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四章 鄭和之後,再無鄭和 (2)

關燈
來就變成了,他們手中有黃金,我們手中拿著聖經。

這是一個十分中肯的評價,對於那些西方人,當地人心中明白:這些人是邪惡的掠奪者。

即使他們最終被這些西方人所征服,但他們決不會放棄反抗,他們會爭取到自由的那一天,因為這種蠻橫的征服是不可能穩固的。

孰是孰非,一目了然。

有一句老話用在這裏很合適:要相信群眾,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所以我還是重覆那句話:以德服人,這絕對不是一句笑話,君不見今日某大國在世界上呼東喝西,指南打北,很是威風,卻也是麻煩不斷,反抗四起。

暴力可以成為解決問題的後盾,但絕對不能解決問題。

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大明朝在擁有壓倒性軍事優勢的情況下,能夠平等對待那些小國,並尊重他們的主權和領土完整,給予而不搶掠,是很不簡單的。

它不是武力征服者,卻用自己友好的行動真正征服了航海沿途幾乎所有的國家。

這種征服是心底的征服,它存在於每一個人的心中。當那浩浩蕩蕩的船隊來到時,人們不會四處躲避,而是紛紛出來熱烈歡迎這些遠方而來的客人。

在我看來,這才是真正的征服。

圓滿完成外交使命之外,鄭和還成功地開辟了新的航線,他發現經過印度古裏(今科澤科德)和溜山(今馬爾代夫群島),可以避開風暴區,直接到達阿拉伯半島紅海沿岸和東非國家。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

在前六次航程中,鄭和的船隊最遠到達了非洲東岸,並留下了自己的足跡。他們拜訪了許多國家,包括今天的索馬裏、莫桑比克、肯尼亞等國,這也是古代中國人到達過的最遠的地方。

大家可能註意到了,上面我們只介紹了鄭和六下西洋的經過,卻漏掉了第七次,這並不是疏忽,而是因為第七次遠航對於鄭和而言,有著極為特殊的意義,就在這次遠航中,他終於實現了自己心中的最大夢想。

之前的六次航程對於鄭和來說,固然是難忘的,可是他始終未能完成自己一生的夙願——朝聖。這也成為了在他心頭縈繞不去的牽掛,但他相信,只要繼續下西洋的航程,總是會有機會的。

可是一個不幸的消息沈重地打擊了他,永樂二十二年(1424),最支持他的航海活動的朱棣去世了,大家忙著爭權奪位,誰也沒心思去理睬這個已經年近花甲,頭發斑白的老人和他那似乎不切實際的航海壯舉。

鄭和被冷落了,他突然之間就變成了一個無人理會,無任何用處的人,等待他的可能只有退休養老這條路了。

幼年的夢想終歸還是沒能實現啊,永樂皇帝已經去世了,遠航也就此結束了吧!

上天終究沒有再次打擊這位歷經坎坷的老者,他給了鄭和實現夢想的機會。

宣德五年(1430),宣德帝朱瞻基突然讓人去尋找鄭和,並親自召見了他,告訴他:立刻組織遠航,再下西洋!

此時距離上次航行已經過去了七年之久,很多準備工作都要重新做起,工作十分艱巨,但鄭和仍然十分興奮,他認為,新皇帝會繼續永樂大帝的遺志,不斷繼續下西洋的航程。

事實證明,鄭和實在是過於天真了,對於朱瞻基而言,這次遠航有著另外的目的,只不過是權宜之計而已,並非一系列航海活動的開始,恰恰相反,是結束。

朱瞻基為什麽要重新啟動航海計劃呢,我引用他詔書上的一段,大家看了就清楚了,摘抄如下:

〖“朕祗嗣太祖高皇帝(這個大家比較熟悉),太宗文皇帝(朱棣、爺爺)、仁宗昭皇帝(朱高熾、爹)大統,君臨萬邦,體祖宗之至仁,普輯寧於庶類,已大敕天下,紀元宣德,鹹與維新。爾諸番國遠外海外,未有聞知,茲特遣太監鄭和、王景弘等賫詔往諭,其各敬順天道,撫輯人民,以共享太平之福。”〗

看明白了吧,這位新科皇帝收拾掉自己的叔叔(這個後面會詳細講)後,經過幾年時間,穩固了皇位,終於也動起了君臨萬邦的念頭,但問題在於,“萬邦”比較遠,還不通公路,你要讓人家來朝貢,先得告訴人家才行。想來想去,只能再次起用鄭和,目的也很明確:告訴所有的人,皇帝輪流坐,終於到我朱瞻基了!

不管朱瞻基的目的何在,此時的鄭和是幸福的,他終於從眾人的冷落中走了出來,有機會去實現自己兒時的夢想。

作為皇帝的臣子,鄭和的第一任務就是完成國家交給他的重任,而他那強烈的願望只能埋藏在心底,從幾歲的頑童到年近花甲的老者,他一直在等待著,現在是時候了。

宣德六年(1430)十二月,鄭和又一次出航了,他看著跟隨自己二十餘年的屬下和老船工,回想起當年第一次出航的盛況,不禁感慨萬千。經歷了那麽多的風波,現在終於可以實現夢想了!

他回望了不斷遠去而模糊的大陸海岸線一眼,心中充滿了惆悵和喜悅,又要離開自己的祖國了,前往異國的彼岸,和從前六次一樣。

但鄭和想不到的是,這次回望將是他投向祖國的最後一瞥,他永遠也無法回來了。

【最後的歸宿】

鄭和的船隊越過馬六甲海峽,將消息傳遞給各個國家,然後穿越曼德海峽,沿紅海北上,駛往鄭和幾十年來日思夜想的地方——麥加。

伊斯蘭教派有三大聖地,分別是麥加、麥地那、耶路撒冷。其中麥加是第一聖地,偉大的穆罕默德就在這裏創建了伊斯蘭教。穆斯林一生最大的榮耀就是到此地朝聖。

不管你是什麽種族、什麽出身,也不管你坐船、坐車、還是走路,只要你是穆斯林,只要有一絲的可能性,就一定會來到這裏,向聖石和真主安拉吐露你的心聲。

鄭和終於來到這個地方,雖然他是一個優秀的航海家,雖然他是一個開創歷史的人,但在此刻,他只是一個普通而虔誠的穆斯林。

他終於來到了這片夢想中的地方,他終於觸摸到了那神聖的聖石,他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這是一次長達五十餘年的朝聖之旅,五十年前,夢想開始,五十年後,夢想實現。這正是鄭和那傳奇一生的軌跡。

從幸福的幼年到苦難的童年,再到風雲變幻的成年,如今他已經是一個風燭殘年的老者,經歷殘酷的戰場廝殺,爾虞我詐的權謀詭計,還有那浩瀚大海上的風風雨雨驚濤駭浪,無數次的考驗和折磨終於都挺過來了。

我的夢想終於實現了,我已別無所求。

朝聖之後,船隊開始歸航,使命已經完成,夢想也已實現,是時候回家了。

但鄭和卻再也回不去了。

長期的航海生活幾乎燃盡了鄭和所有的精力,在歸航途中,他終於病倒了,而且一病不起,當船只到達鄭和第一次遠航的終點古裏時,鄭和的生命終於走到了盡頭。

偉大的航海家鄭和就此結束了他的一生,由於他幼年的不幸遭遇,他沒有能夠成家,留下子女,但這並不妨礙他成為一個偉大的,為後人懷念的人。

他歷經坎坷,九死一生,終於實現了這一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上偉大的壯舉,他率領龐大船隊七下西洋,促進了明朝和東南亞、印度、非洲等國的和平交流,並向他們展示了一個強大、開明的國家的真實面貌。

雖然他的個人生活是不幸的,也沒有能夠享受到夫妻之情和天倫之樂。但他卻用自己的行動為我們留下了一段傳奇,一段中國人的海上傳奇。

而創造這段傳奇的鄭和,是一個英雄,一個真正的英雄,是我們這個國家和民族的驕傲。

古裏成為了鄭和最後到達的地方,似乎是一種天意,二十多年前,他第一次抵達這裏,意氣風發之餘,立下了“刻石於茲,永昭萬世”豪言壯語。二十年後,他心滿意足的在這裏結束了自己傳奇的一生。

鄭和,再看一眼神秘而深邃的大海吧,那裏才是你真正的歸宿,你永遠屬於那裏。

古裏的人們再也沒有能夠看到大明的船隊,鄭和之後,再無鄭和。

六十多年後,一支由四艘船只組成的船隊又來到了古裏,這支船隊的率領者叫達·伽馬。

這些葡萄牙人上岸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四處尋找所謂的財寶,當他們得知這裏盛產香料、絲綢時,欣喜若狂,這下真的要發財了。

找到這個可以發大財的地方後,達·伽馬十分得意,便在科澤科德豎立了一根標柱,用他自己的話說,這根標柱象征著葡萄牙的主權。

在別人的土地上樹立自己的主權,這是什麽邏輯?其實也不用奇怪,這位達·伽馬在他的這次航行的所到之地都豎了類似的標柱,用這種亂搭亂建的方式去樹立他所謂的主權,這就是西方殖民者的邏輯。

然而這位掛著冒險家頭銜的殖民者永遠也不會知道,早在六十年多前,有一個叫鄭和的人率領著大明國的龐大艦隊來到過這裏,並樹立了一座豐碑。

一座代表和平與友好的豐碑。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