看,兩杯酒下肚,玩笑就開得很過分了。有沒有動手動腳我們不知道,總之息媯後來跟老公息侯一說,息侯立刻火冒三丈。

是男人都應該火冒三丈。只是息侯發洩怒火的方式很特別,他既沒有當面譴責那位連襟的無恥舉動,也沒膽量提出和他單打獨鬥,一決雌雄,而是不動聲色地派一位使者去了南方的楚國,對楚文王說:“請您派兵來打我。”

楚文王傻了眼,不知道他葫蘆裏賣的什麽藥。

使者說:“我們國君深懼大王威名,很想為您效犬馬之勞,以獲得您的歡心。現在蔡侯獻舞仗著自己是姬姓,國家不大,架子不小,完全沒把您放在眼裏。這種不識時務的態度,我們國君看不過去,所以寧可以身作餌,請大王派兵討伐息國,息國則向蔡國請求支援,獻舞必定親率部隊來救,到時我們配合您,合而圍之,給他點教訓,也讓他從此知道要尊重楚國。”

這可真是一個令人難以拒絕的建議。

楚國自楚武王年代崛起,一直苦心經營漢水流域,穩固自己的勢力範圍。到了楚文王年代,楚國國力強大,早就不滿足於獨霸一方的格局,而有志於逐鹿中原,企圖成為天下的霸主。楚文王天天摩拳擦掌,在姬家村外探頭探腦,正不得其門而入呢,冷不丁跑出一個息侯來,諂笑著對他說:“我來帶路。”

人生最大的幸福,莫過於你想睡覺,有人送枕頭。楚文王真是做夢都要偷笑了。

同年九月,楚國大軍如約出發,攻打息國。息侯派使者向蔡國求救。獻舞聽說楚蠻子要攻打小姨子的國家,果然很緊張,馬上帶領部隊前往息國救援。

論實力,蔡國、息國加起來也不是楚國的對手,更何況息侯吃裏扒外,將蔡軍出動的情報一早報告了楚軍。楚國人在莘地設下埋伏,將蔡國軍隊一網打盡,獻舞本人也成為了楚國的俘虜。

這就是調戲小姨子的下場。

楚文王這個野蠻人第一次捉到姬家村裏的貴人,非常開心,就要拿荊蠻之地的規矩,把獻舞放到油鍋裏給炸了。這時有個叫鬻拳的老頭跳出來說:“萬萬不可!”

楚文王說:“有何不可?”

鬻拳語重心長地說:“大王要是真想入主中原,就得好好改變山大王的作風,別動不動就煎啊煮啊炸啊,好像八輩子沒吃飽似的。如果把這個人煮了,中原各國都怕了楚國,必定聯合起來對付咱們,到時候就不好辦了。”

楚文王堅持要煮。在他看來,獻舞細皮嫩肉,不拿來做菜實在太可惜了。

鬻拳毛了,一手抓住楚文王的袖子,一手拔出隨身的佩刀,說:“你要是不聽我的,我就是殺了你這小子,也好過楚國從此斷絕進入中原之路!”楚文王沒想到鬧出這麽大件事來,嚇得連連點頭說:“聽你的,我聽你的撒!”命令手下將獻舞釋放了。

鬻拳這才放開他,又說:“我拿刀子逼迫大王,真是罪大惡極。”於是揮刀直下,砍斷自己的雙腿,以示懲罰。荊楚之人的行事作風,自古如此彪悍!楚文王對自己的無知感到很後悔,任命鬻拳為“大閽(hūn)”,掌管首都的城門,並且讓他家世世代代擔任這一職務。楚國人很尊重鬻拳,都尊稱他為“大伯”。

根據《左傳》的記載,鬻拳持刀諫君確有其事,但是不是為了楚文王要殺獻舞一事,則很值得懷疑。再說獻舞似乎也沒有被釋放回國,而是一直被囚禁在楚國,作為脅迫蔡國的籌碼。

獻舞後來明白自己是被息侯給耍了,不免又恨又惱,找了個機會,故意在楚文王面前盛讚息媯的美貌。

說者有意,聽者有心,楚文王本來也是好色之徒,不覺怦然心動。沒過多久,楚文王親自前往息國拜訪息侯。

息侯沒有意識到危險臨近,很感激楚文王替他報了仇,熱情招待,賓主盡歡。第二天,楚文王也在賓館設宴,回請息侯。息侯欣然而往,沒作任何防備,被埋伏的楚國武士綁架。

息侯沒想到,自己為了報覆一個流氓,耍了點小聰明,卻引來一個強盜,不但丟了老婆,更亡了國,得了個家破人亡的下場。古話說得好,“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在那個弱肉強食的年代,一個實力有限的諸侯,如果娶了個如花似玉的老婆,就得天天防著人家來打主意。想想看,連魯桓公這樣的大國元首都被人戴了綠帽子,丟了性命,何況小小的息侯呢?

息媯作為戰利品被帶回楚國。三四年間,為楚王生了兩個兒子,但是很少主動和楚王說話。楚王逼問得急了,她就恨恨地說:“一女事二夫,想死又不敢死,還有什麽話好說呢?”

楚王知道息媯深恨獻舞,為了取悅於她,於公元前680年發兵討伐蔡國。那個時候,獻舞還在楚國被囚禁著呢。蔡國的留守政府沒作太多抵抗,就與楚國簽訂了盟約,成為了楚國的附庸。

《左傳》評價獻舞,說他以惡易惡,如同引火燒身,最終導致燎原之勢。其實,那位引狼入室的息侯何嘗又不是如此呢?

公元前678年,齊桓公建立“幽盟”之後,楚文王意識到自己尚未可以與齊桓公爭鋒,將目光轉向南方,開始鞏固楚國的後方防線。

公元前677年,楚文王出兵討伐申國,居住在今天鄂西川東一帶的巴人派兵協助。也許是楚國人的大國沙文主義惹惱了巴人,在這次合作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不愉快的事。巴人一怒之下,背叛楚國,突然襲擊了楚國的那處(地名),將其占領。那處守將閻敖跳進河裏,游水潛逃。

楚國人對於戰敗的將領處罰很重。閻敖戰敗,且棄城而逃,罪加一等,被判以死刑。閻敖的族人對此十分不滿,他們派代表與巴人密謀,約巴人伐楚,以為內應。

第二年冬天,巴人果然如約而來,討伐楚國。楚文王親自率兵迎戰,與巴人大戰於津地。按照楚軍的實力,在戰場上面對面地打敗巴人本來不是問題,但是閻敖的族人混入楚軍內部進行破壞,導致楚軍騷亂,因而大敗。楚文王本人在戰場上也中了一箭,情況非常不妙。

楚文王帶著殘兵敗將一路狂奔,一直逃到郢都城下,才松了一口氣。這時已經是半夜,大夥又疲又乏,都念叨著回家抱老婆洗熱水澡,受傷的將士也等著接受更好的治療。

然而,黑黝黝的城門緊閉。任城下的士兵怎麽叫罵,城裏頭就是沒有任何反應。

楚文王強忍著傷痛,站在戎車上大呼:“鬻拳何在?”

鬻拳就是那個曾經拿刀勸諫楚王的犟老頭兒,現在擔任楚國城門總管,沒有他的命令,誰也不敢擅自開城。

楚文王一叫,鬻拳果然就出來了,半坐在城樓上,顫顫巍巍地問:“大王,您回來啦?”

“少廢話,快開城門!”

“不行啊,大王。聽說您吃了敗仗,這門我沒臉開呀。”

“你……”楚文王又氣又急,本來想破口大罵,但是想到鬻拳的牛脾氣,又強忍住了。

“大王自即位以來,大小數十戰,每次都是獲勝而歸。如今討伐巴人這群烏合之眾,居然大敗而還,實在是有失顏面,無以面對家鄉父老啊!要不這樣,您好歹打個勝仗再回來,也挽回點面子撒。”鬻拳不緊不慢地說。

“我都傷成這樣了,你還要我……”

“叫隨軍醫士好好包紮一下,打個勝仗回來啊。鬻拳我年老體衰,熬不得夜,回去睡覺了。”

楚文王還想說兩句,城樓上那半截人影已經不見。看那陣勢,楚文王想要回到自己家裏,非得再打一仗不可,要不和鬻拳的守軍打,要不去找哪個小國家的晦氣。

當天夜裏,身心俱疲的楚軍露宿城外。第二天清晨,大軍悄然拔營,目標鎖定黃國,北上尋回自己的光榮。史料記載,楚文王強忍著傷痛指揮作戰,在碏陵打敗黃國軍隊,才敢帶著得勝之師回來。沒想到因為傷勢過重,又操勞過度,在半路就掛掉了。

和他父親楚武王一樣,他也是死在軍旅之中。

鬻拳操辦完楚文王的葬禮,自殺殉葬,死後被埋在楚文王的墓前。

生為楚國的守門官,死後繼續為楚文王守門。這個看門的鐵飯碗,沒人敢跟他爭。《左傳》對鬻拳的評價很高,說他真心實意地愛自己的君主,為了勸諫君主,寧可自己接受刑罰;自己接受刑罰的同時,又不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