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亡西夏
關燈
小
中
大
我們把歷史的指針向回撥幾個刻度,去跟蹤黃河以北的各種變動。
還是從西夏說起。這個由怪異的種族組建的怪異的國家總是會出各種各樣的幺蛾子,這一次那位狀元皇帝夏神宗終於把自己玩死了。
這人趁著蒙古西征,先是要聯金抗蒙,被拒絕後又聯宋伐金,沒等有成果,蒙古中原之主木華黎突然率軍西征,攻打西夏。大兵壓境,夏神宗一下子就萎了,他第一時間低頭,說永遠臣服於蒙古,馬上就幫忙出兵去打女真人。
如此出爾反爾,他兒子——西夏太子李德任都看不下去了,對他說金國的兵力還是有的,不如與其約和,共守國土。
狀元皇帝像被踩了尾巴一樣跳了起來,大叫:“你什麽都不懂!”
直到這時,狀元皇帝才吐露了心聲。他是有才的,想到了很多很多的往事。西夏歷史上最成功的皇帝可以說是開國之君李元昊,但是另一個人的成就也很高——夏崇宗。
這個皇帝在金滅遼時迅速看準形勢,依附金國,在金滅遼、金滅宋的歷史大變革時期火中取栗,讓西夏不僅平安度過,還得到了大片土地。此時與那時何其相似,夏神宗搖擺不定,不外乎就是想趁著蒙古滅金,同樣發一次夾縫財。
難道不可以嗎?!金、遼是世仇,金、蒙也是世仇,只要運作得當,西夏完全可以覆制上一次的幸運。只要運作得當!
所以他就不停地運作……他唯一的錯處,是不了解成吉思汗——孛兒只斤·鐵木真,這人與金太祖完顏阿骨打不一樣。
不知是怎麽搞的,在中國有個傳統的思維方式,總是把鐵木真、阿骨打,或者鐵木真、努爾哈赤聯系起來,仿佛他們是一個等級的。
這完全錯了。
阿骨打也好,努爾哈赤也好,都只是參與了中國歷史,與周邊其他國家沒有交集,而鐵木真則完全不同,他是世界歷史的重要一分子,他的業績、他的目光遠遠高於古代歷史的任何一個人。不管他是善的,還是惡的,這個高度不變。
這樣一個人,不會死抱著祖先那點兒仇恨不放,不會把滅掉金國當成唯一目標。事實上,蒙古的首攻點是西夏。因為西夏處於蒙古發展的肋部,不滅掉它,總讓蒙古軍隊不敢真正發力攻擊遠方。所以,從宏觀角度上看,不管誰怎麽運作,西夏的滅亡是註定的。
夏神宗不了解這些,他在為西夏的生存盡一切努力,誰反對他這一點,誰就會成為他的敵人,哪怕他是太子。
這位太子在郁悶中表示不幹了,願意避位出家為僧。他老爹滿足了他,把他禁閉在靈州城裏,然後不顧國破民弊,調集人馬攻擊金國,盡可能地討蒙古人的歡心。
這註定是徒勞的。西征歸來,史稱成吉思汗滅國四十,他本人的氣魄、見識、心性都達到了人類有史以來最高峰的程度,回望中原、河套一帶的局勢,依然很亂,但成吉思汗的內心是輕松的。
因為所有的難題都能找到答案。
關於西夏,成吉思汗下令夏神宗必須退位。狀元皇帝雖然不情願,也只能乖乖地去創造另一項紀錄,他成為了西夏歷史上唯一一位太上皇。
西夏的新皇帝是他的次子李德旺。太上皇在三年後去世。
李德旺是個現實的人,沒有他老爹那麽高的智商。根據形勢,他派人去金國結盟,沒等金國同意,這邊就單方面急吼吼地以兄弟相稱了。他急,催的蒙古人也加速進攻西夏。河朔地區,與西夏距離最近的蒙古軍木華黎部率先動手。
這時木華黎已經病死,這位上天賜給鐵木真的天才將領沒能親身滅亡金國,可他走過的人生之路是完美圓滿的。從奴隸到將軍,從將軍到國王,征戰一生,堪稱輝煌。
他的戰績要超過當年金國初建時的常勝將領完顏婁室。他的政績更淩駕於戰績之上,天知道他怎麽能以一萬五千人的本族部隊,在廣闊覆雜的異族區域內建立起穩固的不斷擴張的新帝國雛形。
攻打西夏的部隊由木華黎的兒子孛魯率領。蒙古軍勢如洪水,很快攻克了西夏重鎮銀州,之後大加殺掠,留下蒙古守軍,卻沒有進一步攻進西夏腹地。那是留給成吉思汗的禮物。
西征歸來,成吉思汗意識到自己老了。他曾經在回來的路上從馬背上摔下來——就是在那場著名的聲勢空前浩大的圍獵聚會上。這對一個蒙古人來說是不可想象的事,尤其是不應該發生在神勇天縱、舉世無敵、永不衰老的成吉思汗身上。
它發生了,意味著他老了。
回到蒙古本部,成吉思汗長時間地思索著一個問題——既然他不能永遠生存,那麽他應該怎樣去世。難道要像蒙古老人那樣穿著厚厚的衣服,坐在陽光下曬太陽,等著死亡降臨嗎?!
絕不,他寧願死在戰場上。
滅亡西夏,與其說是為了蒙古大業,更不如說是他一生征戰的終點紀念。公元1226年,也就是蒙古結束西征花剌子模的次年春天,成吉思汗征討西夏。
那一年,他騎上戰馬又一次離開故鄉,他頻頻地回望春天裏的怯綠連河,那裏有他早年的記憶,有他一生的開始……這時,他奔向自己一生的終點。
戰爭在當年二月爆發,被十萬蒙古鐵騎淹沒的第一座西夏城池是黑水城,之後兀剌海、肅州(今甘肅酒泉)、甘州(今甘肅張掖)相繼陷落。入秋之後蒙古軍攻克了西夏重鎮西涼府,至此河西走廊被打穿。與此同時,被打穿的還有西夏皇帝李德旺的生命。
李德旺被嚇死了。
馬背民族的皇帝居然因驚擾而死,實在是獨一無二。不過考慮到黨項人就是朵奇葩,所以也不必奇怪。他的弟弟南平王李睍繼位稱帝,史稱夏末帝。
秋季到來,蒙古軍重新啟動攻勢。成吉思汗兵分兩路:東路攻占夏州(今內蒙古烏審旗南);西路則從西涼府進軍,穿越沙漠,進抵黃河九渡,下應理(今寧夏中衛)等縣,完成了對西夏首府中興府和靈州的合圍。
西夏集全國精兵於靈州,共十萬人,由名將嵬名令公率領,與蒙古軍決一死戰。
這一戰是蒙古開國以來歷次征戰中少有的慘烈的一戰。面臨亡國滅種之禍的黨項人自知走投無路,難得地爆發了一次。
那一天靈州城外的曠野上二十餘萬人舍生忘死地廝殺,戰鬥在日出時分開始,日未落時就結束。成吉思汗駐馬高坡,矚目戰場,一道道指令由親衛們傳達下去。他身邊的人都深信,隨著這些命令,這位人間的速勒疊(蒙古戰神)會輕易地帶來又一場勝利。
靈州陷落。
當地之所以還能有些許的活人,全靠成吉思汗的妃子耶遂的一句話。成吉思汗許諾將西夏的土地賜給她,她問:“大汗你把人都殺光了,要賜給我一片荒地嗎?”
成吉思汗的回答更經典:“沒什麽,親愛的,人太多,就沒了牧場,你會沒有羊肉吃的……”
靈州隱落之後,成吉思汗的身體急劇衰弱。他全身酸軟煩躁不安,又值盛夏來臨,他決定遠離戰場,去六盤山避暑。
另一邊,戰爭的進度已經到了圍困中興府、滅亡西夏國都的地步。
西夏已不足慮。成吉思汗在海拔兩千多米、樹木蔥蘢空氣清新的清潔世界裏只關心著三件事。
第一,南宋。
這個國家是一定要征服的,這與征服欲望無關,而是必然的事實。它的疆域已經達到了人類前所未見的龐大程度,從帝國中心騎馬向四面八方前進,都要一年的時間才能到達邊境。到此地步,吞並已經是趨勢,哪怕自我克制都無法收手。
更何況為什麽要克制。
在此次滅亡西夏的戰爭剛開始時,南宋寶慶三年(公元1227年)二月,另一支蒙古軍隊進入四川境內,克階州(今甘肅武都),圍西和州(今甘肅西和),下文州(今甘肅文縣),一路勢如破竹。南宋四川制置使鄭損下令放棄關外五州,退守三關。
蜀川防衛在於五州三關。五州在川外,分別是階、成、西和、鳳、天水軍。三關是七方關(今甘肅徽縣、陜西略陽之間)、仙人關(今陜西略陽北、甘肅徽縣內)、武休關(今陜西留壩縣)。三關是蜀之門戶,五州是蜀之屏藩,鄭損未經接戰輕易放棄,讓蒙古軍長驅直入。
好在五州易得,三關難破,蜀川的覆雜險峻地貌是蒙古軍前所未遇的新戰場,很多地方戰馬都無法馳騁,這些因素加在一起,讓蜀川暫時安全。
這一年是丁亥年,宋史中稱之為“丁亥之變”。
對於蒙古來說,這是一次可虛可實的試探。如果南宋很軟一觸即塗的話,蒙古不介意就此攻克蜀川,控扼長江上游,隨時東下掃平江南;如果進展不順的話,也可以切斷西夏在南方可能存在的退路,保證滅夏一役斬草除根。
第二,金國。
不管史書上怎樣強調金宣宗棄中都保河南是多大的敗筆,如何該死,但至少給蒙古人設置了足夠的障礙。
以黃河為險,以潼關為堡,山河之固無以覆加,蒙古人想強逾這些天險不是不能,可代價之大會讓任何新興的帝國都承受不起。
成吉思汗胸有成竹,只是時間未到。最高的軍事機密只潛藏在他個人的心裏,這才是最保密的、最有突發性的。
第三,他的兒子們。
世界廣大,民生眾多,成吉思汗當年對後嗣們許諾過,要盡量開拓巨大的領地分賜給他們。當時他覺得,這就解決了分家產這一老大難問題。可事情出現了意外,準確地說,是術赤。這個倔強的兒子長年受氣,終於不辭而別遠走高飛,在天邊一樣遙遠的欽察草原上打下了幾乎不次於蒙古本部大小的領地。
問題出現了。蒙古帝國的共主會產生在哪裏……
所以他把原花剌子模區域賜給了二兒子察合臺,希望他能夠擋住術赤回歸的路,把欽察草原的影響力永遠地隔絕在阿姆河以北。
同時,他悄悄地對未來的蒙古大汗窩闊臺、最小的兒子拖雷說,永遠記住,不可以讓欽察草原的金帳汗國和察合臺汗國合而為一,那樣的話,蒙古的和林將再也不是發號施令之地!
做完了這些,成吉思汗仍然不放心,他要在健康還能允許他主導這個帝國的時候,把可能的隱患扼殺在搖籃裏。他派人去召長子術赤來見。
術赤再一次拒絕。
成吉思汗的心轉向了陰沈,他懷疑自己的擔憂成為了現實。術赤,這個不是他親生的孩子終於還是有了異心,不再以蒙古人自居。那麽,他更要讓術赤走回正軌!這樣想時,成吉思汗的身體到了崩潰的邊緣,有生以來第一次無法騎上戰馬。
他無可奈何地躺在氈帳中,身下鋪著五層毛毯,仍然覺得像躺在大地上一樣僵硬冰冷。他知道自己的時間不多了,一個消息適時傳來。
遠在萬裏之外的欽察草原上,他那身經百戰而鋒鏑不傷正在壯年的長子突然死了。
術赤死了,他的死在歷史上是個謎。有記載說,在成吉思汗征召他時,他真的正在生病,並不是心生怨恨而抗命。
成吉思汗已經命察合臺去拘捕他,大軍正要成行時,他的死訊傳來。這讓成吉思汗的心靈大受打擊,回望一生,他的長子從來沒有真正地快樂過。
成吉思汗的病由此變得更重。
還有另一種說法,成吉思汗的征召令到達欽察時,術赤正在舉行一場聲勢浩大的圍獵。當夜色降臨篝火燃起時,所有人都到了金頂大帳,唯獨宴會的主人缺席。
人們在一片長草中發現了他。術赤死了,他的腰骨折斷,躺在草叢間,兩只眼睛瞪得大大的,凝望著黑色的天空。
他死於暗殺。
是誰的主旨?誰能做到?每個人的心中都有答案。可沒有證據,更何況所有的蒙古人也拒絕那麽想。
術赤死時年僅四十歲,繼承欽察草原汗位的是他的嫡次子孛兒只斤·拔都。這個剛剛進入少年期的孩子騎著他父親的戰馬佇立在高坡上,像他爺爺當年那樣,向蒙古戰士們許諾,他將率領他們越過高山、沼澤,越過一切阻礙,去征服怯懦的種族,直到瀚海邊緣!
這個孩子說到做到,他是所有蒙古黃金血統中長子的兒子,他的征戰欲望會書寫出舉世浩大、空前輝煌的征服者史詩。
成吉思汗知道了這些,心情激越而覆雜,他祝福這個孫子,並派蒙古軍中碩果僅存的老將速不臺去欽察草原,幫助年幼的拔都站穩腳跟。
成吉思汗到了最後的時刻,真的走到了自己的終點。這一時刻,陪著他的有心愛的妃子,有自己最疼愛的兒子拖雷,他還等到了最想聽到的戰報。西夏最後一座城市——都城中興府終於撐不下去了。黨項人像是被上天遺棄了一樣,厄運接連而至:外面圍著如狼似虎的蒙古軍,城裏居然發生了強烈的地震……
地震過後,中興府內瘟疫橫行,人畜倒斃,成了一間巨大無比的病房。再也撐不下去了,夏末帝李睍主動請降。
投降有一個附加條件,李睍請求蒙古給予一個月的寬限時間。如果同意,屆時他將親自去六盤山謁見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冷笑,準降。但是投降之日,即是西夏亡國滅種之時。他恨透了這個反覆無常、無膽無勇、兩面三刀的無賴種族,像牛皮糖一樣斬不斷扯不爛。他深信,哪怕這時嚇破了黨項人的膽,可是危機過後,這個種族仍舊會在背後搞小動作。
天性如此。
成吉思汗死於當年的七月,蒙古軍封鎖死訊,秘不發喪,直至黨項人開城投降。蒙古軍沖進城去,殺光了所有人,燒光了一切東西,把大地上所有關於黨項的一切印跡都抹平。立國一百九十年,經歷十位皇帝的西夏至此滅亡。
千年以後,能證明西夏曾經存在過的證據,只剩下了幾座孤零零聳立於戈壁荒漠上的西夏皇陵。對於這個結果,筆者只有兩個字的評價——活該。
至此,蒙古軍才為成吉思汗治喪。他的靈柩要千裏迢迢運回蒙古故土,在他生前自己選定的地點下葬。那個地點是神秘、神聖,不許外界知道的。為了保證這一點,路上所遇到的所有生物全都殺掉,到了墓地,以整棵樹挖空作棺材,外面以三道金箍紮緊,挖出巨大的深坑,挖出的土層嚴格區分,怎樣挖出來的,再怎樣填進去。
落葬之後,縱萬馬在其上奔馳踩踏,與周圍渾然一體。留五百名士兵守護一冬,至第二年春天青草長成時才離開。
離開時選一頭母駱駝與它的幼崽,殺幼崽,留母駱駝。一年之後,只見茫茫草原四野無涯,縱目所見毫無區別,而母駝走到一處悲嘶長鳴踟躕不動,那裏就是當初殺幼崽的地方,也就是成吉思汗的葬地。這時再殺掉母駝。
從此之後,再沒有任何線索能找到那片墓地,那裏就是蒙古人所稱的“起輦谷”。
成吉思汗駕崩,世界暫時停轉。這是一個定律,每當蒙古鐵騎縱橫大地四處肆虐徹底失控時,只有一件事情能讓他們立刻消停。
時任蒙古大汗去世。
這意味著巨大的權力出現真空,所有人必須馬上回家去投票。政治無處不在,利益每多紛爭,沒有誰能置身事外。
成吉思汗生前有過遺囑,蒙古大汗的繼任者是他的嫡三子窩闊臺,可是說到底這是個無可奈何的打折決定,窩闊臺本人是嫡系四子裏能力最弱的那個,連脾氣都溫和得不像個蒙古男人。至於說什麽唯其溫和才能團結,那只是宣傳口號。
成吉思汗自己都不當一回事,他把汗位傳給了三兒子,所有的精兵卻都留給了四兒子拖雷。孛兒只斤·拖雷在蒙古享有盛譽,被稱為“仁俠”。他幾乎集蒙古男人的美德於一身,他強悍得百戰百勝,動輒屠城;他仁愛,為了父兄兒女可以做任何事;他公允,在他的統治範圍內,沒有誰敢仗勢欺人。
這麽說吧,蒙古史裏曾有記載,如果不是因為限於蒙古習俗,幼子必須守竈,繼承父親的帳篷、領地、財富,那麽蒙古汗位應該是他的。
於是公元1227年八月到1229年八月之間長達兩年的時光裏,蒙古軍政界出現了畸形,雖然拖雷不是大汗,可大事小事都是拖雷說了算。他是名副其實的攝政王,時稱“監國”。
在這段時間裏,蒙古權力金字塔的頂峰處於一片真空,沒有誰能做什麽決定。窩闊臺是不敢;而拖雷,他沒辦法放棄手中的軍隊,因為那樣後果會不堪設想。並且他的天性也不允許自己鳩占鵲巢,真的把三哥架空,乃至於趕下臺。
整個世界也因此而受益,蒙古鐵騎安靜地收起了刀槍,等待著下命令的那個人出現。而這個人的出場註定很難。
公元1229年八月,全體蒙古高層,包括術赤的兒子們、遠在中亞忽牙思的察合臺在內,從四面八方趕往位於斡難河、怯綠連河一帶的成吉思汗的斡耳朵(王帳),他們要在那裏舉行蒙古習俗中最神聖的選舉大汗的聚會。
這次聚會在蒙古歷史上的意義無比重大,它奠定了一個帝國的真正根基——制度。成吉思汗在世時,他是無可置疑的唯一領袖。那是憑借他本人崇高權威及個人魅力所得到的。說白了,他做出了神一樣的事跡,於是他的子民們就給予了他神一樣的待遇。
可他的繼任者呢,怎樣保證之後的蒙古大汗繼承他的權力?都去PK成吉思汗的在天之靈嗎?根本不現實。
所幸蒙古人擁有耶律楚材。
聚會在蒙古黃金氏族高層們的主持下進行,而耶律楚材則站在相對低調的位置上提醒他們怎麽做。聚會中,他們一再宣讀成吉思汗的遺詔,一再重覆當年術赤、察合臺、拖雷在成吉思汗及所有貴族面前立下的擁立窩闊臺為大汗的誓言。
而窩闊臺始終推讓。這不僅僅因為習俗,他必須謙遜,也因為他實力不足,蒙古全軍近九成的實力握於拖雷手中!
可拖雷的心裏有層層枷鎖,他是完美的蒙古男人,集所有美德於一身,當然不會去破壞傳統。他沒用誰暗示,主動擁立三哥。
窩闊臺終於成為蒙古大汗。
那一天,蒙古黃金氏族成員脫掉帽子,把皮帶扔向肩後,察合臺引著窩闊臺的右手,斡赤斤引著左手,代表著全體宗親把窩闊臺擁上了至高無上的寶座。
拖雷舉杯奉觴,宣誓忠誠,大會尊奉新汗為“合罕”,意指大汗。史書裏其全稱為窩闊臺合罕。之後是最重要的一幕。
由耶律楚材提議,以察合臺為首,率皇族及臣僚向窩闊臺合罕跪拜。“國朝尊屬有拜禮自此始。”蒙古的內部問題解決了,開始向外部延伸。
在這兩年裏,外部還是發生了幾件“小事”。尤其是公元1228年,也就是成吉思汗去世的第二年,金、蒙邊境上出了件事,湧現了一位跨越時代,搜遍東亞、中亞都難找的猛將兄。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還是從西夏說起。這個由怪異的種族組建的怪異的國家總是會出各種各樣的幺蛾子,這一次那位狀元皇帝夏神宗終於把自己玩死了。
這人趁著蒙古西征,先是要聯金抗蒙,被拒絕後又聯宋伐金,沒等有成果,蒙古中原之主木華黎突然率軍西征,攻打西夏。大兵壓境,夏神宗一下子就萎了,他第一時間低頭,說永遠臣服於蒙古,馬上就幫忙出兵去打女真人。
如此出爾反爾,他兒子——西夏太子李德任都看不下去了,對他說金國的兵力還是有的,不如與其約和,共守國土。
狀元皇帝像被踩了尾巴一樣跳了起來,大叫:“你什麽都不懂!”
直到這時,狀元皇帝才吐露了心聲。他是有才的,想到了很多很多的往事。西夏歷史上最成功的皇帝可以說是開國之君李元昊,但是另一個人的成就也很高——夏崇宗。
這個皇帝在金滅遼時迅速看準形勢,依附金國,在金滅遼、金滅宋的歷史大變革時期火中取栗,讓西夏不僅平安度過,還得到了大片土地。此時與那時何其相似,夏神宗搖擺不定,不外乎就是想趁著蒙古滅金,同樣發一次夾縫財。
難道不可以嗎?!金、遼是世仇,金、蒙也是世仇,只要運作得當,西夏完全可以覆制上一次的幸運。只要運作得當!
所以他就不停地運作……他唯一的錯處,是不了解成吉思汗——孛兒只斤·鐵木真,這人與金太祖完顏阿骨打不一樣。
不知是怎麽搞的,在中國有個傳統的思維方式,總是把鐵木真、阿骨打,或者鐵木真、努爾哈赤聯系起來,仿佛他們是一個等級的。
這完全錯了。
阿骨打也好,努爾哈赤也好,都只是參與了中國歷史,與周邊其他國家沒有交集,而鐵木真則完全不同,他是世界歷史的重要一分子,他的業績、他的目光遠遠高於古代歷史的任何一個人。不管他是善的,還是惡的,這個高度不變。
這樣一個人,不會死抱著祖先那點兒仇恨不放,不會把滅掉金國當成唯一目標。事實上,蒙古的首攻點是西夏。因為西夏處於蒙古發展的肋部,不滅掉它,總讓蒙古軍隊不敢真正發力攻擊遠方。所以,從宏觀角度上看,不管誰怎麽運作,西夏的滅亡是註定的。
夏神宗不了解這些,他在為西夏的生存盡一切努力,誰反對他這一點,誰就會成為他的敵人,哪怕他是太子。
這位太子在郁悶中表示不幹了,願意避位出家為僧。他老爹滿足了他,把他禁閉在靈州城裏,然後不顧國破民弊,調集人馬攻擊金國,盡可能地討蒙古人的歡心。
這註定是徒勞的。西征歸來,史稱成吉思汗滅國四十,他本人的氣魄、見識、心性都達到了人類有史以來最高峰的程度,回望中原、河套一帶的局勢,依然很亂,但成吉思汗的內心是輕松的。
因為所有的難題都能找到答案。
關於西夏,成吉思汗下令夏神宗必須退位。狀元皇帝雖然不情願,也只能乖乖地去創造另一項紀錄,他成為了西夏歷史上唯一一位太上皇。
西夏的新皇帝是他的次子李德旺。太上皇在三年後去世。
李德旺是個現實的人,沒有他老爹那麽高的智商。根據形勢,他派人去金國結盟,沒等金國同意,這邊就單方面急吼吼地以兄弟相稱了。他急,催的蒙古人也加速進攻西夏。河朔地區,與西夏距離最近的蒙古軍木華黎部率先動手。
這時木華黎已經病死,這位上天賜給鐵木真的天才將領沒能親身滅亡金國,可他走過的人生之路是完美圓滿的。從奴隸到將軍,從將軍到國王,征戰一生,堪稱輝煌。
他的戰績要超過當年金國初建時的常勝將領完顏婁室。他的政績更淩駕於戰績之上,天知道他怎麽能以一萬五千人的本族部隊,在廣闊覆雜的異族區域內建立起穩固的不斷擴張的新帝國雛形。
攻打西夏的部隊由木華黎的兒子孛魯率領。蒙古軍勢如洪水,很快攻克了西夏重鎮銀州,之後大加殺掠,留下蒙古守軍,卻沒有進一步攻進西夏腹地。那是留給成吉思汗的禮物。
西征歸來,成吉思汗意識到自己老了。他曾經在回來的路上從馬背上摔下來——就是在那場著名的聲勢空前浩大的圍獵聚會上。這對一個蒙古人來說是不可想象的事,尤其是不應該發生在神勇天縱、舉世無敵、永不衰老的成吉思汗身上。
它發生了,意味著他老了。
回到蒙古本部,成吉思汗長時間地思索著一個問題——既然他不能永遠生存,那麽他應該怎樣去世。難道要像蒙古老人那樣穿著厚厚的衣服,坐在陽光下曬太陽,等著死亡降臨嗎?!
絕不,他寧願死在戰場上。
滅亡西夏,與其說是為了蒙古大業,更不如說是他一生征戰的終點紀念。公元1226年,也就是蒙古結束西征花剌子模的次年春天,成吉思汗征討西夏。
那一年,他騎上戰馬又一次離開故鄉,他頻頻地回望春天裏的怯綠連河,那裏有他早年的記憶,有他一生的開始……這時,他奔向自己一生的終點。
戰爭在當年二月爆發,被十萬蒙古鐵騎淹沒的第一座西夏城池是黑水城,之後兀剌海、肅州(今甘肅酒泉)、甘州(今甘肅張掖)相繼陷落。入秋之後蒙古軍攻克了西夏重鎮西涼府,至此河西走廊被打穿。與此同時,被打穿的還有西夏皇帝李德旺的生命。
李德旺被嚇死了。
馬背民族的皇帝居然因驚擾而死,實在是獨一無二。不過考慮到黨項人就是朵奇葩,所以也不必奇怪。他的弟弟南平王李睍繼位稱帝,史稱夏末帝。
秋季到來,蒙古軍重新啟動攻勢。成吉思汗兵分兩路:東路攻占夏州(今內蒙古烏審旗南);西路則從西涼府進軍,穿越沙漠,進抵黃河九渡,下應理(今寧夏中衛)等縣,完成了對西夏首府中興府和靈州的合圍。
西夏集全國精兵於靈州,共十萬人,由名將嵬名令公率領,與蒙古軍決一死戰。
這一戰是蒙古開國以來歷次征戰中少有的慘烈的一戰。面臨亡國滅種之禍的黨項人自知走投無路,難得地爆發了一次。
那一天靈州城外的曠野上二十餘萬人舍生忘死地廝殺,戰鬥在日出時分開始,日未落時就結束。成吉思汗駐馬高坡,矚目戰場,一道道指令由親衛們傳達下去。他身邊的人都深信,隨著這些命令,這位人間的速勒疊(蒙古戰神)會輕易地帶來又一場勝利。
靈州陷落。
當地之所以還能有些許的活人,全靠成吉思汗的妃子耶遂的一句話。成吉思汗許諾將西夏的土地賜給她,她問:“大汗你把人都殺光了,要賜給我一片荒地嗎?”
成吉思汗的回答更經典:“沒什麽,親愛的,人太多,就沒了牧場,你會沒有羊肉吃的……”
靈州隱落之後,成吉思汗的身體急劇衰弱。他全身酸軟煩躁不安,又值盛夏來臨,他決定遠離戰場,去六盤山避暑。
另一邊,戰爭的進度已經到了圍困中興府、滅亡西夏國都的地步。
西夏已不足慮。成吉思汗在海拔兩千多米、樹木蔥蘢空氣清新的清潔世界裏只關心著三件事。
第一,南宋。
這個國家是一定要征服的,這與征服欲望無關,而是必然的事實。它的疆域已經達到了人類前所未見的龐大程度,從帝國中心騎馬向四面八方前進,都要一年的時間才能到達邊境。到此地步,吞並已經是趨勢,哪怕自我克制都無法收手。
更何況為什麽要克制。
在此次滅亡西夏的戰爭剛開始時,南宋寶慶三年(公元1227年)二月,另一支蒙古軍隊進入四川境內,克階州(今甘肅武都),圍西和州(今甘肅西和),下文州(今甘肅文縣),一路勢如破竹。南宋四川制置使鄭損下令放棄關外五州,退守三關。
蜀川防衛在於五州三關。五州在川外,分別是階、成、西和、鳳、天水軍。三關是七方關(今甘肅徽縣、陜西略陽之間)、仙人關(今陜西略陽北、甘肅徽縣內)、武休關(今陜西留壩縣)。三關是蜀之門戶,五州是蜀之屏藩,鄭損未經接戰輕易放棄,讓蒙古軍長驅直入。
好在五州易得,三關難破,蜀川的覆雜險峻地貌是蒙古軍前所未遇的新戰場,很多地方戰馬都無法馳騁,這些因素加在一起,讓蜀川暫時安全。
這一年是丁亥年,宋史中稱之為“丁亥之變”。
對於蒙古來說,這是一次可虛可實的試探。如果南宋很軟一觸即塗的話,蒙古不介意就此攻克蜀川,控扼長江上游,隨時東下掃平江南;如果進展不順的話,也可以切斷西夏在南方可能存在的退路,保證滅夏一役斬草除根。
第二,金國。
不管史書上怎樣強調金宣宗棄中都保河南是多大的敗筆,如何該死,但至少給蒙古人設置了足夠的障礙。
以黃河為險,以潼關為堡,山河之固無以覆加,蒙古人想強逾這些天險不是不能,可代價之大會讓任何新興的帝國都承受不起。
成吉思汗胸有成竹,只是時間未到。最高的軍事機密只潛藏在他個人的心裏,這才是最保密的、最有突發性的。
第三,他的兒子們。
世界廣大,民生眾多,成吉思汗當年對後嗣們許諾過,要盡量開拓巨大的領地分賜給他們。當時他覺得,這就解決了分家產這一老大難問題。可事情出現了意外,準確地說,是術赤。這個倔強的兒子長年受氣,終於不辭而別遠走高飛,在天邊一樣遙遠的欽察草原上打下了幾乎不次於蒙古本部大小的領地。
問題出現了。蒙古帝國的共主會產生在哪裏……
所以他把原花剌子模區域賜給了二兒子察合臺,希望他能夠擋住術赤回歸的路,把欽察草原的影響力永遠地隔絕在阿姆河以北。
同時,他悄悄地對未來的蒙古大汗窩闊臺、最小的兒子拖雷說,永遠記住,不可以讓欽察草原的金帳汗國和察合臺汗國合而為一,那樣的話,蒙古的和林將再也不是發號施令之地!
做完了這些,成吉思汗仍然不放心,他要在健康還能允許他主導這個帝國的時候,把可能的隱患扼殺在搖籃裏。他派人去召長子術赤來見。
術赤再一次拒絕。
成吉思汗的心轉向了陰沈,他懷疑自己的擔憂成為了現實。術赤,這個不是他親生的孩子終於還是有了異心,不再以蒙古人自居。那麽,他更要讓術赤走回正軌!這樣想時,成吉思汗的身體到了崩潰的邊緣,有生以來第一次無法騎上戰馬。
他無可奈何地躺在氈帳中,身下鋪著五層毛毯,仍然覺得像躺在大地上一樣僵硬冰冷。他知道自己的時間不多了,一個消息適時傳來。
遠在萬裏之外的欽察草原上,他那身經百戰而鋒鏑不傷正在壯年的長子突然死了。
術赤死了,他的死在歷史上是個謎。有記載說,在成吉思汗征召他時,他真的正在生病,並不是心生怨恨而抗命。
成吉思汗已經命察合臺去拘捕他,大軍正要成行時,他的死訊傳來。這讓成吉思汗的心靈大受打擊,回望一生,他的長子從來沒有真正地快樂過。
成吉思汗的病由此變得更重。
還有另一種說法,成吉思汗的征召令到達欽察時,術赤正在舉行一場聲勢浩大的圍獵。當夜色降臨篝火燃起時,所有人都到了金頂大帳,唯獨宴會的主人缺席。
人們在一片長草中發現了他。術赤死了,他的腰骨折斷,躺在草叢間,兩只眼睛瞪得大大的,凝望著黑色的天空。
他死於暗殺。
是誰的主旨?誰能做到?每個人的心中都有答案。可沒有證據,更何況所有的蒙古人也拒絕那麽想。
術赤死時年僅四十歲,繼承欽察草原汗位的是他的嫡次子孛兒只斤·拔都。這個剛剛進入少年期的孩子騎著他父親的戰馬佇立在高坡上,像他爺爺當年那樣,向蒙古戰士們許諾,他將率領他們越過高山、沼澤,越過一切阻礙,去征服怯懦的種族,直到瀚海邊緣!
這個孩子說到做到,他是所有蒙古黃金血統中長子的兒子,他的征戰欲望會書寫出舉世浩大、空前輝煌的征服者史詩。
成吉思汗知道了這些,心情激越而覆雜,他祝福這個孫子,並派蒙古軍中碩果僅存的老將速不臺去欽察草原,幫助年幼的拔都站穩腳跟。
成吉思汗到了最後的時刻,真的走到了自己的終點。這一時刻,陪著他的有心愛的妃子,有自己最疼愛的兒子拖雷,他還等到了最想聽到的戰報。西夏最後一座城市——都城中興府終於撐不下去了。黨項人像是被上天遺棄了一樣,厄運接連而至:外面圍著如狼似虎的蒙古軍,城裏居然發生了強烈的地震……
地震過後,中興府內瘟疫橫行,人畜倒斃,成了一間巨大無比的病房。再也撐不下去了,夏末帝李睍主動請降。
投降有一個附加條件,李睍請求蒙古給予一個月的寬限時間。如果同意,屆時他將親自去六盤山謁見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冷笑,準降。但是投降之日,即是西夏亡國滅種之時。他恨透了這個反覆無常、無膽無勇、兩面三刀的無賴種族,像牛皮糖一樣斬不斷扯不爛。他深信,哪怕這時嚇破了黨項人的膽,可是危機過後,這個種族仍舊會在背後搞小動作。
天性如此。
成吉思汗死於當年的七月,蒙古軍封鎖死訊,秘不發喪,直至黨項人開城投降。蒙古軍沖進城去,殺光了所有人,燒光了一切東西,把大地上所有關於黨項的一切印跡都抹平。立國一百九十年,經歷十位皇帝的西夏至此滅亡。
千年以後,能證明西夏曾經存在過的證據,只剩下了幾座孤零零聳立於戈壁荒漠上的西夏皇陵。對於這個結果,筆者只有兩個字的評價——活該。
至此,蒙古軍才為成吉思汗治喪。他的靈柩要千裏迢迢運回蒙古故土,在他生前自己選定的地點下葬。那個地點是神秘、神聖,不許外界知道的。為了保證這一點,路上所遇到的所有生物全都殺掉,到了墓地,以整棵樹挖空作棺材,外面以三道金箍紮緊,挖出巨大的深坑,挖出的土層嚴格區分,怎樣挖出來的,再怎樣填進去。
落葬之後,縱萬馬在其上奔馳踩踏,與周圍渾然一體。留五百名士兵守護一冬,至第二年春天青草長成時才離開。
離開時選一頭母駱駝與它的幼崽,殺幼崽,留母駱駝。一年之後,只見茫茫草原四野無涯,縱目所見毫無區別,而母駝走到一處悲嘶長鳴踟躕不動,那裏就是當初殺幼崽的地方,也就是成吉思汗的葬地。這時再殺掉母駝。
從此之後,再沒有任何線索能找到那片墓地,那裏就是蒙古人所稱的“起輦谷”。
成吉思汗駕崩,世界暫時停轉。這是一個定律,每當蒙古鐵騎縱橫大地四處肆虐徹底失控時,只有一件事情能讓他們立刻消停。
時任蒙古大汗去世。
這意味著巨大的權力出現真空,所有人必須馬上回家去投票。政治無處不在,利益每多紛爭,沒有誰能置身事外。
成吉思汗生前有過遺囑,蒙古大汗的繼任者是他的嫡三子窩闊臺,可是說到底這是個無可奈何的打折決定,窩闊臺本人是嫡系四子裏能力最弱的那個,連脾氣都溫和得不像個蒙古男人。至於說什麽唯其溫和才能團結,那只是宣傳口號。
成吉思汗自己都不當一回事,他把汗位傳給了三兒子,所有的精兵卻都留給了四兒子拖雷。孛兒只斤·拖雷在蒙古享有盛譽,被稱為“仁俠”。他幾乎集蒙古男人的美德於一身,他強悍得百戰百勝,動輒屠城;他仁愛,為了父兄兒女可以做任何事;他公允,在他的統治範圍內,沒有誰敢仗勢欺人。
這麽說吧,蒙古史裏曾有記載,如果不是因為限於蒙古習俗,幼子必須守竈,繼承父親的帳篷、領地、財富,那麽蒙古汗位應該是他的。
於是公元1227年八月到1229年八月之間長達兩年的時光裏,蒙古軍政界出現了畸形,雖然拖雷不是大汗,可大事小事都是拖雷說了算。他是名副其實的攝政王,時稱“監國”。
在這段時間裏,蒙古權力金字塔的頂峰處於一片真空,沒有誰能做什麽決定。窩闊臺是不敢;而拖雷,他沒辦法放棄手中的軍隊,因為那樣後果會不堪設想。並且他的天性也不允許自己鳩占鵲巢,真的把三哥架空,乃至於趕下臺。
整個世界也因此而受益,蒙古鐵騎安靜地收起了刀槍,等待著下命令的那個人出現。而這個人的出場註定很難。
公元1229年八月,全體蒙古高層,包括術赤的兒子們、遠在中亞忽牙思的察合臺在內,從四面八方趕往位於斡難河、怯綠連河一帶的成吉思汗的斡耳朵(王帳),他們要在那裏舉行蒙古習俗中最神聖的選舉大汗的聚會。
這次聚會在蒙古歷史上的意義無比重大,它奠定了一個帝國的真正根基——制度。成吉思汗在世時,他是無可置疑的唯一領袖。那是憑借他本人崇高權威及個人魅力所得到的。說白了,他做出了神一樣的事跡,於是他的子民們就給予了他神一樣的待遇。
可他的繼任者呢,怎樣保證之後的蒙古大汗繼承他的權力?都去PK成吉思汗的在天之靈嗎?根本不現實。
所幸蒙古人擁有耶律楚材。
聚會在蒙古黃金氏族高層們的主持下進行,而耶律楚材則站在相對低調的位置上提醒他們怎麽做。聚會中,他們一再宣讀成吉思汗的遺詔,一再重覆當年術赤、察合臺、拖雷在成吉思汗及所有貴族面前立下的擁立窩闊臺為大汗的誓言。
而窩闊臺始終推讓。這不僅僅因為習俗,他必須謙遜,也因為他實力不足,蒙古全軍近九成的實力握於拖雷手中!
可拖雷的心裏有層層枷鎖,他是完美的蒙古男人,集所有美德於一身,當然不會去破壞傳統。他沒用誰暗示,主動擁立三哥。
窩闊臺終於成為蒙古大汗。
那一天,蒙古黃金氏族成員脫掉帽子,把皮帶扔向肩後,察合臺引著窩闊臺的右手,斡赤斤引著左手,代表著全體宗親把窩闊臺擁上了至高無上的寶座。
拖雷舉杯奉觴,宣誓忠誠,大會尊奉新汗為“合罕”,意指大汗。史書裏其全稱為窩闊臺合罕。之後是最重要的一幕。
由耶律楚材提議,以察合臺為首,率皇族及臣僚向窩闊臺合罕跪拜。“國朝尊屬有拜禮自此始。”蒙古的內部問題解決了,開始向外部延伸。
在這兩年裏,外部還是發生了幾件“小事”。尤其是公元1228年,也就是成吉思汗去世的第二年,金、蒙邊境上出了件事,湧現了一位跨越時代,搜遍東亞、中亞都難找的猛將兄。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