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六百二十四章 焚書坑儒 (1)

關燈
在離開亞歷山大港,前去阻擊大食在開羅的援軍之前,杜學文還有一件要緊的事情,必須做了。

要毀滅一個民族,必須毀滅其文化。

這句話是當初杜睿教給杜學文的,沒什麽旁的意思,就是一個簡單的毀滅。

阿拉伯人的文化傳承的時間也不短了,而且後世的經驗來看,其穆斯林文化的生命力極其強大,以至於後世各國都對其嚴加防範,甚至還有人提出,如果不對穆斯林文化,加以控制的話,整個世界都將被其伊斯蘭化。

在後世,就連強大的歐洲各國對伊斯蘭文化的入侵都倍感恐慌,甚至有人斷言,假以時日,整個世界都將被穆斯林控制。

穆斯林首先宣稱自己是”和平的宗教“,通過經商、避難的方式零星遷徙到一個新地方,很低調,很和善,很遵紀守法,除了對吃某種食物有點神經過敏,除了幹涉婚姻自由之外,誰能拒絕這麽一群可憐巴巴的外來人呢?於是,他們站住了腳。

既然站住了腳,那麽第二步就是形成社區了。這個進程會持續幾十年,幾十年之後人們會發現,周圍已經到處是”他們“。”他們“游走於開放社會中,而其他人卻對”他們“的圈子針插不進,除非其他人也皈依了”他們“。

第三步,人們會發現身邊的暴力和犯罪現象突然增加,人們驚訝地發現周圍突然到處是某族小偷,即便是犯罪,也是在不斷地發展,又過了多年,那些家夥已經動不動就砍人了。

第四步,犯罪行為會升級到群體性暴力,”他們“十分善於結為一體,對付單個的其他人,侵占財產,強占耕地,讓其他人生活在威脅的陰影中。

第五步,群體性暴力會變得越來越頻繁,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動不動就出動幾十、幾百毆打、騷擾其他人。在這種情形下,其他人面臨選擇,如果有可去的地方,其他人就得背井離鄉;如果沒有可去的地方,要麽繼續在驚恐中度日,要麽不如皈依”他們“,以免遭迫害。

至此,某個特定地域的伊斯蘭化已經接近完成,其標志是,”他們“占了局部人口的簡單多數,或者是相對多數。這時,”他們“就要鬧獨立、鬧分裂了,”他們“鬧獨立時既有”溫和派“,也有”激進派“,還有”犯罪派“,興兵圍剿,”溫和派“就來宣揚和平,罷兵休戰,”激進派“就來殺人防火,而”無間道“是不管文武,片刻不歇。

此時的其他人就要面臨兩種選擇:要麽,屈膝投降,看著那塊地方分裂出去,眼睜睜地看著留在那裏的同胞被迫害、被驅趕、被屠殺、被同化;要麽,奮起反抗。

同意他們分裂出去就能乞求來和平嗎?

就能結束這綠化步驟嗎?

誰要相信這個,那他的智商不會高於個位數,這個分裂過程永遠不會停止,過段時間人們就會發現,現在的進程重新進入了”步驟一“,或者”步驟二“,只不過換了個地方。

伊斯蘭文化強大的生命力,不能不讓人擔心,因此既然無法同化,那麽幹脆就將其毀滅,這是最簡單有效的辦法。

不單單是對待穆斯林文化,歐羅巴的文化也是一樣,在杜睿的眼中,都是必須被毀滅的,只有毀滅了舊的體系,那些無所適從的異族人,才會真正的被納入到華夏文明之中。

此時的歐羅巴正處在一個非常特別的黑暗時代。基督教教會成了世俗社會的精神支柱,它建立了一套嚴格的等級制度,把上帝當做絕對的權威。文學、藝術、哲學一切都得遵照基督教的經典《聖經》的教義,誰都不可違背,否則,宗教法庭就要對他制裁,甚至處以死刑。

《聖經》裏說,”人類的祖先是亞當和夏娃。由於他們違背了上帝的禁令,偷吃了樂園的禁果,因而犯了大罪,從此罪就降臨到了世界。“

在教會的管制下,此時的歐洲社會死氣沈沈,萬馬齊喑,科學技術也沒有什麽進展,當然這是杜睿樂意看到的,歐羅巴越是落後,對華夏就越是有利。

杜睿對其要做的不是單純的毀滅,而是禁制,禁制這種文化流入華夏大地,將其完全封閉在歐羅巴,折騰那些白種人去。

但是對於一些較為先進的思想,杜睿可就不客氣了,後來歐羅巴大地的文藝覆興,在杜睿看來,是絕對要不得的。

有的時候,刀劍並不是最可怕的,知識才是真正可怕的,知識經過傳承,期間也會伴隨著仇恨,還有的時候,知識所迸發出來的力量,同樣可以毀天滅地,制造社會的動亂。

杜學文現在要做的這件事,說起來歷史上也曾有人做過,那就是秦始皇,他所做下的一件事,就是被後世無數讀書人倍加指責的焚書坑儒。

後世人都說秦始皇暴虐,起因就是因為他冒天下之大不韙,焚書坑儒,可是秦始皇為什麽這麽做,那些儒生該不該殺,至少杜睿認為那些儒生死的不冤枉,秦始皇也沒有殺錯。

秦始皇起初比較看重儒生們的作用,讓他們職博士、掌典籍、制禮樂、備咨詢,還能參加朝議,實行”尊賜之甚厚“的優待政策。

可是對秦始皇的優待政策,儒生並不感恩圖報,反而蹬鼻子上臉,越發將自己當回事兒了。

秦始皇三十四年,博士齊人淳於越反對當時實行的”郡縣制“,要求根據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駁斥,並主張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學誹謗朝政。

秦始皇采納李斯的建議,下令焚燒《秦記》以外的列國史記,對不屬於博士館的私藏《詩》、《書》等也限期交出燒毀,有敢談論《詩》、《書》的處死,以古非今的滅族,禁止私學,想學法令的人要以官吏為師。

再加上當時社會上百家爭鳴,嚴重的阻礙了秦始皇對征服的原六國民眾思想的統一,並威脅到了秦朝的統治。於是,秦始皇為了統一原六國人民的思想,於公元前213年開始銷毀除《秦記》以外的所有史書,民間只允許留下關於醫藥、蔔筮和種植的書。

第二年,諸生言語攻擊秦始皇。秦始皇派人調查,將四百六十多人挖大坑活埋。歷史上稱這些事情為”焚書坑儒“。

秦始皇焚書坑儒的主要原因,其一是因為秦朝建立專制政治體系的需要,其二是因為一些儒生和游士引用儒家經典,借用古代聖賢的言論批評時政。

秦始皇在政治、經濟上實行的改革,並不是一帆風順的。還在統一之初,就在要不要分封諸子為王的問題上發生了一場爭論。以丞相王綰為首的一批官吏,請求秦始皇將諸子分封於占領不久的燕、齊、楚故地為王。認為這樣有利於鞏固秦的統治。但廷尉李斯則堅持反對態度。認為,春秋戰國諸侯之所以紛爭,完全是西周分封制造成的惡果。只有廢除分封制,才可免除禍亂。

秦始皇采納了李斯的意見,認為立封國,就是樹敵兵。於是在全國確立了郡縣制。

事隔八年之後,到始皇三十四年,在秦始皇於鹹陽宮舉行的宮廷大宴上,又發生了一場師古還是師今的爭論,焚書之舉正是由此引發的。

在宴會上,仆射周青臣,面腴秦始皇,吹捧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博士淳於越針對周青臣的腴詞提出了恢覆分封制的主張。

他說:”臣聞殷周之王千餘歲,封子弟功臣,自為輔枝。今陛下有海內,而子弟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無輔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師古而能長久者,非所聞也。今青臣又面腴,以重陛下之過,非忠臣。“

秦始皇聽後不動聲色,把淳於越的建議交給群臣討論。丞相李斯明確表示不同意淳於越的觀點。

他反駁說:”三代之爭,何可法也,儒生不師今而學古,道古以害今,如不加以禁止,則主勢降乎上,黨與成乎下,統一可能遭到破壞。“

為了別黑白而定一尊,樹立君權的絕對權威,他向秦始皇提出焚毀古書的三條建議:除《秦紀》、醫藥、蔔筮、農家經典、諸子和其他歷史古籍,一律限期交官府銷毀。令下三十日後不交的,處以鯨刑並罰苦役四年,談論《詩》、《書》者處死,以古非今者滅族,官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有願習法令者,以吏為師。

秦始皇批準了李斯的建議,在宴會散後第二天,就在全國各地點燃了焚書之火。不到30天時間,中國秦代以前的古典文獻,都化為灰燼。留下來的只有皇家圖書館內的一套藏書。

焚書事件的第二年,就有儒生誹謗秦始皇天性剛戾自用,專任獄吏,事情無論大小,都由他一人決斷,貪於權勢等等。

秦始皇聽後,盛怒不可抑止,以妖言以亂黔首的罪名,下令進行追查,並親自圈定460餘人活埋於鹹陽。

”焚書坑儒“一直是秦始皇殘酷暴戾的證據,被後世天下學人唾罵了兩千多年,以至於後世人一想到這個歷史事件,仍然耿耿於懷,恨不能掘墓鞭屍,恨不能穿透兩千多年的時空,對秦始皇敲骨吸髓。

這種仇恨實際上是後來的們潛意識裏面的集體恐懼,是一代代傳承下來的。從感情上來說,杜睿也覺得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手段過於激烈,對當時的儒生們的確是太過殘酷,他完全可以采取更緩和的一些方法。不過如果要評價一個歷史事件,最好從該事件產生的效果來評價,而不要采用道德或者感情的標準。那麽焚書坑儒的歷史效果是什麽呢?杜睿始終都認為通過這件事情之後,造就了中華民族大一統的歷史格局。

焚書坑儒的實質其實是統一思想的運動。當年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在政治結構上,廢除了分封制,在全國範圍內施行郡縣制;在文化上,統一了文字,以小篆為標準的官用文字;在經濟領域內,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這些措施都是國家大一統的基本要素,是國家能夠控制的要素。

些東西是國家強力結構很難駕馭的,特別是在秦朝初年,戰國時期剛結束,百家仍然在爭鳴中,思想領域內極度混亂,而一個國家能在多大程度上統一,最主要的條件是能在多大程度上形成共同的價值觀,而思想混亂是形成共同價值觀的大敵。

因此,光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有大一統措施還不行,最關鍵最長遠的統一要素,是思想的統一,形成統一的核心價值觀念,才能讓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內的統一措施有效。

而當時最大兩種思想潮流就是儒家和法家,儒家是尊古的,而秦始皇統一中國偏偏是新事務,他采取的措施也都是些新措施,這些東西都是不符合儒家理念的,而當時六國貴族,也借著儒家的”克己覆禮“妄圖恢覆周朝的分封制,從而取得失去的權勢。

所以,對於剛剛統一的秦朝來說,統一思想就是維護大一統的關鍵措施。因此,秦始皇在找到了幾個儒生茬之後,一場統一思想的文化運動就開始了,手段是激烈了點,但客觀效果明顯的。

雖然統一的秦朝只持續了十幾年,但秦朝以後的所有統治者,無一不把統一思想看成維護統治的關鍵手段,到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中國大一統思想正式形成。此後所有的統治者,基本上都把儒家思想作為國家的核心思想。

華夏歷史上占主導地位的觀念是否定焚書坑儒,將它作為暴秦的主要證據,作為秦滅亡的主要原因。

”坑儒谷“中石碑的設立是這一觀念的實物證據,也是秦以後的中國人與它決裂的表征。就在長安附近,有一黑色石碑,立於赑屃之上,其碑文雲:”秦坑儒谷即今臨潼縣洪慶堡南之鬼溝。《史記》中之’秦始皇本紀‘雲,始皇三十五年,書生議政有犯禁者四百六十餘,皆坑於鹹陽。《文獻通考》又雲,其後秦始皇再坑儒生七百人於驪山腳下,秦始皇命人種瓜驪山山谷中之溫處,諸賢解辯至則,伏機弩射自谷上填土埋之,歷久聲絕。“

對於秦始皇,後世的讀書人無不瘋狂地攻擊為暴君。對於秦始皇焚書坑儒,他們更是不擇手段地加以詆毀。

秦始皇燒過書,燒書是為了統一思想。秦始皇燒書是為了中國的統一,鎮壓覆辟勢力的反抗,這項措施在任何一個時代都是完全必要的措施。

秦始皇並沒有毀滅文化,他沒有燒農書和醫書,他坑儒也只是坑掉了一小撮頑固的覆辟黨,並非像後世的讀書人歪曲的那樣是要殺盡天下的知識分子。

秦始皇焚書坑儒,歷代以來,國人對這件事情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對之口誅筆伐了兩千多年。杜睿始終都認為焚書坑儒是正確的,當時有齊、楚、秦、燕、趙、魏、韓七國,各國的愚儒都在講愛國,知識分子在各地起到了煽動社會情緒,對抗秦朝政府的作用,韓非對秦朝剪除六國也是滿懷非議。如果秦始皇是個宗教家,他會做出耐心的解釋,這在當時是一項龐大的文化工程。可是,開國皇帝都是靈感過人、作風粗魯的,秦始皇當時就親自點名了460個”饒舌“的人,力排眾議予以坑殺,同時掃蕩各國的文化異端。

周朝的時候,周文王以德服天下,各路諸侯相當於當下大唐的各個道,都可以擁有兵權。周文王的後代逐漸出現了無能之輩,中央無力統轄各省,諸侯之間戰爭不斷,中國的歷史就過渡到了春秋和戰國時代。

在那個時候,中國出現了兩個宗教家,就是老子和孔子。當時孔子無策改善社會的混亂,就發出了”朝問道,夕死可矣“的嘆息,這句話就講明了,孔老夫子願意用自己的生命給天下換來治安良策。

兩個帶星的宗教家幾乎在同一個歷史階段來到中國,也都無策於社會的混亂,又一個帶星的人,秦始皇就降生到了中國,統一了文化、經濟、政治和軍事制度。

秦朝的歷史雖然短暫,卻為2000多年以來中國的政治框架奠定了基礎,這個歷史貢獻超過了老子和孔子,老子和孔子除了留下教化言辭,對和平社會幾乎沒有貢獻,上尊下卑的禮制扭曲了人人平等的道德原則,這對導向民族風貌是個惡劣的條規。

秦始皇首創的軍事、文化、法務、經濟和政治一體化格局被後人運用之後能夠和平國家幾百年。

祖龍雖死魂猶在,孔丘名高實紕糠!

毛太祖一句點睛之筆就把孔子批成了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偶像派,大概因為這老小子相貌出眾,儀表不凡,無怪乎當初連春秋時期最出名的萬人騎破鞋南子都主動引狼入室,嚇得老家夥在弟子面前高呼”天厭之,天厭之!“。

不過孔子的智商雖奇高,才氣十足,文藝天賦與悟性都決非凡人所比,但卻完全是個治學外行,毫無起碼的思維能力。所謂的”述而不作“,完全是他自己毫無下筆能力,而只能幹低級腦力勞動的編輯活,到處尋章摘句,公然抄襲侵犯前輩思想作品版權的搪塞之詞。可惜到頭來,連編本系統完整的教科書的本事都沒有,只能零敲碎擊,東拉西扯,靠弟子們群策群力,才搞出幾本孔氏語錄集,卻照樣成了後世全民的思想聖經,端的是邪了門了!真所謂”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咱們的大成至聖先師的水平也不過如此,後世同志也只配在文化井底”手牽手,一步兩步三步四步,望著天;看星星,一顆兩顆三顆四顆,連成線。“

因此毛太祖薄孔老二而厚秦始皇,乃是有一定道理的。不過有趣的是,由於”焚書坑儒“事件的緣故,秦始皇一直是後代知識分子口誅筆伐的對象,一些酸人還在哀嘆,謂中國文明的發展一度毀在了秦始皇的手上。

可這些”祖宗步亦步,祖宗趨亦趨“的人卻也不想想,秦始皇推行的”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書同文字。“的行政措施難道就是文明倒退?

後世人人都在罵秦始皇焚書坑儒,可除史書部分外,百家學說及其相關書籍其實在漢朝初期仍舊得到完整的保留,一度”萬紫千紅又是春“,但儒家後人這廂繼亡絕續,那廂卻還是別有用心地將”焚書“事件誇大,把自己隨後幾千年幹出來的腥臊惡臭的爛事之責全部推卸在”焚書“事件上。諷刺的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倫理學黃金定律竟然就是出自於此派之口。

不管秦始皇是否真如史書所記載的那般大燒特燒,大殺特殺,杜睿始終都認為秦始皇做的一點都沒錯。

杜睿一直都十分推崇秦始皇,認為其人身上有三股氣,第一股氣是英氣,英雄之氣。第二股氣是豪氣,豪傑之氣。第三股氣是霸氣,霸主之氣。這三股氣在秦始皇的身上表現得非常明顯。秦始皇的一生很短暫,可以說英年早逝,五十歲就死了。短短的壽命裏,他卻幹了許許多多的大事。他馬踏六國,一統天下。他統一文字、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統一車軌。他北築長城,南征南越,為中國五千年的恢宏史書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他不辭辛勞,五次大巡游,建立中央集權制的皇帝制度,應當說秦始皇是個大男人,是個真正的”純爺們“,身上的英氣、豪氣、霸氣體現得都很足。

這樣一個大英雄,大豪傑,殺上個把窮極無聊,滿嘴噴糞,煽動民眾叛亂,威脅國家統一的窮酸,又有何不可。

現在大唐正在做著和先秦一樣的事情,征服,毀滅,重新建立。

那麽,就從亞歷山大港這座城市開始好了。

杜學文的命令很快就被傳達了下去,亞歷山大如今稱得上是地中海沿岸,學術氣息最為濃厚的地方,毀滅了這裏的文化,也就意味著無論是歐羅巴,還是大食,他們的文化都將倒退。

杜學文強制要求,將整座城市的書記,史料,無論是什麽,只要是帶有文字性的東西,全都收繳上來,一律焚毀。

當這道命令被開始執行後,立刻就引起了當地居民的強烈抗議,對這些人來說,毀滅文化,比之毀滅生命更加要不得。

杜學文這次倒是沒有直接命令軍隊,鎮壓反抗浪潮,反倒是讓人將反抗人群當中的代表找了出來,就在城主府外面的廣場接見了對方。

這裏剛剛進行了一場大戰,屍體雖然被清理了,但是石板路上早就已經被印上了斑斑血跡,殷紅一片,走在上面,都讓人感覺一股寒意從腳底板,直沖頭頂。

”將軍,我聽說您下達了命令。“一個長相相當瘦弱的代表顫巍巍的走了出來,他甚至不敢去看杜學文的眼睛,低著頭小聲道,”我聽說你下令燒毀亞歷山大的一切書籍,我對此表達最強烈的抗議。不錯,你們是勝利者,但即便是勝利者也沒有權利那麽做,這些書籍,是無數年來文明的象征,做為將軍的您,應當竭盡全力去保護這些人類文明的結晶,而不是去破壞,而且您有什麽資格去摧毀這些文明!“

杜學文聽了翻譯,冷冷地看了他一眼:”你叫什麽名字,是拜占庭人,希臘人,還是穆斯林!?“

”阿德利·莫裏,我是拜占庭人,是上帝的子民。“面對杜學文冷冰冰的眼光,這個代表似乎有些害怕,他感覺到了徹骨的寒意。

”拜占庭人,上帝的子民?“杜學文冷冷的一笑,道,”那麽你為什麽會在這裏?這裏在我們到來之前,已經被大食人,也就是你們所說的阿拉伯人占領了,你為什麽不去和那些阿拉伯人戰鬥,為了你的祖國,而是選擇和阿拉伯人站在一起,對抗你們的盟友大唐!“

莫裏被杜學文說得一陣臉紅,但還是爭辯道:”我是學者,不是軍人,我所要做的僅僅是將數百上千年以來,積累下來的文化,傳承下去。“

杜學文不屑的一笑,道:”你是在為你的膽怯找借口,我們唐人有句話,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而你顯然沒有盡到責任,那麽你就沒有資格在我的面前饒舌!“

”我抗議!“

這時有一個大胡子站了出來,很顯然他是個阿拉伯人,手裏居然還捧著一卷羊皮書,不用猜,杜學文也能知道,那是《古蘭經》。

杜學文背負著雙手,好整以暇道:”你又來抗議什麽?“

大胡子道:”我承認你們是征服者,是這裏新的主人,但是你們可以控制這座城市,但是卻不能掠奪我們的私有財產,沒錯,就是這些書籍,都是我們的私有財產,而且我聽說大唐是一個信仰自由的國度,你們不能這麽蠻橫的剝奪我們信仰的權利,將軍!你的士兵玷汙了穆斯林神聖的《古蘭經》,我希望你們能夠歸還,並且作出道歉!“

”道歉!“杜學文看著這個大胡子,覺得這個人簡直就是瘋了,”既然你承認我們是征服者,是這裏新的主人,那麽我現在可以告訴你們,勝利者有權做一切自己想做的事,包括焚毀書籍在內的一切。摧毀文明?好吧,既然你們這麽認為,我也不想做任何解釋。至於你們認為的神聖的《聖經》和《古蘭經》,我想也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杜學文說著上前一部,將莫裏還有大胡子緊緊攥在手裏的東西,一把就搶了過來。

莫裏,大胡子阿拉伯人都是大驚失色,他們反應過來之後,瘋了一般的沖向杜學文,想要搶奪回他手中的羊皮紙,但唐軍士兵的刀槍很快架到了他們的脖子上,兩人呆呆的看著杜學文手裏的東西,忽然蹲在地上嚎啕大哭起來,對他們來說,《聖經》和《古蘭經》可都是神聖不可侵犯的東西。

”上帝會懲罰你的!“

”萬能的真主將會懲罰你的靈魂!“

原本應該是敵對的基督教與伊斯蘭教在這一刻居然找到了共同的利益,大聲的指責起來。

杜學文還是淡淡的笑著,他可不相信什麽上帝,真主的。

”當然,我們也不是不講道理的人。雖然亞歷山大港企圖頑抗,最終被我們擊敗,作為勝利者我們摧毀了你們所說的文明。但是,我為你們帶來了另一種文明,那就是我們華夏的文明。從現在開始,整個埃及,乃至整個世界都會被大唐逐漸征服,等到我們成為天下主人的時候,無論任何地區都必須全部說漢話,服從於我們的人,將有資格去我們專門開設的學校學習漢字。這將是你們最大的榮幸,因為你們將有機會領略到華夏文化的博大精深,領略到一種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文明,我們將你們從野蠻中擺脫出來,到時候,我想你們會非常感謝我們的!“

就好像秦始皇焚書坑儒一樣,秦始皇焚書坑儒是因為那些儒生聒噪著要覆古,要破壞好不容易才得來的大一統局面。

如今杜學文將這些西方世界和阿拉伯世界的經典焚毀,也是如此,這些東西的存在,傳承,對未來的大唐帝國來說,就意味著不穩定,意味著威脅。

大火很快燃燒了起來,在亞歷山大港百姓的哭嚎聲中,他們珍視的文化,信仰都漸漸的化為飛灰,一切都將不覆存在,但是很快一種全新的文化,將重新在他們之中建立起來。

……

當唐軍在埃及登陸,打開局面的同時,拜占庭帝國的國都君士坦丁堡則依然處在阿拉伯大軍的圍困之下,圍城的阿拉伯將軍,名叫哈立德,用後世人的眼光來看的話,他就是一個真正的軍人。

哈立德是阿拉伯帝國早期著名軍事將領,麥加古萊什部落人,原為麥加貴族艾布·蘇富揚的部下,早年曾參加麥加多神教徒挑起反對穆罕默德的吳侯德和壕溝等戰役。

公元629年初到麥地那歸信伊斯蘭教,同年參加栽德率領的部隊攻打拜占廷帝國屬地敘利亞,在穆厄泰戰役中栽德戰死後,他率殘部突圍返回麥地那,穆罕默德為表彰其英勇,賜”安拉之劍“稱號。

公元630年隨穆罕默德攻克麥加,後被哈裏發艾布·伯克爾任命為司令官,率軍平定阿拉伯半島中部地區各部落的暴動,戰功卓著。公元633年率軍征服伊拉克,占領希拉城。後率軍轉赴敘利亞,任敘利亞阿拉伯軍最高統帥。公元635年攻占大馬士革,趁勢攻陷安條克、阿勒頗等軍事要塞。公元636年8月在雅穆克河戰役中,以較少軍隊大敗拜占廷軍隊,重占大馬士革,征服敘利亞北部。公元638年進占耶路撒冷。

哈立德一生戰功赫赫,真正讓他威名遠揚的就是大馬士革戰役,大馬士革戰役是阿拉伯帝國向西征服,奪取敘利亞地區的重要戰役。

公元633年,阿拉伯軍隊進攻敘利亞,與拜占廷皇帝希拉克略展開激戰,哈裏發阿布·伯克爾派遣人稱”安拉之劍“的大將哈立德·本·瓦利德率軍增援,哈立德於633年深秋率領阿拉伯騎兵部隊,在巴勒斯坦死海南部窪地,與東羅馬軍爆發第一次交鋒,以步兵為主的東羅馬軍,在完全由騎兵組成的阿拉伯軍面前,毫無抵抗能力,最終全軍覆沒。

哈立德決定親率八百精銳橫跨大沙漠,直插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從背後襲擊拜占廷軍。經過十三天的急行軍,哈立德率軍突然出現在大馬士革東北方,並與北上的阿慕爾部隊會師,受命統一指揮在敘利亞境內作戰的阿拉伯軍隊。

公元634年至635年,哈立德在艾紮那代因和貝桑地區兩次打敗拜占廷軍,直抵大馬士革城下。在圍困半年以後,大馬士革被迫開城投降。

次年春,拜占廷皇帝希拉克略的弟弟西奧多拉斯率軍十餘萬,力圖奪回大馬士革。哈立德主動撤出城市,然後於8月20日在耶爾穆克河谷大戰中打敗敵軍,並殺死西奧多拉斯,覆奪大馬士革,控制了整個敘利亞。

大馬士革戰役讓哈立德初露崢嶸,而雅穆克戰役則奠定了他在阿拉伯軍中的地位。

公元636年,經過精心籌劃,哈立德集中所有能調集的阿拉伯騎兵共計2萬5千人,與20萬東羅馬援軍,在雅穆克河爆發決定東羅馬和阿拉伯兩個國家命運的決戰。

由於長途跋涉和水土不服,臨時征調的東羅馬軍隊戰鬥力嚴重下降,同時其最重要的士氣已經蕩然無存。

哈立德采取集中兵力,利用阿拉伯軍都是騎兵善於騎射的特點,利用沙暴為掩護,向東羅馬軍隊發起大規模集團沖擊。

結果,東羅馬軍隊陣亡超過7萬,先鋒統帥提奧多拉戰死,東羅馬軍全線崩潰。希拉克略皇帝已經無力回天,被迫摔殘部撤退,撤退至敘利亞邊界時哀嘆道:”美麗的敘利亞,永別了。“

在原本的歷史上,哈立德因為戰功赫赫,被奧斯曼猜忌,最終罷黜,郁郁而終,可是如今奧斯曼因為杜睿的突然出現,戰死埃及。

穆阿維耶上位,哈立德得到了重用,一直都在主持著對拜占庭的戰役,只可惜阿拉伯帝國在中亞慘敗,丟失了大片土地,國力大不如前。

葉齊德成為哈裏發之後,哈立德又受到排擠,被葉齊德從前線調回,此前葉齊德圍攻君士坦丁堡,卻最終被利奧三世擊敗,阿拉伯帝國的國勢更加衰微。

哈立德這才被重新啟用,這一次率領20萬大軍,圍攻君士坦丁堡,就是準備一戰而下,徹底解決拜占庭帝國這個西方的威脅,然後再整頓軍力,和大唐一決雌雄,收覆失地。

當然,那些都是葉齊德的想法,哈立德不單單是個戰場上的合格統帥,同時他也和阿慕爾一樣,都是優秀的政治家。

哈立德雖然沒有過和唐軍交手的經驗,但是通過那些戰例也能分析出來,大唐絕對不是一個弱者,甚至上,大唐非常強大。

要不然的話,易布拉西·默罕默德也不會那麽狼狽,對易布拉西·默罕默德,哈立德十分了解,同樣是一個強者,一個梟雄,要不然的話為何連穆阿維耶都對易布拉西·默罕默德束手無策,只能任由他在阿拉伯帝國的東方行省稱王稱霸。

可是連易布拉西·默罕默德都敗在了唐人的手上。

眼下阿拉伯帝國的國力,和那個時候相比,遠遠不如,即便吞並了拜占庭帝國又能如何?

難道到時候就能與大唐爭奪天下了嗎?

哈立德並不看好葉齊德所描繪出來的那一副藍圖。

現在想這些顯然都沒什麽用處,哈立德現在只想盡好自己的本分,努力完成真主賦予他的使命,戰爭拜占庭,攻下眼前這座讓無數阿拉伯人望而興嘆的君士坦丁堡。

哈立德也在想,如果平滅了拜占庭帝國,至少阿拉伯帝國在對抗大唐的時候,或許能夠多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