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襄陽恨 (2)
關燈
小
中
大
淺了幾分,不由嘆道:“聽說隨雲這幾年浪跡山水之間,對於軍務都不甚留心,我還以為隨雲必定神采奕奕,怎麽如今看來卻是憔悴了許多?”
我輕輕一嘆,道:“歲月匆匆,容顏漸老,這也是無奈之事,倒是玉飛風采如昔,令哲既羨又妒。這次哲千裏傳書相請,實在是有一件大事相托,想來想去,就只有玉飛能夠助我一臂之力,只是此事頗有為難處,若是魔宗不許,或者玉飛不便,哲也不敢強求。”
秋玉飛心中一動,已經猜到江哲所托之事,坦然道:“隨雲既有請托,玉飛敢不從命,我魔宗如今已經是大雍之臣,此來更是先去拜見過師尊,師尊已經許我便宜行事,若是事情緊要,我即日便可南下,只是你這一番苦心,只怕也是無濟於事。”
我欣然道:“不論成敗,總要盡我心意,多謝玉飛慨然相助,只是如今還有些時間,你我何妨相聚數日,等到南楚兵退再說。”
秋玉飛嘆道:“這倒也是。”繼而又笑道:“隨雲琴藝大有進境,我正要請教呢。”
我笑道:“正合我意,小順子,這幾日我就不到城上去了,就讓琮兒跟著常將軍去迎戰吧。”小順子聞言轉身出去傳令。
秋玉飛目光一閃,道:“隨雲對那一箭斷絕師徒情誼的陸燦尚有顧念之情,這霍琮也是你的弟子,為何你卻對他不甚顧惜,否則他怎會郁結於心呢?這樣的人才,你若不喜愛,不如將他送了給我吧。”
我意味深長地道:“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秋玉飛聞言輕嘆,再不多言,兩人相視一笑,並肩走入後堂。
接下來整整十日,兩人只在後面撫琴論曲,將外面的戰火視若未見。任由霍琮跟著常將軍抵擋陸燦的強攻。
八月二十七日,長孫冀回師襄陽,攻城甚急。或有部將勸陸燦先返襄陽殲滅長孫冀,陸燦思忖再三,只令部將死守襄陽,不容長孫冀援救谷城,然後便是下令猛攻谷城,因為攻打襄陽之時,投石車和床弩都已經用完,二十六日江哲和秋玉飛雙琴合璧,散去楚軍戰意,陸燦退軍之後便令軍士趕造投石車,二十七日開始,日夜攻城不停,他雖然從未在襄陽領兵,但是當年卻曾令人將襄陽周邊城鎮強弱虛實都打聽得清清楚楚,谷城距離襄陽不到一百五十裏,快馬一日可到,所以他對谷城城墻的弱點一清二楚,投石車發出的巨石全部沖著那些薄弱之處招呼,不到一日夜,谷城城墻已經殘破不堪。霍琮向江哲求教,卻被拒之門外,無奈之下,他心一橫便自作主張,令軍士造了幾架小型的投石車搬上城頭,用烘幹的枯草捆成草球,裏面放入引火之物,點燃之後投擲到敵陣上,燒毀了十餘架投石車之後,楚軍的攻勢便難以為繼了。
八月三十日,陸燦得知容淵退兵的消息,又通過數日攻城,發覺谷城之內絕對不到三萬人,最多只有五千人,判斷其餘雍軍必然暗中調往他處,說不定已經回師襄陽,若是襄陽失守,自己的後路便會斷絕,但是陸燦也知道,如今自己孤軍在雍境,縱然退守襄陽,也是內外交困,所以他便繼續攻谷城,存心要以谷城誘使雍軍來援,又派多人潛回南楚,用大將軍令調動江夏留守的水營增援。
此時,到了谷城之後,便被江哲下令,經由老河口轉道鄧州的雍軍疾馳回襄陽,會合長孫冀斷絕襄陽道路,按照江哲事先諭令,只顧攻打襄陽城,卻不去救谷城。
九月二日,長孫冀得知陸燦掘水灌城,被守軍在城內挖掘城壕,令河水匯入地下,擔憂谷城不能守住,派遣一萬軍士援救谷城,距離古城三十裏之時,斥候回報,谷城濃煙滾滾,援軍將領誤以為谷城失守,奮不顧身快馬加鞭前去救援,被陸燦部將途中伏擊,萬餘軍士死傷疊籍。長孫冀聞報令人猛攻襄陽,襄陽楚軍只有萬餘軍士留守,雍軍棄城之前已經將城中糧草輜重帶走大半,守城本來極難,但是雖然雍軍三年來善待襄陽父老,襄陽人仍是不忘故國,聞知是大將軍陸燦取襄陽,皆不顧生死,舍家拼命,相助楚軍守城,雍軍急切難以攻下。
九月四日,陸燦令軍士挖掘溝渠,引走谷城城下的積水,這時候城墻在大水內外浸泡之下,已經根基浮動,陸燦令軍士掘地道入城,被霍琮以城內積水灌入地道,破去楚軍攻勢。
九月五日,陸燦命軍士以柴火架在地道外面燒城,日以繼夜,通宵達旦,這次不像九月二日那般堆火生煙,誘騙援軍,而是欲毀城墻,霍琮令軍士修補城墻,苦不堪言,但是到了九月六日早晨,在城外響了一日夜的戰鼓聲中,谷城南面城墻崩塌,就在霍琮計窮之時,卻發覺城外楚軍並未趁勢進攻,令斥候出城查探,楚軍軍營之內只有二十餘只山羊被蒙了眼睛倒吊起來,前蹄擊鼓不休,楚軍竟是已經趁夜走了。
九月六日淩晨,陸燦率軍突然出現在襄陽城外,昨夜斥候回報,陸燦仍在攻谷城,長孫冀未料陸燦回師,因為襄陽守軍無力出城作戰,因此並未提防,更何況其時已經是黎明,正是楚軍沈睡未醒之時,陸燦率軍馬踏雍營,長孫冀倉卒之間遭遇大敗,整軍不及,幸而雍軍精銳,大半逃生。陸燦重入襄陽,破去雍軍重圍。再度遣使往江陵、江夏調派援軍。
在陸燦在谷城、襄陽揮軍苦戰之時,建業卻已經一片混亂,九月一日,容淵的彈劾表章到了建業,尚維鈞方知陸燦出兵之事,震怒之下召集心腹議事,如今國主親政,雖然朝政仍在尚維鈞掌握之中,但是畢竟名義上多了一個國主,而且尚維鈞雖然貪權,卻沒有謀反之意,對自己的親外孫更是只有維護逢迎之心。而陸燦,手中兵權越來越強,在隆盛八年,更是借著禦敵之名,分去江淮荊襄四品以下官員的黜陟之權,尚維鈞早已是對其戒懼不安。在尚維鈞來說,有幾十萬大軍守江淮,又有長江天險,十餘年來重新經營的江南防線固若金湯,縱然沒有了陸燦,只要放棄一些戰事頻繁的無用城池,穩守重鎮,即使雍軍大舉南征,也不可能再渡長江。反而是陸燦,擁兵自重,在國中又是深得軍民之心,一旦他起了反意,便是滅頂之災。本來在趙隴親政之後,尚維鈞就有意借著國主名義,緩緩收回陸燦軍權,想不到陸燦依然故我,又像從前一樣不告而戰,尚維鈞心中下了決心,若是陸燦取下襄陽,大敗雍軍,也要將其招回建業,以封賞之名留住他。商議了一夜,設下如何誘騙陸燦回轉建業的計策之後,尚維鈞便令司徒蔡楷為欽使,至江夏迎候陸燦,一旦陸燦得勝之後,便招陸燦回京受封賞。蔡楷乃是新王後之父,堂堂的國丈,又是朝中重臣,聲名赫赫,素以名儒聞世,蔡後得力,陸燦也有功勞,蔡楷前去相召,必然不會讓陸燦生出疑心。
誰知不過數日,傳來楚軍被困襄陽,陸燦卻猛攻谷城以及江哲正在城中的消息,更有陸燦召集援軍的命令,尚維鈞雖然擔心陸燦戰敗,損傷南楚元氣,卻也欣慰陸燦能夠大義滅親,甚至親自傳書令容淵救援襄陽。容淵以重病不能領軍推辭,再度上書,稱陸燦擁兵自重,無視朝廷,為己身功業,不惜將士性命。
九月六日起,江南流言四起,皆說陸燦孤軍守襄陽,不退也不進,是因為陸燦有意割據江淮稱王,又指陸燦不破谷城,是因為不願得罪大雍皇室,因為一旦陸燦自立,則江淮兩面受敵,所以暗中向楚國侯江哲屈膝,表示和解之意,破長孫冀,取襄陽,不過是掩人耳目,否則為何雍軍遲遲不再攻打襄陽呢?
九月十二日,儀凰堂首座紀霞向尚維鈞呈上得自民間的一首短歌,“鷲翎金仆姑,燕尾繡蝥弧。陸王揚新令,千營共一呼。”(註1)
尚維鈞一見便覺心如寒冰,詩中所指陸王,除了陸燦還能是何人,以軍功揚威,一呼百諾,一令既下,千營一呼,除了陸燦還有何人,細察詩中之意,陸燦竟有稱王之意。他猶自擔心紀霞有心構陷,又令親信暗訪,卻發覺數日之間,無論是江淮、荊襄,還是吳越,長江南北盡是歌聲,就是三歲小兒,也在呀呀學語,唱著“陸王揚新令,千營共一呼”。尚維鈞也是通曉經史之人,自然知道什麽是讖謠,如果不是陸燦有意謀反,怎會傳出這樣的反詩,若非是陸燦這樣的地位權勢,如何能令一首歌謠數日之間傳遍江水。
疑念既起,尚維鈞心中憂急萬分。恰在這時,尚維鈞之子尚承業進言道:“陸燦擁甲兵,據重鎮,往往不請命而自出兵,雖然功高,卻非是純臣,姑且不論他有反意的消息是真是假,朝野民心,知有陸燦,不知有國主,更不用說父親了。若是陸燦振臂一呼,恐怕江南立刻便會易幟,到時候,不止王上身亡國滅,我們尚氏也會煙消雲散。若是襄陽之戰,陸燦大勝而歸,朝廷必然要重重封賞,據聞軍中已有怨言,萬不能像前幾次那樣敷衍過去,可是此人已經位極人臣,身為南楚大將軍,總督江南軍事,爵封一等公爵,若是再要加封,就只能封王了。異姓為王,這是謀反的前兆,縱然陸燦現在沒有反意,天長日久,也難免不會被部將脅裹稱王。為父親計,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先下手為強,除去陸燦和其心腹之後,再安撫他手下的將士,這些將士的親眷都在江右,而且群龍無首,如何反叛,到時候從軍中選一二和陸燦有嫌隙的宿將,讓他們安分守己的防守雍軍即可,父親想必也沒有中原之望,何何必定要倚重那陸燦呢?”
尚維鈞雖然心許,但是依然猶豫不決,正在這時,前方軍報再度傳來,陸燦放棄唾手可得的谷城,回師襄陽,大敗長孫冀,回書求援。尚維鈞聽到這樣的消息,卻是精神一振,若是陸燦在襄陽大勝,自己可能便無法挾制陸燦,如今陸燦急待援軍,自己便可趁機迫使陸燦回軍,沒有襄陽,最多是失去了奪取中原的可能,可是陸燦若是謀反,卻是破家亡國的大事,所以他立刻進宮,請趙隴下旨,令蔡楷為監軍使,以王命阻止江夏大營出兵,更調動容淵至江夏,聲稱等待王命,合兵北上襄陽,卻暗中讓容淵封住江水,不許江夏軍北上。
趙隴雖然已經親政,但是卻沈迷酒色之中,對於國事漠不關心,對於外公主張毫無反對之意,便下了旨意送往襄陽,命陸燦退兵,在他看來,孤軍北上,謀奪中原,實在是一件沒有必要的事情,據有半壁江山,放眼望去,寶殿生輝,室中盡是奇珍異寶,觸手之處,滿是冰肌玉骨,水晶簾下,脂香粉膩,這般福分,終老江南足矣,何必以卵擊石,多生事端。
九月十八日,聖旨到了襄陽,陸燦拒不接旨,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為辭拒絕退兵。
陸燦抗旨之事傳到建業,趙隴大怒,他沖齡繼位,雖然從未掌權,但是也無人違逆過他的命令,陸燦對他來說不過是個平常臣子罷了,竟然違背王命,一怒之下,再度頒旨召還陸燦,貴妃紀靈湘故意微辭譏諷,說是陸燦不會遵從旨意,趙隴擔心在愛妃面前失了面子,兩日內接連下了七道退兵詔書。
九月二十五日,第二道詔書到了襄陽,陸燦憤而不受,可是建業依次來了七名欽使,皆是宣旨令陸燦退兵。縱然如此,陸燦本也不願放棄襄陽,可是陸燦雖然決意進取,江夏援軍卻為容淵所阻,江淮軍馬又無法調動,糧將盡,孤立無援,雍軍卻是大軍重整,眼看即日就要進攻襄陽,且將襄陽周邊堅壁清野,不容楚軍因糧於敵。陸燦立在襄陽城頭,臨風而泣道:“大業未成,而中道南渡,從今後再無中原之望。”
不得已之下,陸燦下令退兵,襄陽人得知楚軍將要退兵的消息,都是大為驚慌,擁在陸燦帥府之前,皆道:“我等助大將軍守城,一旦雍軍奪回襄陽,豈不是要問罪眾人,大雍法令森嚴,我等唯死而已,求大將軍救命。”
陸燦聞言嘆道:“陸某不能北望中原,卻也不能害了襄陽父老。”然後便下令先讓襄陽民眾南遷,過隨州,到江夏安居。
陸燦親自提兵斷後,守襄陽不退,長孫冀得知襄陽民眾南遷的消息,驚怒之下,揮軍攻城,陸燦嚴守七日,襄陽城頭染血,雍軍難以攻入,十月三日,陸燦縱火焚燒襄陽,然後趁亂從襄陽城西門突圍,向隨州而去。
在陸燦離開襄陽城十餘裏之後,卻聽到耳邊傳來如同雷霆轟鳴一般的聲響,連綿不絕,仿佛雷神發怒,陸燦心中一動,面色卻變得蒼白如紙,只聽聲音的位置,便知道是從城墻的位置傳來,定是城墻之下掘出坑道,中藏火藥,此番被大火點燃,才發出這般響聲,陸燦心思靈透,立刻猜知這定是雍軍安排破城的暗著,這樣的法子,絕非守城將領可以想到。而雍軍攻城這些時候,卻不用這暗著破城,陸燦便知自己定是已經陷入了圈套,縱然自己生出襄陽,也難免受國主猜忌,想來那火藥不過是某人為了防範於未然而設下的後手罷了。苦澀的一笑,陸燦策馬向隨州而去,月餘苦戰,烽火襄陽,留下的盡是士卒鮮血,將軍遺恨。
※※※
註1:盧綸《塞下曲四首之一》改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我輕輕一嘆,道:“歲月匆匆,容顏漸老,這也是無奈之事,倒是玉飛風采如昔,令哲既羨又妒。這次哲千裏傳書相請,實在是有一件大事相托,想來想去,就只有玉飛能夠助我一臂之力,只是此事頗有為難處,若是魔宗不許,或者玉飛不便,哲也不敢強求。”
秋玉飛心中一動,已經猜到江哲所托之事,坦然道:“隨雲既有請托,玉飛敢不從命,我魔宗如今已經是大雍之臣,此來更是先去拜見過師尊,師尊已經許我便宜行事,若是事情緊要,我即日便可南下,只是你這一番苦心,只怕也是無濟於事。”
我欣然道:“不論成敗,總要盡我心意,多謝玉飛慨然相助,只是如今還有些時間,你我何妨相聚數日,等到南楚兵退再說。”
秋玉飛嘆道:“這倒也是。”繼而又笑道:“隨雲琴藝大有進境,我正要請教呢。”
我笑道:“正合我意,小順子,這幾日我就不到城上去了,就讓琮兒跟著常將軍去迎戰吧。”小順子聞言轉身出去傳令。
秋玉飛目光一閃,道:“隨雲對那一箭斷絕師徒情誼的陸燦尚有顧念之情,這霍琮也是你的弟子,為何你卻對他不甚顧惜,否則他怎會郁結於心呢?這樣的人才,你若不喜愛,不如將他送了給我吧。”
我意味深長地道:“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秋玉飛聞言輕嘆,再不多言,兩人相視一笑,並肩走入後堂。
接下來整整十日,兩人只在後面撫琴論曲,將外面的戰火視若未見。任由霍琮跟著常將軍抵擋陸燦的強攻。
八月二十七日,長孫冀回師襄陽,攻城甚急。或有部將勸陸燦先返襄陽殲滅長孫冀,陸燦思忖再三,只令部將死守襄陽,不容長孫冀援救谷城,然後便是下令猛攻谷城,因為攻打襄陽之時,投石車和床弩都已經用完,二十六日江哲和秋玉飛雙琴合璧,散去楚軍戰意,陸燦退軍之後便令軍士趕造投石車,二十七日開始,日夜攻城不停,他雖然從未在襄陽領兵,但是當年卻曾令人將襄陽周邊城鎮強弱虛實都打聽得清清楚楚,谷城距離襄陽不到一百五十裏,快馬一日可到,所以他對谷城城墻的弱點一清二楚,投石車發出的巨石全部沖著那些薄弱之處招呼,不到一日夜,谷城城墻已經殘破不堪。霍琮向江哲求教,卻被拒之門外,無奈之下,他心一橫便自作主張,令軍士造了幾架小型的投石車搬上城頭,用烘幹的枯草捆成草球,裏面放入引火之物,點燃之後投擲到敵陣上,燒毀了十餘架投石車之後,楚軍的攻勢便難以為繼了。
八月三十日,陸燦得知容淵退兵的消息,又通過數日攻城,發覺谷城之內絕對不到三萬人,最多只有五千人,判斷其餘雍軍必然暗中調往他處,說不定已經回師襄陽,若是襄陽失守,自己的後路便會斷絕,但是陸燦也知道,如今自己孤軍在雍境,縱然退守襄陽,也是內外交困,所以他便繼續攻谷城,存心要以谷城誘使雍軍來援,又派多人潛回南楚,用大將軍令調動江夏留守的水營增援。
此時,到了谷城之後,便被江哲下令,經由老河口轉道鄧州的雍軍疾馳回襄陽,會合長孫冀斷絕襄陽道路,按照江哲事先諭令,只顧攻打襄陽城,卻不去救谷城。
九月二日,長孫冀得知陸燦掘水灌城,被守軍在城內挖掘城壕,令河水匯入地下,擔憂谷城不能守住,派遣一萬軍士援救谷城,距離古城三十裏之時,斥候回報,谷城濃煙滾滾,援軍將領誤以為谷城失守,奮不顧身快馬加鞭前去救援,被陸燦部將途中伏擊,萬餘軍士死傷疊籍。長孫冀聞報令人猛攻襄陽,襄陽楚軍只有萬餘軍士留守,雍軍棄城之前已經將城中糧草輜重帶走大半,守城本來極難,但是雖然雍軍三年來善待襄陽父老,襄陽人仍是不忘故國,聞知是大將軍陸燦取襄陽,皆不顧生死,舍家拼命,相助楚軍守城,雍軍急切難以攻下。
九月四日,陸燦令軍士挖掘溝渠,引走谷城城下的積水,這時候城墻在大水內外浸泡之下,已經根基浮動,陸燦令軍士掘地道入城,被霍琮以城內積水灌入地道,破去楚軍攻勢。
九月五日,陸燦命軍士以柴火架在地道外面燒城,日以繼夜,通宵達旦,這次不像九月二日那般堆火生煙,誘騙援軍,而是欲毀城墻,霍琮令軍士修補城墻,苦不堪言,但是到了九月六日早晨,在城外響了一日夜的戰鼓聲中,谷城南面城墻崩塌,就在霍琮計窮之時,卻發覺城外楚軍並未趁勢進攻,令斥候出城查探,楚軍軍營之內只有二十餘只山羊被蒙了眼睛倒吊起來,前蹄擊鼓不休,楚軍竟是已經趁夜走了。
九月六日淩晨,陸燦率軍突然出現在襄陽城外,昨夜斥候回報,陸燦仍在攻谷城,長孫冀未料陸燦回師,因為襄陽守軍無力出城作戰,因此並未提防,更何況其時已經是黎明,正是楚軍沈睡未醒之時,陸燦率軍馬踏雍營,長孫冀倉卒之間遭遇大敗,整軍不及,幸而雍軍精銳,大半逃生。陸燦重入襄陽,破去雍軍重圍。再度遣使往江陵、江夏調派援軍。
在陸燦在谷城、襄陽揮軍苦戰之時,建業卻已經一片混亂,九月一日,容淵的彈劾表章到了建業,尚維鈞方知陸燦出兵之事,震怒之下召集心腹議事,如今國主親政,雖然朝政仍在尚維鈞掌握之中,但是畢竟名義上多了一個國主,而且尚維鈞雖然貪權,卻沒有謀反之意,對自己的親外孫更是只有維護逢迎之心。而陸燦,手中兵權越來越強,在隆盛八年,更是借著禦敵之名,分去江淮荊襄四品以下官員的黜陟之權,尚維鈞早已是對其戒懼不安。在尚維鈞來說,有幾十萬大軍守江淮,又有長江天險,十餘年來重新經營的江南防線固若金湯,縱然沒有了陸燦,只要放棄一些戰事頻繁的無用城池,穩守重鎮,即使雍軍大舉南征,也不可能再渡長江。反而是陸燦,擁兵自重,在國中又是深得軍民之心,一旦他起了反意,便是滅頂之災。本來在趙隴親政之後,尚維鈞就有意借著國主名義,緩緩收回陸燦軍權,想不到陸燦依然故我,又像從前一樣不告而戰,尚維鈞心中下了決心,若是陸燦取下襄陽,大敗雍軍,也要將其招回建業,以封賞之名留住他。商議了一夜,設下如何誘騙陸燦回轉建業的計策之後,尚維鈞便令司徒蔡楷為欽使,至江夏迎候陸燦,一旦陸燦得勝之後,便招陸燦回京受封賞。蔡楷乃是新王後之父,堂堂的國丈,又是朝中重臣,聲名赫赫,素以名儒聞世,蔡後得力,陸燦也有功勞,蔡楷前去相召,必然不會讓陸燦生出疑心。
誰知不過數日,傳來楚軍被困襄陽,陸燦卻猛攻谷城以及江哲正在城中的消息,更有陸燦召集援軍的命令,尚維鈞雖然擔心陸燦戰敗,損傷南楚元氣,卻也欣慰陸燦能夠大義滅親,甚至親自傳書令容淵救援襄陽。容淵以重病不能領軍推辭,再度上書,稱陸燦擁兵自重,無視朝廷,為己身功業,不惜將士性命。
九月六日起,江南流言四起,皆說陸燦孤軍守襄陽,不退也不進,是因為陸燦有意割據江淮稱王,又指陸燦不破谷城,是因為不願得罪大雍皇室,因為一旦陸燦自立,則江淮兩面受敵,所以暗中向楚國侯江哲屈膝,表示和解之意,破長孫冀,取襄陽,不過是掩人耳目,否則為何雍軍遲遲不再攻打襄陽呢?
九月十二日,儀凰堂首座紀霞向尚維鈞呈上得自民間的一首短歌,“鷲翎金仆姑,燕尾繡蝥弧。陸王揚新令,千營共一呼。”(註1)
尚維鈞一見便覺心如寒冰,詩中所指陸王,除了陸燦還能是何人,以軍功揚威,一呼百諾,一令既下,千營一呼,除了陸燦還有何人,細察詩中之意,陸燦竟有稱王之意。他猶自擔心紀霞有心構陷,又令親信暗訪,卻發覺數日之間,無論是江淮、荊襄,還是吳越,長江南北盡是歌聲,就是三歲小兒,也在呀呀學語,唱著“陸王揚新令,千營共一呼”。尚維鈞也是通曉經史之人,自然知道什麽是讖謠,如果不是陸燦有意謀反,怎會傳出這樣的反詩,若非是陸燦這樣的地位權勢,如何能令一首歌謠數日之間傳遍江水。
疑念既起,尚維鈞心中憂急萬分。恰在這時,尚維鈞之子尚承業進言道:“陸燦擁甲兵,據重鎮,往往不請命而自出兵,雖然功高,卻非是純臣,姑且不論他有反意的消息是真是假,朝野民心,知有陸燦,不知有國主,更不用說父親了。若是陸燦振臂一呼,恐怕江南立刻便會易幟,到時候,不止王上身亡國滅,我們尚氏也會煙消雲散。若是襄陽之戰,陸燦大勝而歸,朝廷必然要重重封賞,據聞軍中已有怨言,萬不能像前幾次那樣敷衍過去,可是此人已經位極人臣,身為南楚大將軍,總督江南軍事,爵封一等公爵,若是再要加封,就只能封王了。異姓為王,這是謀反的前兆,縱然陸燦現在沒有反意,天長日久,也難免不會被部將脅裹稱王。為父親計,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先下手為強,除去陸燦和其心腹之後,再安撫他手下的將士,這些將士的親眷都在江右,而且群龍無首,如何反叛,到時候從軍中選一二和陸燦有嫌隙的宿將,讓他們安分守己的防守雍軍即可,父親想必也沒有中原之望,何何必定要倚重那陸燦呢?”
尚維鈞雖然心許,但是依然猶豫不決,正在這時,前方軍報再度傳來,陸燦放棄唾手可得的谷城,回師襄陽,大敗長孫冀,回書求援。尚維鈞聽到這樣的消息,卻是精神一振,若是陸燦在襄陽大勝,自己可能便無法挾制陸燦,如今陸燦急待援軍,自己便可趁機迫使陸燦回軍,沒有襄陽,最多是失去了奪取中原的可能,可是陸燦若是謀反,卻是破家亡國的大事,所以他立刻進宮,請趙隴下旨,令蔡楷為監軍使,以王命阻止江夏大營出兵,更調動容淵至江夏,聲稱等待王命,合兵北上襄陽,卻暗中讓容淵封住江水,不許江夏軍北上。
趙隴雖然已經親政,但是卻沈迷酒色之中,對於國事漠不關心,對於外公主張毫無反對之意,便下了旨意送往襄陽,命陸燦退兵,在他看來,孤軍北上,謀奪中原,實在是一件沒有必要的事情,據有半壁江山,放眼望去,寶殿生輝,室中盡是奇珍異寶,觸手之處,滿是冰肌玉骨,水晶簾下,脂香粉膩,這般福分,終老江南足矣,何必以卵擊石,多生事端。
九月十八日,聖旨到了襄陽,陸燦拒不接旨,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為辭拒絕退兵。
陸燦抗旨之事傳到建業,趙隴大怒,他沖齡繼位,雖然從未掌權,但是也無人違逆過他的命令,陸燦對他來說不過是個平常臣子罷了,竟然違背王命,一怒之下,再度頒旨召還陸燦,貴妃紀靈湘故意微辭譏諷,說是陸燦不會遵從旨意,趙隴擔心在愛妃面前失了面子,兩日內接連下了七道退兵詔書。
九月二十五日,第二道詔書到了襄陽,陸燦憤而不受,可是建業依次來了七名欽使,皆是宣旨令陸燦退兵。縱然如此,陸燦本也不願放棄襄陽,可是陸燦雖然決意進取,江夏援軍卻為容淵所阻,江淮軍馬又無法調動,糧將盡,孤立無援,雍軍卻是大軍重整,眼看即日就要進攻襄陽,且將襄陽周邊堅壁清野,不容楚軍因糧於敵。陸燦立在襄陽城頭,臨風而泣道:“大業未成,而中道南渡,從今後再無中原之望。”
不得已之下,陸燦下令退兵,襄陽人得知楚軍將要退兵的消息,都是大為驚慌,擁在陸燦帥府之前,皆道:“我等助大將軍守城,一旦雍軍奪回襄陽,豈不是要問罪眾人,大雍法令森嚴,我等唯死而已,求大將軍救命。”
陸燦聞言嘆道:“陸某不能北望中原,卻也不能害了襄陽父老。”然後便下令先讓襄陽民眾南遷,過隨州,到江夏安居。
陸燦親自提兵斷後,守襄陽不退,長孫冀得知襄陽民眾南遷的消息,驚怒之下,揮軍攻城,陸燦嚴守七日,襄陽城頭染血,雍軍難以攻入,十月三日,陸燦縱火焚燒襄陽,然後趁亂從襄陽城西門突圍,向隨州而去。
在陸燦離開襄陽城十餘裏之後,卻聽到耳邊傳來如同雷霆轟鳴一般的聲響,連綿不絕,仿佛雷神發怒,陸燦心中一動,面色卻變得蒼白如紙,只聽聲音的位置,便知道是從城墻的位置傳來,定是城墻之下掘出坑道,中藏火藥,此番被大火點燃,才發出這般響聲,陸燦心思靈透,立刻猜知這定是雍軍安排破城的暗著,這樣的法子,絕非守城將領可以想到。而雍軍攻城這些時候,卻不用這暗著破城,陸燦便知自己定是已經陷入了圈套,縱然自己生出襄陽,也難免受國主猜忌,想來那火藥不過是某人為了防範於未然而設下的後手罷了。苦澀的一笑,陸燦策馬向隨州而去,月餘苦戰,烽火襄陽,留下的盡是士卒鮮血,將軍遺恨。
※※※
註1:盧綸《塞下曲四首之一》改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