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四章 宰相飛頭去和戎 (1)

關燈
韓侂胄的權臣之路是兩宋間獨此一份兒的特殊存在。他的頭銜很多,搞倒趙汝愚之後,他官拜保寧軍節度使,終於圓了節度夢。之後開府儀同三司,封豫國公、少傅,再進封平原郡王,加少傅,再進太傅、太師。至此,他的爵位已無可再升。

韓氏一門也達到了五世建節,這在宋史中絕無僅有。

他的權力超過了蔡京,達到了秦檜的程度。蔡京並不能一手遮天,還有梁師成等人與他分權,內外之間互相依托制約。秦檜總攬天下,連趙構也退避三舍,可論到實質,秦檜是大奸臣,有江北的女真人為其撐腰才能達到這地步。

韓侂胄純粹靠自己,沒有外援就做到了。幾年之間,“宰執以下,升黜在手”“朝士悉赴其門”,第一權臣地位無可動搖。

可他本身的實際職位卻只是……別被上邊那堆嚇人的頭銜震到,那些都是些榮譽,他的實際職務是銜知合門事兼樞密院都承旨。知合門事,我們知道了只是皇家高級服務員;樞密院都承旨,是軍方最高機構的辦事員,待遇不低,相當於六部的侍郎,可級別仍然沒上去,辦事員而已。

這個人就以這樣的級別號令天下,導致莫敢不從。

三百年宋史中就這麽一個妙人。至於他為什麽這麽做,歷代史學家大多都是用猜的,估計是他覺得這樣比他親任宰執專斷朝政要妥帖些,沒人說他外戚專權的閑話。

日子一天天地過,韓國戚的美好生活一直飄在雲端。在工作上,首相大人會把蓋上公章的空白文件交給他,隨便怎麽寫、寫什麽,連覆議都不看;在生活上,他在臨安城裏走來走去,選好地方蓋宅子,發現好地段都有人住了,比如望仙橋那片兒……他總不能讓太皇太後她們搬出去吧。沒辦法,只好再找。他繼續走,結果發現了一座山,叫駱駝嶺。

就是這兒了。他在這座山嶺上開山伐林,建樓造館,蓋起了一座占地龐大精巧絕倫的豪宅,很長一段時間,入夜之後他都會登山入宅,歌舞達旦。

很美妙是嗎?駱駝嶺下邊是太廟!

太廟周邊隔絕人跡,一草一木都不許碰觸,其敏感度高於皇宮,神聖度堪比天地,靖康之難時什麽都可以舍棄,唯獨太廟裏的祖先牌位一定得搬走。

這可好,韓國戚每天傍晚都在山頂喝酒作樂,居高臨下憑欄俯視趙家祖宗,這怎一個囂張了得?!按說他有十個腦袋也肯定被砍了,全家流放,禍延韓琦,這都在規章制度中。可偏偏啥事也沒有。

趙擴知道這事兒,臉上毫無表情,看不出喜怒哀樂。

有些人不禁猜測,趙擴是不是城府深沈,打算把韓國戚養肥了再殺?這個不得而知。不久之後又發生了一件事,讓更多的人眼鏡落地。

那一次趙擴率群臣去慈福宮朝見太皇太後吳氏,禮畢起駕回宮,剛走到大門外,突然有人傳報,韓侂胄駕到。就像有誰命令一樣,在場的人一下子集體轉身,侍從、大臣們立即折回來排成兩排,手持朝笏恭敬等候,仿佛來的是天下至尊。

真正的皇帝被晾在了一邊。

如此威勢,當然會映射進平時的日常生活裏。韓國戚的生活質量橫跨時間長河,迅速進入了蔡京、秦檜等超級權臣的行列。僅取一則小記,以南宋慶元三年(公元1197年)韓侂胄的生日宴會上的禮金收項為例。那一次,內至宰執、侍從,外至監司、帥守都爭送壽禮。為節約篇幅,臨安城外的就不贅述了,只說說城內官員們的。

吏部尚書獻上十張紅牙果桌,很精致,也很節制,算是自重身份;工部尚書錢象祖是韓國戚的親信,壽禮唯恐不重,獻上的是十副珍珠搭檔,光彩奪目,富麗難言,是北宋時一位長公主出嫁時的妝奩故物;知臨安府,也就是杭州市長想討好韓國戚,他的壽禮最出人意料。

他沒備禮單,只捧著一只小木盒——“窮書生沒什麽好獻,有小果聊佐一觴。”他打開了盒子,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冷氣。

裏面是由赤粟金鑄成的一座葡萄架,上面果實累累,計有上百顆,全都是上好的東珠!

的確是“小果”啊。

如此生活,不知人間還有沒有更上等的檔次。說到享受,他甚至比正版的皇帝還要再舒適些。畢竟他有皇帝的權力,卻不必受帝位的約束限制。

日覆一日,韓侂胄在幸福的海洋裏蕩漾,終於撞上了“幸福墻”。這是註定的,因為這個世界裏的一切感知都在於“對比”二字。

幸不幸福、快不快樂,憂傷與否,都要有個參照物才能分辨清楚。韓侂胄亦不能例外,他天天吃著蜂蜜,時間長了,覺得日子很無聊。

這是人之常情。

又想起了那首詩:“終日奔忙只為饑,才得有食又思衣。置下綾羅身上穿,擡頭卻嫌房屋低。蓋了高樓並大廈,床前缺少美貌妻。嬌妻美妾都娶下,忽慮出門沒馬騎。買了高頭金鞍馬,馬前馬後少跟隨。招了家丁數十個,有錢沒權被人欺。時來運轉當知縣,抱怨官小職位卑。做過尚書升閣老,朝思暮想要登基。”

截止到這裏,韓國戚的人生都經歷過了,再沒什麽興趣。

“一朝南面做天子,東征西討打蠻夷……”

這一句才正中要害。

他不是天子勝似天子,這麽多年以來唯我獨尊,早已養成了睥睨天下的氣勢。當各種舒適的享受不再中意之後,自然要追求刺激。

男人的刺激,更有哪種可以高過征服?

韓侂胄在金樓玉宇間、脂粉膩堆間忽發雄心壯志,決定重新開啟北伐,既報國仇又愉悅自己。這個決定傳到外界,整個江南一片驚詫。這實在是太突然了,難道帝國的安危、人民的福祉都只在某個人的心念一轉之間就決定了嗎?

此舉在後世也引起了長久的驚詫。因為關於北伐這個念頭升起,歷史給出的答案並不是韓國戚某天吃飽了撐的隨手拍了一下腦袋的產物,而是某個人的慫恿。這個人是誰,出於什麽目的,都是謎,沒有確切的正解。按官方的史書說,是“……或勸侂胄立蓋世功名以自固者,於是恢覆之議興”。

只是“或勸”,沒有具體指出是誰。

宋史的官方、私人資料是非常詳細的,基本上每句話都會註明由何人在何時因為何事而說,細致處堪比聖人·孔吃飯,食不厭精,膾不厭細,一點點小事都考證得清楚明白。

那麽為何滅國級大政的初倡者是誰卻諱莫如深呢?

不是韓侂胄自己,史書說了是“或勸”;不是韓黨內部人,不然道學家們絕不會放過他,必將其銘刻於恥辱柱上萬年不朽。那麽會是誰呢?

呼之欲出,你懂的。

終於再次北伐。時光漫步到公元1205年左右,漢民族的群體思維早已有了新的共性,曾經擁有的奮銳之氣,如神宗改革、紹興北伐等一一失敗,造成了嚴重的思維後果。人們再不信努力可以得到成功了,而是總結出越是努力,越是悲慘,一動不如一靜,務外不如守中。

惰性、悲觀接近定型。

尤其是太宗時代的雍熙北伐,歷時不過幾十天就輸贏易位,更為上述的理論找到了佐證。這時韓侂胄提出北伐,讚成的人全國海選也沒有幾個,反對的人倒是不停地跳出來,公開議論,私下謾罵,寫信給韓國戚本人挑釁的,都大有人在。

不一一細數了。韓侂胄操起專治大棒,劈頭掄過去,很快世界變得安寧,鴉雀無聲了。

可以辦正事了,舉國伐謀,第一要素是民心士氣。史書上說韓侂胄不學無術,心粗寡謀,那都是偏見、詆毀。這個人很有見識,並且務實。針對看似虛無縹緲不可捉摸的國民氣氛,他沒去唱高調搞演說,只是辦了幾件大快人心的事。

在鎮江府為韓世忠立廟。

鎮江臨近黃天蕩,在那裏南宋第一次擊潰了不可一世的女真人,只差一點點就讓金兀術全軍覆滅。那裏是南宋軍威振奮的起始點,在此地為英雄立廟,其意不言而喻。

一個月後,南宋追封岳飛為鄂王。

在岳飛的追封制裏,南宋官方以霍去病、祖逖相比於岳飛,盛讚其精忠報國的一生:“……人主無私,予奪一歸萬世之公,天下有公,是非豈待百年而定。”

岳飛終於封王,盡管時間錯過得太久了,盡管岳飛生前就不在乎這些頭銜,可畢竟公道自在人心,南宋官方、民間稍有良知的人都因這份追封而振奮。它是對忠誠、勇武、不屈、自尊等信念的肯定,讓久違的英雄氣概閃回了片刻。

不久之後,更加大快人心的消息傳出。南宋官方追奪秦檜的王爵,撤回封王時的告詞,降為衡國公。追奪其原謚號“忠獻”,改為“謬醜”。降封制中產生了一條堪稱經典的話:“……一日縱敵,遂貽數世之憂;百年為墟,誰任諸人之責。”

這讓心懷忠義的人迅速與韓侂胄產生了共鳴,辛棄疾、陸游等知名人士和他走在了一起,甚至在黨禁中與韓侂胄勢不兩立的著名道學人物葉適也重新出山,為北伐謀劃。

北伐進入實質準備階段。北宋自太宗時期開始進入戰爭狀態後,有一個總管錢糧的部門,叫國用司。韓侂胄自任其職,為北伐後勤把關。想了想,這樣仍然無法總領全局,他感覺到有必要動用那項前人無人敢於長時間把持的極特殊權柄。

平章軍國事。

有宋以來,這是總領全國軍政要務於一身的最高權位。它打破了東府執政、西府領軍的分配,加上宋朝的君權很多時候都不能做到獨裁,可以想象,它是多麽特殊甚至畸形。

在此之前,只有四個人得此殊榮,他們分別是真宗朝王旦、仁宗朝呂夷簡,以及兩位元祐重臣文彥博、呂公著。

其中王旦、呂夷簡只任銜不到半年就主動辭職,文、呂二人謹小慎微,不敢分毫動用重權。韓侂胄與他們不一樣,在戰前攥取之,擺明了是要大肆動用。尤其是他的平章軍國事,與前面的有區別。王旦、呂夷簡是無可爭議的領袖,平章軍國事得的是全權。

呂公著最低,是同軍國平章事;文彥博也被限制,領的是平章軍國重事。然則什麽是重,何者為輕,這裏面大有區別,文彥博想動用什麽,要用概念解釋。

韓侂胄的平章軍國事名實相符,全須全尾。至此,韓國戚爵至封王,軍已建節,在平章軍國事的光環籠罩下,三省印璽都納送韓府,他真正站在了南宋的權力之巔。

戰爭迫在眉睫,韓侂胄立足江南,四面環顧,精心調配著自己,也關註著江北金國。要說一下女真人了,當代金國皇帝完顏璟,女真名麻達葛,他與趙惇同一年登基,現在十六年過去了,在他治理下的金國,與南宋截然相反。

南宋權臣一手遮天,金國的皇權空前鞏固。

完顏璟是金國諸帝中的一個異數,他才華橫溢,不能說超過了完顏亮,但是他文能出口成章,使用漢語出神入化。另一方面,他封王時入謝,能用女真語和他的爺爺金世宗問答,這讓畢生強調女真傳統的金世宗非常感動,覺得找到了真正的繼承人。

歷史證明,金世宗錯了。

完顏璟保持著女真人的辮子,骨子裏卻是個再地道不過的漢人。他所受的漢化教育之深,連隔江而治的南宋皇帝都不見得能比得過。在他治理的這十六年裏,全體女真人都被他帶進了漢族文化的氛圍裏。他尊孔子,即位次年,山東曲阜的孔廟就裝修一新,碧瓦廊廡,雕龍石柱,極其壯觀。金國全境州縣開始為孔子立廟,避孔子名諱。

聖人·孔的地位終於又恢覆到了東亞第一的程度,在江南江北同樣至高無上了。

孔子門徒的地位也水漲船高,完顏璟完善科舉制度,下至童科,上至特設制舉宏詞科,來區別對待不愛考試自命不凡的文化人。這樣沒過幾年,金國皇廷上的宰執隊伍裏就有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通過科考上位者能前後相望。

漢化加深,女真人本色消退。完顏璟廢除了奴隸制度,限制女真人特權,保護封建農業,允許蕃漢通婚,並且嚴厲昭告天下,誰敢稱女真人為“蕃”,小心翻臉。

這一系列高難動作搞下來,十六年間金國的經濟達到了有史以來的最鼎盛期,人口達到了歷史的最高峰值:七百六十八萬四千四百三十八戶、四千五百八十一萬六千零七十九口,稅收同樣是金史上的最高值。史稱:“……章宗在位二十年,承世宗治平日久,宇內小康,乃正禮樂,修刑法,定官制,典章文物粲然成一代治規。”

貌似非常了不起。

江北越是鼎盛,有人越是對韓國戚的北伐說三道四。認為在宏觀的對比下,同時期的南宋比金國差遠了,以弱伐強,主動找抽。

這是韓國戚的一大罪證。

可惜的是,某些人隱匿了自己的良心,或者一葉障目學識不到,看不到公元1205年左右開始的變化。首先金國的人是多了,錢也多了,可那又怎麽樣,會多過北宋時代嗎?它的人民——國家主體的女真人,已經脫離了原軌道,視自己民族的立身之本為恥。

他們熱衷於舞文弄墨,以考取進士穿長衫立朝堂為最高榮譽,以世襲猛安謀克等武夫官職為莫大恥辱。曾經的鐵血精神徹底遠去了,他們在北部邊疆上居然不再以駿馬刀槍為國家屏障了,而是去修築像長城一樣的防禦工事。

他們在臨潢(今內蒙古巴林左旗東南)至泰州(今吉林洮南市東北)一線,開鑿了綿延九百裏,深三四米,寬十餘米,內側築有墻堡的界濠。

以此來抵禦來自更北方的威脅。

這些嚴格地來說,是人禍。是主政者腦力不足的外部表現,是不清楚本民族內核是什麽,棄本逐末,丟西瓜撿芝麻的愚蠢行為。這很嚴重,但還不致命。因為女真人哪怕再漢化,也沒有長江南邊那邊原汁原味發酵腐爛來得徹底。

所以女真還是女真。

而且天災也光顧著女真。這段時間前後,中原區域水、旱災情頻發,黃河也跟著湊熱鬧,連續三次大決堤,河道南移奪淮入海,搞得金國手忙腳亂。

得治水吧,得救災吧,沒賦稅了吧,死人破財了吧……這些讓金國的實力一落千丈。而完顏璟本人還是個享受派,單說他重新裝修自己的宮殿,想加點針織品什麽的,規模就讓人頭大。他每天動用一千兩百名繡工,兩年過後,才搞完了這批窗簾、被褥、坐墊之類的花邊兒。

韓國戚選擇這時候給他來點雪上加霜的事,難道不合時宜嗎?

為期必勝,韓侂胄在戰前認真回顧了宋室南渡之後歷次北伐的得失細節,註意到了那個非常讓人抑郁不解的癥結所在。

每逢北伐,蜀川總出狀況,沒法配合長江中下游地區的主力作戰。

比如吳玠病死,比如吳璘在決戰前突然被史浩暗算等等。怎樣解決呢,韓侂胄早有準備。

在他手裏有眾多的人才儲備,包括吳家第四代的領軍人物吳曦。吳曦的身世前面交代過,實在是太陰暗了些,親生的老爹都把他一腳踢到火堆裏,導致毀容。這要求他必須很早就學會怎樣生存,具體到細節,就是眼光與錢。

吳家有無數的良田美地,有數不清的金銀財帛,可以說整個蜀川,或許軍隊有些時刻不是吳家的,可財權永遠隨意調用。

吳曦有不限額不透支的支票本。

至於他的眼光,也非常獨到。很早以前,他就接觸到了韓侂胄。那時的韓國戚低微潦倒,手裏總是缺錢,吳曦慷慨從容地簽支票、送支票,卻從不問啥時候還。時間長了,誰都會被這樣的朋友所感動。這時舉國伐謀,韓侂胄需要蜀川,需要一個掌握在自己親信手裏的蜀川。舍吳曦,還有何人呢?

吳曦入川,先只是興州都統制兼知州、利州西路安撫使。這官職一般,僅僅擁有蜀川一部分的權力,可是他迅速壯大,等到戰前臨安派西線主帥——原樞密副使程松入蜀擔任四川宣撫使時,他已經目空一切了。他根本不去參拜主帥,而是派人過去,把程松的一千八百名衛兵收編了。

這實在是強勢得過分,但並沒有誰為之緊張光火。吳家四代主政蜀川,從來都是軍、政、財三權歸於一身,正因為這樣,他們才能奮力抗金,力保長江上游不失。這時吳曦的跋扈,很容易被人解讀成了英武果敢,從而對他信心大增。

蜀川能適時出戰,解決了北伐的最後一點隱憂。南宋開禧二年(公元1206年)五月中旬,韓侂胄下令北伐開始。此次出兵分為三路,東路戰場在兩淮,由禦史中丞鄧友龍任宣撫使,郭倪以副殿帥兼山東、京東路招撫使,為東路主將。中路在湖北,兵部尚書薛叔似為湖北、京西宣撫使擔任主將,鄂州都統趙淳兼京西北路招撫使,皇甫斌兼京西北路招撫副使為鋪佐。西路的主將是程松,副將是吳曦。

戰鬥率先在東路打響,東路的兩淮區域地勢平坦,利於長驅直入,尤其是淮東,是原財迷大將張俊的轄區。戰前臨安還派三衙禁軍火線支援,可見對它的重視。五月十四日,東線左翼宋軍進圍壽州,金軍反應非常迅速,亳的守將率軍馳援,宋軍稍微試探了一下很快撤退。

開局看似不利,不只是勝負的問題,而是金軍為什麽會有防備。要知道韓國戚不是韓將軍、岳將軍,他的鬥爭史裏從來不看過程,結果永遠是第一位的。所以,他的開禧北伐事先沒有任何的官方聲明,更沒有慣例中的拜將誓師等活動。

偷襲才是王道!

可是戰況表明,東線需要強力戰將才能打開局面。由此,開禧名將畢再遇開始了他極其短暫卻絢爛奪目、威震江北的軍旅生涯。

畢再遇,字德卿,兗州人。他的父親畢進是鄂王岳飛的部將,家傳淵源。畢再遇不僅戰力驚人,達到了“挽弓二石七鬥,背挽一石八鬥,步射二石,馬射一石五鬥”的罕見戰技,為人更有岳家軍的遺風。他清廉,他睿智,他不融於官場。開戰前他已經年近六十,可官階只是小小的武節郎。

一介芝麻小官。

他的軍中威名卻如日中天。畢再遇臨戰,騎黑駿馬,名“黑大蟲”,那不是馬,而是獸。他戴鐵兜鍪,覆鬼面具,猙獰兇狠,宛若北宋第一名將狄青重生。

東路副帥郭倪命他出戰,他要求親自挑選新刺配的敢死軍,精中選精,只得八十七人,連他在內,不滿百騎。畢再遇就這樣走上了戰場。

北伐第一戰選在泗州,古泗州在江蘇盱眙縣境內,《鳳陽府志》雲:“泗州南瞰淮水,北控汴流,地雖平曠,而岡壟盤結,山水朝拱,風氣凝萃,形勝之區也。”

這不是亂說,更沒有誇大其詞。數百年之後,一位重整華夏、再立乾坤的強者誕生在這附近,他成功之後,更在這裏找到了自己的祖墳,從而大興土木,建成了當時最顯赫的一片陵園——明祖陵。

這些是後話,在這時畢再遇進軍,所面臨的問題有兩點:第一,這裏本是宋金兩國的榷場,幾十年間商賈雲集,各種人物龍蛇混雜,什麽事都有不確定性;第二,金軍明顯事先得到了消息,他們果斷地關閉了榷場,連城門都用重物堵了起來,作好了戰爭準備。

畢再遇迎難而上,他決定加快速度,比預期早一天發起攻勢。

到泗州了。這座城很有特色,像當年的澶州一樣,分東西兩城,跨汴河兩岸。騎不滿百,畢再遇無法兩線出擊,他直奔西城,於城下、河邊陳列旗幟羅列戰船,當聲勢高漲之後,他突然間攻向了東城。

東城的金軍並不是沒有防備,畢再遇率領八十七人攻城,城墻內外一片血肉橫飛。當他沖上城頭時,金軍的屍體達到了數百具。

之後就再沒有戰鬥了,金軍的守將立即棄城逃跑。四十三年了,從上次的隆興北伐到現在,金國人也過慣了平靜的小日子,像李顯忠那樣的大煞星已經近兩三代人沒見過了,今天近距離遭遇畢再遇,女真人的小心臟再也受不了這種驚嚇了。

東城既下,畢再遇一鼓作氣沖向了西城。在西城下,他沒再強攻,而是命人高高舉起了他的將旗,那上面大書三個字——畢將軍。

畢再遇在城下大稱姓名,喝令城上投降。西城立即陷落,沒人敢與之爭鋒。

東路軍初戰告捷,緊跟著各條戰線上捷報頻傳。中路宋軍由江州統制官許進克覆了新息(今河南息縣),進而又攻克內鄉(今河南西峽),由金國歸宋的忠義人孫成也收覆了褒信(今河南新蔡南)。四川方面吳曦也出兵攻入了天水地界。

形勢大好,臨安一片振奮。韓侂胄覺得時機成熟,應該讓北伐官方化了。

他請趙擴正式下詔伐金,同時請幕僚中最著名的筆桿子水心先生葉適為北伐寫出師詔。以宋、金不共戴天的君父世仇,以水心先生與朱熹不相上下的道學大宗師身份,兩者再合適不過,一定會對民心士氣、對北伐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

奈何水心先生不這麽想。

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人生最大職責的道學大宗師在關鍵時刻暴露了本來面目。哪怕他之前支持,也只是口頭支持,絕不會在勝負未分之時,讓北伐與自己的實際利益掛鉤。

葉適說:“俺寫東西超慢的,要十天半月才能搞定,這樣會耽誤你的大事。韓國戚,你另請高明吧。”

韓國戚無奈,請來了禮部尚書兼直學士李壁。他請對人了,李壁的出師詔名傳千古,每一句都深深地銘刻著宋人近百年的屈辱仇恨,它道出了宋人群體的心聲。

“天道好還,蓋中國有必伸之理;人心助順,雖匹夫無不報之仇……衣冠遺黎,虐視均於草芥;骨肉同姓,吞噬劇於豺狼……兵出有名,師直為壯,況志士仁人挺身而竟節,而謀臣猛將投袂以立功。西北二百州之豪傑,懷舊而願歸,東南七十載之遺黎,久郁而思奮……為人子,為人臣,當念憤。益礪執幹之勇,式對在天之靈,庶幾中黎舊業之再光,庸示永世宏綱之猶在。布告中外,明體至懷。”

這樣的字句,道學家怎麽寫得出來?

出師詔頒布七日後,趙擴以伐金事祝告天地、宗廟、社稷。江北迅速作出了反應,完顏璟下詔在南京(今河南開封)恢覆河南行省,由金平章政事兼左副元帥仆散揆為主帥,全權負責對宋戰爭。

同時升諸道統軍司為兵馬都統府。

女真方面,東線以山東東、西路統軍使紇石烈執中為主將,中路以樞密副使完顏匡為主將,西路以陜西統軍使完顏充為主將。

與南宋的三路北伐軍針鋒相對。

戰事全面鋪開,南宋諸將的攻擊欲望空前強烈,出現了不等主將下令,就帶兵沖向敵城的狀況。這位激情哥是中路主將之一的皇甫斌,他帶了一千多個大兵就去攻擊河南重鎮唐州。看這個數字,大家的第一反應是又一位畢將軍出現了。

實戰結果是:皇甫將軍沒見到唐州城,他先敗於支池河,再敗於方城,之後覺得興致闌珊,就直接打道回府,哪兒來的回哪兒去。

後來總結他的失敗原因,發覺是他的幕僚們太奇葩了。這幫人是皇甫斌的激情來源,自從開戰以來,每天的宣傳不斷,讓金軍在一個月前就知道了皇甫斌可能攻擊的方向。至於為什麽會這樣,實在是職業的問題。

這幫幕僚是一群優伶,也就是戲子。

戲子誤事。皇甫斌痛定思痛,恢覆了正常。他下令屬下的曹統制率步騎數萬人分路攻擊重鎮蔡州。攻擊方向正確,兵力部署靠譜,眼看可以打一場正規戰鬥,卻沒料到運氣突然變差。途經溱河,正好河水大漲,把橋淹了。

中路攻勢停頓,輪到東路主攻戰場表現。東路主將是原副殿帥郭倪。此人不是戲子,不是票友,他學問很高,愛好三國。

每次他喝酒,都會歌頌詩聖杜甫,高聲吟唱諸葛亮的名作《蜀相》。旁觀的人聞弦歌而知雅意,一起高聲稱頌:“您和諸葛亮是一樣一樣的……”

這導致他的病越來越重了,時刻覺得諸葛亮上身,當戰爭開始時,他宴別先期出發的軍需官,說的話是:“木牛流馬,就勞駕足下了。”

畢再遇拿下泗州,進駐帥府,時值盛夏,他本人和來客的扇子上都題著《蜀相》裏的最經典句子:“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南宋諸葛亮很快展開行動,他命令自己的弟弟池州副都統郭倬、主管馬軍行司公事李汝翼移師西北,合攻宿州(今安徽宿縣)。

了解隆興北伐的人都知道宿州的重要性,它是宋軍出兩淮入金境必須攻克的第一座重鎮,更是插入金國腹地的橋頭堡,拿下它、守住它,北伐才有成功的可能。

李顯忠只拿下了它,並沒有守住,所以才功敗垂成。

這支北伐軍分成了三個梯隊:第一梯隊的先鋒是勇將田俊邁,他率領步、騎二萬作為箭頭率先出發;他後面是鎮江都統制陳孝慶;再後面是郭倬、李汝翼兩部,他們的兵力在五萬之上。綜合來看,除了沒有當年李顯忠不可思議的戰場能力之外,實力已經超出了當年隆興北伐的西路軍。

何況在他們背後,還有另一支擴充了編制的部隊,也在悄然進發。畢再遇發達了,再不是八十七人,而是四百八十名騎兵。

他奉命攻擊徐州。

回到主戰場,田俊邁不負勇將之名,率兵疾進,連克虹縣(今安徽泗縣)、靈璧等宿州前沿陣地,一路勢如破竹,只用七天即兵臨宿州城下。其兵勢如火,疾掠燎原。宿州城還在驚愕中,攻城戰已經打響。這樣的效率,讓城裏的金軍戰栗,更讓城外的宋朝子民們振奮。

說一下當時的局勢。這時距建炎南渡已經有近八十年,中原大地上最勇武的人早已不是當年的那些。

女真人、宋軍都已經退化,最強悍的是長江兩岸的民間漢人。為了生存,他們只能相信自己的力量,幾代人的血淚鑄成了他們的鐵血亡命精神,他們自己結社,或聚嘯山林,或販賣私貨。他們騎馬持矛游弋在兩國邊界打擦邊球,無論誰,哪怕是金國的正規軍擋了他們的路,他們都會拔刀相向,絕不遲疑。

開禧北伐讓這些邊民興奮,長期積壓下來的仇恨讓他們急於發洩。田俊邁兵臨宿州城下,他們蜂擁而至,幫宋軍攻城。

邊民們的實力讓處於連勝狀態中的宋軍都瞠目結舌,眼看著這幫人頂著槍林箭雨攀城而上,巍峨的淮北第一重鎮即將陷落。

歷史卻在最關鍵的時刻突然拐了個彎。天殺的宋軍第三梯隊早不早晚不晚,偏偏就在這時趕到了焦點地帶,出現在了宿州城下。

宋朝的正規軍一看邊民們馬上就要把宿州打下來了,這還了得?!功勞是誰的,榮耀怎麽算,這麽重要的戰鬥是老百姓搞定的,傳出去簡直讓他們沒臉見人嘛。

要說正規軍的戰鬥意識就是強,五萬大軍瞬間統一了口徑,齊心協力向城頭……不,是城頭偏下方射箭。遮天蔽日的箭雨全都射向了正在奮勇死戰的宋朝邊民!

背後突然捅上來這麽多的刀子,誰也受不了。毫無防備的邊民們成批地摔下城頭,連同摔碎的還有對宋朝的信心。

邊民們怒不可遏,憑著本能,他們會立即殺回去,幹翻這幫敗類兵痞子,可他們忍住了,沒有自相殘殺,沒有讓宿州城裏的金軍白撿便宜。

只不過,他們再不會為什麽狗屁北伐出力。

輪到南宋的正規軍攻城,強弱立即顯現,宿州變得牢不可破了。沒奈何,郭倬傳令立寨,作久攻打算。可惜的是,南宋諸葛亮的弟弟從每個角度來看,都和白癡智障有一拼,他居然把大軍的營寨設在了一片低窪地帶,而這時正逢兩淮的雨季,他剛鉆進帳篷裏,大雨跟著就下來了。

天時、地利全搞錯,這仗還怎麽打?

這還只是初期,沒過兩天,他的糧道又被金軍給截了。也就是說,本來龜縮在城裏惶惶不可終日,眼看就被打破的金軍,居然出城偷襲了。

諸般不利,讓宋軍在宿州城下只堅持了十餘天,就開始了後撤。近八萬宋軍在沒膝的泥濘中向蘄縣(今安徽宿縣東南)方向撤退,沒走多遠就被金軍追上。

就在蘄縣,發生了兩宋軍史上最難堪的一幕。

蘄縣,還不到符離。郭倬在撤退的速度上同樣拙劣。他的軍隊疲憊饑餓,從某種角度上說,的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